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手机 >

天津市水资源公报(天津市水资源情况)

天津紧邻渤海,为什么还是一个缺水城市?

因为海水是不可以直接饮用的,而且天津市地处北方的,降雨量也并不是非常的多,所以会缺水。

天津市水资源公报(天津市水资源情况)天津市水资源公报(天津市水资源情况)


天津市水资源公报(天津市水资源情况)


天津市水资源公报(天津市水资源情况)


主要是因为天津虽然紧邻着渤海,但是渤海里面的水并不能喝,而且天津人用水量是非常的大,所以才会缺水。

因为天津没有湖泊,河流。渤海又是海水。海水是不可以直接喝的。需要蒸馏后才能饮用,但是蒸馏的成本太高了。

天津地区地表水总体评价是什么污染

劣V类水质污染。根据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发布的《天津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可知,天津地区地表水总体评价为劣V类水质,即污染,其中,主要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等,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京津冀都市圈水资源基本状况

2.1.1 京津冀都市圈地理、人口状况

京津冀都市圈也叫首都京津冀都市圈,位于华北地区和海河流域北部,包括、天津两个直辖市,河北省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8个地级行政区,总面积18.28万km2,其中山区(含山间盆地)11.65万km2,占64%;平原6.63万km2,占36%。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京津冀都市圈中,有16.67万km2属于海河流域,占总面积的%,占海河流域总面积的52%;有1.61万km2属于内陆河和辽河流域,占都市圈总面积的9%,其中张家口北部1.17万km2属于内陆河流域,承德东北部有0.44万km2属于辽河流域。截至2008年各行政区面积见表2.1。

表2.1 京津冀都市圈行政区面积状况单位:km2 注:含山间盆地。

资料来源:,2009年统计年鉴。

从人口情况来看,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共有人口7339.6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53%,非农人口比重为43.40%,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5.68%,说明该地区总体城镇化水平偏低。分行政区来看,和天津的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区域平均水平,河北8市城镇化水平都比较低,保定市,仅为26.40%(表2.2)。

表2.2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结构状况 单位:万人 注:由于常住人口部分统计数据缺失,在此采用户籍人口概念。

数据来源:,城市统计年鉴2009。

2.1.2 京津冀都市圈水资源状况分析

京津冀都市圈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17m3,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亩均水资源占有量306m3,只相当于全国的五分之一。从都市圈内部分析,承德、秦皇岛人均水资源量达到600m3以上,水资源相对丰富;天津、沧州、廊坊、石家庄在200m3左右,自产水资源贫乏;其他市在300m3左右(多年降水量及形势见表2.3,表2.4)。

表2.3 京津冀都市圈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单位:亿m3 数据来源:市水资源公报2008、天津市水资源公报2008、河北水文水资源信息网。

表2.4 京津冀都市圈2006年水资源形势 数据来源:市水资源公报2006、天津市水资源公报2006、河北水文水资源信息网。1997~2006年,京津冀都市圈已经历了连续10个枯水年。按年径流量分析,1997、1999、2001、2002、2005、2006年全区均为特枯水年;1998年北部地区为平水年,南部地区为特枯水年;2000、2004年北部地区为特枯水年,南部地区为平水年;2003年全区为一

般枯水年。水资源形势从长期考虑仍面临较大的挑战。以为例,市多年平均降水585mm,年均降水总量98.28亿m3,形成地表径流17.72亿m3,地下水资源25.6亿m3,当地自产一次水资源总量37.3亿m3。境内水系除北运河发源于本市外,其他四条水系均发源于境外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6.06亿m3,出境水量14.52亿m3。地表水供应不足,地下水长期超采。地下水使用率由2000年的67%上升到2003年的76%,致使水位年均下降1.29m,水环境和水生态平衡受到威胁;全市每年仍有10亿m3污水直接排放,再生水利用率也不足50%;大量宝贵的水资源仍未得到有效利用,不仅污染城乡环境,也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局面。

2.1.3 京津冀都市圈水资源运行能力分析水资源的运行要表现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对水资源运用产生的影响。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压力、废水排放量等指标可表现区域水资源运行能力状况。如表2.5所示,2008年,市、天津市、河北省的人均水资源量分别是205.5m3、159.8m3、231.1m3;另外,通过表2.5可见,在京津冀都市圈内,运用水资源产生的影响如区域环境支持系统能力、区域生态水平、区域环境抗逆水平、区域环境管理能力的排名中天津市各项指标较好,次之,河北。京津冀都市圈内城市2008年废水排放总量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比重也较高,废水排放总量在全国各省内的排名也较靠前。水压力综合指数包含了水资源压力、水环境压力、水生态压力,指经济活动对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市、天津市及河北省水压力综合指数分别是0.488、0.466、0.502,在全国各省内的排名分别为第3名、第4名、第2名,而全国平均水压力指数为0.220,可见,市、天津市及河北省水压力综合指数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京津冀都市圈施行水资源循环经济很有必要性。

表2.5 京津冀都市圈水资源运行能力基本指标 数据来源:.统计年鉴2009.:统计出版社,2009。

《环境年鉴》编委会.环境年鉴.:环境年鉴社,2009。

2007可持持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2007,2。

京津冀都市圈供水及用水量分析

2.2.1 供水量及供水结构分析

按照市水务局的定义,可供水量是指在某一水平年需水要求和指定供水保证率的条件下,现有和规划的水工程设施可能为用户提供的水量,与工程供水能力和需水有关。表2.6及表2.7显示了京津冀都市圈内城市年供水结构状况:地表水占21.9%,地下水占72.1%,其他占6.0%。2006年,京津冀都市圈总供水量205.57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45.01亿m3,占22%;地下淡水(包括浅层水和深层承压水)148.20亿m3,占72%;引黄河水5.86亿m3,引黄济津应急供天津和引黄济冀供沧州的黄河水量,微咸水1.16亿m3,废污水处理回用5.20亿m3,以及少量雨水利用和海水淡化水量等。

表2.6 京津冀都市圈2006年供水量 单位:亿m3 续表

注:天津市2006年还直接利用海水14亿m3未统计在使用水量中。

数据来源:市水资源公报2006、天津市水资源公报2006、河北水文水资源信息网。

市供水呈增长的趋势,供水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水资源总供应量在“十五”时期为178.4亿m3,“十一五”时期为210亿m3,“十二五”期间预计为260.2亿m3,年均供应量分别为35.7亿m3、42亿m3、52亿m3。并且市供水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地表水及地下水供应减少,外部供水及再生水供应提高(表2.7)。

表2.7 市水资源供水量及结构情况 单位:亿m3 数据来源:市水务局网站:://

2.2.2 用水量及用水结构分析

京津冀都市圈2006年各行业总用水量为205.57亿m3。其中城市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工业、环境用水)为56.78亿m3,占总用水量的28%;农村用水量(包括生活、农田灌溉、林牧渔)为148.79亿m3,占72%(表2.8)。从用水角度分析可见,农业用水量比重依然较大,浪费多,节水及循环用水的潜力非常大,并且与发达相比距也很大。

表2.8 京津冀都市圈2006年用水量 单位:亿m3 数据来源:市水资源公报2006、天津市水资源公报2006、河北水文水资源信息网。

以为例,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属111个特贫水城市之一,也是水库存水量全国下降快的三个城市之一。1997年以来,市人均水资源量还不足160m3,仅为20年前平均水平的一半,也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15,世界人均水平的1/50,甚至仅为确定的水资源缺乏地区水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500m3)的1/3。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2008年市总用水量35.1亿m3,地表水、地下水、其他水源用量分别为5.5亿m3、22.9亿m3、6.7亿m3,分别占全市总用水量的16%、65%、19%;工业、生活、农业、河湖环境用水分别为5.2亿m3、14.7亿m3、12.0亿m3、3.2亿m3,分别占全市总用水量的15%、42%、34%、9%(表2.9)。

表2.9 2000~2008年市用水情况 数据来源:市水资源公报2000~2008年、市统计年鉴2009。

对这样的大城市来说,用水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用水结构可按工业、农业及城市生活用水加以划分(表2.10,图2.1)。2000年总用水量为40.40亿m3。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公共、环境用水等)为13.39亿m3,占总用水量的33.14%;农业用水量16.49亿m3,占40.82%,工业用水量所占比重约为26%。到2008年,生活、农业和工业用水的比例分别为51%、34.19%和14.81%,生活和农业生产用水占到全市用水总量的85%。从用水结构上分析,生活用水比重继续上升,农业用水所占比重仍然较大。节水及循环用水的效果非常显著。总用水量也呈下降趋势,从1980年的42.08亿m3下降到2007年的35.1亿m3。

表2.10 2008年市用水结构变化 资料来源:1980~2000年数据参考《市用水结构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分析》,2001~2008年数据根据市统计年鉴2009整理。

图2.1 市用水变化趋势图

从表2.10中数据分析,市近30年来用水结构及变化趋势呈现以下特点:工业用水比重下降17.17%,并趋于稳定;农业用水比重下降23.94%,但是所占比重依然较大;生活用水量增加较快,而且所占比重提高41.21%,城市用水结构性问题已经凸显。

2.2.3 供用水平衡分析

据图2.2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年供用水能达到平衡,但是,这种平衡是在本地区水资源量不足、地下水超采、大量引进外援水、水环境恶化、再生水利用率低等情况下实现的。

图2.2 京津冀都市圈2006年供水量柱状图

以为例,由于潮白河上游、永定河上游1999~2006年连续8年干旱,市主要水源地密云水库8年平均入库水量不到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水平(相当于平水年)的三分之一,官厅水库只有41%,地表水供水量大大减少。为克服水资源危机,市采取强化节水等措施,多次提高水价,并压缩部分行业用水量,使全市总用水量由2000年的40.5亿m3下降到2006年的34.3亿m3,减少了15%。同时大力引进外援水,市于2003年启用了平谷、怀柔两个应急地下水源,并于2003、2004、2005、2006年四次从山西册田水库、河北张家口的壶流河和云州水库应急调水。

根据相关研究分析,市2020年平水年及偏枯年本地地表水可利用资源量分别约为11.4亿m3和8.2亿m3,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均为24亿m3,本地可利用水资源总量分别约为35.4亿m3和32.2亿m3,水资源量缺口分别约为16.23亿m3和21.83亿m3。

根据天津市经济发展规划要求,2005年天津市总需水量为47.11亿m3,总体缺水23.53亿m3,占需水量的49.90%,其中城市缺水9.76亿m3,占总缺水量的41.48%,农村缺水13.77亿m3,占总缺水量的58.52%;2010年天津市总体缺水27.63亿m3,占总缺水量的54.00%,其中城市缺水13.57亿m3,占总缺水量的49.11%,农村缺水14.06亿m3,占总缺水量的50.89%。

2005年,天津市可供水总量为23.58亿m3,其中城市可供水总量为10.31亿m3,农村可供水总量为13.27亿m3;2010年天津市可供水总量为23.49亿m3,其中城市可供水总量为10.31亿m3,农村可供水总量为13.18亿m3。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天津市水资源短缺,供需失衡。

京津冀地区地下水开采量所占比例不断提高,从2000年的占总供水量的67%提高到2006年的72%,由于降水入渗等补给量减少,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过量开采,部分地区含水层已经枯竭。按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京津冀都市圈平原2004年地下水超采量已达41.55亿m3,形成了面积达7500km2的(河北全省4052km2)、唐山、保定、石家庄、肃宁等浅层地下水漏斗和2.14万km2的(河北全省4.4万km2)唐山、天津、廊坊、冀枣衡、沧州等深层地下水漏斗。、石家庄浅层地下水漏斗中心埋深分别达到44m和51m(404km2),天津、冀枣衡、沧州深层地下水漏斗埋深分别达到98m、77m(2001km2)和81m(1370km2)。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部分含水层被疏干,产生了地面下沉,天津塘沽地面已累计下降3m,沧州下降2m;还出现了海水入侵、咸水下移、环境干化等危害。含水层枯竭使海河流域平原失去了用水安全储备(表2.11)。

表2.11 京津冀都市圈平原2004年地下水超采量 单位:亿m3 注:包括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开采量;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开采量,深层承压水不计可开采量。

资料来源:市统计信息网,2005年。

以上情况表明,京津冀都市圈城市供水保证率不高,遇到连续枯水年,仍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这样做的后果往往加剧了生态恶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