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从动脉导管留取血标本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从动脉导管采血的要求?

通过动脉导管留取血标本的方法。

从动脉导管留取血标本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从动脉导管留取血标本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从动脉导管留取血标本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准备材料:消毒液、棉签、注射器10ml(按需准备)、专用血气针(含有抗凝液)、护理垫。

作前准备: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标本签等(略)。首先监护仪点击消音。

把护理垫垫在您导管下面,是以防作不当导致血液快速回流滴在床单上;揭开纱布。

取下红色“帽子”,用消毒棉签消毒三通接口。

用10ml注射器回抽2~3ml血液弃去,注意红色“帽子”不能随意放置,不能被污染。

用专用血气针留取血标本,约1ml;

用专用绿色“瓶盖”隔绝空气。

立即将标本掌心搓动混匀至少5 s,再颠倒与抗凝剂混匀。

留取标本完毕后,冲洗管道,不能留有血迹,以防细菌的繁殖导致管路感染。

留取的血标本贴上标签,应立即做检验,予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血培养标本采集的要点

血培养标本采集的要点

血培养为防止皮肤寄生菌污染,可使用消毒剂(碘酊或碘伏)对皮肤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处理,限度地减低皮肤污染。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血培养标本采集的要点,欢迎阅读。

采血指征

一般患者出现以下一种体征时可作为采血的重要指征:发热(≥38℃)或低温(≤36℃),寒战,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0.0×109/L,特别有“核左移”时),皮肤黏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而临床可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培养。新生儿可疑菌血症,应该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进行抗菌物治疗之前,及时做血培养。

皮肤消毒程序

血培养为防止皮肤寄生菌污染,可使用消毒剂(碘酊或碘伏)对皮肤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处理,限度地减低皮肤污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别是心修复术的'感染,可能由皮肤寄生的微生物引起(例如:表皮葡萄球菌或棒杆菌属)。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血培养的污染一定要减小至程度。用做培养的血液均不应该在静脉或动脉的导管中抽取,除非静脉穿刺无法得到血液或用来评价与导管感染相关性指标。如果抽取了导管血,也应同时在其他部位穿刺获取非导管内静脉血液进行血培养。

皮肤消毒严格执行以下三步法:①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30 s以上;②1%~2%碘酊作用30s或10%碘伏60s,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3 cm以上;③70%酒精脱碘:对碘过敏的患者,用70%酒精消毒60 s,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

培养瓶消毒程序

①70%酒精擦拭血培养瓶橡皮塞,作用60 s;②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签清除橡皮塞子表面残余酒精。

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

①在穿刺前或穿刺期间,为防止静脉滑动,可戴乳胶手套固定静脉,不可接触穿刺点;②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如行第二次穿刺,应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或严格按厂商的方法采血;③血标本接种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立即送检,切勿冷藏。

采血量:采血量是5~10 ml,儿童3~5 ml。血液和肉汤之比为1:5至1:10。

血培养次数和采血时间

采血培养应该尽量在使用抗菌之前进行,在24 h内采集2~3次做血培养(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份血培养)。入院前两周内接受抗菌物治疗的患者,连续3天,每天采集2份。可选用能中和或吸附抗菌物的培养基。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 h采集血液,或于寒战或发烧后1 h进行。

特殊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患者采血培养的建议:①可疑急性原发性菌血症、真菌菌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或肺炎,应在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标本;②不明原因发热,如隐性脓肿,伤寒热和波浪热,先采集2~3份血标本,24~36 h后估计体温升高之前(通常在下午)再采集2份以上;③可疑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但血培养持续阴性,应改变血培养方法,以获得罕见的或苛养的微生物;④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在1~2 h内采集3份血标本,如果24 h后阴性,再采集3份以上的血标本。

标本运送

采血后应该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需室温保存或置35~37 ℃孵箱中,切勿冷藏。 ;

痰培养及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痰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采集时间:

以晨痰为好;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起床后进行引流,可采集大量痰标本。

采集方法:

1、自然咳痰法在留取痰之前,用清水反复漱口,应从气管深部咳出口痰,吐入无菌容器内。<上呼吸道正常菌群存在厌氧菌,此法不厌氧菌培养>2、气管镜下采集法在病灶附近用导管吸或用支气管刷直接取得标本。

3、气管穿刺法在环甲膜下穿刺抽取痰液,收集标本,适用于厌氧菌培养。

标本拒收标准:

1、痰标本呈水样或唾液样。

2、痰涂片白细胞<10/低倍视野,上皮细胞>25/低倍视野。<上呼吸道标本无意义>

3、标本容器不合格:非指定无菌容器,溢漏,无瓶盖。

4、痰标本留取放置时间太长,超过2h。

血培养采集注意事项

采血时间:

1、抗菌物治疗前,采集血培养样本应尽可能地在患者寒战或开始发热的时候

抽血。

2、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前采血。

3、如果已经使用抗生素,则在下次给前抽血。

采血频率:

1、 对怀疑菌血症的患者,初次采血同时在不同部位采集2~3套(一次穿刺采血,算一套,采集第二套应从另一个穿刺点获得。每套包括一瓶需氧瓶,一瓶厌氧瓶)。<厌氧瓶除培养厌氧菌外,可增加部分兼性厌氧菌生长速度,提高阳性率与阳性时间>

2、 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和真菌血症则应多次多部位采集标本,建议起始采集3套血培养,如果24小时内报告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共采集5套血培养。

3、 婴幼儿患者,同时在不同部位采集2套,可不做厌氧培养。

采血量:

以培养基的1/10为宜,一次采血5~10ml,婴幼儿为1~2ml。<采血量与阳性率直接相关>

标本拒收标准:

血培养瓶破裂或有明显污染,用过期的培养瓶采集标本,采血量不足等。

标本保存: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室温,切勿放冰箱。冬季血培养瓶在送检过程应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

送检能送混合菌种吗

送检能送混合菌种吗,这种检查是有多种形式进行选择的,我们可以送单一的菌种,也可以送混菌种。同时现在的检测手段也是非常的先进的,为了不影响对菌种的检测和检测菌种的准确性,所以说科技是十分的先进的,所以说送检能送混合菌种

送检能送混合菌种吗

回答是:送检不能送混合菌种,不同菌种要分开送检。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一、采血时机

1、尽可能在抗菌物使用前;

2、对已经使用抗菌物的病人,在下次用前采集;

3、寒战和发热初起时采血可提高阳性率;

4、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尽早采血,不要强调体温超过39才抽血。

二、采集方法

1、手卫生:洗手或手消毒,容易忽略,却也是很重要的一条;

2、准备血培养瓶:根据检验申请单,选择合适的血培养瓶,检查血培养瓶有无破损、保质期,用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塞,作用60s,待干。在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之前,用无菌纱布或棉签清除橡皮塞残留的酒精;

3、皮肤消毒: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使用消毒剂[碘酊或聚维酮碘(碘伏)]对皮肤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处理,消毒范围为8×10cm,待干,防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引起的`污染。

4、持采血针按常规方法刺入静脉,另一头刺入相应血培养瓶内,利用瓶内真空抽取血标本,如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使用采血针采血时应先采集需氧瓶后采集厌氧瓶,使用注射器采集标本时则反之)

5、建议每套血培养同时接种至需氧瓶和厌氧瓶,有利于微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检出。如果不能满足的采血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婴幼儿血培养一般只抽一瓶需氧瓶进行培养,无需常规做厌氧瓶。

6、血液注入血培养瓶后轻摇瓶子以防血液凝固。

三、标本运送

1、已采集的标本应视为潜在性生物危险品,均应置于防漏、防渗、相对密封的容器中收集、存储与转运。

2、血培养采样结束后应由专人立即送至微生物实验室核收,一般不得超过2小时;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及时送检,应将已采集好的血液培养瓶放在室温,切勿放入冰箱内冷藏或冷冻。

四、注意事项

1、标本采集和运送均应在防止污染的原则下认真进行。

2、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处抽血,因为导管易被固有菌群污染。

3、为获得准确结果,需要多套血培养。应至少“双抽四瓶”,即至少在2个穿刺点抽取2套血培养,每套分别放入需氧和厌氧瓶中,每瓶8~10ml,并标明“左侧”或“右侧”采血点,可有效增加血培养阳性率。

.4、当怀疑骨髓炎、脑膜炎、肺炎和肾盂肾炎合并菌血症时,在抗菌物使用前从不同部位抽取2套血培养,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建议≤5分钟),各自做好标记。

5、对不明原因的发热、亚急性心内膜炎,由三个不同的部位抽取3套血培养,每套间隔时间≥1小时,当培养24~48h后若为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

6、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1)希望保留深静脉导管者

至少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另一套从导管采集,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建议≤5分钟),并各自做好标记。

(2)决定拔除深静脉导管者

从的2个外周静脉部位,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同时无菌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末梢送实验室(实验室采用Maki 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

拓展阅读:

血培养标本采集方法

1. 采血指征:

可疑感染患者出现以下任一指征时,可考虑采集血培养:

1)体温>38℃或<36℃.

2)寒战.

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计数>10.0×109/L,特别有“核左移”时)或减少(计数<4.0×109/L).

4)呼吸频率>20次/min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2mmHg.

5)心率>90次/min.

6)皮肤黏膜出血.

7)昏迷.

8)多器官功能障碍.

9)血压降低.

10)炎症反应参数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1,3-3-D葡聚糖(G试验)升高等。

2.采血时间:

寒战或发热初起时采集,抗菌物应用之前采集佳。

3、采集套数:

一套血培养是从同一穿刺点采集的血液标本,通常分别注入需氧和厌氧瓶。每次应采集2套-3套,每套从不同穿刺点进行采集,2d-5d内无需重复采集。如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应重复采集多套。儿童通常仅采集需氧瓶。有以下高危因素时应考虑厌氧瓶培养:其母产褥期患腹膜炎,或慢性口腔炎或鼻窦炎、蜂窝组织炎、有腹腔感染的症状和体症、咬伤、接受类固醇治疗的粒细胞缺乏患儿。考虑肺炎链球菌菌血症时,宜同时做脑脊液培养。

全自动血培养瓶

4.采血量:

每瓶采血量8mL-10mL,或按照说明书采集;婴幼儿及儿童采血量不应超过患者总血量的1%,具体采血量参考说明书。若采血量充足,注射器采集的血液先注入厌氧瓶,后注入需氧瓶,碟形针采集的血液反之。若采血量不足,优先注入需氧瓶。儿童患者因为血液中病原菌浓度较高,血培养量无需等同于。实验室会依照血培养瓶厂家的建议,采集足够的血液标本进行化验,护理人员要保证血液的量。

5.采集方法:

1)采集静脉血:仅在评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采集导管血。血培养宜单独采血,与其他检测项目同时采血,应先接种血培养瓶,以避免污染;

2)采集前做好手卫生:静脉穿刺点选定后,去除血培养瓶的塑料瓶帽,切勿打开金属封口环和胶塞,使用75%乙醇或70%消毒,自然干燥60s。注意采血前检查血培养瓶是否完好无损、是否过期;

3)在穿刺前或穿刺期间:为防止静脉滑动,应戴无菌乳胶手套固定静脉;采集部位:从外周静脉采集血液标本 ,应选择比较大的静脉如肘正中静脉或股静脉,不建议采集动脉血,因其诊断价值不大 ,同时因静脉留置导管采血常伴有高污染率 ,应避免从静脉留置导管采血。若医嘱需从导管处采血 ,应从外周静脉另外再采取一套血培养 ,加以帮助阳性结果判断。

4)穿刺点皮肤消毒:

a) 三步法:

① 75%乙醇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干30s以上。

② 1%-2%碘酊作用30s或1%碘伏作用60s,从穿刺点向外消毒,消毒区域直径达3cm以上。

③ 75%乙醇擦拭碘酊或碘伏消毒过的区域进行脱碘,对碘过敏的患者,在步基础上再用用75%乙醇消毒60s,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

b)一步法:

0.5%葡萄糖酸洗必泰作用30s(不适用于2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或70%消毒后自然干燥(适用于2个月以内的新生儿)。

注:其他消毒剂需要进行消毒能力和适用性验证后オ可使用。

5) 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如行第二次穿刺,换针头),沿壁注入血培养瓶,不应将抗凝血注入血培养瓶。

6)血液接种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7)完成工作后洗手。

6.血培养运送:

血培养瓶应在2h之内送至实验室孵育或上机;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血培养瓶置于室温下,切勿冷藏或冷冻。

临床护理人员需要正确掌握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方法,才能保证标本检测的准确性,提高阳性率,指导临床合理用,提高治疗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