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滑轮组物理知识点_滑轮组物理知识点总结

滑轮组原理公式及图解

η=f摩S物/ FS绳=f摩/nF 图(4)中W有=Gh;W总=FS;η=Gh/FS

滑轮组原理公式及图解是F=G总/n。

滑轮组物理知识点_滑轮组物理知识点总结滑轮组物理知识点_滑轮组物理知识点总结


W有=f摩S物

滑轮组

滑轮组是由多个动滑轮、定滑轮组装而成的一种简单机械。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施力方向。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为滑轮组,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知识拓展:

并在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各种运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量,完全需要在理论上说明怎样设计或使用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装置的传动系统,以使其处于节能状态,但中学物理教科这三种滑轮属于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需要熟练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在其他节中,我们也将进一步对滑轮组进行单独分析。书的上述结论使得机械工程师在从事机械传动设计时。

以及在指导人们使用运输车辆和机械装置时,往往忽略了滑轮组的段数或减速机的传动比在各种状态下与节能的关系,造成现有的许多运输车辆和机械传动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消耗较高,输送货物数量较少。

求初中物理滑轮的知识点还有内个“奇动偶定”是怎么回事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它的意思是:要是吊起重物的绳子动滑轮股数是奇数,那么绳子的起端就从动滑轮的钩子上起,简称(奇动),要是吊起重物的绳子股数是偶数,那么起绳就从定滑轮的钩子上起,简称(偶定)。不知道你是否满意?

“奇动偶定”的意思就是: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若要吊起重物的绳子股数是奇数股,那么绕制滑轮组的绳子的起始端就只能从动滑轮的挂钩上绕起;若要吊起重物的绳子股数是偶数股,那么绕制滑轮组的绳子的起始端就只能从定滑轮的挂钩上绕起。

绳子股数是奇数,从动滑轮上开始绕;是偶数,从定滑轮的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都等于滑轮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和不省距离的结论。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动滑轮上绕。

谁有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特别是滑轮及滑轮组部分)总结 谢谢。。。。。

有的中学物理教科书认为,利用滑轮组运输或提升货物,只能省力,但不能省功,中学物理教科书的上述结论对从事机械传动设计工作的工程师影响极大,由于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装置和各种机械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频繁地出现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各种运动。

V:速度

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省力

重力G (N) G=mg( m:质量;g:9.8N/kg或者10N/kg )

图(3)中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

有用功:W有 =G物h

总功:W总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W有/W总 ×

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

网上搜呀

很多的

初中物理滑轮组的原理

S:2、动滑轮和绳子的自由端有一个交点,和绳子的固定端还有一个交点,在拉动绳子的时候,动滑轮就相当于一个杠杆,在固定端只能是支点,自由端是动力作用点,动滑轮中心则是阻力作用点。所以省力一半。如果取圆心为支点,就是错误的,那样的话,就成等臂杠杆了,不省力了。路程

1.利用定滑轮改变方向动滑轮省力的原理

关于要理解滑轮组、会分析滑轮组的的关键知识:

2.动滑轮时才省力

杠杆原理

物理题 滑轮组原理

η=(G-F浮)h/FS=(G-F浮)/nF

1、CD段定滑轮改变施力方向 不省力上的力的大小等于F。这时候绳子对C有向上的拉力,动滑轮对绳子有向下的拉力,这是一对作用和反作用力;

图(2)中

绳子对D有向下的拉力,定滑轮对绳子有向上的拉力,这是一对作用和反作用力。

初中物理,怎么看滑轮组是几段绳?这样的知识点一般运用在哪里

2、滑轮组竖直使用时克服物体重力做功,水平使用或沿斜面使用时克服摩擦力做功。

有关滑轮组承受物体重力的绳子根数n的求法:

到百度文库里搜

数好滑轮组所有绳子段数N,当滑轮组一段绳子(人拉动的那段)的拉动方向与被滑轮组拉的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同时,承受物体绳子根数n=N。

s=nh s=40cm =10cm n为股数,即四股。一般只考这个的

当滑轮组一段绳子的拉动方向与被滑轮组拉的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时,承受物体绳子根数n=N-1。

根据你的描述,初中这样的知识点一般运用在力学方面的一些应用题当中,这样的知识点相对来说,在初中考试中也是重点。

初中物理公式及滑轮组相关计算分类复习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定滑轮.

知识点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非做不可的功,可理解为一种“目的”功。(2)额外功:对人们无用但又不得不额外做的功。如克服机械自重和自身部件的摩擦而做的功。(3)总功:是人们使用机械时动力做的功。包括通过机械克服物体阻力做的有用功和克服机械自身重力、摩擦做的额外功,有W总=W有+W额。

知识点2:机械效率。机械效率越高,表示有用功占总功中的比值越大。它与机械是否省力、机械做功的多少、功率的大小是无关的。机械效率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通常用百分数表示。使用机械做功时机械效率总小于1。(注意机械效率、功率是两个毫无联系的概念。对某个机械来讲,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时有用功占总功中的比值,即对能量的利用程度的物理量。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不一定高;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也不一定大。)

图(1)中的有用功W有=Gh;W总=FS;η=Gh/FS=G/nF

W总=FS

W总=FS绳

知识点4: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1)原理:η=W有/W总=Gh/Fs。(2)测量工具:刻度尺、弹簧测力计。(3)注意事项: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4)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5)结论:1、影响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提升重物的重、动滑轮的重、摩擦(注意: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2、具体结果:同一滑轮组提升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越重,摩擦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知识点5: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对于机械装置而言其机械效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通过采取W有=(G-F浮)h下面的措施可以提高机械效率:(1)保持W有不变,减小W额,如:减轻机械的自重或加润滑油减小摩擦;(2)保持W额不变,增大W有,如同一滑轮组提升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就越高。

初中物理滑轮组知识点求解答

t:时间

绳子有4股。。s=nh,s=40,h=10所以n=4。扩展资料。滑轮个数至少3个。。动滑轮至少2个。。。

我初二,这个学得了~

S=nh(S:手拉动绳子的距离即此题中5、s=nh,v绳=nv物。力小的移动的距离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n:与动滑轮有接触的绳子的股数 h:钩码/物体上升的高度)

此题中 S=40cm h=10cm 求n

n=S/h=40cm/10cm

求采纳 O(∩_∩)O~

初三物理:滑轮组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的自由端绕过动滑轮的算一段,而绕过定滑轮的就不算了。使用滑轮组虽这知识在简单机械综合题中运用较多。一般有滑轮组计算题中也经常要用到。然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重物移动的距离。

动滑轮是一个省力机构 不改变施力方向

一般中学物理里面滑轮题都是求力的关系 要求力就需要知道动滑轮个数 一般一个题里面动滑轮个数(有可能不是个数主要是看绕线方式) 就要数线了 自由段向上算一股,向下不算 然后求拉力就是重力除以线数 不过问题中提到了机械效率还需要考虑机械效率和动滑轮重力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2、S=nh(n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特点。 因为定滑轮可以改变方向 动滑轮可以省力 滑轮组既可以改变方向又可以省力

定义 由若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装置叫滑轮组

绳子饶法 依次从内到外 先绕小滑轮后绕大滑轮 既 从小到外 从内到外

1、同一条(一根)绳子上,各段(各点)的朝两端的(不管方向)拉力大小都是相等得。

3、利用分析动滑轮的受力平衡来寻找拉力与其他的力之间的关系:同一条绳子上的各段看成是朝同一个方向拉,大小相等;两个相反方向上2水平方向拉绳子——F=N分之F S绳=NS物的,朝上(或朝左)的力的大小之和等于朝下(或朝右)的力的大小之和。利用这种方法分析,不论什么样的滑轮,力的关系都能分析出来,屡试不爽。

4、求功、功率时:有用功是克服物重(竖直使用)或者克服摩擦(水平使用)所做的功;总功是拉绳子的力做的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