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手机 >

单反镜头焦距_单反镜头焦距怎么看

18-55mm单反镜头能拍到的图像的实际距离大约多远?

眩光(Flare)

2、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让你知道一只镜头的第四种焦距在200mm以上的就是我们所说的长焦镜头了。佳成像距离区间:镜头焦距×50×(1~3),例如一只50mm镜头的成像距离大概在50mm×50×(1~3)=2.5至7.5m。——尼康

单反镜头焦距_单反镜头焦距怎么看单反镜头焦距_单反镜头焦距怎么看


单反镜头焦距_单反镜头焦距怎么看


3、套头的近对焦距离在0原因很简单,因为EF-S镜头后组的大小相对比较小,也比EF的长了一小截,如安装在全画幅机身上,全画幅单反的反光板会打到EF-S镜头的后组上面,所以EF-S的镜头就只能用在佳能非全画幅(APS-C画幅)的机身上面去。.3米左右。

单反相机镜头怎么选

假设镜头前有三个对象,位置保持在一个平面上,镜头以中间的对象对焦。此时,两旁的对象与镜头的距离其实比中间距离略远,到达相机内的平面时,便会在平面略前部份焦聚,使得中心两旁的对象显得模糊。

摘要:选择镜头,是所有单反用户买回相机后的一大难题。选择了品牌,缩小了镜头的选择范围,但仍然有不少问题待解决。以下就为您介绍单反相机镜头知识,告诉单反相机镜头怎么选。

1/3英寸 4.8 3.6

【单反镜头知识】单反相机镜头怎么选10个常见的相机镜头术语

为解决问题,有些镜头会干脆将覆盖率加大,如用于APS-C的镜头,可能本来能盖过全幅,但为保持画质而_牲了边缘画面。所以,APS-C的镜头多不建议用在全幅机上。就算可以,也会有的四角失光或边缘像散。

单反相机镜头知识

单反镜头分类

单镜头反光的取景方式根本上就意味着专业,这也必定了数码单反相机的专业道路,即使是面向通常用户和发热友地产品也拥有大量过人之处。焦距和光圈是数码单反(也称为单反数码相机或者简称为DSLR镜头参数中重要的两个参数。

种是广角镜头。传统意义上的广角镜头是指的焦距在35mm以下的镜头,比如28mm、24mm甚至是16mm的镜头。一般来说,24mm以下的镜头都称为超广角镜头了。但是,因为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数码单反都不是全幅的数码单反,镜头的焦距要乘以1.5或者1.6,所以,对于这类单反来说,16mm的才能算超广角镜头。

第二种就是标准镜头。一般来说,焦距是50mm或者85mm。50mm的镜头视角跟人眼接近,因此被称为标头。但也只能因为如此,想用好标头很难,因为它不像超广角或者微距镜头那样,能拍出人眼无法感受到的画面。85mm的镜头则一般是人像镜头。

焦距在200mm以上的就是我们所说的长焦镜头了。其实这个焦段的镜头用处挺广的,可以拍摄风景、人像,或者是生态摄影(比如拍摄鸟类等等,尤其是300mm甚至400mm以上的镜头)。但是,这类镜头通常都又大又沉,而且缺少防抖的帮助,使用起来的限制还是很多的,所以实际上使用到的机会并不是特别多。

焦距,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光从透镜的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亦是照相机中,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具有短焦距的光学系统比长焦距的光学系统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简单的说焦距是焦点到面镜的顶点之间的距离。

镜头规格

镜头焦距分类较常见的有:8mm,15mm,24mm,28mm,35mm,50mm,85mm,105mm,135mm,200mm,400mm,600mm,1200mm等,还有长达0mm超长焦望远镜头。

单反相机镜头怎么选

1、质素先决定焦一定好过变焦?

如果你问过朋友意见的话,相信几乎所有人都会告诉你定焦镜头比变焦镜头的画质好。这个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对的,但也不是。就变焦镜头本身来说也分好几种,如果将套机的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去比,这就未免有欠公平。

从镜片数量衡量

从镜片质素衡量

不过镜片太多会影响画质,也不是正确的说法。镜片质素,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条件。高级变焦镜头会使用高质素镜片如萤石、超低色散镜片及纳米镀膜等方法去改善透光及折射表现,就算镜片数量多,也可以保持画质。

收缩光圈后的表现

先考考你,你能找到一支光圈大过f/2的变焦镜头吗?笔者可以肯定,现在还没见过(不算或卡片机的镜头)。暂时只见奥林巴斯推出过两支f/2光圈的变焦镜头。虽然不能肯定未来技术是否会发展到能制作出这种大光圈镜头,但变焦镜头无法做更大的光圈,主要是体积及重量的限制。

大一级光圈重量一倍

简单点说,由f/2.8加一级光圈至f/2,光圈直径需要增加约1.44倍,所以镜头体积会大大增加。大家不妨看看小白ISII和小小白IS的重量,就会发现前者f/2.8和后者f/4,重量几乎相一倍。那么一支梦幻级的f/2光圈变焦镜头,可能就有3kg重。70-200mm焦段本身就是一支既要求质素又要有机动性的镜头,为追求大光而圈拿着总重4kg的机身加镜头,相信没有多少用户能接受,除非厂商可以找到更轻的材料。

再说定焦镜头,由于定焦镜的镜片组相对较少且结构简单,所以对体积和重量的顾虑相对较少,较大光圈的镜头重量也不会太夸张。定焦镜头在灵活性上虽不及变焦镜头方便,但光圈优势实在无可取代。所以在增加镜头器材时,总有充分理由选购一直定焦镜头。

3、灵活先决天涯镜只是初级玩意儿?

所谓天涯镜,是泛指变焦倍数10倍或以上的变焦镜头。天涯镜比一般变焦镜提供更大的焦段范围,覆盖广角至长焦段,一般都以18mm开始,长焦段在200-270mm之间。看到这种焦段,大概都会想到这是旅行用的配备,即可用广角拍风景,也用长焦拍飞鸟。

天涯镜与恒定光圈的变焦镜头相比,重量轻是优势,几乎可以相一倍。加上焦段变化灵活,仍然值得考虑。

为兼顾体积,天涯镜难以做到恒定光圈。做一个简单算术,将焦段除光圈值就能得到光圈直径。如300/5.6,光圈直径为53.6mm,以镜身直径83mm当然容得下。但如果是300/3.5,那光圈直径就起码要有85.7mm,超出镜身直径。所以为了缩减体积,只好在光圈上作出妥协。从这点可知,为何恒定变焦镜体积大且较重,价钱更是天共地。

适合户外多变环境

那天涯镜是否不值得拥有?这要看用户的使用习惯。笔者并不反对买天涯镜,尤其是以休闲为主,没有打算再买更多镜头的用户。宽阔的焦段在使用时有莫大的方便,例如到外地观光遇着花车巡游时,即可拍摄大场面,又可选择目标拍摄特写。天涯镜虽然没有大光圈优势,但大部份镜头都设有光学防抖,可以在较慢快门下手持拍摄。加上市面的单反大部份降噪能力出色,调高ISO的画质也有一定保证。

4、可持续发展APS-C还是全画幅镜头?

APS-C是单反较普及的型号,但镜头不能和全画幅相机共享,所以如果日后打算升级,在购买镜头时要想清楚,应该买APS-C还是全画幅镜头。遇到这个问题,就要认清楚相机系统的设计。要注意的是,不少APS-C镜头的成像圈本来就不能覆盖全画幅,装上后会出现四边暗角的问题。对于APS-C相机来说,广角镜头的选择比较麻烦,为达到所需焦段,仍难免要买APS-C镜头。

10个常见的相机镜头术语

桶状变形(BarrelDistortion)

亦可称为负变形(Negativedistortion),这是一种成像缺陷。桶状变形的影像像点会随着与中心点距离之增大而移位。令影像中的直线中段向外弯曲,两端则向中心弯曲变成曲线。所以,方形物体的影像会变成四角向内收缩,边线中段则向外凸出,好像一个木桶,因此被称为桶状变形。

而且,如果用鱼头拍摄,影像更会变成圆形。

虽然桶状变形是种成像缺陷,但若果使用洽当,却可以拍出很特别的照片。视乎的,是摄影者的创意及运用镜头的经验!

色现象(ChromaticAberration)

相机镜头是用白光来形成影像的,而白光则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组合而成。虽然同是电磁波,不过不同波长(颜色)的可见光在穿过玻璃时会有不同的速度,因此亦有所谓不同的折射率。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只要利用菱镜便可将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波长)的光线。

相机镜头由玻璃构成,利用折射原理将可见光聚焦而成为影像。光线穿过镜头后,有机会出现类似菱镜的效果,不同波长的光线不能在同一焦点上聚焦,在影像上形成色散,即是所谓的紫边现像。大家可以透过下图了解镜头的色如何在影像及边缘形成色散现像。

理论上色散在影像及边缘都可以发生,不过由于边缘的光程较长,因此色散也就特别明显。由于短波长的折射率较高,因此紫色对色也特别敏感。由色而形成的紫边,通常可以在画面边缘看到,而由于紫色折射得较多,所以紫边一般都是由内向外扩散。此外,远摄镜头的光程长,色散的现像也就特别容易看到。

为解决色问题,镜头厂商就想尽办法从镜片的构造入手,包括采用不同折射、散射特性之镜片组合。佳能早就成功以人工萤石晶体(CaF2)的低色散特性大大减少镜头色,其于1969年推出首支采用萤石镜片的超远摄镜头FL-F300mmf/5.6。时至今日,萤石镜片及UD超低色散镜片已广泛采用在佳能高质素EF镜头内。两片UD镜片相等于一片萤石镜片的减色效果,而一片超级UD镜片则可提供相等于一片萤石镜片的效能。

像场弯曲(Curveoffield)

这是略为夸张化的像场弯曲,由于光轴的距离一致,实际上两边对象的对焦点会比中心略前,所以收缩光圈加长景深,可以改善情况。

衍射现象(Diffraction)

当光线通过一些窄蓬或小孔时,物体边缘会出现光波分散的现象,这种光学现象便称为衍射。

从摄影的角度来说,当光圈太小时衍射现象便会出现,令影像边绿位置变得松散。这是一种光波的基本特性,与镜片的光学质素无关。

而且,衍射也会导致数码相机出现紫边现象。

亦称为影,是在相机和其他光学仪器内,由于镜片表面、镜筒内壁或机械零件表面反射而产生的非成像光线。

焦距(FocalLength)

简单点来看,数码相机镜头的成像原理等同一片凸透镜,将自景物反的光线聚焦在感光组件(焦平面)上成为一个清晰的画面。不同曲率的凸透镜,能够将光线聚焦在不同距离后的焦平面上,而且曲率愈高的凸透镜,聚焦时所需要的距离也愈短。为统一起建,在物理学原理上,凸透镜的曲率便以透镜将自无限远投射过来的光线聚焦到焦平面时,透镜与焦平面之间的距离来计算,这个距离便称为焦距。焦距愈长,曲率便愈低;焦距愈短,曲率便愈高。

数码相机的镜头等同凸透镜,而且镜头在变焦时更相当于改变凸透镜的曲率,因此变焦镜头的实际焦距多数以一个范围来表示,例如24-105mm。利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摄影师可以营造出不同感、不同景深的照片。焦距愈长的镜头,拍摄出来的照片带有较大压迫感,景深也愈浅。相反,焦距愈短的镜头,拍摄出来的照片感愈强烈,景深也愈深。

焦距变换比率(FocalLengthRatio)

目前大多数单反相机采用APS-C画幅的传感器,由于其影像面积小于菲林的影像面积(即小于35mm),所以当同一镜头安装于APS-C数码单反后就会因为视角变小而变成更长的焦距镜头,令原来的镜头焦距和视角数值也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因此,相机生产商便通过焦距变换比率来让用家可以了解镜头的实际视角与等效焦距。

焦距变换比率可以由CCD面积与菲林面积的比例来进行计算。举例说,与35mm菲林的成像面积比较起来,当CCD的成像面积是8.45.6mm时,其边长仅相当于35mm菲林的1/4。因此,50mm焦距的镜头,当安装上去就会变为200mm的长焦镜头。

以下是焦距变换比率的计算公式:

镜头原焦距x焦距变换比率=镜头于数码机身上的等效焦距

以变换比率为1.3的佳能EOS1DMARKIV及一支17-35mm的镜头为例,镜头于机身上的等效焦距将会变为22.1-45.5mm。

光圈值(OptimumAperture)

理论上光圈孔径愈大影像质素会愈好,但由于像会随着孔径的增大而急剧增加,使影像质素变。另外,光圈太小则会产生衍射现象(在数码摄影中,小光圈更会增加曝光时间,使影像出现噪声现象)令影像像质降低。因此,光圈值便是避免以上两种现像出现的平衡点,亦即光圈值低一至两级。

用来聚焦的镜片构造简单的就是球面镜,球面镜的意思即镜片的弯曲率呈圆形,可以理解为一个正圆球体的其中一个部分,因此就称为球面镜。实际上,球面镜不能将所有光线聚焦在同一点,透过镜片边缘进入的光线会偏离焦点形成像。尤其在大光圈的时候,有较多光线可以通过镜片。明显就是一些光点会虚化成一团光,这是由于边缘位置进入的光线与中心聚焦的偏较大所致。

要改善这种问题,可以将光圈收缩。而镜头设计上亦可以利用特别的凹、凸透镜组合修正折射角度。现代镜头则爱用非球面镜来修正这种问题,尤其是对于恒定大光圈的镜头,镜片直径大、球面像也越明显,所以有些高级镜头可能有多达三片非球面镜。

非球面镜利用镜片边缘曲率与部份曲率的异,将聚焦于前方的光线移后到正确的对焦点,令成像更加锐利。

在评价一款镜头时,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像散、桶状变形、色、眩光等专有名词,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决定一支镜头的优劣上又起到了那些决定性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来逐一分解。

像散(Astigmati)

在测试镜头时常会看中间及边缘的成像质素,几乎可以肯定,越接近边缘的影像质素约会下降,而这是由于水平面光线和垂直面光线聚焦在不同焦点上所引起。

根据现代物理学原理,光线以波动能量形式传播,而且相对光线的传播方向,光波震动的方向是四方八面的。如果用向量(Vector)方式理解,一束光线可分为水平方向震动和垂直线方向震动两部分。当光线从偏离中轴的斜角度射入,有机会出现水平面光线和垂直面光线聚焦在主轴不同位置的误。此时两个焦点之间所产生的影像会变得模糊,边缘像渗开一样。

偏离中轴进入镜片的光线可分为水平面光线(橙色)和垂直面光线(绿色),而它们各自的焦点却在不同位置。

由一张测试图中局部裁切,左为中心,成像清晰;而右边为的角落,出现明显的像散。

另一种像散则是由于镜头的质量问题,如曲面不均匀,这就有如人眼的散光问题;或镜片组没有对准中轴。不过这都是旧时代的生产技术问题,现在已不多见。

单反相机镜头讲解

综上18-55mm单反镜头的成像距离在1-8米间。如果对你有用,请予确认。

单反相机镜头讲解

如套头EF-S18-135只能用在APS-C画幅机身上,也要乘以1.6,实际焦距是28.8-216mm。

镜头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到拍摄成像的质量。关于单反相机镜头知识有哪些呢?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单反相机镜头讲解,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光圈大小也会影响镜头表现。通常收小光圈,锐度都会有所提升,眩光问题也能够减少。一般收小两级光圈,已达到的线数,凭肉眼未必分得出是来自定焦还是变焦镜头。其实一般标准变焦镜头也不是,不过由于成本考虑,镜片质素及修正功夫不能与高级镜头相比,要尽量收缩光圈才能达到较佳画质,所以常被资深用户看扁。所以说若为画质选择定焦还是变焦,不如说是选择高级变焦还是一般变焦镜头更值得讨论,毕竟定焦镜头本身已经提供了一定质素保证。

单反相机镜头知识之镜头性能

数码的镜头由多片镜片组成,材质则分为玻璃与塑料两类。如果数码镜头以玻璃为材料,很多用户及商家都说玻璃镜头透光率佳、投射图像更清晰。不过目前许多测试报告都显示,玻璃的透镜并不一定比塑料材料能带来更清晰的图像,同时玻璃镜头也可能增加相机重量,因此选购时还是应该做多面向观察,不要拘泥 在镜头材质问题上。

我们来了解一下镜头和感光器件的摆设位置。如下图所示,从右至左该镜头组件依次由透镜、电子快门、透镜组1、透镜组2 以及CCD组成。拍摄的影像就是沿着这条光路投射在CCD上成像的。组件中的焦距调节系统和快门系统是由透镜组1和电子快门构成的,二者是连接在一起。在 电机的带动下,透镜组1和电子快门可以前后移动,进行焦距调节,从而获得清晰的图像,由电子快门控制曝光。多组透镜是完成光学成像的,而的CCD可 以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单反相机镜头知识之镜头尺寸

镜头尺寸实在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就是指某款镜头产品整体的大小。一般来说都是用镜头直径乘以长度来表示的。

镜头结构可以理解为镜头的构造,其主要是由镜片构成的。目前任何一款相机的镜头都不可能是由一块镜片组成,标准镜头和功能型附加镜头都是如此。一个镜头往往是由多块镜片构成,根据需要这些镜片又会组成小组,从而把要拍摄的对象尽可能清晰、准确的还原。

镜头的结构主要指的是构成镜头的镜片数目情况。由于不同厂商、不同产品采用的技术是不同的,因此绝不能简单的认为镜片的数目多好还是数目少好!不同镜头的镜 片数目是用数字标识的,可谓一目了然。比如“佳能 EF28-105/3.5-4.5U”,标识为12组15片,这也就是说,这款镜头共有15片镜片,这15片镜片又分为12个镜头组,有的为1片成组,有 的为两片成组,以实现不同的功能。。

除了镜片的数目之外,镜头的材质也是镜头结构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目前镜头的材质一般可以分为两 类:玻璃和塑料。这两种材质是和镜头生产商所采用的技术和特点有关的,两种材质并无优劣之分。当然两种材质的镜头也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玻璃镜头稳重、塑 料镜头轻巧。在市场上富士的镜头多采用塑料,而蔡司、尼康的镜头则以玻璃为主。

单反相机镜头知识之对焦距离

在了解对焦距离之前,应该先了解两个概念:景深和焦距。

景深的概念:当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从该物体前面的某一段距离到其后面的某一段距离内的所有景物也都当清晰的。焦点相当清晰的这段从前到后的距离就叫做景 深。景深分为前景深和后景深,后景深大于前景深。景深越深,那么离焦点远的景物也能够清晰,而景深浅,离焦点远的景物就模糊。

对焦距离越远景深越深,对焦距离越近景深越浅。因此在拍摄远景时应该选择较大对焦距离的镜头,而在拍摄近景时则应该使用较小对焦距离的产品。镜头对焦距离是用cm(厘米)表示的,可谓一目了然。

单反相机镜头知识之小光圈

如果把照相机的镜头比作是人眼的话,那么光圈就是瞳孔了。它也是相机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参数,它的大小决定着通过镜头进入感光元件的光线的多少。光圈越大,则单位时间里通过的光线越多,光圈越小则越少,从而影响到图像的亮度。它的计算公式是:光圈值(用F表示)=镜头的焦距÷镜头的口径,也就是说同等焦距 下,镜头口径越大,F值越小(F值越小代表光圈越大),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物体的景深和快门的速度(F值越小,快门速度越快)。

在摄影中,景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小景深效果能使环境虚糊、主体清楚,这是突出主体的有效方法之一。景深越小,这种环境虚糊也就越强烈,主体也就更突出。在 拍摄中,欲取小景深的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光圈。除了使用光圈外,缩短摄距和换用焦距更长的镜头也能减小景深,但要注意摄距太近会使前后景物的透 视过于强烈而导致失真感。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采用“光圈+尽可能缩短的摄距+长焦距镜头”能获取小景深的效果。获取景深:要想使所有的 被摄景物在画面上都能较为清晰地显现,则需要尽可能大的景深,景深越大,被摄景物的清晰度也就越高。欲取景深的简易的方法就是缩小光圈,尽可能使用 相机上的小光圈。采用“小光圈+短焦距镜头+超焦距聚焦”能获取景深效果。

因此无论是光圈还是小光圈都是在镜头的选购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单反相机镜头知识之视角

镜头中心点到成像平面对角线两端所形成的夹角就是镜头视角,对于相同的成像面积,镜头焦距越短,其视角就越大。对于镜头来说,视角主要是指它可以实现的视角 范围,当焦距变短时视角就变大了,可以拍出更宽的范围,但这样会影响较远拍摄对象的清晰度。当焦距变长时,视角就变小了,可以使较远的物体变得清晰,但是 能够拍摄的宽度范围就变窄了。

单反相机镜头知识之遮光罩

遮光罩是套在照相机镜头前的常用摄影附件,有金属、硬塑、软胶等多种材质。它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在逆光、侧光或闪光灯摄影时,能防止非成象光的进入,避免雾霭。

2.在顺光和侧光摄影时,可以避免周围的散射光进入镜头。

3.在灯光摄影或夜间摄影时,可以避免周围的干扰光进入镜头。

4.可以防止对镜头的意外损伤,也可以避免手指误触镜头表面,还能在某种程度上为镜头遮挡风沙、雨雪。

遮光罩广泛用于逆光摄影,一般说来可以避免眩光。但是,如果光源距离近,仍有可能发生眩光现象。此时,可以用手在光源所在的一侧遮挡遮光罩。眩光是否消除,要从取景器里观察清楚。一般来说,镜头都会标配遮光罩的,不过不同的镜头所配的遮光罩也是不同的,并且许多产品之间是不能相互换用的。

单反相机镜头知识之滤镜口径

相机镜头口的螺纹就是用来接各种滤镜以及外挂镜头的。不过,不同型号相机的螺纹直径是不一样,这圈螺纹口径就叫做滤镜口径。购买镜头时一定要注意核对,相机 的滤镜口径和所买镜头的滤镜口径是否一致,只有两个一致才能够直接连接。当然如果不一致也没有关系,可以通过转接环来转换滤镜口径。把转接环安装在镜头 上,再把外挂镜头安装在转接环上就可以了。

相机镜头光圈的大小是通过镜头内叶片的变化来调整的。光圈叶片数就是指镜头内用来调整光圈的叶片数量。一般来说,数量越多,在光圈的调整时也就能实现更高的精度,目前6~9片是比较常见的。

单反相机镜头知识之放大倍率

放大倍率指的是通过镜头的调整能够改变拍摄对象原本成像面积的大小。虽然叫做放大倍虑,但是有的镜头则可能起到缩小的作用。如果产品标识为1:4,则表示通过该款镜头,多可以放大4倍。

;

单反镜头上的两个旋钮都是什么? 调节哪个是大光圈,哪个长焦距?

变焦镜头可以变焦,比如28-50mm,使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转动变焦环选择28mm到50mm之间的焦段,也就是不同的视野角度,变焦镜头种类很多比如会有28-125这样很宽的焦段,这样出去旅游的时候只带一个镜头就可以兼顾很多了。方便,一般都是浮动光圈,(恒定光圈贵,大光圈更贵)可以很方便的改变焦距段来调整景别。

单反镜头上的两个旋钮都是什么? 调节哪个是大光圈,哪个长焦距?两个旋钮一般靠近机身的那个是调焦距,外面一个是对焦的,光圈是在相机机身上设置的!

焦距

使用的焦距不同,所形成的视角(被摄对象两端引出两条直线交于镜头中心,这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影像。视角越大,所包含的空间越广,但其中的影像比小视角的镜头要小,此外,视角还可以改变效果,小视角会压缩空间大视角增加感。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还要了解焦距的3个广角镜头的焦距小于35mm,适合拍摄风光;作用:

影响景深,什么是景深呢?通俗的讲,在拍摄时从焦点向周围延伸会有一定范围是清晰的,离焦点越远,画面越模糊无可避免的浮动光圈,景深就是清晰的范围。在其他参数一样的情况下,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焦距越长,景深越小,我们可以通过使用长焦达到背景虚化的目的。

3.影响拍摄的范围,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焦距越长,视角就越小,拍摄的范围就越小;镜头越短,视角就越大,拍摄的范围就越大。比如我拍一个人,用长焦镜头只能拍到头或者是身体的其他部分,但用短焦的话可以将整个人都拍进画面之中。

按照焦距的大小进行分类的话,以全画幅24mm36mm为标准的135照相机为例,焦距分为超广角、广角、标准、中焦长焦和望远等几种。焦距在24mm以下为超广角镜头,24~40mm是广角镜头,50mm是标准镜头,60~135是中焦镜头mm,135~300mm是长焦镜头,而300mm以上的镜头被叫做超长焦镜头。超广角镜头中有一种极端的镜头叫鱼头,它的视角在180度。

拍照时怎样才能知道焦距是多少

值得注意的是,当在背光的环境下拍摄时,由于有很大部分的光线会直接射进镜头内,眩光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单反相机用定焦镜头时,镜头焦距是多少,拍摄时的焦距就是多少。

菲林边长/CCD边长=焦距变换比率

单反相机用变焦镜头时,可以看镜身上的焦距刻度,知道拍摄时的焦距是多少。

例如下图是24-105变焦镜头,镜身上有24、35、50、70、105等焦距刻度(看红框内),转动变焦环时,红箭头指的白线段对着的数值,就是拍摄时的焦距。

用卡片机,小数码机等摄影时,好些的相机有变焦条显示,但只是告诉你在广角端还是长焦段,并无具体焦距数值是多少。只有在相机变焦打到头时,按照相机说明的小和焦距,知道拍摄时的焦距是多少。

现在用的都是数码相机,屏幕上会显示你现在的变焦是多少倍。

不知道说明此外,按照特殊用途,还可以分为微距镜头、移轴镜头、折反镜头等。在镜头的选用中,作者个人比较喜欢变焦镜头,而且变焦范围越大越好,这样就不用带好几个镜头来回换了(作者比较懒),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还是那句话,适合的才是的。提供几个场景适用的焦距,仅供参考:旅行:17~85mm;建筑:12~100mm;舞台:100~300mm;植物:28~150mm;人像:50~150mm。白了没有

单反相机很简单,镜头上刻了焦距的。

小数码相机的话,一般只能知道广是多少和长是多少,变焦到中间的时间,焦距不能准确的知晓。

单反相机的镜头有怎么看光学变焦倍数?有多少倍的?

镜头焦距

单反相机的镜头不看变焦倍数,而是看焦距。大体分以下几种:

传统意义上的广角镜头是指的焦距在35mm以下的镜头,比如28mm、24mm甚至是16mm的镜头。24mm以下的镜头都称为超广角镜头了。

第二种就是标准镜头。

焦距是50mm或者85mm,50mm的镜头视角跟人眼接近,因此被称为“标头”。但也只能因为如此,想用好标头很难种是广角镜头。,因为不像超广角或者微距镜头那样,能拍出人眼无法感受到的画面。85mm的镜头则一般是人像镜头。

第三种就是中长焦镜头。

是100mm或者135mm,其中100mm的镜头一般是微距镜使用较细的胶片头,135mm的镜头也是人像镜头,只不过侧重于半身人像,而85mm更侧重于全身的人像。

其实这个焦段的镜头用处挺广的,可以拍摄风景、人像,或者是生态摄影(比如拍摄鸟类等等,尤其是300mm甚至400mm以上的镜头)。但是,这类镜头通常都又大又沉,而且缺少防抖的帮助,使用起来的限制还是很多的,所以实际上使用到的机会并不是特别多。

1、质素先决:定焦就一定好过变焦吗

如果问问身边玩摄影的朋友,相信几乎所有人都会说定焦镜头比变焦镜头的画质好。这个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对的,但也不是。就变焦镜头本身来说也分好几种,如果将套机的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去比,这就未免有欠公平。

(1)从镜片数量衡量

定焦镜头被公认质素好,也许就证明了简单即美的道理。由于可以变焦,镜片增加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过越多镜片也越容易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色——由于内部的折射次数增加,光波散射偏离光轴的机会越高,令高反时出现紫边的情况越容易出现。此外,锐度也会因为经过多重镜片而不断打折扣。所以要追求画质,定焦镜头是。

(2)从镜片质素衡量

不过镜片太多会影响画质,也不是正确的说法。镜片质素,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条件。高级变焦镜头会使用高质素镜片如萤石、超低色散镜片及纳米镀膜等方法去改善透光及折射表现,就算镜片数量多,也可以保持画质。

单反镜头按焦段分类一般有哪几种?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光圈收缩,增加景深,令镜片周边的影像也进入对焦范围。光学设计上,也可用特殊镜片修正令曲率降低。

17-35mm对于35mm相机应该属于鱼眼变焦,这种镜头比较贵,是记时摄影的利器。

超广是6-20(6是迄今为止广的135镜头,但是鱼眼,非鱼眼广好像是14,非全幅的另计)

20-43是广角(也有说20-24是也算超广的,但是20以下没问题),其中35-43算小广角

43天涯镜由于长焦段时光圈偏小,在弱光环境拍摄会比较困难。至于成像质素,由于镜片较多及经过多重折射,成像锐度及色散表现,基本上都比定焦和低倍变焦镜头逊色。不过厂商为顾及到画质,天涯镜的镜组内都会有较多高质素镜片。-60是标头

60以上为长焦,也有说70以上的,其实60-70之间除了变焦基本没镜头,挺尴尬的焦段。

长焦中85-200是人像端,200-400是体育段,400以上是天文和打鸟段,这几个只是习惯叫法,,因为大多是这样用的,300以上为超长焦

APS数码相机的焦距比35mm相机短。

市面流通的数码单反数码相机,除了尼康D700、尼康D3系列、佳能1D系列、佳能5D系列、索尼A900等少数产品采用所谓的“全画幅”(CCD尺寸为36mmX23.9mm)CCD外,多数数码单反相机是采用Aps-c的CCD,其尺寸大约为24.9mmX16.6mm。如尼康D300为23.6mmX15.8mm;佳能7D为22.3mmX14.9mm;宾得K7为23.4mmX15.6mm。

由于Aps-c画幅的对角线大致为30mm,所以这样的数码相机的标准镜头焦距是30mm。于是,在使用同样焦距的镜头时,和我们习惯的135mm相机的视角发生别,为了和135mm相机取得视角的一致,人们引进了“数码相机等效焦距”的概念。Aps-c的等效焦距系数大约是1.5,即在Aps-c数码相机上使用3、效果的镜头,如果要和135mm相机视角相同,其焦距要乘以1.5倍,比如在数码相机上实际使用的镜头焦距是50mm的话,那么等效135mm的视角焦距就是75mm(50mmX1.5=75mm),这一点我们在实际摄影中是要注意的。

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你要用Aps-c画幅的标准镜头拍摄,那么你是把焦距设在50mm呢?还是30mm?再比如当你用Aps-c画幅数码相机拍摄人像时,你是把镜头的焦距设在80-135mm呢?还是设在53-90mm呢?

单反镜头说的视角范围是怎么算的?

单反相机镜头知识之光圈叶片数

水平50度是指从中间左右各25度。

视角的范围计算是通过焦距和法兰距等等这些镜头的物理参数计算出来的。

焦距与视角的简便计算

焦距/距离=图宽/物宽=图高/物高

CCD 图宽 图高

1/4英寸 3.6 2.4

视角=2arctan(物宽/2/距离)180/π

一般情况下不会再去使2、焦距参数:表示镜头的焦距范围,单位为 mm ;用公式计算,毕竟这个参数正常情况下,并非需要如此的数值,只需要知道一个大致的范围就好。甚至于只要使用镜头直接查看,构图即可。

可以通过下图作为参考

单反镜头的使用技巧

使用三脚架

另外,使用三脚架迫使你无法匆忙也有好处:由于用更多的时间考虑,照片通常会更好。虽然这是令照片完美的忠告,但不可否认有些时候确实需要快速灵活的手持拍摄才能得到更好的照片。当然有些摄影者使用三脚架过度,但更多更多的人用得太少了!

只有你使用了三脚架,你才可能注意到下面两种技术带来的好处,那就是选择光圈和快门速度。

使用光圈

对于任何镜头,选择成像锐利的光圈,有两条经验。一是从光圈收缩两档,另一条是将光圈收缩到尽量小。两者都是有用的经验,但都不是完全。

“收缩两档”的建议主要是用于早期光圈为f/3.5到f/4.5的大部分镜头,这样收缩两档后为f/8左右。对于第二条尽量收缩光圈,对于早期的大幅相机可以使用,因为衍射限制的分辨率不成问题;但对于35毫米相机,收缩光圈的程度是有限制的。

更简单的经验是,对于35毫米相机的绝大多数镜头,在f/8光圈将达到表现,也就是接近或达到衍射限制分辨率。在f/5.6,表现应该也很好,与 f/8时接近,但在f/4应该可以看到像质下降,除了一些镜头。

另一方面,在f/11应该和f/8几乎没有区别,在f/16的成像只有在严格的条件下才能发觉区别。然而你应该慎用f/22或更小的光圈。

与此原则相背的是廉价变焦镜头和廉价超广角镜头,它们的像质可能会随着光圈的缩小不断提高,直到小光圈为止。

使首先前提是135画幅用快门速度

一些研究显示,常使用的快门速度,即1/30、1/60和1/125秒,对于一些单反相机来说将产生的锐度。对于1/秒或更短的快门速度将能程度减轻反光镜和快门振动的说法,还有争论,不过对于1/15秒或更长的快门,这些振动已经结束,曝光期间大部分时间是无振动的。

如果这些都是真的(证据还很模糊),不同型号机身的情况可能有很大不同,并且如果相机有反光镜锁,对此也一定有影响。根据我们的自身经验,当然无法证明或反驳它。另一方面,应该知道的是,有些人推断它的影响相当大。

仔细对焦

这乍看起来不太像个忠告。不过如果你发现用同一个镜头对焦会有多大的不同,你就可能会感到吃惊了。做一个简单的试验。手持相机朝一个物体对焦,将镜头调到近对焦,再向该物体对焦,对好后用铅笔在镜头的距离标尺上做一个标记。重复多次,直到你厌烦了。

换一个镜头,再做同样的试验。根据镜头、机身、调焦屏和你的视力,对焦的不同可能会很大。很多时候,这些失误被景深掩盖了,缩小光圈使得错误没那么。如果使用光圈,对焦失误可能已经超过景深的范围。

为了减小对焦失误,应考虑使用较明亮的对焦屏,考虑使用屈光度纠正目镜,对于很严格的情况,使用三脚架时,应考虑使用取景放大器,它可以使对焦更。

除了自动对焦无法聚焦的那些情况外,这可能是关于自动对焦的激烈的争论所在。

虽然不同厂商生产的同样速度的胶卷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通常慢速胶片比高速胶片要锐利(细腻,颗粒小)。

对于彩色反转片,Kodachrome 25是当时细腻的,但50和100度的也很锐利,区别不大。

更需要注意的是胶片的色调(味道)。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因为不同品牌的有很大不同。我们多使用的Fuji 50和反稍小一点的Fuji 100,后者更适于人像。超过100度的胶片颗粒增加,反和色彩饱和度减小。

对于彩色负片,ISO25和50的胶片与ISO100的在锐度上有很大不同,ISO200的别就更明显。ISO400和更高速的胶片上将能看到真正的颗粒。对于8x10英寸或更大的照片,需要慢速胶片(低于100)。

当然负片的扩印过程也影响终的锐度。除非你自己扩印,不然去寻找一家好的扩印店,重要的是要记住,有时价格和质量并不象你想象的那样有着紧密的关系。

在当时的黑白胶卷中,Ilford推出不久的Delta 100被认为是的,甚至可以和它同门的Pan F Plus (ISO 50)以及Kodak Technical Pan相媲美。实际上,Delta 400和XP-2(ISO 400)已经很好,以至于镜头的分辨率成为了限制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怎样识别单反相机的长焦镜头和短焦镜头?

按照焦距对镜头进行分类的话,有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定焦镜头只有一个固定焦距没有变焦功能,所以其设计相对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它的好处就是对焦快,画面质量好且稳定。但是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方便,尤其是拍复杂的场景的时候不同的焦距需要不断更换镜头。而变焦镜头就比较方便了,它有一定的变焦范围不用频繁的更换镜头。

焦距35MM以下的镜头是广角镜头,焦距为85MM~135MM的镜头是中焦镜头、焦距为200MM以上的镜头是长焦镜头。

射入CCD(或传统相机的菲林)的眩光会令影像全部或局部亮度增加、反度降低而产生灰雾,使画面变得平淡而欠缺质感。有时更会发生二次或多次反射,使影像变得更加模糊。

2、根据成像不同

焦距是一个任何的光学仪器都有的不折不扣的光学参数。从光学原理来讲焦距就是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对于镜头来说,焦距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焦距长短与成像大小成 正比,焦距越长成像越大,焦距越短成像越小。镜头焦距长短与视角大小成反比,焦距越长视角越小,焦距越短视角越大。焦距长短与景深成反比,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焦距长短与感的强弱成反比,焦距越长感越弱,焦距越短感越强。焦距长短与反成反比,焦距越长反越小,焦距越短反 越大。

广角镜头成像范围更广、长焦镜头空间景深小、中焦镜头变形小。

3、根据视角大小不同

广角镜头视角很大、长焦镜头视角小、中焦镜头与普通镜头没有什么区别,视角中等。

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视角小

所以,拍摄的景物空间范围也小、在相同的拍摄距离处,所拍摄的影像大于标准镜头,适用于拍摄远处景物的细部和拍摄不易接近的被摄体。

2、景深短

所以,能使处于杂乱环境中的被摄主体得到突出。但给调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拍摄时调焦稍微不,就会造成主体虚糊。

这种镜头具有明显地压缩空间纵深距离和夸大后景的特点。

单反相机的定焦和变焦镜头有什么区别

球面像(Sphericalaberration)

定焦镜头不能变焦。只有一个焦段,或者说只有一个视野,比如50mm,85mm等 。成像好,一般光圈较大,恒定光圈,拍摄速度快,一般都是高速镜头。

标准镜头的焦距有35mm、50mm、85mm等,适合拍摄人物;

拓展资料:焦距是固定的,不能把眼前的景物拉近或推远。定焦相比定焦镜头被公认质素好,也许就证明了简单即美的道理。由于可以变焦,镜片增加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过越多镜片也越容易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色由于内部的折射次数增加,光波散射偏离光轴的机会越高,令高反时出现紫边的情况越容易出现。此外,锐度也会因为经过多重镜片而不断打折扣。所以要追求画质,定焦镜头是。变焦的优势在于成像质量好,光圈更容易做大。 缺点自然是无法变焦,只能靠拍摄者的移动构图了。 比如常用的50mm镜头就是定焦镜头。焦距是指平行光照射镜头后聚焦成像的位置。

1、定焦镜头的光圈更大;

2、定焦镜头的画质相对于变焦镜头更好;

3、定焦镜头相对于更专业。

变焦镜头的便利性较大,能应付各种不同的场合。

关于佳能单反镜头的焦距

三脚架笨拙不便,但它对于提高镜头成像锐度的作用是巨大的,并且镜头焦距越长,你就越需要三脚架。即使在“安全”快门速度下,比如50mm标头使用 1/125秒,许多摄影师发现,使用三脚架与手持拍摄的照片相比,画面中的边缘线条更加清晰。

简1、根据焦距不同单的说:

佳能数码单反按画幅分:全画幅和APS-C画幅。

佳能单反镜头的卡口分:EF和EF-S。

EF卡口的镜头,不仅能用在全画幅单反上面,而且所有佳能数码单反相机都可以使用。焦距与视角

EF-S镜头就只能用在佳能APS-C画幅单反上。

佳能EF镜头所标注的焦距都是对应全画幅的,在APS-C画幅机身上都要乘以1.6的倍率。

如24-70mm,在全画幅机身上焦距是24-70mm,在APS-C画幅上要乘以1.6,焦距等于38.4-112mm。

希望对你有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