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 >

笔算乘法教案_笔算乘法教案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34x12的算法是怎么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34x12的算法是怎么算 34x12=408

笔算乘法教案_笔算乘法教案教学反思笔算乘法教案_笔算乘法教案教学反思


验算

408÷12=34

或12×34=408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脱式算法是怎么算的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后算括号外 都是加和减 或乘和除就从头算到尾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从左到右依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的就是脱式计算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乘法导入该怎么说

创设一个生活问题导入新课如全班二十四人每人买一本十二元的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小学三年级下册笔算进位乘法怎么做

例如:

1212=144

12

12

-----------

24

12

------------

144

80x54怎么验算小学小学三年级算法

80x54=4320

验算:

4320÷80=54

或:

4320÷344×854=80

急求小学三年级下册50道乘法笔算,快快快!

34×4

45×3

56×21

34×41

22×11

22×90

56×98

45×89

43×21

23×99

34×13

42×76

65×15

25×25

26×26

72×34

33×88

56×98

45×17

13×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一起来总结。17

12×81

11×99

9×12

123×5

34×

19×7

13×16

13×125

8×78

9×17

4×32

23×81

21×9

12×65

33×88

99×7

32×12

34×9

12×12

13×13

167×764×14

15×15

16×89

17×76

56×

16×19

12×89

15×

24×87

24×24

26×17

14×88

15×65

16×88

17×17

18×19

19×31

30×98

135×5

135×15

65×13

77×11

144×12

196×14

256×16

88×8

72×9

72×2

99×9

186×12

666×111

34×17

28×4

27×9

32×4

84×12

125×25

655×5

565×5

752×2

744×2

675×15

765×5

76×2

24×3

256×4

234×2

782×4

8×9

345×15

366×6

729×9

62×31

93×3

123×3

444×4

111×3

999×9

65×5

66×2

76×2

小学三年级数学305x4怎么验算

305x4=1220

验算:1220÷4=305

或者:1220÷305=4

跪求,小学三年级数学第6单元第4课时笔算乘法(连续进位)板书设计?

我们班的学生也是啊,总犯这种错误。同组的老师给我了《教案》,里面针对这些问题做了指导分析。针对学生发生的错误,老师应学生每计算一步,都要看看有没有进位,进的是几,把进上来的数记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方。算前一位的积时,要想想有没有漏加后面进上来的数。算完以后,再检查一两次。

小学三年级数学 什么叫不进位乘法

就是没有进位的:

如:33×2=66

但33×4有进位,3×4=12,1要进位。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去游乐园》教案

1.自学课本第54页内容

【 #教案# 导语】《去游乐园》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米,建立“1米”的空间表象,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够估测和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能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三、巩固练习长度。

2.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长度。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我知道过了一年,大家都长高了,那么你知道自己有多高吗?(学生自由说)

师:你知道一米有多长吗?(学生估一估、比一比、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米尺(出示米尺)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感受1米的长度,找一找在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米。

2.让学生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 1m=100cm

3.做一做:1米有多少厘米。

4.数一数:1米=100厘米 1m=100cm

5.找一找:在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米。

三、练一练

试一试,填m还是cm呢?(结合实际经验了解一-般物体的长度)

1.衣柜高约2-----------

黄瓜长约20----------

房子高约3------------

2.练一练 17页(估计自己的课桌有多高,再实际分组合作)

3.有一只蜗牛和蚂蚁在赛跑,看谁能跑呢?(课本17页3题)

4. 拓展训练

①画一条3cm长的线段(难度较大,需要在老50×89师指导下完成)

②画出比6厘米短的三条线段

四、课堂总结(略)

篇二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法:

自主探究法

学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用具:

挂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出示自学指导

2.请学生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再给同桌讲一讲;

3.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2.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3.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3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2 ×3 =36(元)

4.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小组交流、组际解疑)

四、精讲点拨

结合学生自学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

1.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 2

× 3

12

× 4

12

× 5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518×315×627×343×3

(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六、总结

篇三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已有的知识与做法解决新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探索,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主动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理解每一步的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你一定去过游乐场吧,你都玩过哪些项目?今天淘气和笑笑他们高兴地来到了游乐场,咱们一起走进游乐场,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吧。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我们先来计算5人做太空船,需要多少无。

学生审题列出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仔细思考,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能解决这道题吗?

3、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先思考,再把自己的方法带到小组交流中。

(4)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说一说,并把方法进行归纲整合。

(5)小组汇报中。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演竖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无论是12X5还是5X12,用竖式计算时,通常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较大数作为个乘数。计算时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5先与2相乘,二五一十,满十要向十位上进1,在个位上写0,注意要把进位的1写在十位的下面,要写得小一些。

2、13个人要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元呢?

(1)思考列出算式:6X13

(2)拿出练习本试着来尝试笔算,算好了吗?

(3)要是有14人,15人,16人坐电动火车要花多少钱呢?

请你在练习本上列一个算式,自己算一算吧。

汇报时还是让学生说一说算法,老师问算理,这次你算对了吗?同桌

之间把自己的算法说一说。

1、做一做,算一算,完成书55页第1题。

学生完成后要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完成书55页每2题竖式计算,一边做一边在心里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做完后教师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展示出来,提醒学生注意,这样更有针对性。

四、全课总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