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汽车 >

二十四节气歌歌词 儿歌二十四节气歌歌词

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 闫学晶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歌词 儿歌二十四节气歌歌词二十四节气歌歌词 儿歌二十四节气歌歌词


二十四节气歌歌词 儿歌二十四节气歌歌词


上半逢年六二十一,下半年逢八二十三,日期一般是固定,有时也一两天。

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天,

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相连(小暑和大暑)。

秋(立秋)处(处暑)白(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1-6月份,节气一般是每个月的6号和21号。7-12月份,节气一般是8号和23号。

日期一般是固定,有时也一两天。这就是我的回答。可能“答非所问”。

见谅。

二十四节气歌歌词: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蜇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哎……哟。春呀吗春天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哎……哟。夏呀吗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割蜜薯,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哎……哟。秋呀吗秋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牢,冬至不行船,小寒大寒冰如铁,迎来又一年,盼望冰消雪化艳阳天,哎……哎……哟

含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6]。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太阳到了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北回归线)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太阳到了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南回归线)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东北民歌版二十四节气歌

演唱:闫学晶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蜇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哎……哟。春呀吗春天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哎……哟。夏呀吗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割蜜薯,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哎……哟。秋呀吗秋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牢,冬至不行船,小寒大寒冰如铁,迎来又一年,盼望冰消雪化艳阳天,哎……哎……哟

立春是一年中个节气,太阳黄经为315度,我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古时人们以立春为春节,在这一天举行迎春大典。

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江淮地区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立春节气也是受农民欢迎的节气,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因此,有关立春的天气谚语很多。

如以晴天无雨为依据的有“立春晴,雨水匀”、“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为依据的有“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等;以雷电为依据的有“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立春一声雷,一月不见天”等;以冷暖为依据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风力为依据的有“立春北风雨水多”、“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等等。

二十四节气歌「标准版」

二十四节气歌「标准版」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的劳动智慧。下面我准备了关于二十四节气歌【标准版】,欢迎大家参考!

二十四节气歌【标准版】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只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歌歌词版

打春阳气短,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大署三伏天

立秋忙打淀,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河插严

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

二十四节气歌歌词

24节气歌歌词如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花开,雨水来淋,惊蛰春雷,蛙叫春分,清明犁田,谷雨春茶。

立夏耕田,小满灌水,芒种看果,夏至看禾,小暑谷熟,大暑忙收。

立秋之前,种完番豆,处暑莳田,白露耘田,秋分看禾,寒露前结。

霜降一冷,立冬打禾,小大雪闲,等过冬年,小寒一年,大寒团圆。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定气法”把太阳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链接:

提取码: 229a 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作更方便哦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古人根据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

二十四节气歌歌词全文如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是智慧的古代老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心观察,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相邻两个节气约隔15天左右。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太阳历范畴。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二十四节气在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以名称规律编成。一年四季共有24节气,依次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古代农业灌溉依托于河流,农耕主要集中于长江、黄河流域。直到现在,这些地区的农民仍按照节气配合温度、降水来从事农业生产。

最常见的二十四节气歌歌词是: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各地还有不同的歌。如:

1、由音乐人秋林(李秋林)改编歌词作曲演唱的版本,歌曲用客家语言来演唱。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花开 雨水来淋 惊蛰春雷 蛙叫春分 清明[犁田] 谷雨春茶

立夏耕田 小满灌水 芒种看果 夏至看禾 小暑谷熟 大暑忙收

立秋之前 种完[番豆] 处暑[莳田] 白露[耘田] 秋分看禾 寒露前结

霜降一冷 立冬[打禾] 小大雪闲 等过冬年 小寒一年 大寒团圆

2、东北民歌版二十四节气歌 。由我国作曲家杨柏森谱曲,由二人转表演艺术家、演员闫学晶演唱 ,收录在歌曲专辑《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中。该歌曲闫学晶曾在《粮安天下》《2013寻找最美乡村颁奖典礼》中演唱此歌曲 。也曾多次在吉林电视台《好戏登场》中播出,深受东北老的喜爱。

打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哎唻哎嗨哎嗨哟 春呀吗春天

立夏鹅毛住 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 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 大暑三伏天

哎唻哎嗨哎嗨哟 夏呀吗夏天

立秋忙打靛 处暑动刀镰 白露割蜜薯 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哎唻哎嗨哎嗨哟 秋呀吗秋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汊牢 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冰如铁 迎来又一年

盼望冰消雪化艳阳天 哎唻哎嗨嗯哎哎嗨哟

以下来自百度百科 希望能帮到你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一两天。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只一两天。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只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 闫学晶

二十四节气歌歌词

二十四节气歌

阎学晶演唱

打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哎啦哎咳哎咳呦

春呀吗春天

立夏鹅毛住

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

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

大署三伏天

哎啦哎咳哎咳呦

夏呀吗夏天

立秋忙打靛

处暑动刀镰

白露割蜜薯

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哎啦哎咳哎咳呦

秋呀吗秋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汊牢

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冰如铁

迎来又一年

盼望冰消雪化艳阳天

哎啦哎咳哎咳呦

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歌》

作词: 秋林(改编) 作曲: 秋林 演唱: 秋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一两天。

拓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歌》由音乐人秋林(李秋林)改编歌词,发表于1950年1月的《日报》上。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智慧的古代老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心观察,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相邻两个节气约隔15天左右。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

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均匀分布在一年四季之中,每个季节刚好有六个节气。

1、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2、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

3、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4、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5、清明:每年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6、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7、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8、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9、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10、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11、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12、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13、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14、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15、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16、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17、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18、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19、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20、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

21、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22、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23、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24、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是: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哎唻哎嗨哎嗨哟,春呀吗春天;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哎唻哎嗨哎嗨哟,夏呀吗夏天。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古人渐渐形成了许多基于某个节气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这些方式、习惯慢慢就演变成了属于二十四节气特有的民俗,有的甚至还逐渐演变为了复合型的传统节日,这些习俗和节日无不寄托着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但是随着生活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有些节气民俗已经逐步被简化,甚至消失殆尽,变成了一种淡淡的历史印记。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这些有着高度性价值的节气民俗也应被重视起来。

二十四节气歌版本较多,一般以新华字典的词。

1、新华字典第11版附录: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廿:niàn 二十),下半年是八廿三。

2、另一个版本的二十四节气歌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育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3、客语民谣: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花开,雨水来淋,惊蛰春雷,蛙叫春分,清明[犁田],谷雨春茶,

立夏耕田,小满灌水,芒种看果,夏至看禾,小暑谷熟,大暑忙收,

立秋之前,种完[番豆],处暑[莳田],白露[耘田],秋分看禾,寒露前结,

霜降一冷,立冬[打禾],小大雪闲,等过冬年,小寒一年,大寒团圆。

释:

[犁田] 翻地的意思。

[番豆] 指的是花生。

[莳田]种禾稻。

[耘田]在种完禾稻之后的一段时间,要把稻田里的杂草拔掉,把长得太多的禾苗拔掉一些,扶正禾稻行与行之间的距离,然后再施肥。

[打禾]收稻谷的意思。

歌曲:客家人绝大部分都是以耕田为生,尤其种水稻,已经成为客家人生活的一部分,二十四气节也是每个种田的人必然知道一件事情,这首歌曲也让没有种过田的朋友知道这二十四气节里面,每一个气节农民都在干什么。

扩展资料

关于节气,我国自古以来也流传了很多农谚,比如:

1、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2、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

3、山黄石头黑,套牦种早麦。

4、小满前后,安瓜点豆。

5、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

6、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月,无雪亦无霜;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7、雷打秋,冬半收。

8、二八乱穿衣,春天后母面。

9、寒露麦,霜降豆。

10、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11、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无处置。

12、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

13、寒露霜降,胡豆麦子在坡上。

14、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阴,花倒春。

15、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两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一二天。

二十四节气,于先秦时期就已经订立、到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1~2天。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2014年4月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链接:

提取码: 229a 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作更方便哦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古人根据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

一、二十四节气歌 - 闫学晶

作词:闫学晶

作曲:闫学晶

演唱:闫学晶

打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哎唻哎嗨哎嗨呦哟

春呀吗春天

立夏鹅毛住

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

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

大暑三伏天

哎唻哎嗨哎嗨呦哟

夏呀吗夏天

立秋忙打甸

处暑动刀镰

白露割蜜薯

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哎唻哎嗨哎嗨呦哟

秋呀吗秋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汊牢

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冰如铁

迎来又一年

盼望冰消雪化艳阳天

哎唻哎嗨哎嗨呦哟

二、《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是: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新华字典第11版附录:二十四节气歌)

三、二十四节气介绍: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4节气歌歌词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花开 雨水来淋 惊蛰春雷 蛙叫春分 清明[犁田] 谷雨春茶

立夏耕田 小满灌水 芒种看果 夏至看禾 小暑谷熟 大暑忙收

立秋之前 种完[番豆] 处暑[莳田] 白露[耘田] 秋分看禾 寒露前结

霜降一冷 立冬[打禾] 小大雪闲 等过冬年 小寒一年 大寒团圆

扩展资料:

节气介绍:

1、立春(左河水)

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2、雨水

南湿北冷两交锋,乍暖还寒斗雨风。一夜返青千里麦,万山润遍动无声。

3、惊蛰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4、春分

风雷掣电闹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赤道金阳一照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5、清明

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纸烛祭先陵。

24节气歌歌词: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独到之处,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它表示了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地球绕太阳旋转视运动一周为360度,分成24等份(最开始的时候是分成12等份),每份15度(大约半月时间)就有一个节气。

一年四季共有24节气,依次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24节气歌歌词如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花开,雨水来淋,惊蛰春雷,蛙叫春分,清明犁田,谷雨春茶。

立夏耕田,小满灌水,芒种看果,夏至看禾,小暑谷熟,大暑忙收。

立秋之前,种完番豆,处暑莳田,白露耘田,秋分看禾,寒露前结。

霜降一冷,立冬打禾,小大雪闲,等过冬年,小寒一年,大寒团圆。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定气法”把太阳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只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歌词全文: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历史由来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一二天。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一二天。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一二天。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一二天。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再补充一下24节气:

1小寒 2立春 3 惊蛰 4 清明 5 立夏 6芒种 7 小暑 8 立秋 9 白露 10寒露 11立冬 12大雪 13 大寒 14雨水 15春分 16 谷雨 17小满 18夏至 19 大暑 20处暑 21秋分 22霜降 23 小雪 24 冬至 其中春天的节气为:小寒 立春 惊蛰 中气为 :大寒 雨水 春分 夏的节气为:清明 立夏 芒种 中气为 :谷雨 小满 夏至 秋天的节气为:小暑 立秋 白露 中气为:大暑 处暑 秋分 冬天的节气为:寒露 立冬 大雪 中气为:霜降 小雪 冬至

立春花开 雨水来淋 惊蛰春雷 蛙叫春分 清明[犁田] 谷雨春茶

立夏耕田 小满灌水 芒种看果 夏至看禾 小暑谷熟 大暑忙收

立秋之前 种完[番豆] 处暑[莳田] 白露[耘田] 秋分看禾 寒露前结

霜降一冷 立冬[打禾] 小大雪闲 等过冬年 小寒一年 大寒团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