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职业病危害共有多少种(职业病危害共有多少种类型)

我国法定职业病有十大类多少种

规定的纳入职业病范围的职业病分10类115种有:

职业病危害共有多少种(职业病危害共有多少种类型)职业病危害共有多少种(职业病危害共有多少种类型)


职业病危害共有多少种(职业病危害共有多少种类型)


1、尘肺:硅肺、煤工尘肺、炭黑尘肺、滑石尘肺、电焊工尘肺等13种。

2、职业性放射疾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疾病、内照射放射疾病等11种。

3、职业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氨中毒、中毒、氮氧化物中毒、苯中毒、中毒等56种。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5种。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3种。

6、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等8种。

7、职业性眼病: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3种。

9、职业性肿瘤:石棉所致肺癌、苯所致白血病等8种。

10、其他职业病:职业性哮喘等5种。

《中华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规定的纳入职业病范围的职业病分10类115种。

1、尘肺:硅肺、煤工尘肺、炭黑尘肺、滑石尘肺、电焊工尘肺等13种。

2、职业性放射疾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疾病、内照射放射疾病等11种。

3、职业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氨中毒、中毒、氮氧化物中毒、苯中毒、中毒等56种。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5种。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3种。

6、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等8种。

7、职业性眼病: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3种。

9、职业性肿瘤:石棉所致肺癌、苯所致白血病等8种。

10、其他职业病:职业性哮喘等5种。

2013年发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法定职业病有10大类132种

我国法定职业病有多少种?我觉得应该属医生把教师啦,还有法医了。

我国的职业病有几种

115种。我国法定的职业病分别是:尘肺病(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其他职业病包括: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职业性反应性肺泡炎.

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在各行各业中,多多少少会因为一些工作上的日积月累而形成一定的症状,我们称之为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诊断需要以下资料:

1、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包括在岗时间、工种、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等);2、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4、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还需要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等资料;5、与诊断有关的其他资料。

职业病危害类别有哪些

法律主观:

一、职业病的分类 现有法定的职业病分10大类115种。 1、粉尘类:矽尘、煤尘、石黑尘、炭墨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等各种粉尘。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等。 3、化学物质类:铅、汞、锰、镉、锌、铊、钒、磷、砷、、、、、氨、氮氧化物、、、、、氟、氰及腈类化合物,、有机锡、、苯、甲苯、、正已烷、汽油、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甲醇、酚、、甲醛、硫酸二甲、丙烯酉脘、有机磷农、酯类农、、,拟除虫菊酯类农;根据《职业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可导致诊断为职业中毒性肝病的化学毒物;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导致诊断为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化学毒物。 4、物理因素:高温、异常气压、振动、放射线、微波、高频等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炭疽杆菌、森林脑病病素、布氏杆菌等生物因素。 6、皮肤损害因素:可导致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黑变病、痤疮、溃疡等职业性皮肤病的皮肤损害因素。 7、眼部损害因素:可导致化学性眼部烧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的眼部损害因素。 8、耳鼻咽喉损害因素:可导致噪声聋、铬鼻病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9、致癌物:石棉、、苯、氯甲醚、砷、,以及焦炉作业,铬酸盐制造作业产生的致癌物。 1 0、其他:可导致化学灼伤,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职业性反应性肺泡炎、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牙酸蚀病的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 二、哪些职业病危害项目必须申报

法律客观: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第三条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主要内容是: (一)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 (三)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 (四)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我国法定职业病有十大类多少种

我国法定职业病有十大类有132种,具体如下:

1、尘肺:硅肺、煤工尘肺、炭黑尘肺、滑石尘肺、电焊工尘肺等13种;

2、职业性放射疾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疾病、内照射放射疾病等11种;

3、职业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氨中毒、中毒、氮氧化物中毒、苯中毒、中毒等56种;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5种;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3种;

6、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等8种;

7、职业性眼病: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3种;

9、职业性肿瘤:石棉所致肺癌、苯所致白血病等8种;

10、其他职业病:职业性哮喘等5种。

职业病呈现特点:

1、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

2、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

3、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

4、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

5、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长远。

综上所述,职业病不是工作中有病了,就是职业病,是有相应的法律和法规进行评定,有专业的医生进行评定与审核,审核通过后,才会按规定进行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条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十六条

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具体办法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职业有害因素的种类

不同作业环境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型不完全相同,但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

(1)化学性因素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有机粉尘等。作业人员长期在超过规定的容许浓度条件下作业,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发生尘肺病。粉尘中的主要危害化学因素为游离二氧化硅、硅酸盐等。

生产性毒物,如生产性化学毒物可引起急、慢性职业中毒。作业人员可能接触到的生产性毒物类型很多,取决于实际生产条件。

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有:氮氧化物、、等窒息性气体;氟、氯、溴、等性气体;、苯、、等;铅、汞、砷等金属毒物和类金属毒物。

(2)物理性因素

不良的气象条件:生产场所的气温、气湿、气流及热辐射构成了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在强烈热辐射、高气温、气湿等不良气象条件下作业,可能引起中暑。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工作,不仅会引起冻伤,还会增加感冒等的发病率。

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电磁辐射按其生物学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指引起物质原子电离的射线或微粒子,如α、β、γ射线和中子等,可引起生物分子结构的破坏。而非电离辐射引起的伤害是灼效应,如紫外线、线、高频电磁场、电波电磁场等。

高频和电波电磁场对人体的作用主要由电磁场能量所转化的热量对人体器官造成伤害。强烈的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可能会引起职业性眼病。

噪声和振动:在生产过程中,噪声和振动通常同时存在。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损害听觉,引起职业性耳聋。振动也影响人体健康,引起振动病,振动的频率和振幅大小是决定振动对人身健康危害大小的主要因素。

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引起头痛、头晕、失眠、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等状况,从而影响人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高气压与低气压:当人体从正常大气压状态进入气压降低或升高的状态时,由于人体内部压力与周围气压的压变化或由于周围气压降低导致氧气含量降低,将引起人体生理系统功能的一系列变化,时可引起病变。

(3)生物性因素

主要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一些生物或微生物。

防治职业病,就要改善作业环境中这些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有害因素,尽可能减少这些因素对健康和安全的伤害,降低职业危害,防范职业病,保证健康和安全。

1.化学因素 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可对健康产生危害的活性因素。凡少量摄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称为毒物。毒物以粉尘、烟尘、雾、蒸汽或气体的形态散布于空气中。(1)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有机磷农等。(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水泥尘、有机粉尘等。2.物理因素 是生产环境的构成要素。(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等。(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3)噪声、振动、、次声等。(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等。(5)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3、生物因素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真菌孢子、布氏杆菌、森林脑炎及蔗渣上的霉菌等;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完善,作业制度不合理;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3.工作节奏的变动,换班及夜班工作;4.吸烟及过量饮酒;5.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务工;6.缺乏体育锻炼;7.个人缺乏健康和预防观念;8.违反安全作规范和忽视自我保健;9.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10.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11.长时间处于不良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医德是职业卫生服务的重要条件。落实职业医学准则,提倡崇尚医德。

职业有害因素的枕你的种类,种类就有,比方说那个电脑啊,有辐射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