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手机 >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案例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案例有哪些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1、通过整合,数学学习的形式会多样化。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案例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案例有哪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案例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案例有哪些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案例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案例有哪些


2、通过整合,数学更贴近生活 。

3、通过整合,使课堂更具有实效性。

4、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短的时间里找出佳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它能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做一些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为教师的课前备课提供参考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整合,不断提高课堂 教学设计 的质量和艺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情境,引出“合并”。

3.增大课堂信息容量

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多媒体手段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的理解进程,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粉笔板书、手动作图的速度的影响,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在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

4.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互相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多媒体信息技术还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措施

依据教学标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1.形式灵活,让学生亲临其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注意形式要灵活,效率要高,在教学中使用哪些信息技术,到底是用传统的小黑板,还是网络化教室,在什么环节上使用,都应该由我们的教学目标来决定,而不是赶时髦,搞“花架子”。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如教学二年级“千克、克的认识”时,可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公园”的情境。“公园”里动物们正在比体重。这让学生非常激动,迫不及待地想在网络中做“裁判”。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到合适的秤上去称,再说一说谁重谁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每个学生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积累经验,弥补教材的不足

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就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可创设一个虚拟现实的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在购物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看商品上的标价,还学会了拿钱找钱,也学会了合理花钱,懂得了节约用钱。这一情景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用脑去想,而且学会了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表达,用手去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由于基础和条件的不同,学生学习和作电脑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异。一部分家庭条件较好并拥有电脑的学生,或曾经学过电脑知识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而没有条件接触电脑的学生,则连开关机都不会。这些异给课堂教学整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学设计若缺乏周密地考虑,就会使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从而失去上课的兴趣;或是让没基础的学生“吃不下”,从此失去信心。面对学生的异,教师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励和帮助他们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扩展与提高。在新内容前,必须先作调查,记录下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及要求,根据不同学生情况给其制定不同的学习安排。不同学生的需要能在一节课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教学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4直观教学,启迪学生思维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尤其是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进行动态演示,形象地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功能,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图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和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再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是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小学数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促进了素质教育实施,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责编金铃)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何克.ppt

1)教学设计

“三段式”对教师教学设计的要求更加严格,设计的过程既要考虑到教师、学生、技术、媒体,又要考虑知识内容等多种因素。多数教师缺少教学设计的理念,教学设计的过程仅仅是一种形式,只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忽视了课前准备的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基本都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实施,很少照顾到学生的预习和知识巩固与延伸,所以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利用常规的网络通讯工具,比如QQ空间、博客或网络学习空间,这些学生易于接受,耳熟能详的网络工具,将预习要求、教学设计、重点难点、教学资源、知识拓展等内容上传到空间(绝不仅仅是文字教材的品)方便学生预习,让学生在课前知道如何预习和自主学习,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2)课堂教学

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来看,95%以上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仅是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上(这里指的是在教学中应用的教师,没用的就更谈不上了),而且大部分都只是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环节上的应用,比如图形、、视频、声音等等,还有些条件较好的学校试图尝试利用网络教室完成课堂教学过程,也只是形式的改变,课堂教学没有发生结构性变化,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因此以夭折而告终。

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认识与理解多数教师仍是停留在公开课、赛讲课、教研等活动中。要想让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正确认识、理解和使用,确实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具前瞻性,尤其是理念更要适度超前。课堂教学仍然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战场,应该尽可能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三段式”所呈现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体会、每个学生都呈现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收获,教师解难答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主动参与,教师只是这一过程的参与者和指导者,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种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比常规的课堂教学好得多,三维目标的达成会很轻松。

3)课后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学习体会、知识巩固与拓展延伸,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教师或学生的空间,师生可以互访,并可以实时交流沟通。如龙沙小学快乐作文博客,就是属于课后知识拓展与延伸方面的,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一具体案例谈谈怎样让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中的,并指出优点与不足

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课堂中的优点:

1 、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性,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快速绘图、动画、视频、发声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拟某些发明、发现的过程。例如利用软件的测量功能让学生很快就将对应边、对应角、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等自己找出来了,再通过调整任一顶点或位似中心的位置观察图形的变化,学生对这一内容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2、 信息技术具有动态性,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3、 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

4、信息技术具有大容量性,能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

例如: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辅助讲授“轴对称”概念课时:老师先利Flash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立刻就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动画和闪烁,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例如图形分别在对称轴两侧、两图形交叉或是对称点在轴上等);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在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了对称点与对称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自然地就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也存在缺点:

1、有时候代替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学生的思考;

2、个别教师注重课件的样式,忽略了教学重点;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进行融合

2010 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在中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中,应努力推 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鼓励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大力推广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教学与 学科教学融合。”会议精神给予了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发展的新方向,即:引入多元化的信息技 术手段,给生物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一、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构建课内视听体验教学场景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倘若运用一种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 等,效果显得略微单一,也难以真正引起学生的共鸣,而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将其与高中 生物进行完全整合,构建课内视听体验的教学场景,才能够实现对学生感官的全面调动,带领 他们进入生物学习的海洋。

如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相关部分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综合式信息技术融合生物教学 内容的策略,为学生构建了多样化、动态性的视听体验课堂。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蜜蜂采蜜”的视频短片,以此作为课程导入。视频中,卡通化的蜜蜂形象激起了 学生的童趣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瞬间投入到动画中。其次,将制作好的 PPT 课件引入课 堂,对“信息传递的作用”进行讲解,课件中丰富多彩的、文字信息再一次吸引了学生们的 注意力,让他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再次,我使用 Flash 软件播放“蝙蝠的回声定位”和“植 物在光照下开花”等动画,并在动画中适时地插入音乐,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生物学习的 视听享受。整个课堂教学中,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变得不再枯燥。 教学效应:上述案例中,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展示,成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传统信 息技术辅助教学模式下单一、乏味、文字列举式的课件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动态、生动的 多元化信息技术展示的课堂,而看似枯燥、难懂的生物理论知识,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过程中,实现了视听展现,同学们看的开心、听的舒心、学的更用心,课堂教学的质量自然得到充 分保证。

二、巧用网络信息平台,构建课外虚拟沟通交流的教学场景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有自己的 QQ、微信、YY 账号,且他们使用这些虚拟通信工具的频率十分高。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新形势,利用 QQ、微信、YY 构建课外虚拟沟通交流的教学场景,将生物教学延伸至课外,打造一种全新的生物教学体验模式。

如何打造信息技术优质课堂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的融合

根据新课程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012年市里组织了市优质课与省优质课评比,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观看部分获奖录像课后,笔者感受颇深。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和部分课例反思如何打造信息技术优质课堂。

一、以良好情境引入课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为一堂生动活跃的信息技术课铺好基石。所以我们要创建一个好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且把该主题作为整节课的主线。例如,在讲授绘制图形时,利用2012年流行的近景魔术来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利用Word绘图工具魔术道具,来争当小小魔术师。这些都是同学们平时关心的热门的话题,利用这些引入,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情感教育也潜移默化地渗入到整个课堂中。总之,一个好的情境引入,是一节信息技术课能够成为高效优质课堂的核心灵魂。

二、合理搭配各种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信息技术教师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上,都在进行有益的探索改良。在这六年的教学过程和不断听课学习中,笔者发现信息技术课一般使用的教学模式有小组合作式、演示教学式、游戏教学式、任务驱动式、自主学习式、分层教学式等,有时在一节课中是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其中,任务驱动式是众多教师的。我们的教材特别是软件方面的教学也是基于这种模式编写的。然而,任务驱动并不是教师布置好任务就放手让学生作,不进行教学。而是教师要发挥作用,根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重、难点,根据学情,根据任务的难易,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讲解和演示,起到导航员的作用。在讲解过程中要有启发性,学生自己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定要留给学生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就不要讲,这样的课堂才高效。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分层次教学的要求,我们就要在任务上体现这种教学要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 模式一:基本任务(面向全体)——提高任务(面向部分);模式二:基本任务(面向全体)——进阶任务(面向部分)——拓展任务(面向少数)。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任务的设计层级要使每个同学在课堂上都能获得相应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自信感,使所有学生都动起来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与分组协作、演示法、探究法相结合的同时,还可以与游戏法完美搭配,抓住学生爱玩的天性,寓教于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省优质课中,泰山中学的王峰老师在讲解Excel窗口时,从腾讯游戏“考考你眼力”得到启发,让学生用鼠标点击Word和Excel的不同之处,让学生掌握Excel的窗口特点。

三、综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从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素材中科技含量的进步性隐射出当今信息时代技术的一日千里。教育技术课主要包括了课件制作、图像处理、程序编程、网站制作等内容。在2012年优质课评比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都巧妙地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紧密结合。例如,在演示中制作了Flash演示动画;在课堂检测中使用了用VB程序制作的检测软件;在自主学习时,制作了精美的学习网站和作品评价程序。这些高科技的信息教学手段,既创造出活跃的课堂,又创造出高效的课堂;既为学生上机作和自主学习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助手,又使他们自主学习了计算机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积极开展课堂多元评价

我们的评价并不单单在任务完成后对作品的评价,而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一个细节,如每一个小任务完成后,对完成的又快又好的同学的同学的评价;自己完成了任务后,又乐于帮助小组其他同学的同学的评价;帮助教师当小助理给同学们做的同学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点评好与不好,并且要多给同学鼓励,增强自信心。所以评价应该是开放型的,没有的好与不好之分,主要是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开放型思维,激发他们取长补短、借鉴与发扬的精神。

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现在教育提倡终身学习,而身为一门更新很快的特殊学科的教师,我们更要始终贯彻这个意识,并且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1.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有的教师照本宣科,引入缺乏新意;有的教师上课语言累赘,不规范,不严谨。如将“单击文件”说成“点击文件”,犯了知识性错误。虽然我们不是文科类学科,但是抑扬顿挫,有、有感染力的,规范、清晰、简练的语言素养也是信息技术课教师不可缺少的。

2.合理的课堂分配力。新课程标准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我们讲授的时间和学生作的时间要分配得当。

3.严谨的行为习惯。习惯影响人,正人先正己。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学生才会跟着形成良好的习惯。

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学业水平考试的进一步实施,给信息技术课教师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在教学上提升自己,利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上出高效率的优质的信息技术课已经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年轻的信息技术课教师,笔者深感反思的重要性,特别是对高效的优质的信息技术课堂的反思,是对我们前面工作的总结与将来工作的指导。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把我们的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打造成高效优质的课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