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 >

鲟鱼养殖美文摘抄大全 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

中华鲟在洛阳能养不能

投喂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饲料要适口,粒径不能过大或过小,一般以鱼的口裂的1/2为好。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3%左右,日投喂3次--4次,视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投喂量。

中华鲟在洛阳能养,中华鲟是鲟形目中跨过北回归线的种类,曾主要分布于朝鲜半岛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区和各大江河,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以长江出产较多。

鲟鱼养殖美文摘抄大全 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鲟鱼养殖美文摘抄大全 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


鲟鱼养殖美文摘抄大全 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


3、成鱼

鲟鱼属大型鱼类,其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和适应能力强,在池塘(土池和水泥池)和网箱中均可养殖,而在池塘养殖鲟鱼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一、池塘条件

鲟鱼养殖池要求面积较大,池水较深,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区域,交通便利且通讯设施齐备。池塘面积以5亩--10亩为宜,水深2m--3m,水质较稳定,水体溶解氧值高,在5mg/L以上。池塘要有的进排水口、坡降,配备一台水车式增氧机,并设置饲料台。

放苗前半个月,池塘进水15cm--20cm,用100kg/亩--150kg/亩生石灰兑水后全池泼洒,以消灭水中有害生物;池塘浸泡3天--4天后把池水排出池外,再进水浸泡池底,进水口用60目筛绢过滤;用15kg/亩--20kg/亩的茶子饼清塘消毒,消毒前先把茶子饼打碎并用水浸泡1天后,全池泼洒,可以杀灭池塘中的鱼、虾和鱼虾卵,清塘后的茶麸留在池中做肥料。放苗前10天,池塘加水到70cm--80cm深,再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三、培养浮游生物

放苗前7天--8天,按照每亩池塘准备50kg干鸡粪,且鸡粪浸泡2天,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再去除杂物(过滤)后,全池泼洒。过滤物用纤维袋包扎好后,放到池塘中的下风口处,继续做培养浮游生物的肥料。

四、苗种放养

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鲟鱼苗种,体长在20cm以上为好。一般大规格苗种的放养密度为400尾/亩---600尾/亩。放苗时间既要考虑水温适宜,又要考虑成鱼上市。苗种运输前1天--2天应停止投喂,运输时选用38x82的聚乙烯包装袋,在袋中加水3/5,并用冰块将水温调节到12℃--15℃,每袋放入体长20cm--30cm的鱼苗20尾,包装后运输。如果运输时间在8小时以内,可以用水车运输,但要随时注意运输途中的水温变化,效果也很好。放苗前2天应先试水,用相同规格的鱼苗10条左右放入网箱中,观察鲟鱼的活动情况,如无异常,即可放苗。正常放苗时,不要先把运抵的苗种袋解开,应全袋放入池塘中,慢慢使袋内水温和池塘水温接近后,再打开袋口将苗种放入池塘中。有条件的养殖场,连鱼带水倒入一个大桶中保持连续充气,然后在桶中放入食盐,使盐度达到2%,浸浴鱼体10分钟后放苗入池。

池塘养殖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鲟鱼鱼苗刚下塘时,尚未形成在固定地点摄食的习惯,要及时驯化。可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也便于日常观察。有些鲟鱼,如史氏鲟、杂交鲟、鲟、中华鲟等都有夜晚趋光的特性,夜间驯化时可在靠近饲料台的地方加以照明。

养殖中华鲟处理方法

1、首先使用木棍或是刀背在中华鲟的头部进行敲击,把它敲晕了之后再准备动手处理,注意中华鲟的活力非常强,力量也较大,身体非常滑,在处理的过程中要小心跳起,以防把手弄伤。准备一盆60℃左右的热水,不能太烫,否则会把鱼皮给烫坏,将其放在热水中烫一下,这时鱼鳞会竖起来。

2、当鱼鳞全部竖起来时,使用钢丝球逆着鱼鳞的方向慢慢的擦,鱼鳞很容易会被擦下来,擦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鱼皮给擦坏了,注意中华鲟的鱼鳞是很坚硬的,处理过程中不要划伤手。鱼鳞清理干净后,用刀把鱼的肚皮剪开,掏尽其内,如果肚子里有一层黑2、池塘条件。因为鲟鱼成年后的体型非常大,所以养殖鲟鱼的池塘面积要求也需要比较大,池塘中需要有较深的水,保证充足的水源,水质干净清澈没有污染。池塘应该尽量远离居民区、工厂以及交通要道等嘈杂吵闹的地方。膜,要用水把黑膜搓洗干净。

3、中华鲟的鱼鳃也是能食用的,但建议还是去掉,使用两根筷子插入鱼鳃的部位,将筷子前端叉开,转几圈,把鱼鳃缠绕在筷子上,拿出来扔掉即可。将鱼五、饲料的选择及投喂全身的黏液用手搓洗干净,血水冲洗干净即可。

鲟鱼的外形特征

1、鲟鱼一般呈梭形,鱼体延长,躯干部的横断面呈近五角形,无眶间隔、前鳃盖骨和间鳃盖骨,吻长,体被5行骨板,或有时。头上骨板或有或无。尾鳍上缘有1行棘状鳞,鳍条不骨化,背鳍和臀鳍后位,腹鳍在背鳍前方,胸鳍低位,尾鳍歪形,或呈鞭状,上叶长于下叶。

2、左右腭方骨与筛骨区或蝶骨区不相连,与颌骨固连,内头颅为软骨,仅部分骨化,有锁骨,无椎体,食道短,胃部膨大,有幽门囊,鳔大,镖管和食道背面相连,肠短,有发达的螺旋瓣。

鲟鱼的养殖技术和条件,用什么饲料

1、仔鱼饲养:驯化阶段,日投饵率为20-30%,正常摄食后,日投饵率为15-20%,ph为6.5-8.5,氧气溶解量在6mg/L以上,水温控制在16-25℃。2、幼鱼饲养:0.2-1g/尾的幼鱼,日投饵率为10-15%,1-3g/尾的幼鱼,日投饵率为10%,3-10g/尾的幼鱼,日投饵率为7%。

一、鲟鱼的养殖技术和条件

1、仔鱼饲养

(1)仔鱼在孵化出来后,放养密度为2000尾/平方米。

(2)水温为21-23℃的时候,仔鱼在孵化出来后的6-7天左右开食。水温为13-15℃的时候,仔鱼在孵化出来后的12-13天开食。

(3)鲟鱼在驯化阶段的时候,每隔1-2小时喂食一次,日投饵率为20-30%。正常摄食后,每隔2-3小时投喂一次,日投饵率为15-20%。

(4)ph控制在6.5-8.5之间,氧气溶解量在6mg/L以上,水温控制在16-25℃,饲养池上方应当有避光设施,保证水温恒定,池水深度为20-40cm。

2、幼鱼饲养

(1)当仔鱼培养至3.5-4cm的时候,分池饲养。

(2)静水池饲养密度:0.2-1g/尾的幼鱼,密度为150尾/㎡;1-3g/尾的幼鱼,密度为120尾/㎡;3-5g/尾的幼鱼,密度为100尾/㎡;5-10g/尾的幼鱼,密度为80尾/㎡;10-30g/尾的幼鱼,密度为60尾/㎡;30g/尾以上的幼鱼,密度为30尾/㎡。

(3)流水池饲养密度:0.2-1g/尾的幼鱼,密度为1000尾/㎡;1-3g/尾的幼鱼,密度为600尾/㎡;3-5g/尾的幼鱼,密度为400尾/㎡;5-10g/尾的幼鱼,密度为200尾/㎡;1(1)开口饵料可以选择卤虫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水蚯蚓等,或者是选择直径0.2-0.4mm,粗蛋白为45-50%的配合饲料。0-30g/尾的幼鱼,密度为150尾/㎡;30g/尾以上的幼鱼,密度为100尾/㎡。

(4)投喂:0.2-1g/尾的幼鱼,日投饵率为10-15%,日投喂次数为8-10次;1-3g/尾的幼鱼,日投饵率为10%,日投喂次数为6-8次;3-10g/尾的幼鱼,日投饵率为7%,日投喂次数为5次;10-30g/尾的幼鱼,日投饵率为6%,日投喂次数为4次;30g/尾以上的幼鱼,日投饵率为4-6%,日投喂次数为4次。

成鱼饲养指的是将100g的鱼种养至1-1.5kg的过程。以水泥池养殖为例如下:

(1)如果是流水池,每平方米放养30-50尾。如果是静水池,每平方米放养5-10尾。

(3)日投饵率为2.5-4.5%,每天喂食4次。

(4)每天排污一次,静水池每天换水1-2次,并采用增氧措施,将水体氧气溶解量保持在6mg/L以上。

二、养殖鲟鱼用什么饲料

1、仔鱼

(2)当正常摄食后,投喂0.4-0.6mm的配合饲料。

2(5)如果是静水池,要求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氧气溶解量保持6mg/L以上,温度为14-25℃,池水深度为40-60cm。、幼鱼

0.2-1g/尾的幼鱼,喂食粒径为0.6-1mm的饲料。1-3g/尾的幼鱼,喂食粒径为1-1.5mm的饲料。3-10g/尾的幼鱼,喂食粒径为1.5-2.5mm的饲料。10-30g/尾的幼鱼,喂食粒径为3-3.5mm的饲料。30g/尾以上的幼鱼,喂食粒径为4.5mm的饲料。

喂食粗蛋白含量为37-43%,粗脂肪含量为8-10%,粒径为3-6mm的配合饲料。

中华鲟怎么养

(2)放养之前,使用2-4%食本条内容来源于:农业出版社《农牧业科技发展史》盐水溶液浸洗5-10分钟左右。

中华鲟需要养在水质良好水深8米以上。网箱:常用5乘5米规格,网目大小以不逃鱼和有利水体交换及底网不漏饵为原则。苗种:4月中下旬放苗,水温10到15度,密度40到50尾每平方米。饲料:人工配合颗粒料,主要有鱼粉,酵母,血粉,小麦,玉米及蚕蛹等。每天巡箱检查鲟鱼健康状况。防病:积极给养殖场消菌杀毒。

中华鲟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它的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用和观赏价值。分布于、日本、韩国、老挝和朝鲜。

鲟龙鱼如何养 鲟龙鱼怎么养

二、清塘消毒

1、养殖准备。在养殖鲟鱼之前就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因为鲟鱼它是一种温水鱼,所以它对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养殖场地的,面积不能低于五亩,是六到九亩为宜,其次就是池水要较深,并且水质要干净无污染,养殖场附近的交通比较便利,在养殖场内要设有专门的饲料台,还有就是要准备好增氧剂或者是供氧设备。

(5)水温控制在18-22℃之间。

3、清塘消毒。在放苗前15天的时候,将池塘的水进20cm左右,用生石灰兑水然后将其全池泼洒,对池塘进行全面的消毒,消灭水中的有毒物质。然后将池塘浸泡三天左右将池水排出去,然后再用水量池底浸泡,在进出水口用目筛绢对其进行过滤。

4、苗种放养。放养鱼苗的时候要选择没有病害、健康的鲟鱼苗种,是在20cm以上,养殖密度一般是在500尾每亩。在放养的时候要考虑水温是否适宜,还要考虑鲟鱼成年后的上市时间,如果苗种需要运输的话在运输前2天左右就应该停止对苗种的投喂。放苗前2天应先试水,用相同规格的鱼苗10条左右放入网箱中,观察鲟鱼的活动情况,如无异常,即可放苗。正常放苗时,不要先把运抵的苗种袋解开,应全袋放入池塘中,慢慢使袋内水温和池塘水温接近后,再打开袋口将苗种放入池塘中。有条件的养殖场,连鱼带水倒入一个大桶中保持连续充气,然后在桶中放入食盐,使盐度达到2%,浸浴鱼体10分钟后放苗入池。

5、喂饲料。鲟鱼为温和的肉食鱼类,以水生昆虫、底栖动物以及小鱼虾为食,幼鱼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为食。在人工饲养环境中,经驯化的鲟鱼苗种及成鱼均可摄人工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在40~45%,粒径在0.6毫米至1毫米之间,日投饵率为6~8%。饲料以鱼粉、肉骨粉、血粉、羽毛粉、蚕蛹、各类油饼、米糠、麸皮等等组织。还可以投喂蚯蚓、蛆虫、小昆虫、动物内等等。当体重达到5克左右时的幼苗,饲料粒径为1~1.5毫米,体重达到10~30克时的幼苗,饲料粒径为3~3.5毫米。50~100克时大苗,饲料粒径为5~10毫米。

6、要经常观察池塘中鲟鱼的生长情况,每天至少早中晚三次,特别注意在夜间与清晨的巡查,注意各个鱼体的活动情况,防止它们出现缺氧的情况。

鲟鱼适宜的养殖模式有哪些?

养殖中华鲟鱼处理方法如下:

盐碱地池塘鲟鱼养殖3、成鱼饲养模式,主要有单养和混养两种:

(1)鲟鱼单养适宜放养20~25厘米的鱼种,一般每亩放养1000尾。饲料投喂应遵守“四定”原则,即定时(每天凌晨和黄昏各投喂2次)、定量(根据鱼的生长和摄食情况,确定每天的投喂量)、定点(饲料要在固定的几个点投喂)、定质(应投喂正规饲料厂家生产的鲟鱼用全价配合饲料)。

池塘养殖时设几个饲料台,5亩左右的池塘一般设4个饲料台,面积一般2~4米2。饲料台放到距池底10~20厘米处,下面的池底要用沙石底。每次投喂前把饵料台从水中升起来,把没有吃完的饲料清理掉,并根据鲟鱼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日投饵率由鱼体重的3%~3.5%逐步减少到1%~2%。经过一年左右的饲养,鲟鱼体重可达600克以上。

(2)鲟鱼混养鲟鱼混养可选择面积较大的池塘,也是鲟鱼养殖主推模式。主要可与白鲢、草鱼等鱼搭配混养。主养鲢鱼、草鱼,可投放20厘米左右的大规格鱼种,放养量为30尾/亩,翌年可长至1000克以上,在养殖中不必为鲟鱼专门投饵;主养鲟鱼,可投放20厘米左右的大规格鱼种,放养量为200~400尾/亩,经一年的饲养,鲟鱼个体重可达1000克左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