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 >

信息技术课件_信息技术课件ppt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课件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课件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课件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课件_信息技术课件ppt信息技术课件_信息技术课件ppt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课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闳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驺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亜,计算机的安全与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懋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

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篪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中的 媸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丒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C、检验结果:

D、依次选取“教畴育概况”饬“教育科研网”

E、从中找到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胄

F、再把 骤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示。

4、籀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懤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它的技术范畴。信息资源已成为同物质资源同样重要的资源。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成为所有人可共享的资源。

5、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6、讨论思考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途径?

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 砺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布置作业: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

板书设计

课后总结:

这一节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根据我学校教学设备的具体情况,采用了在多媒体电教室上课,展示图片、多媒体演示课件、观看录像片、光盘演示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激发了敕学生砥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课题: 第二节 计 媸算机的组成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砾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豁。

2、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五咮个基本组成部分。

2、要求学生掌握他们之间的关联。

教学难点: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器材: 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理论课,我们先打开书P6和大家一起学习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组成。

(电子板书)1、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由部分组成:

A、输入设备

B、输出设备,

C、存储设备,

存储器可分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和外存储器

其中,内存储器包括两类:一类是踌只读存储器RO课件M。

另一类是随机存储器RA楱M。

外存储器种类:目前计算机搒上使用的外存主要是磁盘和豁光盘。其

中磁吜盘又分为软磁盘和硬磁盘两种。

存储器的容量单位是:

“字节”(BYTE,B),千 侴字节(KILOBYTE,KB),兆字节(MB),

吉字节(GB),AND SO ON。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D、运算器。

E、控制器。

一般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处理器(Central

Proces魑sing unit,简称 CPU)。

(讲解)下面我分别给大家做介绍。

我们现在打开一台计算机让同学们看看,理论联系实际菗,现在把部件喌和大家看到的硬件联系起来理解。(介绍主板、硬盘、软盘、CP螭U、显示卡、扩展槽、电源以及插接口等)

回到P5图1-5我们一起来看冯.诺依曼结构。仔细观察数据信息流向吜和控制信息流向。分析结果,这就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电子板书)2、腌计算机软件

如果计算机硬件,我们称之为机,机是不能进行信息处理的,必须为计算机编制各种程序。程序和有关文档资料统称为软件。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system software)和应信息技术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常用的系统软件有以下几种

(1)作系统

OS主要目标是殠管理计算机资源,便于我们使用计算机。

常用的有:DOS、UNIX、LINUX、WINDOWS等。

(2)数据库管理系统

(3)各种程俦序设计语言翻译程序

(讲解)应用软件是为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制的软件,

经常使用的有以下几种:

(1)计算机辅助教学

(2)计算机辅助设计

(3)文字处理

(4)信息管理

(5)自动化控制

归纳总结:

(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2)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布置作业:

1、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顺序是什么?

2、计算机系统由哪两个部分组成?

3、什么叫软件?

4、只读存储器与随机存储器有什么区别?

六年级信息技术课件

【 #课件# 导语】课件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信息技术教学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六年级信坻息技术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 《珍稀植物》俦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初步使用表格布局“珍稀植物”的懤网页结构;

学会使用书签,方便快速地浏览需要的网页信息;

学会使用图片缩略图,查看图片内容。

2、技能目标:

简单设计制作网页竑。

3、情感目标:

在搜集素材、制作网页的过程中进一步对一些珍稀植物的知识进行了解。

重难点学会使荭用书签,方便快速地浏览畴需要的网页信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百科动物光盘饬

学生准备:阅读有关珍稀动物的书籍。

教法学法:自主探究法

课时

搜索有关珍稀植物的知识

一、导入新课:教师放映一个展示珍稀墀植物的嚟演示文稿,引入本课。

二、学生上机作:

利用百度搜索下面知识。

1.世界八大珍稀植物2.蕨(蕨类)

3.伯乐树(被子)4.光叶蕨(蕨类)

5.原幚始音座莲(蕨类)6.蝶兰(被子)

7.喜树(被子)8.四川红杉(伬子)

9.对开蕨(蕨类)10.桫椤(蕨类)

2、敕把得到的信息保存到D盘。

二、成果展示。

三、课后小结:大家利用网络收集到很多信息,在下课时间要阅读一些有关珍稀植物的书,下节课我们把收集的信息加工成网页。地球上有的珍稀植物有的已灭绝,我们通过网络搜集有关珍稀植物的知识,对它们有所了解,加强保护这些植鸠物,有一定的意义。

现在面临的季节不很好,如果是春天,学生能走出去,到大自然去看一搒看,与综蜯合实践活动结合,那会更好。

第二课时紬

学习有关网页修饰知识。

一、导入新课:

1、找学生讲这几天看到的珍稀植物知瘛识的内偢容。

2、由故事导入:你们想把这些信息制作成网站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网站的建立。

二、教师指导学习阅读书(P8—9)

三、师生合作,共同探究:

1、插入“项目符号”时,需要将光标定鸠位在需要使用项目符号的文字前,注意区分编号和项目符号。

2、为了方便查看多幅图片内容,在本课设计了图片“自动缩略图”功荭能的使用。设置图片的自动缩略 瞓图后,在“预览”状态下单击该图片,可以看到原图,这个预览指的是在浏览器中预览。使用缩略图可以统一图片锕大小炿,增加页面的美观,让学生体会缩略图和原图的关系(缩略图是按比例缩小后的原图)。 骤

3、在设置书鳝签时,书签的名称应尽量避免使用汉字。

四、学生上机作。

这部分计算机知识,学生理解有些困难,但是这里只是简单了解一下,在以后应镬用中,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究。

第三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网页的制作,同晷时又收集了有关珍稀植㤘物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制作《珍稀植物》网。

二、提出要求,进行制作:

要求:

可参考P4的结嚟构图进行设计制作网页。

三、学生动手作,制作网页。

把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牰制作成网页,达到学以致用,与科学学科整合。螭

第四、五课时

学生制作网页,并把作品进行共享,交流与评析。

整体效果评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既能增长技能,学会能初步使用表嗤格布局“珍稀植物”的网页结构;学会使用书签,方梼便信息技术快速地浏览需要的网页信息;学会使用图片缩略图,查看图片内容。又能让我们保护珍稀植物,维护生态平衡。

课题三、有趣的食物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学会使用自选图形布局网页,了解自选图形在制作网页中的作用;

通过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ppt了解层的含义。

2、技能目标:

简单设计制作网 雠页。

3、情感目标:

学生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重难点

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了解层的含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一些有关食物链的书籍,和自然教师相联系,(自然书有这部分内容,使两学科相整合)

学生准备:自然书、自然基篪本功。

教法与学法

自主探究法

【 《有ppt趣的食物链》 】

教学目标

1、知㤘识目标:

让学生学会使用自选图形布局网页,了解自选图形在制作网页中的作用;

通过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了解层的含义。

2、技能目标:

简单设计制作网页。

3、情感目标:

学生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重难点

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了解层呪的含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魑一些有关食物链的篪书籍,和自然教师相联系,(自然书有这部分内容,使两学科相整合)

学生准备:自然书、自然基本功。

教法与学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课时

搜索有关食物链的知识

一、导入ppt新课:

食物链是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设计制作“有趣的食物链”网页,使我们更好胄地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

二、学生上机作:

1、利用百度搜索有关食物链的知识。

什么是食绉物链

(1)捕食食物链(2)碎食食物链

(3)寄生性食物链(4)腐生性食物ppt链

食物网

2、把得到的信息保存到D盘。

二、成果展示。

三、课后小结:大家利用网络收集到很多信息,在下课时间要阅读一些有关食物链的书,下节课我们把收集的信瘛息加工成网页。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六年级自然书内容,与自然教师相联系,两课同时上,既把自然矫进行扩展,又能更好理解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使用自选图 侴形设计网页。

一、导入新课:

你们想把这些信息制作成网站吗偢?今天我们来学习网站的建立。

二、教师指导学习阅读书(P12—16)

三、师生合作,共同探究:

“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了比较详细的网页内容和网页结构图,学生还可以锕上网搜集更多信息。

使用自选图形设计网页时,学生可以使用教材提供的自选图形,也可以自己选择其他图形。

使锕用“组合”可以将图形形成一个整体,移动位置时一起移动,不会错位闳。

四、学生上机作。

这里我们既要给学生一定时间看书,又要留有大量的上机时间。

第三课时

制作珍稀植物网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网页的制作,同时又收集了有关珍稀植物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制作《珍稀植物》网。

二、提出要求,进行制作:

要求:

可参考P12的结构图进行设计制作网页。

三、学生动手作,制作网页。

把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啻工,制作成网页雠,达到学以致用,与科学学科整合。

第四、五课时

学生制作网页,并褫把作品进行共享,交流与评析。

整体效果评价

两学科同时进行丒讲授同一课,学生的理解能力、制作能力、创新能力都发生了变化,使他们更休会到梼学以致用,计算机工具性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初中信息技术FLASH基础懋知识ppt课件

1、首先,打开Photoshop软篪件。

2、点羴击PS左上角的“文件”;然后再点击一下“打开”。(直接按下快捷疝键“CtrlO”也是可以的)

3、在打开窗口中选中想要转换成JPG格式的图片的PDF文件;然后点击一下“打开”。

4、在导入PDF窗口中选择需要转成图片的魉PDF的页面(点击页面就可以选中,按下“Shift”或“Ctrl”可以多选);选好之后点击一下“确定”。

5、将PDF的页面导入到Photoshop之后,点击一下“文件”;然后再点击“另存为”(当然,直接按下快捷键“ShiftC篪trl腌S”也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

6、在另黐存为窗口中选择图片的存放位置;(设置好图片的文件名;)然后点击一下“保存类型”后的长条,点击选中“JPEG(.JPG;.JPEG;.JPE)”。再点击“保存”。

7、在出现的JPEG选项设置中调整一下图片的品质(若对图片大小没有要求,可以把品质设置成“”俦)。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件【三篇】

【 篇一 】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坚持以培训促应用,以应用促需求,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努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1.明确人员分工,加强日常管理。明确“服务、指导、创新”的工作职责,在确实完成好常规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不断加籀强学习,袤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增强协作魍意识、奉献意识、研究意识和成果意识。平时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归档。结合学校制定的器材借还及其他相关业务考核制度,及时记载,积累数据。

2.要把信息中心建设成一支学习型的团队,所有成员要在学习的氛围中,一起探索,共同成长。具体措施:加强制度要求,每两周有两节课的固定时间用来学习、研讨,地点俦设在机房锕。内容有flash制作、网络管理基础知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等。

(二)极开展教学研讨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的重心要放在常规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同时我们必须注重在研讨中运用酬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研讨的质量。在“备课-听课-口头评议-书面评议-再次集中交流-形成总结性的反思材料”这一系列实践和反思的环节中,促进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2.组织学习前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论,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配合教科室做好本校所承担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

3.配合学校开展的各级教学研讨展示活动,积极参与“整合”研究,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

(三)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1.加强学校电脑的管理。为节约维修成本,对电脑和常见故障,我们将主要通过集中采购电脑配件备用的办法歯自行维修解决。

2楱.继续建设好教学资源库。通过培训,广大教师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校本的和的)。及时收集好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疝累的大量素材资源,并以教材体系进行编目。具体征亜集措施: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收集组内成员平时教学中制作的 瞓教案、课件等相关拓展性材料的基础上夿,由信息中心协助整理、上传,期末进行评比、考核。继续对现有的已购置和的部分资源进行整理酬编目,扩充校本资源库内容。

(四)严格师生培训与考核

1.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

2.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竞赛。

3.组织校 砺本培训:信敕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黐与实践;培训前期制定,作好准备,培训中注意讲练结合,及时作好考勤记课件录。

4.加强对课件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训练与考核。在强调整体推进的前提下,对部分水平超常的学生要加强训练,在今后的技能竞赛中力争有所鳝突薨破。设立中年级学生整镬班参与的校级键盘输入竞赛,三年级英文输入,四年级中文输入,主要利用信息技术课的途径进行。

【 篇二 】

一、指导思想:

1、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WINDOWS作技能。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广泛用途,并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3、从小培养良 峁好的用机习惯,掌握正确的作方法。

4、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驺进行创新实砥践。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峯内容:

继续学习用FrontPage制作网页、学习网络课件知识和上网作。

(二)教学(训练)要求:

使学生能比较全面第了解、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以及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等的基础知识,并能针对相关 雠的练习进行上机作,进而以点带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做到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基础知识的掌握。

2、各种基本概念、作的掌握。

3、实践训练、作的有机、灵活运用。

三、班级情况分析:

六(1)班:

该班现有学生46人,该班整体情况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

六(2鸱)班:

该班现有学生46人,该班整体情况稍,主要是上课时学生兴趣不高,导致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不够,极个别的学生自制能力,但全班的学习风气还是很好的。

四歯、教法设想和措施:

1、羴设想:

以“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以及FrontPage”等为学习怞重点,适当辅之于游戏、组织竞赛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2、措施:

A、以学生上机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B、注重辅、培优、提中

C、注重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嗤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

D、尽量加大学生上机作力度,做到熟练第掌握所学的知识。

E、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伬、创新能力的培养。

F、结合组织相应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G、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 篇三 】

一、教材分析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新,我们已不知不觉身处物联网时代,为了适应的飞速发展,2013年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苏省义峯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殠》新增了“物联网技术”拓展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砾展与应用,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运用物联网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为以后初中进一步学习物联网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经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13年审查通过的2013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由原来的必修上册篪、下册及选修一册到现在的三、四、五、六年级分别有了指定的教材,内容上融入新元素,同时对教材有了更全面的补充及调整。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拓展部分内容,《雠小学6年级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基础、传感器与电子标签、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共安排了13课。第1课介绍了物联网及其应藿用的相关基础知识;第2~6课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及其应用,主要体现了信息的感知;第7~10课不仅介绍了日常魉生活中的物联网典型智能应用,还体现了信息的传输;第11~13课介绍了三个校园物联网应用平台,体现了物联怞网的智能应用。虽然后7课都是介绍物联网的智能应用,但其中第7~10课的每个应用幚都有关于信息传输和组网技术的相关知识渗透,而第11~13课则是更贴合实际的校园物联网应用,通过配合相信息技术应的网站平台让学生能有更深入和实际的体验。

本册竑教材主要介绍“物联网技术”,分坻为物联网技术基础、信息感知、信息传输、智能应用四项内容。教材内容以基本知识、基本作和应用为主。本模块借助适合于学生学习的物联网简易系统,让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初步认识感知系统和传输系信息技术统等物联网核心技术。教材中的“导学牌”、“知识屋”、“实践园”、“讨论坊”、“探究屋”、“提示牌夿”、和“成果啻篮”等栏目蜯,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合作精神。二、教学措施

1、教学活动理论结炿合实践。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既有关于物联网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有进行实践与体验的基本作技能的掌握,还有发现、尝试、呪探究、分析和评价身边物联网应用系统能力的培养,因此,所有的教学活动要以理论结合实践来进行。

2、教学内容具体细致分析。

对褫于第1课的学习,建议要从学生身边的物联网智能应用入手,通过启发与发现、观察与思考绉、讨论与体验,使学生逐步的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相关知识。

对于2~6课关于常见传感器及电子标签的学习,要强调体现其在物联网中的实际应用,可以通过教材上设计的“实践园”和袤“探究屋”,利用实验器材进行相应的实践与探究,以加深对信息感知的理解,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薨基础。

对于第7~10课的学习,建议要和第11~13课区别对待,因为虽然都同为物联网智能应用的体现,可前者还将信息传输的知识进行了有机渗透,而关于其中的组菗网技术,教材并没有完整呈现,建议教师可以根据某个具体的典型应用做适当展开的介绍。另外, 峁教师还要尽可能地通过实物演示和作实践,让学生来体验这些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紧密相关的物联网智能应用。

对于第11~13课的学鸱习,因为有了具体的三个校园物联网应用平台,所以建议教师先让学生自主进入网站浏览和体验作,然后再结合具体的探究任务充分利用网站的功能实咮现研究、分析和分享。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不仅要让学生通过网站来开展一些必要的教育实践活动,还应藿实地参观这些校园物联网智能应用系统的实物组成,以便让学生能有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3、灵活选用课堂组织形式。

关于课堂组织形式,建议以分组学习的方式展开。因为不论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合作、互帮互助和经验共享,还是课堂中需要利用实验器材来进行的探究活动,都需要以小组的形式来实现,尤其是魍后者,目前物联网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实验器材的匮乏,本地区学校基本没有配备实验器材,有的学校只有一套供教师演示的实验器材,通常必须以分组教学的办法来有效解决实验器材的使用问题。另外教材配套光盘中牰有每课的实镑例图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4、合理弹性安排教学进度。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弹性安排课时,建议用上学期的时间来完紬成本册内踌容的学习。1~10课一课时完成,11~13课分两课时完成,共16课时,教师也可作适当调整。

下学期以复习《小学信息技术》四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为主。基础模块中的信息技术基础、画图、网络基础、墀文字处理、WPS演示分别用两课时进行晷复习,因为这些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核心内容,共有10课时;Scratch、logo镑分别用两课时进行复习;机器人、物联网分别用一课时进行复习,共有6课时。每个模块的复习,除了以喌知识点的复习外,还可以安排相关的主题活动来进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