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 >

淡水白螺养殖方法视频(淡水虾的养殖方法)

本文目录一览:

白螺该怎么样吃什么

田螺的养殖技术:

淡水白螺养殖方法视频(淡水虾的养殖方法)淡水白螺养殖方法视频(淡水虾的养殖方法)


一、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有流水。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

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1、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

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节:

1)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

2)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拓展资料: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产量少。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圆田螺等。田螺雌雄异体。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

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

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出在水底摄食生长。到4月份开始繁殖,7~8月份是田螺繁殖旺盛季节。1~2龄雌螺可产仔20~30个,4龄以上的雌螺可产仔40~50个。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成性成熟,每年4~9月是产仔季节。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有流水。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参考资料: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要怎么养呢?以下就是我整理的田螺的 饲养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田螺的饲养方法

施肥投饵

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水质调节

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 pH值保持7-8。

田螺越冬管理

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日常管理

严禁流入受农、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 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料,投放的幼螺可达10~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 编织 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选点养殖

田螺抗逆性强,疾病少,繁殖率高,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农村许多沟渠、水田泽地、池塘都可放养。若是开阔的池塘,水面上可放养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遮荫,池中插上竹竿、木条等供田螺栖息,既可收水上绿肥做饲料,又可饲养田螺增加收入。

放养繁殖

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因此,长江以南3月~11月均可放养,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投料饲养

田螺为杂食性,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 植物类 、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 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收获

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月~5月和9月~11月是田螺的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人工养殖

选择水源充足,有流水,无污染螺池。一般池宽1.5米,长10~15米,深30~50厘米,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螺池周围筑高60~80厘米的围墙或网片围栏。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病虫防治

田螺养殖作为土著品种的开发和利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田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 田螺科, 圆田螺属,共有4种,分别是圆田螺、、胀肚圆田螺和乌苏里圆田螺。养殖的主要是中华圆田螺。田螺一般适合在稻田、浅水沟、低洼地、湿地等地方养殖。田螺对养殖的场地要求不高,一般在浅水水域稍加整改,具有腐殖质多的软泥底水域均可养殖,具有一定的微流水条件则更佳。田螺的病害和虫害至今为止发现较少,有的也不多。

在此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种螺每平方米放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等下脚料。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他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为田螺总重的1%~3%,2~3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

田螺疾病少,日常管理重点是管水和防止鸭、猫、蛇、鼠和鸟类等入池捕食田螺,并防止田螺外逃。田螺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季节更要保持池水流动。

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 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 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 种植 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 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田螺的来源:一是 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0.5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3倍。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采取混养方式。

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 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 厩肥、 鸡粪、 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 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田螺的特征

为软体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足、 内囊等3部分,头上长有口、眼、触角以及其他感觉器官。体外有一个外壳。田螺的足肌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

足底紧贴着的膜片,叫做厣,它像一个圆盖子,当遇到不测或需要休息时,田螺便把身体收缩在 贝壳里,并通过足的肌肉收缩,用 厣将贝壳严严实实地盖住。田螺的血液颜色较为特殊,为白色。田螺可以食用,可食部分主要是它的肉质足。

田螺在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 圆田螺等。中型个体,壳高约44.4毫米,宽27.5毫米。贝壳近宽圆锥形、具6~7个螺层,每个螺层均向外膨胀,螺旋部的高度大于壳口高度,体螺层明显膨大,壳,缝合线较深,壳面无滑无肋,呈黄褐色,壳口近卵圆形,边缘完整,薄,具有黑色框边。辱为 角质的薄片,小于壳口,具有同心圆的生长纹,厣核位于内唇,生存环境。

田螺一般长在水塘里或者在水库边上,如果水质不好的话,容易受污染,特别是吃的时候如果螺内的没排干净,有很多 寄生虫,比如钉螺就是 血吸虫的寄主。

田螺的 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村里有一个小后生因为父母双亡,不得不每天到河里捞些小鱼来当饭吃。有一天他下河去捞鱼,可是捞了一天除了一个田螺他什么也没有捞着。小后生把这个小田螺拿在手里就要放到热水里煮的时候,突然间他觉得这个田螺也很可怜,于是他改变了主意,把它放进水缸里养起来。

问题一:海螺在家怎么养 缸,加水,在是放一些石子还有沙子,过不久水面上自然有微生物,自然会生长

问题二:人工养殖海螺怎么养 养殖海螺最重要的是其生活环境:

1.养殖水体

石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石螺隐蔽栖息。

石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天~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石螺摄食。

2.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在石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石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浮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公斤~0.5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3倍。养殖石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石螺、泥鳅混养方式。

3.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石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石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石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石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石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问题三:海里捡来的海螺怎么养 贝壳的栖息地

和其他动物一样,软体动物已经适应千变万化的生存环境。从海水日夜冲刷的岩石到阴暗泥泞的深海底,各种形态的栖息地都有其特殊的软体动物群。潮汐影响生长在海边的软体动物的特性和分布,它们所生活的地质表面特性也有同样的影响力。不过,充足的阳光所提供的食物显更为重要。软体动物最适合栖息于热带,所以这个区域的海贝种类繁多,令人叹为观止。珊瑚是鲜艳的芋螺、宝螺、涡螺的故乡;在红树林中,牡蛎寄居与根部,蜇螺喜欢攀枝附叶,蟹守螺则静静地在泥滩上爬行。当然,温带海域同样会让收藏者大开眼界。沙滩是许多双壳贝以及穴居腹足类,如玉螺的避风港。在河流入海口,泥沙混杂,造就了食物丰盛的环境,常可发现大量鸟尾蛤。岩岸是腹足类的大好猎场,它们能牢牢地吸附在岩石上。

海螺一般都是从海里捞捕的,不能人工饲养。

海螺不吃一般植物的,把他和金鱼放在一起养,它会吃金鱼的粪便,也就相当于清理鱼缸。你只用定期喂鱼就可以了。不过水要兑一点海水。

不过海螺到现在为止都是从海里捕捞的,没有人工饲养这种养殖方法。

也可以喂一点海藻咯 市场买的鱼食也可以吃的 但不可以淡水养殖!

建议放生额……

问题四:用什么方式养殖海螺好 海螺繁殖方法

自然繁衍

海螺等贝类生物是卵生或卵胎生动物(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一个过渡品种,鲨鱼也有部分种类是卵胎生的)。海螺的产期大概在5~8月,这段时期海域水温较高,适宜海螺等生活繁衍。

海螺有的种类主要是向海水中集体排卵排精,受精后的受精卵象浮游生物一样漂浮在水中,遇到礁石便附着上 ,在礁石缝隙待孵化,有的种类是在体内自行孵化, 类似于蜗牛等的繁殖。

人工养殖

海螺是发展海水池塘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为了实现其人工养殖,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殖环境

远离池塘内的其他贝类,选择一块约5-6亩相对平整的地方,用22亩网圈围,处理好底脚,防止发生逃逸影响其他贝类生长,围网中间要分散插有小竹竿,为高温缺氧季节海螺上爬呼吸做准备;养殖过程中要经常对网具进行清洗,保证围网内外水源对流畅通无阻,以确保有足够的藻类,缩短养殖周期。

二、苗种选择

苗种的来源主要是海洋捕捞,人工育苗较少,每年2-3月份本地海头、柘汪、城东等码头渔船有售。另外燕尾港3-4月份有出售,苗种选用20粒/斤,健康,无破损,洗净用筐装运输。放苗时,均匀将苗种播洒在已整理好的围网内。

三、管理和喂养

海螺所适应的海水理化指标如下:盐度10‰-30‰,PH值7.5-8.8,亚盐0.10ppm以下,透明度30cm左右。以上理化指标内水温在10-35℃时海螺生长较快。海螺的食性广,饲料投喂以小杂鱼和低价贝类为主,同时注意水中硅藻含量,海螺亦滤食硅藻,日投饵量根据池塘水质而定,硅藻缺乏的池塘多投饵,反之少投。2-3天检查一次海螺摄食情况,防止投饵过多造成底质恶化,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防止底泥发黑,引发病变,发现爬杆时要及时使用粒粒氧,泼洒底改,定期使用EM调水王,调整水质,保持池塘内的有益菌群为优势种群,从而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海螺养殖中后期投喂的低价贝类相对较大,可以选择池塘其他地方,在放养海螺苗种时也可放养一些低价贝类,以备需要时起捕,作为饲料投喂。由于混养池塘中底层贝类较多,日滤食量大,故而养殖周期中一定要注意肥水,肥水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的大品牌生物肥水产品,保证藻种数量和藻类的繁殖量。

四、增产增收

海螺养殖主要是圈养,所占池塘面积小,属密集型养殖,每亩的苗种量应控制在1.2万粒左右,中秋节后可以间断性的捕大留小。秋收时节达不到规格的海螺,应放于环沟中暂养,次年可作苗种亦可提前上市。总而言之,海螺养殖是混养池塘的一个附属,也是降低混养池塘风险性的一个条件。虽然海螺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但在舒适的环境中其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且混养池塘其他养殖品种也需要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所以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水质的变化,保持池塘的菌藻平衡,控制底质变化,定期清洗围网,适量投饵,保证水中的溶解氧。有病害发生时要及时就诊,防止交叉感染。

问题五:海螺用清水养会吗 当然会了 海螺原本生活在海水里 海水中含丰富的盐类 海螺 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它生活的环境盐性环境 而淡水里含盐量少 盐性物质少 所以淡水中不适应它的生长

问题六:海螺怎么养,它需要吃东西吗? 只要是活的,都要吃,

问题七:大海螺能活多久、需要加水养吗 可以存活一星期。需要加海水养。但是存放时间越长,海螺越消瘦。

海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类。贝类主要分为纲,全世界有7万多种,海生的种类可通称为海螺。

海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食品。

问题八:海螺的生活习性与海螺怎样养殖的 海螺到现在为止都是从海里捕捞的,没有人工饲养这种养殖方法.

问题九:海螺在家怎么养 缸,加水,在是放一些石子还有沙子,过不久水面上自然有微生物,自然会生长

问题十:海里捡来的海螺怎么养 贝壳的栖息地

和其他动物一样,软体动物已经适应千变万化的生存环境。从海水日夜冲刷的岩石到阴暗泥泞的深海底,各种形态的栖息地都有其特殊的软体动物群。潮汐影响生长在海边的软体动物的特性和分布,它们所生活的地质表面特性也有同样的影响力。不过,充足的阳光所提供的食物显更为重要。软体动物最适合栖息于热带,所以这个区域的海贝种类繁多,令人叹为观止。珊瑚是鲜艳的芋螺、宝螺、涡螺的故乡;在红树林中,牡蛎寄居与根部,蜇螺喜欢攀枝附叶,蟹守螺则静静地在泥滩上爬行。当然,温带海域同样会让收藏者大开眼界。沙滩是许多双壳贝以及穴居腹足类,如玉螺的避风港。在河流入海口,泥沙混杂,造就了食物丰盛的环境,常可发现大量鸟尾蛤。岩岸是腹足类的大好猎场,它们能牢牢地吸附在岩石上。

海螺一般都是从海里捞捕的,不能人工饲养。

海螺不吃一般植物的,把他和金鱼放在一起养,它会吃金鱼的粪便,也就相当于清理鱼缸。你只用定期喂鱼就可以了。不过水要兑一点海水。

不过海螺到现在为止都是从海里捕捞的,没有人工饲养这种养殖方法。

也可以喂一点海藻咯 市场买的鱼食也可以吃的 但不可以淡水养殖!

建议放生额……

白螺能不能用自来水浸泡要看你想泡多久。

如果你想当天浸泡后就吃,那么没有问题。

如果想多养两天,那就不能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有氯的物质,直接使用会至使白螺亡。

珍珠贝的动物学分类

珍珠贝,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软体动物门,瓣腮纲,翼型亚纲,珍珠贝目,珠母贝科。珍珠贝也属于双壳类,和贻贝以及扇贝等同是用足丝附着在岩石、珊瑚礁、砂砾或其他贝壳上生活的种类。珍珠贝为暖海产,在我国的福建,特别是广东沿海十分普遍。珍珠贝的种类很多,有珠母贝、大珠母贝、马氏珠母贝、企鹅珠母贝等等。其中以马氏珠母贝最普通,合浦的珍珠就是从这种珍珠贝采得的。

现代珍珠形成学说

珍珠是产在珍珠贝、蚌类软体动物体内,由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有机质的矿物(文石)球粒。当外界的细小异物进入到珍珠贝体内,接触到贝的外套膜时,外套膜受到,便分泌出珍珠质将异物一层一层地包裹起来,这样就形成了珍珠。其大小取决于软体动物本身的大小、动物生活的水温,以及存活时间的长短。一般每天分泌3-4次,每次增加的珍珠层厚度仅0.5微米,因而一颗宝石级珍珠的长成大约需要2-5年的时间。

生产中常用的珍珠贝

大珠母贝:别名白螺珍珠贝,白碟贝,学名Pinctada maxima。形状像碟,个体大,一般体长25~28厘米左右,大者体长32厘米;体重3~4千克,大者达10千克。是珍珠贝中的一 种。也是世界上质的珍珠贝。 属热带、亚热带海洋的双壳贝类,所产珍珠颗粒大,色泽好,价格高,是名贵装饰品和材,在珍珠市场上很为热门,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国外分布于澳大利亚沿岸、西太平洋沿岸的附近。我国分布于海南省沿海,雷州半岛,西沙群岛沿岸海域。

珠母贝:又名黑碟贝。贝壳较大,壳质坚厚,近圆形或方形。栖息于低潮线附近至潮线下60米以内的浅海底,以足丝附着在风浪小而流水通畅的岩石或珊瑚礁上。产卵期为5~10月,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珠母贝肉味鲜美,可食用;所产黑珍珠的经济价值很高;壳和珠除做装饰品外,还可入。

企鹅珠母贝:又称企鹅贝。pteria penguin。属热带、亚热带外洋性大型贝类,喜栖息在潮流强、盐度高、水深5至60米的海域中。它的贝体呈斜四边形,因形状似南极企鹅而得名。成贝大者壳高约25厘米,体重3至4斤,壳面呈黑色,壳内珍珠层呈银白色,具有虹彩光辉,艳丽异常。适宜养殖附壳珍珠,如佛像珍珠、Mabe珍珠等。

马氏珠母贝:又称合浦珠母贝。分布在广西、广东和海峡南部沿海一带。20世纪初日本首先用珠母贝作母贝养殖。60年代成为马氏珠母贝养殖珍珠的出口国。斜四方形,背缘略平直,腹缘弧形,前、后缘弓形。马氏珠母贝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区,自然栖息于水温10℃以上的内湾或近海海底,水深一般在10米以内。成体终生以足丝附着在岩礁石砾上生活,适宜水温范围10~35℃,盐度为16~35。0.5 龄开始性成熟,先为雄性个体,经性转换成雌性个体,也有少数是雌雄同体的。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俗称:河蚌、劈蚌、石蚌。 贝壳扁、大型,外形略呈不等边三角形,壳质重厚。前背缘向前缘倾斜,后背缘向上伸展呈三角形的帆状翼。三角帆蚌壳色随年龄增加而加深,壳面由黄绿色、红棕色、翡翠色等逐渐加深变为紫褐色或棕黑色。壳内面珍珠光泽绚丽。蚌不能主动追逐食物,而就依靠蚌壳的开闭获取食物。主要滤食硅藻。三角帆蚌产珠质量光滑细腻,手术作简便,是就我国培育淡水珍珠的优良品种。

珍珠养殖过程

一、培育珠母

1.采集野生珍珠贝。

2.人工孵化育苗,饲养珍珠贝。

具体流程为:亲贝选择—诱导催产和人工受精—孵化—培苗—附着(20-30天)—收苗(个体2-3mm)。

饵料的种类:前期可用干酵母。其余可用扁藻,盐藻,小硅藻,湛江叉鞭藻等。还可用光合

细菌作为辅助饵料,它同时可以去除氨氮和净化水质。

马氏珠母贝要养到壳高6-7cm才能植核,从贝苗下海开始,一般海区要养殖两年时间,个别

条件较好的海区也要养殖18个月左右。

二、植入种核-珠核制备:

珠核:以淡水的背瘤丽蚌,多疣丽蚌的贝壳做珠核较为理想。近年使用砗磲贝壳的较多。珠核直径一般5-7mm。

植入种核-术前处理:

目的:将贝的生理活动逐步调节降低到对外界的不起重大反应的状况。提高植核后贝的成活率和留核率,并提高珍珠质量。

方法1:抑制性腺发育。

方法2:促进性腺成熟提前排放精卵。

植入种核-小片制备:

目的:在植入珠核之前或者之后,在手术贝体内形成包围珠核的珍珠囊。

位置:贝的外套膜边缘部分的上皮细胞组织。

大小:2-3mm见方。

处理:①3%的聚乙烯酮(PVP)海水溶液。

②1/50000的金霉素海水将红汞稀释成2%的处理溶液。制作的小片在40min内用毕。

植入种核-插核手术:

位置:腹嵴稍近末端-“左袋”;泄殖孔附近与围心腔之间-“右袋”;唇瓣腹缘基部与泄殖孔间-“下足”。

方法:先片后核;先核后片。要使小片的外侧面紧贴核面。

休养:20-30天。休养场风静流稳,水温23-28℃,海水密度1.016以上,水深5米以上,底质良好和敌害生物少的海区。

三、养殖管理

育珠场:与休养场类似。

育珠水层:23-30℃。春季2m以上,夏季深层海水中。

育珠时间:1年到1年半。

管理工作:调节养殖水层;清除珠笼及贝上的附着物。

四、采收珍珠

收珠季节:一般在冬季水温较低时进行,每年的12月至翌年的2月。

收珠方法:大规模的去壳后用珍珠分离器或搅拌机使珍珠分离;小规模的人工逐个取出珍珠。平均1万个育珠贝收珠2-4kg。

收珠后的处理与保存:先用清水清洗,再用优质香皂浸洗,再用40℃的温水清洗,软布擦干,筛选分类,包装。

统珠质量评价:

(1)珍珠的大小

珍珠一般分为四级:珍珠直径为8毫米以上者,为大珠;直径为6~8毫米者,为中珠直径为5-6毫米者,为小珠;直径为5毫米以下者,这细珠。大型珠,优于小型珠,其价格相甚远。

(2)珍珠的形状

以正圆形为标准形状,其他形状为异形或畸形珍珠。

(3)珍珠的光泽

珍珠应有较强的光泽,光泽度强为优珠。但因珠母贝种类、个体大小和产地、收珠季节不同。因此,光泽度也有异。

(4)珍珠的颜色

珍珠的颜色,有粉红、白色、、蓝色等,各不相同。因此,价值也各不一样。一般粉红色和白色为优质珍珠。

(5)珍珠层的厚度

珍珠层的厚度越大,价值越高。一般珍珠层的厚度,应为0.5毫米以上。大型珍珠珍珠层的厚度,至少达1毫米。

(6)瑕疵或污点珠

珍珠表面的小突起、缺损或污黑的小斑点,都会降低珍珠的质量和价值。

白螺的外壳是和工艺原料,市场上销路很广,每市斤壳约值8—9元。它的肉质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更可贵的是,大珠母贝养殖的珍珠,颗粒大,色泽好,价格高。 珍珠历来是贵重装饰品,又是名贵的材。三国时的医书《名医别录》已把它列为重要材。当时享有盛名的“诸葛行军散”里,就有一味珍珠。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珍珠能“治目肤翳”,珍珠粉“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它在上有安神定惊、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润泽肌肤、收口生肌等功效。我国在临床中有20多种方,是以珍珠作为主的。六神丸、安官牛黄丸、行军散、八宝眼 等几十种中成中都有珍珠粉。

白灼螺的做法

主料:白螺片400克,潮州柑片100克

辅料:火腿30克,鱼露2茶匙,芫荽(即香菜)、香油、上汤、猪油、胡椒粉各适量,芥末酱2碟,梅膏酱2碟。

做法:

1、先将螺片洗干净,用清水浸30分钟捞干备用。

2、用碟1个,柑片用刀片开相连(即呈圆形),火腿用油炸过后切l片火腿、1片柑,围遍碟边,在柑片中间放着香菜备用。用大汤碗1个,放入猪油、味精、鱼露、香油、胡椒粉,调匀备用。

3、烧滚适量水,放入螺片,用铁勺转动片刻,马上连水倒落笊篱(水不用),笊篱里的螺片再淋一次上汤,把螺片倒入调好味的大汤碗内,用手拌匀,放落(入)事先备好的碟中(碗内的汁不用),跟芥末酱2碟,梅膏酱2碟食用。

特点:此菜色泽洁白,爽脆美味。 韭菜炒白螺片 材料:白螺,韭菜,香菇,干辣椒 调料:料酒,酱油,糖 做法: 1 先把海螺煮3分钟,然后把螺肉挑出来,去掉内等杂物,切片待用。 2 油热后,下韭菜,香菇,干辣椒稍微翻炒一下后,下螺肉,接着放入酱油,料酒,糖,韭菜出水后,就可以起锅了。

消暑靓汤——海白螺冬瓜汤

主料:海白螺,冬瓜

辅料:生姜,香菜,花生油,盐,水

作步骤:

1、将锅置火上烧至五分热,冒烟为准,倒入花生油烧热放生姜丝煸炒数秒;

2、加一汤碗清水烧开;

3、倒入备好的冬瓜煮开;4、将备好的海白螺倒入锅内煮开后,放入适量的盐,海白螺都煮开后出锅装入汤碗中,撒上些许香菜即可上桌。

如何让螺生产大珍珠

田螺的养殖技术:

一、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有流水。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

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1、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

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节:

1)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

2)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拓展资料: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产量少。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圆田螺等。田螺雌雄异体。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

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

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出在水底摄食生长。到4月份开始繁殖,7~8月份是田螺繁殖旺盛季节。1~2龄雌螺可产仔20~30个,4龄以上的雌螺可产仔40~50个。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成性成熟,每年4~9月是产仔季节。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有流水。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参考资料: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要怎么养呢?以下就是我整理的田螺的 饲养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田螺的饲养方法

施肥投饵

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水质调节

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 pH值保持7-8。

田螺越冬管理

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日常管理

严禁流入受农、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 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料,投放的幼螺可达10~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 编织 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选点养殖

田螺抗逆性强,疾病少,繁殖率高,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农村许多沟渠、水田泽地、池塘都可放养。若是开阔的池塘,水面上可放养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遮荫,池中插上竹竿、木条等供田螺栖息,既可收水上绿肥做饲料,又可饲养田螺增加收入。

放养繁殖

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因此,长江以南3月~11月均可放养,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投料饲养

田螺为杂食性,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 植物类 、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 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收获

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月~5月和9月~11月是田螺的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人工养殖

选择水源充足,有流水,无污染螺池。一般池宽1.5米,长10~15米,深30~50厘米,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螺池周围筑高60~80厘米的围墙或网片围栏。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病虫防治

田螺养殖作为土著品种的开发和利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田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 田螺科, 圆田螺属,共有4种,分别是圆田螺、、胀肚圆田螺和乌苏里圆田螺。养殖的主要是中华圆田螺。田螺一般适合在稻田、浅水沟、低洼地、湿地等地方养殖。田螺对养殖的场地要求不高,一般在浅水水域稍加整改,具有腐殖质多的软泥底水域均可养殖,具有一定的微流水条件则更佳。田螺的病害和虫害至今为止发现较少,有的也不多。

在此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种螺每平方米放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等下脚料。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他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为田螺总重的1%~3%,2~3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

田螺疾病少,日常管理重点是管水和防止鸭、猫、蛇、鼠和鸟类等入池捕食田螺,并防止田螺外逃。田螺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季节更要保持池水流动。

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 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 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 种植 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 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田螺的来源:一是 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0.5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3倍。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采取混养方式。

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 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 厩肥、 鸡粪、 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 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田螺的特征

为软体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足、 内囊等3部分,头上长有口、眼、触角以及其他感觉器官。体外有一个外壳。田螺的足肌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

足底紧贴着的膜片,叫做厣,它像一个圆盖子,当遇到不测或需要休息时,田螺便把身体收缩在 贝壳里,并通过足的肌肉收缩,用 厣将贝壳严严实实地盖住。田螺的血液颜色较为特殊,为白色。田螺可以食用,可食部分主要是它的肉质足。

田螺在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 圆田螺等。中型个体,壳高约44.4毫米,宽27.5毫米。贝壳近宽圆锥形、具6~7个螺层,每个螺层均向外膨胀,螺旋部的高度大于壳口高度,体螺层明显膨大,壳,缝合线较深,壳面无滑无肋,呈黄褐色,壳口近卵圆形,边缘完整,薄,具有黑色框边。辱为 角质的薄片,小于壳口,具有同心圆的生长纹,厣核位于内唇,生存环境。

田螺一般长在水塘里或者在水库边上,如果水质不好的话,容易受污染,特别是吃的时候如果螺内的没排干净,有很多 寄生虫,比如钉螺就是 血吸虫的寄主。

田螺的 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村里有一个小后生因为父母双亡,不得不每天到河里捞些小鱼来当饭吃。有一天他下河去捞鱼,可是捞了一天除了一个田螺他什么也没有捞着。小后生把这个小田螺拿在手里就要放到热水里煮的时候,突然间他觉得这个田螺也很可怜,于是他改变了主意,把它放进水缸里养起来。

问题一:海螺在家怎么养 缸,加水,在是放一些石子还有沙子,过不久水面上自然有微生物,自然会生长

问题二:人工养殖海螺怎么养 养殖海螺最重要的是其生活环境:

1.养殖水体

石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石螺隐蔽栖息。

石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天~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石螺摄食。

2.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在石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石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浮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公斤~0.5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3倍。养殖石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石螺、泥鳅混养方式。

3.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石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石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石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石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石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问题三:海里捡来的海螺怎么养 贝壳的栖息地

和其他动物一样,软体动物已经适应千变万化的生存环境。从海水日夜冲刷的岩石到阴暗泥泞的深海底,各种形态的栖息地都有其特殊的软体动物群。潮汐影响生长在海边的软体动物的特性和分布,它们所生活的地质表面特性也有同样的影响力。不过,充足的阳光所提供的食物显更为重要。软体动物最适合栖息于热带,所以这个区域的海贝种类繁多,令人叹为观止。珊瑚是鲜艳的芋螺、宝螺、涡螺的故乡;在红树林中,牡蛎寄居与根部,蜇螺喜欢攀枝附叶,蟹守螺则静静地在泥滩上爬行。当然,温带海域同样会让收藏者大开眼界。沙滩是许多双壳贝以及穴居腹足类,如玉螺的避风港。在河流入海口,泥沙混杂,造就了食物丰盛的环境,常可发现大量鸟尾蛤。岩岸是腹足类的大好猎场,它们能牢牢地吸附在岩石上。

海螺一般都是从海里捞捕的,不能人工饲养。

海螺不吃一般植物的,把他和金鱼放在一起养,它会吃金鱼的粪便,也就相当于清理鱼缸。你只用定期喂鱼就可以了。不过水要兑一点海水。

不过海螺到现在为止都是从海里捕捞的,没有人工饲养这种养殖方法。

也可以喂一点海藻咯 市场买的鱼食也可以吃的 但不可以淡水养殖!

建议放生额……

问题四:用什么方式养殖海螺好 海螺繁殖方法

自然繁衍

海螺等贝类生物是卵生或卵胎生动物(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一个过渡品种,鲨鱼也有部分种类是卵胎生的)。海螺的产期大概在5~8月,这段时期海域水温较高,适宜海螺等生活繁衍。

海螺有的种类主要是向海水中集体排卵排精,受精后的受精卵象浮游生物一样漂浮在水中,遇到礁石便附着上 ,在礁石缝隙待孵化,有的种类是在体内自行孵化, 类似于蜗牛等的繁殖。

人工养殖

海螺是发展海水池塘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为了实现其人工养殖,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殖环境

远离池塘内的其他贝类,选择一块约5-6亩相对平整的地方,用22亩网圈围,处理好底脚,防止发生逃逸影响其他贝类生长,围网中间要分散插有小竹竿,为高温缺氧季节海螺上爬呼吸做准备;养殖过程中要经常对网具进行清洗,保证围网内外水源对流畅通无阻,以确保有足够的藻类,缩短养殖周期。

二、苗种选择

苗种的来源主要是海洋捕捞,人工育苗较少,每年2-3月份本地海头、柘汪、城东等码头渔船有售。另外燕尾港3-4月份有出售,苗种选用20粒/斤,健康,无破损,洗净用筐装运输。放苗时,均匀将苗种播洒在已整理好的围网内。

三、管理和喂养

海螺所适应的海水理化指标如下:盐度10‰-30‰,PH值7.5-8.8,亚盐0.10ppm以下,透明度30cm左右。以上理化指标内水温在10-35℃时海螺生长较快。海螺的食性广,饲料投喂以小杂鱼和低价贝类为主,同时注意水中硅藻含量,海螺亦滤食硅藻,日投饵量根据池塘水质而定,硅藻缺乏的池塘多投饵,反之少投。2-3天检查一次海螺摄食情况,防止投饵过多造成底质恶化,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防止底泥发黑,引发病变,发现爬杆时要及时使用粒粒氧,泼洒底改,定期使用EM调水王,调整水质,保持池塘内的有益菌群为优势种群,从而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海螺养殖中后期投喂的低价贝类相对较大,可以选择池塘其他地方,在放养海螺苗种时也可放养一些低价贝类,以备需要时起捕,作为饲料投喂。由于混养池塘中底层贝类较多,日滤食量大,故而养殖周期中一定要注意肥水,肥水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的大品牌生物肥水产品,保证藻种数量和藻类的繁殖量。

四、增产增收

海螺养殖主要是圈养,所占池塘面积小,属密集型养殖,每亩的苗种量应控制在1.2万粒左右,中秋节后可以间断性的捕大留小。秋收时节达不到规格的海螺,应放于环沟中暂养,次年可作苗种亦可提前上市。总而言之,海螺养殖是混养池塘的一个附属,也是降低混养池塘风险性的一个条件。虽然海螺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但在舒适的环境中其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且混养池塘其他养殖品种也需要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所以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水质的变化,保持池塘的菌藻平衡,控制底质变化,定期清洗围网,适量投饵,保证水中的溶解氧。有病害发生时要及时就诊,防止交叉感染。

问题五:海螺用清水养会吗 当然会了 海螺原本生活在海水里 海水中含丰富的盐类 海螺 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它生活的环境盐性环境 而淡水里含盐量少 盐性物质少 所以淡水中不适应它的生长

问题六:海螺怎么养,它需要吃东西吗? 只要是活的,都要吃,

问题七:大海螺能活多久、需要加水养吗 可以存活一星期。需要加海水养。但是存放时间越长,海螺越消瘦。

海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类。贝类主要分为纲,全世界有7万多种,海生的种类可通称为海螺。

海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食品。

问题八:海螺的生活习性与海螺怎样养殖的 海螺到现在为止都是从海里捕捞的,没有人工饲养这种养殖方法.

问题九:海螺在家怎么养 缸,加水,在是放一些石子还有沙子,过不久水面上自然有微生物,自然会生长

问题十:海里捡来的海螺怎么养 贝壳的栖息地

和其他动物一样,软体动物已经适应千变万化的生存环境。从海水日夜冲刷的岩石到阴暗泥泞的深海底,各种形态的栖息地都有其特殊的软体动物群。潮汐影响生长在海边的软体动物的特性和分布,它们所生活的地质表面特性也有同样的影响力。不过,充足的阳光所提供的食物显更为重要。软体动物最适合栖息于热带,所以这个区域的海贝种类繁多,令人叹为观止。珊瑚是鲜艳的芋螺、宝螺、涡螺的故乡;在红树林中,牡蛎寄居与根部,蜇螺喜欢攀枝附叶,蟹守螺则静静地在泥滩上爬行。当然,温带海域同样会让收藏者大开眼界。沙滩是许多双壳贝以及穴居腹足类,如玉螺的避风港。在河流入海口,泥沙混杂,造就了食物丰盛的环境,常可发现大量鸟尾蛤。岩岸是腹足类的大好猎场,它们能牢牢地吸附在岩石上。

海螺一般都是从海里捞捕的,不能人工饲养。

海螺不吃一般植物的,把他和金鱼放在一起养,它会吃金鱼的粪便,也就相当于清理鱼缸。你只用定期喂鱼就可以了。不过水要兑一点海水。

不过海螺到现在为止都是从海里捕捞的,没有人工饲养这种养殖方法。

也可以喂一点海藻咯 市场买的鱼食也可以吃的 但不可以淡水养殖!

建议放生额……

白螺能不能用自来水浸泡要看你想泡多久。

如果你想当天浸泡后就吃,那么没有问题。

如果想多养两天,那就不能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有氯的物质,直接使用会至使白螺亡。

珍珠贝的动物学分类

珍珠贝,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软体动物门,瓣腮纲,翼型亚纲,珍珠贝目,珠母贝科。珍珠贝也属于双壳类,和贻贝以及扇贝等同是用足丝附着在岩石、珊瑚礁、砂砾或其他贝壳上生活的种类。珍珠贝为暖海产,在我国的福建,特别是广东沿海十分普遍。珍珠贝的种类很多,有珠母贝、大珠母贝、马氏珠母贝、企鹅珠母贝等等。其中以马氏珠母贝最普通,合浦的珍珠就是从这种珍珠贝采得的。

现代珍珠形成学说

珍珠是产在珍珠贝、蚌类软体动物体内,由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有机质的矿物(文石)球粒。当外界的细小异物进入到珍珠贝体内,接触到贝的外套膜时,外套膜受到,便分泌出珍珠质将异物一层一层地包裹起来,这样就形成了珍珠。其大小取决于软体动物本身的大小、动物生活的水温,以及存活时间的长短。一般每天分泌3-4次,每次增加的珍珠层厚度仅0.5微米,因而一颗宝石级珍珠的长成大约需要2-5年的时间。

生产中常用的珍珠贝

大珠母贝:别名白螺珍珠贝,白碟贝,学名Pinctada maxima。形状像碟,个体大,一般体长25~28厘米左右,大者体长32厘米;体重3~4千克,大者达10千克。是珍珠贝中的一 种。也是世界上质的珍珠贝。 属热带、亚热带海洋的双壳贝类,所产珍珠颗粒大,色泽好,价格高,是名贵装饰品和材,在珍珠市场上很为热门,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国外分布于澳大利亚沿岸、西太平洋沿岸的附近。我国分布于海南省沿海,雷州半岛,西沙群岛沿岸海域。

珠母贝:又名黑碟贝。贝壳较大,壳质坚厚,近圆形或方形。栖息于低潮线附近至潮线下60米以内的浅海底,以足丝附着在风浪小而流水通畅的岩石或珊瑚礁上。产卵期为5~10月,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珠母贝肉味鲜美,可食用;所产黑珍珠的经济价值很高;壳和珠除做装饰品外,还可入。

企鹅珠母贝:又称企鹅贝。pteria penguin。属热带、亚热带外洋性大型贝类,喜栖息在潮流强、盐度高、水深5至60米的海域中。它的贝体呈斜四边形,因形状似南极企鹅而得名。成贝大者壳高约25厘米,体重3至4斤,壳面呈黑色,壳内珍珠层呈银白色,具有虹彩光辉,艳丽异常。适宜养殖附壳珍珠,如佛像珍珠、Mabe珍珠等。

马氏珠母贝:又称合浦珠母贝。分布在广西、广东和海峡南部沿海一带。20世纪初日本首先用珠母贝作母贝养殖。60年代成为马氏珠母贝养殖珍珠的出口国。斜四方形,背缘略平直,腹缘弧形,前、后缘弓形。马氏珠母贝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区,自然栖息于水温10℃以上的内湾或近海海底,水深一般在10米以内。成体终生以足丝附着在岩礁石砾上生活,适宜水温范围10~35℃,盐度为16~35。0.5 龄开始性成熟,先为雄性个体,经性转换成雌性个体,也有少数是雌雄同体的。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俗称:河蚌、劈蚌、石蚌。 贝壳扁、大型,外形略呈不等边三角形,壳质重厚。前背缘向前缘倾斜,后背缘向上伸展呈三角形的帆状翼。三角帆蚌壳色随年龄增加而加深,壳面由黄绿色、红棕色、翡翠色等逐渐加深变为紫褐色或棕黑色。壳内面珍珠光泽绚丽。蚌不能主动追逐食物,而就依靠蚌壳的开闭获取食物。主要滤食硅藻。三角帆蚌产珠质量光滑细腻,手术作简便,是就我国培育淡水珍珠的优良品种。

珍珠养殖过程

一、培育珠母

1.采集野生珍珠贝。

2.人工孵化育苗,饲养珍珠贝。

具体流程为:亲贝选择—诱导催产和人工受精—孵化—培苗—附着(20-30天)—收苗(个体2-3mm)。

饵料的种类:前期可用干酵母。其余可用扁藻,盐藻,小硅藻,湛江叉鞭藻等。还可用光合

细菌作为辅助饵料,它同时可以去除氨氮和净化水质。

马氏珠母贝要养到壳高6-7cm才能植核,从贝苗下海开始,一般海区要养殖两年时间,个别

条件较好的海区也要养殖18个月左右。

二、植入种核-珠核制备:

珠核:以淡水的背瘤丽蚌,多疣丽蚌的贝壳做珠核较为理想。近年使用砗磲贝壳的较多。珠核直径一般5-7mm。

植入种核-术前处理:

目的:将贝的生理活动逐步调节降低到对外界的不起重大反应的状况。提高植核后贝的成活率和留核率,并提高珍珠质量。

方法1:抑制性腺发育。

方法2:促进性腺成熟提前排放精卵。

植入种核-小片制备:

目的:在植入珠核之前或者之后,在手术贝体内形成包围珠核的珍珠囊。

位置:贝的外套膜边缘部分的上皮细胞组织。

大小:2-3mm见方。

处理:①3%的聚乙烯酮(PVP)海水溶液。

②1/50000的金霉素海水将红汞稀释成2%的处理溶液。制作的小片在40min内用毕。

植入种核-插核手术:

位置:腹嵴稍近末端-“左袋”;泄殖孔附近与围心腔之间-“右袋”;唇瓣腹缘基部与泄殖孔间-“下足”。

方法:先片后核;先核后片。要使小片的外侧面紧贴核面。

休养:20-30天。休养场风静流稳,水温23-28℃,海水密度1.016以上,水深5米以上,底质良好和敌害生物少的海区。

三、养殖管理

育珠场:与休养场类似。

育珠水层:23-30℃。春季2m以上,夏季深层海水中。

育珠时间:1年到1年半。

管理工作:调节养殖水层;清除珠笼及贝上的附着物。

四、采收珍珠

收珠季节:一般在冬季水温较低时进行,每年的12月至翌年的2月。

收珠方法:大规模的去壳后用珍珠分离器或搅拌机使珍珠分离;小规模的人工逐个取出珍珠。平均1万个育珠贝收珠2-4kg。

收珠后的处理与保存:先用清水清洗,再用优质香皂浸洗,再用40℃的温水清洗,软布擦干,筛选分类,包装。

统珠质量评价:

(1)珍珠的大小

珍珠一般分为四级:珍珠直径为8毫米以上者,为大珠;直径为6~8毫米者,为中珠直径为5-6毫米者,为小珠;直径为5毫米以下者,这细珠。大型珠,优于小型珠,其价格相甚远。

(2)珍珠的形状

以正圆形为标准形状,其他形状为异形或畸形珍珠。

(3)珍珠的光泽

珍珠应有较强的光泽,光泽度强为优珠。但因珠母贝种类、个体大小和产地、收珠季节不同。因此,光泽度也有异。

(4)珍珠的颜色

珍珠的颜色,有粉红、白色、、蓝色等,各不相同。因此,价值也各不一样。一般粉红色和白色为优质珍珠。

(5)珍珠层的厚度

珍珠层的厚度越大,价值越高。一般珍珠层的厚度,应为0.5毫米以上。大型珍珠珍珠层的厚度,至少达1毫米。

(6)瑕疵或污点珠

珍珠表面的小突起、缺损或污黑的小斑点,都会降低珍珠的质量和价值。

白螺可以用自来水浸泡吗?

田螺的养殖技术:

一、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有流水。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

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1、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

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节:

1)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

2)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拓展资料: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产量少。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圆田螺等。田螺雌雄异体。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

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

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出在水底摄食生长。到4月份开始繁殖,7~8月份是田螺繁殖旺盛季节。1~2龄雌螺可产仔20~30个,4龄以上的雌螺可产仔40~50个。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成性成熟,每年4~9月是产仔季节。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有流水。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参考资料: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要怎么养呢?以下就是我整理的田螺的 饲养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田螺的饲养方法

施肥投饵

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水质调节

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 pH值保持7-8。

田螺越冬管理

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日常管理

严禁流入受农、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 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料,投放的幼螺可达10~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 编织 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选点养殖

田螺抗逆性强,疾病少,繁殖率高,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农村许多沟渠、水田泽地、池塘都可放养。若是开阔的池塘,水面上可放养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遮荫,池中插上竹竿、木条等供田螺栖息,既可收水上绿肥做饲料,又可饲养田螺增加收入。

放养繁殖

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因此,长江以南3月~11月均可放养,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投料饲养

田螺为杂食性,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 植物类 、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 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收获

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月~5月和9月~11月是田螺的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人工养殖

选择水源充足,有流水,无污染螺池。一般池宽1.5米,长10~15米,深30~50厘米,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螺池周围筑高60~80厘米的围墙或网片围栏。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病虫防治

田螺养殖作为土著品种的开发和利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田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 田螺科, 圆田螺属,共有4种,分别是圆田螺、、胀肚圆田螺和乌苏里圆田螺。养殖的主要是中华圆田螺。田螺一般适合在稻田、浅水沟、低洼地、湿地等地方养殖。田螺对养殖的场地要求不高,一般在浅水水域稍加整改,具有腐殖质多的软泥底水域均可养殖,具有一定的微流水条件则更佳。田螺的病害和虫害至今为止发现较少,有的也不多。

在此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种螺每平方米放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等下脚料。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他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为田螺总重的1%~3%,2~3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

田螺疾病少,日常管理重点是管水和防止鸭、猫、蛇、鼠和鸟类等入池捕食田螺,并防止田螺外逃。田螺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季节更要保持池水流动。

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 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 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 种植 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 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田螺的来源:一是 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0.5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3倍。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采取混养方式。

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 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 厩肥、 鸡粪、 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 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田螺的特征

为软体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足、 内囊等3部分,头上长有口、眼、触角以及其他感觉器官。体外有一个外壳。田螺的足肌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

足底紧贴着的膜片,叫做厣,它像一个圆盖子,当遇到不测或需要休息时,田螺便把身体收缩在 贝壳里,并通过足的肌肉收缩,用 厣将贝壳严严实实地盖住。田螺的血液颜色较为特殊,为白色。田螺可以食用,可食部分主要是它的肉质足。

田螺在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 圆田螺等。中型个体,壳高约44.4毫米,宽27.5毫米。贝壳近宽圆锥形、具6~7个螺层,每个螺层均向外膨胀,螺旋部的高度大于壳口高度,体螺层明显膨大,壳,缝合线较深,壳面无滑无肋,呈黄褐色,壳口近卵圆形,边缘完整,薄,具有黑色框边。辱为 角质的薄片,小于壳口,具有同心圆的生长纹,厣核位于内唇,生存环境。

田螺一般长在水塘里或者在水库边上,如果水质不好的话,容易受污染,特别是吃的时候如果螺内的没排干净,有很多 寄生虫,比如钉螺就是 血吸虫的寄主。

田螺的 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村里有一个小后生因为父母双亡,不得不每天到河里捞些小鱼来当饭吃。有一天他下河去捞鱼,可是捞了一天除了一个田螺他什么也没有捞着。小后生把这个小田螺拿在手里就要放到热水里煮的时候,突然间他觉得这个田螺也很可怜,于是他改变了主意,把它放进水缸里养起来。

问题一:海螺在家怎么养 缸,加水,在是放一些石子还有沙子,过不久水面上自然有微生物,自然会生长

问题二:人工养殖海螺怎么养 养殖海螺最重要的是其生活环境:

1.养殖水体

石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石螺隐蔽栖息。

石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天~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石螺摄食。

2.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在石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石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浮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公斤~0.5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3倍。养殖石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石螺、泥鳅混养方式。

3.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石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石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石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石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石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问题三:海里捡来的海螺怎么养 贝壳的栖息地

和其他动物一样,软体动物已经适应千变万化的生存环境。从海水日夜冲刷的岩石到阴暗泥泞的深海底,各种形态的栖息地都有其特殊的软体动物群。潮汐影响生长在海边的软体动物的特性和分布,它们所生活的地质表面特性也有同样的影响力。不过,充足的阳光所提供的食物显更为重要。软体动物最适合栖息于热带,所以这个区域的海贝种类繁多,令人叹为观止。珊瑚是鲜艳的芋螺、宝螺、涡螺的故乡;在红树林中,牡蛎寄居与根部,蜇螺喜欢攀枝附叶,蟹守螺则静静地在泥滩上爬行。当然,温带海域同样会让收藏者大开眼界。沙滩是许多双壳贝以及穴居腹足类,如玉螺的避风港。在河流入海口,泥沙混杂,造就了食物丰盛的环境,常可发现大量鸟尾蛤。岩岸是腹足类的大好猎场,它们能牢牢地吸附在岩石上。

海螺一般都是从海里捞捕的,不能人工饲养。

海螺不吃一般植物的,把他和金鱼放在一起养,它会吃金鱼的粪便,也就相当于清理鱼缸。你只用定期喂鱼就可以了。不过水要兑一点海水。

不过海螺到现在为止都是从海里捕捞的,没有人工饲养这种养殖方法。

也可以喂一点海藻咯 市场买的鱼食也可以吃的 但不可以淡水养殖!

建议放生额……

问题四:用什么方式养殖海螺好 海螺繁殖方法

自然繁衍

海螺等贝类生物是卵生或卵胎生动物(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一个过渡品种,鲨鱼也有部分种类是卵胎生的)。海螺的产期大概在5~8月,这段时期海域水温较高,适宜海螺等生活繁衍。

海螺有的种类主要是向海水中集体排卵排精,受精后的受精卵象浮游生物一样漂浮在水中,遇到礁石便附着上 ,在礁石缝隙待孵化,有的种类是在体内自行孵化, 类似于蜗牛等的繁殖。

人工养殖

海螺是发展海水池塘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为了实现其人工养殖,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殖环境

远离池塘内的其他贝类,选择一块约5-6亩相对平整的地方,用22亩网圈围,处理好底脚,防止发生逃逸影响其他贝类生长,围网中间要分散插有小竹竿,为高温缺氧季节海螺上爬呼吸做准备;养殖过程中要经常对网具进行清洗,保证围网内外水源对流畅通无阻,以确保有足够的藻类,缩短养殖周期。

二、苗种选择

苗种的来源主要是海洋捕捞,人工育苗较少,每年2-3月份本地海头、柘汪、城东等码头渔船有售。另外燕尾港3-4月份有出售,苗种选用20粒/斤,健康,无破损,洗净用筐装运输。放苗时,均匀将苗种播洒在已整理好的围网内。

三、管理和喂养

海螺所适应的海水理化指标如下:盐度10‰-30‰,PH值7.5-8.8,亚盐0.10ppm以下,透明度30cm左右。以上理化指标内水温在10-35℃时海螺生长较快。海螺的食性广,饲料投喂以小杂鱼和低价贝类为主,同时注意水中硅藻含量,海螺亦滤食硅藻,日投饵量根据池塘水质而定,硅藻缺乏的池塘多投饵,反之少投。2-3天检查一次海螺摄食情况,防止投饵过多造成底质恶化,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防止底泥发黑,引发病变,发现爬杆时要及时使用粒粒氧,泼洒底改,定期使用EM调水王,调整水质,保持池塘内的有益菌群为优势种群,从而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海螺养殖中后期投喂的低价贝类相对较大,可以选择池塘其他地方,在放养海螺苗种时也可放养一些低价贝类,以备需要时起捕,作为饲料投喂。由于混养池塘中底层贝类较多,日滤食量大,故而养殖周期中一定要注意肥水,肥水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的大品牌生物肥水产品,保证藻种数量和藻类的繁殖量。

四、增产增收

海螺养殖主要是圈养,所占池塘面积小,属密集型养殖,每亩的苗种量应控制在1.2万粒左右,中秋节后可以间断性的捕大留小。秋收时节达不到规格的海螺,应放于环沟中暂养,次年可作苗种亦可提前上市。总而言之,海螺养殖是混养池塘的一个附属,也是降低混养池塘风险性的一个条件。虽然海螺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但在舒适的环境中其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且混养池塘其他养殖品种也需要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所以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水质的变化,保持池塘的菌藻平衡,控制底质变化,定期清洗围网,适量投饵,保证水中的溶解氧。有病害发生时要及时就诊,防止交叉感染。

问题五:海螺用清水养会吗 当然会了 海螺原本生活在海水里 海水中含丰富的盐类 海螺 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它生活的环境盐性环境 而淡水里含盐量少 盐性物质少 所以淡水中不适应它的生长

问题六:海螺怎么养,它需要吃东西吗? 只要是活的,都要吃,

问题七:大海螺能活多久、需要加水养吗 可以存活一星期。需要加海水养。但是存放时间越长,海螺越消瘦。

海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类。贝类主要分为纲,全世界有7万多种,海生的种类可通称为海螺。

海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食品。

问题八:海螺的生活习性与海螺怎样养殖的 海螺到现在为止都是从海里捕捞的,没有人工饲养这种养殖方法.

问题九:海螺在家怎么养 缸,加水,在是放一些石子还有沙子,过不久水面上自然有微生物,自然会生长

问题十:海里捡来的海螺怎么养 贝壳的栖息地

和其他动物一样,软体动物已经适应千变万化的生存环境。从海水日夜冲刷的岩石到阴暗泥泞的深海底,各种形态的栖息地都有其特殊的软体动物群。潮汐影响生长在海边的软体动物的特性和分布,它们所生活的地质表面特性也有同样的影响力。不过,充足的阳光所提供的食物显更为重要。软体动物最适合栖息于热带,所以这个区域的海贝种类繁多,令人叹为观止。珊瑚是鲜艳的芋螺、宝螺、涡螺的故乡;在红树林中,牡蛎寄居与根部,蜇螺喜欢攀枝附叶,蟹守螺则静静地在泥滩上爬行。当然,温带海域同样会让收藏者大开眼界。沙滩是许多双壳贝以及穴居腹足类,如玉螺的避风港。在河流入海口,泥沙混杂,造就了食物丰盛的环境,常可发现大量鸟尾蛤。岩岸是腹足类的大好猎场,它们能牢牢地吸附在岩石上。

海螺一般都是从海里捞捕的,不能人工饲养。

海螺不吃一般植物的,把他和金鱼放在一起养,它会吃金鱼的粪便,也就相当于清理鱼缸。你只用定期喂鱼就可以了。不过水要兑一点海水。

不过海螺到现在为止都是从海里捕捞的,没有人工饲养这种养殖方法。

也可以喂一点海藻咯 市场买的鱼食也可以吃的 但不可以淡水养殖!

建议放生额……

白螺能不能用自来水浸泡要看你想泡多久。

如果你想当天浸泡后就吃,那么没有问题。

如果想多养两天,那就不能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有氯的物质,直接使用会至使白螺亡。

海螺怎么养

田螺的养殖技术:

一、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有流水。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

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1、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

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节:

1)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

2)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拓展资料: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产量少。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圆田螺等。田螺雌雄异体。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

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

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出在水底摄食生长。到4月份开始繁殖,7~8月份是田螺繁殖旺盛季节。1~2龄雌螺可产仔20~30个,4龄以上的雌螺可产仔40~50个。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成性成熟,每年4~9月是产仔季节。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有流水。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参考资料: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要怎么养呢?以下就是我整理的田螺的 饲养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田螺的饲养方法

施肥投饵

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水质调节

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 pH值保持7-8。

田螺越冬管理

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日常管理

严禁流入受农、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 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料,投放的幼螺可达10~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 编织 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选点养殖

田螺抗逆性强,疾病少,繁殖率高,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农村许多沟渠、水田泽地、池塘都可放养。若是开阔的池塘,水面上可放养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遮荫,池中插上竹竿、木条等供田螺栖息,既可收水上绿肥做饲料,又可饲养田螺增加收入。

放养繁殖

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因此,长江以南3月~11月均可放养,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投料饲养

田螺为杂食性,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 植物类 、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 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收获

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月~5月和9月~11月是田螺的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人工养殖

选择水源充足,有流水,无污染螺池。一般池宽1.5米,长10~15米,深30~50厘米,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螺池周围筑高60~80厘米的围墙或网片围栏。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病虫防治

田螺养殖作为土著品种的开发和利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田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 田螺科, 圆田螺属,共有4种,分别是圆田螺、、胀肚圆田螺和乌苏里圆田螺。养殖的主要是中华圆田螺。田螺一般适合在稻田、浅水沟、低洼地、湿地等地方养殖。田螺对养殖的场地要求不高,一般在浅水水域稍加整改,具有腐殖质多的软泥底水域均可养殖,具有一定的微流水条件则更佳。田螺的病害和虫害至今为止发现较少,有的也不多。

在此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种螺每平方米放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等下脚料。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他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为田螺总重的1%~3%,2~3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

田螺疾病少,日常管理重点是管水和防止鸭、猫、蛇、鼠和鸟类等入池捕食田螺,并防止田螺外逃。田螺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季节更要保持池水流动。

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 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 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 种植 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 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田螺的来源:一是 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0.5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3倍。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采取混养方式。

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 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 厩肥、 鸡粪、 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 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田螺的特征

为软体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足、 内囊等3部分,头上长有口、眼、触角以及其他感觉器官。体外有一个外壳。田螺的足肌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

足底紧贴着的膜片,叫做厣,它像一个圆盖子,当遇到不测或需要休息时,田螺便把身体收缩在 贝壳里,并通过足的肌肉收缩,用 厣将贝壳严严实实地盖住。田螺的血液颜色较为特殊,为白色。田螺可以食用,可食部分主要是它的肉质足。

田螺在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 圆田螺等。中型个体,壳高约44.4毫米,宽27.5毫米。贝壳近宽圆锥形、具6~7个螺层,每个螺层均向外膨胀,螺旋部的高度大于壳口高度,体螺层明显膨大,壳,缝合线较深,壳面无滑无肋,呈黄褐色,壳口近卵圆形,边缘完整,薄,具有黑色框边。辱为 角质的薄片,小于壳口,具有同心圆的生长纹,厣核位于内唇,生存环境。

田螺一般长在水塘里或者在水库边上,如果水质不好的话,容易受污染,特别是吃的时候如果螺内的没排干净,有很多 寄生虫,比如钉螺就是 血吸虫的寄主。

田螺的 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村里有一个小后生因为父母双亡,不得不每天到河里捞些小鱼来当饭吃。有一天他下河去捞鱼,可是捞了一天除了一个田螺他什么也没有捞着。小后生把这个小田螺拿在手里就要放到热水里煮的时候,突然间他觉得这个田螺也很可怜,于是他改变了主意,把它放进水缸里养起来。

问题一:海螺在家怎么养 缸,加水,在是放一些石子还有沙子,过不久水面上自然有微生物,自然会生长

问题二:人工养殖海螺怎么养 养殖海螺最重要的是其生活环境:

1.养殖水体

石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石螺隐蔽栖息。

石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天~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石螺摄食。

2.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在石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石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浮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公斤~0.5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3倍。养殖石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石螺、泥鳅混养方式。

3.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石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石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石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石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石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问题三:海里捡来的海螺怎么养 贝壳的栖息地

和其他动物一样,软体动物已经适应千变万化的生存环境。从海水日夜冲刷的岩石到阴暗泥泞的深海底,各种形态的栖息地都有其特殊的软体动物群。潮汐影响生长在海边的软体动物的特性和分布,它们所生活的地质表面特性也有同样的影响力。不过,充足的阳光所提供的食物显更为重要。软体动物最适合栖息于热带,所以这个区域的海贝种类繁多,令人叹为观止。珊瑚是鲜艳的芋螺、宝螺、涡螺的故乡;在红树林中,牡蛎寄居与根部,蜇螺喜欢攀枝附叶,蟹守螺则静静地在泥滩上爬行。当然,温带海域同样会让收藏者大开眼界。沙滩是许多双壳贝以及穴居腹足类,如玉螺的避风港。在河流入海口,泥沙混杂,造就了食物丰盛的环境,常可发现大量鸟尾蛤。岩岸是腹足类的大好猎场,它们能牢牢地吸附在岩石上。

海螺一般都是从海里捞捕的,不能人工饲养。

海螺不吃一般植物的,把他和金鱼放在一起养,它会吃金鱼的粪便,也就相当于清理鱼缸。你只用定期喂鱼就可以了。不过水要兑一点海水。

不过海螺到现在为止都是从海里捕捞的,没有人工饲养这种养殖方法。

也可以喂一点海藻咯 市场买的鱼食也可以吃的 但不可以淡水养殖!

建议放生额……

问题四:用什么方式养殖海螺好 海螺繁殖方法

自然繁衍

海螺等贝类生物是卵生或卵胎生动物(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一个过渡品种,鲨鱼也有部分种类是卵胎生的)。海螺的产期大概在5~8月,这段时期海域水温较高,适宜海螺等生活繁衍。

海螺有的种类主要是向海水中集体排卵排精,受精后的受精卵象浮游生物一样漂浮在水中,遇到礁石便附着上 ,在礁石缝隙待孵化,有的种类是在体内自行孵化, 类似于蜗牛等的繁殖。

人工养殖

海螺是发展海水池塘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为了实现其人工养殖,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殖环境

远离池塘内的其他贝类,选择一块约5-6亩相对平整的地方,用22亩网圈围,处理好底脚,防止发生逃逸影响其他贝类生长,围网中间要分散插有小竹竿,为高温缺氧季节海螺上爬呼吸做准备;养殖过程中要经常对网具进行清洗,保证围网内外水源对流畅通无阻,以确保有足够的藻类,缩短养殖周期。

二、苗种选择

苗种的来源主要是海洋捕捞,人工育苗较少,每年2-3月份本地海头、柘汪、城东等码头渔船有售。另外燕尾港3-4月份有出售,苗种选用20粒/斤,健康,无破损,洗净用筐装运输。放苗时,均匀将苗种播洒在已整理好的围网内。

三、管理和喂养

海螺所适应的海水理化指标如下:盐度10‰-30‰,PH值7.5-8.8,亚盐0.10ppm以下,透明度30cm左右。以上理化指标内水温在10-35℃时海螺生长较快。海螺的食性广,饲料投喂以小杂鱼和低价贝类为主,同时注意水中硅藻含量,海螺亦滤食硅藻,日投饵量根据池塘水质而定,硅藻缺乏的池塘多投饵,反之少投。2-3天检查一次海螺摄食情况,防止投饵过多造成底质恶化,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防止底泥发黑,引发病变,发现爬杆时要及时使用粒粒氧,泼洒底改,定期使用EM调水王,调整水质,保持池塘内的有益菌群为优势种群,从而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海螺养殖中后期投喂的低价贝类相对较大,可以选择池塘其他地方,在放养海螺苗种时也可放养一些低价贝类,以备需要时起捕,作为饲料投喂。由于混养池塘中底层贝类较多,日滤食量大,故而养殖周期中一定要注意肥水,肥水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的大品牌生物肥水产品,保证藻种数量和藻类的繁殖量。

四、增产增收

海螺养殖主要是圈养,所占池塘面积小,属密集型养殖,每亩的苗种量应控制在1.2万粒左右,中秋节后可以间断性的捕大留小。秋收时节达不到规格的海螺,应放于环沟中暂养,次年可作苗种亦可提前上市。总而言之,海螺养殖是混养池塘的一个附属,也是降低混养池塘风险性的一个条件。虽然海螺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但在舒适的环境中其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且混养池塘其他养殖品种也需要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所以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水质的变化,保持池塘的菌藻平衡,控制底质变化,定期清洗围网,适量投饵,保证水中的溶解氧。有病害发生时要及时就诊,防止交叉感染。

问题五:海螺用清水养会吗 当然会了 海螺原本生活在海水里 海水中含丰富的盐类 海螺 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它生活的环境盐性环境 而淡水里含盐量少 盐性物质少 所以淡水中不适应它的生长

问题六:海螺怎么养,它需要吃东西吗? 只要是活的,都要吃,

问题七:大海螺能活多久、需要加水养吗 可以存活一星期。需要加海水养。但是存放时间越长,海螺越消瘦。

海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类。贝类主要分为纲,全世界有7万多种,海生的种类可通称为海螺。

海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食品。

问题八:海螺的生活习性与海螺怎样养殖的 海螺到现在为止都是从海里捕捞的,没有人工饲养这种养殖方法.

问题九:海螺在家怎么养 缸,加水,在是放一些石子还有沙子,过不久水面上自然有微生物,自然会生长

问题十:海里捡来的海螺怎么养 贝壳的栖息地

和其他动物一样,软体动物已经适应千变万化的生存环境。从海水日夜冲刷的岩石到阴暗泥泞的深海底,各种形态的栖息地都有其特殊的软体动物群。潮汐影响生长在海边的软体动物的特性和分布,它们所生活的地质表面特性也有同样的影响力。不过,充足的阳光所提供的食物显更为重要。软体动物最适合栖息于热带,所以这个区域的海贝种类繁多,令人叹为观止。珊瑚是鲜艳的芋螺、宝螺、涡螺的故乡;在红树林中,牡蛎寄居与根部,蜇螺喜欢攀枝附叶,蟹守螺则静静地在泥滩上爬行。当然,温带海域同样会让收藏者大开眼界。沙滩是许多双壳贝以及穴居腹足类,如玉螺的避风港。在河流入海口,泥沙混杂,造就了食物丰盛的环境,常可发现大量鸟尾蛤。岩岸是腹足类的大好猎场,它们能牢牢地吸附在岩石上。

海螺一般都是从海里捞捕的,不能人工饲养。

海螺不吃一般植物的,把他和金鱼放在一起养,它会吃金鱼的粪便,也就相当于清理鱼缸。你只用定期喂鱼就可以了。不过水要兑一点海水。

不过海螺到现在为止都是从海里捕捞的,没有人工饲养这种养殖方法。

也可以喂一点海藻咯 市场买的鱼食也可以吃的 但不可以淡水养殖!

建议放生额……

田螺的正确养殖方法有哪些

田螺的养殖技术:

一、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有流水。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

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1、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

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节:

1)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

2)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拓展资料: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产量少。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圆田螺等。田螺雌雄异体。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

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

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出在水底摄食生长。到4月份开始繁殖,7~8月份是田螺繁殖旺盛季节。1~2龄雌螺可产仔20~30个,4龄以上的雌螺可产仔40~50个。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成性成熟,每年4~9月是产仔季节。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有流水。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参考资料: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要怎么养呢?以下就是我整理的田螺的 饲养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田螺的饲养方法

施肥投饵

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水质调节

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 pH值保持7-8。

田螺越冬管理

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日常管理

严禁流入受农、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 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料,投放的幼螺可达10~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 编织 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选点养殖

田螺抗逆性强,疾病少,繁殖率高,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农村许多沟渠、水田泽地、池塘都可放养。若是开阔的池塘,水面上可放养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遮荫,池中插上竹竿、木条等供田螺栖息,既可收水上绿肥做饲料,又可饲养田螺增加收入。

放养繁殖

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因此,长江以南3月~11月均可放养,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投料饲养

田螺为杂食性,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 植物类 、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 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收获

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月~5月和9月~11月是田螺的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人工养殖

选择水源充足,有流水,无污染螺池。一般池宽1.5米,长10~15米,深30~50厘米,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螺池周围筑高60~80厘米的围墙或网片围栏。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病虫防治

田螺养殖作为土著品种的开发和利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田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 田螺科, 圆田螺属,共有4种,分别是圆田螺、、胀肚圆田螺和乌苏里圆田螺。养殖的主要是中华圆田螺。田螺一般适合在稻田、浅水沟、低洼地、湿地等地方养殖。田螺对养殖的场地要求不高,一般在浅水水域稍加整改,具有腐殖质多的软泥底水域均可养殖,具有一定的微流水条件则更佳。田螺的病害和虫害至今为止发现较少,有的也不多。

在此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种螺每平方米放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等下脚料。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他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为田螺总重的1%~3%,2~3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

田螺疾病少,日常管理重点是管水和防止鸭、猫、蛇、鼠和鸟类等入池捕食田螺,并防止田螺外逃。田螺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季节更要保持池水流动。

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 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 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 种植 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 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田螺的来源:一是 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0.5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3倍。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采取混养方式。

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 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 厩肥、 鸡粪、 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 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田螺的特征

为软体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足、 内囊等3部分,头上长有口、眼、触角以及其他感觉器官。体外有一个外壳。田螺的足肌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

足底紧贴着的膜片,叫做厣,它像一个圆盖子,当遇到不测或需要休息时,田螺便把身体收缩在 贝壳里,并通过足的肌肉收缩,用 厣将贝壳严严实实地盖住。田螺的血液颜色较为特殊,为白色。田螺可以食用,可食部分主要是它的肉质足。

田螺在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 圆田螺等。中型个体,壳高约44.4毫米,宽27.5毫米。贝壳近宽圆锥形、具6~7个螺层,每个螺层均向外膨胀,螺旋部的高度大于壳口高度,体螺层明显膨大,壳,缝合线较深,壳面无滑无肋,呈黄褐色,壳口近卵圆形,边缘完整,薄,具有黑色框边。辱为 角质的薄片,小于壳口,具有同心圆的生长纹,厣核位于内唇,生存环境。

田螺一般长在水塘里或者在水库边上,如果水质不好的话,容易受污染,特别是吃的时候如果螺内的没排干净,有很多 寄生虫,比如钉螺就是 血吸虫的寄主。

田螺的 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村里有一个小后生因为父母双亡,不得不每天到河里捞些小鱼来当饭吃。有一天他下河去捞鱼,可是捞了一天除了一个田螺他什么也没有捞着。小后生把这个小田螺拿在手里就要放到热水里煮的时候,突然间他觉得这个田螺也很可怜,于是他改变了主意,把它放进水缸里养起来。

田螺养殖怎么养好

田螺的养殖技术:

一、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有流水。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

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1、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

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节:

1)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

2)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拓展资料: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产量少。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圆田螺等。田螺雌雄异体。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

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

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出在水底摄食生长。到4月份开始繁殖,7~8月份是田螺繁殖旺盛季节。1~2龄雌螺可产仔20~30个,4龄以上的雌螺可产仔40~50个。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成性成熟,每年4~9月是产仔季节。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有流水。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参考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