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查询

新消息:5月采购指数公布,利好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收藏每日商品,了解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动态。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查询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查询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查询


新消息显示,日前我国公布5月采购指数,给当前疲软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带来利好支持,大部分商品价格重回上行通道之中。

我们首先来看全球原油市场,目前依旧围绕在能源出口方面。

新消息称,目前欧盟已经达成对原油禁运的方案,并禁止为第三国运输石油提供保险,但同时指出,相关措施需要在6-8个月之后生效,并对匈牙利的相关进口给予豁免。

对此,欧盟委员会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在接受微软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公司采访时表示,延迟生效时间,将会有效避免将原油直接卖给全球其他市场,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

在昨日我们提到的原油目前大量在希腊附近通过STS转移作业后运往美国等地,但新消息显示,随着美国从一艘扣押在希腊海岸的邮轮上没收伊朗原油后,上周五伊朗也扣押了两艘希腊油轮,这也导致市场处于紧张状态。

人们担心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的原油流动将会进一步中断,该海峡承载着全球三分之一的贸易。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荷兰未使用卢布支付,目前俄天然气公司已经暂停供气。

同时,还在用卢布结算天然气的方式来偿付欧洲相关债券。

有趣的是,随着欧盟对能源进口的下降,导致其天然气等能源市场供应出现大面积紧张局势。

针对这种局面,西班牙考虑向欧盟请求化肥生产援助,以脱离对天然气的依赖。

但更多数据显示,尽管西方和欧洲买家主动避开原油,令的旗舰乌拉尔原油在其传统市场的需求受阻,但是买家入市采购,使得原油的总体出口量未受影响。

4月份市场首次超过欧洲成为原油的买家,5月份的领先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5月份波罗的海港口的装船显示,超过一半的乌拉尔石油将被运往,主要是运往印度和。

来自数据显示,自今年2月以来,印度已经收到了3400万桶打折的石油,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倍以上。

预计5月向印度的原油供应超过2400万桶,6月份也将达到2800万桶。

作为对比,去年对印度的原油平均每月出口仅为96万桶,大约是5月总出口量的25分之一。

不过,截止目前全球基准的7月布伦特原油收盘价已经涨至121美元/桶附近,因为市场预期来自的需求会快速恢复。

同时,针对可能迎来的需求恢复局面,欧佩克联盟仍拒绝大幅提高产能增长。

日本的钢铁制造商新日本制铁公司本周表示,尽管钢铁市场近期整体较为低迷,但需求和价格可能已经触底。

而在伦敦金属交易所,近段时间铜、锡和锌等金属库存出现明显下降,这显示了市场需求已经出现放大趋势。

截止目前,三个月期铜、铝、锌和锡在3月分别创下每吨10845美元、4073美元、4896美元和51000美元的历史高位。

不过,面对大宗原材料上涨,以及越来越严峻的通胀形势,全球加息压力也日趋明朗。

数据显示,在过去三个月中,全球央行共计60多次上调关键利率水平,创2000年初以来新高。

我国公布的5月份制造业采购指数为49.6%,虽低于临界点,但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而同期国内防控形势的好转,也令市场对需求的恢复充满信心。

与此同时,尽管当前整个地产经济依旧低迷,但日前经济日报发布文章称,房地产是确保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并提出应满足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帮助其修复资产负债表,地产投资良性发展。

据悉,近日深圳今年首现“日光盘”6小时售罄,吸金57亿。

不过,据来自我国发现的另一份《经济日报》称,富士康郑州工厂在端午节前后,派出20多名员工到该公司位于印度的工厂传授经验。

接下来,大宗商品将陷入高位波动!4类产品大涨,重点关注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自2020年全球爆发以来,大宗商品价格随之飙升,虽然全球各国在去年都想办法恢复经济,但近日根据预测,接下来大宗商品在高位波动的可能性较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全球市场来看,影响及助推大宗商品的因素不仅没有变少,反而增加了。

一是当前全球通胀仍然高企,虽然美联储已经开始加息甚至缩表想缓解过去由于美元大肆放水引发的通胀,但是无疑在当前复杂的经济格局下,这一举措的风险陡增。

再加上冲突的持续,对全球市场来说充满了不确定性。

二是随着冲突的持续以及一系列的与反,市场的供需结构和金融结构已发生较大转变,这两个结构一旦发生变化,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冲击因素涌向大宗商品市场。

三是全球大宗商品的供需平衡已被打破,然而新的平衡却还未建立。

这也意味着当前的市场正在陷入混乱,从旧平衡破坏到新平衡建立,这一过程势必要经历动荡格局。

如此看来,在这个大局势下,大宗商品想要平静下来几乎很难。

而在众多品类中,哪些品类产品会波动剧烈呢?不妨收藏以下4类:

1、能源

能源是百业之基,而无论是石油、天然气还是煤炭,在去年时就已经出现了较大涨幅。

到今年随着地缘冲突的持续,能源市场已陷入混乱。

虽然当前能源市场似乎已变得平稳,但其背后的波动因素仍然在互相较量,因此后续来看,仍存在很大变数。

以原油市场为例,近期原油价格在百美元附近波动,主要受2个因素影响:

一是美国及能源署宣布将从5月起释放总量为2.4亿桶的战略原油储备,这使得原油市场的供需一度有所缓和;

二是原油供给的缺失量还并不大,尚未形成明显缺口。

但是随着一系列与反的实施,原油市场的供需缺口将逐渐显现。

毕竟以原油生产量及出口量来看,想要补足这一缺口基本很难。

天然气与煤炭也同样面临着很大不确定性,尤其欧洲对俄天然气的依赖较大,短期内想要完全替代的可能性很小。

因此,综合来看,能源市场虽然当前暂时呈现出暂时的平稳,但鉴于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后续市场的波动性仍然较大。

2、化肥

在众多市场中,化肥市场的波动引发了各国的收藏。

当前化肥市场呈现明显的供需紧张,主要有2个因素:

一是成本高企导致的产量下滑。

能源市场波动导致价格大幅上涨,这种影响不断向下传导,就波及到了化肥领域。

去年,由于天然气、煤炭等价格大涨使得全球化肥企业压力高企,不少化肥生产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产,使得总体产量下滑。

而另一方面,也使得全球化肥库存不断下降,到今年年初时,已几乎见底。

二是作为全球重要的化肥出口大国,由于冲突及原因导致化肥出口明显减少。

根据粮农组织的数据,2021年是世界上的氮肥出口国,也是钾肥和磷肥的第二大供应国。

欧洲多国和中亚多个超过50%的肥料供应均来自。

产量下滑与出口下降使得全球化肥市场供需高度紧张,价格自然更加水涨船高。

数据显示,冲突发生以来,全球化肥价格涨幅一度达到约40%。

后续来看,化肥市场的这一缺口并不容易缓解,而且随着农业种植季的到来,供需紧张的趋势将会被放大。

3、粮食

化肥短缺与价格高企,直接影响的就是粮食。

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在谷物的种植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今年粮食市场的波动也不容忽视。

波动因素主要来自2方面:

一是供需偏紧。

供需偏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种植面积下滑。

例如,被称作是“欧洲的粮仓”,当前正值春耕、春播时节,但因战事粮食贸易几乎停摆,不仅运输被切断,而且因种子、化肥及农资用燃油的短缺,使得的种植陷入了困境。

根据预测,今年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将从1692万公顷下调至1344万公顷。

而如果冲突一直持续到五六月份的话,那么可能将错过整个播种季。

另一方面是产量下滑。

作为小麦及玉米的主要出口国,2021年冬小麦播种面积为650万公顷,而根据该国预计,今年能够收割的冬小麦面积仅为在400万公顷左右。

再以巴西、阿根廷等为例,南美诸国受干旱天气影响,大豆的产量明显下降,也加剧了全球大豆供需的博弈。

二是出口下滑。

两国出口多的谷物就是小麦,两国出口的小麦加在一起约占全球的29%,随着两国小麦出口双双下滑,全球小麦市场必然风波再起。

另一方面,随着粮食供需紧张,各国开始加强粮食储备,出口国开始实施各种配额,减少出口以优先保障本国供给;而进口国则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囤粮,以备不时之需。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同样也增加了粮食市场的供需紧张。

而粮食作为生存的基础,尤其是动荡时期,往往成为重要的战略武器。

因此,粮食市场的影响可能将更为深远。

4、植物油

化肥市场的波动影响粮食市场,而粮食市场的波动影响植物油市场。

当前,全球豆油、棕榈油、菜籽油以及葵花籽油等几大油脂均出现了较大涨幅。

豆油由于南美大豆产量下滑,以及豆价上涨,使得压榨成本增加;而印尼等国因为劳动力缺失使得棕榈油价格也在高位徘徊;加拿大由于天气影响,菜籽产量下降;而两国作为的葵花籽油出口国也纷纷收紧出口。

后续来看,植物油的利空因素几乎没有,这也就意味着,植物油的涨幅可能持续处于高位。

而从粮农组织发布的3月份的食品价格指数中,也印证了这一点,植物油环比涨幅达到了23.2%,创历史新高。

【结语】

从供给方面看,能源、化肥、粮食及植物油等各大品类供给均呈现偏紧状态,而随着后续可能会出现的不断加码,供给可能将进一步收缩。

而从需求方面看,高企的价格已对一些需求形成了破坏,再加上地缘导致的供需结构的改变,供需失衡可能也会进一步加剧。

在整体供需大格局下,大宗商品即将进入高位动荡时期。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crb指数是什么

CRB指数就是大宗商品指数,由美国商品调查局(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依据世界市场上若干种基本的经济敏感商品价格编制的一种期货价格指数,用来反应大宗商品期货价格。CRB指数涵盖的19种期货合约品种及其所占比例如下:

农场品:大豆6% 小麦1% 玉米6% 棉花5% 糖5% 冰冻浓缩橙汁1% 可可5% 咖5% 活牛6% 瘦肉猪1%

能源类: 原油23% 取暖油5% 汽油5% 天然气6%

金属类: 黄金6% 白银1% 铜6% 铝6% 捏1%

交易单元,即单个投资者或机构,享有会员(券商)席位下的一条交易单元。

交易单元又称为‘排板神器’、 ‘一字板神器’、‘VIP通道’、‘快速交易通道’等

(1)产品功能

根据交易所竞价撮合规则,按照交易单元的内在报单委托顺序,每50毫秒扫一次所有交易单元的委托报单,摘取该交易单元排在首位的委托报单作为竞价撮合顺序。交易单元如果只有一个用户,那么每天的报单总能排在该单元的位,享有竞价涨跌停价委托队列的战略优先。

(2)产品特色

券商将一个交易单元提供给单个投资者或机构使用,因客户独自占有整个交易单元及无需与其余客户分享通道,交易指令无需在通道内排队报盘,其享有通道竞价优先权,能达到理论上的值。

(3)适用客户群体

以抢公告板、一字板、次新股、复盘股、重组股等短线交易为主要策略,并愿意为专用通道支付租赁费用的高额资产客户、机构客户。

交易单元,换句话说就是专用通道,比方就像机场排队检票,如果有几百人排队,那么检票的速度肯定很慢,相信广大股友朋友中肯定有人去过机场VIP待机室,从那里登机只有两三个人,那么速度肯定是快多了。

许多散户以为挂单挂得早,向交易所申报的就早,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因为投资者下的单子是先集中到券商,再由券商向交易所申报。也就是说哪怕是你前一天晚上下的单,也要第二天一早由券商向交易所申报。所以如果不是交易单元这种专用通道,申报单肯定很拥堵,成交概率是非常非常非常低的。

普通投资者的下单委托都是通过证券公司的普通交易单元进行成交的,而普通交易单元的客户数量一般都在上万以上,所以经常会出现成交很慢的情况。而交易单元里的客户数会有严格的控制(一般不超过20人),所以能够明显地提升客户的交易速度与交易质量。而对于一些抢涨停板的大资产客户(机构客户)来说,慢了几毫秒,说不定就抢不到板了。

每日商品:需求低迷,令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乏力

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其对经济活力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市场消费需求近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令价格继续上行缺乏动力。

在全球两大消费市场美国和,数据显示,4月份美国工厂活动增速为近两年来慢,而4月份的制造业PMI指数创下2020年初暴发初期以来的水平。

据悉,欧盟已经提议在今年年底前禁止进口原油,还将推动切断和白的更多银行与支付系统的联系,其中包括储蓄银行公司。

这将令全球能源供应形势进一步紧张,德国已经表示,德国可能在今年夏季结束对原油的依赖。

此前,欧盟部分通过储蓄银行公司支付天然气费用。

此外,由于担心供应问题,匈牙利已经明确表示,永远不会支持将欧盟对的扩大到能源领域。

而对于而言,其作为全球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原油出口国,占全球原油出口量的12%左右,在2021年供给出口原油2.29亿吨,供应给全球36个。

但受到之后,尽管对欧洲地区的出口仍在持续,但数量大幅下滑。

同时,在市场,虽然印度大幅增加了乌拉尔原油的进口,但其他的购买兴趣仍旧低迷。

就在五一放假前,由埃克森美孚公司负责运营的索科尔原油也宣布遭遇不可抗力,并正在寻求退出该项目。

消息人士称,已有至少一批于5月底装船的索科尔原油订单被取消,其他几家炼油厂也试图减少原6月份的石油采购。

目前全球基准的6月布伦特原油报价仍位于100美元上方,新报价为107.58美元/桶,同比上涨59%。

其他商品市场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综合来看,目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呈现着供应下降、需求低迷和价格高企并存的状态。

为有效市场的流动性,国内楼市在强势调控之后,今年以来已经呈现出全面松绑的态势。

根据的数据,202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18.2万亿元。

但今年1-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锐减22.7%。

受此影响,各地也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提出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约80城“因城施策”,陆续松绑楼市调控,部分地区首付比例已经再次降至20%。

此外,在股票市场,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也宣布将股票交易过户费下调,市场的正面预期。

而此前被市场寄予厚望的汽车制造业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数据显示,4月份汽车销量同步跌幅达到60%以上的车企有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跌幅50%以上的则是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东风本田;跌幅40%以上的有广汽本田和五菱汽车。

广汽丰田跌幅小,但同比也下滑37%。

而处于起步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在今年全球大宗商品原料价格上涨以及新材料供应体系不稳的大背景下,在经历提价风波后,增速也明显不及预期。

其中,零跑汽车4月份以9087台的交付量位居销量榜首。

从种子到化肥,全球种植成本大涨,今年粮价低不了?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粮价上涨要追溯到2020年,2020年爆发引发了生产中断,导致供需错配,大宗商品等价格随之上涨,再加上后来的金融放水,继续推升价格引发通胀。

而到了2021年,全球粮价及大宗商品价格仍然处于上升通道中。

根据粮农组织报告,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飙升,只是在个别的月份出现了下降,但总体仍是上升趋势。

到了2022年,这一指数仍在上涨,并在2月份时再创新高,且与前两年相比上涨了约40%。

虽然之前市场普遍预期,2022年随着经济的恢复,大宗商品以及粮食价格会有所回落,但是目前来看,这一预期显然落空。

原因一是极端天气仍在持续。

去年受拉尼娜影响,极端天气频发,例如欧洲经历了洪涝灾害,使得很多小麦主产国纷纷面临减产,而美洲的干旱也持续威胁农作物的产量,例如当前南美的干旱使得阿根廷、巴西以及巴拉圭的大豆产量下降几乎已是板上钉钉。

原因二是受地缘冲突的影响。

包括其产生的当前影响以及随后可能会引发的新一轮全球范围内的波动,并且这种变化可能会使全球供给格局发生改变。

然而,更为直接的影响则是粮食生产端,从种子到化肥种植成本全面走高。

首先是能源价格的上涨引发化肥生产成本增加。

去年底时,全球化肥库存已然见底,而冲突的爆发使得化肥的紧缺进一步升级。

及白作为化肥出口大国,因诸多原因已暂停化肥出口,不仅化肥价格进一步上涨,多国还出现了化肥紧缺的局面。

例如,北美化肥指数在过去12个月翻了一倍,创下历史新高。

此外,不仅化肥,像种子、杀虫剂以及各种农资甚至拖拉机的价格都在上涨,再加上油价一直在高位震荡,也增加了运输成本。

全球各国种植压力倍增。

以美国为例,美国农民的种植成本已然大幅上涨,甚至已无法实现收支平衡。

玉米和大豆的种植成本过去每英亩约需要投入700~850美元,而今年已经超过了1100美元。

化肥价格更是涨到了两年前的3倍之多,根据美国3月份的数字显示,尿素价格飙升了143%,而柴油价格上涨了133%。

而巴西也不容乐观。

巴西对化肥的出口依赖很大,受冲突影响,化肥供给出现明显缺口,许多巴西农民开始疯狂地囤积化肥以备不时之需。

作为农业大国及人口大国的印度,其农业收入约占GDP的1/5。

但是由于燃料价格以及化肥价格的上涨,该国的种植利润已大幅减少,减少幅度超过了58%。

而澳大利亚也不容乐观。

除了化肥、种子等价格上涨以外,劳动力价格也明显上涨,不少农民已经入不敷出。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粮食的种植成本已经明显抬升,这也意味着全球粮价几乎已很难回落。

而后续随着冲突后,粮食供需结构的改变,或许全球粮食市场将迎来新格局。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农业的新发展。

2023年,全球3大谷物仍充满不确定性?是风险还是炒作?

回顾2022年粮食市场,全球三大谷物经历了“过山车”式的震荡走势,先是小麦价格大涨,拉动玉米和大豆也涨至高位。

数据显示,3月份小麦价格一度升至12.94美元/蒲式耳的历史新高,超过了2008年的价格;而玉米价格则在4月份也攀升至8.14美元/蒲式耳,也为2012年以来的水平;大豆价格则在6月份涨至17.69美元/蒲式耳,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但随着美联储的激进加息、市场对于冲突的影响的逐渐消化,以及在全球通胀见顶、经济开始衰退的预期下,粮价也开始回落。

这一点从粮农组织发布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的变化中也可窥见一斑。

上半年指数普遍处于高位,并于3月份创下了近30余年的新高。

随后开始小幅回落震荡,直到下半年开启下直线回落的模式,至去年11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已几乎回落至2021年水平,同比涨幅仅为0.3%。

然而时间到了2023年,对于全球大宗商品的走势,普遍认为将从动荡转为调整,将从高位回落至供需面,将从大起大落转为窄幅震荡。

不过,我们之前说过,粮食算是一个例外。

因为粮食除了具有大宗商品属性外,还是生存的基础,尤其在动荡格局下,粮食更成为了战略武器。

自全球及冲突爆发后,粮食更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再加上受极端天气影响,粮食产量震荡,各国对于粮食的需求都大幅增长,这使得粮食的总体需求上升。

因此有观点认为,全球粮食市场的风险仍然存在,或者说在整体需求增长的情况下,供给端却仍然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且从各国粮食产量来看,全球三大谷物前景并不明朗。

2022年影响粮食供给的主要因素到了2023年依然存在,使得粮食供给的不稳定性凸显。

个影响因素就是冲突引发的粮食供给及出口问题。

虽然冲突带来的影响似乎已被市场逐渐消化,但是这场冲突何时到头却成为了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美西方针对实施的一系列相关等,都成为了粮食市场的不确定因素。

再加上两国均是粮食出口大国,其粮食出口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比重,尤其去年黑海港口外运就曾多次陷入停滞,并引发了市场极大的担忧,一度推升粮价上涨。

虽然黑海港口已经恢复,但整体仍然是脆弱的,并且数据显示,的谷物出口仍然低于之前的水平。

第二个因素则是极端天气仍然频发。

2022年欧洲等地遭遇的极端干旱对粮食产生了不小影响,粮食产量受到直接威胁。

而当前美国大平原地区的寒潮及风暴天气,使得美国冬小麦产量或受损,美小麦价格上涨,带动着玉米也开始跟涨。

在美玉米及玉米双双预期减产的情况下,全球市场买家开始将目光转到了南美作物上。

从去年底开始,巴西玉米的强劲出口开始受到市场收藏,而今年1-2月份巴西玉米将迎来关键生长期,或将再次成为玉米市场炒作的对象。

而阿根廷也正在经历干旱少雨的天气,市场开始担忧其玉米、大豆的产量可能会下降。

而大豆方面,要比玉米和小麦相对宽松,主要是因为之前南美预期天量增产,尤其是巴西大豆,这为全球大豆市场带来了不少稳定。

不过,随着南美大豆的丰产,将与美豆形成竞争之势,也为资本炒作带来了机会。

第三个因素则是化肥等成本仍然处于高位。

虽然随着全球能源价格的不断下行,化肥价格也从高点回落,但是仍然高于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

这意味着全球粮食生产成本仍然处于高位,这也将成为影响粮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此来看,全球粮食供给确实存在不确定因素,但是经历了前两年的大幅波动后,市场正在回归调整,后续的变化收藏三件事:一是冲突后续如何转向;二是是否有超极端天气出现;三是要警惕资本炒作,避免入坑。

全球经济运行数据不佳,通胀压力下大宗商品价格还要涨多少

进入五一节后以来,随着相关机构公布一系列的经济数据,关于经济下滑的预期进一步增强,从而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构成压力。

继美国和相继公布相关经济数据之后,日前德国发布的数据显示,其3月份工厂订单大跌4.7%。

由于全球经济出现下滑,在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背景下,也令全球通胀指数飙升。

据新收到的消息显示,澳大利亚央行已经将通胀率预期从此前的2.6%大幅上调至4.6%,哥伦比亚通胀率升至9.23%,为近21年来水平。

而从世界经济合作组织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全球通胀率的分别为土耳其、阿根廷和巴西。

其中土耳其货膨胀率达到69.97%。

该组织进一步预估,在过去12个月里,二十国通货膨胀率达到7.9%,经合组织达到8.8%。

此外,美国房贷利率30年期升至5.27%,创2009年8月以来。

分析认为,令通胀率大幅提升的核心因素在于能源价格的上涨。

据悉,自冲突以来,全球原油价格已经持续位于100美元附近,此后随着美欧等国加大对的相关,导致原油价格一直稳居100美元上方。

有消息称,欧盟等国第六轮的不仅涉及原油禁运,还将包括在贸易中的船运、保险等大宗商品交易的相关服务。

同时,为抑制持续高位运行的能源价格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日前美国有关方面通过一项法案,要求石油出口国及其联盟成员,必须提高原油产量,否则将被美国提讼。

此前,针对原油价格的走高,包括美国在内的能源署在今年3月份曾组织实施储备投放,其中美国向市场投放6000万桶,但并未能对原油价格构成下跌,并且,从近收到的消息来看,美国能源部已经宣布将招标购买6000万桶石油以补充战略储备。

针对目前欧盟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全球原油供应的局面,日前日本首次明确表示,难以立即跟进禁运石油。

同时,由于全球能源价格的飞涨,目前全球的钾肥生产商预计,全球钾肥供应紧张的局面可能会延续到2023年。

模型数据显示,巴西作为世界的大豆生产国,如果钾肥的使用量减少20%,预计将导致今年的大豆产量下降14%。

在西非,化肥使用量的下降可能使今年的水稻和玉米收成减少三分之一。

肥料发展中心则进一步,目前全球一半人口几乎都以水稻为主粮,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的水稻生产国的农民正在减少施肥,这会导致下一季的水稻收成或将减少10%,相当于3600万吨大米左右。

而在国内市场,同样受到来自全球大宗商品上涨的负面影响。

来自的数据显示,4月下旬20种产品价格上涨,生猪价格环比上涨12.3%,同时,为抑制能源价格对国内的传导作用,在前期煤炭强力调控措施下,再出台煤炭市场价格调控监管,煤炭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

目前国内煤炭价格已经低于市场,这也导致自3月份以来国内煤炭进口数量大幅锐减,国内开采上升。

不过,在终端消费数量庞大的成品油市场,仍遭遇着来自市场的影响。

截止目前国内成品油终端销售价格继续按照调价机制上涨,多地95号汽油已重返“9元时代”。

目前,国内为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抵消高物价带来的负面冲击,各项经济活动的措施陆续颁布,日前也再度就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发表评述。

数据显示,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每年可为大约2.9亿农民工提供相关就业岗位,至2021年我国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8%,上游产业涉及矿产、钢铁、水泥、建材等产业,下游涉及装修、家电、家具等各行各业,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近年来在我国房地产经济的飞速发展中,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利用资金优势大肆炒房,加上金融监管漏洞,导致房价飞涨,多地出现房姐、房哥,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消费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已经开始进行相关整顿,并提出了合理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思路。

实际上,在全球任何一个经济大国,地产经济都属于支柱型产业,包括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盟等。

以美国为例,其房地产占GDP的比重约为11%,早在2007年发生的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终引发成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并直接导致华尔街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破产,第三大投行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转为普通商业银行,美国的互惠银行被监管机构接管。

该随后被改编成《大空头》(TheBigShort)、《商海通牒》(MarginCall)和《大而不倒》(TooBigtoFail)等经典影片,感兴趣的朋友可购买观看。

其他方面,在全国逐步放开三胎的背景,日前广东省进一步公布措施,5月起生育子女无须再审批,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