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包含红河大棚养殖场建设时间的词条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土地可以建养殖场,建养殖场需要什么手续

温室大棚项目是针对在我省设施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室内温度的高低成为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了温室大棚项目实施方案,希望能帮到大家!

包含红河大棚养殖场建设时间的词条包含红河大棚养殖场建设时间的词条


包含红河大棚养殖场建设时间的词条


温室大棚项目实施方案一

1、项目

日光温室的增温保温是我国北方寒冷地区设施农业重要的生产技术环节,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物质基础,是发展‘菜篮子’工程的重要保障。日光温室的生产与室内的温度有着重要的关系,当冬天室外气温达到一10℃以下,室内温度低于7℃时,生产茄果类和瓜类等温室蔬菜有较大困难。当前日光温室的增温保温技术,主要是燃煤、燃电、燃气锅炉、运行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制约了农民的使用积极性。我国建设的温室,北纬35°左右地区冬季加温耗能费约占总成本的30%—40%; 北纬40°左右地区约占总成本的40%—50% ; 北纬43°以上地区约占总成本的60%—70%。由此可见,现有的装备和技术成为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成本,为降低温室运行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温室运行中,必须引进与开发新型增温保温装备,促进农作物的丰产、丰收,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项目主要实施内容

本项目是针对在我省设施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室内温度的高低成为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我国目前采用的煤锅炉热水、电和辐射加热方式中,普遍存在耗电量大、成本高等问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因素依然是制约温室增温设备推广的主要原因。由我中心自主研发的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热风炉,以农村量大面广的秸秆为原料,采用自有的专利技术,在节省燃料的同时达到受热均匀,热能利用率高、

无灰尘污染、绿色环保。其安装占地面积小,一次性投资小,风力足、结构简单、作简便,大大降低了大棚种植成本,满足了高效、优质、生态生产的要求。

推广内容

1、针对北方地区传统设施农业种植养殖冬季需利用化石燃料进行增温保温存在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等问题,推广我中心具有自主发明知识产权的日光温室增温增产关键设备,我省设施农业产业冬季高效低成本运行,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2、项目以太原市阳曲县泥屯镇为推广核心区,太原市周边蔬菜种植区为项目辐射区、带动区,推动我市周边地区设施蔬菜种植的发展速度与规模。

3、项目实施方式为通过设备补贴方式,激励农民安装,带动自身效益提高。

3、项目实施进度与资金使用

项目实施按进度和时间安排执行,项目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达到预期目标效果。具体内容包括:

① 2014年3-5月完成项目推广试验设备材料的购置。 ② 2014年5-7月完成首批6台增温设备的生产任务。

③2014年7-9月在我省榆次、阳曲县选择三个、培训基地。在每个基地选择一个村,并选择户达成协议。 ④2014年9-11月为每个户安装一台热风炉,进行技术跟踪服务,并整理有关资料,准备验收相关材料。

⑤2014年12-2015年2月开展宣传培训;准备项目验收。

省财政资助 8 万资金,用于补助购置设备:

①、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热风炉6台,设备购置及样机生产补助2.5万元。

② 、推广基地建设补助1.0万元。

③、样机的安装与调试费用2万元。

④、项目的推广与培训费用2万元。

⑤、准备验收资料0.5万元。

4、项目实施后的运行情况

项目实施后,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关键设备(热风炉)工艺的推广,即解决了我省冬季气温低造成的农作物生长缓慢、不挂果、和果实形状不佳的问题,又解决日光温室冬季增温费用高的问题,提高了日光蔬菜质量和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种植冬季大棚蔬菜的积极性。

5、项目实施后的经济、生态与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热风炉的试验项目,解决了我省日光温室的加温难、加温贵的难题,提高了日光温室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适应了和市场的需求,促进了我国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种植黄瓜为例每年每个温室增产20%计算,每个日光温室可增产1000-2000公斤,为用户增加收入1-2万万元。

(2)、生态效益

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热风炉的试验创造了农村废弃秸秆的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的技术新平台,可使农民每亩秸秆增收60元,使我省的废弃秸秆得到了利用,增加了农业产出,实现了循环利用,杜绝了秸秆的随意焚烧,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项目实施后,产生的效益:

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热风炉作简单,增温快、保温性能好,随用随开。可使广大农民从繁重的烧水取暖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生产,增加收入。

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热风炉试验,必将激发农民建设日光温室的积极性,从而带动钢铁、建材、塑料建筑等行业的发展,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据测算,每建一座日光温室,可创造7个就业机会,如果我省每年建设5000座日光温室,则可为提供1.586万个就业岗位。这必将对实现我省的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温室大棚项目实施方案二

一、 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对农产品供应的丰富性需求日益渐盛,这给我乡的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因历史因素的制约我乡的农业产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主要是农业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优势农产品缺乏集约化经营,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距拉大。为此,围绕市场需求,突出特色产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是摆在乡委、面前的一大课题。红河县浪堤乡大棚蔬菜种植业,就是利用我乡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群众积极性高、种植技术娴熟、市场反映好的优势,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用于弥补某一季节对一些蔬菜的消费要求,从而获得产品紧缺性收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二、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可行性及必要性

(一)指导思想: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以省、州、县关于建设绿色经济强

省、强州、强县的指示精神和州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立足重点,突出特色。围绕“建基地、成特色、兴产业、拓市场”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经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特色产业,着力创新开发生物资源,按照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新产业。

(二)项目实施原则:与推广相结合原则;扶持与农户参与相结合原则;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重点突破、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相结合原则;专款专用与实行报帐制管理原则。

(三)项目建设可行性:

1、项目区于2009年建设5个蔬菜生产大棚进行试验,通过一年来的种植,其亩产值在1万元以上,冬季不能生产的茄果类蔬菜也能生产了。通过大棚蔬菜试验生产,周边的菜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向乡委、要求,给予补助大棚建盖资金,形成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2、实现蔬菜供求平衡,解决菜篮子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型转轨,食物消费结构中的无公害

蔬菜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蔬菜不能自足的浪堤乡,建盖大棚生产蔬菜是解决菜篮子问题的途径之一。

3、开辟商品市场,发展地区经济。蔬菜是生活中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食品,如果浪堤乡大棚蔬菜种植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生产的蔬菜不仅能满足浪堤乡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将有一部份蔬菜投放到迤萨、羊街、车古、垤玛、三村、架车等市场,不仅繁荣了市场,而且还增加了菜农的经济收入。

4、从养殖方面来看,蔬菜老叶是猪、鸡的青饲料,因此,发展大棚蔬菜生产,对农村发展畜牧业也很有意义。另一方面,猪、鸡粪便,是优质的农家肥,是生产无公害蔬菜不可缺少的优质肥料。

(四)项目建设必要性:

(1)大棚蔬菜的发展,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大棚蔬菜的'发展加快了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调整的步伐,可改善本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并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2)大棚蔬菜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实现了一季生产

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同时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并且随着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可以加快规模化经营的步伐,提升我乡蔬菜的市场竞争力。

(3)大棚蔬菜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大棚蔬菜对品种、栽植、管理的技术要求高,通过种植大棚蔬菜,能有效促进劳动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周边村组的辐射作用也会增强,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三、项目建设条件、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建设条件

1、土壤条件:项目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壤为水稻土、黄壤土,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地形完整,地势平坦,有蔬菜种植地500亩,PH值在4.5—5.5之间,属正在开发的土地资源。

2、气候条件:项目区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光热条件好,雨量充沛,农业条件优越,海拔1827米,年平均气温14.2℃,1月最冷只有7.8 ℃;7月最热达到23.5℃。年平均降雨量为1164毫米,5—10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

的80%,森林覆盖率43%,相对湿度65%以上,项目实施区域有利于农作物一年多熟。

3、水利条件:项目区水利资源丰富,可充分保障项目的用水。

4、交通条件:浪堤村委会位于集镇中心,地处红河县境中北部,属于迤北路交通要道中心地段,到达县城只需1小时,距离车古、羊街40分钟路程,距离乐育、架曲1.5小时路程,交通条件便利,为大棚蔬菜生产、经营、运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5、有富余的劳动力作保证:在项目建设区(浪堤村委会)有1166户4885人,其中:劳动力2620人,项目建设既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保证了大棚蔬菜基地的顺利建设。

6、有丰富种植管理经验和积极性:我乡农民栽种蔬菜历史较长,产品颇受市场欢迎,并于2009年进行了大棚蔬菜种植实验,获得了成功。近几年,随着科普知识的传播及农民亲眼看到大棚蔬菜的高产,因此当地农民对发展大棚蔬菜的愿望和要求十分迫切,积极性高,易调动其开发投资的主体作用。

对于农村大多数的朋友来说,种植业和养殖业就是最传统的两项赚钱渠道,也是他们生活的保障,所以基本上都是围绕它们开展赚钱项目。那么在2020年,农村养殖用地申请需要什么手续呢?2020年农村养殖用地的审批流程又是什么样的?下面一起来简单了解下。每年都有很多新手加入养殖行业,但是养殖项目太多,并不是所有补贴政策大家都清楚且了解的。小编想给大家介绍一下2020养殖用地新政策,更全面的了解之后再去开展项目吧

一、2020养殖用地新政策

1、在使用土地的时候,应当充分尊重土地承包人的生产经营自,只要不破坏耕地的耕作层,不破坏耕种植条件,土地承包人可以自主决定将耕地用于养殖业。

2、关于国土资源部下发了两个文件,分别是《全国土地分类》和《关于养殖占地如何处理的请示》,其中规定了养殖用地属于农业用地,其上建造养殖用房不属于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从事养殖业不再按照建设用地或者临时用地进行审批。

3、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中规定,要求各地在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中,充分考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需要,预留用地空间,提供用地条件。

4、任何地方都不得以新农村建设或整治环境为由禁止或限制规模化畜禽养殖,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二、农村办养殖场申请流程

由于今年猪肉暴涨的情况,许多农民也开始养猪,但是若是想要大批量养猪,则需要向相关部门申请,下面就来看看农村办养殖场申请流程的具体内容。

1、养殖用地是由国土部门提前统一规划的,新建养殖场不允许占用基本农田,尽量占用劣地和荒地。

2、需要办理养殖项目个人申请,先经村镇同意后,到畜牧部门办理养殖备案手续。

3、携带个人养殖申请、村镇证明、养殖备案手续到当地国土所申请办理养殖用地备案手续。

4、国土所进行现场测量,出具地类、规划等证明,签订土地复耕协议,报国土局审查备案。

5、如果养殖用地建设了性建筑,则还需要办理农业用地转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然后还要缴纳一定的使用费和造地费。

养殖政策每年都有变化,如果对当地政策不够了解,建议咨询相关部门哦。

所在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占用的耕地列为畜禽养殖场用地的范围,有关养殖户就可以直接在上面建立养殖场,但是在建立养殖场时不能破坏种植条件和耕地的耕作层,不能在农田保护区内建设,只能建在非保护农田上,因为农村养殖用地属于农业用地,所以建造养殖用房不属于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

一、什么土地可以建养殖场

1、在所在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占用的耕地列为畜禽养殖场用地的范围,有关养殖户就可以直接在上面建立养殖场,无须获得建设用地的审批。

2、建立养殖场时不能破坏土地的种植条件和耕地的耕作层,也不能在农田保护区内建设,只能建在非保护农田上;建设时必须达到环评设计要求,而且建设时必须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同时还要注意在禁养区内不能建设养殖场。

3、农村养殖用地属于农业用地,建造养殖用房不属于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不再按照建造用地或者临时用地进行审批,仅对占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审批。

二、建养殖场需要什么手续

1、土地的手续

养殖场用地需要办理生产设施用地的备案手续,签订用地协议在国土局和农业局备案,养殖场的选址还需通过规划局的审批。

2、环境影响评价

养殖项目属于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从选址到最终养殖场生产运行整个流程都需要通过环评进行认定和分析预测,需要建设污染防治设施,环评手续需到环保局办理。

3、排污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

在建设养殖场时一定要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排污许可证则根据实际情况来看。

4、养殖证

《养殖证》是要求海域水产养殖和内陆水域养殖户需要办理的证件;而对于驯养繁殖可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时一定要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

5、办理工商登记并办好备案手续

证件齐全后养殖户需要去工商局申请工商登记,办理营业执照;在取得营业执照后需要到畜牧局办理养殖场备案登记手续。

2020年9月1日之后耕地可以建养殖场吗?

温室大棚项目是针对在我省设施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室内温度的高低成为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了温室大棚项目实施方案,希望能帮到大家!

温室大棚项目实施方案一

1、项目

日光温室的增温保温是我国北方寒冷地区设施农业重要的生产技术环节,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物质基础,是发展‘菜篮子’工程的重要保障。日光温室的生产与室内的温度有着重要的关系,当冬天室外气温达到一10℃以下,室内温度低于7℃时,生产茄果类和瓜类等温室蔬菜有较大困难。当前日光温室的增温保温技术,主要是燃煤、燃电、燃气锅炉、运行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制约了农民的使用积极性。我国建设的温室,北纬35°左右地区冬季加温耗能费约占总成本的30%—40%; 北纬40°左右地区约占总成本的40%—50% ; 北纬43°以上地区约占总成本的60%—70%。由此可见,现有的装备和技术成为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成本,为降低温室运行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温室运行中,必须引进与开发新型增温保温装备,促进农作物的丰产、丰收,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项目主要实施内容

本项目是针对在我省设施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室内温度的高低成为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我国目前采用的煤锅炉热水、电和辐射加热方式中,普遍存在耗电量大、成本高等问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因素依然是制约温室增温设备推广的主要原因。由我中心自主研发的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热风炉,以农村量大面广的秸秆为原料,采用自有的专利技术,在节省燃料的同时达到受热均匀,热能利用率高、

无灰尘污染、绿色环保。其安装占地面积小,一次性投资小,风力足、结构简单、作简便,大大降低了大棚种植成本,满足了高效、优质、生态生产的要求。

推广内容

1、针对北方地区传统设施农业种植养殖冬季需利用化石燃料进行增温保温存在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等问题,推广我中心具有自主发明知识产权的日光温室增温增产关键设备,我省设施农业产业冬季高效低成本运行,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2、项目以太原市阳曲县泥屯镇为推广核心区,太原市周边蔬菜种植区为项目辐射区、带动区,推动我市周边地区设施蔬菜种植的发展速度与规模。

3、项目实施方式为通过设备补贴方式,激励农民安装,带动自身效益提高。

3、项目实施进度与资金使用

项目实施按进度和时间安排执行,项目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达到预期目标效果。具体内容包括:

① 2014年3-5月完成项目推广试验设备材料的购置。 ② 2014年5-7月完成首批6台增温设备的生产任务。

③2014年7-9月在我省榆次、阳曲县选择三个、培训基地。在每个基地选择一个村,并选择户达成协议。 ④2014年9-11月为每个户安装一台热风炉,进行技术跟踪服务,并整理有关资料,准备验收相关材料。

⑤2014年12-2015年2月开展宣传培训;准备项目验收。

省财政资助 8 万资金,用于补助购置设备:

①、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热风炉6台,设备购置及样机生产补助2.5万元。

② 、推广基地建设补助1.0万元。

③、样机的安装与调试费用2万元。

④、项目的推广与培训费用2万元。

⑤、准备验收资料0.5万元。

4、项目实施后的运行情况

项目实施后,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关键设备(热风炉)工艺的推广,即解决了我省冬季气温低造成的农作物生长缓慢、不挂果、和果实形状不佳的问题,又解决日光温室冬季增温费用高的问题,提高了日光蔬菜质量和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种植冬季大棚蔬菜的积极性。

5、项目实施后的经济、生态与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热风炉的试验项目,解决了我省日光温室的加温难、加温贵的难题,提高了日光温室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适应了和市场的需求,促进了我国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种植黄瓜为例每年每个温室增产20%计算,每个日光温室可增产1000-2000公斤,为用户增加收入1-2万万元。

(2)、生态效益

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热风炉的试验创造了农村废弃秸秆的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的技术新平台,可使农民每亩秸秆增收60元,使我省的废弃秸秆得到了利用,增加了农业产出,实现了循环利用,杜绝了秸秆的随意焚烧,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项目实施后,产生的效益:

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热风炉作简单,增温快、保温性能好,随用随开。可使广大农民从繁重的烧水取暖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生产,增加收入。

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热风炉试验,必将激发农民建设日光温室的积极性,从而带动钢铁、建材、塑料建筑等行业的发展,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据测算,每建一座日光温室,可创造7个就业机会,如果我省每年建设5000座日光温室,则可为提供1.586万个就业岗位。这必将对实现我省的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温室大棚项目实施方案二

一、 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对农产品供应的丰富性需求日益渐盛,这给我乡的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因历史因素的制约我乡的农业产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主要是农业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优势农产品缺乏集约化经营,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距拉大。为此,围绕市场需求,突出特色产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是摆在乡委、面前的一大课题。红河县浪堤乡大棚蔬菜种植业,就是利用我乡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群众积极性高、种植技术娴熟、市场反映好的优势,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用于弥补某一季节对一些蔬菜的消费要求,从而获得产品紧缺性收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二、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可行性及必要性

(一)指导思想: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以省、州、县关于建设绿色经济强

省、强州、强县的指示精神和州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立足重点,突出特色。围绕“建基地、成特色、兴产业、拓市场”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经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特色产业,着力创新开发生物资源,按照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新产业。

(二)项目实施原则:与推广相结合原则;扶持与农户参与相结合原则;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重点突破、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相结合原则;专款专用与实行报帐制管理原则。

(三)项目建设可行性:

1、项目区于2009年建设5个蔬菜生产大棚进行试验,通过一年来的种植,其亩产值在1万元以上,冬季不能生产的茄果类蔬菜也能生产了。通过大棚蔬菜试验生产,周边的菜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向乡委、要求,给予补助大棚建盖资金,形成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2、实现蔬菜供求平衡,解决菜篮子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型转轨,食物消费结构中的无公害

蔬菜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蔬菜不能自足的浪堤乡,建盖大棚生产蔬菜是解决菜篮子问题的途径之一。

3、开辟商品市场,发展地区经济。蔬菜是生活中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食品,如果浪堤乡大棚蔬菜种植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生产的蔬菜不仅能满足浪堤乡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将有一部份蔬菜投放到迤萨、羊街、车古、垤玛、三村、架车等市场,不仅繁荣了市场,而且还增加了菜农的经济收入。

4、从养殖方面来看,蔬菜老叶是猪、鸡的青饲料,因此,发展大棚蔬菜生产,对农村发展畜牧业也很有意义。另一方面,猪、鸡粪便,是优质的农家肥,是生产无公害蔬菜不可缺少的优质肥料。

(四)项目建设必要性:

(1)大棚蔬菜的发展,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大棚蔬菜的'发展加快了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调整的步伐,可改善本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并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2)大棚蔬菜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实现了一季生产

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同时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并且随着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可以加快规模化经营的步伐,提升我乡蔬菜的市场竞争力。

(3)大棚蔬菜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大棚蔬菜对品种、栽植、管理的技术要求高,通过种植大棚蔬菜,能有效促进劳动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周边村组的辐射作用也会增强,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三、项目建设条件、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建设条件

1、土壤条件:项目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壤为水稻土、黄壤土,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地形完整,地势平坦,有蔬菜种植地500亩,PH值在4.5—5.5之间,属正在开发的土地资源。

2、气候条件:项目区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光热条件好,雨量充沛,农业条件优越,海拔1827米,年平均气温14.2℃,1月最冷只有7.8 ℃;7月最热达到23.5℃。年平均降雨量为1164毫米,5—10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

的80%,森林覆盖率43%,相对湿度65%以上,项目实施区域有利于农作物一年多熟。

3、水利条件:项目区水利资源丰富,可充分保障项目的用水。

4、交通条件:浪堤村委会位于集镇中心,地处红河县境中北部,属于迤北路交通要道中心地段,到达县城只需1小时,距离车古、羊街40分钟路程,距离乐育、架曲1.5小时路程,交通条件便利,为大棚蔬菜生产、经营、运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5、有富余的劳动力作保证:在项目建设区(浪堤村委会)有1166户4885人,其中:劳动力2620人,项目建设既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保证了大棚蔬菜基地的顺利建设。

6、有丰富种植管理经验和积极性:我乡农民栽种蔬菜历史较长,产品颇受市场欢迎,并于2009年进行了大棚蔬菜种植实验,获得了成功。近几年,随着科普知识的传播及农民亲眼看到大棚蔬菜的高产,因此当地农民对发展大棚蔬菜的愿望和要求十分迫切,积极性高,易调动其开发投资的主体作用。

对于农村大多数的朋友来说,种植业和养殖业就是最传统的两项赚钱渠道,也是他们生活的保障,所以基本上都是围绕它们开展赚钱项目。那么在2020年,农村养殖用地申请需要什么手续呢?2020年农村养殖用地的审批流程又是什么样的?下面一起来简单了解下。每年都有很多新手加入养殖行业,但是养殖项目太多,并不是所有补贴政策大家都清楚且了解的。小编想给大家介绍一下2020养殖用地新政策,更全面的了解之后再去开展项目吧

一、2020养殖用地新政策

1、在使用土地的时候,应当充分尊重土地承包人的生产经营自,只要不破坏耕地的耕作层,不破坏耕种植条件,土地承包人可以自主决定将耕地用于养殖业。

2、关于国土资源部下发了两个文件,分别是《全国土地分类》和《关于养殖占地如何处理的请示》,其中规定了养殖用地属于农业用地,其上建造养殖用房不属于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从事养殖业不再按照建设用地或者临时用地进行审批。

3、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中规定,要求各地在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中,充分考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需要,预留用地空间,提供用地条件。

4、任何地方都不得以新农村建设或整治环境为由禁止或限制规模化畜禽养殖,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二、农村办养殖场申请流程

由于今年猪肉暴涨的情况,许多农民也开始养猪,但是若是想要大批量养猪,则需要向相关部门申请,下面就来看看农村办养殖场申请流程的具体内容。

1、养殖用地是由国土部门提前统一规划的,新建养殖场不允许占用基本农田,尽量占用劣地和荒地。

2、需要办理养殖项目个人申请,先经村镇同意后,到畜牧部门办理养殖备案手续。

3、携带个人养殖申请、村镇证明、养殖备案手续到当地国土所申请办理养殖用地备案手续。

4、国土所进行现场测量,出具地类、规划等证明,签订土地复耕协议,报国土局审查备案。

5、如果养殖用地建设了性建筑,则还需要办理农业用地转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然后还要缴纳一定的使用费和造地费。

养殖政策每年都有变化,如果对当地政策不够了解,建议咨询相关部门哦。

[img]

温室大棚项目实施方案

温室大棚项目是针对在我省设施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室内温度的高低成为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了温室大棚项目实施方案,希望能帮到大家!

温室大棚项目实施方案一

1、项目

日光温室的增温保温是我国北方寒冷地区设施农业重要的生产技术环节,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物质基础,是发展‘菜篮子’工程的重要保障。日光温室的生产与室内的温度有着重要的关系,当冬天室外气温达到一10℃以下,室内温度低于7℃时,生产茄果类和瓜类等温室蔬菜有较大困难。当前日光温室的增温保温技术,主要是燃煤、燃电、燃气锅炉、运行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制约了农民的使用积极性。我国建设的温室,北纬35°左右地区冬季加温耗能费约占总成本的30%—40%; 北纬40°左右地区约占总成本的40%—50% ; 北纬43°以上地区约占总成本的60%—70%。由此可见,现有的装备和技术成为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成本,为降低温室运行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温室运行中,必须引进与开发新型增温保温装备,促进农作物的丰产、丰收,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项目主要实施内容

本项目是针对在我省设施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室内温度的高低成为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我国目前采用的煤锅炉热水、电和辐射加热方式中,普遍存在耗电量大、成本高等问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因素依然是制约温室增温设备推广的主要原因。由我中心自主研发的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热风炉,以农村量大面广的秸秆为原料,采用自有的专利技术,在节省燃料的同时达到受热均匀,热能利用率高、

无灰尘污染、绿色环保。其安装占地面积小,一次性投资小,风力足、结构简单、作简便,大大降低了大棚种植成本,满足了高效、优质、生态生产的要求。

推广内容

1、针对北方地区传统设施农业种植养殖冬季需利用化石燃料进行增温保温存在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等问题,推广我中心具有自主发明知识产权的日光温室增温增产关键设备,我省设施农业产业冬季高效低成本运行,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2、项目以太原市阳曲县泥屯镇为推广核心区,太原市周边蔬菜种植区为项目辐射区、带动区,推动我市周边地区设施蔬菜种植的发展速度与规模。

3、项目实施方式为通过设备补贴方式,激励农民安装,带动自身效益提高。

3、项目实施进度与资金使用

项目实施按进度和时间安排执行,项目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达到预期目标效果。具体内容包括:

① 2014年3-5月完成项目推广试验设备材料的购置。 ② 2014年5-7月完成首批6台增温设备的生产任务。

③2014年7-9月在我省榆次、阳曲县选择三个、培训基地。在每个基地选择一个村,并选择户达成协议。 ④2014年9-11月为每个户安装一台热风炉,进行技术跟踪服务,并整理有关资料,准备验收相关材料。

⑤2014年12-2015年2月开展宣传培训;准备项目验收。

省财政资助 8 万资金,用于补助购置设备:

①、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热风炉6台,设备购置及样机生产补助2.5万元。

② 、推广基地建设补助1.0万元。

③、样机的安装与调试费用2万元。

④、项目的推广与培训费用2万元。

⑤、准备验收资料0.5万元。

4、项目实施后的运行情况

项目实施后,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关键设备(热风炉)工艺的推广,即解决了我省冬季气温低造成的农作物生长缓慢、不挂果、和果实形状不佳的问题,又解决日光温室冬季增温费用高的问题,提高了日光蔬菜质量和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种植冬季大棚蔬菜的积极性。

5、项目实施后的经济、生态与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热风炉的试验项目,解决了我省日光温室的加温难、加温贵的难题,提高了日光温室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适应了和市场的需求,促进了我国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种植黄瓜为例每年每个温室增产20%计算,每个日光温室可增产1000-2000公斤,为用户增加收入1-2万万元。

(2)、生态效益

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热风炉的试验创造了农村废弃秸秆的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的技术新平台,可使农民每亩秸秆增收60元,使我省的废弃秸秆得到了利用,增加了农业产出,实现了循环利用,杜绝了秸秆的随意焚烧,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项目实施后,产生的效益:

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热风炉作简单,增温快、保温性能好,随用随开。可使广大农民从繁重的烧水取暖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生产,增加收入。

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热风炉试验,必将激发农民建设日光温室的积极性,从而带动钢铁、建材、塑料建筑等行业的发展,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据测算,每建一座日光温室,可创造7个就业机会,如果我省每年建设5000座日光温室,则可为提供1.586万个就业岗位。这必将对实现我省的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温室大棚项目实施方案二

一、 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对农产品供应的丰富性需求日益渐盛,这给我乡的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因历史因素的制约我乡的农业产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主要是农业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优势农产品缺乏集约化经营,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距拉大。为此,围绕市场需求,突出特色产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是摆在乡委、面前的一大课题。红河县浪堤乡大棚蔬菜种植业,就是利用我乡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群众积极性高、种植技术娴熟、市场反映好的优势,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用于弥补某一季节对一些蔬菜的消费要求,从而获得产品紧缺性收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二、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可行性及必要性

(一)指导思想: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以省、州、县关于建设绿色经济强

省、强州、强县的指示精神和州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立足重点,突出特色。围绕“建基地、成特色、兴产业、拓市场”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经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特色产业,着力创新开发生物资源,按照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新产业。

(二)项目实施原则:与推广相结合原则;扶持与农户参与相结合原则;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重点突破、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相结合原则;专款专用与实行报帐制管理原则。

(三)项目建设可行性:

1、项目区于2009年建设5个蔬菜生产大棚进行试验,通过一年来的种植,其亩产值在1万元以上,冬季不能生产的茄果类蔬菜也能生产了。通过大棚蔬菜试验生产,周边的菜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向乡委、要求,给予补助大棚建盖资金,形成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2、实现蔬菜供求平衡,解决菜篮子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型转轨,食物消费结构中的无公害

蔬菜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蔬菜不能自足的浪堤乡,建盖大棚生产蔬菜是解决菜篮子问题的途径之一。

3、开辟商品市场,发展地区经济。蔬菜是生活中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食品,如果浪堤乡大棚蔬菜种植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生产的蔬菜不仅能满足浪堤乡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将有一部份蔬菜投放到迤萨、羊街、车古、垤玛、三村、架车等市场,不仅繁荣了市场,而且还增加了菜农的经济收入。

4、从养殖方面来看,蔬菜老叶是猪、鸡的青饲料,因此,发展大棚蔬菜生产,对农村发展畜牧业也很有意义。另一方面,猪、鸡粪便,是优质的农家肥,是生产无公害蔬菜不可缺少的优质肥料。

(四)项目建设必要性:

(1)大棚蔬菜的发展,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大棚蔬菜的'发展加快了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调整的步伐,可改善本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并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2)大棚蔬菜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实现了一季生产

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同时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并且随着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可以加快规模化经营的步伐,提升我乡蔬菜的市场竞争力。

(3)大棚蔬菜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大棚蔬菜对品种、栽植、管理的技术要求高,通过种植大棚蔬菜,能有效促进劳动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周边村组的辐射作用也会增强,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三、项目建设条件、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建设条件

1、土壤条件:项目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壤为水稻土、黄壤土,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地形完整,地势平坦,有蔬菜种植地500亩,PH值在4.5—5.5之间,属正在开发的土地资源。

2、气候条件:项目区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光热条件好,雨量充沛,农业条件优越,海拔1827米,年平均气温14.2℃,1月最冷只有7.8 ℃;7月最热达到23.5℃。年平均降雨量为1164毫米,5—10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

的80%,森林覆盖率43%,相对湿度65%以上,项目实施区域有利于农作物一年多熟。

3、水利条件:项目区水利资源丰富,可充分保障项目的用水。

4、交通条件:浪堤村委会位于集镇中心,地处红河县境中北部,属于迤北路交通要道中心地段,到达县城只需1小时,距离车古、羊街40分钟路程,距离乐育、架曲1.5小时路程,交通条件便利,为大棚蔬菜生产、经营、运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5、有富余的劳动力作保证:在项目建设区(浪堤村委会)有1166户4885人,其中:劳动力2620人,项目建设既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保证了大棚蔬菜基地的顺利建设。

6、有丰富种植管理经验和积极性:我乡农民栽种蔬菜历史较长,产品颇受市场欢迎,并于2009年进行了大棚蔬菜种植实验,获得了成功。近几年,随着科普知识的传播及农民亲眼看到大棚蔬菜的高产,因此当地农民对发展大棚蔬菜的愿望和要求十分迫切,积极性高,易调动其开发投资的主体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