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汽车 >

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石碑)

什么是“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如下:

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石碑)


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石碑)


1、“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楔形文字法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法典,也是世界上迄今完整保存下来的早的一部法典。这是其历史价值之一,它的流传有利于我们研究和发现古巴比伦文明。

2、“汉谟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汉谟拉比法典”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宝贵的手文献。

“汉谟拉比法典”的组成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条文(273条)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内容包括诉讼程序、处理、份地、租佃、雇佣、商业、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等。法典的基本特点:首先,它明显地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保护奴隶制的私有制;其次,法典还保存某些习惯法残余。

“汉谟拉比法典”一方面是使阿摩利人的习惯法成为文化,另一方面吸收了两河流域固有的苏美尔、阿卡德立法与伊新·拉尔沙时代城邦立法的成果。不过,它主要还是当时经济制度的产物,反映出当时各方面的现实。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共包括282则条文。法典是建立在苏美尔立法原则基础上的,其中揉和了闪族人的新发明,但他们对什么原则属于苏美尔人,什么原则属于闪族人说法各异,因而我们是把它们都简单地归结到有名的记载“美索不达米亚法系”的文献之列。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法典包括序言、正文、结尾三部分。序言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

正文包括282条法律,涉及现代意义上的诉讼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内容,意在调解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占有、继承、转让、租赁、、雇佣等多种经济关系和、婚姻关系。

它典型地体现了古东方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特点,法典对债务奴隶制和有所抑制,限制对小生产者过分的掠夺,以免动摇兵源和税源。

法典评价

进步性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东方法从习惯法阶段进入成文法阶段的体现。它于宗教之外,以强制性规范确立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有效调整古东方早期奴隶制的关系。其法律特征之鲜明、条文规定之缜密、文字表述之准确,都是人类其他早期法所不能比拟的。

局限性

《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刑法的残忍与严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同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精神、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其前言内容“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看似表达出了该部法典的公正公平,人人平等。但通过其内容可以发现该法典是实则是在保护皇权贵族和奴隶主本身。

其内容中:“若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免于赔款,无需赔偿;平民之间使对方眼睛受损则需要让自己的眼睛受到同样的损伤;平民使得奴隶的眼睛受损只需要赔付一半的费用;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在耳内灌油灌铅。”——种种不公平的条款其实反映了当时的阶级、奴隶制度而不是公平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意义

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意义是:《汉谟拉比法典》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古代法律形成、发展的轨迹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

因为它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知的人类早期立法史上保存得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仅正文就保存下来了282条,因而使我们次完整地了解了古代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法律整体发展运作情况。

《汉谟拉比法典》在序言部分,汉谟拉比列举和颂扬了自己的丰功伟绩,自称是“巴比伦的太阳”,宣扬“君权神授”等思想,并阐明制定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为造福”。在结语部分,强调了汉谟拉比本人及其那个时代的法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思想。

《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背景:大约公元前5000年,被称为阿卡德人的一支闪米特部落征服了苏美尔人,这两个部落都是当时世界上极有天赋的种族,因此征服的结果是,闪米特人限度地继承了苏美尔人的优良习俗,而且在苏美尔人的城市里扎下了根。

在此后数千年的岁月中,这一巴比伦种族发展了适用于农耕的灌溉系统,将这块肥沃的土地变成了新的伊甸园。更重要的是,闪米特人发明了用削尖的芦苇秆或骨针写在烧硬的陶土盘上的楔形文字,这种文字代表音节,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这使得当时的习俗与财产交易得以记录下来,为后来法律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地位是什么?

1、《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确定了私有制。

2、《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正文共有282条。

3、《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包括:王室奴隶、自由民所属奴隶、公民私人奴隶)。

在汉谟拉比法典中,奴隶毫无权利可言,稍有过失即受到断肢的可怕惩罚。此外,法典中提到了两个法律阶层:一是“人”,显然意指贵族;另是所有其他既非“人”亦非奴隶的人,他们的法律待遇,但拥有某些法律权利。

扩展资料:

《汉谟拉比法典》条款举例:

1、若因其子年幼无承担能力,其母将获得三分之一的田地以及庭院,并且抚养幼子。

2、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

3、如果女人希望离开她丈夫的家庭,那么丈夫对其嫁妆进行赔偿后,她就可以离开。

参考资料来源:

什么叫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是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展览馆。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1901年12月底,一支法国考古队在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苏撒城(在现在的伊朗境内)发现了一根黑色玄武岩石柱(石碑),高225厘米,石柱的上半段是一幅精致的浮雕。有一位神端坐在宝座上,将一根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权标授予恭敬地站在他前面的一个帝王模样的人的手上。石柱的下半段,刻满了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

经过全世界楔形文字专家的研究、解读,后了石柱上的文字,知道这块石碑就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坐在宝座上的那位神就是当时古巴比伦人信奉的太阳神沙马什,而恭敬地站在他前面的那个帝王模样的人,就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王汉谟拉比(Hammurebi,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认为,法典是在汉谟拉比国王继位后的第30年(公元前1762年)刻石公布的,后来在埃兰人入侵巴比伦时被搬到了其首都。石柱下部法典石刻部分有少量磨损,大约有35条条文已经无法辨认。后来根据苏撒以及亚述图书馆等处所存的法典副本(考古出土泥版断片)将缺文补上了。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规定“以牙还牙”原则,实行同态复仇,重视保护成员的私有财产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而奴隶没有任何法律权利,贵族和平民的法律地位也不平等。其中,男女地位也不平等,妇女享有的权利远少于男子。它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的阶级利益

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及历史地位

《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下面整理了其意义和地位,供参考。

《汉穆拉比法典》的意义

1、《汉穆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楔形文字法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法典,也是世界上迄今完整保存下来的早的一部法典。这是其历史价值之一,它的流传有利于我们研究和发现古巴比伦文明。

2、《汉穆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汉穆拉比法典》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宝贵的手文献。

历史地位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手文献。较为完整的继承了,两河流域原有的法律精华,使其发展到完善地步,它公开确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