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台风“浪卡”13日登陆海南 台风“浪卡”13日登陆海南

关于台风“浪卡”13日登陆海南,台风“浪卡”13日登陆海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深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台风“浪卡”13日登陆海南 台风“浪卡”13日登陆海南台风“浪卡”13日登陆海南 台风“浪卡”13日登陆海南


1、2010年:台风是形成在热带广阔洋面上的一种强烈发展的热气旋(中心气压很低)。

2、从成因来看.台风和飓风的成因相同.都是在热带低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但不是所有的热带气旋都能发展成为台风或飓风,严格说来,只有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才称为台风或飓风。

3、台风和飓风是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仅因所在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发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的称为飓风.只有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才叫台风。

4、台风到来时所带来的往往能造成的气象灾害。

5、人们为了便于预报、研究和区别不同时间出现的台风,对台风进行了命名。

6、浪卡台风的增强,能量积聚速度很快,会产生一系列的台风效应,风窝极有可能破了,会有更多台风生成台风的编号也就是热带气旋的编号。

7、人们之所以要对热带气旋进行编号,一方面是因为一个热带气旋常持续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时可能出现几个热带气旋,有了序号,就不会混淆;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对中心位置的测定,因不同、不同方法互有异,即使同一个,在不同的气象台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因而,常常引起各种误会,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

8、从欧洲数值中心的模拟数据来看,最快也是在10月15日可能增强出今年的17号台风“沙德尔”。

9、我国从1959年起开始对每年发生或进入赤道以北、180度经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风力大于或等于8级的热带气旋(强度在热带风暴及以上)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

10、近海的热带气旋.当其云系结构和环流清楚时,只要获得中心附近的平均风力为7级及以上的报告.也进行编号。

11、编号由四位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年份.后两位是当年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的序号.如去年第13号台风“杜鹃”,其编号为O313.表示的就是2003年发生的第13个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

12、热带低压和热带扰动均不编号。

13、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

14、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

15、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16、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17、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朝鲜、、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

18、这140个名字分成1O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19、浏览台风命名表.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动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还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词或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悟空等。

20、“杜鹃”这个名字是提供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杜鹃花:前一段在我国登陆的“科罗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种树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国提供的,意为绿宝石:“伊布都”是菲律宾提供的名字,意为烟囱或将雨水从屋顶排至水沟的水管。

21、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它的台风同名,便从现行命名表中将这个名字删除,换以新名字。

22、台风命名表最近一次的修改是在2000年台风委员会第33届会议上作出的,该表从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

23、据省气象台预报,目前到“十一”黄金周期间,我省天气仍以副高控制为主。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