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服务器的配置(如何搭建一个自己的服务器)

选购服务器时应考察的主要配置参数有哪些?

1.CPU和内存:CPU的类型、主频和数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服务器的性能;服务器应采用专用的ECC校验内存,并且应当与不同的CPU搭配使用。

服务器的配置(如何搭建一个自己的服务器)服务器的配置(如何搭建一个自己的服务器)


2.芯片组与主板:即使采用相同的芯片组,不同的主板设计也会对服务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3.网卡:服务器应当连接在传输速率最快的端口上,并最少配置一块千兆网卡。对于某些有特殊应用的服务器(如FTP、文件服务器或视频点播服务器),还应当配置两块千兆网卡。

4.硬盘和RAID卡:硬盘的读取/写入速率决定着服务器的处理速度和响应速率。除了在入门级服务器上可采用IDE硬盘外,通常都应采用传输速率更高、扩展性更好的SCSI硬盘。对于一些不能轻易中止运行的服务器而言,还应当采用热插拔硬盘,以保证服务器的不停机维护和扩容。

5.冗余:磁盘冗余采用两块或多块硬盘来实现磁盘阵列;网卡、电源、风扇等部件冗余可以保证部分硬件损坏之后,服务器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服务器采购 五大问题需提前考虑】

服务器市场上产品种类繁多,各厂商开始花样翻新地打服务、打方案,使用户在选购服务器产品时迷惑也越来越多。下面几个问题的解答相信能在用户选购服务器时提供一些参考,因为,春之华造就秋之实,选到合适的服务器产品,是保证业务正常运营的一个必要因素。

【问题一:选购IA服务器时应考察的主要配置参数有哪些?】

CPU和内存CPU的类型、主频和数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服务器的性能;服务器应采用专用的ECC校验内存,并且应当与不同的CPU搭配使用。

芯片组与主板即使采用相同的芯片组,不同的主板设计也会对服务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网卡服务器应当连接在传输速率最快的端口上,并最少配置一块千兆网卡。对于某些有特殊应用的服务器(如FTP、文件服务器或视频点播服务器),还应当配置两块千兆网卡。

硬盘和RAID卡硬盘的读取/写入速率决定着服务器的处理速度和响应速率。除了在入门级服务器上可采用IDE硬盘外,通常都应采用传输速率更高、扩展性更好的SCSI硬盘。对于一些不能轻易中止运行的服务器而言,还应当采用热插拔硬盘,以保证服务器的不停机维护和扩容。

磁盘冗余采用两块或多块硬盘来实现磁盘阵列;网卡、电源、风扇等部件冗余可以保证部分硬件损坏之后,服务器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热插拔是指带电进行硬盘或板卡的插拔操作,实现故障恢复和系统扩容。

同时,在选择IA服务器时通常需要考虑可管理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等几方面的性能指标。

【问题二:64位服务器覆盖的应用范围?】

这里要说的,仍然是安腾、AMD64等一些新型64位服务器。从应用类型来看,大致可分为主域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和邮件服务器、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几类。

主域控制器:网络、用户、计算机的管理中心,提供安全的网络工作环境。主域控制器的系统瓶颈是内存、网络、CPU、内存配置。

文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作为网络的数据存储仓库,其性能要求是在网络上的用户和服务器磁盘子系统之间快速传递数据。

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引擎包括DB2、SQLServer、Oracle、Sybase等。数据库服务器一般需要使用多处理器的系统,以 SQLServer为例,SQLServer能够充分利用SMP技术来执行多线程任务,通过使用多个CPU,对数据库进行并行操作来提高吞吐量。另外, SQLServer对L2缓存的点击率达到90%,所以L2缓存越大越好。内存和磁盘子系统对于数据库服务器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Web 服务器:Web服务器用来响应Web请求,其性能是由网站内容来决定的。如果Web站点是静态的,系统瓶颈依次是:网络、内存、CPU;如果Web服务器主要进行密集计算(例如动态产生Web页),系统瓶颈依次是:内存、CPU、磁盘、网络,因为这些网站使用连接数据库的动态内容产生交易和查询,这都需要额外的CPU资源,更要有足够的内存来缓存和处理动态页面。

高性能计算用的集群系统:一般在4节点以上,节点机使用基于安腾、AMD64技术的Opteron系统,这种集群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厂商的技术实力、集群系统的设计、针对应用的调优等方面。

【问题三:多处理器服务器选购的策略如何?】

在购买多处理器系统之前,你必须了解工作负载有多大,还要选择合适的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然后再确定使它们可以运行起来的服务器。值得注意的是,你最好购买比你目前所需的计算能力稍高一些的服务器,以便适应未来扩展的需要。

首先,处理器的选择与主要操作系统平台和软件的选择密切相关。你可以选择SPARC、PowerPC等处理器,它们分别应用于SunSolaris、IBMAIX或Linux等操作系统上。大多数用户出于价格和操作系统方面的考虑也采用Intel处理器。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I/O架构。目前最常见的总线结构是PCI、PCI-X。PCI迅速发展为包括32位和64位数据通道,并对33MHz和66MHz 时钟速度提供支持。PCIExpress是一种全新的串行技术,它彻底变革了原来的并行PCI技术,同时又能兼容PCI技术。PCIExpress总线采用点对点技术,能够为每一块设备分配独享通道带宽,不需要在设备之间共享资源。充分保障各设备的带宽资源。

然后,还要选择合适的内存。大多数多处理器系统目前都支持纠错SDRAM。

最后,是存储的问题。服务器所支持的驱动舱个数必然会影响到服务器的外形和高度。如果将服务器连接到SAN上,则对内部存储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如果设备安放在没有SAN的远程位置上,那么可以购买支持多达8个可外部访问的热插拔SCSI驱动器的系统。

【问题四:刀片服务器用武之地何在?】

刀片服务器最初定位于寻求将大量的计算能力压缩到狭小空间中的服务提供商和大型企业。现在,许多系统厂商把能够整合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去除杂七杂八的线缆和优化管理、高性价比等作为卖点来销售这些薄片状的服务器。刀片服务器大小仅为标准的1U服务器几分之一,并且需要电能更少,安装在使它们可以共享资源的专用机箱中。

【问题五:刀片服务器除了在计算密度上带来回报外,成本会节约吗?】

专家认为,部署刀片服务器将得到节省空间费用的回报。在使用刀片服务器时,能够在每机架单位上达到10GHz的计算能力,而在使用传统平台时,每机架单位实际为 0.5GHz的计算能力,这是20倍的改进。现在数据中心空间费用非常昂贵,而这正是使用刀片服务器得到巨大回报的地方:计算密度。

然而,早期采用者也指出刀片服务器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有的厂商会说你必须拥有刀片服务器,他们将用刀片服务器代替所有的服务器。对于用户来说,应该在最合适的地方使用它,如果你试图更高效率地利用空间的话,就应当考虑选择刀片服务器。

【硬件】

CPU、内存、硬盘、网卡

域控对机器要求不高,网卡要好点、快点

MIS或ERP对内存、硬盘、网卡的要求较高

网站对内存、网卡的要求较高

数据库对CPU、内存、硬盘、网卡的要求较高

【其他】

CPU和内存:CPU的类型、主频和数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服务器的性能;服务器应采用专用的ECC校验内存,并且应当与不同的CPU搭配使用。

芯片组与主板:即使采用相同的芯片组,不同的主板设计也会对服务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网卡:服务器应当连接在传输速率最快的端口上,并最少配置一块千兆网卡。对于某些有特殊应用的服务器(如FTP、文件服务器或视频点播服务器),还应当配置两块千兆网卡。

硬盘和RAID卡:硬盘的读取/写入速率决定着服务器的处理速度和响应速率。除了在入门级服务器上可采用IDE硬盘外,通常都应采用传输速率更高、扩展性更好的SCSI硬盘。对于一些不能轻易中止运行的服务器而言,还应当采用热插拔硬盘,以保证服务器的不停机维护和扩容。

冗余:磁盘冗余采用两块或多块硬盘来实现磁盘阵列;网卡、电源、风扇等部件冗余可以保证部分硬件损坏之后,服务器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热插拔:是指带电进行硬盘或板卡的插拔操作,实现故障恢复和系统扩容。 同时,在选择IA服务器时通常需要考虑可管理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等几方面的性能指标。

CPU和内存CPU的类型、主频和数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服务器的性能;服务器应采用专用的ECC校验内存,并且应当与不同的CPU搭配使用。

芯片组与主板即使采用相同的芯片组,不同的主板设计也会对服务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网卡服务器应当连接在传输速率最快的端口上,并最少配置一块千兆网卡。对于某些有特殊应用的服务器(如FTP、文件服务器或视频点播服务器),还应当配置两块千兆网卡。

硬盘和RAID卡硬盘的读取/写入速率决定着服务器的处理速度和响应速率。除了在入门级服务器上可采用IDE硬盘外,通常都应采用传输速率更高、扩展性更好的SCSI硬盘。对于一些不能轻易中止运行的服务器而言,还应当采用热插拔硬盘,以保证服务器的不停机维护和扩容。

磁盘冗余采用两块或多块硬盘来实现磁盘阵列;网卡、电源、风扇等部件冗余可以保证部分硬件损坏之后,服务器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热插拔是指带电进行硬盘或板卡的插拔操作,实现故障恢复和系统扩容。

1、服务器处理器主频

服务器处理器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CPU的运行速度,这不仅是个片面的,而且对于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至今,没有一条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即使是两大处理器厂家Intel和AMD,在这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们从Intel的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强自身主频的发展。像其他的处理器厂家,有人曾经拿过一快1G的全美达来做比较,它的运行效率相当于2G的Intel处理器。

所以,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Intel的处理器产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 GHz Itanium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2.66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约跟4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2、服务器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带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GB/秒。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8Byte/bit=800MB/s。

其实现在“HyperTransport”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频率发生了变化。之前我们知道IA-32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内存控制器Hub (MCH) ,I/O控制器Hub和PCI Hub,像Intel很典型的芯片组 Intel 7501、Intel7505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MCH为CPU提供了频率为533MHz的前端总线,配合DDR内存,前端总线带宽可达到4.3GB/秒。

但随着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HyperTransport”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方AMD Opteron处理器,灵活的HyperTransport I/O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AMD Opteron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3、处理器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说白了,在台式机中,我们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我们谈谈两者的区别。

4、CPU的位和字长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 “0”或是“1”在CPU中都是 一“位”。

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 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8位称为一个字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

5、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而AMD之前都没有锁。

6、CPU缓存

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CPU的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达256-1MB,有的高达2MB或者3MB。

L3 Cache(三级缓存),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现在的都是内置的。而它的实际作用即是,L3缓存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有帮助。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L3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较大L3缓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磁盘I/O子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具有较大L3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

其实最早的L3缓存被应用在AMD发布的K6-III处理器上,当时的L3缓存受限于制造工艺,并没有被集成进芯片内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够和系统总线频率同步的L3缓存同主内存其实差不了多少。后来使用L3缓存的是英特尔为服务器市场所推出的Itanium处理器。接着就是P4EE和至强MP。Intel还打算推出一款9MB L3缓存的Itanium2处理器,和以后24MB L3缓存的双核心Itanium2处理器。

但基本上L3缓存对处理器的性能提高显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备1MB L3缓存的Xeon MP处理器却仍然不是Opteron的对手,由此可见前端总线的增加,要比缓存增加带来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问题一:选购IA服务器时应考察的主要配置参数有哪些?

CPU和内存CPU的类型、主频和数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服务器的性能;服务器应采用专用的ECC校验内存,并且应当与不同的CPU搭配使用。

芯片组与主板即使采用相同的芯片组,不同的主板设计也会对服务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网卡服务器应当连接在传输速率最快的端口上,并最少配置一块千兆网卡。对于某些有特殊应用的服务器(如FTP、文件服务器或视频点播服务器),还应当配置两块千兆网卡。

硬盘和RAID卡硬盘的读取/写入速率决定着服务器的处理速度和响应速率。除了在入门级服务器上可采用IDE硬盘外,通常都应采用传输速率更高、扩展性更好的SCSI硬盘。对于一些不能轻易中止运行的服务器而言,还应当采用热插拔硬盘,以保证服务器的不停机维护和扩容。

磁盘冗余采用两块或多块硬盘来实现磁盘阵列;网卡、电源、风扇等部件冗余可以保证部分硬件损坏之后,服务器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热插拔是指带电进行硬盘或板卡的插拔操作,实现故障恢复和系统扩容。

同时,在选择IA服务器时通常需要考虑可管理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等几方面的性能指标。

问题二:64位服务器覆盖的应用范围?

这里要说的,仍然是安腾、AMD64等一些新型64位服务器。从应用类型来看,大致可分为主域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和邮件服务器、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几类。

主域控制器:网络、用户、计算机的管理中心,提供安全的网络工作环境。主域控制器的系统瓶颈是内存、网络、CPU、内存配置。

文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作为网络的数据存储仓库,其性能要求是在网络上的用户和服务器磁盘子系统之间快速传递数据。

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引擎包括DB2、SQLServer、Oracle、Sybase等。数据库服务器一般需要使用多处理器的系统,以 SQLServer为例,SQLServer能够充分利用SMP技术来执行多线程任务,通过使用多个CPU,对数据库进行并行操作来提高吞吐量。另外,SQLServer对L2缓存的点击率达到90%,所以L2缓存越大越好。内存和磁盘子系统对于数据库服务器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Web 服务器:Web服务器用来响应Web请求,其性能是由网站内容来决定的。如果Web站点是静态的,系统瓶颈依次是:网络、内存、CPU;如果Web服务器主要进行密集计算(例如动态产生Web页),系统瓶颈依次是:内存、CPU、磁盘、网络,因为这些网站使用连接数据库的动态内容产生交易和查询,这都需要额外的CPU资源,更要有足够的内存来缓存和处理动态页面。

高性能计算用的集群系统:一般在4节点以上,节点机使用基于安腾、AMD64技术的Opteron系统,这种集群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厂商的技术实力、集群系统的设计、针对应用的调优等方面。

问题三:多处理器服务器选购的策略如何?

在购买多处理器系统之前,你必须了解工作负载有多大,还要选择合适的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然后再确定使它们可以运行起来的服务器。值得注意的是,你最好购买比你目前所需的计算能力稍高一些的服务器,以便适应未来扩展的需要。

首先,处理器的选择与主要操作系统平台和软件的选择密切相关。你可以选择SPARC、PowerPC等处理器,它们分别应用于SunSolaris、IBMAIX或Linux等操作系统上。大多数用户出于价格和操作系统方面的考虑也采用Intel处理器。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I/O架构。目前最常见的总线结构是PCI、PCI-X。PCI迅速发展为包括32位和64位数据通道,并对33MHz和66MHz时钟速度提供支持。PCIExpress是一种全新的串行技术,它彻底变革了原来的并行PCI技术,同时又能兼容PCI技术。PCIExpress总线采用点对点技术,能够为每一块设备分配独享通道带宽,不需要在设备之间共享资源。充分保障各设备的带宽资源。

然后,还要选择合适的内存。大多数多处理器系统目前都支持纠错SDRAM。

最后,是存储的问题。服务器所支持的驱动舱个数必然会影响到服务器的外形和高度。如果将服务器连接到SAN上,则对内部存储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如果设备安放在没有SAN的远程位置上,那么可以购买支持多达8个可外部访问的热插拔SCSI驱动器的系统。

问题四:刀片服务器用武之地何在?

刀片服务器最初定位于寻求将大量的计算能力压缩到狭小空间中的服务提供商和大型企业。现在,许多系统厂商把能够整合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去除杂七杂八的线缆和优化管理、高性价比等作为卖点来销售这些薄片状的服务器。刀片服务器大小仅为标准的1U服务器几分之一,并且需要电能更少,安装在使它们可以共享资源的专用机箱中。

问题五:刀片服务器除了在计算密度上带来回报外,成本会节约吗?

专家认为,部署刀片服务器将得到节省空间费用的回报。在使用刀片服务器时,能够在每机架单位上达到10GHz的计算能力,而在使用传统平台时,每机架单位实际为 0.5GHz的计算能力,这是20倍的改进。现在数据中心空间费用非常昂贵,而这正是使用刀片服务器得到巨大回报的地方:计算密度。

然而,早期采用者也指出刀片服务器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有的厂商会说你必须拥有刀片服务器,他们将用刀片服务器代替所有的服务器。对于用户来说,应该在最合适的地方使用它,如果你试图更高效率地利用空间的话,就应当考虑选择刀片服务器。

选购服务器时应考察的主要配置参数有哪些?

芯片组与主板即使采用相同的芯片组,不同的主板设计也会对服务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cpu与内存cpu的类型.主频与数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服务器的性能;服务器应采用专用的ecc校验内存,并且应当与不同的cpu搭配使用.

硬盘与raid卡硬盘的读取/写入速率决定着服务器的处理速度与响应速率.除了在入门级服务器上可采用ide硬盘外,通常都应采用传输速率更高.扩展性更好的scsi硬盘.对于一些不能轻易中止运行的服务器而言,还应当采用热插拔硬盘,以保证服务器的不停机维护与扩容.

网卡服务器应当连接在传输速率最快的端口上,并最少配置一块千兆网卡.对于某些有特殊应用的服务器(如ftp.文件服务器或视频点播服务器),还应当配置两块千兆网卡.

磁盘冗余采用两块或多块硬盘来实现磁盘阵列;网卡.电源.风扇等部件冗余可以保证部分硬件损坏之后,服务器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热插拔是指带电进行硬盘或板卡的插拔操作,实现故障恢复与系统扩容.

同时,在选择ia服务器时通常需要考虑可管理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等几方面的性能指标.

问题二:64位服务器覆盖的应用范围?

这里要说的,仍然是安腾.amd64等一些新型64位服务器.从应用类型来看,大致可分为主域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ftp服务器与邮件服务器.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几类.

主域控制器:网络.用户.计算机的管理中心,提供安全的网络工作环境.主域控制器的系统瓶颈是内存.网络.cpu.内存配置.

文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作为网络的数据存储仓库,其性能要求是在网络上的用户与服务器磁盘子系统之间快速传递数据.

web 服务器:web服务器用来响应web请求,其性能是由网站内容来决定的.如果web站点是静态的,系统瓶颈依次是:网络.内存.cpu;如果web服务器主要进行密集计算(例如动态产生web页),系统瓶颈依次是:内存.cpu.磁盘.网络,因为这些网站使用连接数据库的动态内容产生交易与查询,这都需要额外的cpu资源,更要有足够的内存来缓存与处理动态页面.

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引擎包括db2.sqlserver.oracle.sybase等.数据库服务器一般需要使用多处理器的系统,以 sqlserver为例,sqlserver能够充分利用smp技术来执行多线程任务,通过使用多个cpu,对数据库进行并行操作来提高吞吐量.另外, sqlserver对l2缓存的点击率达到90%,所以l2缓存越大越好.内存与磁盘子系统对于数据库服务器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问题三:多处理器服务器选购的策略如何?

高性能计算用的集群系统:一般在4节点以上,节点机使用基于安腾.amd64技术的opteron系统,这种集群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厂商的技术实力.集群系统的设计.针对应用的调优等方面.

在购买多处理器系统之前,你必须了解工作负载有多大,还要选择合适的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然后再确定使它们可以运行起来的服务器.值得注意的是,你最好购买比你目前所需的计算能力稍高一些的服务器,以便适应未来扩展的需要.

首先,处理器的选择与主要操作系统平台与软件的选择密切相关.你可以选择sparc.powerpc等处理器,它们分别应用于sunsolaris.ibmaix或linux等操作系统上.大多数用户出于价格与操作系统方面的考虑也采用intel处理器.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i/o架构.目前最常见的总线结构是pci.pci-xpci迅速发展为包括32位与64位数据通道,并对33mhz与66mhz时钟速度提供支持.pciexpress是一种全新的串行技术,它彻底变革了原来的并行pci技术,同时又能兼容pci技术.pciexpress总线采用点对点技术,能够为每一块设备分配独享通道带宽,不需要在设备之间共享资源.充分保障各设备的带宽资源.

最后,是存储的问题.服务器所支持的驱动舱个数必然会影响到服务器的外形与高度.如果将服务器连接到san上,则对内部存储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如果设备安放在没有san的远程位置上,那么可以购买支持多达8个可外部访问的热插拔scsi驱动器的系统.

然后,还要选择合适的内存.大多数多处理器系统目前都支持纠错sdram.

刀片服务器最初定位于寻求将大量的计算能力压缩到狭小空间中的服务提供商与大型企业.现在,许多系统厂商把能够整合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去除杂七杂八的线缆与优化管理.高性价比等作为卖点来销售这些薄片状的服务器.刀片服务器大小仅为标准的1u服务器几分之一,并且需要电能更少,安装在使它们可以共享资源的专用机箱中.

专家认为,部署刀片服务器将得到节省空间费用的回报.在使用刀片服务器时,能够在每机架单位上达到10ghz的计算能力,而在使用传统平台时,每机架单位实际为 0.5ghz的计算能力,这是20倍的改进.现在数据中心空间费用非常昂贵,而这正是使用刀片服务器得到巨大回报的地方:计算密度.

然而,早期采用者也指出刀片服务器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有的厂商会说你必须拥有刀片服务器,他们将用刀片服务器代替所有的服务器.对于用户来说,应该在最合适的地方使用它,如果你试图更高效率地利用空间的话,就应当考虑选择刀片服务器.

1、服务器处理器主频

服务器处理器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CPU的运行速度,这不仅是个片面的,而且对于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至今,没有一条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即使是两大处理器厂家Intel和AMD,在这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们从Intel的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强自身主频的发展。像其他的处理器厂家,有人曾经拿过一快1G的全美达来做比较,它的运行效率相当于2G的Intel处理器。

所以,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Intel的处理器产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 GHz Itanium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2.66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约跟4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2、服务器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带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GB/秒。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8Byte/bit=800MB/s。

其实现在“HyperTransport”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频率发生了变化。之前我们知道IA-32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内存控制器Hub (MCH) ,I/O控制器Hub和PCI Hub,像Intel很典型的芯片组 Intel 7501、Intel7505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MCH为CPU提供了频率为533MHz的前端总线,配合DDR内存,前端总线带宽可达到4.3GB/秒。

但随着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HyperTransport”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方AMD Opteron处理器,灵活的HyperTransport I/O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AMD Opteron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3、处理器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说白了,在台式机中,我们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我们谈谈两者的区别。

4、CPU的位和字长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 “0”或是“1”在CPU中都是 一“位”。

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 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8位称为一个字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

5、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而AMD之前都没有锁。

6、CPU缓存

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CPU的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达256-1MB,有的高达2MB或者3MB。

L3 Cache(三级缓存),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现在的都是内置的。而它的实际作用即是,L3缓存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有帮助。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L3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较大L3缓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磁盘I/O子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具有较大L3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

其实最早的L3缓存被应用在AMD发布的K6-III处理器上,当时的L3缓存受限于制造工艺,并没有被集成进芯片内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够和系统总线频率同步的L3缓存同主内存其实差不了多少。后来使用L3缓存的是英特尔为服务器市场所推出的Itanium处理器。接着就是P4EE和至强MP。Intel还打算推出一款9MB L3缓存的Itanium2处理器,和以后24MB L3缓存的双核心Itanium2处理器。

但基本上L3缓存对处理器的性能提高显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备1MB L3缓存的Xeon MP处理器却仍然不是Opteron的对手,由此可见前端总线的增加,要比缓存增加带来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小型企业的信息系统通常的情况是:网络应用不很成熟,规模不大,一般有30人左右的小规模网络环境。在具体应用中通常以单功能应用为主。这类企业往往仅单一地使用下面的应用,包括财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CAD、库存管理系统或人事等管理系统等,或者同时使用其中的两三种应用。这类企业用户的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60%左右。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小企业技术力量相对比较薄弱,资金也不够充分。因此,一些企业的信息系统在应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服务器的选择特别突出。例如,笔者曾看到某企业有由一个6台计算机组成的小局域网,其中服务器是一台装有两路Pentium Ⅲ Xeon(内置1MB缓存)并带有热插拔硬盘的部门级服务器,用作域控制器和文件共享。

再过了一段时间后,用户对这台服务器颇有微词: 体积很大,噪音不小,每天的开机时间特别漫长,更糟糕的是速度并不快。总之,花钱不少,效果却非常不理想。

此类小企业用户不在少数。他们在组建网络时,在信息系统的设备,尤其是系统的心脏——服务器的选择方面,通常表现出很大的困惑。而面对小企业用户的代理商和集成商,在常见的应用与服务器选择的关系上通常也是一知半解,使得应用更加不理想,不利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开展。笔者在本文中根据多年的服务经验,对小型企业选购服务器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服务器选购策略

选择一款合适的服务器来满足用户的需要,需要对服务器使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在进行服务器选配时,应根据以下3个方面来考虑。

1.网络环境及应用软件

是指整个系统主要做什么应用。具体来说就是服务器支持的用户数量、用户类型、处理的数据量等方面内容。不同的应用软件工作机理不同,对服务器选配的要求区别很大,常见的应用可以分为文件服务、Web服务、一般应用和数据库等。

2.可用性

服务器是整个网络的核心,不但在性能上能够满足网络应用需求,而且还要具有不间断地向网络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实际上,服务器的可靠运行是整个系统稳定发挥功能的基础。

3.服务器选配

服务器类型,如低端、中端和高端的分类,只是确定了服务器所能支持的最大用户数。但要用好服务器,还需要优化配置,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性能。

服务器选择的多样性

目前中小企业在选购服务器时,通常在高档商用PC、伪服务器以及低档服务器三种产品之间选择。下面分别对这三种服务器作一简单分析。

1.高档商用PC

PC工作在单用户和单线程环境中,与服务器的多用户环境有显著的不同。PC在设计时采用不同部件选型、配置的策略,如增强的显示性能、相对较差的网络子系统等。高档PC的目标是进军低档工作站市场。

2.伪服务器

最差劲的是用PC的处理器芯片、服务器的名来充当服务器,稍微好一些的服务器采用部分服务器技术,如专业电源等。

3.低档服务器

通常兼顾性能、可扩展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等多个性能指标,兼容多种操作系统以支持多种网络环境。此种产品的缺点(也是辨别方法)是:体积大(通常外形不够美观)、噪音大(散热风扇多)、功率大。

服务器选配方法

国内市场上,服务器厂商多达十几个,低档服务器更有几十款之多。下面结合至翔899来谈谈服务器配置问题。

1.磁盘子系统

上面已经提过磁盘的故障概率及危害,不如直接配置双硬盘做RAID-1,因为现在硬盘的价格已降到了冰点,既提高了磁盘读取数据的性能,又保护了数据,可使用户高枕无忧。令Linux用户放心的是,至翔899的IDE RAID支持Linux。

2.内存

在小型用户环境中,内存通常得不到重视,用户往往花费更多的时间关注CPU的性能。由于Windows 2000就要消耗100MB以上的内存,再加上应用,所以系统最少应配置256MB内存,配置到1GB也不为过。请牢牢记住,提高内存容量通常是提高服务器性能的最有效的方法。

3.CPU

通常不会成为系统瓶颈。但对于需要CPU进行密集型的运算,如数据库类应用,CPU的作用就很巨大。记住:如果再增加一颗CPU,内存容量要同时加倍,才能有效发挥CPU的性能。

4.网卡

低端应用环境中,100Mbps网卡足够了。至翔899的网卡还支持网络冗余(ALB)功能。有兴趣的用户可以另买一款同型号的Intel 82559网卡进行网卡绑定,既提高网络子系统的吞吐量,又保证了线路冗余。

选购服务器时应考察的主要配置参数有哪些?

CPU和内存:CPU的类型、主频和数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服务器的性能;服务器应采用专用的ECC校验内存,并且应当与不同的CPU搭配使用。

芯片组与主板:即使采用相同的芯片组,不同的主板设计也会对服务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网卡:服务器应当连接在传输速率最快的端口上,并最少配置一块千兆网卡。对于某些有特殊应用的服务器(如FTP、文件服务器或视频点播服务器),还应当配置两块千兆网卡。

硬盘和RAID卡:硬盘的读取/写入速率决定着服务器的处理速度和响应速率。除了在入门级服务器上可采用IDE硬盘外,通常都应采用传输速率更高、扩展性更好的SCSI硬盘。对于一些不能轻易中止运行的服务器而言,还应当采用热插拔硬盘,以保证服务器的不停机维护和扩容。

冗余:磁盘冗余采用两块或多块硬盘来实现磁盘阵列;网卡、电源、风扇等部件冗余可以保证部分硬件损坏之后,服务器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热插拔:是指带电进行硬盘或板卡的插拔操作,实现故障恢复和系统扩容。 同时,在选择IA服务器时通常需要考虑可管理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等几方面的性能指标。

1.CPU:它在服务器中的地位就不必说明了。作为入门级的服务器,一般情况下只要一个CPU就可以了,工作组级服务器采用1-2个CPU。从价格上考虑,作为入门级与工作级服务器,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去选择服务器专用CPU,如Intel的“至强”系列CPU。这些CPU一般价格都非常昂贵(从这儿我们可以省下好多“银子”哟),同时市场上零售的产品也比较少。从稳定性来考虑,建议大家最好采用Intel的产品,Intel的CPU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有目共睹的。更何况目前CPU的频率都有在2GHz以上了,这么高的频率足以满足普通用户的需要了。

2.主板:服务器主板相比普通PC的主板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在前面的介绍中已经说明过了。作为DIY服务器的主板,选购的出发点应是“实际”。主板买回来是用的,如果我们事前分析情况发现只用一个CPU就行了,也不需要用到SCSI设备,这样我们就没有必要非要买具有多余功能的服务器主板了,毕竟这些多余的功能是要“银子”来换来的。如果要求不高,我们可以选购一款性能稳定的名牌厂商的普通主板来充当服务器主板,也会起到等同的效果。不过,在主板集成方面要注意选择,作为服务器使用的主板,像显卡、网卡、声卡、RAID功能等最好是集成的,这样可以节约一部分开销,同时也可以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扩展插槽,散热空间也更大。

3.内存:目前在入门级服务器上也有使用SDRAM内存的,但大部分服务器都使用采用ECC技术的服务器专用内存。其实使用ECC内存并不是在于它的速度快,而在于它那特殊的纠错能力,能确保服务器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关于内存容量的选择,现在应该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因为时下的内存算是很便宜了。具体配置多大的内存,就看你的“银子”与主板的支持了。

4.硬盘。目前市场主要有两种接口的硬盘,即IDE接口与SCSI接口的硬盘。IDE接口的硬盘一般运用在普通PC上面,而大部分服务器使用的硬盘都是SCSI接口的。主要原因在于SCSI硬盘不但具有高数据吞吐带宽和低CPU占用率和特点,同时具有多任务并发操作效率高、连接设备多、连接距离长等优点。当然,在价格上面要比IDE硬盘贵一些,如果经济许可的话,建议采用SCSI硬盘。但对于入门级服务器而言,也可以采用最新的IDE硬盘。最新的ATA/133接口标准的硬盘的性能已经和年不错了,而且硬盘的单碟容量已经达到了80GB,有的缓存增加到了8MB。从节约的角度考虑的话,选择IDE硬盘也是可行的。提到服务器硬盘,我们不得不说一下RAID技术,用它可以使用多硬盘驱动器来存储数据,一方面可以提高读写的速度,最主要是具有即时备份功能。如果你配置的服务器是用于财务处理、金融和高可靠数据环境的话,那这样的技术就非用不可了。最后还要说明一点的是,对长时间工作的服务器来说,硬盘散发的热量是不可低估的,为了减少机箱内部的热量,最好给硬盘装上专用的硬盘风扇,这样可以提高服务器系统的稳定性。

5.电源与机箱。电源是整个服务器的动力之源,由于服务器所用的大多数配件都要比普通PC高一档次,所以电源的使用率也要大得多,所以在选择服务器电源时,最好选择大功率的(如300W以上)。同时为了保证供电需求及可靠性,大多采用冗余电源系统,即冗余热插拔电源,以便于在线更换。在机箱方面,服务器最好选择专用的服务器机箱,这些专门设计的服务器机箱可以为服务器内的设备提供更稳定的工作环境。

服务器市场上产品种类繁多,各厂商开始花样翻新地打服务、打方案,使用户在选购服务器产品时迷惑也越来越多。下面几个问题的解答相信能在用户选购服务器时提供一些参考,因为,春之华造就秋之实,选到合适的服务器产品,是保证业务正常运营的一个必要因素。

问题一:选购IA服务器时应考察的主要配置参数有哪些?

CPU和内存CPU的类型、主频和数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服务器的性能;服务器应采用专用的ECC校验内存,并且应当与不同的CPU搭配使用。

芯片组与主板即使采用相同的芯片组,不同的主板设计也会对服务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网卡服务器应当连接在传输速率最快的端口上,并最少配置一块千兆网卡。对于某些有特殊应用的服务器(如FTP、文件服务器或视频点播服务器),还应当配置两块千兆网卡。

硬盘和RAID卡硬盘的读取/写入速率决定着服务器的处理速度和响应速率。除了在入门级服务器上可采用IDE硬盘外,通常都应采用传输速率更高、扩展性更好的SCSI硬盘。对于一些不能轻易中止运行的服务器而言,还应当采用热插拔硬盘,以保证服务器的不停机维护和扩容。

磁盘冗余采用两块或多块硬盘来实现磁盘阵列;网卡、电源、风扇等部件冗余可以保证部分硬件损坏之后,服务器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热插拔是指带电进行硬盘或板卡的插拔操作,实现故障恢复和系统扩容。

同时,在选择IA服务器时通常需要考虑可管理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等几方面的性能指标。

问题二:64位服务器覆盖的应用范围?

这里要说的,仍然是安腾、AMD64等一些新型64位服务器。从应用类型来看,大致可分为主域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和邮件服务器、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几类。

主域控制器:网络、用户、计算机的管理中心,提供安全的网络工作环境。主域控制器的系统瓶颈是内存、网络、CPU、内存配置。

文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作为网络的数据存储仓库,其性能要求是在网络上的用户和服务器磁盘子系统之间快速传递数据。

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引擎包括DB2、SQLServer、Oracle、Sybase等。数据库服务器一般需要使用多处理器的系统,以 SQLServer为例,SQLServer能够充分利用SMP技术来执行多线程任务,通过使用多个CPU,对数据库进行并行操作来提高吞吐量。另外,SQLServer对L2缓存的点击率达到90%,所以L2缓存越大越好。内存和磁盘子系统对于数据库服务器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Web 服务器:Web服务器用来响应Web请求,其性能是由网站内容来决定的。如果Web站点是静态的,系统瓶颈依次是:网络、内存、CPU;如果Web服务器主要进行密集计算(例如动态产生Web页),系统瓶颈依次是:内存、CPU、磁盘、网络,因为这些网站使用连接数据库的动态内容产生交易和查询,这都需要额外的CPU资源,更要有足够的内存来缓存和处理动态页面。

高性能计算用的集群系统:一般在4节点以上,节点机使用基于安腾、AMD64技术的Opteron系统,这种集群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厂商的技术实力、集群系统的设计、针对应用的调优等方面。

问题三:多处理器服务器选购的策略如何?

在购买多处理器系统之前,你必须了解工作负载有多大,还要选择合适的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然后再确定使它们可以运行起来的服务器。值得注意的是,你最好购买比你目前所需的计算能力稍高一些的服务器,以便适应未来扩展的需要。

首先,处理器的选择与主要操作系统平台和软件的选择密切相关。你可以选择SPARC、PowerPC等处理器,它们分别应用于SunSolaris、IBMAIX或Linux等操作系统上。大多数用户出于价格和操作系统方面的考虑也采用Intel处理器。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I/O架构。目前最常见的总线结构是PCI、PCI-X。PCI迅速发展为包括32位和64位数据通道,并对33MHz和66MHz时钟速度提供支持。PCIExpress是一种全新的串行技术,它彻底变革了原来的并行PCI技术,同时又能兼容PCI技术。PCIExpress总线采用点对点技术,能够为每一块设备分配独享通道带宽,不需要在设备之间共享资源。充分保障各设备的带宽资源。

然后,还要选择合适的内存。大多数多处理器系统目前都支持纠错SDRAM。

最后,是存储的问题。服务器所支持的驱动舱个数必然会影响到服务器的外形和高度。如果将服务器连接到SAN上,则对内部存储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如果设备安放在没有SAN的远程位置上,那么可以购买支持多达8个可外部访问的热插拔SCSI驱动器的系统。

问题四:刀片服务器用武之地何在?

刀片服务器最初定位于寻求将大量的计算能力压缩到狭小空间中的服务提供商和大型企业。现在,许多系统厂商把能够整合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去除杂七杂八的线缆和优化管理、高性价比等作为卖点来销售这些薄片状的服务器。刀片服务器大小仅为标准的1U服务器几分之一,并且需要电能更少,安装在使它们可以共享资源的专用机箱中。

问题五:刀片服务器除了在计算密度上带来回报外,成本会节约吗?

专家认为,部署刀片服务器将得到节省空间费用的回报。在使用刀片服务器时,能够在每机架单位上达到10GHz的计算能力,而在使用传统平台时,每机架单位实际为 0.5GHz的计算能力,这是20倍的改进。现在数据中心空间费用非常昂贵,而这正是使用刀片服务器得到巨大回报的地方:计算密度。

然而,早期采用者也指出刀片服务器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有的厂商会说你必须拥有刀片服务器,他们将用刀片服务器代替所有的服务器。对于用户来说,应该在最合适的地方使用它,如果你试图更高效率地利用空间的话,就应当考虑选择刀片服务器。

如何配置服务器?

服务器配置:服务器操作系统

对了

他的宽带连接--属性--高级--允许其他网络用户通过此计算机的INternet连接来连接

勾上对号

配置一台服务器要配置那些东西

首先其实基本硬件配置和台式机一样、CPU、内存、硬盘、光驱、阵列卡(做磁盘备份用的) 冗余电源

服务器的CPU一般比我们台式机的要高端点、当然也有差点的、不过还是要比台式机强点

内存现在全部是DDR-3的了、台式机还没有普及、硬盘一般都是SAS硬盘、SATA用的很少、光驱就一样 、阵列卡就是做RAID用 、保护数据不丢失、冗余电源也就是双电源、保证机器正常运行、大体上就这些区别、服务器上是没有显卡的...

服务器具体要求? 干什么用途你得说说啊。。

比如看电影啊什么的服务器,只要硬盘大就可以。

很多人查询、读写,那就得用高速硬盘 15000转那种。。

对显卡基本无要求,关键是CPU 内存 硬盘。

就和配电脑一样,不过硬盘要大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