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元白诗派代表作品 元白诗派代表作品是什么

话说元白诗派和他们的诗歌类型

元白诗派,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元白诗派代表作品 元白诗派代表作品是什么元白诗派代表作品 元白诗派代表作品是什么


元白诗派代表作品 元白诗派代表作品是什么


其他网站上也有对元白诗派的注解:元白诗派是指以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诗派。他们强调诗歌的讽谕作用,都擅长于新乐府、七言歌行、长篇排律等诗体,注意诗歌语言的平易浅切和通俗性,并通过诗歌酬唱促进了格律技巧的纯熟。

简单理解,诗歌流派指的是以中唐诗人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派别,两人同年及第,授相同官职。他们诗歌内容,常以新乐府为题,诗歌尚时、尚俗、平实。

小的时候听说过白居易的坊间传闻:说的是白居易写诗,为了能够让大多数人都能读懂并理解,他每次创作完一首新诗,总是找年老的妇人,读给她们听。如果老妇人听不懂,他就回去修改,直到她们能够理解为止。所以白居易的诗能够流传最多最广、妇孺皆知,源于白居易的平民精神,和他对诗歌的定位。

元白诗派不只是白居易和元稹,还有张籍、王建和李绅。

从内容上来说,元白诗派的类型算是比较丰富的,有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杂律诗等等。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

① 讽喻诗:自己最为看重,体现其诗歌理论及兼济之志,代表作《秦中吟》其十《买花》

② 感伤诗:成就,代表《长恨歌》、《琵琶行》

③ 闲适诗:以谪贬江州为界,白居易的处世态度前后判若两人,诗风 浅近平淡 ,表达知足常乐,情致温厚柔和,代表作《问刘十九》

④ 杂律诗:一些写山水风光和友情的作品,代表《暮江吟》

白居易这首《花非花雾非雾》是他浅白诗风里的另类,比较晦涩难懂,不知所云。不过这并不能破坏白居易诗歌的浅近平淡的诗风。

元稹,字微之,洛阳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元稹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的诗歌类型比白居易更丰富一些,主要有

新乐府诗:大胆地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来创作

讽喻诗:谈问题,讽刺时政,如《织妇词》《田家词》《上阳白发人》

叙事长诗:《连昌宫词》,被评为“融史才诗笔议论为一体”

艳情诗和悼亡诗: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如《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

酬唱诗:和白居易一起,如《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的这首绝句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与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两茫茫》同为悼亡诗的绝唱。

元和体,元稹和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所写的“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加上两人的艳体诗,通称为“元和体”。元合体的艺术特点是语言浅白,格调轻快,突破了诗的传统,体现出世俗化特征。

元白诗派中还有两位诗人值得一提,就是张籍和王建。张籍和王建是中唐时较早从事 乐府诗 创作的诗人,时号“张王”

张籍诗歌内容:

① 乐府诗:题材广泛,多为“俗人俗事”,以的缩影,如《野老歌》《牧童词》

② 近体诗:虽多为抒怀和酬赠之作,也带有写实倾向,且不乏新颖之作,如《秋思》

王建诗歌内容:

① 乐府诗:成就,题材广泛,爱憎强烈,如《田家行》;

② 以俗语、民歌入诗的倾向,一些小诗写得通俗流利而脍炙人口,如《新嫁娘词》三首;

③ 用七绝诗体,反映宫女生活、以白描见长的《宫词》百首。

元白诗派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退避、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影响深远。

元白诗派是以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

具体来说,中唐时期,文人们处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民不聊生的乱世中,位卑未敢忘忧国。而元白诗派就是当时在韩孟诗派同时稍后的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用自己的文学创作来反映,汇导人情,重写实,尚通俗。

诗人: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人。一生经历丰富,既曾入相出将,也曾远谪边邑,艰苦与专权的宦官作过斗争。元稹的乐府诗创作受到了同代的李绅的影响。

李绅就是那位以“锄禾日当午”出名的诗人,他写过二十首“新题乐府”,元稹看后深受启发,作了十二首和诗。后来他与别人互相唱和,又作了十九首《乐府古题》,如《织妇词》、《田家词》、《连昌宫词》。

《连昌宫词》是一首叙事长诗。诗人意图通过连昌的兴废变迁,探索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乱的因由。开篇从“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的荒凉景象写起,引出了一位“宫中老翁”对连昌宫今昔盛衰的追述。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是一位极富才华而且早慧的诗人。他在十七八岁的时候,一度到过长安,并且带上了自己的诗文去拜见当时的诗人顾况。顾况很看不起这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他看着诗卷上的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可是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时候,老夫子赶紧改口说:“有才如此,居易不难!”这个小小的成功,也许从此坚定了白居易以毕生精力从事诗歌创作的想法。

白居易一生勤于写作,他在晚年的时候回忆平生,这样说道:“凡平生所慕、所感、所得、所丧、所经、所逼、所通,一事一物已上,布在文章中,开卷而尽可知也”。

现存白居易诗将近三千首,数量上远远地超过了李、杜,在唐代首屈一指。

古代诗歌十大流派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 王维 孟浩然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 代表作品——王《使至塞上》《山居秋暝》《渭川田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 孟 《春晓》《过故人庄》有《孟浩然集》创作风格——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 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 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

韩孟诗派--代表人是韩愈 孟郊 韩孟诗派 代表作品:韩《原道》《原毁》《师说》《答李翊书》《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昌黎先生集》 孟:《感怀》 《游子吟》创作风格——他们不想随盛唐诗的后尘亦步亦趋,而要自创新格,另辟蹊径, “言人之所未言,辟人所未境”。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杜甫“语不惊人不休”的一面,在创作态度上, “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 怪异之美。而思想内容上,即使是之作,也多以抒写个人的遭遇来揭示的弊端,直接反 映现实的较少。

元白诗派--代表人—— 元稹 白居易 元白诗派 代表作品:——元《连昌宫词》白:《卖炭翁》《 宿紫阁山北村》 《琵琶行 》《赋得古原草送别》 《长恨 歌》创作风格——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 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江西诗派--代表人: 江西诗派 黄庭坚 代表作:《诸上座》《李白忆月游》《花气诗》创作风格——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有三:一是此诗派为 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依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者 并非都是江西人;第三,江西诗派是元祐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 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关系。

宋代四大家--分豪放派的 苏轼 辛弃疾和婉约派的 柳永 李清照 宋代四大家 代表作品: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南乡子》《青玉案》 柳:《雨霖铃》 《蝶恋花 》《望海潮》 李:《如梦令》《 声声慢 》《点绛唇 》《武陵春 》《醉花阴》 《一剪梅 》《蝶恋花 》

竟陵诗派--代表人 钟惺 谭元春 竟陵诗派 代表作 钟:《浣花溪记》《隐秀轩文》 谭:与同里钟惺共选《诗归》 江左三大家与神韵派--代表人 王士祯 江左三大家与神韵派 代表作:《秋柳诗》 建安邺下文人--代表 三曹 七子 蔡琰 建安邺下文人 三曹指 曹《薤露行》《蒿里行》《短歌行》 曹丕《燕歌行》 曹植《送应氏》《泰山梁甫吟》《白马篇》 七子指 王粲《七哀诗》《登楼赋》 孔融《荐弥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杂诗》 陈琳《饮马长城窟》 徐干《中论》《室思》 阮瑀《驾出北郭门行》 应玚《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刘桢《赠从弟》 蔡琰代表作:《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汉魏六朝诗派--王闿运 汉魏六朝诗派 代表作 《湘军志》《湘绮楼日记》《道咸所见录》《独行谣》《圆明园词》

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人 王昌龄 岑参 高适 王之涣 李颀 唐代边塞诗派 代表作:王昌龄 《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高适 《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 王之涣 《凉州词》《登鹳雀楼》 李颀 《古从军行》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 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元白诗派“是指什么,作品有什么特点

1、解释

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

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2、背景

胡马和羌兵的践踏,使得唐代和各种矛盾更加激化,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土地兼并,民不聊生,边患四起,战祸频仍。乱世的文人们,位卑未敢忘忧国,他们用自己的文学创作来反映,汇导人情。以元稹和白居易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新乐府运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宗旨。

3、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人。一生经历丰富,既曾入相出将,也曾远谪边邑,艰苦与专权的宦官作过斗争,也曾一度依附权贵为人所不齿。

4、白居易

白居易也是一位名气颇大的诗人,人们通常把他视为和李、杜并肩的唐代三大诗人,虽然也有人为李杜叫屈。

白居易(772~846),是一位极富才华而且早慧的诗人。他在十七八岁的时候,一度到过长安,并且带上了自己的诗文去拜见当时的诗人顾况。顾况很看不起这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他看着诗卷上的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可是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时候,老夫子赶紧改口说:“有才如此,居易不难!”这个小小的成功,也许从此坚定了白居易以毕生精力从事诗歌创作的想法。

元白诗派是以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等人为代表的诗歌流派。

元稹是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传世不多,均无题目,现《元稹集》收录有其诗三十首。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祖籍山西、陕西,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谐,于平易中见幽深于。

元白诗派介绍:

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总之,元白诗派是以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在中唐时期影响颇大。

中唐时期,文人们处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民不聊生的乱世中,位卑未敢忘忧国。而元白诗派就是当时在韩孟诗派同时稍后的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用自己的文学创作来反映,汇导人情,重写实,尚通俗。

元白诗派的特点:

1、奔放豪迈。

元白诗派的诗歌风格豪放,有着强烈的个性化。他们喜欢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艺术家的天性,追求自由、不拘一格的艺术形式。元白诗派的诗歌还赋予了诗歌创作更加自由、率性和开放的特色,对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作用。

2、意境富于变化。

元白诗歌的意境开阔,或婉约含蓄、或狂放豪迈,具有丰富的变化和内涵的深度。元白诗派的诗人通过变换语言方法、运用比喻和修辞手法、通过对材料的加工处理等手法,使作品意蕴丰富、变化多端,比较深刻地表现出了生活、人生境况、情感抒发等方面的内容。

3、有意识地追求新颖。

元白诗派的诗歌风格突出了对于新颖、奇特、异样、离奇的艺术的倾向性,他们喜欢追求独特的风格和创意的表达,注重朴素的、自然的、活泼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唐时期,与韩孟诗派同时活跃诗坛的,是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元白诗派。元白诗派继承杜甫及中唐前期元结、顾况等人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重通俗、平易、写实,旨在发挥诗歌关注现实、经世致用的功能,形成务实通俗的美学特征。

(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后迁下邽(gui),晚年闲居洛阳,与香山寺僧人结社,自号“香山居士”,官太子少傅。

白居易生于小官僚家庭,其父、祖辈皆明经出身,只做过县令、郡佐等小官。白居易少年时,为避乱而颠沛流离,因此可以接触到底层,了解底层民众的苦难,他的诗歌作品一开始就走上了关注现实的道路。

贞元16(800)年,白居易进士及第,三年后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至五年,分别为盩厔尉、翰林学士、左拾遗。他感激宪宗的提拔,以高度的热情直言谏事,招致和权贵的不悦。在此期间,他创作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讽刺现实的诗篇,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

元和五年,白居易改官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至九年冬,他丁母忧居下邽(gui)渭村,过着隐居生活。这一时期,佛道思想在他心里占据,产生了退隐情绪,同时,与农民往来,也使他对农村生活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创作有《采地黄者》《村居苦寒》等诗。

元和十年,白居易回朝,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六月,因“越职言事”贬为江州司马。江州之贬,是白居易生平的重要,可谓分界线。之前,是志在济世安民;之后,则是独善其身。这一年,他写下《与元九书》,表达了他的人生哲学和诗歌主张。

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存诗2800多首,他的诗歌主张与传统的儒家诗论一脉相承,主要体现在他的《新乐府序》和《与元九书》中,他的主要内容是:

1、强调诗歌的教化功能,认为诗歌必须为服务,为君、为臣、为民、为事。

2、阐发诗歌特性。不论贤愚神,声闻则应,情交则感。情感、语言、语气音调、深意共有,内容和形式协调兼备。

3、主张形式为内容服务,他“不务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注重诗歌的通俗平易,晓畅明白。

但由于白居易过分强调诗歌的现实功用,极大地限制了诗歌的艺术多变性,对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宪宗元和(806~820)年间,以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为标志,诗坛掀起新乐府诗的创作热潮。新乐府继承乐府传统,以通俗平易的形式,表达着诗人们对现实的深切关怀。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将诗歌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

白居易讽喻诗今存170多首,以《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为代表,具有严格的形式和明确的教化目的,先以“序”表明创作意图,“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上阳就是上阳宫,玄宗天宝五年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不复受宠,六宫美色,皆置别所,上阳宫即别所之一,在洛阳皇城。无数被选进宫的美丽女子幽禁于此,美好年华白白流逝,本作品就是揭露与批判罪恶的后宫制度和对女性造成的苦难的。

诗写一位十六岁妙龄女子入宫,因为美丽受到杨贵妃嫉妒,连君王一面都没见就被潜配上阳宫,从此在孤寂中度过一生。残灯孤影,月圆月缺,早已过时的装扮,印证了她从红颜到白发的凄苦岁月,对统治者的批判跃然纸上。

除此之外,《观刈麦》《村居苦寒》《采地黄者》等作品,也都是篇章;但也有个别作品庸常乏味,不算成功之作。

“世间好物黄醅酒,天下闲人白侍郎。”相对讽喻诗,白居易对闲适诗同样重视,两者分别代表兼济天下的胸怀和独善其身的心理,两种作品基本相伴而生。

优雅闲适的生活是古代文人的理想愿景,代表着古代文人人生理想的另一面。其淡泊悠闲的情调,为后世文人所欣赏,同时其表现出的超脱情怀,也容易引起失意文人的共鸣,成为心灵抚慰剂。

但也有一些作品热衷于描写生活琐事,津津乐道于衣食俸禄,虽能展示诗人的闲适生活,却不免庸俗单调。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抒情长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展现出诗人高超的创作才能。

《长恨歌》:

元和元年(806)冬,白居易任盩厔尉时,与友人陈鸿、王质夫游仙游寺,语及玄宗与杨之事,颇多感慨。白居易作《长恨歌》诗,陈鸿作《长恨歌传》,诗、传各有侧重,并行于世。

《长恨歌》被白居易归入感伤诗范畴,共六十韵。前半多揭露和批判,后半又歌颂和同情,呈现出情感的矛盾状态。

《长恨歌》语言精炼,写贵妃美丽,用“天生丽质”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便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来;写荒政误国,用“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便生动展现。同时,诗人以景喻情,使情景交融,将其中内涵描绘得淋漓尽致。

《长恨歌》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元代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清代洪升的《长生殿》,都取材于此。

《琵琶行》:

与《长恨歌》齐名的长篇抒情诗,作于元和十一(816)年被贬江州期间,诗以“枫叶荻花秋瑟瑟”和“茫茫江浸月”来渲染琵琶女出场,定下悲凉寂寥的基调;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描写羞涩难言的心事和不愿见人的情态,并对应后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描摹音乐的美妙动听,成为唐诗中描写音乐的经典名篇;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将琵琶女与诗人的情感共鸣合一,突出浓郁的抒情性。

白居易的作品,大多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他本人在唐诗史上也有极高的地位。

(779~831),字微之,洛阳人,排行九,世称元九。793年明经及第,803年与白居易一起应试,名列。

元稹性格鲜明,参政意识和功名欲望都很强,因得罪权贵,多次遭贬。819年冬,宪宗召元稹还京,822年升任宰相。因统治者内部的斗争冲突,四个月后被罢免为同州刺史,827年初,任武昌军节度使,后病逝于任所,终年53岁。

元稹是白居易好友,也是新乐府的倡导者之一。元稹认为诗歌应该关注现实,有感而发,“属事而作”。为此,他非常推崇杜甫“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诗;同时也重视《诗经》《离骚》以来,诗歌传统的继承。

元稹最早将李白杜甫并称“李杜”,并对杜甫做出高度评价,开后世扬杜抑李的先河。

元稹的《元氏长庆集》现存乐府诗四卷,作品五十多题,其中描写下层民众生活的篇章为世所重,如:

元稹的乐府诗明白晓畅、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但也有少数作品议论过多,主题散乱。

如果说,元稹有什么在古代文学史独树一帜的,那一定要数爱情诗了。他的爱情诗分两类,就是“艳诗”和“悼亡诗”。

他的艳诗以女性为描写对象,多写青年时期的浪漫爱情和对恋人的美好回忆,如:

元稹的悼亡诗成就尤高。自西晋潘岳以诗悼亡,开古代悼亡诗先河,元稹的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性都更胜一筹。

元稹和妻子韦丛感情真挚,诗中充满对妻子的深情厚意,如:

元稹的《连昌宫词》也是唐代叙事诗的之一,与《长恨歌》齐名。诗中通过连昌宫边老翁的见闻和经历,叙述了唐王朝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巨变,借老翁之口,表达了期盼和平的善良愿望,结构上有学习杜甫《兵车行》和《石壕吏》的痕迹,内容波澜起伏,形象鲜明,引人入胜。

(772~846),字公垂,生于仕宦家庭,元和元年(806)进士及第,与元白为诗文之交,因身材短小,被戏称“短李”。

元和四年,李绅作《新题乐府二十首》,白居易元稹即受其启发,开始了新题乐府诗风大规模创作,但李绅的作品已亡佚,并未流传下来。

李绅的《悯农》二首是千古名篇,流传广泛。

(766~830?)字文昌,贞元十五年(799)进士及第,现存诗470多首,其中乐府诗70多首。

张籍的乐府诗多取自现实而挖掘深刻,能反映的本质问题。

(766~831?),字仲初,出身寒微,初次为官时已年逾四十,存诗五百余首。

王建与张籍同岁,即是邻居,又是同窗,两人均从事乐府诗创作,时号“张王”。

除了乐府诗,王建以“宫词”称名,被称为“宫词之祖”,其大型宫词组诗由百篇七绝组成,几乎涉及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