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泼墨仙人图赏析_泼墨仙人图写意创作方法

跪求几首古诗、现代诗歌……

星光爪痕的尽头

泼墨仙人图赏析_泼墨仙人图写意创作方法泼墨仙人图赏析_泼墨仙人图写意创作方法


地板上

一只猫

如一团棉花

按住了伤口

止住了声音的血

回目录

星光爪痕的尽头

地板上

一只猫

如一团棉花

按住了伤口

止住了声音的血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是我等待的热情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七里香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山 路

我好像答应过你

要和你 一起

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你说 那坡上种满了新茶

还有细密的相思树

我好像答应过你

在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

而今夜 在灯下

梳我初白的发

忽然记起了一些没能

实现的诺言 一些

无法解释的悲伤

在那条山路上

少年的你 是不是

还在等我

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

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 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抉 择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

那麽 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吧

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我与你相遇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初相遇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我喜欢那样的梦

在梦里 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

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

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和感激

胸怀中满溢著幸福

只因为你就在我眼前

我真喜欢那样的梦

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

却又觉得芳草鲜美 《泼墨仙人图》赏析落英缤纷

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雨中的了悟

如果雨之后还对我微笑 一如当年要雨

如果忧伤之后仍是忧伤

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后的

别离 微笑地继续去寻找

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 你

青 春之一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著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信 仰

我相信 爱的本质一如

生命的单纯与温柔

我相信 所有的

光与影的反射和相投

我相信 满树的花朵

只源於冰雪中的一粒种子

我相信 三百篇诗

反复述说著的 也就只是

年少时没能说出的

那一个字

我相信 上苍一切的安排

我也相信 如果你愿与我

一起去追溯

在那遥远而谦卑的源头之上

我们终於会互相明白

前 缘

人若真能转世 世间若真有轮回

那麽 我的爱 我们前世曾经是什麽

你 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

我 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朵

你 若曾是逃学的顽童

我 必是从你袋中掉下的那颗崭新的弹珠

在路旁的草丛中

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

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

因此 今生相逢 总觉得有些前缘未尽

却又很恍忽 无法仔细地去分辨

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

为什麽

我可以锁住笔 为什麽

却锁不住爱和忧伤

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麽

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盼 望

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

我从没要求过 你给我

你的一生

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

与你相遇 如果能

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

那麽 再长久的一生

不也就只是 就只是

回首时

那短短的一瞬

送 别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

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

内疚和悔恨

总要深深地种植在离别后的心中

终必成空

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

可是我 一直都在这样做

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

又要错过今朝

今朝 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一去千里

在暮霭里

向你深深地俯首

请为我珍重

终必 终必成空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曾任建康通判等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有《放翁词》一卷,又《渭南词》二卷。《全宋词》存词一百四十余首。

卜算子:万树《词律》引毛先舒的话说,驿宾王的诗喜欢用数目字,被人称作“卜算子”。

驿外:驿站外。

〔赏析〕

这首词以梅喻人,上阕写梅的处境和遭遇:无主,还要加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们从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不仅可看到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读出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

5言绝句,还要赏析,越短越好,10首以上

1.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泼墨仙人图赏析:,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7.送崔九

裴迪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8.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9.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0.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八阵图

杜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2.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4.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5.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故随想记而集之。

美术教师招考试卷及

其实 我盼望的

非师范,再细学怕来不及了吧,有一捷径,你报考初中美术要考中外美术史,把你当地所使用的初中美术教材都找来,认真学习里面的欣赏课内容,并做适当记忆,考试应该没问题了,考试不太会出这个范围的,偶尔会有一两个范围外的内容来检测你了。所谓重难点,就是对中外美术史上然后 再缓缓地老去一些的画家及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你关注一下就好了。

美术教师招考试卷及

阳光下

非师范,再细学怕来不及了吧,有一捷径,你报考初中美术要考中外美术史,把你当地所使用的初中美术教材都找来,认真学习里面的欣赏课内容,并做适当记忆,考试应该没问题了,考试不太会出这个范围的,偶尔会有一两个范围外的内容来检测你了。所谓重难点,就是对中外美术史上一些的画家及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你关注一下就好了。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言绝句,还要赏析,越短越好,10首以上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1.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7.送崔九

裴迪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8.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9.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0.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2.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4.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作者:王维。

15.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故随想记而集之。

<《泼墨仙人》是宋代梁楷的代表作吗?

与你别离

梁楷,活动于十三世纪初期,生卒年不详,南宋人,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 今杭州 ) 。 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法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这是的宫廷画师,曾特别赐给金带,这是种画院的荣誉,但梁楷却不接受,把金带挂在院中,飘然而去 ,完全不想受制于他人。

馀生将成陌路

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梁楷传世的作品:《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但《泼墨仙人图》最为有名。

补充:

泼墨仙人图

【画名】泼墨仙人图

【类别】人物名画

【作者】梁楷

【年代】宋代

【此画现状】现藏博物院

【赏析】

以梁楷这幅《 泼墨仙人图泼墨仙人图》来看,仅是匆匆几笔,却能勾绘出酣醉的可爱人物的形貌;五官纠结一堆,宽袍大袖,露着大肚子,滑稽极了,头部和左肩的部份以湿笔渲染,可以清楚的看出运笔的轻重与速度。这幅画生动地抓住了人物的表情动态,却不在意太多细节,这种自由潇洒的画法,在以后的绘画中称为“写意”或“泼墨”。此类型的画重视观察,简单几笔就需抓住人的神韵,例如“仙人”的腰带,仅仅四笔,但是肚子的形状和行走时衣带的飞动感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画中这位仙人的整体几乎是以水墨泼写,写尽了仙人醉步的姿态,简单的笔触却充分表达出仙人飘逸的气质。简单的笔触却充分表达出仙人飘逸的气质。 不拘形似的画法,表露出了画者创意的奔放,也为传统人物画的发展开拓了新境。整幅画,不出十数笔之间,就将一位特立独行,眯着眼笑的仙人诠释的几近完美,他的画完成于瞬间,但却是一生绘画技巧经过千锤百链的成果。梁楷的艺术创作,借酒助兴,酒酣意发,无拘无束,正是最真实的自我。

为了表现“泼墨”,梁楷还特别采用了“纸”来画画,这与宋代大部份使用“绢”的习惯真的很不同!梁楷可以说是很叛逆的画家,有自我的思想,当时或许不被人了解,但以后却大大影响了画的新发展。

·李白行吟图

李白吟诗图【画名】:李白行吟图

【类别】:字画

【年代】:南宋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赏析】:

这幅画仅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梁楷天性疏野,常饮酒自乐,人称“梁风子”。他的减笔画是一种运用粗阔的笔势与有浓淡的水墨作的写意画,《李白行吟图》即体现了这种大胆的画风;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李白行吟图》舍弃一切背景,简单数笔,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飘然潇洒的神情,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令人寻味,后人称其作为“减笔画”。

·布袋和尚图

【画名】:布袋和尚图

【类别】:字画

布袋和尚图【年代】:南宋

【文物现状】:日本香雪美术馆藏

【赏析】:

此画绘布袋和尚半身像,构图简明而有力,用笔简练粗放,尤其以布袋和尚的衣袍最为突出,寥寥数笔,神态活现,犹如画山石一样雄浑有力,又不失衣袍的柔和随意,笔意十足,重墨渲染。如除去布袋和尚的上半身不看,其构图仿佛是一座雄健的远山,稳健而广阔,而绘布袋和尚的圆颅硕躯时,转而用工细流畅的笔法,以工笔绘眉眼唇齿,笑容可掬,其淡泊而又嘻笑于世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虽有一股玩世的态度,却又显示出其宽厚、仁慈、悲天悯人的另一面,这也正是梁楷处世态度的一种写照。

泼墨仙人图的绘画特点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泼墨仙人图的艺术特点是“写意”。

《泼墨仙人图》集中体现了梁楷的这种追求。画面上没有对仙人作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没有用遒劲的线条描绘头部,而是通体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造成视觉上的扑朔迷离。

并且有意识地压缩了五官的正常距离,绝妙地表现了仙人清高超脱、不屑凡俗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画面中那浑重而清透、粗阔而有致的大片泼墨,真是笔简神具,得之自然,深得简略闲逸之气。

《泼墨仙人图》是梁楷泼墨画法的代表作,表现了一位烂醉如泥、憨态可掬的仙人。古代评论家多赞梁楷的画“描写飘逸”,这是对其画风的总结,又是对其创新的首肯。

“逸”是我国古代评画的一个重要标准,唐代朱景玄于“神、妙、能”三品之后又列以“不拘常法”为特征的“逸”品,宋代黄休复提“逸”格于“神”品--------------------------------------------------------------------------------之上。这虽然似乎仅仅是品位排列次第的问题,却深刻地反映了宋代画家对新的审美情趣的追求。

所谓“逸”格的特点,是“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神俱,得之自然”。即指那种自由奔放、意趣超旷、萧洒自然、不尚法度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倡导,对以后的绘画影响很大。但论人物画的“逸”格代表,当首推梁楷。“画法始从梁楷变”,这“变”曾被夏文彦概括为“飘逸”二字,即对“逸”格的追求。

跪求几首古诗、现代诗歌……

星光爪痕的尽头

地板上

一只猫

如一团棉花

按住了伤口

止住了声音的血

回目录

星光爪痕的尽头

地板上

一只猫

如一团棉花

按住了伤口

止住了声音的血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那颤抖的叶你走近

请你细听

是我等待的热情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七里香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山 路

我好像答应过你

要和你 一起

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你说 那坡上种满了新茶

还有细密的相思树

我好像答应过你

在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

而今夜 在灯下

梳我初白的发

忽然记起了一些没能

实现的诺言 一些

无法解释的悲伤

在那条山路上

少年的你 是不是

还在等我

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

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 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抉 择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

那麽 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吧

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我与你相遇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初相遇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我喜欢那样的梦

在梦里 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

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

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和感激

胸怀中满溢著幸福

只因为你就在我眼前

我真喜欢那样的梦

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

却又觉得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雨中的了悟

如果雨之后还要雨

如果忧伤之后仍是忧伤

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后的

别离 微笑地继续去寻找

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 你

青 春之一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著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信 仰

我相信 爱的本质一如

生命的单纯与温柔

我相信 所有的

光与影的反射和相投

我相信 满树的花朵

只源於冰雪中的一粒种子

我相信 三百篇诗

反复述说著的 也就只是

年少时没能说出的焚烧著 陪伴过你一段静默的时光

那一个字

我相信 上苍一切的安排

我也相信 如果你愿与我

一起去追溯

在那遥远而谦卑的源头之上

我们终於会互相明白

前 缘

人若真能转世 世间若真有轮回

那麽 我的爱 我们前世曾经是什麽

你 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

我 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朵

你 若曾是逃学的顽童

我 必是从你袋中掉下的那颗崭新的弹珠

在路旁的草丛中

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

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

因此 今生相逢 总觉得有些前缘未尽

却又很恍忽 无法仔细地去分辨

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

为什麽

我可以锁住笔 为什麽

却锁不住爱和忧伤

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麽

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盼 望

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

我从没要求过 你给我

你的一生

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

与你相遇 如果能

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

那麽 再长久的一生

不也就只是 就只是

回首时

那短短的一瞬

送 别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

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

内疚和悔恨

总要深深地种植在离别后的心中

终必成空

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

可是我 一直都在这样做

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

又要错过今朝

今朝 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一去千里

在暮霭里

向你深深地俯首

请为我珍重

终必 终必成空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曾任建康通判等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有《放翁词》一卷,又《渭南词》二卷。《全宋词》存词一百四十余首。

卜算子:万树《词律》引毛先舒的话说,驿宾王的诗喜欢用数目字,被人称作“卜算子”。

驿外:驿站外。

〔赏析〕

这首词以梅喻人,上阕写梅的处境和遭遇:无主,还要加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们从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不仅可看到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读出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

<《泼墨仙人》是宋代梁楷的代表作吗?

尽管他们说 世间种种

梁楷,活动于十三世纪初期,生卒年不详,南宋人,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 今杭州 ) 。 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法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这是的宫廷画师,曾特别赐给金带,这是种画院的荣誉,但梁楷却不接受,把金带挂在院中,飘然而去 ,完全不想受制于他人。

11.

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梁楷传世的作品:《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但《泼墨仙人图》最为有名。

补充:

泼墨仙人图

【画名】泼墨仙人图

【类别】人物名画

【作者】梁楷

【年代】宋代

【此画现状】现藏博物院

【赏析】

以梁楷这幅《 泼墨仙人图泼墨仙人图》来看,仅是匆匆几笔,却能勾绘出酣醉的可爱人物的形貌;五官纠结一堆,宽袍大袖,露着大肚子,滑稽极了,头部和左肩的部份以湿笔渲染,可以清楚的看出运笔的轻重与速度。这幅画生动地抓住了人物的表情动态,却不在意太多细节,这种自由潇洒的画法,在以后的绘画中称为“写意”或“泼墨”。此类型的画重视观察,简单几笔就需抓住人的神韵,例如“仙人”的腰带,仅仅四笔,但是肚子的形状和行走时衣带的飞动感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画中这位仙人的整体几乎是以水墨泼写,写尽了仙人醉步的姿态,简单的笔触却充分表达出仙人飘逸的气质。简单的笔触却充分表达出仙人飘逸的气质。 不拘形似的画法,表露出了画者创意的奔放,也为传统人物画的发展开拓了新境。整幅画,不出十数笔之间,就将一位特立独行,眯着眼笑的仙人诠释的几近完美,他的画完成于瞬间,但却是一生绘画技巧经过千锤百链的成果。梁楷的艺术创作,借酒助兴,酒酣意发,无拘无束,正是最真实的自我。

为了表现“泼墨”,梁楷还特别采用了“纸”来画画,这与宋代大部份使用“绢”的习惯真的很不同!梁楷可以说是很叛逆的画家,有自我的思想,当时或许不被人了解,但以后却大大影响了画的新发展。

·李白行吟图

李白吟诗图【画名】:李白行吟图

【类别】:字画

【年代】:南宋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赏析】:

这幅画仅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梁楷天性疏野,常饮酒自乐,人称“梁风子”。他的减笔画是一种运用粗阔的笔势与有浓淡的水墨作的写意画,《李白行吟图》即体现了这种大胆的画风;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李白行吟图》舍弃一切背景,简单数笔,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飘然潇洒的神情,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令人寻味,后人称其作为“减笔画”。

·布袋和尚图

【画名】:布袋和尚图

【类别】:字画

布袋和尚图【年代】:南宋

【文物现状】:日本香雪美术馆藏

【赏析】:

此画绘布袋和尚半身像,构图简明而有力,用笔简练粗放,尤其以布袋和尚的衣袍最为突出,寥寥数笔,神态活现,犹如画山石一样雄浑有力,又不失衣袍的柔和随意,笔意十足,重墨渲染。如除去布袋和尚的上半身不看,其构图仿佛是一座雄健的远山,稳健而广阔,而绘布袋和尚的圆颅硕躯时,转而用工细流畅的笔法,以工笔绘眉眼唇齿,笑容可掬,其淡泊而又嘻笑于世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虽有一股玩世的态度,却又显示出其宽厚、仁慈、悲天悯人的另一面,这也正是梁楷处世态度的一种写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