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 >

磬是什么乐器(磬是什么乐器图片)

磬的意思是什么?

2、罄:这个字是缶字底。

基本字义 1. 大石,纡回层迭的山石:~石(厚而大的石头)。~互(交相勾连)。~辟(退缩回旋)。~礴(壮大;雄伟)。 2. 古同“盘”,盘桓。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石,般声。本义:纡回层叠的山石,巨石) 同本义 [monolith] 竭磐石。——木华《海赋》 2. 字亦作“盤” 磐,大石。——《广韵》 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史记·孝文纪》 国安于盤石。——《荀子·富国》 3. 又如:磐陀石(不平的石头);磐固(如磐石般稳固);磐磨(大石,磨) 〈动〉 1. 通“盘”。回旋;盘曲 [spiral]。如:磐索(盘旋;回绕);磐辟(盘旋回转的样子) 〈形〉 1. 大 [huge]。如:磐礴(雄壮;宏伟);磐磐(大,巨大;层叠盘结);磐维(旧指身负重任、拱卫的皇族) 2. 牢固 [firm]。如:磐峙(安然耸立);磐结(牢固勾结) 引申:由原义产生新义 (如“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

磬是什么乐器(磬是什么乐器图片)磬是什么乐器(磬是什么乐器图片)


字义解释:温暖

声加什么右边是磬

“声”加“没”的右边,下面一个“石”字是磬字,读音:qìng

1、古代打击乐器,用石或玉制成,形状像曲尺。

例:古代打击乐器,用石或玉制成,形状像曲尺。——先秦佚名《诗经·小雅·鼓钟》

译文:敲起乐钟声钦钦,又鼓瑟来又弹琴,笙磬谐调又同音。

2、〈文言〉特指制磬之石。

例:泗滨浮磬。——先秦佚名《尚书·禹贡》

译文:泗水边上的可以做磬的石头”

3、寺庙中拜佛时敲打的钵形响器。用铜制成。

例: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译文: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编磬、磬口、击磬、圆磬、磬工、颂磬、大磬、磬出、云磬、钟磬、磬襄、梵磬、暮磬、鸣磬

扩展资料

磬字形演变:

词语解释:

读音:biān qìng

解释:古代打击乐器,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石制的磬,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2、击磬

读音:jī qìng

释义:演奏乐器。

3、颂磬

读音:sòng qìng

释义:特指古代大射礼时置于西方的磬。

读音:qìng chū

解释:方言。谓人身或物体向前倾。

5、磬襄

读音:qìng xiāng

6、暮磬

解释:寺院傍晚击磬之声。

7、梵磬心中仿佛有什么放不下的东西。随着星期五下午一堂课的结束,一周又过去了。

读【译文】:音:fàn qìng

古代乐器磐的材质是怎么样的?历史起源是什么?

“磐”和“磬”在读音、含义和形状方面存在区1、编磬别:

古代乐器磐的主要材料

主要是石料。

磬是古代石制的一种打击乐器。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右半像手执槌敲击。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尚书·舜典》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使“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的“泗滨浮磬”(禹贡语)——灵璧磬石! 其形在后来有多种变化,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进一步有了玉制、铜制的磬。磬是古代用玉、石、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属于大型的打击乐器,是用石头或者玉器做成的,有半圆形的,还有曲折型的,清代时期非常注重宫廷雅乐,一般都是碧玉质地,一整套总共有12枚,大小是完全一样的,然后薄厚程度不一样,在乾隆24年的时候就出土了古钟。

都是采用一些石材进行制作的。从甲骨文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只不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逐渐进行了改变。

磬怎么读?

古代有一种按乐器的制作材料分类的方法,称为“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的八种材料“金、石、土、革、丝、竹、匏、木”

磬,汉语汉字,读音为qìng,本义是一种打击乐器。作名词时,特指制磬之石。作动词时,可指缢《尚书·益稷》:“笙镛以间。”杀。通“罄”,意为空、尽。也通“骋”,意思是纵马奔驰。作形容词时,指身形像磬一样弯曲,形容恭敬。

磬字组词:

磬石:指适宜制磬的美石。

击磬:指古时演奏乐器。

仙磬:指僧寺或道院中敲磬的声音。

磬字是什么意思

2、罄:、本义为器中空,引申为尽,用尽。

磬字是一个汉字,它的基本意思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磬是一种由青铜或玉石制成的打击乐器,形状像一个长方形的板子,上面有许多小孔,可以用槌敲打发出清脆的声音。在古代,磬被广泛用于宗教仪式、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等场合。

1979年,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出土一张古瑟,它是战国初期(公元前433年以前)楚国的诸侯曾国制作的,尾端有龙的形象雕塑,共鸣箱侧面有彩绘的凤凰图案。是我国现存古老的瑟,现藏在湖北省博物馆。

总之,磬字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汉字,它不仅代表了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还有着丰富的引申意义,可以用来形容声音、品德等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磬字来表达自己对清脆声音和高尚品德的赞美和欣赏。

磬和罄的区别是什么?

接着努力吧,路还需要走,不必因为一点点打击到自己的成绩而丧失了努力的尽头。如果人生的道路上没有困难和挫折,那样的人生或许并非我想要的人生呢。

磬和罄的区别为:

乐器特色:古老的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民间色彩。

一、指代不同

1、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二、偏旁不同

1、磬:这个字是石字底。

三、字源不同

1、磬:象形,甲骨文字形,手又持小槌像击磬的形象,本义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2、罄:形声,本义器中空。

钵、绽、咄、磬、钹、铙怎么读

《考工记》所说的“上”、“下”与这里所谓的“清”、“浊”,含义是相通的(后者也许还带有音色的衡量成分)。古人没有频率之类物理学概念,能够总结出“厚则声清,薄则声浊”这种规律,在古代科学范围内,已经掌握了板振动的本质特征。

钵绽咄音律

钵、绽、咄的读音是bō、zhàn、duō,

声调为阴平、去4、磬出声、阴平。

磬钹铙音律

磬、钹、铙的读音是qìng、bó、náo,

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都分别指什么乐器

《稚子弄冰》

“金”指用金属制作的乐器,如编钟。

“石”指用石头或解释:佛寺之磬。亦指佛寺击磬声。玉石制作的乐器,如磬。

“土”指用陶土制作的乐器,如“埙”、缶(fou){ 远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时代,我国就产生了类似水碗的演奏形式——“击缶”。缶初为先民们装食物饮料的器皿,后发展为打击乐器。《易.离》中记载:“不鼓缶而歌”,《诗经.陈风》中亦有“坎其击缶”。据传古代“击缶”,是用12个小碗敲击成曲的,后来“击缶”演变为击“瓯”,瓯是盆盂—类的瓦器,很像个小碗。战国时期有名的渑池会,蔺相如就是逼秦王击瓯以回击赵王鼓瑟之辱。击瓯在晋代已很流行。隋朝的音乐奇人万宝常在一次与人吃饭时就曾随手击碗成曲,水碗到了唐代还有所发展。}

“革”用动物皮革制作的乐器,如鼓。

“丝”指用丝弦制成的乐器,如琴、瑟等。

“竹”指用竹子制成的乐器,筚篥、篪(音chi,二声。古代两端封闭的笛子)

“匏”指用葫芦制成的乐器,如笙、竽。

磬这种乐器是什么样子的讲讲关于它的东西

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磬是用石头磨制的,其起源时间可以上溯到石器时代。人们在磨制石具的实践中,注意到不同石块受打击时会发出不同声音,因而受到启发,开始磨石为磬。初用普通石头磨制,后来逐渐采用某些特殊石头(或玉石)制成发各种固定单音的磬,再后来又发展成为具有几个至一系列固定音的编磬。编磬的出现朝代不晚于商。1935年在安阳侯家庄西北岗殷代大墓,曾出土过玉制编磬一组,计十三枚,就证明了这一点。

四、网络解释

在现存的记述古人制磬技术的早期文献中,《考工记·磬氏》是的一篇。该篇除规定了磬的形制以外,还专门提出了调整磬的音高的方法,即“已上则磨其旁,已下则磨其端”。这里的“上”、“下”指的是音的高低,其实质是磬发音频率的高下。按照这种办法,当感觉磬的发音过高时,就磨损磬体的两面,使其变薄,这就能将音调降低;当感觉磬发声过低时,则磨其两端,使磬体相对变厚,就能将音调升高。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早期律学已经形成,磬作为一种乐器,其音高一定要符合律制,才能满足音乐演奏的实践需要。《考工记》的记载,就是一种通过调整磬的外形,使其发音符合律制的有效方法。

《考工记》的记载符合声学原理。我们知道,磬的发音属于板振动,而板振动的频率是正比于厚度的,由此,若磬发音“已上”,即频率过高,这表明磬体过厚,就需要“磨其旁”。“已下”,说明频率低了,需要增加相对厚度,因此要“磨其端”。唐代贾公彦在疏解《考工记》这段话时提出:

“凡乐器,厚则声清,薄则声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