1. 首页 > 手机 >

有关于陶渊明的故事_有关于陶渊明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陶渊明的和小故事(15个左右)

陶渊明:

有关于陶渊明的故事_有关于陶渊明的故事有哪些有关于陶渊明的故事_有关于陶渊明的故事有哪些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故事:

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去做了隐士,到了晚年,他生活的很。

檀道济时任江州刺史探望陶渊明,此时陶渊明已经又饿又病好多天,檀道济劝他道:“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忍,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陶渊明答道:“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陶渊明辞官回乡22年,一直过着的田园生活,固穷守节,老而益坚。

2、陶渊明正在酿酒。

郡将前来探望。

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接待他。

3、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在东篱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东篱旁边。

过了一会,陶渊明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过来了,原来是刺史王弘给他送酒来了。

渊明当即小酌一番,大醉而归。

4、陶渊明平生好酒,喜欢把别人拉到自己家里喝酒,一旦自己先喝醉了,就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意思是,我喝多了要睡觉去了,您请自便吧。

5、在做彭泽令时,他看不惯当时督邮的作派,很干脆的来了一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之后愤然辞官归隐,结束了仕途生活,再也没有复出过。

6、相传,陶渊明弃官后隐居于庐山下,每日自耕自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地而食,凿井而饮。

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

这个时候陶渊明新娶了夫人翟氏,翟氏种田是把好手,粮食年年丰收,因此陶渊明又有酒可喝了,每到闲暇时,他就和一帮朋友到两里外的庐山南麓虎爪崖下饮酒作乐。

7、有一年重阳佳节,他(陶渊明)在家里东边的篱笆下正欣赏著菊花,弹琴唱歌时,突破间酒瘾大发,但遗憾的是家里没有准备酒过节,只好慢慢地走在菊花丛中,并摘了大把的菊花,坐在屋旁的篱笆旁惆怅。

突然间抬头一看,看见一个身著白色衣服的人,带了酒来,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送酒使者。

原来朝廷屡次要徵召陶渊明作官,他都不答应,王弘想要结识他,曾多次给陶渊明送酒。

这次陶渊明见酒大喜,立即打开酒坛,在花丛中畅饮,酒醉诗兴大发,吟出了《九月闲居》这一首名诗。

8、陶渊明二十岁时就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在这十三年的仕途生涯中,他先后担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官职。

东晋年间,权臣恒玄发动叛变,陶渊明身先士卒加入到平叛中去。

在此次战役中,巧妙的运用计谋平定了,为此立下了你大功。

刘裕非常赏识他,给他加封官职。

此战役胜利后,刘裕的私利望欲迅速膨胀,引起了陶渊明的不满。

为此陶渊明果断的离开他另寻高就。

9、陶渊明没有鞋子,王弘吩咐下的人帮他做鞋子。

手下的人请示他陶渊明脚的大小,陶渊明便坐下来伸出脚让他们测量。

10、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尊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11、陶渊明当了彭泽县令后,就命令手下人在县里的公田全部种粘稻,以便用来酿酒。

他说:“这下我就可以常常因酒而醉。”可是他妻子一定要种粳稻,后来就只好种一百五十亩粘稻,五十亩粳稻。

12、陶渊明迷上了菊花,在东园辟了个花圃,专门用来栽培菊花。

凡经过渊明亲手莳弄过的菊花,株株壮健,枝枝挺拨,花色艳丽。

更奇妙的是一般菊花通常是春生夏长,秋季开花,而渊明的菊圃之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菊花在盛开,一茬接着一茬,可以说是常盛不衰,四季如秋。

每当秋风一起,东园中的菊花竞相开放,花朵黄白相间,青红错杂,引得满园蜂蝶纷飞。

一些倾慕者又给渊明加了一个雅号,尊称他为“菊仙”,也有人暗地里称他为“菊痴”。

13、。

渊明从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而且性格沉稳,遇事不慌,双亲视为掌上明珠,亲自对他加以指导,在八、九岁时,就已能诵读诗书,通晓《论语》。

晋废帝太和五年(公元370年),渊明6岁时,父亲陶敏被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为掾属,他和妹妹就跟随父母来到桓温征西府驻地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后来又迁往父亲所任的安成(今江西安福)太守任上,读书习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14、陶渊明在少年时代就“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他常以曾祖陶侃自强不息,终于建立功勋,成为栋梁的事例来勉励自己,暗自发奋,努力学习。

每日清晨,鸡鸣即起,习武练剑,晚上则常常秉烛夜读,直到夜半之时。

到了十七八岁,已是文韬武略,多所通晓。

15、陶渊明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自己住的房子前边栽了五棵柳树。

他经常在柳荫下读书,读到高兴的地方,连饭也忘了吃。

遇到使人忧愁的事,他就借酒浇愁。

家里穷,没钱买酒,那也不要紧,自有好友相送。

于是,只管痛痛快快地喝,喝醉了,睡一觉,醒来,散散步,围着院子转圈儿。

他的院子是什么样的啊?残墙断壁,处处长满了野草,绿生生的一片,草地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

微风习习,掀起了他那破旧的衣衫。

肚子饿了,看看碗,碗是空的;看看锅,锅里面也是空的。

虽然庄院残破,并且经常挨饿,可他的心情是愉快的。

陶渊明的故事5个小故事

1,葛巾漉酒

陶渊明正在酿酒。郡将前来探望。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接待他。

2,无弦琴

陶渊明有一张不加装饰的琴,这琴没有琴弦,每逢饮酒聚会的时候,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意趣。

3,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在东篱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东篱旁边。过了一会,陶渊明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过来了,原来是刺史王弘给他送酒来了。渊明当即小酌一番,大醉而归。

4,量革履

陶渊明没有鞋子,王弘吩咐下的人帮他做鞋子。手下的人请示他陶渊明脚的大小,陶渊明便坐下来伸出脚让他们测量。

5,我醉欲眠卿可去

不论贵,只要有人拜访陶渊明,只要他有酒,就会和客人一起喝酒。陶渊明若先于客人醉了,就会对客人说:“我醉了想睡了,你离开吧。”渊明的率真就在此处。

扩展资料: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

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陶渊明(东晋诗人)

关于陶渊明的三个典故

关于陶渊明的三个典故如下:

1、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

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2、陶渊明与菊花

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有名的像他的《饮酒》诗里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菊花对于陶渊明,是一种人格的化身。诗人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以致后人将菊花视为君子之节、逸士之的象征。

3、桃花源记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纷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深刻的了解,对的愿望有切身的体会,于是构想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世外桃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