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手机 >

晚唐七绝圣手是指哪位诗人 晚唐七绝的圣手为

“七绝圣手”指谁啊?

“七绝圣手”指王昌龄 ,王昌龄(约公元698--756年)唐代诗人。字少伯,山西太原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开元二十五年又中博学宏词,迁校书郎。开元二十八年被贬江宁丞,后又被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后回乡,被刺史闾丘晓所杀,身后十分凄凉。

晚唐七绝圣手是指哪位诗人 晚唐七绝的圣手为晚唐七绝圣手是指哪位诗人 晚唐七绝的圣手为


王昌龄与当时诗人常建、王之涣、辛浙、高适、王维、李白、岑参都有交往,与王之涣、辛浙交往深。他的诗以多种题材对玄宗后期的黑暗和动乱作过一些揭露和反映。其诗擅长七绝,能以极短的篇幅概括极丰富的内容,不少成为当时乐府歌词中的绝唱。在同期诗人中,只有李白七绝可以同他媲美。王昌龄是盛唐的流诗人。

七绝圣手是指哪位诗人

七绝圣手是指诗人王昌龄。

这个称号,和“诗家天子”一样,是属于特别自负的自封,但是就王昌龄留下来的高质量七绝而言,这两个称呼都不过分。“天子”就等于“圣人”,说明在写诗的领域已经登峰造极,而“七绝圣手”更是指明了王昌龄擅长的七绝作品类别中,除了李白、王之涣寥寥数人,再手。

一般认为是王昌龄和李白共同完善了七绝的格律、形式、文法,而且王昌龄在这方面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诗仙李白,正是因为二人的倾力打造和推介,在初唐还远远落在五言诗之下的七绝,后来居上,成为盛唐直到今天依然是的近体诗格式。

王昌龄文学成就:

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边塞诗可并高适、岑参而三,四杰以后,诗坛几乎没有边塞诗作。

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此时岑参11岁,高适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证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七绝圣手唐代是指哪位诗人

七绝圣手是指唐代的边塞诗人王昌龄。

提到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相信都是十分熟悉的。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等等都是以前学习过的。也都是朗朗上口的名篇。王昌龄出生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时候王昌龄是学道的,大约在王昌龄27岁的时候去了边塞,这个时候他的诗歌都是以边塞为主的。30岁的时候王昌龄进士及第了,开始了自己的为官生涯。

王昌龄

在王昌龄43岁的时候认识了当时同样出名的诗人孟浩然,不过可惜的是没多久孟浩然就了,然后王昌龄又认识了当时的大诗人李白。后来陆续又认识了岑参等等诗人,并且与这些人都成为了十分要好的朋友。在王昌龄59岁的时候开始告老还乡。不过在路过亳州的时候被当时的亳州刺史闾丘晓,终年60岁。王昌龄这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一生也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

七绝圣手是谁

七绝圣手是王昌龄。

王昌龄,是唐代的一名诗人,本名邵伯,之所以叫七绝圣手,是因为他是唐代杰出的边塞诗人。旧乐府标题基本上是用来表达士兵的爱国奉献和思念家乡的感情。王昌龄善于捕捉典型场景,概括程度高,想象力丰富。他的诗歌语言丰富,语气委婉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他有多首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七绝,被提名为边塞名篇,《出塞》一诗被提升为唐朝名篇七绝,他的诗占了盛唐时期七绝诗句总数量的六分之一。由于王昌龄的诗在七绝中为专精,且成就斐然,后人称之为“七绝圣手”。在同时期的诗人中,只有李白的七绝能与他匹敌,王昌龄是唐代流的诗人。

王昌龄七言绝句分为三类:

1、边塞诗:是沿用乐府旧题的边塞诗,王昌龄以短小的绝句形式,抒写征人的种种情思,既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和已报生擒吐谷浑的胜利喜悦,也有沙漠风前,长城月下怀念亲人的离愁。

2、闺怨诗:是抒写宫女思妇怨情的闺怨诗和宫词。王昌龄在《宫词》和《闺怨》作品中从另一方面表现了他刻画封建制度下妇女内心情感的高度艺术才能。王昌龄细腻入微地摹写了她们深刻的内心痛苦,她们对幸福的憧憬,她们的失望,在失望之中仍交织着希望的复杂心理。

3、送别诗:王昌龄的一生交游很广,和许多文人、官吏、隐士以及僧道都有来往,特别是在他两次遭贬,长年谪居的情况下,他多么需要亲友的慰藉和友情的温暖。他也把自己忠贞深沉的友情,献给了那些正直的知心朋友。

七绝圣手是指哪位诗人

七绝圣手指的诗人是王昌龄。

“七绝圣手”这个称号,和“诗家天子”一样,是属于特别自负的自封,但是就他留下来的高质量七绝而言,这两个称呼都不过分。“天子”就等于“圣人”,说明在写诗的领域已经登峰造极,而“七绝圣手”更是指明了王昌龄擅长的七绝作品类别中,除了李白、王之涣寥寥数人,再手。

王昌龄作为“七绝圣手”,把七绝的题材、用途、境界都提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他对七绝的体式、写法、结构、表现手法,也做了大量的尝试,这些手法被后人沿用,并且基本没有超越。

王昌龄的艺术特点:

王昌龄的诗歌从语象选择、句式运用到语句组合三方面都体现了诗人对典雅劲健的语言艺术风格的追求。在语象选择方面,王昌龄多选用大的数词、有力度的动词、准确的形容词来表现有气势的大场景或有气魄的大胸怀,体现出了语言的力量美、气势美。在名词选择方面,王昌龄选择的是典雅的、典型的语象。

王昌龄在诗中多使用短句、变形句式、紧缩复句。使语言有力量感、经济简练。王昌龄诗歌中的语句组合也体现着他简练清俊的语言风格。总结王昌龄的诗三大特点就是:语言简练而内涵丰富;文辞平易但句意险峻;意兴相兼、沉中见清。

七绝圣手是指哪几位诗人

七绝圣手指的是王昌龄。王昌龄为盛唐诗人, 善用七言绝句作边塞诗和闺怨、宫怨诗,意蕴含蓄丰厚,语言流丽, 音节悠扬,格调天然,艺术成就甚高,颇为后世所传诵,故有此称。王昌龄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改授汜水尉,迁江宁丞,再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爆发后,被刺史闾五晓所杀。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他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与当时的诗人几乎都有交游,李白、岑参、孟浩然等都有赠他的诗篇。时人目之为“诗家天子”,其在诗坛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七绝圣手指的是

七绝圣手指的是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为,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王昌龄一生创作将近200首诗作,留下来的有181首。在为数不多的诗作中,送别诗有五十二首,占了四分之一左右。七绝七十四首占盛唐的绝句的六分之一。有《王昌龄集》留世,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王昌龄的诗风和诗境影响的是中唐的皎然,在王昌龄之后,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他关于意境方面的论述是多方面的,研究也相当的深入,继承了王昌龄以“境”论诗的方式,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

其次便是晚唐时期的司空图,在王昌龄提出的意境概念的启发下对意境作出了全面总结,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

王昌龄的成就: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

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抒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而王昌龄的宫怨诗可与李白争胜,且其诗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造语之奇,都有独道之处。

王昌龄的五古,基本上都写得严正肃然,高古劲健,颇有风骨。在他有生之时,就正是以这样的诗歌风格驰誉于盛唐诗坛。王昌龄的五言古诗中也却不难看出:特点鲜明、风格多样,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其一,劲健奔放,雄浑豪迈。其二,清丽幽秀,超逸旷放。

王昌龄善于采用心理描写,表现细腻多变的感情。王昌龄在诗中较早地抒写征夫心灵的一位诗人,为宋词对人物心理进行细腻刻划打下了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