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三年级下册科学微课视频 三年级下册科学微课视频全集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如下:

三年级下册科学微课视频 三年级下册科学微课视频全集三年级下册科学微课视频 三年级下册科学微课视频全集


三年级下册科学微课视频 三年级下册科学微课视频全集


扩展资料考察的是运动的位置:

物体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叫做运动的相对性。在自然界中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运动的物体也是没有的,整个宇宙就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

如果判断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则该物体处于运动状态;反之,该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两个同速,同向运动的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三者关系为v =s\t。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另一种描述:在位置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用的时间短,跑得快;用的时间长,跑得慢。

物体在任何时刻都是存在于空间中的,物体在空间中任一点是有一定时间的。写成公式的形式就是:Z=1/V=t/s.对于Z,可以引入物理概念,由于Z等于速度的倒数,可以叫度速。那么度速的单位就是“秒每米”,符号是s/m。度速跟速度一样,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科学小实验有哪些视频三年级

科学小实验有哪些视频三年级如下:

实验一:弹跳的泡泡

实验材料:水、洗洁精、胶水、吸管、手套;

实验步骤:

1、将水和洗洁精按照3:1的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用吸管蘸取溶液,即可吹出泡泡,但泡泡较易破;

2、将胶水和混合溶液按照1:2的比例混合,此时再用吸管蘸取溶液,吹出泡泡。带着手套接触泡泡,此时的泡泡不仅不易破,并且用手接触后还能弹跳。

实验原理:步骤1中的泡泡因水分蒸发,易爆,加入胶水后会变得很黏,水分就不容易蒸发,泡泡膜的强度增加,于是就能在我们的手背上蹦跳了。

实验二:颜色变变变

实验材料:紫甘蓝、热水、杯子若干、白糖、柠檬、小苏打、碱面、白醋;

实验步骤:

1、紫甘蓝切丝或切片,放入杯中,加热水浸泡,10分钟后,只留下水,将紫甘蓝滤去。

2、准备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白开水各一杯。

3、将泡过紫甘蓝的水分别倒入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和白开水中,这是你就会发现原本无色的液体,全部有了新的颜色,而且颜色还都不一样哦。

实验原理:紫甘蓝中含有花青素,当它遇到酸碱性不同的物质时,发生化学反应,于是就改变了颜色,整体来看,遇到物质显红色,遇到碱性物质显蓝色,在中性液体中显紫色。

实验三:自动升高的水

实验材料:蜡烛、水、碟子、玻璃杯;

实验步骤:

1、在碟子中装入水;

2、点燃蜡烛,放入碟子中;

3、将玻璃杯扣在蜡烛上;

4、当蜡烛熄灭时,观察水的运动。

实验原理:当蜡烛熄灭时,玻璃杯中的水会逐渐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停止。因为蜡烛燃烧,消耗了玻璃杯中的氧气,减少的这部分氧气被水填充。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7.我们的“过山车”(练习题)

小象科学三年级下同步科学课(36节)(960×540视频)百度网盘

链接:

提取码: wdnp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可以用,软尺和细绳

小学三年级科学从哪看

爱奇艺在线观看。

《小学3年级科学》是知识视频专辑,爱奇艺在线观看《小学3年级科学》高清视频节目。

课程设置依据新课标的标准进行全新编排,从孩子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直观的科学实验,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让孩子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视频及原理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视频及原理如下:

1、准备好摩擦起电小实验的工具和材料,有塑料瓶、泡沫球、勺子、泡沫板,如下图所示:

2、打开瓶子,取出勺子,如下图所示:

3、用勺子取泡沫球,如下图所示:

4、把泡沫球放入透明塑料瓶中,如下图所示:

5、 摇匀瓶中的泡沫球,如下图所示:

6、拿泡沫板在头发上摩擦起电,如下图所示:

7、把泡沫板靠近塑料瓶,观察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摩擦起电的原理:

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

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带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着等量的负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