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γ射线衰变方程 y射线衰变

αβγ三种衰变方程式是什么?

α衰变方程式表示如:

γ射线衰变方程 y射线衰变γ射线衰变方程 y射线衰变


γ射线衰变方程 y射线衰变


A B + ^4_2He

其中,A是原子的母体核是原子核核,^4_2He表示一个α粒子,具有量数4和电荷数2。

β^-衰变程式表示下:

→ B + e + νe

其中A是原子核的母体核,是子核的体核,e^-表示一个β粒子(电子ν表示反电中。

β^+衰式如:

→ B + e^+e

A是原子核的母B是原核体核e^+表示一个正电,νe电子中子。

些方程描述了不同类型的核衰变程。

γ衰变β衰变α衰变

yangxiaqing2的说法有些不准确啊。

α衰变释放的是氦原子核,而不是氦

β衰变分为三种情况:释放负电子(β-)、释放正电子(β+)或电子俘获EC,释放X射线。

γ衰变就是释放γ射线(光子)或者X射线。

α衰变放出氦(He2,4)

β衰变将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不放出东西

γ衰变放出光

γ射线在物质中衰减规律

一束经过准直的平行单能γ射线垂直通过物质层时,γ射线与物质发生光电效应、散射作用和电子对效应,使γ射线不断衰减。若吸收物质单位体积中原子数为N,密度为ρ,入射初始γ射线强度(照射量率)为I0,在物质厚度为x处,测得γ射线强度为I;则通过dx厚度,γ射线强度变化为dI,可用下述关系式表示

dI=-μa·N·I0dx (2-2-16)

在条件为x=0时,I=I0。解(2-2-16)式得:

I=I0e-μaNx=I0e-μx (2-2-17)

式中:μ=μaN为物质衰减系数,单位为cm-1。因为N=(ρ/A)L0(式中A为原子质量数;L0为阿伏加德罗常数),所以μ=μa·N=μa(ρ/A)L0。可见衰减系数μ与物质密度关系密切。在许多情况下为了避免物质密度影响,而将(2-2-17)式写为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式中:dm=ρd称质量厚度,单位为g/cm2;μm=μ/ρ称质量衰减系数,单位为cm2/g。为了区别,把μ称衰减系数,或者叫线吸收系数。可以把三种效应的衰减系数改写为常用的原子质量吸收系数。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式中:τam=τa/ρ为原子质量光电吸收系数;σcam为原子质量康普顿散射吸收系数;kam为原子质量电子对吸收系数。三种效应的截面都随入射γ射线能量Eγ以及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Z而变化。图2-2-7为铝的质量衰减系数与能量关系。图2-2-8为铅的质量衰减系数与能量关系。图中曲线不完全针对原子,μ/ρ=μm为总质量吸收系数;τ/ρ=τm为光电质量吸收系数;σs/ρ为散射质量吸收系数;k/ρ为电子对质量吸收系数;σa/ρ为原子散射质量吸收系数。可见对低能量γ射线主要作用是光电效应,中等能量的主要作用是康普顿效应,高能量(大于1.02MeV)的主要作用是电子对效应。岩石的有效原子序数与铝不多,由图2-2-7可见,主要作用是康普顿效应。由于光电效应截面τam与Z5成正比,由图2-2-8可见在重元素铅中主要作用为光电效应。

图2-2-7 铝中质量衰减系数与能量关系 图2-2-8 铅中质量衰减系数与能量关系

入射γ射线不是前面所说的经过准直器的窄束射线,而是宽的平行射束(地下放射性矿层对上覆岩层或浮土就是这样情况)时,与窄束不同的是有较多的一部分散射射线被探测器记录,使宽束情况下测得的衰减系数比窄束的小,即射线衰减变慢。如图2-2-9所示。

如果点状放射源和探测器都在无限介质中(γ散射测井就属这样情况),这时探测器测到的包括四面八方散射来的射线,射线强度衰减也慢。

因此在半无限介质或无限介质层中,其衰减规律都对指数规律有所偏离,但仍然用(2-2-17)式和(2-2-18)式近似表示。

图2-2-9 宽束γ射线衰减曲线

如图所示,一置于铅盒中的放射源发射出的α、β和γ射线,由铅盒的小孔射出,在小孔外放一铝箔,铝箔后的

因α粒子无法穿透铝箔,故打在底片上的只有β和γ两种射线,因γ光子不带电,故在电场中不会偏转,故a为γ射线;β射线带负电,故在电场中会向正极偏转,故b为β射线;

根据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列出衰变方程:53131I→54131X+-10e,

半衰变期为8天,m=m0(12)tT,m0为衰变前得质量,m为经过时间t后的剩余质量,T为半衰期.

有75%的碘131核发生了衰变,说明m=14m0,

解得:t=16天.

故为:γ,β.54131X+-10e,16

高中物理三个衰变公式

高中物理三种衰变方程式:X→ Y+e-+-ve(β-衰变),X→ Y+e++ve(β+衰变),X+e-→ Y+ve(EC)。衰变是单个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改变的的反应,用其他粒子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是核反应。

衰变

1、亦称“蜕变”,指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而转变为另一种元素的过程,如镭放出α粒子后变成氡。

2、不稳定(即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在放射出粒子及能量后可变得较为稳定,这个过程称为衰变(Radioactive decay)。这些放射出的粒子或能量(后者以电磁波方式射出) 统称辐射(radiation)。由不稳定原子核发的辐射可以是α粒子、β粒子、γ射线或中子。

3、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该核素的原子核数目会逐渐减少。衰变至只剩下原来质量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该核素的半衰期(half-life)。每种放射性核素都有其特定的半衰期,由几微秒到几百万年不等。

4、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变为新核的现象。原子核是一个量子体系,核衰变是原子核自发产生的变化,它是一个量子跃迁过程,它服从量子统计规律.对任何一个放射性核素,它发生衰变的时刻是不能预知的,但作为一个整体,衰变的规律十分明确。

5、若在dt时间间隔内发生核衰变的数目为dN,它必定正比于当时存在的原子核数目N,显然也正比于时间间隔dt .衰变不受任何条件的影响,是物质特有的性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