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 >

高陵区养殖场(高陵区养殖场建设政策文件)

本文目录一览:

沈阳市有什么养殖场

西安市高陵区伊泌活禽宰杀厂、西安市高陵区活禽宰杀厂。

高陵区养殖场(高陵区养殖场建设政策文件)高陵区养殖场(高陵区养殖场建设政策文件)


1、西安市高陵区伊泌活禽宰杀厂位于西安市高陵区姬家管委会朝李村七组,成立于2011年,主要经营活禽宰杀。

2、西安市高陵区活禽宰杀厂位于西安市高陵区崇皇街办绳刘村三组,成立于2010年,主要经营活禽养殖及宰杀销售。

西安高陵区经济发展情况 高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北部,是千古奇景“泾渭分明”自然景观所在地,全县总人口28万,总面积294平方公里。高陵发展基础坚实、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陕西省同志在高陵调研时指出,高陵有两河之优(黄河两大重要支流泾河、渭河在县境内交汇)、交通之便(两条高速公路和2条国省道穿境而过)、地域之好(一马平川,素称关中“白菜心”)、发展之势(GDP连续5年以25%以上的增速居西安市区县之首)。近年来,高陵积极实施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城市化为承载的经济发展“三大战略”,实现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连续两年跻身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行列。

一、积极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快速增强

高陵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1996年,县委、县积极转变思路,在农业的辉煌中开发建设了泾河工业园,走上了工业强县道路,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县向工业大县的历史性跨越。目前,泾河工业园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累计引进企业330多个,合同投资额500多亿元。基本形成了汽车制造业、石油和冶金设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精细化工和制造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主导产业,园区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支撑,有力带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发展速度持续加快。2004年以来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增速,2008年GDP总量达到84.98亿,增速为33.1%,人均GDP达30350元,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预期目标。二是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4年的30:40:30调整为2008年的为9:79:12,工业占据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三是工业经济快速壮大。全县工业项目总数达到321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75个,过千万元项目196个。2008年实现全县工业总产值203.32亿元,是2004年的13倍多。四是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08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达11.46亿元。五是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8元,增速分别达到20.1%和20.3%。今年上半年,高陵经济仍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地方生产总值完成55.29亿元,同比增速1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1.88亿元,同比增长21.9%;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94亿元,同比增长42.4%;农民人均收入2842元,同比增长2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89元,同比增长20.5%。

二、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高陵始终坚持“开放办县”理念,通过与长庆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战略合作,加快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持续向城区和园区的汇聚流动。目前,泾河工业园人口已达8万多人,成为西安北部新崛起的集产业、居住、生态、文化于一体的第三代新城——泾渭新城。与此同时,高陵县累计投入20多亿元,建成了水景公园、北环广场等一批公众休闲区,实施了县城供黑河水、供天然气、集中供热等一批市政工程。城乡公交覆盖全县,城区面积翻了一番达到8平方公里,绿化面积翻了两番达到40%,人均住房面积翻了一番达38平方米,城市化率达到66.88%,创建卫生县城已通过爱卫办授权的省级专家技术考核。去年以来,依托陕西省的“关中百镇”建设项目,全面实施了以乡驻地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有力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商贸流通、观光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为特色的小城镇建设新格局。

三、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现代都市型农业初具规模

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产值效益实现双丰收。一是产粮大县得到巩固,年粮食总产达到21.05万吨,年产优质小麦良种10万吨。二是果菜规模不断提升,形成了以万栋大棚、万亩黄花菜、万亩露地菜、万亩胡萝卜、万亩林杂果为主的五个“万字头基地”,每年以2000亩的速度向前推进;十万亩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西阎果蔬产业带初具规模。三是奶畜养殖规模发展,形成畜产养殖专业村5个,建成专业养殖小区8个,存栏率稳步提高,奶牛存栏1.5万头,奶山羊存栏5.8万只,生猪存栏10万头。四是新品种引进成效显著,每年引进推广新品种20个以上。五是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火箭面粉厂、达利饲料等农业龙头企业已达数十家。荣获全国平安农机县、全国平原绿化模范县。

四、大力发展事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1.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县有一所大学、5所省市级标准化高级中学、15所初级中学、88所小学和120个,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一直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为了让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该县每年拿出50万元实施“户均一个大学生”工程,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2.卫生事业蒸蒸日上。乡镇级卫生院的改扩建任务全面完成,88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了甲级卫生室标准。全县医疗站点达176个,拥有医护人员637人。

3.社保工作全面加强。全面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农民参加就业培训全部由买单;推行了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符合条件的高陵居民,月均可领到120元以上的养老保险金;农民参加新合疗,开发区的群众全部免费,非开发区的群众财政补贴50%;城乡低保、五保户供养、困难群众救济等各项救助救济工作全部落实到位;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和生育保险等费用实行全额财政补助。四是和谐高陵建设有效推进,连续十年荣获西安市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称号,连续三年实现了到省、进京“零”的目标。

五、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经济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按照西安市统筹城乡战略指向,高陵坚持城市新区标准,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统筹城乡工程,有力构建了城乡一体的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新格局。

1.支撑统筹城乡的大项目全面推进。总投资60多亿元的西部汽车零部件基地引进汽配项目44家,其中15家已建成投产,将在2012年建成集研发、生产、检测、销售、物流于一体的西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高陵的千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已完成18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引进项目76个,引进资金300多亿元,建成投产项目50多个;投资150亿元的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35亿元的西安化工厂搬迁已完成立项审批;香江投资28亿元、占地4000多亩的“泾渭分明”会议旅游休闲度中心项目即将奠基,该项目被誉为“西安财富中心”,建成后将成为西安城北的性建筑。

2.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依托西安大都市,坚持以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带动、科技化支撑的理念,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强农业的比较效益,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列入西安市2009年统筹城乡重点项目的三个千亩以上的现代农业园建设进展顺利,全县无公害蔬菜面积已达15万亩以上,13个品种的蔬菜被认证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遍布全县的“农家乐”年接待量达200多万人次。高陵不仅成为西安的“菜园子”、“果篮子”,而且成为城市人观光休闲的又一去处。

3.城乡一体的事业统筹进展顺利。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启动了农村居民社区建设,10个社区已经完成挂牌和机构组建工作,各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四是项目建设日新月异。依托唐昭慧塔开发的泾渭上城、城市运动公园以及泾河综合治理等10多个统筹城乡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园中村和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拉开,通远镇依托当地300年宗教文化打造的观光型小城镇建设项目也初具规模;以便民服务为宗旨的县政服务中心项目正式运行。2009年5月,经陕西、省调研考察,拟将高陵县列为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域,高陵经济发展的前景将更为广阔。

六、积极抢抓各种机遇,发展潜力更强更大

2008年5月,批准的《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将西安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确定为“九宫格局、一城多心”,高陵县泾河工业园所在地“泾渭新城”为其中一宫,高陵县城定位为城市副都心,流经县境的渭河将成为西安市的城中河。西安行政中心北迁工程即将竣工,西郑客运专线以及火车北客站、集装箱中心站正在加紧建设,渭河治理工程快速推进,高陵的区位环境日益发生着积极变化。去年8月,西安市委、市又把高陵确定为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域、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实践,给高陵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6月25日,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把西安定位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基地、新材料基地、新能源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其中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三个基地已在高陵启动实施,呈现出又好又快地发展态势,高陵将成为西安未来的、物流、信息流的重要承载地和聚集地之一。

综合分析高陵经济的发展现状,科学谋划高陵未来的发展前景,高陵要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省级统筹城乡区,还须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承接西安城市价值充分兑现期的辐射和带动,继续按照“大,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动,园区化承载”的思路,举全县之力,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壮大产业群体,把高陵建设成陕西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坚持“联合开发”,按照“共建共荣、互惠双赢”的原则,联合经开区、长庆、陕重汽、香江等大、大企业,携手建设新高陵。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协调推进统筹城综合配套改革。将按照科学规划、板块布局、统筹推进、点上突破的思路,在户籍管理、安置、园中村的改造提升、三产用地开发、技术技能培训、保障上实现“六个突破”。启动西营村园中村改造和占地1300余亩的姬家集中安置区建设,启动新型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统一的新型养老保险两项改革。加个园建设,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有组织、分层次地把农民变为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力争到2015年,达到居住小区化、工厂园区化、农业现代化,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的要求,把西高路两侧的90平方公里建设成洋溢着现代文明、凝聚着田园风光的“渭北新城”。

2.打造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开放办县”的思路,全力支持经开区打造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启动老企业提升改造工程,支持中钢、陕汽、西部钛业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宝钢、新隆石油、筑路机械厂等项目建设速度,抓好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园和投资35亿元的西安化工厂搬迁项目,力争早日建成投产。2012年以前,在泾渭河畔、西铜路以东5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出一个知名企业云集、优势产业集中、发展环境优美的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基地,使其成为西安乃至陕西新的经济增长点。

3.打造的汽车零部件基地。积极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力量参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地承载能力;围绕汽车产业,大力专业招商活动,吸引国内外汽车龙头企业、汽配企业来基地投资兴业,延长产业链;积极筹建汽车研发、检测、物流中心,增强基地综合服务能力。预计到2012年,汽配园将引进汽配企业300到400家,产值达到150亿。

4.建设“西安财富中心”。将以香江投资28亿元开发建设的“西安财富中心”为契机,按照化标准,把4000余亩的泾渭湿地建设成全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档次、功能最全、面积,活力的“泾渭分明”会议旅游休闲度中心,限度地实现高陵与浐灞生态区的有效连接、与西安城区的全方位衔接以及与领先理念和管理的高端对接。

5.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围绕大西安发展都市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着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现代设施农业,限度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发展观光型农业,以节会经济、“农家观光一日游”等形式,把我们的优势农副产品都展示出来,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链。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降低种植、养殖风险,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农业生产向纵深发展。

6.实施城园一体化工程。按照“县城西进、园区东扩”的思路,形成城园一体协同发展格局。县城重点抓好西旅投资19亿元的“昭慧新城”、昭慧广场等项目建设,重建昭慧寺、整修体育场、改建县剧院,完善城市功能、拉大县城骨架、凝聚县城人气、带动县城三产发展。园区按照“南区退二转三、北区统筹发展”的思路,每年在南区完成3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建设任务,同时加快学校、医院、公园、影院、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把高陵规划建设成高陵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关中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基地、省级统筹城乡发展区和全省现代农业区,促进高陵县成为全省创业环境、人居环境、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县域之一。

鑫源养殖场

伟晖养殖场

丰乐通达养殖场

沈利养殖场

慧友观赏鱼养殖场

沈阳林盛生态养殖场

新民市东赢养殖场

沈阳市浑南新区碧潭养殖场

沈阳市森源畜牧养殖场

政发种鸡养殖场

沈阳高新区维静养殖场

沈阳市铁西区利民现代化养殖场

新民市亿丰种禽养殖场

新民财政局财源养殖场

辽中县冷子堡镇鱼养殖场

康平县方家屯镇王家村养殖场

新天地奶牛养殖场

沈阳市新亚畜牧养殖场

肖北村肉肥牛养殖场

沈阳财林畜牧养殖场

沈阳市合义农牧养殖场

沈阳市迪泰波尔山羊养殖场

于洪区春敏养殖场

沈阳高新区维静养殖场

沈阳市铁西区利民现代化养殖场

西安什么地方活鸡现杀

西安市高陵区伊泌活禽宰杀厂、西安市高陵区活禽宰杀厂。

1、西安市高陵区伊泌活禽宰杀厂位于西安市高陵区姬家管委会朝李村七组,成立于2011年,主要经营活禽宰杀。

2、西安市高陵区活禽宰杀厂位于西安市高陵区崇皇街办绳刘村三组,成立于2010年,主要经营活禽养殖及宰杀销售。

西安高陵区经济发展情况

西安市高陵区伊泌活禽宰杀厂、西安市高陵区活禽宰杀厂。

1、西安市高陵区伊泌活禽宰杀厂位于西安市高陵区姬家管委会朝李村七组,成立于2011年,主要经营活禽宰杀。

2、西安市高陵区活禽宰杀厂位于西安市高陵区崇皇街办绳刘村三组,成立于2010年,主要经营活禽养殖及宰杀销售。

西安高陵区经济发展情况 高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北部,是千古奇景“泾渭分明”自然景观所在地,全县总人口28万,总面积294平方公里。高陵发展基础坚实、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陕西省同志在高陵调研时指出,高陵有两河之优(黄河两大重要支流泾河、渭河在县境内交汇)、交通之便(两条高速公路和2条国省道穿境而过)、地域之好(一马平川,素称关中“白菜心”)、发展之势(GDP连续5年以25%以上的增速居西安市区县之首)。近年来,高陵积极实施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城市化为承载的经济发展“三大战略”,实现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连续两年跻身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行列。

一、积极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快速增强

高陵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1996年,县委、县积极转变思路,在农业的辉煌中开发建设了泾河工业园,走上了工业强县道路,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县向工业大县的历史性跨越。目前,泾河工业园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累计引进企业330多个,合同投资额500多亿元。基本形成了汽车制造业、石油和冶金设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精细化工和制造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主导产业,园区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支撑,有力带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发展速度持续加快。2004年以来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增速,2008年GDP总量达到84.98亿,增速为33.1%,人均GDP达30350元,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预期目标。二是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4年的30:40:30调整为2008年的为9:79:12,工业占据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三是工业经济快速壮大。全县工业项目总数达到321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75个,过千万元项目196个。2008年实现全县工业总产值203.32亿元,是2004年的13倍多。四是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08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达11.46亿元。五是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8元,增速分别达到20.1%和20.3%。今年上半年,高陵经济仍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地方生产总值完成55.29亿元,同比增速1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1.88亿元,同比增长21.9%;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94亿元,同比增长42.4%;农民人均收入2842元,同比增长2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89元,同比增长20.5%。

二、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高陵始终坚持“开放办县”理念,通过与长庆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战略合作,加快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持续向城区和园区的汇聚流动。目前,泾河工业园人口已达8万多人,成为西安北部新崛起的集产业、居住、生态、文化于一体的第三代新城——泾渭新城。与此同时,高陵县累计投入20多亿元,建成了水景公园、北环广场等一批公众休闲区,实施了县城供黑河水、供天然气、集中供热等一批市政工程。城乡公交覆盖全县,城区面积翻了一番达到8平方公里,绿化面积翻了两番达到40%,人均住房面积翻了一番达38平方米,城市化率达到66.88%,创建卫生县城已通过爱卫办授权的省级专家技术考核。去年以来,依托陕西省的“关中百镇”建设项目,全面实施了以乡驻地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有力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商贸流通、观光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为特色的小城镇建设新格局。

三、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现代都市型农业初具规模

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产值效益实现双丰收。一是产粮大县得到巩固,年粮食总产达到21.05万吨,年产优质小麦良种10万吨。二是果菜规模不断提升,形成了以万栋大棚、万亩黄花菜、万亩露地菜、万亩胡萝卜、万亩林杂果为主的五个“万字头基地”,每年以2000亩的速度向前推进;十万亩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西阎果蔬产业带初具规模。三是奶畜养殖规模发展,形成畜产养殖专业村5个,建成专业养殖小区8个,存栏率稳步提高,奶牛存栏1.5万头,奶山羊存栏5.8万只,生猪存栏10万头。四是新品种引进成效显著,每年引进推广新品种20个以上。五是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火箭面粉厂、达利饲料等农业龙头企业已达数十家。荣获全国平安农机县、全国平原绿化模范县。

四、大力发展事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1.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县有一所大学、5所省市级标准化高级中学、15所初级中学、88所小学和120个,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一直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为了让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该县每年拿出50万元实施“户均一个大学生”工程,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2.卫生事业蒸蒸日上。乡镇级卫生院的改扩建任务全面完成,88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了甲级卫生室标准。全县医疗站点达176个,拥有医护人员637人。

3.社保工作全面加强。全面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农民参加就业培训全部由买单;推行了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符合条件的高陵居民,月均可领到120元以上的养老保险金;农民参加新合疗,开发区的群众全部免费,非开发区的群众财政补贴50%;城乡低保、五保户供养、困难群众救济等各项救助救济工作全部落实到位;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和生育保险等费用实行全额财政补助。四是和谐高陵建设有效推进,连续十年荣获西安市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称号,连续三年实现了到省、进京“零”的目标。

五、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经济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按照西安市统筹城乡战略指向,高陵坚持城市新区标准,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统筹城乡工程,有力构建了城乡一体的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新格局。

1.支撑统筹城乡的大项目全面推进。总投资60多亿元的西部汽车零部件基地引进汽配项目44家,其中15家已建成投产,将在2012年建成集研发、生产、检测、销售、物流于一体的西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高陵的千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已完成18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引进项目76个,引进资金300多亿元,建成投产项目50多个;投资150亿元的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35亿元的西安化工厂搬迁已完成立项审批;香江投资28亿元、占地4000多亩的“泾渭分明”会议旅游休闲度中心项目即将奠基,该项目被誉为“西安财富中心”,建成后将成为西安城北的性建筑。

2.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依托西安大都市,坚持以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带动、科技化支撑的理念,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强农业的比较效益,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列入西安市2009年统筹城乡重点项目的三个千亩以上的现代农业园建设进展顺利,全县无公害蔬菜面积已达15万亩以上,13个品种的蔬菜被认证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遍布全县的“农家乐”年接待量达200多万人次。高陵不仅成为西安的“菜园子”、“果篮子”,而且成为城市人观光休闲的又一去处。

3.城乡一体的事业统筹进展顺利。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启动了农村居民社区建设,10个社区已经完成挂牌和机构组建工作,各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四是项目建设日新月异。依托唐昭慧塔开发的泾渭上城、城市运动公园以及泾河综合治理等10多个统筹城乡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园中村和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拉开,通远镇依托当地300年宗教文化打造的观光型小城镇建设项目也初具规模;以便民服务为宗旨的县政服务中心项目正式运行。2009年5月,经陕西、省调研考察,拟将高陵县列为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域,高陵经济发展的前景将更为广阔。

六、积极抢抓各种机遇,发展潜力更强更大

2008年5月,批准的《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将西安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确定为“九宫格局、一城多心”,高陵县泾河工业园所在地“泾渭新城”为其中一宫,高陵县城定位为城市副都心,流经县境的渭河将成为西安市的城中河。西安行政中心北迁工程即将竣工,西郑客运专线以及火车北客站、集装箱中心站正在加紧建设,渭河治理工程快速推进,高陵的区位环境日益发生着积极变化。去年8月,西安市委、市又把高陵确定为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域、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实践,给高陵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6月25日,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把西安定位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基地、新材料基地、新能源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其中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三个基地已在高陵启动实施,呈现出又好又快地发展态势,高陵将成为西安未来的、物流、信息流的重要承载地和聚集地之一。

综合分析高陵经济的发展现状,科学谋划高陵未来的发展前景,高陵要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省级统筹城乡区,还须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承接西安城市价值充分兑现期的辐射和带动,继续按照“大,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动,园区化承载”的思路,举全县之力,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壮大产业群体,把高陵建设成陕西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坚持“联合开发”,按照“共建共荣、互惠双赢”的原则,联合经开区、长庆、陕重汽、香江等大、大企业,携手建设新高陵。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协调推进统筹城综合配套改革。将按照科学规划、板块布局、统筹推进、点上突破的思路,在户籍管理、安置、园中村的改造提升、三产用地开发、技术技能培训、保障上实现“六个突破”。启动西营村园中村改造和占地1300余亩的姬家集中安置区建设,启动新型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统一的新型养老保险两项改革。加个园建设,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有组织、分层次地把农民变为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力争到2015年,达到居住小区化、工厂园区化、农业现代化,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的要求,把西高路两侧的90平方公里建设成洋溢着现代文明、凝聚着田园风光的“渭北新城”。

2.打造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开放办县”的思路,全力支持经开区打造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启动老企业提升改造工程,支持中钢、陕汽、西部钛业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宝钢、新隆石油、筑路机械厂等项目建设速度,抓好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园和投资35亿元的西安化工厂搬迁项目,力争早日建成投产。2012年以前,在泾渭河畔、西铜路以东5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出一个知名企业云集、优势产业集中、发展环境优美的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基地,使其成为西安乃至陕西新的经济增长点。

3.打造的汽车零部件基地。积极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力量参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地承载能力;围绕汽车产业,大力专业招商活动,吸引国内外汽车龙头企业、汽配企业来基地投资兴业,延长产业链;积极筹建汽车研发、检测、物流中心,增强基地综合服务能力。预计到2012年,汽配园将引进汽配企业300到400家,产值达到150亿。

4.建设“西安财富中心”。将以香江投资28亿元开发建设的“西安财富中心”为契机,按照化标准,把4000余亩的泾渭湿地建设成全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档次、功能最全、面积,活力的“泾渭分明”会议旅游休闲度中心,限度地实现高陵与浐灞生态区的有效连接、与西安城区的全方位衔接以及与领先理念和管理的高端对接。

5.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围绕大西安发展都市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着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现代设施农业,限度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发展观光型农业,以节会经济、“农家观光一日游”等形式,把我们的优势农副产品都展示出来,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链。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降低种植、养殖风险,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农业生产向纵深发展。

6.实施城园一体化工程。按照“县城西进、园区东扩”的思路,形成城园一体协同发展格局。县城重点抓好西旅投资19亿元的“昭慧新城”、昭慧广场等项目建设,重建昭慧寺、整修体育场、改建县剧院,完善城市功能、拉大县城骨架、凝聚县城人气、带动县城三产发展。园区按照“南区退二转三、北区统筹发展”的思路,每年在南区完成3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建设任务,同时加快学校、医院、公园、影院、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把高陵规划建设成高陵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关中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基地、省级统筹城乡发展区和全省现代农业区,促进高陵县成为全省创业环境、人居环境、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县域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