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手机 >

潮汕传统节日顺序 潮汕人的节日

具有潮汕特色 节日

潮汕的节日一般多是二十四节气里的。潮汕人多信神,逢年过节常要做一些应节的"粿"并在家或祠堂中拜祭祖先的,较大的“节”则需按村民每户人口数抽资 公演电影或唱大戏,随着发展现在有不少节日已不怎么受重视,有些的甚至都不怎么过了。这里只简单讲讲本人家乡常过的一些特殊日子及风俗习惯。

潮汕传统节日顺序 潮汕人的节日潮汕传统节日顺序 潮汕人的节日


1.春节:做“甜粿”“发粿”等,除夕在或祠堂吃团圆饭,正月初一早早起床 不扫地 用水不外流 早餐吃素 当天不沐浴,正月初二到初五为外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 一般认为初五以后年就过去了,正月初七早会吃“七样菜”是为一年好运多进财。

2.正月十三至正月十六,其中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众所周知,但这潮汕人的元宵是不吃汤圆的。但元宵夜有朝拜玛祖,“走元宵”,闹花灯,放麒麟(鞭炮),集榕叶 麦穗 茱萸 竹叶等挂于门前辟邪的习惯。闹花灯,放麒麟并不限于十五,一般由公家按村民人口集资并由家添新丁(生男孩)者另捐出。

3.四月初八,人称佛诞,但潮汕人叫“婆生”,拜家里主人睡的床,旧时新婚家庭会放一圆卵石至床底,以期多产子女。午餐须吃“咸茶”。

4.清明节:做“楚角觚”粿,上坟祭祖。

5.端午节:五月初五。用艾草晒“午时水”于午间沐浴。做粽子吃。

6.圣人公节:七月十五。做“楚角觚”粿。挺热闹一节日。会用糊一个头顶站有观音的超大钟魁,及糊很多各种仿真家具用品服饰等,做“包子山”,并大肆杀生拜祭。

7.中秋节:做“红印粿”,八月十五前外嫁女儿回娘家送月饼,中秋夜则拜月赏月吃月饼及咸茶等。

8.重阳节:插茱萸避邪。

9.冬节:冬至日。冬节相当于“小年”了,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做红色汤圆俗称“冬节圆”、“菜粿”及糯米糍吃。吃了“冬节圆”就算过了一岁。

潮汕民俗节日有哪些

每个月初一.十五都有拜神的习惯!正月十五,也拜神,吃元宵!5月初5有划龙船比赛,世界未必是5月初5会有延迟,各乡时间不同!8月15中秋节,出门拜月,吃月饼什么的,放烟花!

潮汕习俗有哪些?

1、功夫茶。进入潮汕家庭,你会发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功夫茶是潮汕风俗之一,特别是待人接物必备工具,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泡茶有泡茶的手法,喝茶有喝茶的。

2、打油火入新宅。“打油火”是潮汕入新宅的特色风俗,建了新宅,入宅居住之前,宅主会请人来新宅驱去室内污秽之物,这样的方式也是一种信仰,以这种方式求合家居住平安。部分人会觉得迷信,但是这个也成为了潮汕地区当地的传统,更多的是一种信仰,一种传承。

3、出花园礼。潮汕地区的礼称为出花园,男孩女孩到了15岁的年纪,也就意味着已经是一个成年人的状态了,需要接受这一种成年仪式的洗礼。

传统的潮汕人从小孩子阶段直到15岁的到来,也意味着童年时代转向成年时代承担责任这一个时代的转变,所以要从“花园”中踏出,走向成年的门槛,从此要对自己,对负责。

潮汕地区有句话叫:“过日子,勿忘时年八节。 ”潮汕地区“岁时节日”的各种活动,世代沿袭相传,蔚然为俗。或纪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蕴义。潮汕人多于这些节日回家与亲友团聚,增进彼此的情感和凝聚力。

潮汕,海外和旧时称潮州,是一个以潮汕方言为母语的汉族民系,是岭南沿海广东、、澳门、等地的本地人之一,潮汕民系是广东三大汉族民系之一。

潮汕人以广东潮汕地区为集中地与祖籍地,主要遍布在岭南沿海的广东、、澳门、、海南等地,并于宋元时期开始, 大量外迁到泰国、柬埔寨、新加坡、法国 、美国 、加拿大 、新西兰、印尼 等世界100多个和沿海地区 。潮汕是3000多万海外潮汕人魂牵梦绕的家乡。 潮汕侨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

工夫茶、潮州音乐、潮州筝、英歌舞等被列入的非遗名录达46项(占广东非遗总数的1/4)。 蕴涵浓郁中古遗风的潮汕文化,被汉学家誉为"中原文化的典橱" 自唐代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对台的主要通道。 宋代以来享有"岭海名邦、南国邦郡、海滨邹鲁"之称。当代作家老舍作诗称"渴慕潮汕几十秋" 。

春节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为新岁之首,在潮汕地区,过年一般要热闹四、五天。春节当晚,大街小巷,家家产户贴春联,张灯结彩。吃团圆饭。春节一早,大人携小孩子带上一对或二对生柑(称“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互敬如意。春节的文娱活动有英歌舞、营大锣鼓、擎大标、布马舞、舞龙、狮、鲤鱼等。

元宵节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俗称“灯节”,潮汕人叫“正月半”,历来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说。当天家家户户门楣上都要插上榕叶、竹枝,以保平安;庆元宵的节目主要有:营老爷、赏花灯、添灯、猜灯谜、抛钱掷弥勒佛等。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在潮汕各地上坟扫墓的习俗十分盛行,扫墓俗“过纸”。旧时要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用红漆油出新石碑号,并在墓碑及墓堆上挂黄白两色纸条,举行祭礼。

端午节习俗

潮汕人称端午节为“五月节”,潮汕赛龙舟分“真龙”和“假龙”两种。在包粽方面则有“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潮汕人家,端午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

中元节习俗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施孤”、“鬼节”,也叫“盂兰胜会”。“施姑”当天,潮州人或以村为单位搭台“施孤”,或在自家门口摆上祭品、钱纸,祭毕烧钱纸、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祷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

中秋节习俗

俗称“八月半”,主要节目有:1.芋头祭祖。潮汕有句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畏。”;2.拜月娘,多数人家会在中秋前一个月精心制作工艺品用以拜月,拜月当晚必不可少的物品还有如八仙桌、“(八仙)宝仔”、大香、各类水果、馅饼等,拜月者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3.烧塔。这些节目的每一个元素几乎与潮汕人的抗元历史有关(传递信息)

冬节习俗

冬节即是二十四节候中的冬至,时逢农事空隙,一年将尽,因此也称小过年。旧俗冬节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圆,以表示大团圆。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吃上“冬节丸”便长一岁)、上坟扫墓等(清明行“过春纸”,冬至行“过冬纸”)

除夕习俗

潮汕人称之为“年夜”或“大年三十”。年夜节日活动是从祭祀祖先开始的,下午,一家老少理发沐浴换新衣,然后开始祭祖。祭品和仪式,祭过祖先,把大门、厅门、房门的旧对联都撕下来,贴上新春联。而后有“围炉”吃团年饭、给压岁钱(又叫“压腰”)。和守岁诸环节。

劳热习俗

“劳热 ”民俗起源于潮州对土地的无比崇拜,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土地之神,古人称之为“社”,潮州人则将其称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庄也可以见到),“劳热”这一民俗活动在潮州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潮汕婚俗旧时较注重“明媒正聘”。其礼俗虽各地繁简有异,但较一致的提法和仪礼是: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迎亲,俗称“六礼”。也有将其概括成“四礼”:文定、请期、送聘、迎娶。

托媒提亲 合婚定亲

“提亲”、“合婚”、“定亲”,即“四礼”的“文定”。

“定亲”又称 “订婚”、“行定”、“食定”,

行聘择吉 办嫁妆

“行聘”又称“送聘”,是比较隆重的礼节,婚书帖式、聘礼等都有严格规定。

“请期”也称 “择日”、“送日”、“提日”。

迎娶新娘 仪式隆重

一礼是“迎亲(迎娶)”,迎亲的程序繁多,仪式隆重。

除上述仪礼外,新娘在新婚的第三天要举行“开井”、“舂米头”、“搅泔”等仪式;满十二天或满四个月要行“归宁”礼——“返厝”。头、二“返厝”,新娘在娘家炊烟起时返回,“三返厝”方可在娘家过夜。 “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的礼习俗,15岁(虚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凡是有15岁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雄鸡、鸭、猪肉)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从此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传说记载:“出花园”中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于明嘉靖年间潮州府状元林大钦有关。

吊灯习俗

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潮汕习俗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拜祖先:潮汕人非常重视祖先,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会举行祭祖活动,向祖先祈求平安和好运。

2. 婚礼习俗:潮汕婚礼有很多独特的习俗,如“过门破五谷”、“拜堂”、“抬花轿”等。这些习俗寓意着新人幸福美满、家庭和睦。

3. 端午节:潮汕人在端午节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这些习俗都与屈原有关,寓意着纪念屈原和祈求平安。

4. 清明节:潮汕人在清明节会扫墓、烧纸钱、祭祖等,寓意着缅怀祖先、祈求平安。

5. 农事习俗:潮汕地区是农业大区,有很多与农事有关的习俗,如“开镰节”、“放秧节”等,寓意着庆祝丰收和祈求来年丰收。

以上习俗都有其典故和寓意,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风俗有哪些?

岁时节日·春节习俗 ·南澳人过年 ·七样菜 ·“人节”食七样菜 ·正月初九 ·元宵节潮汕风俗 ·七月初七 ·清明美食习俗 ·七月施孤 ·潮汕人过清明节 ·中秋节 ·潮人端午习俗拾趣 ·中秋赏月 ·端午节的风俗活动 ·端午节 ·潮人中秋民俗拾萃 ·冬至 ·葵潭十月十五吃米糍 ·冬节与“九”礼仪习俗·九月放“风琴”·蓄须·渔夫戴金耳环的习俗 ·潮人饮茶礼俗·送顺风·贺荣归·生老习俗·结义礼节·接“番客” ·祭祖的礼俗 ·对父母的避亲称呼 ·海陆丰的婚丧礼仪 ·元宵插榕习俗 · 婚姻礼俗 ·潮汕婚俗“六礼” ·送聘与回礼 ·"麒麟到此"的风俗由来 ·潮汕媳妇的礼法 ·婚礼中的过腋礼·送花粉·出花园·婚姻礼俗·嫁女时习俗 ·打冤家与逆缘婚生活·斗狗·讲古·潮汕人做栀粿 ·大瑶村辞岁吃蒜不去根 ·南澳渔民“做妈生” ·唱歌仔 斗畲歌·斗墟·澄海赛大猪 ·竖灯竿升彩凤 ·甘蔗与民俗活动 ·潮汕人春日习俗 ·赏仙会与潮阳笛套·九月放“风琴”

潮汕各地区的春节习俗

潮汕便有着许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例如,贴对联,门神,放鞭炮,吃年夜饭,送压岁钱等等。

新春伊始,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者是廿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