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

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020年海洋生物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前景广阔【组图】

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画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

政策扶持力度大 新研发是关键

为了促进我国海洋生物行业的发展,我国先后推出多项鼓励、支持政策。例如《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在海洋生物方面,要求大力发展海洋生物、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材料,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健康安全的海洋创新物,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用法的现代海洋中产品。

2017年2月,正式印发《“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后续发展方向与节奏定下基调。在海洋生物方面,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海洋创新物,构建海洋生物中高端产业链;开发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海洋生物功能制品。

海洋生物成为海洋产业根据近年对海洋生物产业的统计数据,结合线性预测,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未来几年我国海洋生物行业增加值还将急促保持较快的增长,预计2025年的增加值将达到685亿元。增长较快的领域

海洋物和海洋生物制品的研究与产业化现已成为海洋大国争相竞争的热点领域,近年来,借助“蓝色经济”战略,海洋生物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是近十年来海洋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2019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35724亿元,比2018年增长7.5%。其中海洋生物业自主研发成果不断涌现,产业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443亿元,增速达到8.0%。在海洋产业增长排行中,排名第三;增长最快的行业是航洋船舶业,增速达到11.3%;其次是海滨旅游业,增速为9.3%。

近年来,海洋生物取得了长足发展。据公布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海洋生物行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72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43亿元。虽然我国海洋生物行业增加值增速自2016年出现放缓,但在海洋产业中,相较其他细分行业,其增长速度依然算是较快。

海洋生物专利产出质量较高

就现阶段而言,海洋生物实现规模生产难度还比较大,而受工艺技术的限制,海洋生物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对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不断提高,未来海洋市场将迎来较快发展,行业竞争将趋于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拓展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将有利于其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海洋生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水产行业现状与发展

近年来小龙虾养殖产量逐年上升,其养殖方式中占比的水稻养殖的养殖面积也逐年上升。除此之外,水稻养殖这一养殖方式的占比也逐年提升,2017年时有70.83%的小龙虾产于水稻养殖方式,到2020年这一占比已经达到了86.61%,养殖面积也从850万亩增长到了1892万亩。小龙虾稻田养殖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主要是因为龙虾+水稻的方式既能帮助两者增产,还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养殖户的养殖成本。

本文核心数据:小龙虾产量、小龙虾养殖占比、小龙虾稻田养殖方式、小龙虾稻田养殖好处

1、 小龙虾养殖规模

在逐年增长的小龙虾养殖产量的背后,水稻养殖的面积也逐年上升。2017-2020年,小龙虾水稻养殖面积从850万亩增长到了1892万亩,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在2020年时是19.3%。

小龙虾稻田养殖面积逐年上升,其占小龙虾总养殖面积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并且一直被作为小龙虾主流养殖方式。2017年时小龙虾水稻养殖占比为70.83%,随后逐年上升到了2020年的86.61%,提高了15.81个百分点。

小龙虾稻田养殖如此受欢迎主要是因为这种养殖渠道可以帮助小龙虾与水稻双丰收,小龙虾帮助以对稻田生长有害的生物为食,同时粪便还能作为稻田生长的肥料,减少肥料环境污染的同时增加水稻的产量,故而大多数小龙虾养殖户更乐意将小龙虾养殖在稻田里。

小龙虾在稻田养殖的过程中,有三种主要养殖方式,分别是稻田和龙虾连做养殖、水稻和龙虾的共同生长以及先养龙虾再种水稻,主要区别在于小龙虾投放进稻田的时间,同时在投放海洋生物行业专利产出质量较高。2014年-2019年,海洋生物专利公开数量逐年上升。从2014年的3件上升至2019年的40件,增长超过10倍。截至2020年7月27日,2020年共计公开发明专利25件,2020年全年公开发明专利数量有望突破40件。方式以及水稻质量要求上也有所不同。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水产养殖行业水产养殖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獐子岛(002069)、天马科技(603668)、大湖股份(600257)、好当家(600467)、ST东洋(002086)、御龙渔业(849)、ST昌鱼(600275)。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海洋牧场详细资料大全

海洋生物发展趋势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海洋牧场 外文名 :Marine Ranching 海洋牧场的涵义,海洋牧场建设环节与过程,分类,海洋牧场的目的,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 海洋牧场的涵义 关于海洋牧场的概念,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一般意义上,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画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定的人工渔场。首先营造一个适合海洋生物生长与繁殖的生境,并进行水生生物放流(养) ,再由所吸引来的生物与人工放养的生物一起形工渔场,依靠一整套系统化的渔业设施和管理体制,将各种海洋生物聚集在一起,如赶着成群的牛羊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那样,建立可以人工控制的海洋牧场,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作为渔业生产基础的水产资源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海洋牧场建设环节与过程 根据上已有的经验与相关研究,海洋牧场建设内容可以归纳为5个主要环节与过程: 一、生境建设,具体包括对环境的调控与改造工程以及对生境的修复与改善工程。主要是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改造滩涂等措施为鱼群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和索饵的环境。 二、目标生物的培育和驯化,采取人工育苗和天然育苗相结合,扩大种苗培育数量,通过生物工程提高种苗的质量,建立种苗驯养场,从采卵、孵化直至育成幼体,实现规模繁殖、化选择、习性驯化和计画放养。 三、监测能力建设,包括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和对生物资源监测。 四、管理能力建设,包括海洋牧场管理体系建设和管理政策研究等。 五、配套技术建设, 包括工程技术、鱼类选种培育技术、环境改善修复技术和渔业资源管理技术。 分类 依据海洋牧场的功能,可将海洋牧场划分为五种主要类型: ①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目前最常见的海洋牧场类型,一般建在近海沿岸。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产出多以海参、鲍鱼、海胆、梭子蟹等海珍品为主。 ②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这一类海洋牧场以鱼类产出为主。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属于目前海洋牧场受鼓励的发展方向。我国北方地区往往以近海中小型生态修复海洋牧场为主,南方地区以外海大中型生态修复海洋牧场较多。 ③休闲观光型海洋牧场。随着休闲渔业的兴起而出现,多嵌在其他类型海洋牧场之中,是海洋牧场管理开发的一项新兴产业。 ④种质保护型海洋牧场。多由科研机构或大型渔业公司投资,以近海沿岸海珍品、鱼类的资源养护为主要功能。 ⑤综合型海洋牧场。我国在建的牧场多以综合性海洋牧场为主,一般兼顾一项或多项功能,最常见的是在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开发休闲垂钓功能,在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中开发休闲观光功能和鱼类增养殖功能等。 海洋牧场的目的 随着捕捞强度逐渐增加,海洋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现象日益,海水养殖业作为对海洋捕捞的补充,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海水养殖带来的环境、病害及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渔业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水产养殖业乃至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致力于海洋牧场的研究、开发和套用已成为主要海洋的战略选择,也是世界已开发渔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值得我国密切关注、研究。我国资深院士曾呈奎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海洋农牧化”的构想。 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其一是为了提高某些经济品种的产量或整个海域的鱼类产量,以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的增长。其二是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 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 日本海洋牧场发展概况 基本情况 海洋牧场的构想最早即由日本在1971年提出,1973年,日本又在冲绳海洋博览会上提出:为了人类的生存,在人类的管理下,谋求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协调发展。1978年~1987年日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栽培渔业”计画,并建成了世界上个海洋牧场——日本黑潮牧场。日本水产厅还制订了“栽培渔业”长远发展规划,其核心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和电子学等先进技术,在近海建立“海洋牧场”,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养)和吸引自然鱼群,使得鱼群在海洋中也能像草原里的羊群那样,随时处于可管理状态。 19年,日本 栽培渔业的预算达到48.6亿日元,放流的渔业品种达94种,放流规模百万尾以上的种类超过30种。仅每年投到人工鱼礁的资金就达589亿日元(折合42亿元), 和县 、市町村各负责50%。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日本沿岸20%的海床已建工鱼礁区,2003年北海道地区秋季哈鱼的捕捞量猛增到5500吨。 管理和实施情况 1963年,日本专门成立了栽培渔业协会,负责管理和发展栽培渔业。2003年,日本对水产机构进行改革,基于提高研究和开发的效率,确保研发体制连贯的考虑,将栽培渔业协会并入日本水产综合水产研究中心,由日本水产综合水产研究中心全面接管此项工作。该中心设有栽培管理课和遍布全国沿海多达16个栽培渔业中心,专司栽培渔业项目管理和栽培渔业技术的研究、评价和实施工作。此后,该中心对单位内部的栽培渔业进行了体制和机制整合与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和地方 、自治团体的关系,加强了与都道府县等各级 的联合,并对项目实施情况和工作计画进行了重新评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栽培渔业的普及,落实。 韩国海洋牧场发展概况 基本情况 1994年~1996年进行了海洋牧场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并于1998年开始实施“ 海洋牧场计画”,该计画试图通过海洋水产资源补充,形成( 制造) 牧场,通过牧场的利用和管理,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和利用极大化。该项目计画分别在韩国的东海(日本海)、韩国南部海域(对马海峡) 和黄海建立几个大型海洋牧场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有优势品种的培育, 在形成系统的技术体系后,逐步推广到韩国的各沿岸海域。1998年,韩国首先开始建设核心区面积约20km的海洋牧场。经过努力经营,2007年6月竣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统营牧场取得初步成功后正推进建设其他4个海洋牧场,并将在统营牧场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套用到了其它海洋牧场。 管理、建设和运行模式 建设之初由韩国海洋研究院具体负责主持实施,但由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人员无故推托任务、浪费科研经费,受到韩国,2007年,海洋水产部决定将该项目移交给韩国国立水产科学院管理。韩国国立水产科学院在项目执行中发挥管理监督、签订契约、总体关系协调、具体课题研究、品行表现评价等和中坚作用,该院成立了海洋牧场管理与发展中心,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工作。 建设过程及核心技术。 以已建成的统营海洋牧场为例,建设过程分三个阶段:一是成立基金会和管理委员会,明确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实施机构等。二是增殖放流资源,建设海洋牧场。三是后期管理和建设结果的分析评估。其中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主要围绕区域地理和生态特征展开,重点研究了:生态学特性与建设模式设定、生境的改善、鱼类增殖、海洋农牧化使用和管理四个方面,其核心技术体系包括四个方面:海岸工程及人工鱼礁技术,鱼类选种、繁殖及培育技术,环境改善和生境修复技术,海洋牧场的管理经营技术。其他如放流技术、放流效果评价、人工鱼礁投放效果评价、牧场运行和监测技术、设施管理、牧场的经济效益评价、牧场建成后的管理、维护和使用模式研究等也很重要。 效果评价 以已建成的统营海洋牧场为例,一是该海区渔业资源量大幅增长,已达900多吨,比项目初期增长了约8倍。尤其在建设海洋牧场之前资源量已经减少到近乎绝迹的平纳,目前资源量已达到100多吨,大大超过了预期目标。二是当地渔民收入不断增加,已从1998年的2160万韩元(约合18万元)提高到2006年的2731万韩元(约合23万元),增长率达26% 。值得一提的是,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研究是海洋牧场研究中容易忽视的一环,项目实施工程中,可能会因为盲目追求某一鱼类品种种群数量的增长而破坏区域水生生态,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据笔者了解,韩国统营牧场在建设过程中,就因为过度放流和增殖某种鱼类而破坏了区域水域生态,修复尚待时日,教训值得吸取。 美国: 1968年提出建设海洋牧场计画,1972年付诸实施,1974年在加利福尼亚海域利用自然苗床,培育巨藻,取得效益。 的海洋牧场建设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的构想最早由曾呈奎院士于1970年代提出,即在我国近岸海域实施“海洋农牧化”。1979年,广西水产厅在北部湾投放了我国个混凝土制的人工鱼礁,拉开了海洋牧场建设的序幕。从1981年至1988年,我国其他沿海8个省2、 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对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进行全面评价,以尽量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发挥水利工程在保护周围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同时,该项工作已经开展了三十多年,也是水利工程立项前不能忽视的内容。目前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估和控制,主要集中在决策和竣工阶段,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影响评估不够重视。今后应该转变这种情况,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 包括立项决策、 工程设计、 工程施工、投产运营等各个阶段,都要评估其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市分别投放了大量的人工鱼礁,体积总计20多万立方米,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入21世纪以来,沿海各省市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积极进行人工鱼礁和藻场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牧场。 近几年,、、每年都安排资金在全国沿海地区开展海洋牧场区建设。辽宁省是我国最早建设海洋牧场的沿海省份,大连的獐子岛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的海洋牧场,为其他地区海洋牧场的建设起到了带动作用。山东省自2005年起开始实施《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规划》,在全省沿海大范围开展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连云港海州湾、厦门五缘湾、珠海万山群岛、海南三亚等地也已启动建设不同规模的海洋牧场。浙江舟山市的白沙、马鞍列岛两个海洋牧场项目已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从总体上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辽宁、山东、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海洋牧场已经实现规模化产出。但是,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总体上仍处在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的初级阶段。

5、建立多学科和多技术融合支撑体系。综合应用生态学、环境学、地理学、生物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并加快现代技术的应用步伐,为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一方面,加强调查和研究工作,全面掌握河流演变情况、河流泥沙运动规律、附近动物繁衍和迁移规律、气候变化状态等。在综合分析和考查这些资料的基础之上,制定更为完善、有效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案。并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支持,控制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推动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的决策工作,提高决策过程的公开化与透明化程度,保障人们知情权,让公众更好参与水利工程方案设计与工程建设决策。完善公众参与机制,让他们更为全面的了解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

如何协调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稻田养殖方式占比逐年提升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协调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水利工程建设能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水利工程建设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是可以发挥航运、灌溉、发电、养殖、防洪等综合性功能,让周围居民享受其带来的好处。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可以降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包括干旱、洪涝等,还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还能改善乡镇生活、工业、农业用水情况, 促进周围生态环境改善, 防止环境恶化,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创造有利条件。

1、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水利工程建设。3、 小龙虾稻田养殖好处及养殖方在水利工程建设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方针,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应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理念为指导方针,注重工程建设与环境相协调,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综合效益提高。同时,在水利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也要注重其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水利工程更好发挥防洪、供水、灌溉等综合效益,实现改善水环境,修复生态环境的目的,促进水利工程流域内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树立水利工程建设为整个服务的观念,就经济发展对水利工程建设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在开展工程建设过程中,也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破坏周围生态环境,从而更好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3、完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首先, 提高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评价体系要更好适应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反映出人们的认知水平,建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完善评价手段。并加强研究工作,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就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量化评估,更好为采取措施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其次,科学合理考核生态环境的价值,对水利工程建设可能给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评估,综合考量水利工程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制定水利工程建设方案。

4、建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补偿机制。首先,结合水利工根据《渔业统计年鉴》,2014-2020年我国小龙虾(学名克氏原鳌虾)产量逐年增长,从2014年的65.97万吨上升到2020年的239.37万吨,复合增长率达到约24%。程建设实际情况,探索合理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损失成本计算方法、补偿方法,对其进行量化分析,为进行生态环境补偿提供参考和依据。其次,加强水利工程周边生态环境调查工作,分析不同要素的需水特征,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发挥水利工程蓄水、 调水的优势。科学、合理对水利工程周边地区、水库上游进行补水和调水,满足周围区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从而有效保护周围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进行水利工程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时,不能过度开发,而应该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不能片面追求水资源的限度利用,防止破坏周围生态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