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焦耳定律公式_焦耳定律公式和电功计算公式

一度电等于多少焦耳?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一度电等于3.6×10^6焦耳。

焦耳定律公式_焦耳定律公式和电功计算公式焦耳定律公式_焦耳定律公式和电功计算公式


焦耳定律公式_焦耳定律公式和电功计算公式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1度电是指1小时内电流强度为1安培,通过电阻为1欧姆的导体所消耗的电能。在单位制中,1度电的能量为1千瓦时(kWh),即1000焦耳(J)/秒×3600秒=3.6×10^6焦耳。换句话说,1度电所含能量为3.6×10^6焦耳,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能量单位。如果将1度电转化为其他的能量单位。

知道1度电所含能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能的概念和使用。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用电来驱动家用电器、照明、空调等设备,因此了解电能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使用电力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的数学公式是Q=I2Rt,其中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耳;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这个公式适用于所有电流热效应的计算。焦耳在用电阻丝给水加热的时候发现,设置不同的参数,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就不一样,水的温度也就不同。

以上内容参考

什么是焦耳定律?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问题一:什么是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即:Q=I^2Rt

单位:Q:焦耳J;I:安培A;R:欧姆Ω;t:秒s

纯电阻电路电路中只含有纯电阻元件,电动W=UIt=Q,U=IR ∴Q=I^2Rt。注意:此关系只适用纯电阻电路。 电流通过纯电阻电路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内能,而产生热量,电功又称为电热。

含有电动机的电路,不是纯电阻电路。电功W=UIt。

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把电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绝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

电动机线圈有电阻R,电流通过而产生热,不等于UIt,而只是UIt的一部分。原因是对于非纯电阻U≠IR且U>IR。

问题二:什么是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焦耳定律数学表达式:Q=I2RT

问题三:什么叫做焦耳定律? 中文名称:焦耳定律 英文名称:Joule law 定义:以热的形态在一个均匀导体中发生的功率,与此导体的电阻和通过此电阻的电流平方之乘积成正比。 所属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 焦耳定律是定量说明传导电流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定律。内容是: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焦耳定律数学表达式: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W=PT;Q=UIT;Q=(U^2/R)T1841年,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发现载流导体中产生的热量Q(称为焦耳热)与电流 I 的平方、导体的电阻R、通电时间t成正比,这个规律叫焦耳定律。 采用单位制,其表达式为Q=I^2;×Rt或热功率P=I^2;×R其中Q、I、R、t、P各量的单位依次为焦耳(J)、安培(A)、欧姆(Ω)、秒(s)和瓦特(w)。 焦耳定律是设计电照明,电热设备及计算各种电气设备温升的重要公式。 焦耳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运用: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是相等的,则电阻越大时,产生的热越多。 焦耳定律在并联电路中的运用: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是相等的,通过变形公式,W=Q=Pt=U2/R×t,当U定时,R越大则Q越小。 需要注明的是,焦耳定律与电功公式W=UIt适任何元件及发热的计算,即只有在像电热器这样的电路(纯电阻电路)中才可用Q=W=UIt= Q=I^2;Rt =U^2/R×t。 另外,焦耳定律还可变形为Q=IRQ(后面的Q是电荷量,单位库仑(c))。 编辑本段正确理解和使用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它的适用范围很广。遇到电流热效应的问题时,例如要计算电流通过某一电路时放出热量;比较某段电路或导体放出热量的多少,即从电流热效应角度考虑对电路的要求时,都可以使用焦耳定律。 从焦耳定律公式可知,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若电流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即W=UIt。 根据欧姆定律,有W=I^2;Rt。 需要说明的是W=U^2;/Rt和W=I^2;Rt不是焦耳定律,它们是从欧姆定律推导出来的,只能在电流所做功将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条件下才成立(纯电阻电路)。例如对电炉、电烙铁这类用电器,这两公式和焦耳定律才是等效的。 使用焦耳定律公式进行计算时,公式中的各物理量要对应于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与欧姆定律使用时的对应关系相同。当题目中出现几个物理量时,应将它们加上角码,以示区别。 注意:W=UIt=Pt适用于所有电路,而W=I^2;Rt=U^2;/Rt只用于纯电阻电路(全部用于发热)。 编辑本段焦耳定律实验所用到的物理实验方法 如图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的电阻的关系 因为我们不能直接的观察到电流到底产生了多少热量,所以我们通过观察瓶里的液体温度(温度计示数),间接的观察,这种方法叫做 转换法。 在这个实验中,一共涉及到三个物理量――电流,电阻和热量,而我们只需要研究 ,热量和电阻的关系,所以,我们要保持电流一定(因此我们把两个电阻串联)为了不影响结果,这种方法叫做 控制变量法。[1] 编辑本段实验原理 焦耳定律是定量说明传导电流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定律。 1841年,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发现载流导体中产生的热量Q(称为焦耳热)与电流 I 的平方、导体的电阻R、通电时间t成正比,这个规律叫焦耳定律。 采用单位制,其表达式为Q=......>>

电功率怎么推导?

(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册P128〕。

对于纯电阻电路,计算电功率还可以用公式P=I^2R和P=U^2 /R。

推导过程如下:

1、已知P=UI,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为U=IR,合并得P=I^2R。主要适合于纯电阻电路。一般用于串联电路或电流和电阻中有一个变量求解电功率

2、已知P=UI,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为U=IR,合并得P=U^2/R。主要适合于纯电阻电路。一般用于并联电路或电压和电阻中有一个变量求解电功率。

3、在纯电阻的情况下(电能全部转换为内能“热能”)电热正好等于电功。 由焦耳定律公式: Q=I^2Rt 推导公式为:Q=W=Pt=UIt=I^2Rt=U^2t/R。

扩展资料

1、W=UIt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2、W=Q (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过导体产生的热)

3、W=I^2Rt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4、W=U^2t/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5、P1:P2=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6、P1:P2=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参考资料来源:

怎样推导焦耳定律中热量的关系

耳定律是指电能和热能的转化关系,它是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1841年发现的。焦耳定律的具体内容是: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怎样推导焦耳定律中热量的关系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焦耳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它的适用范围很广。遇到电流热效应的问题时,例如要计算电流通过某一电路时放出热量;比较某段电路或导体放出热量的多少,即从电流热效应角度考虑对电路的要求时,都可以使用焦耳定律。

从焦耳定律公式可知,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若电流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即W=UIt。

根据欧姆定律,有W=I^2Rt。

需要说明的是W=U^2/R×t和W=I^2R×t不是焦耳定律,它们是从欧姆定律推导出来的,只能在电流所做功将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条件下才成立。对电炉、电烙铁、电灯这类用电器,这两公式和焦耳定律是等效的。

使用焦耳定律公式进行计算时,公式中的各物理量要对应于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与欧姆定律使用时的对应关系相同。当题目中出现几个物理量时,应将它们加上角码,以示区别。

注意:W=UIt=Pt适用于所有电路,而W=I^2Rt=U^2/R×t只用于纯电阻电路(全部用于发热

初中物理电学原理是怎样的啊,我不太懂,恳请高人指点迷津!越详细越好!

不同得公式得适用范围有所异。电功率相关其他常用公式如下:

我讲电学

【一】知识储备

一、静电

1、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

2、点河间的作用:

3、如何使物体带电及带电的原因:

4、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四种)

二、电流的形成及方向的规定

1、电流的形成:

2、电流方向的规定: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的定义:

2、绝缘体的定义:

3、半导体和超导体:

4、导体导电原因和绝缘体绝缘的原因:

5、(1)生活中哪些物质是导体:

(2)生活中哪些物质是绝缘体:

【二】电路

一、电路的定义:

二、电路的基本组成:

三、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用电器能够工作就叫通路;

2、断路:电路中没电流通过,用电器不能工作就叫断路;

3、短路:电路中有电流通过,但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用电器不能工作就叫短路。

四、电路的串并联及特点

1、串联电路定义:把电器元件首尾依次相接形成单一的电流回路,叫串联电路;

2、并联电路定义:把用电器,首首相连,尾尾相连,并列着接入干路中形成多条电流回路,就叫并联电路

3、串联电路的特点:

4、并联电路的特点:

五、电路中必须掌握的四个题:

【三】电流 【四】电压 【五】电阻

1、电流的定义: 1、电压在电流中的作用: 1、电阻的定义:

2、电流的公式和单位: 2、电压的单位: 2、电阻的单位:

3、电流的测量工具: 3、电压的测量工具: 3、决定电阻的因素:

4、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4、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4、电阻器:

5、电流在串并联中的特点:5、电压在串并联中的特点 5、滑变的使用规则作用

【六】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一、两个重要探究实验:

1、当电阻不变时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当电压不变时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二、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

2、欧姆定律的公式:

3、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

4、欧姆定律使用注意事项:

【七】欧姆定律的应用

一、归纳推导出I、U、R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一)I、U、R在串联中的特点: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hab=ha-hb)}( 二)I、U、R在并联中的特点

1、电流在串联电路中的特点: 1、电流在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2、电压在串联电路中的特点: 2、电压在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3、电阻在串联电路中的特点: 3、电阻在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4、推论一 : 4、推论一:

5、推论二 : 5、推论二:

6、推论三: 6、推论三:

7、拓展一: 7、拓展一:

8、拓展二: 8、拓展二:

二、应用欧姆定律测未知电阻:

(一)伏安法测电阻: (二)安安法测电阻: (二)伏伏法测电阻:

1、电路图: 1、电路图: 1、电路图:

2、实验步骤: 2、实验步骤: 2、实验步骤

3、表达式: 3、表达式: 3、表达式:

(四)等量替代法测电阻:

1、电路图:

2、实验步骤:

3、表达式:

详讲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非常重要的一条规律,在物理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整个物理学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学好欧姆定律是学好电学的关键,降耗欧姆定律广大的物理老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是这样讲解欧姆定律的:“学生猜想”

【一】两个重要猜想:

首先我带学生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知识点:(欧姆定律研究三者关系)

【1】电流: 【2】电压 【3】电阻

1、电流的定义: 1、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 1、电阻的定义:

2、电流的公式和单位: 2、电压的单位: 2、电阻的单位:

3、电流的测量工具: 3、电压的测量工具: 3、决定电阻的因素

4、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4、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4、电阻器:

5、电流在串并联中的特点: 5、电压在串并联点: 5、滑变使用规则、作用

我们进行横向比较,电流、电压、电阻中各自好像只讲自己的知识,一点都未透露他们之间的关系,但实际却不是这样,这里面已经把关系透露给我们,这就看我们对概念理解是否深刻,在哪里呢?

我们看“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也就是说两点间要想有电流必须有电压,没有电压一定没有电流,电压如果大呢?电流可能就大,如果电压小呢?电流可能就小,很容易有“个猜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我们再来看“电阻的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也就是说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如果电阻大呢?电流可能就小,如电阻小呢?电流可能就大,

我们马上就有了“第二个猜想”: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二】两个重要探究实验

根据猜想很好就引向实验,为了证明猜想就必须进行实验,从两个猜想我们知道影响电流的因素有两个,为了使实验简单、方便、易出结果,就必须控制变量。

一、当电阻不变时探究电流与电压是否成正比:

1、电路设计:

如何让电阻不变?用定值电阻就能实现,要看通过电阻的电流,用什么看?很容易想到给电阻串联一只电流表,看电流与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顺理成章就要给电阻并联一只电压表,我们要想看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就要让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如何让电阻两端电压变呢?根据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马上就想到串联一只滑动变阻器,配上电源、开关,实验电路图就这样设计好了。(画出电路图,设计出实验表格,组织好器材)

2、实验步骤:

(1)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好实物,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阻值;(调试好的电流表、电压表)

(2)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1和U1;

(3)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2和U2

(4)将步骤(3)再重复4次分别得到I3~~~I6和U3~~~U6,将所有数据填入表格;

(5)通过对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当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证明猜想一正确。)

二、当电压不变时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电路设计:

我们要让电阻变,变化的值还要知道,就要使用电阻箱,并联一只电压表看电压是否变化,串联一只电流表看电流,电路要保护串联一只滑动变阻器,配上电源、开关,电路设计成功。(画出电路图,设计好实验表格,组织好器材准备试验)

2、实验步骤:

(1)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阻值,电阻箱调到R1;(电表调试好的)

(2)闭合开关分别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U1和I1;

(3)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R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2;

(4)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R3,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再回U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3;

(5)仿照步骤(4)将电阻箱的阻值分别调到R4、R5、R6再做3次,分别得到电流表的示数I4、I5、I6将所有实验数据填入实验表格;

(6)通过对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当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中的电阻成反比。

猜想二得到证明是正确的。

【三】两个重要结论:

1、当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当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中的电阻成反比。

【四】欧姆定律:

根据实验结论归纳概括出欧姆定律

1、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

3、变形公式:U=IR R=U/I同时给大家留三个问题:

(1)结合欧姆定律和U=IR能不能说当电阻不变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2)结合欧姆定律和R=U/I能不能说当电压不变时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3)欧姆定律有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哪儿?影响不影响使用?

4、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

(1)电源外部的任何一部分的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纯电阻电路。

5、注意事项:(1)一一对应性(同一性)

(2)不同于数学关系,要注意叙述时的物理量因果关系

详讲欧姆定律的应用

欧姆定律的应用是初中电学重要,也是物理中精华的内容,由于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顺序安排不合理给教师授课带来心理压力,给学生带来困难;如何安排是合理的呢?先看我们的资料和教学是如何安排的:我们以前都是讲完欧姆定律就讲电阻的测量,再讲电阻的串并联,这里我们马上会遇到一个问题,要使用混联电路,因为在初中没讲混联,老师怕学生听不懂,就要躲避混联,不敢用不敢讲造成心理压力,好像自己都没把这部分内容高清楚,学生也是听的云里雾里的,如果我们把两块内容颠倒顺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把这部分内容不叫电阻的串并联,我把它叫做:

把电源当一个大水箱,电阻当管道,电阻大,管道细,管道越细,水流越小.电阻小,管道粗,管道越粗,水流越大,串联电路就像一个管道中间有粗有细,但粗的地方的水流也不可能很大,只能流很小的水.并联电路就像水箱上有很多出水口,出水口越多,单位时间流得水就越多.这样就好学多了.

总之,围绕欧姆定律展开,一切题目都由他开始列方程(除了功率方程),电路题也是分析电路后,由欧姆定律列方程。

焦耳定律的适用范围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焦耳定律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数学表达式:Q=I^2Rt,导出公式有Q=UIt和Q=U^2/R×t。前式为普遍适用公式,导出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Q=I^2Rt我将其成为准确公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公式是能够计算任意情况的发热量。也就是说,当电阻已知,电流也已知,就能用这个公式计算电流流经这个电阻所产生的热能。

Q=UIt和Q=U^2/R×t。这两个公式也能计算发热量,但是有条件的。上述的准确公式才是真正计算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公式。而这两个严格来说个是“总能公式”,就是消耗的全部电能,具体转化成什么了,不知道。比如一个电机100v,1a,电阻2欧,那么电机的功率就是1001=100w。这个100w就是其消耗的总能。那么热能呢?必须用个准确公式,112=2w。这是发热的功率。而剩余98w是变成机械能了。

所以为什么说焦耳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就是说只有当电路所有的功率都用来发热的时候,也就是总能全都变成了热能,这个时候“准确公式”和“总能公式”就统一起来了。如果电路中有电机电灯之类的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部件,“总能公式”就不能体现到底有多少热,这时只能用“准确公式”计算热。

所有物理公式(初中到高中)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1)匀变速直线运动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册P173〕。

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V)即Uab=φa-φb}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册P173〕。

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V)即Uab=φa-φb}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字太多

请你把焦耳定律的表示式和含义用4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出来

注:

解答:答:(1)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Q=I2Rt;

(2)焦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耳定律的读法:热量=电流平方×导体电阻×通电时间;

(3)焦耳定律的含义: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有关;

(4)在电流、电阻一定时,通电时间越长,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物理电学公式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如下:

1、电流强度:I=baiQ电量/t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普适公式)

⑵、Q=UIt=Pt=UQ电量=U2t/R

5、串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

6、电功:

⑴、W=UIt=Pt=UQ

(普适公式)

⑵、W=I^2Rt=U^2t/R

扩展资料:

1、Q:

焦耳。

物体(质量m)经某一过程温度变化du为△T,它吸收(或放出zhi)的热量。

Q=cm·△T

Q表示电量(总电荷dao量)

2、q:

q表示热值,公式q=Q/m(固体),q=Q/V(气体),单位:J/kg(固体),J/m^3(气体)

q表示电荷 一个原电荷所带电量qe=1.60217733×10-19C

比热容与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是定量说明传导电流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定律.内容是:电流通过导体产(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焦耳定律数学表达式: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W=PT;Q=UIT;Q=(U^2/R)T

水升温 需要热量 Q=cm△T c为水的比热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容,m为水的质量,△T为升高的温度

燃烧放出热量 Q=mq m为燃烧物体质量,q为单位质量物体燃烧释放的热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