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 >

【权威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实施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实施办法

条为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二条自治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

【权威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实施办法【权威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实施办法


【权威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实施办法


盟市教育行政部门应设专职学校卫生;旗县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情况设专职或学校卫生。第三条学校或者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和增加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中小学不得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练习。第四条学校应控制班级容量,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不得超过规定标准。第五条保持学校良好的卫生环境,禁止小商小贩进入学校内,不得在学校门前摆摊设点。第六条普通中小学应开设健康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十学时;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应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二次。

学校应开展学生健康咨询活动。第七条学校应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格健康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学籍管理档案。

学校应根据体检情况,对影响学生健康的环境因素和常见病进行分析研究,并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改进措施。第八条学校对学生常见疾病应做好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对学生近视眼和龋齿的发病率应采取措施逐步降低,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应控制在百分之五以内。第九条寄宿制学校,应调整学生饮食结构,防治学生营养不良和贫血症发生。

中小学校开展学生课间加餐,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第十条学校应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建立健全预防和治疗制度,发生传染病和流行疾病,应按规定逐级上报,并向教育主管部门及时反映。寄宿制学校应设有隔离宿舍。第十一条学校应按和自治区规定的配备标准,有地逐步配齐卫生器材。第十二条未经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学校内进行以学生常见病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的收费标准不得高于当地规定标准。

组织以学生为对象的群体体质和健康状况调研、监测工作不得收费。第十三条普通高等院校应设校医院或卫生科,并按学生和教师职工总数一千比六以上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第十四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应设立卫生室,按学生和教师职工总数一千比三以上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城市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农村牧区中学和中心小学应设卫生室,并按学生人数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第十五条学生人数不足六百人的中小学,应配备一名专职或一至二名保健教师,并设保健箱。

农村、牧区的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一名专职或一至二名保健教师。第十六条各旗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创立区域性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机构,并按辖区内学生人数万分之二以上比例配备。第十七条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会同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学校卫生技术人员专业职称考核评定的标准和办法,并组织实施。第十八条学校卫生技术人员职责:

(一)拟定学校卫生工作;

(二)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三)组织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查,分析研究,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出改进意见;

(四)建立学健康档案;

(五)掌握学生传染病和常见病的发病情况并做好防治工作;

(六)对学生开展健康咨询;

(七)监督学生个人卫生及学校的教学、体育、环境、饮食等卫生情况。第十九条学校卫生技术人员按照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享受卫生保健津贴及其他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待遇,在晋职、评选先进等方面与其他教师同等对待。第二十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培养、培训学校卫生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医学院校和卫生学校可根据需要设置学校卫生专业或校医班。第二十一条各级门和学校在安排年度教育事业费支出预算时,应安排不少于教育事业费总额0.5%的学校卫生经费,专款专用。

学校可将学杂费和勤工俭学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学校卫生经费。第二十二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管理,并纳入目标管理内容,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检查和指导。第二十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防疫机构,应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监督,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做好学校卫生工作。

高等学校外语教材编审委员会工作条例

条 任务

编审委员会在教委下,进行下列工作:

1.制订各语种的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

2.根据教材建设规划,重点审定其中的主干课程教材;

3.开展教材研究,总结交流教材建设的经验,就教材建设的方针和原则提出建议;

4.开展对国内外教材的评介工作,评选教材;

5.受教委的委托,拟订有关外语专业、公共外语的教学文件以及组织有关教学研究活动。第二条 组织

1.编审委员会由各语种的专家组成,按语种设立若干编审组。

2.编审委员会由教委聘任,任期五年,均为。编审委员需要增补或更换时,由编审委员会报请教委审批。

3.编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必要时设顾问;编审组设组长、副组长,均由教委委任。

4.编审委员会及各编审组设秘书一人,由主任委员、组长在所在单位约请兼任,协助主任委员、组长做好组织、联络和经常性工作(包括档案工作)。

5.编审委员会设立办公室,负责教材编审出版方面的组织工作和联络工作。办公室由教委在有关出版社的中委派兼任。第三条 教材编审原则和方法

1.编审委员会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制订外语教材建设规划,经教委批准后实施。教材建设规划应包括各语种专业必修课,部分选修课的教材(包括配套的视听资料、教师手册等)及教学参考资料。

2.编写教材应遵循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鼓励编写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不同体系的新教材。

3.编审委员会重点审定列入教材建设规划的主干课程教材。经审定通过的教材,由编审组和编审委员会签署意见后交出版社出版。

4.编审委员会审定教材可采取审稿会或委托专家审稿等方法;审稿会由编审委员主持,约请有关专家参加。

5.编审委员会对已审定出版的教材应经常了解其使用情况,组织修订,以不断提高教材质量。第四条 工作方式和经费

1.各编审组每年11月底以前召开年会,总结该年度的工作,确定下一年度的工作,并及时报教委。编审委员会每二至三年召开一次正副主任和各编审组正、副组长的工作会议。

2.编审委员会正、副主任,编审组正、副组长及秘书由所在院校适当减少教学工作量。由编审委员会提出并经教委同意的教材研究、编写、修订、审阅等任务,可根据需要和本人意愿由所在单位给予时间保证,并列入教学工作量。

3.编审委员会、编审组召开的业务工作会议、审稿会等都应列入工作,会后要写出简报或纪要报送教委。会议所需经费按财务制度有关规定,向教委报销。

编审委员因公出的费用向所在院校报销。编审委员会、编审组经常的零星开支由主任委员或组长所在院校负责。

编审委员参加审阅教材的报酬,按教委及出版部门有关规定办理。第五条 其它

1.本条例由编审委员会制订实施细则。

2.本条例如有未尽事宜,由编审委员会提出修改、补充意见,报教委批准后实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