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图书管理系统用例图 图书管理系统用例图怎么画

设计几个类,用UML类图说明一个 学生借阅图书 系统

数据流程图时全面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工具,它抽4、能够对借阅信息进行维护、查询。象概括地把信息系统中各种业务

基于UML的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设计(1)系统分析(包括系统描述(问题域描述)、用例模型、分析类图)。(2)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的逻辑模型如设计类图、顺序图、状态图及七、组件图等)。(3)系统实施(包括信息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和处理过程的设计以及最终的程序设计)。(4)编制好程序后,设计若干测试用例,上机测试并通过所设计的程序系统。(5)设计报告格式按附件要求书写。课程设计报告书正文的内容应包括: 1.问题描述; 2.用例模型及分析类图的描述; 3.设计类图、核心用例的顺序图与状态图、组件图等的描述; 4.信息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的描述; 5.用户界面设计和处理过程的设计的描述; 6.给出软件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7.设计的特点、不足、收获与体会。

图书管理系统用例图 图书管理系统用例图怎么画图书管理系统用例图 图书管理系统用例图怎么画


实现一个小型图书馆管理系统,要求实现对图书信息的管理;实现对图书的借阅、归还等功能;界面布局合理,

1.请勿喧闹,保有人借阅超期,有人把人丢了,等信息是不是要弄个模块出来?持安静!

2.低声喧哗,益人利己。

3.宁静创造和谐美

4.轻声细语让我们大家都能清楚听到彼此的声音!

5.文明礼貌 切勿喧哗

6.心与心的交流需要静静地聆听!

7.你的轻声细语是对大家的尊重!

8.安安静静,文文雅雅。

9.安静是一种美,无M M N N声的美。

10.安静的幻想,是天使的梦。

1.1未来,让我们高声欢呼。 现在,让我们静心读书。

12.课上,响亮一点;课后,安静一些。

13.知识经不起打扰,请保持安静。

15.请勿高声,不要惊了读书人.

请问一个网络图书管理系统都有哪些模块?

4.3.1概念设计

管理:用户管理、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借阅管理。

查询:图书查询、读者查询、借阅查询。

报表打印:所有图书、借出图书、库存图书、所有读者。

帮助:使用说明、关于

1.图书信息管理: 书籍基本信息的管理

2.用户信息管理:包括你写的一般用户和,包括权限管理

3.借阅信息管理:

4.系统管理:你写的管理模块

5.书籍注销和新增管理:有书籍变动得有个记录吧?

好像你和刚才那位朋友的一样图书管理(图书,借阅号,归还号)啊,

从借阅者角度:借书,还书,借阅清单,罚款,借阅证,

从角度:借书,还书,借阅清单,罚款,借阅证,权限,系统管理,系统安全管理,

从采购员数据流去向:借阅库角度:采购清单,采购订购,采购记录,

从数据库角度: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

从架构上:B/S与C/S;

还有就是现在的系统在更新,自个儿还可以想额外的功能.

这没什么的,

自己去想下,用户端的,管理端的.

根据功能和管理可以把模块自己整出来.

根据客户需求和不同功能划分,没有需求谁能说的清楚啊!!

你要开书店啊

求一份 关于酒店客房管理的UML 用例文档 (包括用例图 和用例描述)是VISIO画的图 120617712@qq

作系统采用 Microsoft 公司的 NT , Web 站点发布系统选用 Microsoft 公司的 IIS ,数据库系统选用 Microsoft 公司的 SQL 。用户界面设计设计使用 Dreamweer 、 Flash 和 FrontPage 等软件工具。

AD:

本文和大家重点讨论一下使用Visio画UML用例图的问题,UML用例图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对UML用例图的画法你是否了解,如何用Visio画UML用例图呢,本文就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你对UML用例图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UML用例图

首先看一下UML用例图的概念,它主要用来图示化系统的主流程,它主要用来描述客户的需求,即用户希望系统具备的完成一定功能的动作,通俗地理解用例就是软件的功能模块,所以是设计系统分析阶段的起点,设计人员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创建和解释用例图,用来描述软件应具备哪些功能模块以及这些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用例图包含了用例和参与者,用例之间用关联来连接以求把系统的整个结构和功能反映给非技术人员(通常是软件的用户),对应的是软件的结构和功能分解。

用例是从系统外部可见的行为,是系统为某一个或几个参与者(Actor)提供的一段完整的服务。从原则上来讲,用例之间都是、并列的,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着包含从属关系。但是为了体现一些用例之间的业务关系,提高可维护性和一致性,用例之间可以抽象出包含(include)、扩展(extend)和泛(generalization)几种关系。

Visio画UML用例图数据流编号: D02步骤:

1.在“文件”菜单上,依次指向“新建”、“软件”,然后单击“UML模型图”。

2.在树视图中,右击要包含用例图的包或子系统,再指向“新建”,然后单击“用例图”。

此时会出现一个空白页,而且“UML用例”模具也会显示在最顶部。工作区将“用例”显示为水印。树视图将添加一个表示该图表的图标。

注释如果看不见树视图,请在“UM查询及统计各种信息L”菜单中指向“视图”,然后单击“模型资源管理器”。

3.将“系统边界”形状拖到绘图页上。

使用系统边界形状

使用用例形状

使用参与者形状

5.使用“通信”形状指出用例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使用通信形状

指出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

6.Visio画UML用例图时需要通过“使用”和“扩展”形状,指出用例之间的关系。

指出两个用例之间的使用关系,指出两个用例之间的扩展关系

8.保存该图表。

【编辑】

Visio画UML图基本作及技巧解析

解析用Visio画UML用例图简明步骤

Visio画UML用例图只需八步轻松实现

整洁的UML图如何绘制?

UML中各种UML图形的建立步骤简明介绍

写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实验报告的原理设计方案和步骤是什么?

当借阅者正确登录到系统后,此功能将被激活,使用户能查看到自身的借阅情况。在此系统中,信息的显示一般用ListView来实现,只在较少的情况下用到了DBgrid,因为我觉得ListView更好实现,并能使信息数据对用户的完全分离。

理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能通过因特网查询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介绍文档;查询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某企业或组织应用的案例。

(1)分析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文档的组成;

(2)分析所调查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案例的功能特点;

(3)能对所调查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案例的应用进行分类;

(4)分析所调查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所采用的技术;

(5)总结并阐述你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

(6)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拟定一个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项目。

三、作步骤

我调查了“我的图书馆——ILAS 网 上 图 书 馆”这个“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在我校——《武汉科技学院》里的应用案例。

(1)通过因特网查询以及学习,知道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介绍文档如下:

在分析阶段有《系统分析报告》;

在系统设计阶段有《系统设计报告》,它包括以下八份文档材料《系统总体结构图》,《系统设备配置图》,《系统分类编码方案》,《数据在用例图中指示系统边界库结构图》,《I/O设计方案》,《层次化模式块结构图说明书》,《系统的安全设计方案》,《系统详细设计方案说明书》;

(2) 该系统的功能特点是:

学生通过该系统可以借还书,注册登录,在线提问,查询已借图书信息,图书查询,查看新书通报,修改,财金查询等;

学校通过该系统可以注册新书进数据库(自动显示在网站的“新书通报”中),注销旧书,图书的分类管理;在图书馆网站上:更新维护网站,发布公告,网上读者留言解答;以身份登入后台,注册、删除用户,记录借出、归还图书信息,图书过期、丢失索赔作等。

(3) 该系统应用分类为:

①学校——注册新书进数据库;注销旧书;图书的分类管理;在图书馆网站上:更新维护网站,发布公告,网上读者留言解答;以身份登入后台,注册、删除用户,记录借出、归还图书信息,图书过期、丢失索赔作等;

②学生——借还书,注册登录,在线提问,查询已借图学生/教师信息: 学号/工号(4位数字字符),姓名,借书日期,还书日期(以此判定是否超出有效期)书信息,图书查询,查看新书通报,修改,财金查询等;

(4)该系统 所采用的技术是以 ASP.NET 技术开发B\S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

(5) 我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

管理信息系统能将组织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能够支持决策。

(6) 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我想通过参与做一个了解的系统来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充分体会它在实际中的应用,所以拟定一个这样的项目——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四、实验收获和建议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还了解了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急需图书馆系统数据流图,关系模型,ER图

在借阅完成后会生借阅报表以便借阅者检查和确认,借阅报表的打印效果如下图,实现比较简单,略去实现过程。

解析:

此功能实现当前借阅者部份资料的修改,但借书证号和身份类别这样的信息不允许修改,这是图书馆模块的功能。在此界面中点击修改按钮将出现“修改”窗体(Form8),点击修改密码按钮将出现groupbox8,在这里进行密码修改。关键源代码如下。

各种类型数据的高等界面,后来逐渐演变成满足所有数据访问需要的完整解datamodule4.adoquery2.sql.add('SELECT借书证号,密码FROM[user]WHERE(借书证号=:tt)');

datamodule4.adoquery2.parameters[0].value:=username;

datamodule4.adoquery2.open;

在为TQuery或TADOquery部件设置SQL属性时调用Close方法总是很安全的,如果TQuery或TADOquery部件已经被关闭了,调用Close方法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在应用程序中为SQL属性设置新的SQL命令语句时,必须要调用Clear方法以清除SQL属性中现存的SQL命令语句,如果不调用Clear方法,便调用Add方法向SQL属性中设置SQL命令语句,那么新设置的SQL命令语句会追加在现存SQL命令语句后面,在程序运行时常常会出现出乎意料的查询结果甚至程序无法运行下去。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一般情况下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属性只能包含一条完整的SQL语句,它不允许被设置成多条SQL语句。当然有些数据库也支持在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属性中设置多条SQL语句,只要数据库允许这样,我们在编程时可以为SQL属性设置多条SQL语句。

在为TQuery或TADOquery部件设置完SQL属性的属性值之后,也即编写好适当的SQL程序之后,可以有多种方式来执行SQL程序。

在设计过程中,设置完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属性之后将其Active属性的值置为True,这样便可以执行SQL属性中的SQL程序,如果应用中有与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相连的数据浏览部件(如TDDGridTDBEdit等)那么在这些数据浏览部件中会显示SQL程序的执行结果。

在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通过程序调用TQuery或TADOquery组件的Open方法或ExecSQL方法可以执行其SQL属性中的SQL程序。Open方法和ExecSQL方法是不一样的。Open方法只能用来执行SQL语言的查询语句(Select命令),并返回一个查询结果集,而ExecSQL方法还可以用来执行其它常用的SQL语句(如INSERT,UPDATE,DELETE等命令),例如:

Query1.Open(这样会返回一个查询结果集)

如果调用Open方法,而没有查询结果时,会出错。此时应该调用ExecSQL方法来代替Open方法。如:

Query1.ExecSQL(没有返回结果)

当然在设计应用程序时,程序设计人员是无法确定TQuery或TADOquery组件中的SQL语句是否会返回一个查询结果的。对于这种情况应当用Try…Except模块来设计程序。在Try部分调用Open方法,而在Except部分调用ExceSQL方法,这样才能保证程序的正确运行。

例如:

Try

Query1.Open

Except

Query1.ExecSQL

End

通过Tquery或TADOquery组件可以获得两种类型的数据:

u“活动”的数据

这种数据就跟通过TTable部件获得的数据一样,用户可以通过数据浏览部件来编辑修改这些数据,并且当调用Post方法或当焦点离开当前的数据浏览部件时,用户对数据的修改自动地被写回到数据库中。

u非活动的数据(只读数据)

用户通过数据浏览部件是不能修改其中的数据。在缺省情况下,通过TQuery部件获得的查询结果数据是只读数据,要想获得“活动”的数据,在应用程序中必须要设置Tquery或TADOquery组件的RequestLive属性值为True,然而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通过设置RequestLive的属值True)都可以获得“活动”的数据的,要想获得“活动”的数据,除了将TQuery部件的RequestLive属性设置为True外,相应的SQL命令还要满足以下条件。

本地SQL语句查询情况下,要得到可更新的数据集,SQL语句的限制为:

n查询只能涉及到一个单独的表

nSQL语句中不能包含ORDERBY命令

nSQL语句中不能含聚集运算符SUM或AVG

n在Select后的字段列表中不能有计算字段

n在Select语句WHERE部分只能包含字段值与常量的比较运算,这些比较运算符是:Like,>,<,>=,<=。各比较运算之间可以有并和交运算:AND和OR

n查询只能涉及到一个单独的表

nSQL语句中不能包含ORDERBY命令

nSQL语句中不能含聚集运算符SUM或AVG运算

另外,如果是查询Sybase数据库中的表,那么被查询的表中只能有一个索引。

如果在应用程序中要求TQuery或TADOquery组件返回一个“活动”的查询结果数据集,但是SQL命令语句不满足上述约束条件时,对于本地数据库的SQL查询,BDE只能返回只读的数据集。对于数据库中的SQL查询,只能返回错误的代码。当Tquery或TADOquery组件返回一个“活动”的查询结果数据集时,它的CanModIfy属性的值会被设置成True。

§3.4MSSQL简述

SQL是一个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功能强大作简便,日益为广大数据库用户所喜爱。越来越多的开发工具提供了与SQL的接口。SQL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最初是由Microsoft、Sybase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于1988年推出了个OS/2版本,在WindowsNT推出后,Microsoft与Sybase在SQL的开发上就分道扬镳了,Microsoft将SQL移植到WindowsNT系统上,专注于开发推广SQL的WindowsNT版本。

SQL200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SQL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版本,该版本继承了SQL7.0版本的优点,同时又比它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可跨越从运行MicrosoftWindows98的膝上型电脑到运行MicrosoftWindows2000的大型多处理器的等多种平台使用。MSSQL不但可以应用于大中型数据库管理中,建立分布式关系数据库,并且也可以开发桌面数据库。事实上,SQL数据库处理的基本结构,采取关系型数据库模式,尽管如此,相信大家都可以轻易的发现,在SQL的数据库处理方式,则是使用面向对象的作方式与精神,也就是说,SQL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基于系统已经建立好的一些对象来达成,是相当OO(面向对象)的一个系统结构。

SQL企业管理器是SQL的主要管理工具,它提供了一个遵从MMC标准的用户界面,使用户得以:

·定义SQL实例组。

·将个别注当通过SQL语句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库表:册到组中。

·为每个已注册的配置所有SQL选项。

·在每个已注册的中创建并管理所有SQL数据库、对象、登录、用户和权限。

·在每个已注册的上定义并执行所有SQL管理任务。

·唤醒调用为SQL定义的各种向导。

·第三章图书管理系统设计分析

§4.1应用需求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三方面的需求,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图书借阅者、图书馆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图书借阅者的需求是查询图书馆所存的图书、个人借阅情况及个人信息的修改;图书馆对图书借阅者的借阅及还书要求进行作,同时形成借书或还书报表给借阅者查看确认;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功能最为复杂,包括对、图书借阅者、图书进行管理和维护,及系统状态的查看、维护并生成催还图书报表。

图书借阅者可直接查看图书馆图书情况,如果图书借阅者根据本人借书证号和密码登录系统,还可以进行本人借书情况的查询和维护部分个人信息。一般情况下,图书借阅者只应该查询和维护本人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若查询和维护其他借阅者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就要知道其他图书借阅者的借书证号和密码。这些是很难得到的,特别是密码,所以不但满足了图书借阅者的要求,还保护了图书借阅者的个人隐私。

图书馆有修改图书借阅者借书和还录的权限,所以需对登陆本模块进行更多的考虑。在此模块中,图书馆可以为图书借阅者加入借录或是还录,并打印生成相应的报表给用户查看和确认。

图书馆管理人员功能的信息量大,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本功能实现对图书信息、借阅者信息、总体借阅情况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和管理人员信息查看及维护。图书馆可以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统计图书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添加、删除和修改图书借阅者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图书馆的借阅信息,但不能添加、删除和修改借阅信息,这部分功能应该由图书馆执行,但是,删除某条图书借阅者基本信息记录时,应实现对该图书借阅者借阅记录的级联删除。并且还应具有生成催还图书报表,并打印输出的功能。

在本系统中由于没有打印机设备供试验,所以预先把报表打印改成报表预览。

设计不同用户的作权限和登陆方法

对所有用户开放的图书查询

借阅者维护借阅者个人部分信息

借阅者查看个人借阅情况信息

根据借阅情况对数据库进行作并生成报表

维护图书信息

维护和信息

维护借阅者信息

处理信息的完整性

对借阅过期的图书生成报表

图4-2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需求的总结

根据以上所做的需求分析,并略掉一些细节(如不考虑用户的登录;对记录的维护),得出以下的三层数据流图。

§4.2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系统功能框图如图4-10所示。

§4.3系统数据库设计

在概念设计阶段中,设计人员从用户的角度看待数据及处理要求和约束,产生一个反映用户观点的概念模式。然后再把概念模式转换成逻辑模式。将概念设计从设计过程中开来,使各阶段的任务相对单一化,设计复杂程度大大降低,不受特定DBMS的限制。

(1)设计局部ER模式

实体和属性的定义:

图书(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

借阅者(借书证号,姓名,性别,,联系电话,密码)

身份(身份编号,身份描述,借阅数)

图书类别(图书类别编号,类别描述)

ER模型的“联系”用于刻画实体之间的关联。一种完整的方式是对局部结构中任意两个实体类型,依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考察局部结构中任意两个实体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若有联系,进一步确定是1:N,M:N,还是1:1等。还要考察一个实体类型内部是否存在联系,两个实体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多个实体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等等。联系定义如图4-5所示。解释如下:

u一个借阅者(用户)只能具有一种身份,而一种身份可被多个借阅者所具有;

u一本图书只能属于一种图书类别(类别),而一种图书类别可以包含多本图书;

u一个用户可以借阅多本不同的书,而一本书也可以被多个不同的用户所借阅。

(2)设计全局ER模式

所有局部ER模式都设计好了后,接下来就是把它们综合成单一的全局概念结构。全局概念结构不仅要支持所有局部ER模式,而且必须合理地表示一个完整、一致的数据库概念结构。

为了给多个局部ER模式的合并提供开始合并的基础,首先要确定各局部结构中的公共实体类型。在这一步中我们仅根据实体类型名和键来认定公共实体类型。一般把同名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一类候选,把具有相同键的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另一类候眩

2)局部ER模式的合并

合并的原则是:首先进行两两合并;先和合并那些现实世界中有联系的局部结构;合并从公共实体类型开始,再加入的局部结构。

3)消除冲突

冲突分为三类:属性冲突、结构冲突、命名冲突。

设计全局ER模式的目的不在于把若干局部ER模式形式上合并为一个ER模式,而在于消除冲突,使之成为能够被所有用户共同理解和接受的同一的概念模型。

3)全局ER模式的优化

在得到全局ER模式后,为了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效率,还应进一步依据处理需求对ER模式进行优化。一个好的全局ER模式,除能准确、全面地反映用户功能需求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实体类型的个数要尽可能的少;实体类型所含属性个数尽可能少;实体类型间联系无冗余。

4.3.2关系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由于概念设计的结果是ER图,DBMS一般采用关系型(本人所使用的MSSQL就是关系型的DBMS),因此数据库的逻辑设计过程就是把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的过程。由于关系模型所具有的优点,逻辑设计可以充分运用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使设计过程形式化地进行。设计结果是一组关系模式的定义。

(1)导出初始关系模式

book(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class(图书类别#,类别名)user(借书证号#,姓名,性别,身份编号#,,联系电话,密码)ID(身份编号#,身份描述,借阅数)Owner(借书证号#,图书编号#,借书日期)

图4-14关系模式集

(2)产生子模式

借书子模式(借书证号#,姓名,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借书日期)

图4-15部分子模式

(3)根据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本人在写系统时还加入了两个关系模式:

1、ownertemp:用于在处理借书、还书工作时临时存储借书、还书信息,以便打印报表时使用。

2、keyer:用于存储和图书馆的用户名和密码及权限,以便或图书馆进入相应的功能模块时进行验证用户的身份。

4.3.3数据库的实现

我选用MicrosoftSQL2000(企业版)数据库来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首先创建七个基本数据库表如表4-1-4-7所示,然后根据全局ER图,建立各个表之间的联系,如图4-8所示。

表4-1借阅者基本信息表的结构(User)

表4-2图书信息表的结构(Book)

表4-4借阅者身份信息表的结构(ID)

表4-5借阅情况信息表的结构(Owner)

表4-6借阅情况临时存储信息表的结构(Ownertemp)

注:在owner表和ownertemp表中加入了索引字段,用来标识一条借录,并且设置为标识,标识种子为1。

表4-7和信息表的结构(Keyer)

图4-8数据库表间联系图

第五章图书管理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5.1系统窗体模块组成

§5.2数据模块窗体的设置

在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时,经常要遇到这样的情况,即好多组件、窗体同时访问相同的数据源,如果为每一个组件或者窗体都设置一个数据源将是十分耗时的工件,而且要保证这些数据源的确是相同的也需花一番功夫。那么,能不能将这些数据源集中管理,是做成一个统一的模块,需要时就将该模块引入而不必直接作数据源本身呢?数据模块(DataModule)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说来,数据模块是用来集中管理数据源的一个窗体,该窗体可被需要的地方随时引入。

但本人在开发这个系统时,开始使用了一下数据模块,但在使用过程中却碰到了一些问题。并且考虑这个系统使用到的TADOQuery控件比较多,如果使用数据控件可能会带来管理上的麻烦,如弄混各个数据控件的作用。还考虑到使用动态生成ADOQuery可能会更节省资源。所以在本人的系统中,开始做的个模块“借阅者个人模块”中还稍微使用了一下数据模块。但在后面做的两个模块中大多都是用动态生成ADOQuery来实现的。并且由于SQL语句是动态加入的所以datamodule中的控件也不会多。

§5.3启动画面的实现

启动画面是为了给用户一个良好的印像,加深软件的亲和力,没有实际的功能,在Form1窗体中加入了Image和Time组件。启动画面的窗体略,主要的源代码如下:

§5.4用户登录窗体的的实现

本窗体是为三种不同的用户(一般用户,,)提供选择以进入不同的模块,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源代码比较简单,略。

§5.5用户密码认证窗体的的实现

本窗体是为了让或图书馆按照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并且跟据用户名检查Keyer表中的“权限”字段,以分辩进入图书馆管理人员模块还是进入模块。窗体界面、源代码如下

§5.6借阅者服务模块的实现

借阅者服务窗体的功能主要是图书的查询,个人借阅情况查看及个人部分信息的修改。界面图如下:

5.6.1图书查询功能的实现

在本系统中,任何人都有权限使用查询功能,不做任何限制。界面如下,

由于实现的查询功能有多种,如按图书编号、图书名称等字段进行完全体配查找和部分体配的模糊查找,还有按多个条件进行逻辑与或是逻辑或的多条件查找。其中实现的方法者不多,所以只给出多条件查找的代码,如下:

5.6.2借阅者登录功能的实现

这个功能的实现与和管理人员登录功能实现的方法大致一样,并且还要简单。是从User表中查到到借阅证号与密码,看与用户输入的是否一致。如果一致,那么用户就可查看自已的借阅情况并维护自己的部分信息。源代码与借阅者登录界面都略。

5.6.3借阅者借阅情况功能的实现

在这里跟据借阅者的不同要求实现借阅情况的查询,有检查所有的借阅情部、某本书的借阅情况、和根据已借阅天数的来查询。其中根椐借阅天数来查询更有代表性,有方式一和方式二。以下给出此功能的源代码

按借阅天数查询方式一

这里给出个人部分信息修改的源代码:

这里给出密码修改的源代码:

5.7-图书借阅/归还模块的实现

5.7.1进行图书借阅功能实现

在这个功能中,输入借阅者的借阅证号和所要借阅的图书的图书编号,然后点击借阅按钮就可进行图书借阅。考虑到实际中可能会出现只知图书名而不知图书编号的情况,在此界面下方加入了一个转换功能,可以把图书名称转换成图书编号,再进行图书借阅。

5.7.2进行图书归还功能实现

在此功能中,根据借阅者的借书证号和归还的图书编号进行图书的归还工作。并且根据现实中可能会出现的只知图书名不知图书编号的归还情况,所以加入了按书籍名称进行归还的功能。这个功能是图书借阅功能中把图书名称转换成图书编号的一种改进方法,这样就不用如借阅功能中一样要先转换再借阅了。归还完成后,同样会打印出归还报表以便用户检查和确认。

5.8图书馆模块的实现

5.8.1图书馆图书管理功能的实现

在这个功能中可以在(*图书编号)中输入图书编号,点查找按钮后就会在各个相应的组件中显示出信息,或按图书名称模糊查找到所要的记录,在各个相应的组件中显示条记录的信息,也可在下端的ListView组件中点击某一条记录,在各个相应的组件中也会显示所选记录的信息。在入库功能中只要不是相同的图书编号并且带*号提示的字段不为空就可插入新的图录。删除则删除那些Book表中的图录,如果借出还可依用户要求连带删除owner表中的记录。因为图书修改与图书入库的功能与记录修改和记录添加的实现过程一样,所以下面仅给出删除功能的源代码,如下

5.8.2图书馆和管理功能的实现

在此功能中可以加入或是,或是修改他们的密码、权限。

在此功能中如果选中ListView中的记录,则在右边相应的组件中显示出信息,并且还可对这些记录进行修改或加入新的记录。并且也可以点删除按钮删除选中的一条或多条记录。删除功能与图录的删除一般,所以下面只给出添加与修改的实现过程。

5.8.3图书馆修改图书类别及统记功能的实现

在此窗体中能对图书的类别进行删除,添加和修改,这模块的功能的实现过程与图录的删除,添加和修改一样的,但是这个窗体还能跟据图书类别进行统计,还可根据Book表和owner表统计出图书总数目,库存图书数目,借出图书数目及借阅过期的图书数目。在这里给出统计图书总数目,库存图书数目,借出图书数目及借阅过期的图书数目的实现过程中的几个函数和过程

5.8.4图书馆借阅者管理功能的实现

5.8.5图书馆维护借阅者管理功能的实现

此功能能对借阅者信息进行查看添加、删除、修改。在这里给出刷新按钮的实现过程

这一部分是对借阅者身份进行管理,能对身份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并且同样的在listview中选中某条或多条记录时会在相应的右边的组件中显示出信息。此功能实现过程与前面所叙有雷同,略。

5.8.7图书馆借阅者统计功能的实现

此功能按借阅者身份进行统计,得出具有某种身份的借阅者总数,此种身份的并借阅图书的借阅者数和所借阅的图书数,在下面给出实现过程。

5.8.8图书馆统计借阅过期记录功能的实现

打印出的借阅过期催还报表如下图所示:

此报表能显示按借书证号升序排列的借阅信息超过限定时限的信息,其中主要的SQL语句如下:

5.9系统信息显示的实现

显过本系统的信息,并且右边的字向上滚动显示,主要实现如下:

图书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分类: 电脑/网络

假定某大型图书馆需要设计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要求包括以下功能: ⑴借书:输入读者借书证。系统首先检查借书证是否有效,若有效,对于次借书的读者,在借书证上建立档案。否则,查阅借书文件,检查该读者所借图书是否超过20本,若已达20,拒综上所述,“图书管理系统”的全局ER模式如图4-13所示。借,未达20本,办理借书(检查库存,修改库存目录并将读者借书情况录入借书文件。) ⑵还书:从借书文件中读出与读者有关的记录,查阅所借日期,如超期(1个月)作罚款处理。否则,修改库存目录与借书文件。 ⑶查询:通过借书文件,库存目录文件查询读者情况、图书借阅及库存情况,打印统计表。 要求如下:1 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方案各一份2 图文并茂3 按照所给的标准与范例书写文档4 有封面5 有自动生成的目录 6 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扩展与补充

(1)待开发系统的一般概述 :

立足于校园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建成符合标准化协议、通用性较强、实用的系统,以提高图书信息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图书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集中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数据管理新模式。在对图书、读者的管理,其实是对图书、读者数据的管理。本系统的建成无疑会为管理者对图书管理系统提供极大的帮助。使用该系统之后,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管理读者的登记、图书的购入、借出、归还以及注销等;还可以查询某位读者、某本图书的借阅情况,对当前借阅情况给出一些统计,给出统计表格,以全面掌握图书的流通情况。

本系统的宗旨是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少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使学校的图书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系统、高效的实施。

管理:用户管理、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借阅管理。

查询:图书查询、读者查询、借阅查询。

报表打印:所有图书、借出图书、库存图书、所有读者。

帮助:使用说明、关于。

另外建议:

2.在编目和流通这两块一定要改善,用计算机管理。

3.对库能够灵活设置。

4.做个借期超过要求罚款的功能,不同类的书罚款各不相同。

5.软件系统安全上要有一定的保障。

6.增加各种尽可能多的统计功能。

7.安装磁条,增加图书安全性。

8.图书管理系统软件还必须具有,导入,利用ER方法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可分成三步进行:首先设计局部ER模式,然后把各局部ER模式综合成一个全局模式,对全局ER模式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模式,即概念模式。导出数据库功能。方便即时更新和修改。

C#实现图书管理借书还书

5.8.数据流名称:图书采编信息6图书馆身读者查找到所需图书后,在图书保留期内到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图书借阅系统处理图书借阅、还书、续借等手续。份维护功能的实现

参考一下吧!设计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图书信息包括:书号、书名、作者名、、出版时间、价格等。1、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密码登陆。2、图书信息的录入功能(增加数据)。3、图书信息的删除(删除数据)。4、图书信息的浏览功能(查找数据)。5、图书信息的删除(修改数据)。6、]图书信息的计算并排序。计算所有图书的总价格及平均价格(er,单精度,输出一位小数),将包括所有数据的数组元素按价格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打印出来。#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defineSTACK_INIT_SIZE10#defineOK1#defineTRUE1#defineFALSE0#defineERROR0structstudent/定义学生类型,用于存放借出的书籍/{intcarnum;charlendbook[10];}student[1000];structemploy/定义职工类型/{intemploynum;charemployname[15];intemployage;charemploy[2];charemployl[10];longintemploytage;}employ[50];structbook/定义书的类型/{intbooknum;charbookname[10];charbookcreat[10];intturefalse;/用于借书和还书模块判断一本书是否借出的条件/}book[1000];structcar/借书卡的数据类型/{intcarnum;charstudentname[10];intstudentclass;}car[100];huanbook()/还书函数/{FILEfp,fp2;/定义两个文件指针,fp2用于修改数据时设立临时文件用,防止数据遭破坏/inti,n;intcarnum;charlendbook[10];printf("请你输入你的\n");scanf("%d",&carnum);fp=fopen("car.txt","r");/读取记录/for(i=0;fread(&car[i],sizeof(structcar),1,fp)!=0;i++)/for循环判断是否存在/{if(car[i].carnum==carnum)/存在,进入下一循环/{n=i;fclose(fp);printf("请输入你要还的书的名字\n");scanf("%s",lendbook);fp=fopen("record.txt","r");for(i=0;fread(&student[i],sizeof(structstudent),1,fp)!=0;i++)/判断是否借阅了输入的书/{if(strcmp(student[i].lendbook,lendbook)==0)/借阅了该书,进入下一循环,否则出错显示/{fclose(fp);fp=fopen("record.txt","r");fp2=fopen("bookl.txt","w");for(i=0;fread(&student[i],sizeof(structstudent),1,fp)!=0;i++){if(strcmp(student[i].lendbook,lendbook)==0){continue;/删除还掉的书的借录/}fwrite(&student[i],sizeof(structstudent),1,fp2);/写入原来没还的书的记录/}fclose(fp);fclose(fp2);fp=fopen("record.txt","w");fp2=fopen("bookl.txt","r");for(i=0;fread(&student[i],sizeof(structstudent),1,fp2)!=0;i++){fwrite(&student[i],sizeof(structstudent),1,fp);/将借录信息写回/}fclose(fp);fclose(fp2);fopen("bookl.txt","w");/清临时文件的记录/fclose(fp2);fp=fopen("book.txt","r");fp2=fopen("bookl.txt","w");for(i=0;fread(&book[i],sizeof(structbook),1,fp)!=0;i++)/将书的记录写入临时文件,防止因为修改信息破坏以前的记录/{if(i==n){book[i].turefalse=1;fwrite(&book[i],sizeof(structbook),1,fp2);/将还的书的原来状态设为无人借阅的/continue;}fwrite(&book[i],sizeof(structbook),1,fp2);}fclose(fp);fclose(fp2);fp=fopen("book.txt","w");fp2=fopen("bookl.txt","r");for(i=0;fread(&book[i],sizeof(structbook),1,fp2)!=0;i++){fwrite(&book[i],sizeof(structbook),1,fp);/将临时文件写回/}fclose(fp);fclose(fp2);fopen("bookl.txt","w");/清临时文件/fclose(fp2);printf("还书完毕,按任意键返回\n");getch();return1;}}printf("你没有借这样的书,任意键返回\n");/出错提示/fclose(fp);getch();return0;}}printf("系统没这样的卡,和联系,按任意键返回\n");/出错提示/fclose(fp);getch();}findbook(){FILEfp;charbookname[10];intture,i;fp=fopen("book.txt","r");printf("请输入你要查找的书名\n");scanf("%s",bookname);for(i=0;fread(&book[i],sizeof(structbook),1,fp)!=0;i++){if(strcmp(bookname,book[i].bookname)==0){if(book[i].turefalse==1){printf("这本书的详细资料是:%d%s%s此书现在无人借阅\n按任意键返回\n",book[i].booknum,book[i].bookname,book[i].bookcreat);}else{printf("这本书已经有人借出\n");fclose(fp);return0;}fclose(fp);returnFALSE;}}printf("没有你要查询的书籍\n");fclose(fp);returnFALSE;}findbook1(){FILEfp;charbookcreat[10];intture,i;fp=fopen("book.txt","r");printf("请输入你要查找的作者名\n");scanf("%s",bookcreat);for(i=0;fread(&book[i],sizeof(structbook),1,fp)!=0;i++){if(strcmp(bookcreat,book[i].bookcreat)==0){if(book[i].turefalse==1){printf("这本书的详细资料是:%d%s%s此书现在无人借阅\n按任意键返回\n",book[i].booknum,book[i].bookname,book[i].bookcreat);}else{printf("这本书已经有人借出\n");fclose(fp);return0;}fclose(fp);returnFALSE;}}printf("没有你要查询的书籍\n");fclose(fp);returnFALSE;}lendcount(){FILEfp;inti,n=0;fp=fopen("record.txt","r");for(i=0;fread(&student[i],sizeof(structstudent),1,fp)!=0;i++){printf(":%d借出的书籍:%s\n",student[i].carnum,student[i].lendbook);n=n+1;}fclose(fp);printf("目前共有%d本书借出\n",n);printf("按任意键\n");getch();returnn;}chabook(){charch5;do{printf("---------------欢迎进入图书查询系统!--------------\n");printf("1:\n");printf("2:\n");printf("0:\n");printf("请输入0--2,其他输入非法!\n");scanf("%s",&ch5);switch(ch5){case'1':findbook();getch();break;case'2':findbook1();getch();break;case'0':break;default:printf("无此作\n");getch();break;}}while(ch5!='0');returnFALSE;}lendbook(){FILEfp,fp2;inti,n;intcarnum;printf("请你输入你的\n");scanf("%d",&carnum);fp=fopen("car.txt","r");for(i=0;fread(&car[i],sizeof(structcar),1,fp)!=0;i++){if(car[i].carnum==carnum){n=i;fclose(fp);printf("请输入你要借阅的书的名字\n");scanf("%s",student[n].lendbook);fp=fopen("book.txt","r");for(i=0;fread(&book[i],sizeof(structbook),1,fp)!=0;i++){if(strcmp(book[i].bookname,student[n].lendbook)==0){if(book[i].turefalse==0){printf("对不起,此书有人借出,请借其他书\n");fclose(fp);getch();return;}elsefclose(fp);fp=fopen("record.txt","a+");student[n].carnum=carnum;fwrite(&student[n],sizeof(structstudent),1,fp);fclose(fp);fp=fopen("book.txt","r");fp2=fopen("bookl.txt","w");for(i=0;fread(&book[i],sizeof(structbook),1,fp)!=0;i++){if(strcmp(book[i].bookname,student[n].lendbook)==0){book[i].turefalse=0;fwrite(&book[i],sizeof(structbook),1,fp2);continue;}fwrite(&book[i],sizeof(structbook),1,fp2);}fclose(fp);fclose(fp2);fp=fopen("book.txt","w");fp2=fopen("bookl.txt","r");for(i=0;fread(&book[i],sizeof(structbook),1,fp2)!=0;i++){fwrite(&book[i],sizeof(structbook),1,fp);}fclose(fp);fclose(fp2);fopen("bookl.txt","w");fclose(fp2);printf("借书完毕,按任意键返回\n");getch();return;}}printf("不存在这样的书,任意键返回\n");fclose(fp);getch();return;}}printf("你的不存在,请申请新卡,按任意键返回\n");fclose(fp);getch();}carcount(){FILEfp;inti,n=0;fp=fopen("car.txt","r");for(i=0;fread(&car[i],sizeof(structcar),1,fp)!=0;i++){printf("第%d张卡\n",i+1,car[i].carnum,car[i].studentname,car[i].studentclass);n=n+1;}fclose(fp);printf("目前共有%d本书\n",n);printf("按任意键\n");getch();}delcar(){FILEfp,fp2;inti;intcarnum;charcho;fp=fopen("car.txt","r");fp2=fopen("bookl.txt","w");printf("请输入你要删除的\n");printf("如果你输入的存在,系统自动删除该信息!如果不存在,系统不做任何改动\n");scanf("%d",&carnum);for(i=0;fread(&car[i],sizeof(structcar),1,fp)!=0;i++){if(car[i].carnum!=carnum){fwrite(&car[i],sizeof(structcar),1,fp2);}}fclose(fp);fclose(fp2);printf("是否真的要删除该卡?删除后该书籍的所有信息将无法恢复《Y/N》\n");scanf("%s",&cho);if(cho=='y'||cho=='Y'){fp=fopen("car.txt","w");fp2=fopen("bookl.txt","r");for(i=0;fread(&car[i],sizeof(structcar),1,fp2)!=0;i++){fwrite(&car[i],sizeof(structcar),1,fp);}fclose(fp);fclose(fp2);fp2=fopen("bookl.txt","w");fclose(fp2);printf("按任意键返回\n");getch();return;}else{printf("按任意键返回\n");getch();return;}}addcar(){FILEfp;inti=0;fp=fopen("car.txt","a+");printf("请你输入\n");scanf("%d",&car[i].carnum);printf("请你输入学生姓名\n");scanf("%s",car[i].studentname);printf("请你输入班级\n");scanf("%d",&car[i].studentclass);fwrite(&car[i],sizeof(structcar),1,fp);fclose(fp);printf("输入完毕,任意键返回\n");getch();}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望采纳!

C语言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1)确定公共实体类型

借书的限制:教师180天,借15本;学生120天,借10本

按借阅天数查询方式二

图书的信息: 书的编号号,书名,作者,书的种类,书的总量以及书的剩余量

(一)、查询:(无条件或有条件指按所有字段查询)

一、单链表上实现图书信息管理

利用链表结构实数据项组成: OrderDate (借阅日期)+ BookName (书名)+ RederID (读者账号)+ ReaderName (读者姓名)+ O_Quantity (借阅数量)现图书存储

二 、二叉排序树或平衡树上实现图书信息管理

利用二叉排序树或平衡树实现图书的存储

三、B_树的作(手工题)

插入、删除作:

从空的3阶B_树开始,依次插入20,30,50,52,60,68,70,10,80,90,40,75。画出建树过程,然后分别画出删除50,60,10,75,20的B_树状态。

1.课程设计的题目内容要求

2.数据结构的设计思想和任务的总体结构

链接:

提取码:123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