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 >

黑洞洞吵闹闹 黑洞洞吵闹闹还有点臭哄哄拼图

AABB式等结构的词语

"怎么了 "爸爸问他.

AABB:

黑洞洞吵闹闹 黑洞洞吵闹闹还有点臭哄哄拼图黑洞洞吵闹闹 黑洞洞吵闹闹还有点臭哄哄拼图


黑洞洞吵闹闹 黑洞洞吵闹闹还有点臭哄哄拼图


大大咧咧、浑浑噩噩、三三两两、口口声声、原原本本、兢兢业业、战战兢兢、吞吞吐吐、形形、风风火火、熙熙攘攘、洋洋洒洒、郁郁葱葱、卿卿我我、慌慌张张、期期艾艾、清清楚楚、扭扭捏捏、林林总总、轰轰烈烈、沸沸扬扬、浩浩荡荡、唯唯诺诺、袅袅婷婷、朝朝暮暮、世世代代、曲曲折折、高高兴兴、支支吾吾、花花绿绿、纷纷扬扬、层层叠叠、断断续续、懵懵懂懂、三三两两、汤汤水水、反反复复、清清白白、来来往往、挨挨挤挤、 安安静静、匆匆忙忙、端端正正、日日夜夜、地地道道、多多少少、躲躲闪闪、风风雨雨、分分秒秒、缝缝补补、方方正正、臻臻至至、祖祖辈辈、扎扎实实、仔仔细细、影影绰绰、密密麻麻、疏疏朗朗、祟祟、结结巴巴、洋洋洒洒、家家户户、是是非非、庸庸碌碌、迷迷糊糊、歪歪扭扭、服幅帖帖、隐隐约约、拉拉扯扯

AABC:

步步高升、比比皆然、比比皆是、班班可考、步步莲花

步步为营、彬彬有礼、楚楚不凡、刺刺不休、侈侈不休

楚楚动人、察察而明、楚楚可爱、楚楚可怜、楚楚可人

草草了事、蹙蹙靡骋、草草收兵、察察为明、迟迟吾行

陈陈相因、超超玄著、超超玄箸、蠢蠢欲动、绰绰有余

绰绰有裕、楚楚有致、楚楚作态、咄咄逼人、喋喋不休

鼎鼎大名、旦旦而伐、咄咄怪事、咄咄书空、代代相传

多多益办、鼎鼎有名、恩恩相报、愤愤不平、忿忿不平

纷纷不一、泛泛而谈、泛泛之交、泛泛之人、泛泛之谈

步步高升、比比皆然、比比皆是、班班可考、步步莲花

步步为营、彬彬有礼、楚楚不凡、刺刺不休、侈侈不休

楚楚动人、察察而明、楚楚可爱、楚楚可怜、楚楚可人

草草了事、蹙蹙靡骋、草草收兵、察察为明、迟迟吾行

陈陈相因、超超玄著、超超玄箸、蠢蠢欲动、绰绰有余

绰绰有裕、楚楚有致、楚楚作态、咄咄逼人、喋喋不休

鼎鼎大名、旦旦而伐、咄咄怪事、咄咄书空、代代相传

多多益办、鼎鼎有名、恩恩相报、愤愤不平、忿忿不平

纷纷不一、泛泛而谈、泛泛之交、泛泛之人、泛泛之谈

格格不纳、格格不入、格格不吐、呱呱堕地、

官官相为、官官相卫、耿耿于怀、耿耿于心、呱呱坠地

衮衮诸公、高高在上、惶惶不安、忽忽不乐、

花花世界、行行蛇蚓、花花太岁、好好先生、赫赫有名

昏昏欲睡、恢恢有余、赫赫之功、赫赫之光、矫矫不群

不忘、踽踽独行、戛戛独造、蹇蹇匪躬、归一

汲汲顾影、归原、斤斤计较、斤斤较量、岌岌可危

津津乐道、赳赳武夫、寂寂无闻、井井有法、井井有方

炯炯有神、济济一堂、井井有条、津津有味、井井有序

井井有绪、斤斤自守、眷眷之心、侃侃而谈、款款而谈

夸夸而谈、侃侃而言、夸夸其谈、空空如也、口口相传

硁硁之愚、恋恋不舍、荦荦大端、落落大方、荦荦大者

落落寡合、碌碌寡合、历历可辨、历历可见、了了可见

历历可考、历历可数、寥寥可数、落落难合、恋恋难舍

朗朗乾坤、累累如珠、琅琅上口、朗朗上口、栗栗危惧

寥寥无几、碌碌无能、碌碌无奇、碌碌无为、碌碌无闻

历历在耳、历历在目、绵绵不断、绵绵不绝、闷闷不乐

绵绵瓜瓞、脉脉含情、面面俱到、面面皆到、面面俱圆

芒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把他们甩在后边很远了。你在什幺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就会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头去了。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芒苦海、茫茫苦海、蔓蔓日茂、面面厮觑、默默无闻

没没无闻、默默无言、面面相睹、面面相看、面面相窥

面面相觑、目目相觑、脉脉相通、面面圆到、靡靡之声

靡靡之音、靡靡之乐、念念不忘、呶呶不休、诺诺连声

喏喏连声、喃喃细语、念念有词、袅袅余音、喃喃自语

仆仆道途、仆仆风尘、翩翩风度、翩翩公子、仆仆亟拜

翩翩年少、翩翩起舞、翩翩少年、飘飘欲仙、切切此布

区区此心、拳拳服膺、戚戚具尔、茕茕孑立、谦谦君子

切切私语、窃窃私议、窃窃私语、拳拳盛意、区区小事

拳拳在念、切切在心、区区之众、拳拳之枕、人人皆知

穰穰满家、人人自危、生生不息、生生不已、善善从长

施施而行、俱全、姗姗来迟、珊珊来迟、丝丝入扣

滔滔不断、滔滔不绝、滔滔不竭、滔滔不尽、头头是道

途途是道、堂堂一表、亭亭玉立、亹亹不倦、娓娓不倦

恶恶从短、娓娓动听、娓娓而谈、唯唯连声、哓哓不休

小小不言、悬悬而望、栩栩如生、轩轩甚得、循循善诱

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惺惺相惜、心心相印

栩栩欲活、休休有容、贤贤易色、欣欣自得、星星之火

惺惺作态、幺幺小丑、源源不断、源源不绝、怏怏不乐

悒悒不乐、郁郁不乐、鞅鞅不乐、依依不舍、怏怏不悦

泱泱大风、洋洋大观、洋洋得意、扬扬得意、源源而来

翼翼飞鸾、郁郁寡欢、遥遥华胄、龈龈计较、

盈盈秋水、遥遥无期、永永无穷、冤冤相报、依依惜别

遥遥相对、翼翼小心、牙牙学语、洋洋盈耳、燕燕于归

英英玉立、峣峣易缺、跃跃欲试、盈盈一水、奄奄一息

淹淹一息、摇摇欲坠、扬扬自得、洋洋自得、元元之民

芸芸众生、遥遥在望、惴惴不安、孜孜不辍、孜孜不怠

孳孳不倦、孜孜不倦、谆谆不倦、孜孜不懈、啧啧称羡

啧啧称赞、谆谆告诫、谆谆告戒、谆谆诰诫、谆谆教导

铢铢较量、凿凿可据、湛湛青天、蒸蒸日上、谆谆善诱

铮铮铁骨、铮铮铁汉、孜孜无怠、孜孜无倦、粥粥无能

铢铢校量、振振有辞、振振有词、凿凿有据、作作有芒

孜孜以求、铮铮有声、足足有余、沾沾自好、字字珠玑

昭昭在目、沾沾自满、正正之旗、沾沾自喜、沾沾自炫

字字珠玉

挨挨挤挤、 安安静静.

层层叠叠 、苍苍茫茫、 匆匆忙忙、 层层迭迭.

断断续续 、端端正正、 大大小小、 地地道道、 多多少少 、躲躲闪闪.

纷纷扬扬、 风风雨雨 、分分秒秒、 缝缝补补、 方方面面 、、方方正正 沸沸扬扬、 纷纷攘攘 .

祟祟、 鼓鼓囊囊 、恭恭敬敬 、干干净净、 高高兴兴

花花绿绿 、欢欢喜喜 、浩浩荡荡 、 浑浑噩噩、 轰轰烈烈、 轰轰隆隆、 含含糊糊

家家户户、 急急忙忙 、兢兢业业、 结结巴巴 、进进出出

坑坑洼洼、 哭哭啼啼 、磕磕碰碰 、口口声声 、快快乐乐

踉踉跄跄 、落落穆穆 、林林总总、 拉拉扯扯 、零零碎碎、 零零星星 、老老实实、 里里外外、 冷冷清清、 来来往往

密密麻麻 、慢慢吞吞 、莽莽苍苍 、马马虎虎 、明明白白 、忙忙碌碌、 勉勉强强

、袅袅娉娉 、袅袅婷婷

破破烂烂 、飘飘悠悠 、平平安安 、平平常常 、平平淡淡、 平平静静 、蓬蓬勃勃 、普普通通

勤勤恳恳 、前前后后 、期期艾艾 、卿卿我我 、切切实实 、清清楚楚 、清清白白 、曲曲弯弯 、千千万万

日日夜夜

闪闪烁烁、 善善恶恶 、三三两两 、世世代代 、随随便便、 顺顺当当、 时时刻刻、 是是非非、 实实在在、 松松散散

松松垮垮、 舒舒服服、 说说笑笑

拖拖拉拉、 堂堂正正、 坛坛罐罐、 条条框框、 痛痛快快、 偷偷摸摸、 吞吞吐吐

弯弯曲曲、 稳稳当当、 唯唯诺诺、 唯唯否否、 歪歪斜斜、 歪歪扭扭、许许多多

严严实实、 隐隐约约、 郁郁葱葱、 摇摇晃晃、 洋洋洒洒、 悠悠荡荡、 悠悠忽忽 、原原本本、 源源本本

整整齐齐、 战战兢兢、 臻臻至至、 祖祖辈辈、 扎扎实实、 仔仔细细、 朝朝暮暮 大大咧咧、浑浑噩噩、三三两两、口口声声、原原本本、兢兢业业、战战兢兢、吞吞吐吐、形形、风风火火、熙熙攘攘、洋洋洒洒、郁郁葱葱、卿卿我我、慌慌张张、期期艾艾、清清楚楚、扭扭捏捏、林林总总、轰轰烈烈、沸沸扬扬、浩浩荡荡、唯唯诺诺、袅袅婷婷、朝朝暮暮、世世代代、曲曲折折、高高兴兴、支支吾吾、花花绿绿、纷纷扬扬、层层叠叠、断断续续、懵懵懂懂、三三两两、汤汤水水、反反复复、清清白白、来来往往、挨挨挤挤、安安静静、匆匆忙忙、端端正正、日日夜夜、地地道道、多多少少、躲躲闪闪、风风雨雨、分分秒秒、缝缝补补、方方正正、臻臻至至、祖祖辈辈、扎扎实实、仔仔细细、影影绰绰、密密麻麻、疏疏朗朗、祟祟、结结巴巴、洋洋洒洒、家家户户、是是非非、庸庸碌碌、迷迷糊糊、歪歪扭扭、服幅帖帖、隐隐约约、拉拉扯扯嗷嗷待哺、哀哀父母、哀哀欲绝、昂昂自若、步步登高

步步高升、比比皆然、比比皆是、班班可考、步步莲花

步步为营、彬彬有礼、楚楚不凡、刺刺不休、侈侈不休

楚楚动人、察察而明、楚楚可爱、楚楚可怜、楚楚可人

草草了事、蹙蹙靡骋、草草收兵、察察为明、迟迟吾行

陈陈相因、超超玄著、超超玄箸、蠢蠢欲动、绰绰有余

绰绰有裕、楚楚有致、楚楚作态、咄咄逼人、喋喋不休

鼎鼎大名、旦旦而伐、咄咄怪事、咄咄书空、代代相传

多多益办、鼎鼎有名、恩恩相报、愤愤不平、忿忿不平

纷纷不一、泛泛而谈、泛泛之交、泛泛之人、泛泛之谈

格格不纳、格格不入、格格不吐、呱呱堕地、

官官相为、官官相卫、耿耿于怀、耿耿于心、呱呱坠地

衮衮诸公、高高在上、惶惶不安、忽忽不乐、

花花世界、行行蛇蚓、花花太岁、好好先生、赫赫有名

昏昏欲睡、恢恢有余、赫赫之功、赫赫之光、矫矫不群

不忘、踽踽独行、戛戛独造、蹇蹇匪躬、归一

汲汲顾影、归原、斤斤计较、斤斤较量、岌岌可危

津津乐道、赳赳武夫、寂寂无闻、井井有法、井井有方

炯炯有神、济济一堂、井井有条、津津有味、井井有序

井井有绪、斤斤自守、眷眷之心、侃侃而谈、款款而谈

夸夸而谈、侃侃而言、夸夸其谈、空空如也、口口相传

硁硁之愚、恋恋不舍、荦荦大端、落落大方、荦荦大者

落落寡合、碌碌寡合、历历可辨、历历可见、了了可见

历历可考、历历可数、寥寥可数、落落难合、恋恋难舍

朗朗乾坤、累累如珠、琅琅上口、朗朗上口、栗栗危惧

寥寥无几、碌碌无能、碌碌无奇、碌碌无为、碌碌无闻

历历在耳、历历在目、绵绵不断、绵绵不绝、闷闷不乐

绵绵瓜瓞、脉脉含情、面面俱到、面面皆到、面面俱圆

芒芒苦海、茫茫苦海、蔓蔓日茂、面面厮觑、默默无闻

没没无闻、默默无言、面面相睹、面面相看、面面相窥

面面相觑、目目相觑、脉脉相通、面面圆到、靡靡之声

靡靡之音、靡靡之乐、念念不忘、呶呶不休、诺诺连声

喏喏连声、喃喃细语、念念有词、袅袅余音、喃喃自语

仆仆道途、仆仆风尘、翩翩风度、翩翩公子、仆仆亟拜

翩翩年少、翩翩起舞、翩翩少年、飘飘欲仙、切切此布

区区此心、拳拳服膺、戚戚具尔、茕茕孑立、谦谦君子

切切私语、窃窃私议、窃窃私语、拳拳盛意、区区小事

拳拳在念、切切在心、区区之众、拳拳之枕、人人皆知

穰穰满家、人人自危、生生不息、生生不已、善善从长

施施而行、俱全、姗姗来迟、珊珊来迟、丝丝入扣

滔滔不断、滔滔不绝、滔滔不竭、滔滔不尽、头头是道

途途是道、堂堂一表、亭亭玉立、亹亹不倦、娓娓不倦

恶恶从短、娓娓动听、娓娓而谈、唯唯连声、哓哓不休

小小不言、悬悬而望、栩栩如生、轩轩甚得、循循善诱

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惺惺相惜、心心相印

栩栩欲活、休休有容、贤贤易色、欣欣自得、星星之火

惺惺作态、幺幺小丑、源源不断、源源不绝、怏怏不乐

悒悒不乐、郁郁不乐、鞅鞅不乐、依依不舍、怏怏不悦

泱泱大风、洋洋大观、洋洋得意、扬扬得意、源源而来

翼翼飞鸾、郁郁寡欢、遥遥华胄、龈龈计较、

盈盈秋水、遥遥无期、永永无穷、冤冤相报、依依惜别

遥遥相对、翼翼小心、牙牙学语、洋洋盈耳、燕燕于归

英英玉立、峣峣易缺、跃跃欲试、盈盈一水、奄奄一息

淹淹一息、摇摇欲坠、扬扬自得、洋洋自得、元元之民

芸芸众生、遥遥在望、惴惴不安、孜孜不辍、孜孜不怠

孳孳不倦、孜孜不倦、谆谆不倦、孜孜不懈、啧啧称羡

啧啧称赞、谆谆告诫、谆谆告戒、谆谆诰诫、谆谆教导

铢铢较量、凿凿可据、湛湛青天、蒸蒸日上、谆谆善诱

铮铮铁骨、铮铮铁汉、孜孜无怠、孜孜无倦、粥粥无能

铢铢校量、振振有辞、振振有词、凿凿有据、作作有芒

孜孜以求、铮铮有声、足足有余、沾沾自好、字字珠玑

昭昭在目、沾沾自满、正正之旗、沾沾自喜、沾沾自炫

字字珠玉

AABB式

轰轰烈烈 老老实实 蹦蹦跳跳 冷冷清清

真真假假 吵吵闹闹 认认真真 亲亲热热

高高兴兴 规规矩矩 唠唠叨叨 痛痛快快

浩浩荡荡 平平安安 秀秀气气 斯斯文文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风风光光 安安稳稳 病病歪歪 抽抽搭搭

大大落落 匪匪翼翼 沸沸扬扬 纷纷攘攘 风风火火

风风雨雨 祟祟 浩浩荡荡 轰轰烈烈 浑浑噩噩

家家户户 结结巴巴 兢兢业业 口口声声 磊磊落落

烈烈轰轰 林林总总 落落穆穆 明明赫赫 婆婆妈妈

期期艾艾 千千万万 卿卿我我 三三两两 三三五五

善善恶恶 生生世世 是是非非 堂堂正正 陶陶兀兀

偷偷摸摸 吞吞吐吐 唯唯诺诺 熙熙攘攘 心心念念

形形 洋洋洒洒 影影绰绰 悠悠荡荡 悠悠忽忽

鱼鱼雅雅 郁郁葱葱 元元本本 原原本本 战战兢兢

铮铮佼佼 安安稳稳 巴巴急急 巴巴劫劫 巴巴结结

彬彬济济 半半拉拉 半半路路 炳炳烺烺 波波碌碌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ABCC:

喜气洋洋 得意洋洋 怒气冲冲 风度翩翩

兴致勃勃 大雪纷纷 人才济济 得意洋洋

流水淙淙 风度翩翩 忠心耿耿 雾气腾腾

相貌堂堂 忧心忡忡 春风习习 文质彬彬

大腹便便 红星闪闪、目光炯炯、杀气腾腾、波光粼粼、兴致勃勃、生机勃勃、人才济济、喜气洋洋、忠心耿耿、和风习习、山路弯弯、文质彬彬、怒气冲冲、笑声朗朗、忧心忡忡、得意洋洋、相貌堂堂、神采奕奕、ABAB: 打扫打扫 高兴高兴 整理整理 考虑考虑 收拾收拾 准备准备 打扮打扮 教育教育 教训教训

ABAC: 一模一样 各种各样 一唱一和 百发百中

十全十美 七擒七纵 八攻八克 克勤克俭 一心一意

ABB:笑嘻嘻 笑呵呵 笑盈盈 气昂昂 红彤彤

水汪汪 辣 金灿灿 绿油油

AABB:风风火火 蹦蹦跳跳 恭恭敬敬 开开心心

朦朦胧胧 哭哭啼啼 叽叽喳喳 嘻嘻哈哈 快快乐乐AABB式词语

干干净净 整整齐齐 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大大小小,

老老少少 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安安稳稳 病病歪歪 抽抽搭搭 大大落落 匪匪翼翼

沸沸扬扬 婆婆妈妈 期期艾艾 千千万万 卿卿我我

ABB式词语

沉甸甸,白花花,绿油油,黑黝黝,慢腾腾,阴森森,皱巴巴,亮铮铮,笑嘻嘻,香喷喷,乱哄哄,黑漆漆,轻飘飘,湿漉漉,红彤彤,骨碌碌,雾朦朦,喜盈盈,亮晶晶,黄灿灿,孤零零,毛绒绒,胖乎乎 一颗颗 一簇簇 绿油油 黄澄澄 红彤彤

笑眯眯 金灿灿 亮晶晶 香喷喷 水灵灵 水灵灵

笑哈哈 红艳艳 黑乎乎 圆溜溜 笑嘻嘻 黑洞洞

蓝幽幽 响当当 笑呵呵 兮兮 阴森森 胖嘟嘟

ABAC式词语

有声有色 群策群力 自吹自擂 可歌可泣 再接再厉

先知先觉 活龙活现 全心全意 作威作福 不可不问

一心一意 千与千寻 不偏不倚 不屈不挠 不三不四

不痛不痒 一心一意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可歌可泣

一五一十

姗姗来迟 欣欣向荣 窃窃私语 滔滔不绝 恋恋不舍

振振有词 阵阵波涛 落落大方 比比皆是 历历在目

芸芸众生 侃侃而谈 惴惴不安 格格不入 落落大方

喋喋不休 蠢蠢欲动 栩栩如生 楚楚动人 循循善诱

谆谆教导 斤斤计较 洋洋得意 彬彬有礼 缕缕白云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摇摇欲坠 耿耿于怀 娓娓动听

步步高升、比比皆然、比比皆是、班班可考、步步莲花

步步为营、彬彬有礼、楚楚不凡、刺刺不休、侈侈不休

楚楚动人、察察而明、楚楚可爱、楚楚可怜、楚楚可人

草草了事、蹙蹙靡骋、草草收兵、察察为明、迟迟吾行

陈陈相因、超超玄著、超超玄箸、蠢蠢欲动、绰绰有余

绰绰有裕、楚楚有致、楚楚作态、咄咄逼人、喋喋不休

鼎鼎大名、旦旦而伐、咄咄怪事、咄咄书空、代代相传

多多益办、鼎鼎有名、恩恩相报、愤愤不平、忿忿不平

纷纷不一、泛泛而谈、泛泛之交、泛泛之人、泛泛之谈

格格不纳、格格不入、格格不吐、呱呱堕地、

官官相为、官官相卫、耿耿于怀、耿耿于心、呱呱坠地

衮衮诸公、高高在上、惶惶不安、忽忽不乐、

花花世界、行行蛇蚓、花花太岁、好好先生、赫赫有名

昏昏欲睡、恢恢有余、赫赫之功、赫赫之光、矫矫不群

不忘、踽踽独行、戛戛独造、蹇蹇匪躬、归一

汲汲顾影、归原、斤斤计较、斤斤较量、岌岌可危

津津乐道、赳赳武夫、寂寂无闻、井井有法、井井有方

炯炯有神、济济一堂、井井有条、津津有味、井井有序

井井有绪、斤斤自守、眷眷之心、侃侃而谈、款款而谈

夸夸而谈、侃侃而言、夸夸其谈、空空如也、口口相传

硁硁之愚、恋恋不舍、荦荦大端、落落大方、荦荦大者

落落寡合、碌碌寡合、历历可辨、历历可见、了了可见

历历可考、历历可数、寥寥可数、落落难合、恋恋难舍

朗朗乾坤、累累如珠、琅琅上口、朗朗上口、栗栗危惧

寥寥无几、碌碌无能、碌碌无奇、碌碌无为、碌碌无闻

历历在耳、历历在目、绵绵不断、绵绵不绝、闷闷不乐

绵绵瓜瓞、脉脉含情、面面俱到、面面皆到、面面俱圆

芒芒苦海、茫茫苦海、蔓蔓日茂、面面厮觑、默默无闻

没没无闻、默默无言、面面相睹、面面相看、面面相窥

面面相觑、目目相觑、脉脉相通、面面圆到、靡靡之声

靡靡之音、靡靡之乐、念念不忘、呶呶不休、诺诺连声

喏喏连声、喃喃细语、念念有词、袅袅余音、喃喃自语

仆仆道途、仆仆风尘、翩翩风度、翩翩公子、仆仆亟拜

翩翩年少、翩翩起舞、翩翩少年、飘飘欲仙、切切此布

区区此心、拳拳服膺、戚戚具尔、茕茕孑立、谦谦君子

切切私语、窃窃私议、窃窃私语、拳拳盛意、区区小事

拳拳在念、切切在心、区区之众、拳拳之枕、人人皆知

穰穰满家、人人自危、生生不息、生生不已、善善从长

施施而行、俱全、姗姗来迟、珊珊来迟、丝丝入扣

滔滔不断、滔滔不绝、滔滔不竭、滔滔不尽、头头是道

途途是道、堂堂一表、亭亭玉立、亹亹不倦、娓娓不倦

恶恶从短、娓娓动听、娓娓而谈、唯唯连声、哓哓不休

小小不言、悬悬而望、栩栩如生、轩轩甚得、循循善诱

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惺惺相惜、心心相印

栩栩欲活、休休有容、贤贤易色、欣欣自得、星星之火

惺惺作态、幺幺小丑、源源不断、源源不绝、怏怏不乐

悒悒不乐、郁郁不乐、鞅鞅不乐、依依不舍、怏怏不悦

泱泱大风、洋洋大观、洋洋得意、扬扬得意、源源而来

翼翼飞鸾、郁郁寡欢、遥遥华胄、龈龈计较、

盈盈秋水、遥遥无期、永永无穷、冤冤相报、依依惜别

遥遥相对、翼翼小心、牙牙学语、洋洋盈耳、燕燕于归

英英玉立、峣峣易缺、跃跃欲试、盈盈一水、奄奄一息

淹淹一息、摇摇欲坠、扬扬自得、洋洋自得、元元之民

芸芸众生、遥遥在望、惴惴不安、孜孜不辍、孜孜不怠

孳孳不倦、孜孜不倦、谆谆不倦、孜孜不懈、啧啧称羡

啧啧称赞、谆谆告诫、谆谆告戒、谆谆诰诫、谆谆教导

铢铢较量、凿凿可据、湛湛青天、蒸蒸日上、谆谆善诱

铮铮铁骨、铮铮铁汉、孜孜无怠、孜孜无倦、粥粥无能

铢铢校量、振振有辞、振振有词、凿凿有据、作作有芒

孜孜以求、铮铮有声、足足有余、沾沾自好、字字珠玑

昭昭在目、沾沾自满、正正之旗、沾沾自喜、字字珠玉

蹦蹦跳跳 热热闹闹 欢欢喜喜 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马马虎虎 认认真真 重重叠叠 安安静静 战战兢兢 辛辛苦苦 一心一意 十全十美 翩翩起舞 打听打听 讨论讨论 议论议论 研究研究 观察观察 打量打量 摸索摸索 凉风习习 白发苍苍 ACBC不多唉

原创原创,原创,给点分吧,小的不容易啊! 还有老老实实 愤愤不平

明明朗朗,匆匆忙忙,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多多益善,蒸蒸日上,文质彬彬,

认认真真,清清楚楚,白白净净,普普通通,神采奕奕 ,虎视眈眈 ,想入非非 ,威风凛凛 ,含情脉脉 ,溜达溜达 打扮打扮大名鼎鼎 生机勃勃 财源滚滚

姗来迟 欣欣向荣 窃窃私语 滔滔不绝 恋恋不舍 振振有词 阵阵波涛 落落大方 比比皆是

历历在目 芸芸众生 侃侃而谈 惴惴不安 格格不入 落落大方 喋喋不休 勃勃生机 面面俱到 喋喋不休 蠢蠢欲动 栩栩如生 楚楚动人 循循善诱 谆谆教导 斤斤计较 洋洋得意 彬彬有礼

缕缕白云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摇摇欲坠 耿耿于怀 娓娓动听

求你了,偶出来混不容易呀!选偶!我只要5分,多一点也可以。看在偶老实的份上,求你了,给我5分,我只要5分,你可以加我,只要你给我分~~

A 挨挨挤挤 安安静静

C 层层叠叠 苍苍茫茫 匆匆忙忙 层层迭迭

D 断断续续 端端正正 大大小小 地地道道 多多少少 躲躲闪闪

EF 纷纷扬扬 风风雨雨 分分秒秒 缝缝补补 方方面面 方方正正 沸沸扬扬 纷纷攘攘

G 祟祟 鼓鼓囊囊 恭恭敬敬 干干净净 高高兴兴

H 花花绿绿 欢欢喜喜 浩浩荡荡 浩浩荡荡 浑浑噩噩 轰轰烈烈 轰轰隆隆 含含糊糊

J 家家户户 急急忙忙 兢兢业业 结结巴巴 进进出出

K 坑坑洼洼 哭哭啼啼 磕磕碰碰 口口声声 快快乐乐

L 踉踉跄跄 落落穆穆 林林总总 拉拉扯扯 零零碎碎 零零星星 老老实实 里里外外 冷冷清清 来来往往

M 密密麻麻 慢慢吞吞 莽莽苍苍 马马虎虎 明明白白 忙忙碌碌 勉勉强强

N 袅袅娉娉 袅袅婷婷

P 破破烂烂 飘飘悠悠 平平安安 平平常常 平平淡淡 平平静静 蓬蓬勃勃 普普通通

Q 勤勤恳恳 前前后后 期期艾艾 卿卿我我 切切实实 清清楚楚 清清白白 曲曲弯弯 千千万万

R 日日夜夜

S 闪闪烁烁 善善恶恶 三三两两 世世代代 随随便便 顺顺当当 时时刻刻 是是非非 实实在在 松松散散

松松垮垮 舒舒服服 说说笑笑

T 拖拖拉拉 堂堂正正 坛坛罐罐 条条框框 痛痛快快 偷偷摸摸 吞吞吐吐

W 弯弯曲曲 稳稳当当 唯唯诺诺 唯唯否否 歪歪斜斜 歪歪扭扭

X 辛辛苦苦 形形 熙熙攘攘 稀稀朗朗 稀稀拉拉 形形 嘻嘻哈哈 星星点点 许许多多

Y 严严实实 隐隐约约 郁郁葱葱 摇摇晃晃 洋洋洒洒 悠悠荡荡 悠悠忽忽 原原本本 源源本本

Z 整整齐齐 战战兢兢 臻臻至至 祖祖辈辈 扎扎实实 仔仔细细 朝朝暮暮

12

AABB:高高兴兴、平平安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清清白白、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疯疯癫癫AABC:嗷嗷待哺、哀哀父母、哀哀欲绝、昂昂自若、步步登高

步步高升、比比皆然、比比皆是、班班可考、步步莲花

步步为营、彬彬有礼、楚楚不凡、刺刺不休、侈侈不休

楚楚动人、察察而明、楚楚可爱、楚楚可怜、楚楚可人

二年级怎么做釆集本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保持身体平衡。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的右侧;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次转身,扁担换一次肩。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是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线加长。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我的采集本

多多益善、咄咄逼人、喋喋不休、多多关照、愤愤不平、耿耿于怀、、

1、ABB

绿油油、红艳艳、黑乎乎、金灿灿、黑洞洞、白茫茫、红彤彤、黑黝黝、

白蒙蒙、白花花

急匆匆、毛茸茸、亮晶晶、水汪汪、沉甸甸、水灵灵、毛绒绒、水汪汪

2、AABB

干干净净、仔仔细细、明明白白、和和气气、许许多多、马马虎虎、安安静静、

清清楚楚、说说笑笑、纷纷扬扬、打打闹闹、拉拉扯扯、吵吵闹闹、飘飘洒洒

3、ABAB

收拾收拾、活动活动、打扫打扫、讨论讨论、思考思考、商量商量

哗啦哗啦、吧嗒吧嗒、咕咚咕咚、咔嚓咔嚓、轰隆轰隆、扑通扑通

照样子写词语,急

口口声声 断断续续 浩浩荡荡 稀稀拉拉 琐琐碎碎 松松散散 密密麻麻 冷冷清清 来来往往 踉踉跄跄 来来去去 来来 风风火火 匆匆忙忙 忙忙碌碌 骂骂咧咧 里里外外 跌跌撞撞 山山水水 兢兢业业 勤勤恳恳 认认真真 规规矩矩 端端正正 仔仔细细 马马虎虎 详详细细 反反复复 明明白白 指指点点 老老实实 大大咧咧 大大落落 恭恭敬敬 鱼鱼雅雅 扭扭捏捏 唯唯诺诺 快快乐乐 嘻嘻哈哈 高高兴兴 开开心心 疯疯癫癫 蹦蹦跳跳 吞吞吐吐 隐隐约约 犹犹豫豫 迷迷糊糊 含含糊糊 恍恍惚惚 朦朦胧胧 大大小小 千千万万 红红火火 生生世世 风风雨雨 严严实实 零零星星 歪歪扭扭 叽叽喳喳 乒乒乓乓 地地道道 叮叮当当 滴滴答答 朝朝暮暮 沸沸扬扬 舒舒服服 郁郁葱葱 三三两两 洋洋洒洒 轰轰烈烈 鼓鼓囊囊 完完全全 弯弯曲曲 结结实实 形形 三三五五 原原本本 吹吹打打 纷纷扬扬 昏昏沉沉 洋洋洒洒 战战兢兢 嘻嘻哈哈 停停走走 哼哼唧唧 唠唠叨叨 哭哭啼啼 庸庸碌碌 影影绰绰 堂堂正正 唯唯否否 唯唯诺诺 悠悠荡荡 老老少少 偷偷摸摸 磊磊落落 懵懵懂懂 葱葱茏茏 严严实实 痴痴呆呆 冒冒失失 蹦蹦跳跳 老老实实 郁郁葱葱 祟祟 絮絮叨叨 浑浑噩噩 结结巴巴 袅袅婷婷 断断续续 扭扭捏捏 白白净净 推推搡搡 原原本本 嘟嘟囔囔 嘀嘀咕咕 轱轱轳轳 比比划划 踉踉跄跄 干干净净 唠唠叨叨 利利落落 冷冷清清 吞吞吐吐 大大方方 客客气气 说说笑笑 的的确确 反反复复 歪歪斜斜 方方正正 实实在在 踏踏实实 扎扎实实 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 严严实实 世世代代 星星点点 吹吹打打 蓬蓬松松 迷迷糊糊 熙熙攘攘 唧唧歪歪 陆陆续续 啰啰嗦嗦 层层叠叠 结结实实 辛辛苦苦 舒舒服服 勤勤恳恳 慌慌张张 抽抽搭搭 战战兢兢 稳稳当当 急急忙忙 和和 整整齐齐 双双对对 匪匪翼翼 沸沸扬扬 纷纷攘攘 纷纷扬扬 恍恍惚惚 轰轰烈烈 家家户户 白白胖胖 安安稳稳 清清楚楚 磊磊落落 林林总总 落落穆穆 明明赫赫 马马虎虎 婆婆妈妈 期期艾艾 卿卿我我 生生世世 铮铮佼佼 是是非非 堂堂正正 陶陶兀兀 偷偷摸摸 唯唯否否 唯唯诺诺 熙熙攘攘 蝎蝎螫螫 心心念念 形形 煦煦孑孑 洋洋洒洒 潇潇洒洒 熙熙攘攘 明明白白 欢欢喜喜 快快乐乐 平平安安 奇奇怪怪 疯疯癫癫 开开心心 郁郁葱葱 郁郁苍苍 平平稳稳 晃晃悠悠

步步为营、彬彬有礼、楚楚不凡、刺刺不休、侈侈不休 楚楚动人、察察而明、楚楚可爱、楚楚可怜、楚楚可人 草草了事、蹙蹙靡骋、草草收兵、察察为明、迟迟吾行 陈陈相因、超超玄著、蠢蠢欲动、花花世界、楚楚有致 楚楚作态、咄咄逼人、喋喋不休、鼎鼎大名、旦旦而伐 咄咄怪事、咄咄书空、代代相传、多多益善、鼎鼎有名 恩恩相报、愤愤不平、忿忿不平、纷纷不一、泛泛而谈、 泛泛之交、泛泛之人、泛泛之谈、生生不息 格格不纳、格格不入、格格不吐、呱呱堕地、 官官相为、官官相卫、耿耿于怀、耿耿于心、呱呱坠地 昏昏欲睡、恢恢有余、赫赫之功、赫赫之光、矫矫不群 不忘、踽踽独行、戛戛独造、蹇蹇匪躬、归一 空空如也、归原、斤斤计较、斤斤较量、岌岌可危 津津乐道、赳赳武夫、寂寂无闻、井井有法、井井有方 炯炯有神、济济一堂、井井有条、津津有味、井井有序 井井有绪、斤斤自守、眷眷之心、侃侃而谈、款款而谈 夸夸而谈、侃侃而言、夸夸其谈、娓娓而谈、娓娓动听 口口相传、硁硁之愚、恋恋不舍、荦荦大端、落落大方 落落寡合、碌碌寡合、历历可辨、历历可见、了了可见 历历可考、历历可数、历历在目 寥寥可数、落落难合 恋恋不舍、朗朗乾坤、累累如珠、琅琅上口、朗朗上口 寥寥无几、碌碌无能、碌碌无奇、碌碌无为、碌碌无闻 历历在耳、历历在目、绵绵不断、绵绵不绝、闷闷不乐 绵绵瓜瓞、脉脉含情、面面俱到、面面皆到、面面俱圆 芒芒苦海、茫茫苦海、蔓蔓日茂、面面厮觑、默默无闻 默默无闻、默默无言、面面相睹、面面相看、面面相窥 面面相觑、目目相觑、脉脉相通、面面圆到、靡靡之声 靡靡之音、靡靡之乐、念念不忘、呶呶不休、诺诺连声 喏喏连声、喃喃细语、念念有词、袅袅余音、喃喃自语 仆仆道途、仆仆风尘、翩翩风度、翩翩公子、仆仆亟拜 翩翩年少、翩翩起舞、翩翩少年、飘飘欲仙、切切此布 区区此心、拳拳服膺、戚戚具尔、茕茕孑立、谦谦君子 切切私语、窃窃私议、窃窃私语、拳拳盛意、区区小事 拳拳在念、切切在心、区区之众、拳拳之枕、人人皆知 穰穰满家、人人自危、生生不息、生生不已、善善从长 施施而行、俱全、姗姗来迟、珊珊来迟、丝丝入扣 滔滔不断、滔滔不绝、滔滔不竭、滔滔不尽、头头是道 途途是道、堂堂一表、亭亭玉立、亹亹不倦、娓娓不倦 恶恶从短、娓娓动听、娓娓而谈、唯唯连声、哓哓不休 小小不言、悬悬而望、栩栩如生、轩轩甚得、循循善诱 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惺惺相惜、心心相印 栩栩欲活、休休有容、贤贤易色、欣欣自得、星星之火 惺惺作态、幺幺小丑、源源不断、源源不绝、怏怏不乐 悒悒不乐、郁郁不乐、鞅鞅不乐、依依不舍、怏怏不悦 泱泱大风、洋洋大观、洋洋得意、扬扬得意、源源而来 翼翼飞鸾、郁郁寡欢、遥遥华胄、龈龈计较、 盈盈秋水、遥遥无期、永永无穷、冤冤相报、依依惜别 遥遥相对、翼翼小心、牙牙学语、洋洋盈耳、燕燕于归 英英玉立、峣峣易缺、跃跃欲试、盈盈一水、栗栗危惧 奄奄一息、摇摇欲坠、扬扬自得、洋洋自得、元元之民 芸芸众生、遥遥在望、、惴惴不安、孜孜不辍 孜孜不怠、孳孳不倦、孜孜不倦、谆谆不倦、孜孜不懈 啧啧称羡、花花世界、行行蛇蚓、花花太岁、赫赫有名 啧啧称赞、谆谆告诫、谆谆告戒、谆谆诰诫、谆谆教导 铢铢较量、凿凿可据、湛湛青天、蒸蒸日上、谆谆善诱 铮铮铁骨、铮铮铁汉、孜孜无怠、孜孜无倦、粥粥无能 铢铢校量、振振有辞、振振有词、凿凿有据、作作有芒 孜孜以求、铮铮有声、足足有余、沾沾自好、字字珠玑 昭昭在目、沾沾自满、正正之旗、沾沾自喜、沾沾自炫 字字珠玉、点点星光、条条大路、步步高升、斤斤计较 默默无闻、天天向上、欣欣向荣、莘莘学子、孜孜不倦 嗷嗷待哺、哀哀父母、哀哀欲绝、昂昂自若、步步登高 衮衮诸公、高高在上、惶惶不安、忽忽不乐、绰绰有余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冥冥之中、蠢蠢欲动、头头是道 嗷嗷待哺、彬彬有礼、步步登高、比比皆然、比比皆是 班班可考、步步为营、荦荦大者、楚楚动人、津津有味 依依不舍、栩栩如生、洋洋得意、步步高升、生生不息 岌岌可危、奄奄一息、落落大方、娓娓动听、闷闷不乐 蒸蒸日上、皑皑白雪

毕恭毕敬 悖入悖出 暴饮暴食 笨手笨脚 笨头笨脚

彻头彻尾 称王称霸 诚惶诚恐 楚弓楚得

大手大脚 呆头呆脑 多才多艺 独来独往 动手动脚

恶衣恶食

吠形吠声 风言风语 非驴非马 非亲非故

怪模怪样 古色古香 敢作敢为

活灵活现 活龙活现 绘声绘色 诲盗诲 忽明忽暗 忽隐忽现 患得患失

将信将疑 戒骄戒躁 假仁假义 见仁见智 尽善尽美 尽心尽力

可歌可泣 刻肌刻骨 快人快语 克勤克俭 快人快事 可亲可敬

旅进旅退 离心离德 冷言冷语 屡战屡胜 屡战屡败 利人利己

满谷满坑 美轮美奂

能屈能伸 捏手捏脚 蹑手蹑脚 疑神疑 难B难C

偏听偏信 平起平坐

全心全意 群威群胆 倾城倾国 窃钓窃国 群策群力

任劳任怨 人山人海 如痴如醉 如火如荼 如诉如泣 若B若C

十全十美 缩手缩脚 速战速决 数一数二 善始善终 所作所为

同心同德 土头土脑 土生土长

惟妙惟肖 畏首畏尾 我行我素

先知先觉

亦步亦趋 倚门倚闾 宜室宜家 一心一意 疑神疑 忧国忧民

再接再厉 作威作福 载歌载舞 知彼知己 各种各样 真心真意

AABB式:

原原本本、兢兢业业、战战兢兢、吞吞吐吐、形形、风风火火、熙熙攘攘、

郁郁葱葱、慌慌张张、清清楚楚、轰轰烈烈、沸沸扬扬、浩浩荡荡、朝朝暮暮、

世世代代、曲曲折折、高高兴兴、支支吾吾、花花绿绿、断断续续、反反复复、

清清白白、来来往往、挨挨挤大大咧咧挤、安安静静、匆匆忙忙、端端正正、日日夜夜、

地地道道、多多少少、躲躲闪闪、风风雨雨、分分秒秒、缝缝补补、祖祖辈辈、

扎扎实实、仔仔细细、影影绰绰、密密麻麻、祟祟、结结巴巴、洋洋洒洒、

家家户户、是是非非、庸庸碌碌、迷迷糊糊、歪歪扭扭、隐隐约约、

AABC式:

洋洋得意、彬彬有礼、比比皆是、步步为营、勃勃生机、绰绰有余、楚楚可怜、

高高在上、滚滚而来、赫赫有名、津津有味、津津乐道、炯炯有神、井井有条、

斤斤计较、岌岌可危、夸夸其谈、空空如也、寥寥无几、琅琅上口、恋恋不舍、

碌碌无为、历历在目、落落难合、落落大方、闷闷不乐、默默无闻、面面俱到、

念念不忘、念念有词、翩翩起舞、窃窃私语、区区小事、恰恰相反、谦谦君子、

姗姗来迟、头头是道、亭亭玉立、滔滔不绝、娓娓动听、栩栩如生、欣欣向荣、

循循善诱、息息相关、星星之火、心心相印、熊熊大火、依依不舍、跃跃欲试、

奄奄一息、永永无穷、芸芸众生、熠熠生辉、、郁郁不乐、郁郁寡欢、

冤冤相报……

ABAC式;

笨手笨脚、笨头笨脑、彻头彻尾、称王称霸、大手大脚、多才多艺、独来独往、

吠形吠声、风言风语、非亲非故、怪模怪样、古色古香、敢作敢当、活灵活现、

活龙活现、绘声绘色、忽隐忽现、患得患失、将信将疑、假仁假义、见仁见智、

尽善尽美、尽心尽力、可歌可泣、快人快语、克勤克俭、可亲可敬、冷言冷语、

屡战屡败、美伦美奂、能屈能伸、蹑手蹑脚、疑神疑、平起平坐、全心全意

倾城倾国、窃钓窃国、任劳任怨、人山人海、如痴如醉、如火如荼、十全十美、

速战速决、数一数二、善始善终、所作所为、同心同德、土生土长、惟妙惟肖、

畏首畏尾、我行我素、一心一意、忧国忧民、再接再厉、作威作福、载歌载舞 ...

平平淡淡、朝朝暮暮、稀稀落落、团团圆圆、开开心心、方方面面、断断续续、洋洋洒洒、明明白白、祖祖辈辈

多多益善、咄咄逼人、脉脉含情、念念不忘、振振有辞、靡靡之音、绵绵瓜瓞、面面俱到、面面相觑、默默无闻、踽踽独行、娓娓动听

可歌可泣、任劳任怨、人山人海、如痴如醉、如火如荼、活灵活现、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畏首畏尾、我行我素

快快乐乐 隐隐约约、明明白白、红红火火、来来往往、清清楚楚、蒙蒙细雨比比皆是 谆谆教导 欣欣向荣 郁郁寡欢

落落大方 铮铮有声 湛湛青天 正正之旗

孜孜不倦 振振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有词 彬彬有礼 洋洋得意

泱泱大国 敦敦告戒 历历在目 有声有色 群策群力 自吹自擂 可歌可泣 再接再厉

先知先觉 活龙活现 全心全意 作威作福 不可不问

一心一意 千与千寻 不偏不倚 不屈不挠 不三不四

不痛不痒 一心一意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可歌可泣

AABB :安安稳稳 沸沸扬扬 口口声声 婆婆妈妈 郁郁葱葱 堂堂正正

AABC :彬彬有礼 高高在上 耿耿于怀 楚楚动人 历历在目 蒸蒸日上

ABAC :不紧不慢 非亲非故 假仁假义 患得患失 大是大非 百依百顺

疯疯癫癫 开开心心 神神叨叨 老老实实

还有

彬彬有礼 步步为营 楚楚可怜 喋喋不休 嗷嗷待哺 比比皆是 咄咄逼人 草草了事 步步高升

一心一意 人来人往 笨手笨脚 碍手碍脚 暴饮暴食 彻头彻尾

认认真真,世世代代,来来往往,平平安安

滔滔不绝, 孜孜不倦,鼎鼎大名, 面面俱到

如痴如醉 多才多艺 自作自受 自暴自弃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大大方方 风风火火 期期艾艾

踽踽独行 茕茕孑立 人人自危 岌岌可危

不紧不慢 不卑不亢 不明不白 不清不楚 不蔓不枝

嘻嘻哈哈 吵吵闹闹 熙熙攘攘 来来往往 堂堂正正

默默无为 草草了事 面面相觑 彬彬有礼

不声不响 一心一意 笨手笨脚 非亲非故

叽叽喳喳的词语有哪些啊?

我的家乡在雁门关脚下,土地灰茫茫的,十分贫瘠,能够种麦子的地极少,只有耐得住大自然折磨的强悍的高梁好种。千百年来,土地、人和高梁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我是吃高粱米张大的。在我离开故乡之前,一年四季,顿顿饭离不开高粱。它塑造了我的躯体和生命。

叽叽喳喳aabb式的词语有:噼噼、叽叽喳喳、轰轰隆隆、唠唠叨叨、乒乒乓乓、嘟嘟囔囔、叽叽咕咕、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吵吵闹闹等。

嗷嗷待哺、哀哀父母、哀哀欲绝、昂昂自若、步步登高

aabb并不是一个特定的词语,而是指词语的韵律形式。在aabb的韵律形式中,相邻的两个词或拼音音节在音韵上保持一致。

例如,明明白白和高高兴兴这两组词都符合aabb的韵律形式。这意味着在这些词组中,个音节或字的音韵和第二个音节或字的音韵是相同的,第三个音节或字与第四个音节或字的音韵也是相同的。

这种韵律形式可以使词语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常用于古诗词、儿歌、民谣等文学作品中。然而,具体的词语含义仍然要根据上下文来解释。上述例子中的明明白白表示清楚明白的意思,高高兴兴表示非常开心的意思,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含义并不与其韵律形式直接相关。

AABB式词语的作用如下:

1、音韵重复:AABB式词语通过音韵上的重复,增强了词语的音乐性和韵律感。这种重复可以帮助诗歌、歌曲等作品在声音上更加和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节奏感强:AABB式词语的韵律形式使词语的节奏感更加明显。在朗诵、歌唱或演讲等场合,遵循AABB的韵律形式可以使表达更加有力、有节奏感,给听众带来愉悦的听觉体验。

3、记忆效果好:AABB式词语的音韵重复可以增强记忆效果。重复的音节或音词会在大脑中形成记忆痕迹,使词语更容易被记住和理解。

4、文学表达强烈:AABB式词语常常出现在古诗词、童谣、民谣等文学作品中,通过韵律的重复呼应营造出诗意的氛围,使表达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寻宝记黑洞洞怎么上色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1、首先进"怎么了 "爸爸问他.入游戏后,点击拼图线索可以可看到线索为黑洞洞,吵闹闹。

2、其次从地图中进入到猫头鹰邮局,在桌子后面点击发光处。

3、可获得黑洞洞,即可上色。

AABB、ABAB、ABAC、ABCD、ABCB的成语每个10个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AABB式

风风火火

轰轰烈烈 老老实实 蹦蹦跳跳 冷冷清清

真真假假 吵吵闹闹 认认真真 亲亲热热

高高兴兴 规规矩矩 唠唠叨叨 痛痛快快

浩浩荡荡 平平安安 秀秀气气 斯斯文文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风风光光 安安稳稳 病病歪歪 抽抽搭搭

大大落落 匪匪翼翼 沸沸扬扬 纷纷攘攘 风风火火

风风雨雨 祟祟 浩浩荡荡 轰轰烈烈 浑浑噩噩

家家户户 结结巴巴 兢兢业业 口口声声 磊磊落落

烈烈轰轰 林林总总 落落穆穆 明明赫赫 婆婆妈妈

期期艾艾 千千万万 卿卿我我 三三两两 三三五五

善善恶恶 生生世世 是是非非 堂堂正正 陶陶兀兀

偷偷摸摸 吞吞吐吐 唯唯诺诺 熙熙攘攘 心心念念

形形 洋洋洒洒 影影绰绰 悠悠荡荡 悠悠忽忽

鱼鱼雅雅 郁郁葱葱 元元本本 原原本本 战战兢兢

铮铮佼佼 安安稳稳 巴巴急急 巴巴劫劫 巴巴结结

彬彬济济 半半拉拉 半半路路 炳炳烺烺 波波碌碌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ABCC:

喜气洋洋 得意洋洋 怒气冲冲 风度翩翩

兴致勃勃 大雪纷纷 人才济济 得意洋洋

流水淙淙 风度翩翩 忠心耿耿 雾气腾腾

相貌堂堂 忧心忡忡 春风习习 文质彬彬

大腹便便 红星闪闪、目光炯炯、杀气腾腾、波光粼粼、兴致勃勃、生机勃勃、人才济济、喜气洋洋、忠心耿耿、和风习习、山路弯弯、文质彬彬、怒气冲冲、笑声朗朗、忧心忡忡、得意洋洋、相貌堂堂、神采奕奕、

ABAB: 打扫打扫 高兴高兴 整理整理 考虑考虑 收拾收拾 准备准备 打扮打扮 教育教育 教训教训

ABAC: 一模一样 各种各样 一唱一和 百发百中

十全十美 七擒七纵 八攻八克 克勤克俭 一心一意

ABB:笑嘻嘻 笑呵呵 笑盈盈 气昂昂 红彤彤

水汪汪 辣 金灿灿 绿油油

AABB:风风火火 蹦蹦跳跳 恭恭敬敬 开开心心

朦朦胧胧 哭哭啼啼 叽叽喳喳 嘻嘻哈哈 快快乐乐AABB式词语

干干净净 整整齐齐 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大大小小,

老老少少 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安安稳稳 病病歪歪 抽抽搭搭 大大落落 匪匪翼翼

沸沸扬扬 婆婆妈妈 期期艾艾 千千万万 卿卿我我

ABB式词语

沉甸甸,白花花,绿油油,黑黝黝,慢腾腾,阴森森,皱巴巴,亮铮铮,笑嘻嘻,香喷喷,乱哄哄,黑漆漆,轻飘飘,湿漉漉,红彤彤,骨碌碌,雾朦朦,喜盈盈,亮晶晶,黄灿灿,孤零零,毛绒绒,胖乎乎 一颗颗 一簇簇 绿油油 黄澄澄 红彤彤

笑眯眯 金灿灿 亮晶晶 香喷喷 水灵灵 水灵灵

笑哈哈 红艳艳 黑乎乎 圆溜溜 笑嘻嘻 黑洞洞

蓝幽幽 响当当 笑呵呵 兮兮 阴森森 胖嘟嘟

ABAC式词语

有声有色 群策群力 自吹自擂 可歌可泣 再接再厉

先知先觉 活龙活现 全心全意 作威作福 不可不问

一心一意 千与千寻 不偏不倚 不屈不挠 不三不四

不痛不痒 一心一意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可歌可泣

一五一十

ABCB

C 出尔反尔

D 得过且过 大书特书 当断不断 大错特错

J 就事论事 将错就错 将计就计 见怪不怪

K 口服心服

M 买空卖空

N 南阮北阮 南枝北枝

Q 骑马找马

R 人云亦云

S 随乡入乡 似懂非懂

T 唐哉皇哉 听之任之 讨价还价

X 心服口服

Y 一了百了 倚老卖老 优哉游哉 一误再误 一动不动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 以暴易暴 以毒攻毒

Z 知法犯法 自然而然 毅然决然

AABB式

轰轰烈烈 老老实实 蹦蹦跳跳 冷冷清清

真真假假 吵吵闹闹 认认真真 亲亲热热

高高兴兴 规规矩矩 唠唠叨叨 痛痛快快

浩浩荡荡 平平安安 秀秀气气 斯斯文文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风风光光 安安稳稳 病病歪歪 抽抽搭搭

大大落落 匪匪翼翼 沸沸扬扬 纷纷攘攘 风风火火

风风雨雨 祟祟 浩浩荡荡 轰轰烈烈 浑浑噩噩

家家户户 结结巴巴 兢兢业业 口口声声 磊磊落落

烈烈轰轰 林林总总 落落穆穆 明明赫赫 婆婆妈妈

期期艾艾 千千万万 卿卿我我 三三两两 三三五五

善善恶恶 生生世世 是是非非 堂堂正正 陶陶兀兀

偷偷摸摸 吞吞吐吐 唯唯诺诺 熙熙攘攘 心心念念

形形 洋洋洒洒 影影绰绰 悠悠荡荡 悠悠忽忽

鱼鱼雅雅 郁郁葱葱 元元本本 原原本本 战战兢兢

铮铮佼佼 安安稳稳 巴巴急急 巴巴劫劫 巴巴结结

彬彬济济 半半拉拉 半半路路 炳炳烺烺 波波碌碌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ABCC:

喜气洋洋 得意洋洋 怒气冲冲 风度翩翩

兴致勃勃 大雪纷纷 人才济济 得意洋洋

流水淙淙 风度翩翩 忠心耿耿 雾气腾腾

相貌堂堂 忧心忡忡 春风习习 文质彬彬

大腹便便 红星闪闪、目光炯炯、杀气腾腾、波光粼粼、兴致勃勃、生机勃勃、人才济济、喜气洋洋、忠心耿耿、和风习习、山路弯弯、文质彬彬、怒气冲冲、笑声朗朗、忧心忡忡、得意洋洋、相貌堂堂、神采奕奕、

ABAB: 打扫打扫 高兴高兴 整理整理 考虑考虑 收拾收拾 准备准备 打扮打扮 教育教育 教训教训

ABAC: 一模一样 各种各样 一唱一和 百发百中

十全十美 七擒七纵 八攻八克 克勤克俭 一心一意

ABB:笑嘻嘻 笑呵呵 笑盈盈 气昂昂 红彤彤

水汪汪 辣 金灿灿 绿油油

AABB:风风火火 蹦蹦跳跳 恭恭敬敬 开开心心

朦朦胧胧 哭哭啼啼 叽叽喳喳 嘻嘻哈哈 快快乐乐AABB式词语

干干净净 整整齐齐 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大大小小,

老老少少 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安安稳稳 病病歪歪 抽抽搭搭 大大落落 匪匪翼翼

沸沸扬扬 婆婆妈妈 期期艾艾 千千万万 卿卿我我

ABB式词语

沉甸甸,白花花,绿油油,黑黝黝,慢腾腾,阴森森,皱巴巴,亮铮铮,笑嘻嘻,香喷喷,乱哄哄,黑漆漆,轻飘飘,湿漉漉,红彤彤,骨碌碌,雾朦朦,喜盈盈,亮晶晶,黄灿灿,孤零零,毛绒绒,胖乎乎 一颗颗 一簇簇 绿油油 黄澄澄 红彤彤

笑眯眯 金灿灿 亮晶晶 香喷喷 水灵灵 水灵灵

笑哈哈 红艳艳 黑乎乎 圆溜溜 笑嘻嘻 黑洞洞

蓝幽幽 响当当 笑呵呵 兮兮 阴森森 胖嘟嘟

ABAC式词语

有声有色 群策群力 自吹自擂 可歌可泣 再接再厉

先知先觉 活龙活现 全心全意 作威作福 不可不问

一心一意 千与千寻 不偏不倚 不屈不挠 不三不四

不痛不痒 一心一意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可歌可泣

一五一十

ABCB

C 出尔反尔

D 得过且过 大书特书 当断不断 大错特错

J 就事论事 将错就错 将计就计 见怪不怪

K 口服心服

M 买空卖空

N 南阮北阮 南枝北枝

Q 骑马找马

R 人云亦云

S 随乡入乡 似懂非懂

T 唐哉皇哉 听之任之 讨价还价

X 心服口服

Y 一了百了 倚老卖老 优哉游哉 一误再误 一动不动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 以暴易暴 以毒攻毒

Z 知法犯法 自然而然 毅然决然

ABAB: 打扫打扫 高兴高兴 整理整理 考虑考虑 收拾收拾 准备准备 打扮打扮 教育教育 教训教训

ABAC: 一模一样 各种各样 一唱一和 百发百中

十全十美 七擒七纵 八攻八克 克勤克俭 一心一意

ABB:笑嘻嘻 笑呵呵 笑盈盈 气昂昂 红彤彤

水汪汪 辣 金灿灿 绿油油

AABB:风风火火 蹦蹦跳跳 恭恭敬敬 开开心心

朦朦胧胧 哭哭啼啼 叽叽喳喳 嘻嘻哈哈 快快乐乐

痴痴呆呆

冒冒失失

蹦蹦跳跳

老老实实

郁郁葱葱

疯疯癫癫

祟祟

絮絮叨叨

浑浑噩噩

结结巴巴

断断续续

扭扭捏捏

匆匆忙忙

白白净净

推推搡搡

嘟嘟囔囔

嘀嘀咕咕

轱轱轳轳

比比划划

踉踉跄跄

干干净净

唠唠叨叨

利利落落

冷冷清清

吞吞吐吐

大大方方

客客气气

说说笑笑

的的确确

反反复复

歪歪斜斜

方方正正

实实在在

踏踏实实

扎扎实实

迷迷糊糊

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

严严实实

世世代代

千千万万

纷纷扬扬

三三两两

吹吹打打

蓬蓬松松

陆陆续续

啰啰嗦嗦

层层叠叠

结结实实

明明白白

辛辛苦苦

舒舒服服

勤勤恳恳

慌慌张张

痛痛快快

稳稳当当

急急忙忙

和和

整整齐齐

袅袅婷婷

双双对对

安安稳稳

病病歪歪

抽抽搭搭

大大落落

匪匪翼翼

沸沸扬扬

纷纷攘攘

纷纷扬扬

浩浩荡荡

轰轰烈烈

家家户户

兢兢业业

口口声声

磊磊落落

林林总总

落落穆穆

明明赫赫

婆婆妈妈

期期艾艾

卿卿我我

三三五五

生生世世

是是非非

堂堂正正

陶陶兀兀

偷偷摸摸

唯唯否否

唯唯诺诺

熙熙攘攘

蝎蝎螫螫

心心念念

形形

煦煦孑孑

洋洋洒洒

影影绰绰

悠悠荡荡

悠悠忽忽

鱼鱼雅雅

元元本本

原原本本

战战兢兢

铮铮佼佼

婆婆妈妈

清清楚楚

恍恍惚惚

AABB式

轰轰烈烈 老老实实 蹦蹦跳跳 冷冷清清

真真假假 吵吵闹闹 认认真真 亲亲热热

高高兴兴 规规矩矩 唠唠叨叨 痛痛快快

浩浩荡荡 平平安安 秀秀气气 斯斯文文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风风光光 安安稳稳 病病歪歪 抽抽搭搭

大大落落 匪匪翼翼 沸沸扬扬 纷纷攘攘 风风火火

风风雨雨 祟祟 浩浩荡荡 轰轰烈烈 浑浑噩噩

家家户户 结结巴巴 兢兢业业 口口声声 磊磊落落

烈烈轰轰 林林总总 落落穆穆 明明赫赫 婆婆妈妈

期期艾艾 千千万万 卿卿我我 三三两两 三三五五

善善恶恶 生生世世 是是非非 堂堂正正 陶陶兀兀

偷偷摸摸 吞吞吐吐 唯唯诺诺 熙熙攘攘 心心念念

形形 洋洋洒洒 影影绰绰 悠悠荡荡 悠悠忽忽

鱼鱼雅雅 郁郁葱葱 元元本本 原原本本 战战兢兢

铮铮佼佼 安安稳稳 巴巴急急 巴巴劫劫 巴巴结结

彬彬济济 半半拉拉 半半路路 炳炳烺烺 波波碌碌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ABCC:

喜气洋洋 得意洋洋 怒气冲冲 风度翩翩

兴致勃勃 大雪纷纷 人才济济 得意洋洋

流水淙淙 风度翩翩 忠心耿耿 雾气腾腾

相貌堂堂 忧心忡忡 春风习习 文质彬彬

大腹便便 红星闪闪、目光炯炯、杀气腾腾、波光粼粼、兴致勃勃、生机勃勃、人才济济、喜气洋洋、忠心耿耿、和风习习、山路弯弯、文质彬彬、怒气冲冲、笑声朗朗、忧心忡忡、得意洋洋、相貌堂堂、神采奕奕、

ABAB: 打扫打扫 高兴高兴 整理整理 考虑考虑 收拾收拾 准备准备 打扮打扮 教育教育 教训教训

ABAC: 一模一样 各种各样 一唱一和 百发百中

十全十美 七擒七纵 八攻八克 克勤克俭 一心一意

ABB:笑嘻嘻 笑呵呵 笑盈盈 气昂昂 红彤彤

水汪汪 辣 金灿灿 绿油油

AABB:风风火火 蹦蹦跳跳 恭恭敬敬 开开心心

朦朦胧胧 哭哭啼啼 叽叽喳喳 嘻嘻哈哈 快快乐乐AABB式词语

干干净净 整整齐齐 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大大小小,

老老少少 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安安稳稳 病病歪歪 抽抽搭搭 大大落落 匪匪翼翼

沸沸扬扬 婆婆妈妈 期期艾艾 千千万万 卿卿我我

ABB式词语

沉甸甸,白花花,绿油油,黑黝黝,慢腾腾,阴森森,皱巴巴,亮铮铮,笑嘻嘻,香喷喷,乱哄哄,黑漆漆,轻飘飘,湿漉漉,红彤彤,骨碌碌,雾朦朦,喜盈盈,亮晶晶,黄灿灿,孤零零,毛绒绒,胖乎乎 一颗颗 一簇簇 绿油油 黄澄澄 红彤彤

笑眯眯 金灿灿 亮晶晶 香喷喷 水灵灵 水灵灵

笑哈哈 红艳艳 黑乎乎 圆溜溜 笑嘻嘻 黑洞洞

蓝幽幽 响当当 笑呵呵 兮兮 阴森森 胖嘟嘟

ABAC式词语

有声有色 群策群力 自吹自擂 可歌可泣 再接再厉

先知先觉 活龙活现 全心全意 作威作福 不可不问

一心一意 千与千寻 不偏不倚 不屈不挠 不三不四

不痛不痒 一心一意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可歌可泣

一五一十

ABCB

C 出尔反尔

D 得过且过 大书特书 当断不断 大错特错

J 就事论事 将错就错 将计就计 见怪不怪

K 口服心服

M 买空卖空

N 南阮北阮 南枝北枝

Q 骑马找马

R 人云亦云

S 随乡入乡 似懂非懂

T 唐哉皇哉 听之任之 讨价还价

X 心服口服

Y 一了百了 倚老卖老 优哉游哉 一误再误 一动不动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 以暴易暴 以毒攻毒

Z 知法犯法 自然而然 毅然决然

ABAB: 打扫打扫 高兴高兴 整理整理 考虑考虑 收拾收拾 准备准备 打扮打扮 教育教育 教训教训

ABAC: 一模一样 各种各样 一唱一和 百发百中

十全十美 七擒七纵 八攻八克 克勤克俭 一心一意

ABB:笑嘻嘻 笑呵呵 笑盈盈 气昂昂 红彤彤

水汪汪 辣 金灿灿 绿油油

浩浩荡荡 平平安安 秀秀气气 斯斯文文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风风光光 安安稳稳 病病歪歪 抽抽搭搭

大大落落 匪匪翼翼 沸沸扬扬 纷纷攘攘 风风火火

风风雨雨 祟祟 浩浩荡荡 轰轰烈烈 浑浑噩噩

家家户户 结结巴巴 兢兢业业 口口声声 磊磊落落

烈烈轰轰 林林总总 落落穆穆 明明赫赫 婆婆妈妈

期期艾艾 千千万万 卿卿我我 三三两两 三三五五

善善恶恶 生生世世 是是非非 堂堂正正 陶陶兀兀

偷偷摸摸 吞吞吐吐 唯唯诺诺 熙熙攘攘 心心念念

形形 洋洋洒洒 影影绰绰 悠悠荡荡 悠悠忽忽

鱼鱼雅雅 郁郁葱葱 元元本本 原原本本 战战兢兢

铮铮佼佼 安安稳稳 巴巴急急 巴巴劫劫 巴巴结结

彬彬济济 半半拉拉 半半路路 炳炳烺烺 波波碌碌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痛痛快快 认认真真 亲亲热热

喜气洋洋 得意洋洋 怒气冲冲 风度翩翩

兴致勃勃 大雪纷纷 人才济济 得意洋洋

流水淙淙 风度翩翩 忠心耿耿 雾气腾腾

相貌堂堂 忧心忡忡 春风习习 文质彬彬

大腹便便 红星闪闪、目光炯炯、杀气腾腾、波光粼粼、兴致勃勃、生机勃勃、人才济济、喜气洋洋、忠心耿耿、和风习习、山路弯弯、文质彬彬、怒气冲冲、笑声朗朗、忧心忡忡、得意洋洋、相貌堂堂、神采奕奕、

ABAB: 打扫打扫 高兴高兴 整理整理 考虑考虑 收拾收拾 准备准备 打扮打扮 教育教育 教训教训

AABB式

轰轰烈烈 老老实实 蹦蹦跳跳 冷冷清清

真真假假 吵吵闹闹 认认真真 亲亲热热

高高兴兴 规规矩矩 唠唠叨叨 痛痛快快

浩浩荡荡 平平安安 秀秀气气 斯斯文文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风风光光 安安稳稳 病病歪歪 抽抽搭搭

大大落落 匪匪翼翼 沸沸扬扬 纷纷攘攘 风风火火

谁能找到<挑山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高梁情>这三篇文章?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挑山工》----冯骥才

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我们很快就越过了他。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烟。随后,我们跟他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后边了,直到看不见他。我们爬上半山的五松亭,看见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挑儿的正是他,褂子脱掉了,光穿著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我很惊异,走过去跟他攀谈起来,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他说:“你看我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晃悠!”他浓眉一抬,裂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

谈话更随便些了,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幺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幺近道吗?”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幺随便,高兴怎幺就怎幺。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我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留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我们又碰见了他,他已经在那里交货了。他憨厚地对我们点头一笑,好象在说;“瞧,我可又跑到你们前头来了!”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作者

本文作者冯骥才,当代作家。祖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1961 年高中毕业后,当过专业篮球运动员,从事过绘画工作,1974 年任天津市工艺美术工人大学教师。1977 年后在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做专业作家。现任作家协会理事,著有长篇《义和拳》《神灯》,中篇小学《铺花的歧路》《神鞭》《三寸金莲》等。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哪一点不像呢 "伯父转过头"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 "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扎好绷带.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周晔,是鲁迅的侄女——周建人的女儿。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高粱情》—— 作者:牛汉

高梁在我的心里有着神圣的地位。一想到高梁,眼前就浮现出它正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想到它那令人敬佩的品性。

高粱的全身没有一处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它那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给人以自信和力量。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见的底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是那么坚韧,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我问父亲,为什么高粱下边张了这么多“爪子”?父亲告诉我,不要以为草木、庄稼都不如人,都没有知觉。其实庄稼很聪明,她她们对大自然的感觉,甚至比人类还要敏锐。她们有的爬蔓,紧紧贴着大地,有的像树一样站着,都是为了生存,为了争取阳光和空间。对于高粱,气根是不可缺少的。夏天暴风雨来临前,它就迅速地生出起根,深深地扎进土里。风暴无法撼动它,就像一个摔跤手,脚跟稳稳地定在地上,等着对手向他扑来。

父亲说:“高梁的根最苦,所有的虫子都不敢咬它,根是它的命。”说着,父亲掐了一小截,让我用舔,啊呀,那个苦劲儿到现在我还记得。

麦子、豆秧能用手连根拔起,但是再有力气的庄稼人也很难拔动高梁。我小时练摔跤时,教我的伯伯说:“站得像高梁一样,要有它那抓地的根,要练到根从脚脖子上生出来。”他还说:“摔跤时脚定在地上,觉得自个儿不是有两只脚.而是有几十只!”高梁就有几十只脚,而且每一只脚都深深地扎到地底下。

我虽然练不出高梁的鹰爪般的脚,但它那坚韧不拔的品格却始终激励我顽强地生活着,跋涉着。

作者:牛汉,山西定襄县人,1923年10月出生,蒙古族,抗日期间在陕甘地区读中学大学。1940年发表作品,主要写诗,近十多年来同时写散文。已印行诗集十余本,散文集七本,诗话集两本。近几年日本、韩国和马其顿译编出版了牛汉诗选集,马其顿授予其“文学节杖奖”。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半个世纪,曾主编《新文学史料》20年。现为文学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诗歌协会副会长。

《挑山工》----冯骥才

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我们很快就越过了他。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烟。随后,我们跟他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后边了,直到看不见他。我们爬上半山的五松亭,看见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挑儿的正是他,褂子脱掉了,光穿著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我很惊异,走过去跟他攀谈起来,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他说:“你看我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晃悠!”他浓眉一抬,裂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

谈话更随便些了,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幺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幺近道吗?”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幺随便,高兴怎幺就怎幺。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我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留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我们又碰见了他,他已经在那里交货了。他憨厚地对我们点头一笑,好象在说;“瞧,我可又跑到你们前头来了!”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作者

本文作者冯骥才,当代作家。祖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1961 年高中毕业后,当过专业篮球运动员,从事过绘画工作,1974 年任天津市工艺美术工人大学教师。1977 年后在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做专业作家。现任作家协会理事,著有长篇《义和拳》《神灯》,中篇小学《铺花的歧路》《神鞭》《三寸金莲》等。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哪一点不像呢 "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 "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扎好绷带.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周晔,是鲁迅的侄女——周建人的女儿。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高粱情》—— 作者:牛汉

高梁在我的心里有着神圣的地位。一想到高梁,眼前就浮现出它正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想到它那令人敬佩的品性。

高粱的全身没有一处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它那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给人以自信和力量。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见的底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是那么坚韧,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我问父亲,为什么高粱下边张了这么多“爪子”?父亲告诉我,不要以为草木、庄稼都不如人,都没有知觉。其实庄稼很聪明,她她们对大自然的感觉,甚至比人类还要敏锐。她们有的爬蔓,紧紧贴着大地,有的像树一样站着,都是为了生存,为了争取阳光和空间。对于高粱,气根是不可缺少的。夏天暴风雨来临前,它就迅速地生出起根,深深地扎进土里。风暴无法撼动它,就像一个摔跤手,脚跟稳稳地定在地上,等着对手向他扑来。

父亲说:“高梁的根最苦,所有的虫子都不敢咬它,根是它的命。”说着,父亲掐了一小截,让我用舔,啊呀,那个苦劲儿到现在我还记得。

麦子、豆秧能用手连根拔起,但是再有力气的庄稼人也很难拔动高梁。我小时练摔跤时,教我的伯伯说:“站得像高梁一样,要有它那抓地的根,要练到根从脚脖子上生出来。”他还说:“摔跤时脚定在地上,觉得自个儿不是有两只脚,而是有几十只!”高梁就有几十只脚,而且每一只脚都深深地扎到地底下。

我虽然练不出高梁的鹰爪般的脚,但它那坚韧不拔的品格却始终激励我顽强地生活着,跋涉着。

作者:牛汉,山西定襄县人,1923年10月出生,蒙古族,抗日期间在陕甘地区读中学大学。1940年发表作品,主要写诗,近十多年来同时写散文。已印行诗集十余本,散文集七本,诗话集两本。近几年日本、韩国和马其顿译编出版了牛汉诗选集,马其顿授予其“文学节杖奖”。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半个世纪,曾主编《新文学史料》20年。现为文学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诗歌协会副会长。

《挑山工》----冯骥才

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我们很快就越过了他。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烟。随后,我们跟他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后边了,直到看不见他。我们爬上半山的五松亭,看见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挑儿的正是他,褂子脱掉了,光穿著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我很惊异,走过去跟他攀谈起来,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他说:“你看我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晃悠!”他浓眉一抬,裂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

谈话更随便些了,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幺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幺近道吗?”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幺随便,高兴怎幺就怎幺。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我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留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我们又碰见了他,他已经在那里交货了。他憨厚地对我们点头一笑,好象在说;“瞧,我可又跑到你们前头来了!”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作者

本文作者冯骥才,当代作家。祖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1961 年高中毕业后,当过专业篮球运动员,从事过绘画工作,1974 年任天津市工艺美术工人大学教师。1977 年后在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做专业作家。现任作家协会理事,著有长篇《义和拳》《神灯》,中篇小学《铺花的歧路》《神鞭》《三寸金莲》等。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哪一点不像呢 "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 "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扎好绷带.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周晔,是鲁迅的侄女——周建人的女儿。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高粱情》—— 作者:牛汉

高梁在我的心里有着神圣的地位。一想到高梁,眼前就浮现出它正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想到它那令人敬佩的品性。

高粱的全身没有一处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它那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给人以自信和力量。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见的底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是那么坚韧,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我问父亲,为什么高粱下边张了这么多“爪子”?父亲告诉我,不要以为草木、庄稼都不如人,都没有知觉。其实庄稼很聪明,她她们对大自然的感觉,甚至比人类还要敏锐。她们有的爬蔓,紧紧贴着大地,有的像树一样站着,都是为了生存,为了争取阳光和空间。对于高粱,气根是不可缺少的。夏天暴风雨来临前,它就迅速地生出起根,深深地扎进土里。风暴无法撼动它,就像一个摔跤手,脚跟稳稳地定在地上,等着对手向他扑来。

父亲说:“高梁的根最苦,所有的虫子都不敢咬它,根是它的命。”说着,父亲掐了一小截,让我用舔,啊呀,那个苦劲儿到现在我还记得。

麦子、豆秧能用手连根拔起,但是再有力气的庄稼人也很难拔动高梁。我小时练摔跤时,教我的伯伯说:“站得像高梁一样,要有它那抓地的根,要练到根从脚脖子上生出来。”他还说:“摔跤时脚定在地上,觉得自个儿不是有两只脚,而是有几十只!”高梁就有几十只脚,而且每一只脚都深深地扎到地底下。

我虽然练不出高梁的鹰爪般的脚,但它那坚韧不拔的品格却始终激励我顽强地生活着,跋涉着。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

《挑山工》----冯骥才

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我们很快就越过了他。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烟。随后,我们跟他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后边了,直到看不见他。我们爬上半山的五松亭,看见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挑儿的正是他,褂子脱掉了,光穿著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我很惊异,走过去跟他攀谈起来,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他说:“你看我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晃悠!”他浓眉一抬,裂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

谈话更随便些了,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幺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幺近道吗?”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幺随便,高兴怎幺就怎幺。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我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留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我们又碰见了他,他已经在那里交货了。他憨厚地对我们点头一笑,好象在说;“瞧,我可又跑到你们前头来了!”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作者

本文作者冯骥才,当代作家。祖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1961 年高中毕业后,当过专业篮球运动员,从事过绘画工作,1974 年任天津市工艺美术工人大学教师。1977 年后在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做专业作家。现任作家协会理事,著有长篇《义和拳》《神灯》,中篇小学《铺花的歧路》《神鞭》《三寸金莲》等。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哪一点不像呢 "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 "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扎好绷带.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周晔,是鲁迅的侄女——周建人的女儿。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高粱情》—— 作者:牛汉

高梁在我的心里有着神圣的地位。一想到高梁,眼前就浮现出它正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想到它那令人敬佩的品性。

高粱的全身没有一处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它那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给人以自信和力量。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见的底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是那么坚韧,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我问父亲,为什么高粱下边张了这么多“爪子”?父亲告诉我,不要以为草木、庄稼都不如人,都没有知觉。其实庄稼很聪明,她她们对大自然的感觉,甚至比人类还要敏锐。她们有的爬蔓,紧紧贴着大地,有的像树一样站着,都是为了生存,为了争取阳光和空间。对于高粱,气根是不可缺少的。夏天暴风雨来临前,它就迅速地生出起根,深深地扎进土里。风暴无法撼动它,就像一个摔跤手,脚跟稳稳地定在地上,等着对手向他扑来。

父亲说:“高梁的根最苦,所有的虫子都不敢咬它,根是它的命。”说着,父亲掐了一小截,让我用舔,啊呀,那个苦劲儿到现在我还记得。

麦子、豆秧能用手连根拔起,但是再有力气的庄稼人也很难拔动高梁。我小时练摔跤时,教我的伯伯说:“站得像高梁一样,要有它那抓地的根,要练到根从脚脖子上生出来。”他还说:“摔跤时脚定在地上,觉得自个儿不是有两只脚,而是有几十只!”高梁就有几十只脚,而且每一只脚都深深地扎到地底下。

我虽然练不出高梁的鹰爪般的脚,但它那坚韧不拔的品格却始终激励我顽强地生活着,跋涉着。

作者:牛汉,山西定襄县人,1923年10月出生,蒙古族,抗日期间在陕甘地区读中学大学。1940年发表作品,主要写诗,近十多年来同时写散文。已印行诗集十余本,散文集七本,诗话集两本。近几年日本、韩国和马其顿译编出版了牛汉诗选集,马其顿授予其“文学节杖奖”。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半个世纪,曾主编《新文学史料》20年。现为文学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诗歌协会副会长。

《挑山工》----冯骥才

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我们很快就越过了他。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烟。随后,我们跟他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后边了,直到看不见他。我们爬上半山的五松亭,看见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挑儿的正是他,褂子脱掉了,光穿著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我很惊异,走过去跟他攀谈起来,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他说:“你看我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晃悠!”他浓眉一抬,裂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

谈话更随便些了,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幺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幺近道吗?”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幺随便,高兴怎幺就怎幺。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我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留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我们又碰见了他,他已经在那里交货了。他憨厚地对我们点头一笑,好象在说;“瞧,我可又跑到你们前头来了!”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作者

本文作者冯骥才,当代作家。祖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1961 年高中毕业后,当过专业篮球运动员,从事过绘画工作,1974 年任天津市工艺美术工人大学教师。1977 年后在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做专业作家。现任作家协会理事,著有长篇《义和拳》《神灯》,中篇小学《铺花的歧路》《神鞭》《三寸金莲》等。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哪一点不像呢 "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 "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扎好绷带.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周晔,是鲁迅的侄女——周建人的女儿。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高粱情》—— 作者:牛汉

高梁在我的心里有着神圣的地位。一想到高梁,眼前就浮现出它正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想到它那令人敬佩的品性。

高粱的全身没有一处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它那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给人以自信和力量。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见的底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是那么坚韧,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我问父亲,为什么高粱下边张了这么多“爪子”?父亲告诉我,不要以为草木、庄稼都不如人,都没有知觉。其实庄稼很聪明,她她们对大自然的感觉,甚至比人类还要敏锐。她们有的爬蔓,紧紧贴着大地,有的像树一样站着,都是为了生存,为了争取阳光和空间。对于高粱,气根是不可缺少的。夏天暴风雨来临前,它就迅速地生出起根,深深地扎进土里。风暴无法撼动它,就像一个摔跤手,脚跟稳稳地定在地上,等着对手向他扑来。

父亲说:“高梁的根最苦,所有的虫子都不敢咬它,根是它的命。”说着,父亲掐了一小截,让我用舔,啊呀,那个苦劲儿到现在我还记得。

麦子、豆秧能用手连根拔起,但是再有力气的庄稼人也很难拔动高梁。我小时练摔跤时,教我的伯伯说:“站得像高梁一样,要有它那抓地的根,要练到根从脚脖子上生出来。”他还说:“摔跤时脚定在地上,觉得自个儿不是有两只脚,而是有几十只!”高梁就有几十只脚,而且每一只脚都深深地扎到地底下。

我虽然练不出高梁的鹰爪般的脚,但它那坚韧不拔的品格却始终激励我顽强地生活着,跋涉着。

作者:牛汉,山西定襄县人,1923年10月出生,蒙古族,抗日期间在陕甘地区读中学大学。1940年发表作品,主要写诗,近十多年来同时写散文。已印行诗集十余本,散文集七本,诗话集两本。近几年日本、韩国和马其顿译编出版了牛汉诗选集,马其顿授予其“文学节杖奖”。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半个世纪,曾主编《新文学史料》20年。现为文学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诗歌协会副会长。

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我们很快就越过了他。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烟。随后,我们跟他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后边了,直到看不见他。我们爬上半山的五松亭,看见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挑儿的正是他,褂子脱掉了,光穿著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我很惊异,走过去跟他攀谈起来,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他说:“你看我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晃悠!”他浓眉一抬,裂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

谈话更随便些了,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幺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幺近道吗?”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幺随便,高兴怎幺就怎幺。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我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留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我们又碰见了他,他已经在那里交货了。他憨厚地对我们点头一笑,好象在说;“瞧,我可又跑到你们前头来了!”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哪一点不像呢 "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 "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扎好绷带.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高梁在我的心里有着神圣的地位。一想到高梁,眼前就浮现出它正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想到它那令人敬佩的品性。

高粱的全身没有一处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它那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给人以自信和力量。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见的底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是那么坚韧,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我问父亲,为什么高粱下边张了这么多“爪子”?父亲告诉我,不要以为草木、庄稼都不如人,都没有知觉。其实庄稼很聪明,她她们对大自然的感觉,甚至比人类还要敏锐。她们有的爬蔓,紧紧贴着大地,有的像树一样站着,都是为了生存,为了争取阳光和空间。对于高粱,气根是不可缺少的。夏天暴风雨来临前,它就迅速地生出起根,深深地扎进土里。风暴无法撼动它,就像一个摔跤手,脚跟稳稳地定在地上,等着对手向他扑来。

父亲说:“高梁的根最苦,所有的虫子都不敢咬它,根是它的命。”说着,父亲掐了一小截,让我用舔,啊呀,那个苦劲儿到现在我还记得。

麦子、豆秧能用手连根拔起,但是再有力气的庄稼人也很难拔动高梁。我小时练摔跤时,教我的伯伯说:“站得像高梁一样,要有它那抓地的根,要练到根从脚脖子上生出来。”他还说:“摔跤时脚定在地上,觉得自个儿不是有两只脚,而是有几十只!”高梁就有几十只脚,而且每一只脚都深深地扎到地底下。

我虽然练不出高梁的鹰爪般的脚,但它那坚韧不拔的品格却始终激励我顽强地生活着,跋涉着。

--------------------------------------------------------------------------------

《挑山工》----冯骥才

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我们很快就越过了他。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烟。随后,我们跟他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后边了,直到看不见他。我们爬上半山的五松亭,看见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挑儿的正是他,褂子脱掉了,光穿著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我很惊异,走过去跟他攀谈起来,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他说:“你看我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晃悠!”他浓眉一抬,裂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

谈话更随便些了,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幺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幺近道吗?”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幺随便,高兴怎幺就怎幺。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我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留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我们又碰见了他,他已经在那里交货了。他憨厚地对我们点头一笑,好象在说;“瞧,我可又跑到你们前头来了!”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作者

本文作者冯骥才,当代作家。祖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1961 年高中毕业后,当过专业篮球运动员,从事过绘画工作,1974 年任天津市工艺美术工人大学教师。1977 年后在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做专业作家。现任作家协会理事,著有长篇《义和拳》《神灯》,中篇小学《铺花的歧路》《神鞭》《三寸金莲》等。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哪一点不像呢 "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 "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扎好绷带.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周晔,是鲁迅的侄女——周建人的女儿。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高粱情》—— 作者:牛汉

高梁在我的心里有着神圣的地位。一想到高梁,眼前就浮现出它正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想到它那令人敬佩的品性。

高粱的全身没有一处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它那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给人以自信和力量。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见的底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是那么坚韧,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我问父亲,为什么高粱下边张了这么多“爪子”?父亲告诉我,不要以为草木、庄稼都不如人,都没有知觉。其实庄稼很聪明,她她们对大自然的感觉,甚至比人类还要敏锐。她们有的爬蔓,紧紧贴着大地,有的像树一样站着,都是为了生存,为了争取阳光和空间。对于高粱,气根是不可缺少的。夏天暴风雨来临前,它就迅速地生出起根,深深地扎进土里。风暴无法撼动它,就像一个摔跤手,脚跟稳稳地定在地上,等着对手向他扑来。

父亲说:“高梁的根最苦,所有的虫子都不敢咬它,根是它的命。”说着,父亲掐了一小截,让我用舔,啊呀,那个苦劲儿到现在我还记得。

麦子、豆秧能用手连根拔起,但是再有力气的庄稼人也很难拔动高梁。我小时练摔跤时,教我的伯伯说:“站得像高梁一样,要有它那抓地的根,要练到根从脚脖子上生出来。”他还说:“摔跤时脚定在地上,觉得自个儿不是有两只脚,而是有几十只!”高梁就有几十只脚,而且每一只脚都深深地扎到地底下。

我虽然练不出高梁的鹰爪般的脚,但它那坚韧不拔的品格却始终激励我顽强地生活着,跋涉着。

作者:牛汉,山西定襄县人,1923年10月出生,蒙古族,抗日期间在陕甘地区读中学大学。1940年发表作品,主要写诗,近十多年来同时写散文。已印行诗集十余本,散文集七本,诗话集两本。近几年日本、韩国和马其顿译编出版了牛汉诗选集,马其顿授予其“文学节杖奖”。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半个世纪,曾主编《新文学史料》20年。现为文学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诗歌协会副会长。

没有搞错,小学语文书上都有拉,《高梁情》作者:牛汉,小学语文 第九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鲁迅的侄女周晔 第九册中的第六课 《挑山工》是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作者冯骥才

《高梁情》作者:牛汉,小学语文/第九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鲁迅的侄女周晔

第九册中的第六课

<挑山工》是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作者冯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