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苗族四月八日是什么节日 苗族四月八的由来

苗族四月八

系苗族重要的祭祖活动,13年杀牛祭祀一次。每届历时三年。“牯藏节”是特色、最能体现苗族民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苗年最为隆重,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苗语,在我国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湖南、云南等地。族文化的节日,活动内容既有庄重肃穆的祭祀,也有欢快的娱乐,是一个既娱神又娱人的活动。

除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外,各族人们都有自己特有的节日。今天介绍的就是苗族的一个特有的节日,苗族四月八,据悉它是贵州贵阳附近苗族民间传统纪庆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四月八日。

苗族四月八日是什么节日 苗族四月八的由来苗族四月八日是什么节日 苗族四月八的由来


苗族四月八那天,贵阳、龙里、惠水一带的苗族群众身着鲜艳多彩的民族服装云集于贵阳市喷水池周围,举行欢庆活动。

人们的装扮是苗族四月八的象征,男子头缠青布,穿对襟或右大襟的上衣及裤脚绣花的长裤。女子上着绣花盛装银衣,上面缀满银泡、银铃、银瓜子等银饰;下着一条仅一尺左右的百褶短裙,腿上裹着绑腿。他们耍狮子、舞龙灯、练武术、吹芦笙、唱花灯,喜气洋洋。

数万苗族同胞身着盛装表演打苗鼓、唱山歌、上刀梯、踩高脚马、抢鸭子等传统民间民俗文体节目,场面极为壮观。苗族四月八是苗族人的传统节日,2011年入选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也可以看出苗族人们对这个节日的重视程度之深。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苗族的传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统节日

苗年是苗族最隆重的节日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苗族散布于世界各地,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湖南、云南等省份。苗族有着自己的语言——苗语,并且因为与长租长期交往,一些苗族也兼用汉语和汉文。苗族能歌善舞,非常有感染力,芦笙舞是非常有标志性的舞蹈。

苗族的重大节日是什么

7、花山节:又名'踩花山','踩花场','踩场','踩山'等,流行于贵州西北,四川南,云南东南部的苗族地区,此节因苗族的住地不同,所以过山节的日期和名称也不一样。

1、苗年:主要盛行在贵州,广西两省苗族聚居区。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苗年前后历时九天,这是苗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

2、春节:是我国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共同欢渡的节日,在我国黔东南的苗族把春节叫'汉年'与传统的'苗年'共存,那些不过苗年的苗族地区,主要还是过春节。

3、龙船节:流行于叙永县下东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日举行。届时,方圆数十里的青年男女。如双方中意,便可互赠腰带,作为订婚礼物。事后反悔者,可索回腰带,解除关系。:是苗族水面划船比赛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在贵州台江,施秉两县的清水,巴拉河两岸。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这五天。

4、四月八: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黄平,松桃,湖南湘西等地苗族为纪念苗族英雄亚宜的传统节日。

5、吃新节:是每年农历六,七月间稻谷抽穗时,苗族家家户户在午日或辰日聚会欢渡'吃新节'。各地过节的时间不一,节期一般为2天~5天。'吃新节'是苗族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

6、芦笙节:是贵州舟溪一带苗族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二月或三月或七月举行,持续四~五天时间。

8、赶秋节:每年的立秋之日,时间一天。这一天青年男女聚集在村寨山场,唱歌跳舞,寻求伴侣好不热闹。

9、踩鼓节:是苗族青年男女,在每年农历二月的笫一个猪场天,自动聚地在当地规定的歌场上踩鼓。

10、祭尤节:此节时间为农历10月的笫二个牛场天。祭尤节是苗族的古老传统节日。

苗族的节日有哪些呢?

4、吃新节:每年农历六七月间,当田里稻谷抽穗的时候,苗族村寨家家户户在卯日(有的在午日或辰日)欢度“吃新节”。

苗族的节日有:

线路入职体检中心街里面的文章憎命达,鼠年轻的时候。

1、苗年: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

3、龙舟节: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这五天,居住在河两岸的苗族群众轮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龙舟竞赛。

5、赶秋节:流行于湖南湘西和贵州桦桃一带的苗族地区,每年的立秋之日举行,为期一天。开始为每年农历“立秋”,青年男女聚集村寨、山场,唱歌跳舞,寻求伴侣。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来自: wenxuecen/...9

苗族有哪些节日习俗 苗族是一种民族文化非常丰富的民族,可以到苗族地区感受一下不同的民风,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苗族的节日主要有这几种。 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唬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

踩花山节

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苗族和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侗族苗族在服饰上是非常接近

侗族男装多以青黑色亮布为主――一种以天然燃料靛蓝染色的布料,裹包头,裤腿裹绑腿,偏北的侗族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侗族女式的发型是偏髻,偏于左侧――这是与苗族很大的区别,苗族的发髻是盘于头顶脑后

侗族某些的银饰与苗族接近,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侗族有银帽,但是没有银角,侗族银物中有类似汉族妇女的步摇等装饰

侗族女装有裙装和裤装之分,裙装是百褶裙,与苗族类似,但是上衣侗族服饰有唐代遗风,是开襟露出抹胸,不过一些支系也与苗族服装类似,在交通发达的地区,侗族的服饰就是汉服

苗族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曰 苗族的节日盘点

1.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2.踩花山节

3.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4.英雄亚努。

5.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6.姐妹节

为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

8.赠带节

苗族有哪些节日? 素有“百节之乡”之称的贵州凯里苗族,月月有节日,季季有 。规模较大的有过苗年、吃新节、闹冲节、爬坡节、牯藏节等。在这些节日中,大都开展跳芦笙、跳铜鼓、斗牛、、唱歌、斗雀等 活动。

过苗年

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别,挂丁片区于农历十月上中旬,寅日杀猪,卯日打粑,杀鸡杀鸭,晚上守午夜,辰日凌晨祭祖,祭耕牛,祭农具,鸣放鞭炮,迎接新年。清晨祭山神,敬水神。午日接亲嫁女。并举知各种 ,如跳芦笙、踩铜鼓、斗牛等活动,一般9天时间。凯棠片区于十二月十六日后卯日晚,第二天接亲嫁女,回门,走亲家。

吃新节

挂丁片区在农历六月头卯或二卯,凯棠片区在六月十六日以后的卯日,地午、翁项、旁海、平乐在七月中旬卯日。一些在七月半。节日期间,举行3至5天 ,内容有游方、跳芦笙、斗牛、等。“吃新节”是苗族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各地过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内。过节这天,被邀请的客人身穿节日盛装,挑上礼品,牵着斗牛前来作客。祭过祖后,宾主频频举杯预祝丰收。第二天开展斗牛、、跳芦笙等活动。夜幕降临,屋内飘出老人们的酒歌声,芦笙场上荡漾着青春的笑语和欢乐的旋律,芦笙声、酒歌声、情歌声、飞歌声弥漫在苗寨的夜空里。

闹冲节

农历二月子、午日于鸭塘境钉耙山脚举行,参加 人数很多,活动有斗牛、对歌、跳芦笙等。

爬坡节

农历三月子、午日,分别于开怀虎挡坡和格冲别对坡举行。农历六月底,香炉山爬坡节,更为热闹。登高一呼,四而呼应。

游方节

“游方”又称“友方”,是凯里市境内的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娱乐的一种形式。苗族小伙子和姑娘们往往通过这种活动结识朋友、物色对象或倾吐爱情。为了选择一个称心如意的终身伴侣,有的小伙子往往要爬山涉水到十几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村寨去游方。

游方一般是在农闲季节(如:从秋收结束到第二年插秧前等)、传统节日(如:苗年、吃新节、芦笙节、斗牛节、爬坡节、翻鼓节、闹春节、对歌节等)和赶场天进行。在苗寨游方,一般都有固定的“游方场”、“游方坡”或“游方评”。这些场所,或在寨子前后的桥边树下,或在村庄左右的平缓的草坡上。

姊妹节

“姊妹节”又称“吃姊妹饭”,是清水江中游沿岸苗族青年特有的社交性节日 ,有的村寨在农历的二月十五日过,有的村寨在农历三月十五过,以台江施洞地区最有特色。过节的时节,家家都要准备不少由红、黄、白、黑、绿五色糯米饭搅拌在一起的“姊妹饭”以饷宾朋。白天,江边、路边、沙滩上、草地上人山人海,入夜,江边的沙滩上、草地上,高亢的飞歌声、浑厚古朴的大歌声和情歌声交织在一起,在宁静的夜里传到很远很远。

牯藏节

苗族的四月八风俗

近年来,松桃苗族先后在粑杷坳和大兴举行了湘黔边区苗族四月八联欢纪念活动。同时还在盘信、牛郎、响水洞等地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参加活动的除了本县的苗族外,还有湘、川等地的苗族,以及上海、等地的学者、商人、游客、吸引了日本、韩国等大批外国游客前来观赏。

四月八是苗族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是苗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盛宴。在这一天,苗族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其中最为特别的莫过于“四月八游山”。

据传统习俗,四月八这一天,苗族会在清晨起床后早饭前开始准备,穿上鲜艳的节日服饰,准备游山踏青。在游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春节、四月八、吃新节、芦笙节、花山节、赶秋节、踩鼓节、祭尤节、闹冲节、姊妹节、捕鱼节等。苗族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日,不同支系还有独具特色的节日。山的途中,人们相互搭伴或结成队伍,沿途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察看野花野草,品尝野果野味,一路欢歌笑语,度过了一个充满欢乐与感恩的日子。

四月八还有一项重要的民间习俗,那就是“打花灯”。在这一天,人们会收集各种材料,制作出各种形状、颜色的花灯,然后点燃这些花灯,悬挂在树枝、草丛或是房屋檐口,照亮夜空,创造出一种浪漫而幸福的氛围。此外,人们还会点燃篝火,围坐在一起,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和节日糕点,度过一个温馨而难忘的夜晚。

总之,四月八是苗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在这一天里,人们不仅欢聚一堂,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与美好,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人文的魅力与精神的富足。四月八节让苗族在快乐与兴奋中迎接新的一年,并以柔软而坚定的信仰走向未来的道路。

贵州黔东南州有哪些节日有黔东南州节日日历?

每年还会有芦笙表演比赛,在芦笙坪周围的三角木架上放置水缸供客人使用。

无论你走多远,你还是会想念这个家乡。它很原始,却在神秘中承载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很独特。它走过那么多地方,最美的在这里。这就是贵州,为了纪念它,总会有很多节日,一起载歌载舞,还是记忆中的样子! 黔东南节事日历表

苗族人的节日有哪些? 苗族的节日很多,各地的苗族过的节日不完全相同。黔东南部分地区和广西融水县盛行过“苗年”,在旧历九――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有踩鼓、跳芦笙、、斗牛、“游方”等活动。贵钉附近几县的苗族,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日,都穿上了盛装来到贵阳市喷水池附近,吹笙奏笛,对歌谈心,纪念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此外,苗族还有龙船节、花山节(五月初五)、吃新节(农历六、七月间稻谷成熟时)、清明节、赶秋节(立秋)等等。云南苗族几乎每年都有踩花山的活动,这种踩花山虽有迷信内容,但它又是苗族传统性的群众娱乐节日。

姊妹节 苗族姐妹节,苗语叫‘农家梁’。贵州少数民族类似相亲节。活动主要以苗族女青年为中心,主要活动有唱歌、吃姐妹饭、跳芦笙和木鼓等。在唱情歌和互赠礼物的过程中,男女之间是相互交流的。

它被称为‘藏在花中的节日’,是‘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 最盛大的活动是贵州台江。暑假期间,我看到县城的街道上到处都是穿着苗族服装的年轻人。

四月八节 苗族四月八日节是苗族庆祝的重大节日,起源于苗族祭祀活动。这一天,人们聚集在这里祭拜天地、祖先、英雄和神灵。苗族姑娘和少年们总会穿上节日的盛装,一起去歌坛唱苗歌!

节日活动包括:除了在祖坟前举行隆重的仪式外,都要上山‘立春’。年轻人唱麻江情歌,打斗牛,跳笙;老人去山里打猎,女人带着孩子去山坡上游泳。 龙船节

镇远龙舟节历史悠久。明代,镇远被誉为黔中“龙舟之乡”。如今,端阳龙舟节已经举办了第33个年头。对于镇远来说,端午节不是旅游的节日,而是全民参与而生的盛会。 小端午

施秉是多民族聚居地,赛龙舟历史悠久,参赛选手经验丰富。随着发令枪响,舞阳河成了力量和速度的较量场。河中鼓角相争,两岸喊声震天。齐新,一个穿着鲜艳苗族服装的女人,合力划着大船。 龙船节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 贵州的龙舟划船活动在贵州台江最为明显。盛夏时节,成千上万的苗族同胞会聚集在一起庆祝节日。“一木龙船”由当地杉木制成,具有原始制作工艺的风味。并且这种做法已经被列入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爬坡节 登山节是当地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首要的“功能”是每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其次,它让四个乡八个村的人聚在一起交流感情,促进民族团结。此外,青年男女通过攀岩节交朋友,找到自己喜欢的伙伴。

踩鼓节 击鼓节又称“吃肉”,或“刺牛”、“鼓社祭”,是苗族与江略血族共同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是贵州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

洛香芦笙节 是贵州很常见的芦笙节。芦笙活动在苗族和侗族中最为普遍。贵州是庆祝丰收的大节日。一般十里八乡的侗族人都会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年轻的男女也聚在一起唱歌跳舞。

苗族四月八有什么风俗

苗年一般在每年收谷子进仓之后的农历九月、十月或者十月的辰日、卯日或者丑日举行,不同地区不尽相同。苗年到来的前几天,大家会把房子打扫干净,准备年货,苗年三十晚上要吃年夜晚,历时九天才能结束。

苗族四月八风俗:苗族披戴银饰,穿戴新衣,从山顶、山腰、平坝向四月八节日活动场地聚集,这一天要举行傩戏、上刀梯、下火海、狮子舞、打花鼓、赛歌、吹唢呐、吹木叶、打秋跹、请求接求、武术、茶灯等的民族民间文艺表演。

苗族四月八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鲁发展而来,源于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祖先、祭英雄、祭神灵。主要流行于湘、鄂、渝、滇、黔等省市。同时也是贵州、湘西、桂北等地的苗、布依、侗、瑶、壮、彝、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及在京的苗族共同狂欢的节日。随着时代的变迁,节日活动逐步加进了歌舞表演及人情交流。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天,贵阳市及邻县的苗族群众都要身着民族盛装,带着准备好的腊肉、糯米饭和乌米饭漂亮的姑娘们围着吹芦笙的小伙子跳芦笙舞。有的小伙子一边吹奏芦笙,一边快速旋转、矮步、倒立,做出许多高难动作,吸引观众一阵阵的喝采。各种文娱活动从早进行到晚。明月升空,苗族青年或吹笛弹琴,或吹笙跳舞,或对唱山歌,依然意兴十足,不散。,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贵阳喷水池,,开始祭祖活动。到下午,从各地赶来的苗族同胞便聚集在南明河边,对歌、跳舞、吹洞箫和姊妹箫,相互品尝彼此带来的美食,其乐融融。欢乐的庆典要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天亮才会慢慢散去。

苗族传统节日包括哪些 苗族特殊美食

苗族传统节日包括有苗年、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赶秋节、花山节、踩鼓节等。在苗族传统节日中,苗年是最为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样,是一个集纪年性、祭祀性为一体的日子。那么对于苗族传统节日包括哪些,还有哪些内容,可以随着我继续往下了解。

1、四月八是苗族传统节日之一,每逢节日期间,苗族会蒸制花糍米饭,以及聚集到固定的地方,通过吹笙、跳舞或对唱情歌的方式以示庆祝。

2、吃新节在每年农历六七月间,节日期间会举行3-5天,内容有游方、跳芦笙、斗牛、等,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四月八是苗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苗族会按照传统习俗来庆祝节日,其独具特色的风俗让我们倍感新奇。十分热闹。

3、龙舟节是苗族的一种水面划船比赛,赛事主要分为男队、女队、男女混合队比赛,场面非常热闹。

4、赶秋节为每年的立秋之日举行,这时青年男女会聚集在村寨、山场,通过唱歌、跳舞来寻求伴侣。

苗族特殊美食

苗族特殊美食有苗家酸汤鱼、苗族油茶、苗乡龟凤汤、糯米粉等。总之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于苗族传统节日包括哪些已有所了解,可知苗族的传统节日非常丰富,每一个节日中都有其所代表的民俗文化,四月八是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壮族、彝族、土家族、仡佬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举办时间是在农历四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欢庆仪式,虽然各地节日内容不尽相同,主要与农事有关,不仅表达丰收的喜悦,还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有机会可以前去体验感受一下。

四月八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四月八日的节日和风俗

苗族传统节日

四月八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四月八日的节日和风俗

苗族四月八介绍

苗族四月八节是苗族聚会欢庆的重大节日,苗族地区都十分盛行。源于苗族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祖先、祭英雄、祭神灵。随着时代的变迁,节日活动逐步加进了歌舞表演及人情交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四月八”这一天,成千上万的苗族男女都要穿上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入歌场周围对唱苗歌。苗族四月八节体现了苗族的宗教文化信仰特点,对研究苗族的历史、民俗具有重大的价值,是湘、鄂、渝、黔等省市苗族、侗族、瑶族,多民族的大聚会。

四月八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苗族先祖们为了纪念苗族英雄,在四月八这一天苗族子孙们都要穿着盛装,背着芦笙,带着各色糯米饭和其他食品,成群结队,来到埋葬苗族英雄的嘉坝西(今贵阳喷水池一带),唱歌跳舞,以示敬仰,久而久之,“四月八”成为贵阳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也成为其他民族踊跃参加的节日。1987年5月3日,民委认定“四月八”为苗族传统节日。

1、浴佛

相传农历四月八日为释迎牟尼的生日,此日皆香花灯烛,将铜佛放于水中,进行浴佛,普罗大众则争舍财钱、放生、求子,祈求保佑,各地佛寺举行佛诞进香。

2、斋会

斋会,又名吃斋会、善会。由寺庙僧人召集,请善男信女在农历四月八日赴会,念佛经、吃斋,因为与会者要吃饭,须交“会印钱”。饭菜有面条、蔬菜和酒等。还有一种乌饭,方法是以乌菜水泡米,蒸出后为乌米饭。这种食品本是敬佛供品,后来演化为浴佛节的饮食。在浴佛节期间,人们还要讨浴佛水,以得庇佑。

3、放生

主张不杀生,在浴佛节期间有放生的习俗。放生来源早在宋代已有记载。《武林旧事》中说:“四月八日为佛诞日,诸寺院各有浴佛会,辈竞以小盆贮铜像,浸以糖水,覆以花棚,饶钱交迎,编往邸第富室,以小构浇灌,在求施利。是日西湖作放生会,舟揖甚盛飞略如春时小舟,竞买龟鱼螺蚌放生。”古代有承美放生传说,民间有玳瑁放生等。放生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4、结缘

结缘是以施舍的形式,祈求缔结世之缘。是浴佛节对于男女来说很重要的一个活动。何谓“舍豆结缘”?因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是前世就已结下缘分,俗语就有“有缘千里来相会”之说。又因黄豆是圆的,圆与缘谐音就以圆结缘。民间有舍豆结缘,寺院、宫廷也不例外。宫中要煮青豆,分赐宫女内监及内廷大臣,称做“吃缘豆”。

5、求子

人们总想把自己的愿望借助特别的日子,乞求它的实现,在浴佛节向观音求子,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山东聊城地区有观音庙,神案前摆着许多小泥娃,都是清一色的男孩,或坐、或爬、或舞。四月八日这天,不育妇女多去拜观音和送生娘娘,讨一个泥娃娃,以红线绳套住脖子,号称拴娃娃,甚至还有的以水服下,认为这样能怀孕生子。泰山除供碧霞元君外,还盛行押子,即在树上押一石,拴红线,以求吉利得子。《吉林奇俗谈》中说:“吉地白山四月二十四日开庙会,求嗣者诣观音阁,于莲花座下窃取纸糊童子一,归家后置褥底,俗谓梦能可胜券。”

在佛寺,“行像”是浴佛节最热闹的活动。所谓“行像”,就是在城市的街衙大道上用装饰华美的车载7.赶苗场着佛像,以歌舞伎乐为行像的前导巡行,这是一种类似的盛大庆祝活动,只限于巡行城中主要商业大街。

其热烈欢乐的氛围同“与民同乐”的根本精神是相同的。每逢佛诞日,寺中僧众可以在漫长而枯燥、单调的修行生活中,借机放松一下,充分领略人世生活的另一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