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部人之眼_不患人之不己知下一句是什么

赏析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在加些生活中的例子。

孔子说: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却应当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部人之眼_不患人之不己知下一句是什么不患人之不己知患部人之眼_不患人之不己知下一句是什么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部人之眼_不患人之不己知下一句是什么


怕别人不了解自己的人,要么是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多么,这样的人是自负,要么是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多么冤枉,这样的人是自怜。总而言之,他们都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这样的人多是内向性格,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自己身上。怕自己不了解别人的人,多是外向性格,注重自己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他们眼界开阔,洞悉时务,这样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公认的成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能怨恨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能怨恨自己不了解别人。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1]

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注释

患:忧虑,担心。

人:指别人。

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不了解自己,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之:助词,无意。

不能:没有能力(才能)

也:一样,相等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却应当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下面,让我们先看看论语中其它几章。

宪问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孔子说: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却应当担心自己本身的能力)。

卫灵公篇,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孔子说:君子忧虑自己本身的能力不足,而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里仁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官位,而要担心有没有能担任官位的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努力地设法使自己值得他人了解)。

这三章也都是在强调勿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但是应该要努力充实自己的才能。与学而篇本章合起来解释则为:君子应当以充实自己为目标,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不但对自己的道德修养与学识技艺一点都没有影响,甚至可以让自己更加警惕、更加努力于充实修养,以让别人更可能了解自己。另外也应该尝试了解别人,以做为择师交友的参考或是选择部属及提拔后进的依据。

对于这四章还有其它四点必须注意一下:1.这四章都可归类为属“两端四角”式教学法的例子;2.第二点学而篇章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亦与本章有点相呼应的效果;3.这四章的"患"及"病"解为担心或忧虑,其所担心或忧虑的主要应是指自己的人际关系或自己的仕途;4.论语中还有另外三章与这四章字面上看起来有点冲突的地方:

先进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有一天子路、曾皙、冉有与公西华坐在孔子身边。孔子说:…平时常常听你们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如果有一天真的有人了解你们了,你们又将会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呢)?虽然此章并无明讲“不吾知也”到底患不患?病不病?不过小弟感觉起来好象多少有一点。由内容看来,这次对话应该发生在孔门几位尚未出仕,仍在孔子身边的学习阶段。而“不吾知也”极可能是当时孔门年轻在学略有成时常发的牢骚。小弟以为前述四章(学而篇、里仁篇、宪问篇、卫灵公篇)有可能是孔子说来勉励这些颇有“怀才不遇”的年轻之话,所以前前后后记录了四次之多,且次次大同小异。看起来先进篇这章的“不吾知也”这些孔门年轻所担心的主要还是他们自己的人际关系或仕途。

宪问篇,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问:为何没有人了解老师呢?孔子回答说:我既不埋怨天,也不怪罪人,广泛地学习世间的知识,进而领悟上天深奥的道理。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这章的大意为:因为努力学习世间的知识,所以能知天命。故而虽大道不能行于天下,但因知天命,所以不埋怨天;人虽不能了解自己,但因人间事亦由天命,所以也无须怪罪人。因此这章虽为孔子自己所言,前面也有“莫我知”的字眼,但其后明白点出“不怨天,不尤人”,亦即人虽不知,但亦无怨。

宪问篇,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孔子在卫国时,有一天击磬(一种乐器)。一人担着草筐由门外经过,听到孔子击磬声就说:这磬声里面含有深意啊!他听了一会儿,又说:这声音听起来硁硁的,是太过执着了。既然没人了解自己,就自己管好自己的事算了。诗经上不是说:水太深的话,就穿著衣服走过去;水浅的话,不妨撩起衣裳走过去。孔子知道了以后说:有这种遗世之心,这世间的俗务对他而言,的确也没什么困难的了)。

这章的大意为:对于世间事,这位荷蒉者有出世之心,以深厉浅揭为他的义;孔子则怀入世之志,以知其不可而为之为孔子的义。

虽然这位荷蒉者称孔子的磬声有“莫己知”的感觉,而孔子亦未直接否认此点。不过以下文看起来,孔子虽有“莫己知”之憾,不过并无怨,只是更积极地“求为可知也”。因此亦与前述四章(学而篇、里仁篇、宪问篇、卫灵公篇)一致,并无冲突。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知人”。 子路篇,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仲弓担任了季氏的总管,向孔子请问为政的道理。孔子说:先把大小事务交付与各级官员,使他们各自分层负责;不计较他们的小过失;并且要注意提拔的人才。仲弓又问说:怎样才可辨认的人才而加以提拔呢?孔子回答说:提拔你所认识的;你不认识的,别人难道会错过吗)? 此章虽谈及知人要自身旁之人知起,但言外之意除了强调知人的重要性之外也还有鼓励大家要注意自己的修为,因为真正的人才迟早还是会被人知道的。

颜渊篇,樊迟…问知。子曰:知人。…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可谓有智能。孔子说:能了解别人。(并进一步解释)提拔正直的人,使他们位于行事思考有偏的人之上,就可使那些行事思考有偏的人也变得正直了)。这章亦属“两端四角”式教学法的例子。除了提到知人的重要,也指出知人亦是智能的表现之一。

以下来看看知人的方法。

尧曰篇,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不了解言词的使用及意义,就没有办法了解别人)。这句指出:知言是知人的基本条件。但知言只是知人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并非充分甚或充要条件。

卫灵公篇,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说的话有道理就提拔他;也不因一个人品性不良就不注重他所说的话)。这章主要说明君子对他人的言词应有的谨慎态度。也间接指出了言词并非知人的条件。

宪问篇,子曰:…有言者,不必有德(孔子说:…能说出有道理、有价值的话的人,不一定就有良好的德行修养)。这句也说明了言词并非知人的条件。

公冶长篇,宰予昼寝…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以前我听一个人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但今后我听了一个人说的话之后,一定还要再仔细观察他的行为)。这句说明除了言词以外,行为也是知人的重要条件之一。

阳货篇,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说:我不想再说话了。子贡问:老师如果不再说话了,那我等学生要凭借什么来继续得到教诲呢?孔子回答说:你可曾听见天说过了什么话吗?四季不是还是照样地运行?万物照样地生长吗?天到底说过了什么话吗)?这章主旨应在说明:下学何以能上达。但也有点强调除了言词之外,行为的观察也是很重要的。

为政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说:看一个人正在做的事,检视他以往的所作所为,再思考他的心究竟安于什么样的事。如此一来他还能隐藏什么呢?他还能隐藏什么呢)?这章说明了可以从一个人的日常言行及喜好来全面了解一个人。

为政篇,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说:我和颜渊讨论一整天,他都没有任何疑问,感觉起来好象笨笨的。不过以后私下观察他的日常言行,却也能发挥我所教导的道理。颜渊其实并不笨啊)。这章说明有时光凭一个人表面的言行,并不足以真实的了解他。必须还要能更深入地观察,收集更多的信息,才能真正的了解一个人。

“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出《论语》。意即: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的是自己能不能了解别人。可用于劝慰患得患失、常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我们不必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该担心的是有没有真正了解别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什么意思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注释

患:忧虑,担心。

人:指别人。

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不了解自己,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之:助词,无意。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意思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处

1、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2、出处:《论语·学而篇》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骨、角、象牙、玉石等的加工一样,先开料,再粗锉,细刻,然宕磨光后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以往的事,你能因此而知道未来的事。”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