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汽车 >

可燃冰在什么海域发现的 可燃冰是在哪个海里发现的

我国首次在哪发现可燃冰

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 99.9%,可直接点燃,燃烧后而且可燃冰要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才能保持稳定,把可燃冰从海底挖出,必然伴随着升温和减压,若作不当,可燃冰中的甲烷气体将会大量逃逸。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西方学者称其为“21世纪能源”或“未来能源”。

我国首次可燃冰哪个海

2004年6月2日,26名中德科学家从登上德国科学考察船“太阳号”,开始了对南海42天的综合地质考察。通过海底电视观测和海底电视监测抓斗取样,首次发现了面积约430平方公里的巨型碳酸盐岩。

利于可燃冰发育的海底环境,应当是有气源,水体动荡程度低,并倾向于高压(一般认为大于32大气压,即水深大于300米)低温(一般认为在1000米水深低于16.5°C,在0米水深低于20°C)的环境。实际开采发现,3.5~4℃是最常见的海底冷泉温度,海底冷泉与天然气水合物直接相关,是识别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重要标志。

可燃冰在什么海域发现的 可燃冰是在哪个海里发现的可燃冰在什么海域发现的 可燃冰是在哪个海里发现的


天然气水合物相图。图源:地质调查局。

具体地,天然气水合物富集区根据空间分布、充填位置不同,分为渗漏型、扩散型、沉积型。

其中,渗漏型又称作裂隙充填型,一般分布于连接深部气藏的断裂带浅部和断层附近,这类天然气水合物对应的断层,一般在海底延展区分布有冷泉、麻坑、丘状体、泥火山等海底地貌,并常发育环绕冷泉的冷泉生物群,生物组合包括管状蠕虫、双壳类、微生物席等。

热液喷口。图源。

扩散型又称孔隙充填型,这类水合物储层周围一般不发育断层,一般有非渗透的盖层圈闭,这类天然气水合物一般在砂砾层或碳酸盐岩中分布,且分布广,不同类型沉积物中的水合物饱和度相较大,以粗砂为较有利。顶板为泥质岩,深水页岩或火山凝灰岩。

沉积型水合物则分布于海床或海底松散堆积物层,其分布区域可以既没有断层,又没有盖层。其天然气的来源是水溶液,因为压强增大,温度降低,而水体溶解的甲烷自发地在海床沉淀,这类天然气水合物一般呈厘米级薄层,常出现于大陆坡,或者深度>300米的碳酸盐台地,或者无海山、地热异常、热液喷口的海底隆起区,或洋流交汇处的半深海。前述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虽然也可以出露于海床,但它们可以与热液喷口共存,且海床出露的渗漏型水合物层厚度一般大于沉积型的厚度。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一般主要包括生物气、深源气,因此利于可燃冰形成的环境,必然对海底的构造有特定要求。上述扩散型水合物,主要存在于被圈闭的深层沉积物孔隙中,渗漏型水合物主要存在于海底表面、浅层断裂、底辟构造等相关的裂隙中,沿裂隙充填,分布较为局限,受流体的活动控制。

三分陆地,七分海,海洋中的可燃冰更多。海底的可燃冰主要位于各大洋的边缘海域,其中又以太平洋最为丰富,其次是大西洋。而陆地上的可燃冰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加拿大和青藏高原这些地区。

国土面积辽阔,除了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的冻土带中有可燃冰,东海和南海海域也有可燃冰。我国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十分丰富,世界,其中又以南海北坡海域地区最为富集。如果全部开发利用,至少可以用100年。为什么南海如此重要,这也算是其中一个原因。

若你是次听说可燃冰这个东西,那么你一定会心生疑问,冰怎么会燃?

其实可燃冰正儿八经的名字是天然气水合物,化学式为CH4·nH2O ,它和石油、天然气、煤炭一样,也是一种化石燃料。可燃冰与干冰很相像,而可燃冰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牢笼。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淡水。

在高压低温环境下,天然气和水分子就会形成这种类冰状结晶物质。海底环境压力大,温度一般在2~4℃左右,再加上海底沉积物又厚又多,所以海洋中可燃冰的储量非常丰富。此外,在冻土带中,那里也满足低温高压的条件,所以也有丰富的可燃冰。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来自于腐烂的沉积物。可燃冰之所以能够燃烧,就是因为含有丰富的甲烷。而甲烷燃烧后,只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会产生其他的污染,因此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

人们一直担心,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在不久的将来会枯竭。由于储量十分丰富,所以可燃冰被视为它们的替代者之一。可燃冰应该会像石油一样,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

不过,可燃冰虽好,但开采起来却十分困难。因为藏得比较深,特别是储量非常丰富的海里,很多都藏在几百米深的海床上。想要开采,就需要在几百米深的海底钻孔,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没点能耐还真办不了。

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强20多倍的温室气体,仅全球海底可燃冰中的甲烷总量就约为地球大气中甲烷总量的3000倍。

如果技术不成熟,一旦大规模开采可黄永样介绍,在未来十年,我国将投入8.1亿元对这项新能源的资源量进行勘测,有望到2008年前后摸清可燃冰家底,2015年进行可燃冰试开采。燃冰,将导致大量的甲烷泄漏到大气中,除了会加速全球变暖,大量甲烷排入海水中还会使海水出现汽化,影响海水的化学性质。在海洋中开采可燃冰,还将对海洋地质和生态造成影响,比如造成海底滑塌。

所以在开采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可燃冰还无法被人类大规模利用。

化石燃料也被称作矿石燃料,是包含碳氢化合物,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可燃冰、油页岩和油砂,成分各有不同。它们是远古时代的有机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形成的。

厉害了,我的国!我国全球首次试开采可燃冰成功!

据统计,可燃冰在全球的储量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它的储量比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总储量还要多。

石化机械(000852):作为中石化系统的油气设备供应商及国内最领先的油气设备制造商之一,有望充分受益国内油公司勘探开发力度增强。根据天然气“十三五”规划,我国页岩气产量年均增速为46.14%,目前涪陵页岩气田的主要作业设备均由石化机械提供,并且国内设备商更熟悉国内的地质结构,技术实力领先。“十三五”期间,天然气管道建设将提速,重大项目将逐步开工,5年间管道长度增长62.5%,其中中石化新粤浙管道工程南段有望年内开工,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中新网5月19日电 综合,18日“我国海域天然气二、开采工艺水合物(又称可燃冰) 试采成功”的消息引燃网络,我国可燃冰开采成功具有何种里程碑的意义?可燃冰到底是什么、长啥样?它有哪些用?能代替石油吗?我们多久以后可用上可燃冰?中新网记者为你一一科普。

可燃冰是啥?

5月18日,由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在南海神狐海域实现连续8天稳定产气,试采取得成功,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这是我国、也是世界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来自初中化学课本介绍显示,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能量高,燃烧值大。

可燃冰有啥用?

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综合的2倍,在全球被科学家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与石油、天然气相比,可燃冰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优点,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

未来,可燃冰成功商用后,我们目前日常家里灶台、热水器都将可用可燃冰替代天然气。甚至可燃冰还可替代目前的汽油、柴油、天然气为汽车提供动力能源。但加满同样体积的油箱后,可燃冰汽车可跑得更远,燃烧后排放的污染也小得多,可减少对大气污染。

据央视,若一辆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一次加100然气能跑300公里,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能跑5万公里。

我国首次可燃冰是在哪里发现的

南海。我国从1999年开始进行可燃冰的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大多分布于陆地冻土区或距海面900到1200米的深海沉积物中,是由石油天然气与水分子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合形成一种固态结晶物质,多呈白色或浅灰色,外观像冰且点火即可燃烧,故又称可燃冰、气冰、固体瓦斯。可燃冰调查工作,2007年我国首次在南海北部进行可燃冰钻探,取得了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4个通过研发采到可燃冰实物样品的。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遇火即燃,因此被称为“可燃冰”。

通过“发现”号无人潜水器携带的深海激光拉曼光谱探针,科考团队在我国南海约1100米的深海海底,探测到两个站点存在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这也是科学家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在海底的“可燃冰”。

我国储藏的可燃冰主要藏在哪?

南海可燃冰:2010年12月15日,科考人员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目标区内,圈定11个可燃冰矿体,含矿区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矿层平均有效厚度约20米,预测储量约为194亿立方米。获得可燃冰的三个站位的饱和度值分别为25.5%、46%和43%,是世界上已发现可燃冰地区中饱和度的地方。

根据2016年发布的《能源矿产地质调查报告》的数据,我国可燃冰预测远景资源量超1000亿吨油当量,开发前景广阔。

据了解在《能源矿产地质调查报告》中提到的可燃冰资源量,包括海域可燃冰和陆域可燃冰。2013年在我国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发现超千亿方级可燃冰物矿藏,2015年神狐海域再次发现超千亿方级可燃冰,而且矿藏分布广、厚度大、饱和度高,为我国可燃冰试开采提供了重要参考靶区。2015年,我国利用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首次在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发现了可燃冰活动的标志——活动“冷泉”,并成功获取了可燃冰样品。

相关专家则表示我国对海底可燃冰的研究和勘探已经进行了30年,在南海西沙海槽、神狐等海区相继发现存在标志。保守估计,我国可燃冰的总资源约是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等资源量总和的两倍,按当前的消耗水平,可满足我国近200年的能源需求。而在世界上,可燃冰的研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截至目前,全世界直接或间接地发现的可燃冰矿点超过200多处。

据了解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分布非常广,资源量也1999~2001年,地质调查局科技人员首次在南海西沙海槽发现了显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异常信息(似海底发射波“BSR”),2002年设立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专项。非常大,所以世界各国都争相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和试开采工作,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甚至印度也瞄着马上要开采,韩国也准备试开采,实际上大家都在进行竞争。它很有可能成为我们今后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10%,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

据专家估计,全世界石油总储量在2700亿吨到6500亿吨之间。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有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资源将消耗殆尽。可燃冰的发现,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新希望。

重大战略意义下的联手勘测

中德科学家一致建议,将该自生碳酸盐岩区中最典型的一个构造体命名为“九龙甲烷礁”。其中“龙”字代表了,“九”代表了多个研究团体的合作。同位素测年分析表明,“九龙甲烷礁”区域的碳酸盐结壳最早形成于大约4.5万年前,至今仍在释放甲烷气体。

中方首席科学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黄永样对此极为兴奋,他说,探测证据表明: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就已达到我国陆上石油总量的一半左右;此外,在西沙海槽已初步圈出可燃冰分布面积5242平方公里,其资源估算达4.1万亿立方米。

战略性与危险性共同打造的“双刃剑”

迄今,世界上至少有30多个和地区在进行可燃冰的研究与调查勘探。

1960年,在西伯利亚发现了个可燃冰气藏,并于1969年投入开发,采气14年,总采气50.17亿立方米。

美国于1969年开始实施可燃冰调查。1998年,把可燃冰作为发展的战略能源列入长远,到2015年进行商业性试开采。

日本关注可燃冰是在1992年,目前,已基本完成周边海域的可燃冰调查与评价,钻探了7口探井,圈定了12块矿集区,并成功取得可燃冰样本。它的目标是在2010年进行商业性试开采。

但人类要开采埋藏于深海的可燃冰,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 20倍。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泄漏。另外,陆缘海边的可燃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一旦出了井喷,就会造成海啸、海底滑坡、海水等灾害。

由此可见,可燃冰在作为未来新能源的同时,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

我国首次在什么海域发现可燃冰

常识判断,我国首次在哪个海域发现,在海底的可燃冰呢

就是我国的南海海域底部发现了可燃冰,后续也在东海,西海等海域发现了其他可燃冰资源,目前的可燃冰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及时已发现的海底可燃冰多分布于环太平洋周边、大西洋两岸、印度洋北部、南极近海及北冰洋周边,地中海、黑海、里海等内陆海,贝加尔湖也有零星分布。陆地上可燃冰主要分布于环北冰洋的高纬度冻土区,和我国青藏高原冻土区。截至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已超过220处。采纳,祝您生活愉快,谢谢!

可燃冰(Gas Hydrate)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我国从1993年起成为纯石油进口国,预计到2010年,石油净进口量将增至约1亿吨,2020年将增至2亿吨左右。因此,查清可燃冰家底及开发可燃冰资源,对我国的后续能源供应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近日,我国成功在南海神狐海域完成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的试验开采工作,也因此成为世界上个实现稳定开采这种海洋超级能源的。

这一成果时间22日在权威学术期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系统学》上在线发表。

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化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为甲烷(CH4),它是标准的“高潜力”清洁能源,被各国视为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是世界瞩目的战略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此次可燃冰的试开采成功,是我国新能源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从试开采成功到2030年投入商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笔者本文通过介绍可燃冰的基本情况,来重点阐述未来它将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哪些影响。

一、分部情况

可燃冰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域、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下面。其中,99%的可燃冰分布于海洋沉积物中,距海面900到1200米的粉砂型储层,并且接近大陆边缘。

其资源储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总量的两倍,且燃烧值很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明显高于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燃料,燃烧污染却又比煤、石油小,更加清洁环保。

我国是可燃冰资源储量最多的之一,可燃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和青藏高原冻土带,通过前后15年的调查和评级,南海海域预计有740多亿吨油当量的可燃冰,青藏地区又发现了350亿吨油当量的可燃冰,未来探明的可燃冰可能还很多。南海海域是我国可燃冰最主要的分布区,神狐海域有11个矿体、面积128平方公里,资源储存量1500亿立方米,相当于1.5亿吨石油储量,成功试采意味着这些储量都有望转化成可利用的宝贵能源。

由于可燃冰分布于海底深处,且多为泥沙储层,导致其开采难度大,业内人士形容其为“在豆腐上打铁、用金刚钻绣花”。目前只有美国、日本、印度拥有钻获可燃冰的技术,但可连续长时间进行试开采的目前只有。

目前可燃冰常规开采方法主要有:热激发化学试剂法、二氧化碳置换法、降压法等。我国试采使用深水半潜式平台通过降压进行开采。此次成功试采可燃冰的“蓝鲸1号”,是全球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从5月10日起,就有源源不断的可燃冰从1200多米的深海底层之下200多米的底层储层中开采上来,目前已持续一周时间。

日本于2013年在其南海海槽进行海上试采,但因出砂等技术问题失败。今年5月4日,日本第二次尝试,并于当日再次成功产气。但5月15日再次被迫中断,原因同样是钻井通道一直有泥沙灌入,不断干扰开采。最终他们在12天的时间里从开采的可燃冰中提取了3.5万方的天然气。

三、存储运输

首先,沿海城市必将建设几个大型的加工厂,将从海洋开采的可燃冰进行提取加工。目前看到,可燃冰的使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提炼出天然气使用,另一种是直接使用,但由于其对存放环境要求很高,高温下难以保存,且目前还未有专门针对可燃冰作为能源的商业产品,故直接使用还有一段路要走。

其次,管网建设问题。从几个大型沿海加工厂城市建设输送管网,将提取出来的天然气输送到各地。建议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管网,在现基础上进行扩建改造。

可燃冰被科学家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与石油、天然气相比,可燃冰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优点,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

未来,可燃冰成功商用后,我们现在日常家里的灶台、热水器都可用可燃冰作为能源,其使用方法同现有的天然气一样,但更加高效。

甚至,可燃冰还可替代汽油、柴油等传统能源为汽车提供动力能源。据推算,一辆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一次加100然气能跑300公里,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能跑5万公里。可燃冰汽车可跑得更远,燃烧后排放的污染也小得多,可减少对大气污染。但这仅仅是从数据上进行推算而已,因为目前还没有直接使用可燃冰作为燃料的汽车问世。

五、风险

可燃冰试采作为实施能源战略的一个重点项目备受瞩目,此次试采成功也极大的鼓舞了也但其勘探开发仍需要攻克巨大的技术障碍和环境障碍。因为,可燃冰的主要成分甲烷,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如果技术不成熟,可能导致海底地质灾害、海底大量温室气体涌入大气等问题,引发环境危机。

地球上的可燃冰主要蕴藏在哪些地方?

由于可燃冰多分布在海洋,如要投入商用,存储运输是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

已发现的海底可燃冰多分布于环太平洋周边、大西洋两岸、印度洋北部、南极近海及北冰洋周边,地中海、黑海、里海等内陆海,贝加尔湖也有零星分布。陆地上可燃冰主要分布于环北冰洋的高纬度冻土区,和我国青藏高原冻土区。

而且固结在海底沉积物中的水合物,一旦条件变化使甲烷气从水合物中释出,还会改变沉积物的物理性质,极大地降低海底沉积物的工程力学特性,使海底软化,出现大规模的海底滑坡,毁坏海底工程设施,如:海底输电或通讯电缆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等。

地球上的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地下,大陆冻土里

可燃冰主要藏在深海,陆地深处,太平洋周边。。。

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在我国海域连续进行可燃冰钻探,获得了大量的可燃冰样品,证实了我国海域蕴藏丰富的可燃冰资源

人类已经在世界大洋海底发现了可燃冰,在陆地也发现了可燃冰

其中还有海底的大部分区域,海洋占了地球表面71%的面积

我国首次发现可燃冰的地方是哪里

专家解释称可燃冰的形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温度,生成可燃冰的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适宜温度是0—10℃之间,限是20℃。二是 压力,形成可燃冰需要足够的压力,但也不能太大,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三是气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天然气是可燃冰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 适量的水,这也是形成可燃冰不可或缺的成分。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自2002年起,地质调查局对我国冻土区特别是青藏高原冻土区开展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调查,发现我国冻土区具备较好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其中羌塘盆地为Ⅰ级远景区,祁连山、漠河盆地和风火山—乌丽地区为Ⅱ级远景区。

在地球上大约有27%的陆地是可以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潜在地区,而在世界大洋水域中约有90%的面积也属这样的潜在区域。已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存在于北极地区的冻土区和世界范围内的海底、陆坡、陆基及海沟中,由于采用的标准不同,不同机构对全世界天然气水四、商用领域合物储量的估计值别很大。

以上内容参考:

请问在什么海发现了可燃冰?

开采可燃冰就是为了获取可燃冰中的天然气,一般有以下几个方法,包括热激发开采法、减压开采法、化学试剂注入开采法、 CO2置换开采法和固体开采法,这些开采方法各有优缺点。

在南海发现了可燃冰。南海,位于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三大边缘海之一,该海域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中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为近海中面积、水最深的海区。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执行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中,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了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

更多关随着研究和勘测调查的深入,世界海洋中发现的可燃冰逐渐增加,1993年海底发现57处,2001年增加到88处。据探查估算,美国东南海岸外的布莱克海岭,可燃冰资源量多达180亿吨,可满足美国105年的天然气消耗;日本海及其周围可燃冰资源可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于在什么海发现了可燃冰,进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