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

高中历史必修一思维导图简单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思维导图 历史必修1各单元框架精细

高中历史的学习需要有一个知识点框架图来对整体的思路进行梳理,一个详细的各单元思维导图对于历史的学习是非常帮助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思维导图简单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思维导图简单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思维导图简单版


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思维导图

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请给我看一张高中历史的思维导图.

单元 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梳理】

一、“百家争鸣”

1. 背景:

(l)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2)变革: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 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3)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4)需求:各国纷争的环境,对人才及其治国方略的需求。

2.各学派代表人物:①道家:老子和庄子;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③墨家:墨子;④法家:商鞅、韩非子;等等。

3. 评价:

(1) “百家争鸣”是历史上次思想解放运动;

(2) 是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3) 各家学派彼此渗透、吸收、融合,奠定了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时期 人物 主张 (列表)

春秋 孔子 ①:a.核心是“仁”,即“爱人”。 b.“德政”,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②教育: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历史图:

若是高中历史,就用普通的方框内写下历史朝代名,加上时间,然后用箭头连起来即可,比如:

夏朝(公元前21世纪建立)——>商朝-->西周-->东周(分为春秋、战国,可用“{”符号)-->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

大概就这样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历史狭义上的史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就其性质而言,因历史学家们考察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而有“活动”说、“学问”或“学术”说、“知识体系”说、“科学”说、“艺术”说和“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整合”说等等不同的界定。

n

123

这样也可以学好历史[思维导图]

这样也可以学好历史

思维导图

简化版和完整版的历史思维导图,这两天帮大家整理了一份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材料来源于高中课本和资料的结合,它是按和世界,古代和近代史来划分,不清楚的小伙伴可以看笔记,是一样的学历史的大框架,因为这个整理起来信息量有点大,愿大家谅解,感谢大家对历史思维导图的喜欢。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文明历程

①古代~

②近代~

③现代~

④世界史~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思维导图

越来越多的历史老师开始采用丰富且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中有一种就是思维导图下面我精心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思维导图欣赏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的个政权

3、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和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00年建立

2、主要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状态。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①将土地和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层层分封

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特点)

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关系)

实质:血缘关系和关系相结合

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

(3)礼乐制度 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思维导图复习提纲 单元 古代的集权制度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

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

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列举从汉到明清制度演变的史实

1、汉武帝集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总揽大权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结构: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措施:

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影响:加强了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财政危机。

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

5、明朝: 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6、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录。

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裁决,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