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汽车 >

免退税与免抵退税的区别_免退税与免抵退税的区别是什么

免抵退税和留抵退税的区别

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法律主观:

免退税与免抵退税的区别_免退税与免抵退税的区别是什么免退税与免抵退税的区别_免退税与免抵退税的区别是什么


对于不足抵顶的部分,税法规定,“对未抵顶完的部弧予以退税”。

纳税人既欠缴,又有留抵税额的,对纳税人因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而产生期末留抵税额的,应以期末留抵税额抵减欠税。留抵退税,就是对现在还不能抵扣、留着将来才能抵扣以上是生产性的自营出口企业的简单作,希望对你有一些的了解和帮助。的“进项”,予以提前全额退还。

法律客观:

《中华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规定的,依照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免抵退税额和免抵税额有什么不同

问题六: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是什么意思 ① 免抵退中不能免抵额=出口完税价()(17%-退税率) 关键理解就是(17%-退税率)这部分,这部分额不能扣除是因为在会计上做了进入“主营业务成本”的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殖税(进转出) 由于在成本中可以抵扣,所以在税金里面就不能在重复抵扣了 所以“免抵退中不能免抵额”就要在当期计算“免抵退”时候在“抵税”环节中从当期进项税中减出来。 ②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它的计算公式是: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这两个公式分别看都比较难理解,但是将两个公式合并后就成为: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这样,“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就表现得比较明晰起来,也就是从认定的出口销售额中,剔除掉免税购进的原材料价款后的剩余部分对应的征退税额。为什么这样计算?原因有以下三个: 、免税购进材料本身不包含进项税,所以不应该计算免征和抵扣税额,因此要予以剔除; 第二、因为出口货物实际消耗的材料物资对应的进项税额无法准确确定,因此计算免抵退税额时采用人为设定其进项税额是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计算,这个比例就是定公式中的退税率; 第三,基于第二条同样的理由,因为无法直接计算应退税额,所以变通的办法,先来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并以此作为间接计算免抵退的一个中间数据

简单的说:

问题一:免抵退税额是什么意思?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在贸易业务中,对出口货物退还或免征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和消费税,即对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

1、免抵退税额:是指出口货物报关单上的FOB价和汇率和退税率相乘所得。

(2)当期应纳税额=10017%-(34-8)-3=-12(万元)

2、免抵额:是指免抵退税额和本期期末留抵额相比较计算所得。

1)当 :免抵退税额 大于 本期期末留抵额 时,出现了免抵额,金额是指其额部分。退税额就是本期期末留抵部分。

2)当:免抵退税额 等于 本期期末留抵额 时,则免抵退税额就是应退税额。

3)当:免抵退税额 小于 本期期末留抵额 时,则免抵退税额就是应退税额,额部分结转下月留抵。

“当期免抵退税额”,也就是按照免抵退政策计算的当期应抵顶的进项税额,也可以理解为按企业当期出口额以所适用的名义退税率计算的名义退税额。为什么要说是名义应退税额呢?因为后面还有一个实际退税额。 实际退税额,这是与名义退税额即当期免抵退税额相对而言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假设不实行免抵退管理办法而是该缴的缴该退的退的话,这部分所谓的免抵退税额就是企业应该收到的退还税款,而在抵顶制下,要先以这部分应退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抵顶之后还有剩余的,才退还抵顶剩余部分的税款。 \x0d\x0a至于在实际计算的时候,还要再作一个比较,就是看企业当期名义期末未抵顶完的与名义退税额孰低,然后以较低者为限实际退还税款。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确认有无抵顶额以及抵顶额为多少的过程,以进一步确定应退税额。 \x0d\x0a计算公式: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x0d\x0a“免抵税额”,免抵税额就是出口应退税额抵顶内销内销税额的部分,这部分是不退税的。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假如这部分退税,那么内销那部分就要交税。这样此部分不退,内销相应的部分也不交,就两相抵了。\x0d\x0a由此可见,当期免抵税额是指当期免抵退税额减去当期应退税额之后的余额,其反映的是“免抵退税”企业当期从内销应纳税额中抵减的那部分出口免抵退税额,不是企业期末留底税额,更不是企业次月的期初留底税额。通俗地讲,是指企业的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应退税额所产生的余额,也就是说企业的留抵税额不够退。计算公式:\x0d\x0a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免抵税额什么意思

出口退税和免抵退有什么不一样

二、“免、抵、退”税的计算

1、退税方式不同。生产的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是免抵退,外贸的是免退。

就一、二所述情况,也就使就是确定“当期名义期末留抵税额与名义退税额孰低”。这里的当期名义期末留抵税额在数值上等于当期应纳税额的,而“当期实际退税额”是当期名义退税额和当期应纳税额或者当期名义期末留抵税额的较低者。

2、退税的计算方法不同。生产退税额是看留抵额与免抵退额孰小,外贸的是根据进货成本乘以退税率。

3、产品来源不同。生产的必须是自产产品或视同自产产品,外贸的是外购的商品。

免抵退税什么意思

问题三:“免抵退”含义是什么? 原理:出口货物零税率:免销项税并退进项税

免抵退税是指:免税,抵税,退税。

免税,抵税,退税问题二:到底什么叫“免抵退税额”,什么叫“面的的税额”? 我们简单地讲各有含由此可见,当期免抵税额是指当期免抵退税额减去当期应退税额之后的余额,其反映的是“免抵退税”企业当期从内销应纳税额中抵减的那部分出口免抵退税额,不是企业期末留抵税额,更不是企业次月的期初留抵税额。义:

1、免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

2、抵税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3、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

免抵退税是什么意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货物-(当期进项税额-不得史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一)现行出口货物的退(免)税方法有五种:

(1)“免、抵、退”税办法与免税办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本质区别,相同之处在于的出口销售环节免征,主要区别在于对出口货物进项税额的处理截然不同:“免、抵、退”税办法作为一种出口退税管理办法,在对出口货物进项税额准予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的同时,对在当月内抵顶不完的部分予以退税;而免税办法对出口货物不征不退,即出口环节免税,对出口货物进项税额也不予退税。(2)“免、抵、退”税中的抵税是指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在具体计算公式上与计征应纳税额时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既有形式上的相似之处,但更有本质上的区别,其本质区别是:“免、抵、退”税中抵税的抵顶对象是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而计算应纳时的抵扣对象是当期进项税额。(3)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生产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核算;二是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三是具有实际生产能力。(4)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出口货物的范围,是指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对生产企业出口非自产货物的管理办法,将另行规定。(5)对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自产货物继续实行免征(不征不退)办法。(6)“免、抵、退”税只涉及一个税种,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产品,实行免征消费税办法。

2、先征后退税:即先按出口货物离岸价征税,在单证齐全后予以退税。 3、免、抵、退税:即对出口销售环节增值部分免税,进项税额准予退税的部分从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中抵扣,不足抵扣的部分实行退税。

为什么括号里面要减出口产品应退税额呢?因为按照这种管理办法认定的出口货物所包含的进项税额,本应该另行退税的,因此要从当期进项税额中剔除。至于“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其名称本身就已经明白地告诉我们,是既不能作为出口免征也不能作为内销抵扣的税额,虽然只是说叫税额,但显然不是销项,而是进项税额,所以实质上就是指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会计上要做进项税转出,所以这里就要从进项税额中剔除。

4、免税:即对出口货物直接免征和消费税。

5、免、抵税:即对本环节增值部分免税,进项税额准予抵扣的部分在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中抵扣。

(二)出口货物退(免)消费税的方法:

问题二:出口退税中的免退税和免抵退税,两者间有什么区别? 10分 出口退税中的免退税和免抵退税区别如下:

1,外贸型出口企业取得专用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并且实行“免、退”税,不“抵”的税务政策。

2,外贸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当期应抵顶的进项税大于当期内销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3,计算免抵税额主要是为了帐务处理的需要,因为实行“免抵退”政策实际有三种情况,A、应纳税额为正数,即免抵后仍应交,这时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这时帐务处理为:借:应交税金---应交(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出口退税)B、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时:可全部退税,这时免抵税额为0,帐务处理为:借:应收出口退税贷:应交税金---应交(出口退税)C、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帐务处理为:借:应收出口退税应交税金---应交(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出口退税)通过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可看出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在财务处理时将无法平衡。

问题三:出口退税中的免抵额是什么? 当期免抵税额指的是税务局在出口退税中应该退给企业,但是由于企业本身的留抵税额不够,实际没有退的的额部分。

问题四:免抵退税和免退税的区别,分别适用什么情况,怎么计税 免抵退税是指 生产企业 出口自产货物、对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免退税是指不具有生成能力的 外贸企业 等出口货物劳务,因为外贸企业是购买货物出口,他只涉及购买货物出口的进项税,然后他出口是免税的,没有内销业务,所以只能免退税,不能抵税,免得是出口环节的税,退的是他购买货物的进项税! 具体计税免抵退比较复杂, 你需要的话,再详细给你发!

问题五:免抵的什么意思 免抵就是出口应退税额抵顶内销税额的部分,这部分是不退税的。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假如这部分退税,那么内销那部分就要交税。这样此部分不退,内销相应的部分也不交,就两相抵了。

通俗地讲,是指企业的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应退税额所产生的余额,也就是说企业的留抵税额不够退。

问题七:免抵退税办法不得抵扣的税额什么意思? 比如你出口的产品征收的税率是17%

退税率是15%

那么这两者的额2%就是

免抵退税办法不得抵扣的税额

需要做进项税额转出

并在纳税申报表附表2上填写对应的金额

问题八:免抵退税额是什么意思? 免抵税额是属于进出口退税中的其中一块,主要是针对出口应退税额抵顶内销税额的部分,这部分是不退税的。如果我们将这部分的税额退还,那么内销部分就需要缴税了。所以不管怎么样,总有一边需要交,如果两边都不交,就抵了。通俗点讲,就是把企业的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应退税额所产生的余额,再直白点,你企业的留抵税额不够退了。这下总应该明白了吧。如果你还没明白,那我也没办法了。不明白就到多有米去看看,我也是在那看的。

问题九:“免、抵、退”的含义 “免、抵、退”税的概念

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免、抵、退”税的概念与以往的提法基本相同,准确理解“免、抵、退”税的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计算,是正确执行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政策的重要环节。“免、抵、退”税计算较为复杂,其计算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免、抵、退”税的计税依据是出口货物离岸价。“免、抵、退”税办法的计算原理是从“先征后退”税办法的计算原理演变而来的,“先征后退”税办法是先按出口货物的离岸价征税,在征税时出口货物进项税额给予抵扣,然后再按出口货物的离岸价计算退税。因此,“免、抵、退”也是以出口货物离岸价作为计税依据来计算免抵退税额。二是在征、退税率不一致的情况下,需要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并将其从当期进项税额中转出进成本。三是当期应退税额、免抵税额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需先计算当期期末留抵税额,通过当期免抵退税额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比较大小,确定当期应退税额及计算免抵税额。四是有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的出口企业在计算免抵退税额时,先要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一)“免、抵、退”税的计税依据

“免、抵、退”税的计税依据是正确计算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的基础。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的计算依据是出口货物离岸价和出口货物退税率。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企业开具出口上的离岸价格为准(如为委托出口的,出口可能是委托方开具的或受托方开具的),这是这次改进生产企业出口货物 “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新规定。原来的“免、抵、退”税计税依据是海关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货物离岸价,由于报关单上的出口货物离岸价经常与出口货物实际成交价格不一致,给“免、抵、退”税计算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新的“免、抵、......>>

问题十:当期免抵税额是什么意思?当期免抵退税额是什么? 期免抵退税额就是出口收入乘退税率

当期免抵税额是当期免抵退税额减当期应退税额

如何理解“免抵退税”

问题十:和免抵退税额是什么意思 这是生产企业免抵退的计算公式。

《、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规定: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出口(以下简称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除另行规定外,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对生产企业出口非自产货物的管理办法另行规定。就“免抵退”政策本身的含义,以及其计算,在各种文献资料都有较为详细的介绍,但这种管理办法本身比较抽象,而且与此前的管理办法有所变化,而变化的内容对理解也增加一些难点,因而实践中作起来就有一些困难。我们在此将这一问题作一下介绍,帮助大家理解。(注:为了便于学习时理解,本文中引入了一些便于帮助理解但不规范的术语,包括一些规范概念对应的通俗说法,对其含义文中有解释,文中有单独使用的,有参互实用的,有辅助使用的,仅仅是为了便于理解,在正式使用时,还是应该使用规范术语,以免产生误解)。“免、抵、退”管理办法有关的几个相关概念一般来说,“免、抵、退”是各有含义的,①、“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②、“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③、“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对此,可能存在的疑问包括:为什么出口退税要采用这样一种程序呢?还有,为什么不能直接规定退税率就是出口产品所适用的税率呢?抵顶的实际意义何在?为什么要比较免抵退税额与当期留抵税额来确定实际退税额呢?对此我们应该着重理解以下几个方面:①、当期免抵退税额,也就是按照免抵退政策计算的当期应抵顶的进项税额,也可以理解为按企业当期出口额以所适用的名义退税率计算的名义退税额。为什么要说是名义应退税额呢?因为后面还有一个实际退税额。(见后文)②、出口零税率,实际上,我国对于符合条件的出口货物实行出口环节零税率,对于来说销售环节零税率的实质含义是本环节应纳税额为负数,即: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0,也就意味着本环节要退还相应货物包含的进项税。③、退税率,的征税原理决定了在每一个流转环节只对本环节的增值额按适用税率征税,但理论上的增值额在实践中是难以认定的,所以采用销项税额抵减进项税额后为应纳税额的实用征收办法,但因为企业的生产流通环节是一个连续的但不是一一对应的过程,本期购进原材料、零配件、燃料、动力并不一定在当期消耗,当期所实际消耗的这些东西所包含的进项税也未必同当期可以抵扣的进项税相吻合。所以因征纳税管理需要,税法规定采用了设定假定出口退税额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人为设定退税率,用以计算免抵退税额(名义退税额),而无论其所耗材料物资等实际包含多少进项税;④、退税率的调整,基于前述原因,退税率的调整实际上更多地是在体现的财政和产业政策,而不是体现出口产品实际所包含的进项税额的变化;⑤、抵顶制,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的销售都是既有出口,又有内销,所以当期出口产品所实际消耗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实际难以准确辨析,税收实践就采用了人为确定退税率,并且首先以计算出来的当期免抵退税额(即当期名义退税额或者称当期应抵顶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的处理简易处理,实际是减化了征纳环节的征税、退税过程。所以“财税〔2002〕7号”解释为:“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这其实可以理解为在实践中,“免、抵”两个环节是同步进行的,免抵之后再确定是否应退以及应退多少税额。⑥、期末留抵税额,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期末留抵税额存在“实际期末留抵税额”和“名义期末留抵税额”两个概念。“实际期末留抵税额”就是可以留待以后期间抵扣的进项税额,在金额上,实际期末留抵税额=名义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实际应退税额;而“名义期末留抵税额”是计算免抵退税和实际期末留抵税额的一个中间概念,在金额上等于当期应纳税额小于零时情况下的当期应纳税额的。可能存在以下情况:Ⅰ、如果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大于零,表明当期出口应退的进项税额不足抵顶内销货物应纳税额(即不足抵顶),当期仍有需要缴纳的税额。在这种情况下,应无期末留抵税额。当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小于零时,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情况:Ⅱ、如果“当期应纳税额的”小于或者等于“当期名义退税额”,则实际退税额以“当期应纳税额的”为限。而“当期期末实际留抵额=名义留抵额-当期实际退税额=当期应纳税额的-当期实际退税额=当期应纳税额的-当期应纳税额的=0,也就是说实际上已经没有可以留抵的税额了!Ⅲ、如果“当期应纳税额的”大于或者等于“当期名义退税额”,则实际退税额就是当期名义退税额。而“当期期末实际留抵额=名义留抵额-当期实际退税额=当期应纳税额的-当期实际退税额>0,可以说这时的“当期期末实际留抵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当期末留抵税额!此时的期末留抵税额就是未抵扣完(注意是未抵扣完,不是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但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连续进项的,所以不能断定这部分留抵税额是属于出口还是内销所对应的,因为也可能是以后期间出口或者内销所对应的。⑦、实际退税额,这是与名义退税额即当期免抵退税额相对而言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假设不实行免抵退管理办法而是该缴的缴该退的退的话,这部分所谓的免抵退税额就是企业应该收到的退还税款,而在抵顶制下,要先以这部分应退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抵顶之后还有剩余的,才退还抵顶剩余部分的税款。至于在实际计算的时候,还要再作一个比较,就是看企业当期名义期末未抵顶完的与名义退税额孰低,然后以较低者为限实际退还税款。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确认有无抵顶额以及抵顶额为多少的过程,以进一步确定应退税额。这个比较过程的原理在对计算方法和公式进行分析时介绍。⑧、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实行免抵退管理办法的,退税率是规定的,所以出口货物名义征税率和退税率之间存在一个额,如名义征税率17%,退税率13%,额4%,这部分实际上是既不免税也不得抵扣的,反过来说就是应纳税额的增加项目,这也可以从应纳税额的公式看出来。⑨、原理简析,“免、抵、退”管理办法的原理主要是以出口应免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抵顶的过程称为“免抵”,免抵的金额称为“免抵额”,以免抵的过程将内销应纳税和出口免退税两项业务连接起来,简化了征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着重把握的几个点是:应纳税额、免抵退税额、实际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等。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免抵退”过程:如果企业当期既有出口又有内销,则首先以出口应退税额抵顶内销货物应纳税额。但是抵顶过程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不需抵扣,当计算的内销部分应纳税额小于零,这时实际上不需要抵顶,所以当期应退还全部出口应退税额,企业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正;二、计算出的内销部分应纳税额为大于等于零,这时就先以出口应纳税额抵顶,抵顶的结果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抵顶之后当期不需要再纳税,即抵顶有余,但是还有未抵顶完的应退税额,这时就将未抵顶完的应退税额退还企业,这部分应退税款在金额上等于计算的企业当期应纳税额,这种情况下抵顶金额等于名义应退税额(即免抵退税额)与实际退税额之间的额,这种情况下期末无留抵税额;另一种情况是抵顶之后,还应该缴纳一定数额的,即不足抵顶,这意味着当期应退税额已经全部抵顶应纳税额,而且还有未抵顶完的税额。就一、二所述情况,也就使就是确定“当期名义期末留抵税额与名义退税额孰低”。这里的当期名义期末留抵税额在数值上等于当期应纳税额的,而“当期实际退税额”是当期名义退税额和当期应纳税额或者当期名义期末留抵税额的较低者。]

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17%,退税税率为13%。2003年4月的有关经营业务为: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专用注明的价款2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34万元,货已验收入库。上月末留抵税款3万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收款117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200万元。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是各有含义的;

①、“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

②、“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③、“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退税:对外贸企业收购后出口的已征消费税的货物实行退税(全额退税)办法。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应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上的离岸价为准(委托出口的,出口可以是委托方开具的或受托方开具的),若以其他价格条件成交的,应扣除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

免、抵、退税额的定义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应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上的离岸价为准(委托出口的,出口可以是委托方开具的或受托方开具的),若以其他价格条件成交的,应扣除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若申报数与实际支付数有额的,在下次申报退税时调整(或年终清算时-并调整人若出口不能如实反映离岸价,企业应按实际离岸价申报“免、抵、退”税,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中华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免抵退的核心词汇理解1留抵税额:上期未抵完的进项税2进项税征退:a有未实际征收(如向农业生产者收购农产品)b 宏观经济调控(如应对升值压力)3免:外销免销项税 抵: 所有的进项税对内销销项税的抵免 退:退还因出口而多交纳的进项税4剔税:对进项税的修正(2)(其中退还的进项税总额中免税部分应该扣除,此处离岸价与采购价无法直接对应) A 应纳税额: 免、剔、抵 B 尺度: 计算当期因出口原因而应退的总额(即寻找出应纳税为负的真实原因) 比较: A>B 说明A-B的部分不是因为出口而出现的,而是其他原因如当期大量购进而使进项税剧增,相应的就应留待下期抵扣的部分,当期应退B A

出口免税并退税和出口免税不退税之间的区别?

如此推导出:内销货物应纳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1、需要满足的条件不同

免税:对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自产的属于应征消费税范围的货物,一律免征消费税。

2、税额计算方式不同

2、本月的销项税额为3万,进项梗额为4万,则有1万留抵

3、内容不同

总而言之就是纯出口企业只有免退,有内销的才免抵退。不能生产的出口企业出口免税,而外贸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当期应抵顶的进项税大于当期内销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那么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

免退税不包括抵税,不具有生成能力的外贸企业等出口货物劳务,购买货物取得专用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其出口是免税的,没有内销业务,所以只能免退税,没有“抵”的税务政策。而纯出口的企业免税的方式主要是免退税。

简单来说就是免税就是免销项税,退税就是退进项税。我来打个比方,以商贸企业为例,比较简单一家商贸企业是一般纳税人,具有出口经营权,其采购商品支付价款117万元,其中100万元为不含税价格,17万元为。那么在将该商品出口时,那么采购时支付的17万进项可以退回给你,销售商品同时,不需缴纳销项税(即免税并退税)

一家商贸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具有出口经营权,其采购商品支付价款117万元,其中100万为不含税价,17万元为,但是该商贸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所以该17万的进项不能抵扣,因此在出口时也不能退税,但是出口商品时,还是不需缴纳销项税(即免税)。

简单来说就是免税就是免销项税,退税就是退进项税。

我来打个比方,以商贸企业为例,比较简单

一家商贸企业是一般纳税人,具有出口经营权,其采购商品支付价款117万元,其中100万元为不含税价格,17万元为。那么在将该商品出口时,那么采购时支付的17万进项可以退回给你,销售商品同时,不需缴纳销项税(即免税并退税)

一家商贸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具有出口经营权,其采购商品支付价款117万元,其中100万为不含税价,17万元为,但是该商贸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所以该17万的进项不能抵扣,因此在出口时也不能退税,但是出口商品时,还是不需缴纳销项税(即免税)

当期免抵税额与当期应退税额区别?

比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如

免抵税额包括20款,即电力建设基金收入、三峡工程建设基金收入、市话初装基金收入、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收入、下放港口以港养港收入、烟草商业专营利润收入、碘盐基金收入、贴费收入、邮政补贴专项资金收入、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建设附加费收入和适航基金收入。

免抵退税额包括企业依法交纳的、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费。

2、税率不同

免抵税额的税率是17%,可以抵扣开具了增值票购进货物的税额;小额纳税人的税率是4%(商业)或6%(工业)。但是不能抵扣进项税金,也不能开具,同时免抵退税额购进小规模的货物也不能抵扣进项税金。

3、税率计算方法不同

免抵税额纳税计算公式为:

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

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权的溢价所得。

而免抵退税额计算公式表示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4、票据方面的区别

免抵税额开普通和专票,而免抵退税额只能开增值说普通。专票,也就是一般纳税人,可以为公司抵扣一部分税率。而小额纳税人不能进项抵扣。

参考资料来源:

什么叫免抵退

(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现行出口货物的退(免)税方法有五种:

2、先征后退税:即先按出口货物离岸价征税,在单证齐对于因外销业务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而导致外销业务相关进项税额无法得到抵扣,税法规定,“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全后予以退税。 3、免、抵、退税:即对出口销售环节增值部分免税,进项税额准予退税的部分从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中抵扣,不足抵扣的部分实行退税。

4、免税:即对出口货物直接免征和消费税。

5、免、抵税:即对本环节增值部分免税,进项税额准予抵扣的部分在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中抵扣。

(二)出口货物退(免)消费税的方法:

免抵退税额就是你说的第三步

当期免抵的税额:就是免抵退税额-当期计算可以退税的税额

3、当期免抵的税额为1.7万-1万=0.7万

4、这个0.7要计算城建税和教育附加

如企业同时存在内销外销情况,则按下列方法计税:

外销:销项免征 进项退税

内销:应纳税额=销项-进项-留抵>0 时纳税

可能存在内销需纳税,外销又需要退税的情况,为简化征管手续,可以用退税抵减应纳税,不足抵的部分在实际退还纳税人。

“免抵税”办法:

“免”税,是指免征1、包括范围不同出口销售的销项税,

“退”税,是指外销应退进项税超过内销应纳税部分

问题四:免抵退是什么意思? “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

“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财税[2002]7号

问题五:免抵退中的免税指什么? 你好。

对于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生产企业,其外销业务出口货物的出口额与相关原材料等成本费用之间也同存在增值,属于征税范围。所以,税法规定,该“增值”应交的税款也就是“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免征。

上述三项,构成了“免抵退税”的计算办法。

问题六:什么是免抵退,如何处理免抵退? 为了与出口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相一致,我国《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了两种退税计算办法:种办法是“免、抵、退”办法,主要适用于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第二种办法是“先征后退”的办法,目前主要用于收购货物出口的外(工)贸企业。

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

“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具体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

(2)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比大小)

A、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小于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B、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免抵税额=0

2、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实例

(1)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17%-13%)=8(万元)

(3)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20013%=26(万元)

(4)按规定,如当期末留抵税额小于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即该企业当期应退税额=12(万元)

(5)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问题七:出口退税是什么意思呢,免抵退是什么意思呢,请举例说明,谢谢 不出口也是17块的进项,但是如果你不出口,100块的包子如果你卖120,你又要交20.4的税,但是出口就不用再交了。

免、抵、退税:即对出口销售环节增值部分免税,进项税额准予退税的部分从内销货叮的应纳税额中抵扣,不足抵扣的部分实行退税。

问题八:出口企业 免 抵 退 是啥意思 免、抵、退”是各有含义的,①、“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搐销售环节的;②、“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③、“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

问题九:免抵退的概念 “免、抵、退”税的概念

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免、抵、退”税的概念与以往的提法基本相同,准确理解“免、抵、退”税的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计算,是正确执行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政策的重要环节。“免、抵、退”税计算较为复杂,其计算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免、抵、退”税的计税依据是出口货物离岸价。“免、抵、退”税办法的计算原理是从“先征后退”税办法的计算原理演变而来的,“先征后退”税办法是先按出口货物的离岸价征税,在征税时出口货物进项税额给予抵扣,然后再按出口货物的离岸价计算退税。因此,“免、抵、退”也是以出口货物离岸价作为计税依据来计算免抵退税额。二是在征、退税率不一致的情况下,需要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并将其从当期进项税额中转出进成本。三是当期应退税额、免抵税额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需先计算当期期末留抵税额,通过当期免抵退税额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比较大小,确定当期应退税额及计算免抵税额。四是有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的出口企业在计算免抵退税额时,先要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一)“免、抵、退”税的计税依据

“免、抵、退”税的计税依据是正确计算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的基础。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的计算依据是出口货物离岸价和出口货物退税率。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企业开具出口上的离岸价格为准(如为委托出口的,出口可能是委托方开具的或受托方开具的),这是这次改进生产企业出口货物 “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新规定。原来的“免、抵、退”税计税依据是海关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货物离岸价,由于报关单上的出口货物离岸价经常与出口货物实际成交价格不一致,给“免、抵、退”税计算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新的“免、抵、......>>

有关计算公式: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 ―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2、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 ― 免抵退税抵减额

3、 免抵退税抵减额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对一般贸易来说因为没有进料加工购进材料所以“免抵退税抵减额”为0,可以不计)

(1)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 当期应退税额

(2)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免抵税额=0

4、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的免、抵、退税额的定义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若申报数与实际支付数有额的,在下次申报退税时调整(或年终清算时并调整)。若出口不能如实反映离岸价,企业应按实际离岸价申报“免、抵、退”税,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中华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

1、离岸价10出口产品退(免)税,简称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产品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出口产品退税制度,是一个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万,退税率17%,没有其他特殊情况,你的免抵退税额为1.7万

免抵退税和免税的区别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未完成研发前的研发支出会计分录为: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货物-(当期进项税额-不得史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银当期免抵税额与当期应退税额区别如下:行存款等。

结转研究阶段的支出: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确认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应交税费-应交(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该技术研发完成并形成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