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明朝十六帝顺序 明朝十六帝顺序列表及简介表

1.太祖朱元璋

明朝十六帝顺序 明朝十六帝顺序列表及简介表明朝十六帝顺序 明朝十六帝顺序列表及简介表


2.惠帝朱允炆

3.成祖朱棣

4.仁宗朱高炽

5.宣宗朱瞻基

6.英宗朱祁镇

7.景帝朱祁钰

8.宪宗朱见深

9.孝宗朱佑樘

10.武宗朱厚照

11.世宗朱厚璁

12.穆宗朱载垕

13.神宗朱翊钧

14.光宗朱常洛

15.熹宗朱由校

16.思宗朱由检

7.朱祁钰:明朝,汉族

1428年-1457年3月23日

庙号:明代宗 谥号:明景帝

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

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年-1402年在位

3.明太宗(成租)永乐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

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

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

6.明英宗,正统(天顺)皇帝,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过两次皇帝,故用两个年号。

7.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1449年-1457年在位

8.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1464年-1487年在位

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

10.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

11.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年-1567年在位

12.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1567年-1572年在位

13.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27年-1620年在位

14.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

15.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

16.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627年-1644年在位

13.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72年-1620年在位

万历在位1527—1620应该更正1572—1620

72年写成27年吓我一跳,我还以为做了百年皇帝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朝十六位皇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宗(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君主制王朝。

1、明太祖 朱元璋 号洪武(在位时间1368-1398)

2、明惠宗 朱允炆 号建文(在位时间1398-1402)朱元璋滴孙子父亲为太子朱标,太子朱标早逝。

3、明成祖 朱棣 号永乐(在位时间1402-14240)朱元璋第四子,朱允炆亲叔叔。

4、明仁宗 朱高炽 号洪熙(在位时间1424-1425)朱棣长子。

5、明宣宗 朱瞻基 号宣德(在位时间1425-1435)朱高炽长子。

6、明英宗 朱祁镇 号正统/天顺(在位时间1435—1449/1457-1464)朱瞻基长子。

7、明代宗 朱祁钰 号景泰(在位时间1449-1457)朱瞻基次子。

8、明宪宗 朱见深 号成化(在位时间1464-1487)朱祁镇长子。

9、明孝宗 朱佑樘 号弘治(在位时间1487-1505)朱见深第三子。

10、明武宗 朱厚照 号正德(在位时间1505-1521)朱佑樘长子。

11、明世宗 朱厚熜 号嘉靖(在位时间1521-1566)朱厚照堂弟。

12、明穆宗 朱载坖 号隆庆(在位时间1566-1572)朱厚熜第三子。

13、明神宗 朱翊钧 号万历(在位时间1572-1620)朱载坖第三子。

14、明光宗 朱常洛 号泰昌(在位时间1620,29天)朱翊钧长子。

15、明熹宗 朱由校 号天启(在位时间1620-1627)朱常洛长子。

16、明思宗 朱由检 号崇祯(在位时间1627-1644)朱常洛第五子,朱由校异母弟。

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

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朝十六位皇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君主制王朝。

7.朱祁钰:明朝,汉族

1428年-1457年3月23日

庙号:明代宗 谥号:明景帝

第一位,朱元璋,庙号明太祖,年号洪武,在位时间1368—1398(总共30年)

第二位,朱允炆,庙号明惠宗,年号建文,在位时间1398—1402(总共4年)

第三位,朱棣,庙号明成祖,年号永乐,在位时间1402—1424(总共22年)

第四位,朱高炽,庙号明仁宗,年号洪熙,在位时间1424—1425(总共264天)

第五位,朱瞻基,庙号明宣宗,年号宣德,在位时间1425—1435(总共10年)

第六位,朱祁镇,庙号明英宗,年号正统和天顺,在位时间1435—1449,1457—1464(总共21年)

第七位,朱祁钰,庙号明代宗,年号景泰,在位时间1449—1457(总共8年)

第八位,朱见深,庙号明宪宗,年号成化,在位时间1464—1487(总共23年)

第九位,朱佑樘,庙号明孝宗,年号弘治,在位时间1487—1505(总共18年)

第十位,朱厚照,庙号明武宗,年号正德,在位时间1505—1521(总共16年)

第十一位,朱厚熜,庙号明世宗,年号嘉靖,在位时间1521—1566(总共45年)

第十二位,朱载垕,庙号明穆宗,年号隆庆,在位时间1566—1572(总共6年)

第十三位,朱翊钧,庙号明神宗,年号万历,在位时间1572—1620(总共48年)

第十四位,朱常洛,庙号明光宗,年号泰昌,在位时间1620(总共29天)

第十五位,朱由校,庙号明熹宗,年号天启,在位时间1620—1627(总共7年)

第十六位,朱由检,庙号明思宗,年号崇祯,在位时间1627—1644(总共17年)

大明朝共历经十二世,传十六帝:以明太祖朱元璋为开国皇帝,后经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大明朝共历经十二世,传十六帝:以明太祖朱元璋为开国皇帝,后经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见表:

明朝16帝的年号排序是什么?

明代年表

年号 纪年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年数 死时年龄 世系

洪武 1368 太祖 朱元璋 洪武元年正月(1368.1) 41 31 71 朱世珍之子

建文 1398 惠帝 朱允文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1398.6) 22 4 朱元璋之孙

永乐 1402 成祖 朱棣 建文四年六月(1402.7) 43 22 65 朱元璋之第四子

洪熙 1424 仁宗 朱高炽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1424.9) 47 1 48 朱棣之长子

宣德 1425 宣宗 朱瞻基 洪熙元年六月(1425.6) 28 10 38 朱高炽之长子

正统 1435 英宗 朱祁镇 宣德十年正月(1435.2) 9 14 朱瞻基之长子

景泰 1450 代宗 祁钰 正统十四年九月(1450.9) 22 8 30 朱瞻基之次子

天顺 1457 英宗 朱祁镇 景泰八年正月复辟(1457.2) 31 8 38

成化 1464 宪宗 朱见深 天顺八年正月(1464.2) 18 23 41 朱祁镇之长子

弘治 1487 孝宗 朱佑樘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1487.2) 18 18 36 朱见深之第三子

正德 1505 武宗 朱厚照 弘治十八年五月(1505.6) 15 16 31 朱右樘之长子

嘉靖 1521 世宗 朱厚璁 正德十六年四月(1521.5) 15 45 60 朱右樘之侄

隆庆 1567 穆宗 朱载后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2) 30 6 36 朱厚囱之第三子

万历 1572 神宗 朱翊钧 隆庆六年六月(1572.7) 10 48 58 朱载后之第三子

泰昌 1620 光宗 朱常洛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1620.8) 39 1月 39 朱翊钧之长子

天启 1620 嘉宗 朱由校 泰昌元年九月(1620.10) 16 7 23 朱常洛之长子

崇祯 1627 思宗 朱由检 天启七年八月(1627.10) 18 17 35 朱常洛之第五子

明太祖 朱元璋,年号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号永乐 (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号宣德

明英宗 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明代宗 朱祁钰,年号景泰

明宪宗 朱见深,年号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穆宗 朱载垕,年号隆庆

明神宗 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光宗 朱常洛,年号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思宗 朱由检,年号崇祯

明朝年号表

年号 元年 末年

洪武13681398

建文13991402

永乐14031424

洪熙14251425

宣德14261435

正统14361449

景泰14501457

天顺14571464

成化 14651487

弘治14881505

正德15061521

嘉靖15221566

隆庆15671572

万历15731620

泰昌16201620

天启16211627

崇祯16281644

,。明朝万历皇帝是一常几位皇帝

朱元璋,字国瑞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朱棣 成祖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朱祐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朱由检 毅宗(原为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扩展资料:明朝(1368年 ―1644年 )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 ,明初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 ,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 ,还曾收复安南 。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 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清朝康熙皇帝对明太祖评价为“治隆唐宋” ,《明史》评价明成祖为“远迈汉唐” 。

参考资料来源:

明朝16个皇帝,依次为: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 、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1、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汉族,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

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2、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朱元璋晚年,皇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驾崩后,即位的明惠宗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为加强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成祖。

3、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为明宣宗朱瞻基长子,生母孝恭章皇后孙氏(《明史·后妃传》说其生母为身份不详的宫人,由孙氏抚养),生于宣德二年(1427年),崩于天顺八年(1464年),死后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在位期间,先后用过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两个年号。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崩,时年9岁的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改次年为正统元年。英宗在位初期由太皇太后张氏辅政,内阁由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仁宣之治得以延续。

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后卒,三杨以年老淡出政坛,宦官王振开始专权,其党羽遍天下,百官为之侧目。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蒙古大举南侵,王振劝英宗以五十万大军亲征,沿途铺张。

返师途中,阴历8月15日,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太师也先所败,明军“死者数十万”(《明史·英宗本纪》),英宗被俘,王振被乱军所杀,史称“土木堡之变”。

随后,也先挟持英宗南下进攻北京,皇太后孙氏命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不久郕王即帝位,是为明景帝,改次年为景泰元年(1450年),尊英宗为太上皇。

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胜利后,瓦剌倡议和谈,欲送还英宗。景帝不欲英宗还銮,在大臣的劝谏下虽于景泰元年(1450年)将英宗迎归,然而将其幽禁于南宫,防守严密。

景泰三年又废原立为太子的朱见深(英宗长子)为沂王,另立己子朱见济为储。英宗在南宫饮食常缺,又不得礼遇,赖钱皇后宽解度日。后太子朱见济死,但景帝仍不同意复立朱见深为太子。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手握重兵的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勾结太监曹吉祥进入南宫,拥英宗复辟。

十六日夜,英宗自东华门入宫,于奉天殿升座,黎明时开宫门告知百官太上皇复位,改元天顺,史称“夺门之变”。

即日下于谦于狱,废景帝为郕王,迁之西内。不久,景帝崩,死因不明,有谓乃英宗使太监蒋安以布帛勒死(明人陆釴《病逸漫记》)。郕王死后,仍得不到英宗的谅解,谥曰戾,葬于金山。

英宗复辟后,即以谋逆罪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等人下狱,初尚言“于谦实有功”而不忍杀之,因徐有贞力主“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名”,遂于五日后斩于谦、范广于西市。天下冤之,后英宗亦悔(《明史·于谦传》)。

天顺朝,英宗勤于理政,并任用李贤、彭时、王翱等贤臣,先后惩治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小人,政治尚算清明。

又不顾左右反对,释放建庶人(建文帝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已猪狗不识),并提供饮食住行;听钱皇后之言恢复前朝胡皇后的位号;遗诏罢明代自太祖以来的宫妃殉葬制度,《明史》誉为德政。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崩,时年38岁。葬入明十三陵中的裕陵。

4、明宪宗朱见深

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即明宪宗(1464至1487年在位),后更名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

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

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但是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

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九月九日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

5、明世宗朱厚熜

朱厚熜,明宪宗朱见深之孙,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嘉靖。即位之初,革除先朝蠹政,朝政为之一新。

但不久与杨廷和等朝臣在议兴献王尊号的问题上发生礼议之争。他打击旧朝臣和皇族、勋戚势力,总揽内外大政,皇权高度集中。他还重视内阁作用,注意裁抑宦官权力。

但与此同时,他日渐腐朽,不仅滥用民力大事营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更移居西苑(今北京北海、中南海),一心修玄,日求长生,不问朝政,首辅严嵩专国20年,吞没军饷,吏治败坏,边事废弛,倭寇频繁侵扰东南沿海地区,造成极大破坏。

在长城以北,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不断寇边,嘉靖二十九年甚至兵临北京城下,大肆掠夺。在嘉靖年间,南倭北虏始终是明王朝的莫大祸患。

在用人上 ,明世宗“ 忽智忽愚”、“忽功忽罪”,功臣、直臣多遭杀害、贬黜。户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明世宗怒不可遏,下瑞诏狱。

嘉靖前期世宗在张璁的辅助下大刀阔斧推行了改革,清理勋戚庄田、罢天下镇守中官、改革科举制度、革除外戚世封等,内容广泛,成效显著。所以获得很多赞美之声。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帝于乾清宫去世,享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传位第三子裕王朱载垕。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1、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

2、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

3、明成祖永乐帝朱棣

4、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炽

5、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

6、明英宗正统帝朱祁镇

7、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

8、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

9、明孝宗弘治帝朱祐樘

10、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

11、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

12、明穆宗隆庆帝朱载垕

13、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

14、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

15、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

16、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

扩展资料

大明开国

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起兵,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克集庆(今南京),尔后即吴王位,建百官,初步建立江南政权以后,先后消灭了占领湖广、江西等地的陈友谅、占据江浙一带的张士诚和浙东的方国珍,为北上灭元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于北上作战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朱元璋作了审慎的筹划。他首先征求诸将的意见。平章常遇春提出长驱直入,直捣元朝大都(今北京)的主张。朱元璋不同意这个轻敌冒进的方案。

他根据当时元朝在中原、西北的兵力部署以及各部之间的关系和各部内部的政治倾向、军事实力,认为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悬师深入,不能即破,顿于坚城之下,粮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必然陷入被动之中。

为此,他提出稳扎稳打,渐次推进的北伐战略。

参考资料来源:

明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始于太祖朱元璋,终于思宗朱由检,共16帝。

明朝皇帝谱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文(1377-1402)

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成祖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1378-1425)

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朱瞻基(1398-1435)

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年号“正统” “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75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宪宗朱见深(1447-1487)

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孝宗朱佑樘(1470-1505)

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武宗,孝宗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穆宗朱载垢(1537-1572)

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熹宗,光宗长子。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思宗朱由检(1610-1644)

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明明太祖 朱元璋,年号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号永乐 (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号宣德

明英宗 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明代宗 朱祁钰,年号景泰

明宪宗 朱见深,年号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穆宗 朱载垕,年号隆庆

明神宗 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光宗 朱常洛,年号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思宗 朱由检,年号崇祯

一、明朝皇帝: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又谥惠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朱棣 成祖(原为太宗)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注:1449年三月被俘退位,1457年一月复位。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朱祐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朱由检 毅宗(原为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二、南明皇帝

朱由崧 安宗 简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

朱聿键 绍宗 襄皇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朱聿鐭 文宗 节皇帝 绍武(1646年)

朱由榔 昭宗 匡皇帝 永历(1646年——1662年)

告诉你一个记得深刻的方法。

把明朝分为三段:第一段太祖-代宗;第二段宪宗到世宗;第三段穆宗到思宗。

三段分别对应了,明王朝早期(强盛)中期(守成)晚期(毁灭)

1太祖,朱元璋;2成祖(太宗),朱棣;3仁宗,朱高炽;4宣宗,朱瞻基;5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英宗复辟)

这是第一阶段,从太祖开国,明王朝百废待兴,到成祖扫北,明王朝蒸蒸日上,再到土木堡之变,明王朝经历了第一次打击。

(太祖后应该是“明惠宗--朱允炆”在位四年,此处未记)

明王朝由此进入守成阶段

7宪宗,朱见深;8孝宗,朱佑樘;9武宗,朱厚照;10世宗,朱厚璁

这是第二阶段,宪宗即位后,经历过土木堡之殇的明王朝进入守成阶段,宪宗是蛐蛐皇帝,孝宗是中兴之主,武宗是乱世顽童,世宗是得道高人。

11穆宗,朱载垕;12神宗,朱翊钧13光宗,朱常洛14熹宗,朱由校15,思宗,朱由检

这是明王朝的第三阶段,穆宗有可能二次中兴,但在位时间太短,神总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48年,光宗是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不到一个月,熹宗是天才木匠,思宗是亡国之君

(不应该赖他)

你可以通过我列的这个简单表单,把明朝皇帝顺序串一下,学习和了解历史,必须要对帝王有个了解,当然还要包括,庙号,谥号,年号,又要记在脑子里。

姓名 庙号 谥号 年号 陵墓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孝陵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又谥惠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待考

朱棣 成祖(原为太宗)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长陵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献陵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景陵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注:1449年三月被俘退位,1457年一月复位。 裕陵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景泰陵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茂陵

朱祐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泰陵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康陵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永陵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昭陵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定陵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 庆陵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德陵

朱由检 毅宗(原为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思陵

明朝

南明皇帝

朱由崧 安宗 简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 待考

朱聿键 绍宗 襄皇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隆武陵

朱聿鐭 文宗 节皇帝 绍武(1646年) 绍武陵

朱由榔 昭宗 匡皇帝 永历(1646年——1662年) 永历陵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孝陵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又谥惠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待考

朱棣 成祖(原为太宗)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长陵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献陵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景陵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注:1449年三月被俘退位,1457年一月复位。 裕陵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景泰陵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茂陵

朱祐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泰陵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康陵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永陵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昭陵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定陵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 庆陵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德陵

朱由检 毅宗(原为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