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曾侯乙编钟展示 曾侯乙编钟的实用性

曾侯乙编钟在哪个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在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展示 曾侯乙编钟的实用性曾侯乙编钟展示 曾侯乙编钟的实用性


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

战国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它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

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

文物历史

曾侯乙编钟的甬钟正面、钲部有“曾侯乙乍持用终”错金铭文,表明钟的制作和享用者是曾侯乙。镈钟上的31字铭文记载了楚惠王得知曾侯乙的消息之后,于在位第56年(前433年)特制镈钟用作祭祀。这为编钟铸造和该墓下葬年代提供了可考的依据。

1977年9月,一支部队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平整山头、兴建厂房时,偶然发现一座战国早期大型墓葬——曾侯乙墓。

1978年3月,以湖北省博物馆谭维四为队长的考古队开始实地勘察;同年5月,考古挖掘工作正式开始。

1978年5月11日,发掘组开始分步骤发掘。

1978年6月,战国曾侯乙编钟出土后,文化部文艺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音乐史学家李纯一、黄翔鹏、王湘、吴钊等,先后从北京到达随县,对出土的乐器及全部编钟进行了考察与测音,继而与古文字学家、北京大学裘锡圭、李家浩等合作,对编钟铭文进行全面的考释研究。

自1979年5月开始,在文物局主持下,由湖北省博物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等7家单位联合成立了曾侯乙编钟厂研究组,经过4年反复试验、试制,终于在1984年7月成功地出形似声似的曾侯乙编钟。

战国曾侯乙编钟原件现收藏于武汉东湖之滨的湖北省博物馆。

以上内容参考

曾侯乙编钟是什么样的?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多?重量重?音律全?气势宏伟的一套编钟,堪称“编钟”?曾侯乙编钟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个,外加楚惠王赠送的一件拨钟,共65件,总重量达2500多千克,是迄今发现的数量多?保存的一套编钟,因下排甬钟上铭刻“曾侯乙”得名?

凡有机会耳闻目睹过的人,无不为此千古绝响惊叹叫绝,赞誉它不愧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世界音乐史之奇迹?

曾侯乙编钟的钟体为铜木结构,由两列三层漆绘木质横梁联结成曲尺形,横梁两端装饰有浮雕及透雕龙纹或花瓣形纹饰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3个佩剑铜人分别用头?手顶托,并通过横梁的方孔以及子母样牢固衔接,在中部,还各有一铜托承托横梁以加固定?佩剑铜人身着长袍,腰部束带,面容肃穆,立于铜质雕花圆形跗座上,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也加强了整套编钟的隆重地位?

钟架由245个构件组成,可以拆卸,设计精巧,结构稳定,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依然矗立如故,让人赞叹不已?楚音韶乐形制,方能保证音律精准,这在今天也不易办到?合理的金属成分配比和规范的外形尺寸,以及工艺上的特殊处理,使编钟达到了令人赞叹的音响效果,创造了“楚声韶乐”的曾侯乙编钟实在是一件稀世之宝?

曾侯乙编钟以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三层钟架上,钟上刻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2828字,加上钟架笋梁(横梁)?编悬配件上的铭文?磐铭文?磐盒铭文总字数3775字,其内容是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被专家学者称之为“一部珍贵的音乐理论论著”?“一部不朽的古代乐律学典籍”?64件编钟(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钟除外),每件都能发出两个乐音,编钟音质纯正?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能旋宫转调,演奏各种采用和声?复调以及转调手法的乐曲?

实践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此前有些专家认为是秦汉时代,更不是来自古希腊传入的舶来品),我国音乐就已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在7声音阶?5个8度音?12个半音以及旋宫转调的表现手法上,就已形成理论与实践?因而,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使人们对传统乐律学不得不重新估价,因此古代音乐史的某些方面需要重新研究?

编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打击乐器,它将乐钟依大小和音高次序编组,悬挂在钟架上,用木槌敲击演奏,故而得名?

战国曾侯乙编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制作工艺有什么特点?

战国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它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

主要特点:设计结构精巧,音乐性能良好,演奏效果独特。

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

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呈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纹,细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钟共65枚。钟上有错金铭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关于音乐方面的。

曾侯乙编钟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呈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以上就是曾侯乙编钟的特点。

曾侯乙墓的编钟曾侯乙墓旅游指南

曾侯乙墓和曾侯乙编钟可以说是历史文明的伟大发现,进一步了解了古代文化的精髓。曾侯乙编钟是大型乐器,是考古史上的一大发现,是古代文化和历史研究的一大突破。让我们仔细看看。 公元010年至1010年,曾侯乙墓出土的以编钟为代表的数千件文物,以其在文化、艺术、科技方面的辉煌成就震惊了世界。陵墓的主人曾侯乙因此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然而,没有曾侯乙的历史记录。

在后羿墓的万件文物中,车数量多,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多、功能之全面都是前所未有的。其中有许多远程武器,尤其是长杆武器,还有极为罕见的矛形车。这些都是车辆战中使用的武器装备,说明曾侯乙是一个善于车辆战的战略家和指挥官。 曾轶墓门票价格:40元/人

开放时间:每天8:00-17:00 完美的编钟就出土于此。

从010年到1010年,曾侯乙墓中埋藏了大量的乐器。钟卿碑刻中有大量乐理和节奏方面的铭文,表明曾侯乙生前非常重视乐器的制造和节奏的研究。墓中有大量珍贵的青铜器、精美的绘画、雕塑和书法,大量文物不是陪葬品,而是曾侯乙生前用过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他亲自指导的,可见他兴趣广泛,才华横溢,艺术鉴赏能力很高。 曾侯乙墓

我们对曾侯乙墓的了解就是曾侯乙墓中的编钟。编钟出现在的商朝。目前国内出土了40多套古编钟,但没有一套能与曾侯乙的相提并论。首先,曾侯乙的编钟数量多,共有65个编钟,分三层摆放在钟架上。如此大规模的编钟,在之前的考古过程中,在是不可想象的。同时,曾侯乙的编钟是出土的编钟中音质的。经专家鉴定,曾侯乙编钟的冶炼是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的,编钟的材质和型号都达到了当时工艺和技术的。正是这种统一的冶炼工艺,使得曾侯乙的编钟在音质上近乎完美,是古代科技的代表。 曾侯乙墓特色

曾侯乙编钟是由65个青铜编钟组成的巨大乐器,音域为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其精湛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表现改写了世界音乐的历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是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 编钟是古代的一种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兴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是早制造和使用音乐钟的。它是由青铜制成的。大小不一的扁圆形铃铛按音高顺序排列,挂在巨大的钟架上。用T型木锤和长杆分别敲击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高都不一样,所以可以根据乐谱演奏出美妙的音乐。铅框上挂着一组音调不同的铜钟,古代的宫女用槌子敲打着音乐。

1978年5月22日凌晨5点,墓中的水被抽干后,雄伟的曾侯乙编钟露出了真面目。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个精美的青铜铸工惊呆了:2400多年后,65个重达2567公斤的大小编钟整齐地挂在木制钟架上。

曾侯乙编钟什么钟形体的,声音低沉,浑厚是什么钟?

曾侯乙编钟为东周时期,周王族姬姓曾国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总重2567公斤,长钟架长748厘米,高265 厘米;短钟架长335厘米,高273厘米。曾侯乙编钟是目前考古所见、重、音乐性能完好的打击类乐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