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手机 >

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视频

关于端午节或者粽子的故事?

早是祭祀食品

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视频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视频


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视频


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视频


粽子的历史非常悠久,早是一种祭祀用食品。粽子用作祭祀,并不自祭祀原屈原。粽子初用作祭祖及神灵。东晋范注《祠制》说:“仲夏荐角黍。”说明当时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的习俗。角黍,即角形的粽子。所谓‘角’,是指古代祭祀时的供品为牛,粽子的形状代表牛角;‘黍’就是一种黄黏米。用谷物制成的‘角黍’代表‘阳’;包角黍用的‘菰叶’(粽叶)为‘阴’,阴阳结合,有驱邪纳福、祈求平安的意思。”

民间传说

据唐沈亚之《屈原外传》记载,屈原投江后,人们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装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到了东汉建武年间(公年22-55年),长沙有个各叫区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见了三闾大夫屈原显灵,说到祭祀食物被蛟龙窃走,并告诉他以后再投,须裹上蓼叶,再缠上五色线,这些东西,蛟龙害怕,就不会吃了。区回把这次奇遇告诉了乡民,乡民们便按屈原吩咐精心制作粽子。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这个神奇的传说,被梁朝文学家吴均写成一篇志怪,收在《续齐谐记》里。说明粽子是人们纪念屈原的祭祀食品,后来又成为端午节主要的节日食品,至于为什么把它投向水中,一种说法是给屈原吃的,另一种说法“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就是说专门用粽子来喂蛟龙,以免它伤害屈原的身体。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粽子来历的另一种说法 纪念台骀

山西民俗学家认为,粽子的来历和古时三晋先民治水的故事有关。

台骀,作为远古历史人物,据山西省历史学者考证,台骀治水从年代上要早于大禹治水,是颛顼帝时代治水官员。

当时台骀为治水患,奔波南北,疏导汾水,一路导水至灵石山头被阻,台骀带领奋战在灵石山头,开山泄水工程异常艰难,人们日夜施工吃住都在山上,挖山不止。

当时水满为患又无路可通,也没有船只,(禹王治水时也是徒步上下,才有三过家门而不进的故事,据考证台骀治水要早于大禹,台骀治水以汾水为主,是以治水的.历史和传说只在山西流传,而大禹治的是黄河,所以大禹的治水足迹和功绩要大于台骀)台骀和他带领的开山每天的饮食来源就成了问题,汾河两岸每家都有劳力在随台骀治水,为了保证粮食的按时运送到工地,不耽误和影响人们的饮食保障,人们想出了以水送食的办法,用竹桶和芦叶等包裹食物,以木筏相乘顺流而下,把食物送给下游的治水的人们,途中也有不少食品被水中的鱼虾吃掉。随着人口的流动,很快(粽子的早原形)这种食品就传遍了整个汉民族。

现在山西民间,五月五日祭奠汾神台骀,祭品中就有粽子。粽子的来历 粽子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一: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

二: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

三:屈原是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

四:在五月五有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蒿,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

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通用5篇)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也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 篇1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各地都一样。

粽子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是西晋周处所作《风土记》一书中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材益智仁,称“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唐人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食粽之普遍。宋代时,出现了用“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核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则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 篇2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 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终投汨罗江而。

此说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 篇3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对亡国之痛,悲愤地怀抱着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屈原后,楚国的心里十分哀痛,大家都跑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着小船,在江上来来滑动,想要打捞屈原的真身。这个时候,有一个渔夫做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举动,他向汨罗江扔下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饭团、鸡蛋全部落水了。其他人看着渔夫的举止,脸上表现出震惊的表情。渔夫解释说,鱼龙虾蟹吃饱了饭团等食物,就不会去啃食屈原的身体了。人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开始纷纷效仿。

这时,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原来老医师想要用雄黄酒迷晕蛟龙水兽,以免鱼虾伤害屈原的身体。

可是,后来又为什么会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根据《初学记》里的记载,汉代有一个人,夜里梦见一人,梦中之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三闾大夫对这人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 篇4 清代杰出的文人李调元,小时候不但聪明好学,而且十分调皮,常常在大人们中淘气。

有一年端阳节,他的三嫂正在厨房里包粽子,李调元见了很馋,还不到吃饭时间,他就向三嫂要粽子吃。他的三嫂故意逗他,就说;“你这个大学问家,那么有才,我出一联让你对,对得上就吃,对不上就不能吃!”

李调元对三嫂做了个脸,满不在乎地说:“行,这可难不住我。”因为李调元在家排行老五,当天又是端阳节,三嫂就出对说:

五月五日,五弟厨房讨粽子

上联用了三个“五”字,把李调元难住了。只好不吃粽子,可他还不甘心,见一簸箕里有糍粑,便说:“我不吃粽子了,吃糍粑也行。”三嫂说:“更不行了,那是我昨天三更半夜才春出来的.。”三嫂这句话,无意中提醒了李调元,他立即对道:

三更三点,三嫂檐下偷糍粑

三嫂听后不满意地说:“对倒是对上了,但你得把‘偷”字换成‘春’字,我才能给你粽子吃。”李调元不服气地说:“那你也得把‘讨’字换成‘吃’字我才改呢。”

三嫂笑着答应了,于是这副对联就成了:

五月五日,五弟厨房吃粽子

三更三点,三嫂檐下春糍粑

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 篇5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楚国大臣的。

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

屈原投江后,楚国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

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可是,过了端午节后,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

老人问屈原:“还有什么办法呢?”

屈原说:“送粽子的船要打扮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

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

;

端午节粽子的故事

关于端午节粽子的故事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和纪念屈原有关,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但这粽子为什么要用叶子包起来吗?人们为什么要把粽子扔到水里面去呢?其实这些由来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下面我就告诉您粽子的来历与传说。

端午节粽子的故事 篇1 早是祭祀食品

粽子的历史非常悠久,早是一种祭祀用食品。粽子用作祭祀,并不自祭祀原屈原。粽子初用作祭祖及神灵。东晋范注《祠制》说:“仲夏荐角黍。”说明当时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的习俗。角黍,即角形的粽子。所谓‘角’,是指古代祭祀时的供品为牛,粽子的形状代表牛角;‘黍’就是一种黄黏米。用谷物制成的‘角黍’代表‘阳’;包角黍用的‘菰叶’(粽叶)为‘阴’,阴阳结合,有驱邪纳福、祈求平安的意思。”

民间传说

据唐沈亚之《屈原外传》记载,屈原投江后,人们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装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到了东汉建武年间(公年22-55年),长沙有个各叫区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见了三闾大夫屈原显灵,说到祭祀食物被蛟龙窃走,并告诉他以后再投,须裹上蓼叶,再缠上五色线,这些东西,蛟龙害怕,就不会吃了。区回把这次奇遇告诉了乡民,乡民们便按屈原吩咐精心制作粽子。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这个神奇的传说,被梁朝文学家吴均写成一篇志怪,收在《续齐谐记》里。说明粽子是人们纪念屈原的祭祀食品,后来又成为端午节主要的节日食品,至于为什么把它投向水中,一种说法是给屈原吃的,另一种说法“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就是说专门用粽子来喂蛟龙,以免它伤害屈原的身体。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粽子来历的另一种说法,纪念台骀

山西民俗学家认为,粽子的来历和古时三晋先民治水的故事有关。

台骀,作为远古历史人物,据山西省历史学者考证,台骀治水从年代上要早于大禹治水,是颛顼帝时代治水官员。

当时台骀为治水患,奔波南北,疏导汾水,一路导水至灵石山头被阻,台骀带领奋战在灵石山头,开山泄水工程异常艰难,人们日夜施工吃住都在山上,挖山不止。

当时水满为患又无路可通,也没有船只,(禹王治水时也是徒步上下,才有三过家门而不进的故事,据考证台骀治水要早于大禹,台骀治水以汾水为主,是以治水的历史和传说只在山西流传,而大禹治的是黄河,所以大禹的治水足迹和功绩要大于台骀)台骀和他带领的开山每天的.饮食来源就成了问题,汾河两岸每家都有劳力在随台骀治水,为了保证粮食的按时运送到工地,不耽误和影响人们的饮食保障,人们想出了以水送食的办法,用竹桶和芦叶等包裹食物,以木筏相乘顺流而下,把食物送给下游的治水的人们,途中也有不少食品被水中的鱼虾吃掉。随着人口的流动,很快(粽子的早原形)这种食品就传遍了整个汉民族。

现在山西民间,五月五日祭奠汾神台骀,祭品中就有粽子。粽子的来历,粽子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现在大家都知道粽子来历了吧,说来说去主要是表示我们对屈原的尊敬,这层含义是现在的,当然也有民间少数其它传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下。

端午节粽子的故事 篇2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对亡国之痛,悲愤地怀抱着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屈原后,楚国的心里十分哀痛,大家都跑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着小船,在江上来来滑动,想要打捞屈原的真身。这个时候,有一个渔夫做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举动,他向汨罗江扔下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饭团、鸡蛋全部落水了。其他人看着渔夫的举止,脸上表现出震惊的表情。渔夫解释说,鱼龙虾蟹吃饱了饭团等食物,就不会去啃食屈原的身体了。人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开始纷纷效仿。

这时,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原来老医师想要用雄黄酒迷晕蛟龙水兽,以免鱼虾伤害屈原的身体。

可是,后来又为什么会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根据《初学记》里的记载,汉代有一个人,夜里梦见一人,梦中之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三闾大夫对这人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端午节粽子的故事 篇3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相传屈原后,楚国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相传,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后,其子夫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许之。子胥建议,应消灭越国,夫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子胥本为忠良,视如归,在前对邻舍人说:“我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夫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相传,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相传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粽子的故事 篇4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楚国大臣的。

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

屈原投江后,楚国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

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可是,过了端午节后,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

老人问屈原:“还有什么办法呢?”

屈原说:“送粽子的船要打扮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

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