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手机 >

初中语文有效的课堂观察 初中语文观课记录与分析报告

初中语文教师的有效教学方法

导语: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有效的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要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作为教师如何利用课堂营造和谐有效的氛围呢?

初中语文有效的课堂观察 初中语文观课记录与分析报告初中语文有效的课堂观察 初中语文观课记录与分析报告


初中语文有效的课堂观察 初中语文观课记录与分析报告


初中语文教师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导语

导语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设计导语的关键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学习内容中来,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让其愿学、乐学,并很快进入角色。良好的导语,像巨大的磁石,会深深地吸引学生,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它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如教学《出师表》时,笔者先用“草船借箭”的故事,来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接着用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忠心耿耿导入新课,从而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急切了解,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笔者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创设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笔者认为:教师应高度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使学生在校园、在走廊、在教室,都置身于良好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之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语文的氛围,做到宽松、愉悦。教师应该富有亲和力,学生有疑问,才会乐于提出。让学生只要有想法,随时都可以表达,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对话。同学之间做到无拘无束地交流,全身心地投入,争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不断地给每个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展示课内学习所得,展示课外学习所获,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使每个学生特别是使“后进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愉悦。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这一丑陋市侩、趋炎附势的形象,我让学生把他几次穿、脱大衣的情节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通过表演,同学们深刻地理解了奥楚蔑洛夫这一沙皇走狗的形象,我再因势利导,从而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其直观性、形象性等优势,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课件,使学生通过图像、色彩、声音去感知事物的变化,去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演变过程。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质疑,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加强写作方面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感。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首先放映了一段春天的录像,各种花草树木、山水雨人等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让人感到美不胜收。此情此景,马上吸引住了学生,唤起了他们的学习。录像播完了,他们还意犹未尽,禁不住发出“好美呀!”的赞叹。在朗读欣赏课文时,笔者设计了配音、配乐、配的课件,优美的音乐加上精心挑选的一幅幅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精美,再配以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课文朗读,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的积极参与。

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注重知识的迁移,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挥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的优势,做到前后联系、新旧对照,使丰富的内容条理化,并注重知识的迁移,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某种意义说,教师语言的表达水平,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所以,教师语言力求“四美”:(1)文情并茂、创设情境,追求语言的流畅美;(2)生动活泼、讲究文采,追求语言的幽默美;(3)抑扬顿挫、张弛有度,追求语言的节奏美;(4)字正腔圆,铿锵有力,追求语言的庄严美。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课堂之前,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努力使课堂充满情趣又不失理趣。学生沉浸在优美的语言氛围中,赏心悦耳,轻松愉快,学习效果必定见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要注重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

1.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

面对我们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不完全一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所以总是的。

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阅读一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

2.创造性地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

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

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了,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作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广泛开展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与有效的教学评价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步骤与基本要求

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研究活动,观察者只有清楚观察的目的,才能收集到更确切有效的资料,才能确保观察的有效性。

课堂观察前,首先要明确本次课堂观察的目的和任务目标,其次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然后确立恰当的观察视角和观察工具,做好观察的准备工作。

课堂观察常用的主要工具有定量观察量表、定性观察分析提纲、等。

制定观察的量表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观察量表制定的科学与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观察效果的好与。

观察量表的制定需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师水平、学生基础、教学实际等方面综合设计,它同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和优化。

定量观察是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

需要对观察的课堂现象进行量化,以便进行科学分析。

这种观察直观、简约、有说服力,便于作。

关键是预先列出一些需要观察并且有可能发生的行为,通过观察对所列行为的频率进行记数(如下面表1所示)。

定性课堂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

观察结果的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主要是归纳法,并且资料分析在观察的过程中就进行着。

其主要优点是:能整体把握对课堂的真实感受;能体现评课人对课堂现象的理解、思考和深层次分析;能灵活地抓住个别有价值的细节;能简便、自由地记录;能主动地、有导向地课堂教学的方向。

定性量表的制定要周密、细致、科学、严谨,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观察学生的教师,如观察“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的应靠近学生就座,特别是选择“优生”与“学困生”相对集中的位置观察;需要合作的,如观察“教师的提问方式”和“学生的应答方式”的,可以坐在一起观察,便于观察时能相互协调。

如果观察维度主要是教师的教学,为减少对课堂教学和学习的影响,应选择在教室中学生座位背后就座,开展观察。

被观察者(教师和学生)一般会对观察者抱有戒备心理,这种心理可能会导致被观察的课堂不同于平日的课堂。

也就是说当有人来观察课堂时,会使课堂情形或多或少失真。

为了减少这种戒备心理,被观察者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他是来帮助我的,我非常感谢他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听我的课,有别人的帮助我这次肯定要提高。

观察者要意识到: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观察别人的课堂能让我发现问题引以为戒,发现优点发展自己,谢谢你为我提供了这样好的发展资源。

每一个观察者首先应以学习者的身份来听课观察,观察要做到五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

要尽量客观真实地呈现课堂的本来面貌,观察者必须了解与自己相关的影响观察的误来源,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主观偏见对观察的不良影响。

如,观察者自身的理论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经验,以及本人的兴趣、价值取向和教育观念,对学生各方面的固定印象等等,这些方面都可能使观察陷入偏。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在于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的每一句教学语言是否精彩,更在于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没有充满教育机智的教学评价的有效发挥。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停留于表层的作秀,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衔接,而是在整体深刻理解文本和学生实际后焕发的自然而然的创设和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评价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准确得体,催生活力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满足需要程度所做出的判断。

在语文课堂上的直接表现就是教师用常用语言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结果等进行判断,再行褒奖、指导。

首先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准确。

准确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就没有了生命力。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

准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还需我们关注课堂中生成的细节,及时提醒学生,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二、机智应对,化险为夷 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主要的,也是位的助手是幽默”。

在进行课堂评价时,机智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

幽默的和风细雨、诙谐轻松,可以使它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达到匡正纠谬、明辨是非的目的。

在课堂上,教师机智幽默、生动的评价语言,更是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去主动、生动地学习,从而使课堂生花,为教学增色。

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在教学《场雪》时,以风趣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雪的大”读出来。

当个同学读时语气比较平直、轻短,老师风趣地问同学们:“这是什么雪呀?”大家笑着说:“这是小雪。

”于是再请一学生读,读得稍好些,大家又笑道“这是中雪”。

又再请第三、四位同学读,终于读出了大雪”,教师又幽默地激励道:“还有谁读得比他下的雪还要大的吗?”课堂上笑声此起彼伏,学生在书声琅琅、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求知的欢乐,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在心头”! 教学过程充满着各种变化、发展,始料不及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和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突 况,临时调整预设的流程,快速反应,巧妙应对,就能化险为夷。

因此,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应因境、因事和因人而随机应变,用自己内在的魅力,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捕捉亮点,学会赏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激励能激发人的潜能,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

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自由空间里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例如二下语文《找春天》,一学生在朗读“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这一自然段时,老师夸奖道:“你也是我们班里一个活跃的音符,请你再带领大家读读吧!”顿时她变得更自信,领读的同时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同时,班里的学生也开始一个个争做活跃的音符了,可谓一举两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以鼓励。

成功,哪怕只是一点点,对一个学生树立自信意识也是极为有益的。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吝啬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赏识与赞许,要及时送上充满激励的评价,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增强自信心,检验成功的快乐。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尊重异,期待成长 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因人而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因此,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基础,关注他们的发展状况和努力程度,尊重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并给予具体指点和,耐心期待学生一点点成长、进步。

的教育评价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求教师评价时不只是简单的判断或褒奖,而应注重具体,应更多的从内容、方法等方面去点拨和启发。

有位老师在教学《兰兰过桥》总结课文时启发到:“请同学们想想,你头脑中神奇的桥是怎样的?”话音刚落,一个小男孩站起来一口气说了四种神奇的桥,教师评价说:“你真聪明。

”仔细瞧瞧,那个学生一脸平静,不经意地坐了下去。

显然,学生听多了这样泛化的评价,早已产生审美疲劳,不感兴趣了。

这样泛泛而又单一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久而久之,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对如此的评价会麻木不仁,心理效应为零,评价也就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你真聪明”,聪明在哪里?“你真棒”,棒在何处?都应大声给出具体参数,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于自己的关注和重视,获得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正确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升。

上述例子中老师的评价如再具体形象些:“看来这位同学对桥特别感兴趣,等你学习掌握了更多的知识,长大后也会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

”这样具体的语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把自己和“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联系起来,幻化出自己也是桥梁专家的美好形象,从而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入更加积极的思维状态,产生出奇思妙想,这也正是学习的境界。

教育,是一种温暖的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时,心中要有“爱”,要做到“每句话背后都是一颗心”,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不管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评价一定是发自内心,真心实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才会接受老师的评价。

教师情真意切的评价,定会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它植根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学理念。

相信我们在课堂上关注和体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会认真倾听,在反思中增强研究意识,培育教学机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一定能步入这座有效评价的艺术殿堂。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导语: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明确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总体特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陛的学科教学。因此,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现状

1.1 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纵观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影响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1.2 深入了解学生不够

部分教师总是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没有考虑到他们在课堂中听课的感受。

1.3 激趣指导力度不大

教师教学还只是在字词句、语法中捣来捣去,激趣指导只满足于面上工作,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机械地掌握呆板的知识,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厌恶的情绪。

2 初中语文新课改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2.1 深化自主探究,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思想内涵广泛渗透到其他各门课程中。在新课改的精神要求下,语文教学越来越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正将课改精神贯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就是要求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由空间,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变以往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探究是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确定探究的对象,设计探究的程序,收集所许信息,检查自身学习中存在的疑惑,直到后得出结论。由此可见,自主探究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地发挥创造性的机会,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也更直接,印象也更深刻。

2.2 挖掘学生潜能,注重“三变三为”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学生先学。教师及时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掌握学生对各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教师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老师的教,不能一讲到底,不越俎代庖,要给学生留点思考余地,给学生一点自己动手的机会,引而不发,激励学生的首创精神;注重变文本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教师注意精讲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使学生透彻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

2.3 狠抓指导传授,强化课前预习

在教学内容上,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而不是生搬硬套、机械作的教学模式,而是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发展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点自由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提供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给学生设一个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创造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疑惑,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理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坚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和尊严。

3 初中语文新课改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课堂教学布局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按照语文教学大纲,把它分成若干单元,再细分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点,教师学生按照教学大纲去学习,而教学本质上被考试所牵引,特别是到了初三学生反反复复地训练,造成知识面狭窄。

3.2 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上基本上是同向思维

教师着学生走,学生很少向教师问一个“为什么”,要求学生反反复复地训练,将概念、语法、词句等牢牢记住,虽然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扎实,但是学生被动地学习,很少创新,好奇心和求知欲锐减,后劲不足。

3.3 生的学习方式上,基本上是接受式学习,很少有体验式学习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师讲课的调子高,学生本身的基础,以及学生的`觉性不强,导致听不懂或不想听,乃至对语文产生厌倦情绪。

4 初中语文新课改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对策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教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思维得到激发、探究合作能力得到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主要对策是:

4.1 创新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别具魅力的导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乃至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开始,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在这个时候得到调动、感染和熏陶,也就会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课文进行阅读、探讨和推究,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与决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角色转换,重心下移,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习的者,在具体分析问题时,教师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交流,为培养学生合作、社交等各种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4.2 创新提问技巧,实行小组探讨

语文课上,看谁在短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任务,老师的提问谁能给以准确的回答,谁能对文章的内容记忆得快,较长的、故事等谁能在快速阅读后准确地复述出来等,做到有的放矢,老师对表现好的同学加课堂分给以鼓励。总之,老师不失时机地让每一个学生在感受成功。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组织、激励学生成立学习讨论小组,由学生的、自由地、大胆地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拓宽学生的思维。

4.3 创新总结评述,严把学习关口

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学生想知道,想得到教师评判的。所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公证的评价,就尤如给学生“雪中送炭”,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也使学生从能够思考、解决问题向能够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思维。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所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铺路架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定义和意义(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纪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二)课堂观察有何意义? 课堂观察的起点与归宿都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得到检验。(现状:很多老师在听课时不会观察学生的活动,上课教师在学生活动是时行为目的性不明确) 其次,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是为了评价教学,而是为了改进课堂学习,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且有效途径之一。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无论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再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课堂观察是互惠性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能受益。课堂观察赋予备课组、教研组新的意义,教师分工合作成为一个合作体。教师基于课堂观察的目标、任务和规则开展专业性的日常观察活动。每个人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职责,规范有序地开展课堂观察的专业活动,避免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趋于业余。合作体的形成与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增进了教师的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现状:评课时,有的教师只说不好的地方,对好的地方就忽略不说了,这样不利于合作文化的形成) 二、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个视角) 1.学生学习: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么样。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交流 2.教师教学:关注怎样教的问题。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3.课程性质:关注教育学的内容是什么,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4.课堂文化:关注整个课堂怎么样,具有整体性。包括:思考、、创新、关爱、特质。 (上述四个维度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成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 (一)学生学习观察点举例 ●准备 :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想一下:自己的课堂中有没有经常重复学生的,如果经常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不会倾听的坏习惯) ●互动 : △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讨论1:关于教师提问的互动 ▲有的提问是指向内部的。■设计得好的指向思维过程的问题,如:马铃薯的沉浮与什么有关?我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蜗牛?这样的问题问下去会激发学生继续探究。■设计得一般的问题式指向结果的如:“马铃薯为什么会浮起来?” ;蜗牛的生活环境是怎么样的?这样的问题问下去后学生会急于找资料寻。 ▲有的提问是指向外部的(课堂组织起到管理、激励、提醒等的作用) 讨论2:关于学生互动的习惯与情感行为 案例:小组汇报后的其他学生的意见反馈,一个学生说:“你这个方案是不对的,应该……”汇报小组的学生就很尴尬,有点生气了。另一个学生说:“你们的方案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汇报组的学生就很快的接受了建议。启示:人际交往的行为要作为一个教学目标来进行,但这是教不会的,需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感悟和体验的。 ●自主 :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二)教师教学观察点举例 ●环节: 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关于板书与多媒体的比较:板书有自己的优点:有时候多媒体的呈现太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而板书的速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在后面的环节巩固) △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 ●对话 : △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现状:很多教师害怕提问后的停顿,教师常要反复唠叨) △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教师有没有抢学生的话题?积极的理答方式有:追问、激励等。案例:初中生在学习惯性时内容时会有一个“速度越快惯性越大” 的错误前概念,教师的较好理答是“如果……那么当速度等于零的时候惯性等于多少?”学生就会自己认识到自己认知的错误)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现状1:学生不懂的不问,学生懂的就问 现状2:关于学生的齐声回答问题。为什么要齐声回答? ——简单的、需要强调的知识点经常采用齐声回答,能起到了反馈、巩固、调节气氛等的作用,其中的反馈、巩固的功能是指向内部的,调节气氛是指向外部的。实际上,齐声回答效果的是指向外部管理的,而指向内部的齐声回答效果是不好的,那么,你问什么要学生齐声回答? ——建议:齐声回答少一点,把时间节省下来。 ●指导: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在学生合作的环节设计上,教师也要备好课,目的要明确)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 ●机智 :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效果怎么样? △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 △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 (三)课程性质观察点举例 ●目标: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 ● 内容: △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施: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 评价: △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教学目标设定后,一定要有与目标相匹配的检测,是这一节课的终结性评价) △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大家可以观察研究一下课堂中的教师评价语言) ● 资源: △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向学生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四)课堂文化观察点举例 ● 思考 △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现在大量的课还停留在记忆和模仿) △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 △怎样指导学生开展思考? △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 △课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 创新 △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 △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关爱 △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 △座位安排是否得当? △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特质 △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 △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 三、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课时不一样的 (一)定量与定性两种课堂记录方式 1. 区别:定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定性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 2. 联系: 定量的方法在于使研究有理据,通过前后若干次的观察数据的比较,归纳出被观察者教学行为的特点。定性的方法着眼于综合观察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文化等要素,为被观察者提供全景式的改进性建议。两者相互补充,有助于对教师课堂行为从细节到整体的把握。 传统的听评课所做的判断、建议绝大部分是基于经验和印象的,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撑,课堂观察强调的一个要义是“拿证据来” (二)定性的记录方式 1. 描述体系:即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 2. 叙述体系:即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主观评价 3.图式记录:即用位置、环境图等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 4.技术纪录:使用录音、录像等电子设备对所需研究的行为做现场的性记录。 四、课堂观察三步骤 (一)课前会议: 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被观察者说课: (1)教材分析:介绍本课的主题和内容;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的规定与说明;说明该内容在本课程中的地位,与前后内容的关联,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教材的处理,使用了哪些课程资源等。 (2)学生情况:学生的思维特征、学习习惯和课堂氛围等,提供标明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学生座位表。 (3)简要说明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与“课标”不同,要解释与本班学生的适切性。指出本课的重、难点,说出解决的策略。 (4)介绍本课的教学设计的大致结构,说明创新与困惑之处。 (5)介绍对学习过程的,重点介绍的措施与时间,为观察者观察学习目标的达成提供帮助。 2. 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的进一步阐述。目的是让观察者对本课有更深入的理解,为确定自己的观察点和开发观察工具提供必要的帮助。 3. 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 (二)课中观察: 指进入研究情境,在课堂中依照事先的及所选择的记录方式,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 (三)课后会议: 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 1.被观察者的课后反思 (1)目标达成情况:围绕着每个学习目标,就自己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分析要基于学生的表现,基于证据说明。 (2)各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同伴讨论、动手制作、实验、看听视频录像等;讲解;对话,如提问、理答等;学习指导,如指导文本阅读、图形阅读、书面和口头表达等;及资源利用。应以教学环节为主线,围绕上述几种主要教学行为逐次说明每个教学环节自己采用的教学行为,及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的作用。 (3)预设与生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是否按照课堂生成的资源改变既定的教学程序、策略甚至教学内容,说明改变的原因。 2. 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要简明,有证据,有回应,避免重复。 3. 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 (1)成功之处; (2)个人特色; (3)存在问题。基于被观察者的特征和现有教学资源,提出明确的改进建议。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步骤与基本要求

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研究活动,观察者只有清楚观察的目的,才能收集到更确切有效的资料,才能确保观察的有效性。课堂观察前,首先要明确本次课堂观察的目的和任务目标,其次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然后确立恰当的观察视角和观察工具,做好观察的准备工作。课堂观察常用的主要工具有定量观察量表、定性观察分析提纲、等。制定观察的量表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观察量表制定的科学与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观察效果的好与。观察量表的制定需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师水平、学生基础、教学实际等方面综合设计,它同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和优化。

定量观察是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需要对观察的课堂现象进行量化,以便进行科学分析。这种观察直观、简约、有说服力,便于作。关键是预先列出一些需要观察并且有可能发生的行为,通过观察对所列行为的频率进行记数(如下面表1所示)。

定性课堂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观察结果的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主要是归纳法,并且资料分析在观察的过程中就进行着。其主要优点是:能整体把握对课堂的真实感受;能体现评课人对课堂现象的理解、思考和深层次分析;能灵活地抓住个别有价值的细节;能简便、自由地记录;能主动地、有导向地课堂教学的方向。定性量表的制定要周密、细致、科学、严谨,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观察学生的教师,如观察“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的应靠近学生就座,特别是选择“优生”与“学困生”相对集中的位置观察;需要合作的,如观察“教师的提问方式”和“学生的应答方式”的,可以坐在一起观察,便于观察时能相互协调。如果观察维度主要是教师的教学,为减少对课堂教学和学习的影响,应选择在教室中学生座位背后就座,开展观察。

被观察者(教师和学生)一般会对观察者抱有戒备心理,这种心理可能会导致被观察的课堂不同于平日的课堂。也就是说当有人来观察课堂时,会使课堂情形或多或少失真。为了减少这种戒备心理,被观察者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他是来帮助我的,我非常感谢他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听我的课,有别人的帮助我这次肯定要提高。观察者要意识到: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观察别人的课堂能让我发现问题引以为戒,发现优点发展自己,谢谢你为我提供了这样好的发展资源。

每一个观察者首先应以学习者的身份来听课观察,观察要做到五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要尽量客观真实地呈现课堂的本来面貌,观察者必须了解与自己相关的影响观察的误来源,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主观偏见对观察的不良影响。如,观察者自身的理论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经验,以及本人的兴趣、价值取向和教育观念,对学生各方面的固定印象等等,这些方面都可能使观察陷入偏。

(二)课堂观察的内容及方法

1.教材的利用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运用与整合、挖掘与拓展、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

2.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提问的有效性、讨论的价值性、生成问题处理的艺术性及即时性评价等。

3.教法的选择使用与学法的指导:教师教法选择的合理性、使用的有效性及学法指导的科学性等。

4.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信息的搜集与处理以及获取知识方法的途径等。

5.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规范与习惯、反思与评价、能力与发展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等。

(1)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的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的情景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索等,记录相关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2)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观察主体可以是研究人员,也。可以是教师。有明确观察目的(一方面要谋求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善,另一方面还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终指向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选择观察对象(是课堂运行状况)、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信息、呈现观察结果(观察方法和要求)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如何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导语:在新课程背景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根据自己的实践,探索出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语文高效课堂模式。

如何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精心备课,把握教学发展方向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高效课堂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对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做好课前备课工作,优化备课流程和方式,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果,深化备课的准确性、性,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了。备课即是对教学活动的预演,是对教学难点、重点,及其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的安排和。对于备课而言,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熟悉教学大纲,结合教学需要合理地规划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可行性。第二,深入教材。钻研课本,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进而做到对教学活动的游刃有余、有所侧重。第三,优化教学方法。教师立足于教学内容的同时,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优化教学方法,确保每一位同学都有所进步和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对教学活动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生动而形象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序顺利地进行。创设教学情境,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还需要遵循时效性原则,力求在短的时间内叩开学生的兴趣大门,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欲望,确保学生以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比如说,在《看云识天气》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于云和光的神奇与美丽等特点,向学生展示相关的、短片,创建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走进文本的欲望和冲动,增强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逐渐被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就。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集声音、、文字和动画于一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优势,能够多角度学生视听感官,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的注意力,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打破了传统“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保障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满足了学生信息多样化的需要。在语文复习小结阶段,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借助于多媒体大屏幕,向学生呈现提前准备好的课件、文件,扩大课堂教学课程量,节省教学板书的时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对于“三大文体”的复习总结,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制作成树形图,以此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对比记忆。

(二)小组合作性学习

小组合作性学习是一种科学而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提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性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将同学进行分组,以小组为教学单位,通过小组成员及其各小组间合作、竞争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和保障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主张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水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和实施小组合作性学习,笔者认为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合理分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提高各小组间的竞争力;第二,明确职责,为了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和,合理安排各同学的学习角色,确保每个同学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优化教学内容,深化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内容即是教学主题,换言之为讲授什么。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要以服务学生为出发点,围绕学生,结合教学大纲设定教学内容。然而,课堂教学毕竟只有四十五分钟,教学时间宝贵而短暂,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面面俱到地讲授全部的教学内容,并保证学生深刻、准确地消化和理解,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因此,这就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定位和取舍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优化和选取要严格紧密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下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要包含有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寻找与这些目标相契合的知识点、内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另外,为了避免学生思维混乱的现象发生,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体现连续性。把握文章的中心结构,按照文章的线索将教学内容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全面性。

五、结语

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我国教育机制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举措。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除精心备课,把握教学发展方向;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优化教学内容,深化教学质量等之外,还应当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语文教育者,要打破传统的尊师重道的师生理念,主动融入学生生活、学习中来,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课前充分准备

1.1教师要精心准备

教师要想打造高效课堂,首先一定要进行精心备课。高效课堂模式与传统模式比较之下要更灵活,对教师的备课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花更多时间更多心思去进行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合理的授课方式,力求一堂课的讲授能达到效果。

1.2学生要积极预习

授课前鼓励学生务必进行预习,预习可以从多个角度:熟悉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生平一些趣闻轶事,思考整篇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等。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层面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前学生便对即将面对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还要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多想问题,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并且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在上课前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再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向老师求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

2激发学生主体地位

2.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不单单是考试的科目,还是一门丰富的学问,里面蕴含了大量有趣的知识。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一旦学生在课堂中变得主动积极,授课效果会迅速提升。比如《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本就很有趣,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教师可以学生采用一种探究性学习方法,先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桃花源这个地方是否确实存在。如果存在的话那么推测它在地图上哪个地方,若不存在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他写这样一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开放性的思索,打开自己的思维去做学习的主人,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2.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讨论是一种常见又十分有效的模式,它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学生按一定数量分组,让他们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各自提出看法,再派小组代表上台陈述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全班的讨论结果以及做点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需在旁边稍作,提问、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的主体都变成了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能将学生的自主性充分激发,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那么一堂课下来只要参与其中的学生都能有属于自己的收获,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3进行趣味教学

3.1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

在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在课堂上综合运用多媒体设备已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模式。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是关于美的体验,此时就可以选取合适的多媒体让学生全方位感受到文章描述的意境。比如在讲授《苏州园林》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前在课外书上、网络上寻找有关苏州园林的各种资料。园林建造前的设计理念、设计图纸、与园林有关的历史等一系列资料,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把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呈现给学生。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再在投影仪上展示出来,这种资源共享模式也将提高课堂效率。

3.2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兴趣是一个学生的老师。在导入环节选取切合主题的热场游戏。比如在讲授《爱莲说》之前,可以从学生的爱好导入。玩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花到哪个学生手里这名学生就站起来发言,阐述自己喜欢什么花以及喜欢的理由。有了这个亲身带入的导入环节,学生也将对作者的心态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讲授完一篇文章后调动学生编排情景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课本内容进行改编,编写出自己的剧本,再与同学一起分工扮演文中相应角色。这种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的记忆,还让他们尽情展示了自我,锻炼了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如《两小儿辩日》,这篇是文言文,不容易理解,如果选一些同学编好现代文剧本,学生们对这篇文章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将越来越浓厚。采用丰富的教学模式还要注意加入课堂练习和课后习题,这些都是对知识的巩固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若想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从课前到授课时到课后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层层递进,通过完善的准备和丰富的教学方式不断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主动性,让学生们真正对语文课堂感兴趣,切实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观课量表

初中语文课堂观察量表维度一:学生自主学习 视 角 课前准备 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怎样准备 学优生的准备习惯怎样? 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样 优生任务完成得怎样 学困生任务完成得怎样 自主倾听 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 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 倾听时,学生的辅助行为 有多少学生发生这些行为互动 有那些互动/合作行为 有那些行为直接针对目标的达成 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 互动/合作习惯怎样 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 有多少人参与 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自主学习有序吗? 学优生情况怎样? 学困胜情况怎样? 目标达成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多少人清楚 课中哪些证据证明目标的达成 课后抽测有多少人达成目标 发现了哪些问题维度二:教师教学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怎样构成 教学环节是怎样围绕目标展开的 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有那些证据证明该教学设计是有特色的课堂呈现 讲解效度怎样 有那些辅助行为 板书呈现了什么 怎样促进学生学习 媒多媒体呈现了什么师生对话 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和问题的类型、结构、认知难度怎样 候答时间多少 理答方式、内容怎样 有那些辅助方式 有那些话题 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怎样 指导学习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结果怎样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结果怎样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结果怎样教学机智 教学设计有那些调整?结果怎样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 呈现那些非言语行为内容 怎样处理教材的 采用了那些策略 怎样凸显本学科的特点 容量适合该班学生吗 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 预设哪些方法 与学习目标适合度 怎样体现本学科特点 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创设什么样的情境?结果怎样学习评价 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有哪些? 如何获取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信息 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资源 预设哪些资源,怎样利用? 生成那些资源?怎样利用? 向学生那些课外资源? 可得到程度怎样?维度四:课堂文化 学生思考 学习目标怎样体现高级认知技能 怎样以问题驱动教学? 怎样指导学生思考 怎样对待学生思考中的错误? 课堂/班级规则中有那些条目体现氛围 课堂话语是怎样的? 怎样处理不同意见?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怎样的 师生行为怎样?师生/学生间的关系怎样? 课堂/班级规则中有那些条目体现学习创新 教学设计、情景创设怎样体现创新的? 课堂有那些奇思妙想? 学生如何表达和对待? 课堂环境布置(怎样体现创新的? 课堂/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关爱学生 学习目标怎样面向全体学生? 怎样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怎样关注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堂话语、行为/座位安排)怎样? 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表现特质 在哪些方面体现特教师体现了哪些优势 师生/学生关系体现了哪些特征?

如何营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祁正胜

一、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调动学生思维的几点做法: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2、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3、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效率,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4、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的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优化课堂的微观结构,是构建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

1.课前预习要做好。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课前充分的预习,就不可能跟上课堂的快节奏,也就无法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讲授新课前学生做好预习,并且明确任务,这样促进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授课前,先了解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他们不

懂的问题,上课时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内容找准切入点。语文教学涉及字音、字形、篇章结构等,内容庞杂,在时间有限的情形下,不可以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因此语文教学要重点突出,抓住这一点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能力是重点。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要堂堂有训练,训练的题目不在多而在精,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4.功夫用在备课上。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率。我认为备课时至少要做到三点:

(1)备大纲:全面贯彻大纲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把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同时还要灵活使用大纲,一切有利于教育学生的教学行为都可算做正常的教学行为。

(2)备教材:教师吃透教材,掌握课文重点,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并且设计到教学过程中去。 (3)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知道学生该学什么,始终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异,顾及他们的阅读心理和学习水平,激发兴趣点设计适合可行的方案。 三、高效课堂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的更好更快发展,首先是健康发展。教学效率的提升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其次是主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优质发展。高效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学科素养的核心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以及思想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的仅仅是“学科”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去学生发现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那么,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学生解决“学什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步骤与基本要求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研究活动,观察者只有清楚观察的目的,才能收集到更确切有效的资料,才能确保观察的有效性.课堂观察前,首先要明确本次课堂观察的目的和任务目标,其次选择合适的观察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