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 >

星垂平野阔的垂的妙处_星垂平野阔的上一句

杜甫的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那两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又如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杜牧《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词,直接拼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镜头的叠印。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确切。诗人只是把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许将它凝固起来。一旦凝固下来,就失去了诗味;而诗歌的魅力,正在诗的多义。再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他的、失望和惆怅。怀辛大》

“垂”李 白 “涌”

星垂平野阔的垂的妙处_星垂平野阔的上一句星垂平野阔的垂的妙处_星垂平野阔的上一句


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旅夜书怀

1.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诗。

唐 词的下片全为抒情,层层递进,反复咏叹。开篇“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以一个“愁”字,惟妙惟肖地写出了三种不同的“愁”:酌酒垂泪之愁意、挑灯倚枕之愁态、攒眉揪心之愁容。愁之深,以至于词人不得不借酒浇愁。然而,酒还未到愁肠,就已经先化成泪了。酒化作泪的写法,在范仲淹的其他词作里也很常见。如他在《苏幕遮》中就写到:“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但在本词中,词人又别出心裁,酒还未入肠就已化作泪,相比之下,此愁更深,此情更切。“残灯明灭枕头欹”,空中高挂的明月却明亮如昼,与之相比,屋里昏暗如灭的残灯更让人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在这种境况下,愁人倚枕对灯,凝思出神,其“愁”显得更加形象、具体。以此作铺垫,词人写到“谙尽孤眠滋味”,既顺理成章,又能深深地打动人心。结语三句,写这怀旧之事,向来都是没法回避的。不是萦绕在心头,就是郁积在眉头。通常情况下,古人写愁情,或写愁从心头转到眉头,或反过来,写愁从眉头转到心头。此处范仲淹又自出新意,写“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则显得更加全面,堪称佳句。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即是源自此处。杜甫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情感】: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抱负未能施展。

注释]

1)危樯:高高的桅杆。(2)著:。 (3)“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这两句说:我岂止是因文章而得名!但我的官职的确是因老病而休止了。《唐诗别裁》:"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著;官以论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

][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道古诗求解!!必采纳!!谢谢

轩:窗。

因为“平野阔”,才显得星斗遥挂如垂,而用此“垂”字,又反衬出乎野之广阔;因“大江流”,所以江中月色似也滚滚如涌,而用“涌”字,又烘托出大江澎湃向前浪起千叠的气派。

末联即景自况,以沙鸥自比,自伤飘泊。自问自答,老怀悲凉之状愈加突出。广阔的“天地”,映衬一微小的“沙鸥”,愈显出自己飘零不遇的身世的可悲与可叹。这个比喻,与开篇的自白首尾相顾。“一沙鸥”呼应“独夜舟”,抒情主人公孤独流浪的形象完全凸现出来了

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群鸭岸边勤对镜,旧装渐褪换新衣。

1).孤星垂挂天际,月光在大江上涌动。“垂”反衬出平野的辽阔,“涌”却用月光的形态衬出了大江的波涛汹涌,一“垂”一“涌”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有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而诗人孤独凄怆之情越发凸显。

2).我就像一只沙鸥,与天地之间到处漂泊,渺小寂寥唐·高骈《山亭夏日》。这是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一只沙鸥。同时又采用的对比的手法,将天地的浩瀚壮阔与自己的渺小孤寂对比,更显无限悲凉。

3).旅夜抒怀,可见作者漂泊途中,于夜深人静处,感慨良多。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旅夜抒怀(杜甫)欣赏

秋 夕

此诗是杜甫在严武,川中失去依靠,坐船东下,在渝州(重庆)、忠州(忠县)舟中所作。诗人描写了孤舟月夜、大江阔野中,对仕途绝望、生活无着、孤独漂泊的凄凉感受。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结构】 前四句写“旅夜”之景.首联写近景,起。上句岸上细草微风,下句江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高樯夜舟。颔联写远景,承。上句承岸,星垂野阔;下句承舟,月涌江流。后四句写“书怀”之情。颈联写身世遭际,转。上句说名声,下句说仕宦,含蓄表达了失意、不平的郁闷心情。尾联以高天厚地间飘飞不定的小小沙鸥作比,回映前半首小大对比,合,抒发了漂泊无依的感伤。四联间,两两对比衬托:渺小与阔大;名人君子与漂泊沙鸥。形象突出,印象深刻。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原文_翻译及赏析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代·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出自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词三百首 , 高中古诗 , 写景 , 抒情 , 哲理怀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此词副题为“秋日怀旧”,是词人抒写秋夜怀人之作。众多的词评大家都对此词赞赏有加,认为此词做到了情景交融。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著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创作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有求仕用世之志。适逢北宋安定统一,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这首词大约作于柳永游宦江浙之时。 赏析二

词中表达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暑时分,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这种他乡做客叹老悲秋的主题,在封建时代文人中带有普遍意义。但作者在具体抒情上,具有特色。

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临远,景物描写中融注著悲凉之感。一开头,总写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头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对”字作领字,勾画出词人正面对着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洗”字生动真切,潜透出一种情心。“潇”和“洒”字,用来形容暮雨,仿佛使人听到了雨声,看到了雨的动态。接着写高处景象,连用三个排句:“渐霜风凄惨,关何冷落,残照妆楼。”进一步烘托凄凉、萧索的气氛,连一向鄙视柳词的苏轼也赞叹“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畴《侯鲭录》)。所谓“不减唐人高处”,主要是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悲壮阔大;凄冷的寒风和著潇潇暮雨紧相吹来,关山江河都冷落了,残日的余辉映照著作者所在的高楼,所写的每一个景色里,都渗透著作者深沉的感情。这三句由“渐”字领起。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身上的感觉如此,眼前看到的也是一片凄凉。“关河”星是冷落的,词人所在地也被残阳笼罩,同样是冷落的,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勾勒出深秋雨后的一幅悲凉图景,也渗透进了天涯游客的忧郁伤感。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这两句写低处所见,到处花落叶败,万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这既是景物描写,也是心情抒发,看到花木都凋零了,自然界的变化不能不引起人的许多感触,何况又是他乡做客之人。作者却没明说人的感触,而只用“长江无语东流”来暗示出来。词人认为“无语”便是无情。“惟有”二字暗示“红衰翠减”的花木不是无语无情的,登高临远的旅人当然更不是无语无情的,只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对长江水的指责无理而有情。在无语东流的长江水中,寄托了韶华易逝的感慨。

上片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情,从高到低,由远及近,层层铺叙,把大自然的浓郁秋气与内心的悲哀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淋漓酣畅而又兴象超远。

词的下片由景转入情,由写景转入抒情。写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换头处即景抒情,表达想念故乡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乡思的矛盾心理。从上片写到的景色看,词人本来是在登高临远,而下片则用“不忍登高临远”一句,“不忍”二字领起,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感情方面是委婉伸屈。登高临远是为了看看故乡,故乡太远是望而不见,看到的则更是引起相思的凄凉景物,自然使人产生不忍的感情。“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实际上这是全词中心。“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这两句向自己发问,流露出不得已而淹留他乡的凄苦之情,回顾自己落魄江湖,四处漂泊的经历。扪心问声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问中带恨,发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难归的深切的悲哀。有问无答,因为诗人不愿说出来,显得很含蕴。一个“叹”字所传出的是千思百回的思绪,和回顾茫然的神态,准确而又传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又从对方写来,与自己倚楼凝望对照,进一步写出两地想念之苦,并与上片凄清之景象照应。虽说是自己思乡,这里却构想着故乡家人正盼望自己归来。佳人怀念自己,处于想像。本来是虚写,但词人却用“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来表达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见人映己,运虚于实,情思更为悱侧动人。结尾再由对方回到自己,说佳人在多少次希望和失望之后,肯定会埋怨自己不想家,却不知道“倚阑”远望之时的愁苦。“倚阑”、“凝愁”本是实情,但却从对方构想用“争知我”领起,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感情如此曲折,文笔如此变化,实在难得。结尾与开头相呼应,理所当然地让人认为一切景象都是“倚阑”所见,一切归思都由“凝愁”引出,生动地表现了思乡之苦和怀人之情。

全词一层深一层,一步接一步,以铺张扬厉的手段,曲折委婉地表现了登楼凭栏,望乡思亲的羁旅之情。通篇结构严密,迭宕开阖,呼应灵活,首尾照应,很能体现柳永词的艺术特色。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柳永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垂平野阔的原文及翻译

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1、星垂平野阔下一句:

月涌大江流。

2、原文:《旅夜书怀》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作者】杜甫【朝代】唐译文对照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星垂平野阔月什么大江流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月涌大江流

出自唐代杜甫的《旅夜抒怀旅夜书怀》

细草赏析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谁能告诉我诗词怎么鉴赏啊?

《渔歌子》【唐】张志和

我觉得若想鉴赏诗词,首先应该从格律入手,这最基本,有本书叫<诗词格律>是专门研究和讲解格律的,您不妨从基本做起.

从诗人的写作背景入手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更妙的是“吐”字(同学们自己体会!)虚词用得好,也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的美学效果。杜甫有诗云:“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叶梦得评道:“远近数百里,上下数千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呑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

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解析: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解析:“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解析: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解析: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析: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解析:前两句写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③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轩:窗。其一》刘禹锡)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

2、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四、例子:

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附]1、“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2、“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3、“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4、“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5、“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6、“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7、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8、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鉴赏诗歌语言·还原语序

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一、要点解说:

1.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3.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4、定语的位置。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

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发时归。)都是同类的例子。

其他:苏轼《念奴娇》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如词“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学生可以很快重排为“寒秋,(我)(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更为典型的、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亦能很快重排为“欲目穷千里”。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二、语序颠倒的原因:

、是声律的要求。初盛唐成熟的“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作些变通。

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时说:“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那么画面中心就归结于被动因素‘竹’和‘莲’——这是动作过程的终点。由于动作至此终结,画面也便归于静止。”现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渔舟’入画的引子。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渔舟’上。‘浣女’、‘渔舟’之动,不仅远比‘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

其实,诗词曲殊词序的出现,声律的要求和修辞的需要往往是兼而有之的。如王昌龄《从军行》、杜甫《春夜喜雨》二例,定语“孤城”挪前而“锦官城”移后,除了为符合七绝和五律的平仄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关所处孤立突兀的地势以及春雨后诗人想象中繁花坠落的景象。

三、启发学生思考,分别举例说明。

a.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闻横笛声)都是同类的例子。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b.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

四、讲解第三方面: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象。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其实,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

五、布置作业(略)

鉴赏诗词语言·总体的语言特色

一、 (一)清新

《名师手把手》上讲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1、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开元九年(721)进士,因通音律授大乐丞。不久谪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二年后九龄罢相,他倍感沮丧,有归隐心。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信仰日益发展。安史之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名作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山居秋暝》、《青溪》、《过香积寺》、《辋川集》20首、《赠裴十迪》等。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送别、纪行一类诗中,常有写景佳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历代传诵不衰。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光色和音响变化,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心情恬适。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王维其他方面也有佳作。有的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有的表现侠义,有的揭露时弊。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沈子福归江东》等,古今传诵。这些小诗都是五绝或七绝,情真语挚,不用雕饰,有淳朴深厚之美,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相媲美,代表盛唐绝句成就。他的应制诗、唱和诗及宣扬佛理的诗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王维五律和五、七绝造诣,亦擅其他各体,在唐代诗坛很突出。其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师法。七古形式整饬,气势流荡。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对后人影响巨大。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正是由于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鸟鸣磵》)“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栾家濑》)以及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澹宁和的无尽遐思。

2、孟浩然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这里有清新的泥土味;这里有强烈的生活感。这里“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但是深深融在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的不乏恬淡的艺术美更不乏淳朴的生活美。孟浩然在这里仿佛寻找到了一种皈依的感觉。诗人终于将那追求中遇到的挫折,名利得失全部忘掉了,甚至连那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思绪终于舒展了,甚至诗人的举措也都灵活自在了,自然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四句诗是孟浩然艺术境界和精神境界俱臻化境之作。“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俨有释迦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孟浩然这两句诗里面也有一种极大极深的感情蕴涵着。“他的情与万物的情有一种共鸣”,有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厚的同情。这首诗表现的玄心,亦表现的。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孟浩然是幸福的,他把自己的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化到了天地境界,由我达到了无我,尽管这期间他甘苦备尝,但终于苦尽甘来。

(二)平淡

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李煜的词不是平淡,相反,带有一种强烈的感发的力量。

(三)绚丽

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用心去体会,并且要有想像力,边理解边进那种状态才叫真正的读懂了诗人的用意!

能自己写了,就能鉴赏了

楼上的楼上都能够出书了

对,先学会写。

多看多写

写景诗??????????????????????

庐山

(1) 唐朝王维的《山居秋瞑》,全诗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两句描写了如画的景色。浩月当空,照耀在郁郁葱葱的青松上,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这是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呀!

描写冬天的诗

(2) 杜甫《绝句》,全诗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句的意思是说微风徐来,碧波荡漾,在碧波的映衬下,水鸟显得更加洁白,它们正在欢快地徜佯;青山上的草木繁茂、青翠欲滴,山花怒放,在阳光映照下火红一片。寥寥十个字,就勾画出一幅色彩绚丽、意境优美的图画。

(3) 杜牧的《江南春》。全诗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鸟啼、绿树红花,有声有色;水乡、村庄、青山、城郭、酒旗,有静有动。作者用十四个字就概括了江南的美景。

(4) 陆游的《游山西村》,全诗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山峦重选、流水索绕的迷路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而且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寻味。

如下: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唐·韩愈《送刘师服》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唐·韩愈《送刘师服》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已赞同

1| 评论

2010-5-2 19:29 掌心里的泪珠 | 一级

石径逶迤入古亭,茂林深处鸟鸣清。

登高远望四方景,一道峰峦一道青。

小溪秋色

天成岩寺

寺入山崖石做瓦,佛观殿外嶂连崖。

碧空崖滴泄,胜似阳春雨打葩。

天成奇峡

中断丹岩水自流,竹筏轻荡乐悠悠。

鸳鸯引向涟漪起,疑是晴空梦里游。

竞夸艳,独占人间香。《题牡丹图》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赋得古原草送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竞夸艳,独占人间香。《题牡丹图》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赋得古原草送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写景诗

描写春天的诗歌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绝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园不值

叶绍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描写夏天的诗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描写秋天的诗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山水田园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 唐朝王维的《山居秋瞑》,全诗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两句描写了如画的景色。浩月当空,照耀在郁郁葱葱的青松上,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这是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呀!

(2) 杜甫《绝句》,全诗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句的意思是说微风徐来,碧波荡漾,在碧波的映衬下,水鸟显得更加洁白,它们正在欢快地徜佯;青山上的草木繁茂、青翠欲滴,山花怒放,在阳光映照下火红一片。寥寥十个字,就勾画出一幅色彩绚丽、意境优美的图画。

(3) 杜牧的《江南春》。全诗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鸟啼、绿树红花,有声有色;水乡、村庄、青山、城郭、酒旗,有静有动。作者用十四个字就概括了江南的美景。

(4) 陆游的《游山西村》,全诗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山峦重选、流水索绕的迷路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而且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寻味。

如下: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唐·韩愈《送刘师服》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写景诗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园不值

叶绍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描写夏天的诗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描写春天的诗歌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绝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山水田园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石径逶迤入古亭,茂林深处鸟鸣清。

登高远望四方景,一道峰峦一道青。

小溪秋色

天成岩寺

寺入山崖石做瓦,佛观殿外嶂连崖。

碧空崖滴泄,胜似阳春雨打葩。

天成奇峡

中断丹岩水自流,竹筏轻荡乐悠悠。

鸳鸯引向涟漪起,疑是晴空梦里游。

竞夸艳,独占人间香。《题牡丹图》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赋得古原草送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竞夸艳,独占人间香。《题牡丹图》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赋得古原草送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写景诗

描写春天的诗歌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绝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园不值

叶绍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描写夏天的诗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描写秋天的诗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山水田园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望庐山瀑布日》 唐 李白

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云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 - 徐凝 - 庐山瀑布

【年代】:唐

【作者】:徐凝

【题目】:庐山瀑布

【内容】: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庐山诗

年代:【明】 作者:【朱元璋】 体裁:【】 类别:【】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咏庐山诗四首

崔武

1:夜上庐山即兴

(2005年8月2日)

日落登庐山,

轻车旋又旋。

灯火飞足下,

凉风入薄衫。

孩童尽嬉闹,

美女多攀谈。

朦胧今夜雾,

灿烂明日天。

2:游三叠泉

(2005年8月3日)

人行峭壁上,

天坠悬崖中。

名来观瀑布,

实练健身功。

3:庐山怀古

(2005年8月3日)

匡庐昔有草堂影,

馆舍今无白乐天。

英雄嚷嚷庐山会,

大音希希总一言。

4:登秀峰望李白瀑布

(2005年8月4日)

索道横山路已凡,

驾雾绝尘作神仙。

一帘瀑布从天降,

俯仰由人气自闲。

石径逶迤入古亭,茂林深处鸟鸣清。

登高远望四方景,一道峰峦一道青。

小溪秋色

写景诗: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写景诗: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范仲淹《御街行》注释翻译赏析

枫香乌臼两相依,红叶随风伤别离。

导读:这是一首写秋夜离人相思的词。历来评词者都认为本词情景兼融。上片主要写景,而寓情其中。下片全部抒情。末三句一往情深。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即从这里脱胎。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

①御街行:又名《孤雁儿》。柳永创调。

②香砌(qì):指花坛。

③练:素绢。

④敧(qī):倾斜。

⑤谙:熟悉。

⑥都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算来。

【译文】

纷纷扬扬的落叶飘满香阶,秋夜是何等静寂,细碎的落叶声频添寒意。卷起珍珠窗帘高楼空荡荡,只见天高云淡,银河垂落在大地。年年的今天夜里,如水的月光都像洁白的绸绢,可是亲人却总四时田园杂兴(昼出夜耕夜绩麻)是远隔千里。

愁肠已寸断喝酒也难醉,酒还没有入口,先已化成了辛酸的泪水。我斜靠枕头看着半明半灭的残灯,尝尽了孤栖难眠的滋味。看来这相思离愁,不是让人紧锁眉就是让人心痛,没有办法排遣,没有办法回避。

翻译二:

夜深人静,四野寂寂.秋叶纷纷飘坠,落在台阶之上,那声音凄凉而又琐碎。珍珠的帘幕高高卷起,玉楼空空无人迹。夜色清淡,烁烁闪光的银河直垂大地。年年月月却如今日的夜晚,月光如洁白的素练,而人却相隔千里,受着相思的煎熬而满怀愁绪,愁到深处,已无法靠喝酒来麻醉。酒尚未到唇边,已先化成了眼泪。残灯闪烁,枕头歪斜,我尝尽这孤眠的滋味。算来这相思之苦,积聚在眉头,凝结在心间,实在没有办法回避。

赏析一: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秋景,而寓情于中。词中描绘了黄叶纷飘、寒声碎乱、银河垂地、月华如练的秋夜寂寥萧瑟的景色,抒写了愁肠寸断、无法排遣的离愁别恨。词人为表达秋思,在写法上独辟蹊径,仅仅通过最富秋天特征的秋声和秋色作引,而秋思便顺理成章地被表露了出来。首先,词人在开篇写“纷纷坠叶”,是从听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借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写出落叶坠落石阶的情景。我们知道,树叶变黄,纷纷飘落,便意味着秋天到了。正所谓“一叶落知天下秋”。 而树叶飘落时,沙沙作响,这种声音即所谓的“秋声”或“寒声”。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这种沙沙声,人们便会感觉到一丝秋意。“寒声碎”三个字,既明示了落叶声音之细碎,又点明这落叶的声响带着秋之寒意。词人正是通过沙沙响让人们感知落叶之声,进而感知秋声,进而感知寒意。“寒”字兼写物境与心境,既描写出秋寒节候的感受,又衬托出词人孤寒的处境,可谓妙极。“真珠”五句,写的`是词人在空寂的玉楼之上,卷起珠帘,登楼观看秋月的情景。词人用细腻的笔触,将此情此景描画得色泽绮丽,但又不失清正刚直之气。试想,在玉楼之上,高高卷起珠帘,极目环顾四方,此种意境,何其奔放!“天淡银河垂地”一句,则仅用六个字便勾画出了辽远空旷的秋夜之天空,难怪词评家皆赞此句为佳句,堪与杜甫“星垂平野阔”相媲美。“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采用惯常之意境,以月写相思,声情并茂,顿挫有致,遒劲有力。珠帘、银河、月色,在词人笔下都显得雄壮、奔放、激昂。

全词情景交融,词人以景语入,以情语收,将怀人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缠绵悱恻,深挚感人。

[赏析二]

这是一首怀人的婉约词。上阕由更深夜静,听秋叶飘落于石阶之零碎声响写起,突出心之空虚和人之孤独。抒发了良辰美景却无人与共的孤愁。下阕抒情。“酒未到,先成泪”,比词人在《苏幕遮》中“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句意又更进一层,表现出词人推陈出新的卓越创造才能。从整体构思看,“酒未到”二句,申说“无由醉”的理由,补足“愁肠已断”的事实,思路超拔。“残灯”句提起“孤眠滋味”,呼应开头“夜寂静,寒声碎”的境界。

这是一首写秋夜离人相思的词。历来评词者都认为本词情景兼融。上片主要写景,而寓情其中。下片全部抒情。末三句一往情深。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即从这里脱胎。写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叶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树叶大都变黄飘落。树叶纷纷飘坠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静,并非说一片阒寂,声还是有的,但是寒声,即秋声。这声音不树间,却来自树间,原来是树上飘来的黄叶坠阶上,沙沙作响。这里写“纷纷坠叶”,主要是诉诸听觉,借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感知到叶坠香阶的。“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明说这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由落叶而感知秋时之声,由秋声而感知寒意。这个“寒”字下得极妙,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真珠帘卷玉楼空”,空寂的高楼之上,卷起珠帘,观看夜色。这段玉楼观月的描写,感情细腻,色泽绮丽,有花间词人的遗风,更有一股清刚之气。这里写玉楼之上,将珠帘高高卷起,环视天宇,显得奔放。“天淡银河垂地”,评点家视为佳句,皆因这六个字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实不减杜甫“星垂平野阔”之气势。因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写相思便成为古诗词常用之意境。“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写的也是这种意境,其声情顿挫,骨力遒劲。珠帘、银河、月色都写得奔放雄壮,深沉激越。下片以一个“愁”字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形态毕肖。古来借酒解忧解愁成了诗词中常咏的题材。范仲淹写酒化为泪,不仅反用其意,而且翻进一层,别出心裁,自出新意。他《苏幕遮》中就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首词里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比起入肠化泪,又添一折,又进一层,愁更难堪,情更凄切。自《诗经。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出,古诗词便多以卧不安席来表现愁态。范仲淹这里说“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枕头欹斜,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更加形象,更加生动。“谙尽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铺垫,这句独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来此事”,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心头萦绕,就是眉头攒聚。愁,内为愁肠愁心,外为愁眉愁脸。古人写愁情,设想愁象人体中的“气”,气能行于体内体外,故或写愁由心间转移到眉上,或写由眉间转移到心上。范仲淹这首词则说“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两者兼而有之,比较全面,不失为入情入理的佳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