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

莫高窟包括哪几个石窟 莫高窟包括哪几个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景点有哪些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洞窟者200多平方米,小者不足1平方米。洞窟建筑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天王、力士像等。

莫高窟包括哪几个石窟 莫高窟包括哪几个石窟莫高窟包括哪几个石窟 莫高窟包括哪几个石窟


莫高窟包括哪几个石窟 莫高窟包括哪几个石窟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敦煌莫高窟旅游景点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还有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北区的243个洞窟,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

敦煌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

莫高窟有多少个石窟?

敦煌莫高窟的外观:

1、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

2、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者200多平方米,小者不足1平方米。

3、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菩萨、天王、力士,少则3身,多则11身。以第96窟35.6米的弥勒坐像为,小则10余厘米。

扩展资料:

1、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内容丰富的艺术地。

2、敦煌石窟存有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492个,按石窟建筑和功用分为中心柱窟(支提窟)、殿堂窟(佛坛窟)、覆斗顶型窟、大像窟、涅槃窟、禅窟、僧房窟、廪窟、影窟和瘗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

3、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参考资料:

敦煌莫高窟有多少个洞窟

洞窟类型可分为9种类型:

1、中心塔柱窟,北朝时期的洞窟大多是这样的窟形。

2、覆斗顶形窟,因窟顶形如覆斗而得名。

3、殿堂窟。这类洞窟大多是大型洞窟,建于唐代后期及五代,典型洞窟如晚唐第85、196窟,五代第98、146窟,元代第61窟等。

4、大像窟。就是在主室正壁塑一尊立在像台上高于真人的石胎泥塑大像的石窟。其中第96窟外部建筑九层楼,目前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

5、涅槃窟。西壁有横贯全窟的佛床,佛床上塑有佛陀的涅槃像。

6、禅窟。在主窟左右两壁各开凿仅供坐禅用的几个小型洞窟,以供禅僧习禅修行、礼佛观像。

7、僧房窟。主要供僧人生活起居的洞窟,也兼有修禅打坐的功用。

8、影窟。为纪念高僧而建的影室,其中第17窟是洪影窟,内塑洪像,壁绘近侍女、比丘尼、菩提树、香袋净瓶等。第17窟也是蜚声中外的藏经洞。

9、瘗窟。是安葬僧人尸骨的洞窟,形无定制,大多集中在北区。

莫高窟有多少个洞窟

莫高窟现存洞窟:735座。

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石窟中。它既是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

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

洞窟分南北两区:南区492个洞窟是莫高窟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243个洞窟主要是僧人和工匠的居住地,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艺术价值

敦煌石窟营建一千年历程,时两汉以后长期分裂割据,时值历史上两汉以后长期分裂割据,走向民族融合、南北统一,臻于大唐之鼎盛,又由而式微的重要发展时期,在此期间,正是艺术的程序、流派、门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艺术传入后,建立和发展了的理论和宗派,美术艺术成为美术艺术的重要门类,终完成了化的时期。

敦煌石窟艺术,绵延千年,内容丰富,数量巨大,其艺术形式既继承了本土汉晋艺术传统,吸收南北朝和唐宋美术艺术流派的风格,又不断接受、改造、融合域外印度、中亚、西亚的艺术风格,向人们展示了一部美术艺术史及其化的渐进历程。又是艺术与西域艺术王来交流的历史记载。对研究美术史和世纪美术史都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

莫高窟特窟有哪些

特窟10个: 45、57、156、158、217、220、254、275、321、322。

第275窟-北凉

(公元420年—439年)

莫高窟现存早的洞窟之一,也就是所谓的莫高窟“北凉三窟”之一,并且是北凉三窟中面积、内容为丰富的洞窟。此窟西壁的主尊像神情庄重、威严肃穆、比例均称,其造型风格及坐具、服饰均表现出西域艺术的影响,具有十六国时期造像的显著特点。此窟壁画以早期土红色为底色绘制了表现前世前生忍辱牺牲的“本生故事画”和生平事迹的“佛传故事画”。

第57窟-初唐

(公元618年—704年)

此窟的看点是南壁说法图东侧的胁侍菩萨像。这身菩萨头戴化佛冠,上身半,肩披长巾,身佩璎珞,体态优美,肌肤细腻,身体略呈S型,目光下视,若有所思,显得富贵而华丽。菩萨两眼微微下视,身体稍稍内倾,又显出了东方女性的娇柔和妩媚。因此,有人把她称为“美人菩萨”,也因为这身优美的菩萨像,57窟得名“美人窟”。

第220窟-初唐

(公元618年—704年)

此窟保存有“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的墨书题记,为洞窟断代提供了确凿依据。南北壁通壁分别绘西方净土变和东方师经变,场面恢宏、色彩瑰丽、人物众多、构图精细,为唐代佳作。东壁绘维摩诘经变,其中的维摩诘像乃人物画之。下部绘听法的帝王群臣,与传世初唐画家阎立本的名作《历代帝王图卷》相比毫不逊色。

第321窟-初唐

(公元618年—704年)

主要的看点是佛龛内的凭栏眺望的天宫菩萨,以大量色彩明快的蓝色表现的天宫和脱壁而出、满壁风动的飞天图像。主室南壁描绘花雨风飞、落樱缤纷莫高窟极其少有的“十轮经变”,画面以极为少见的云海将其分为上下两大部分,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下半部分表现佛经内容中菩萨救助苦难和各种变化以及东半部分大型院落的生活百态。另外整幅画面以错落有致而又自然和谐的青绿山水为分割内容和背景实属。

第158窟-中唐

(公元781年—848年)

感受平静如大海,安详似永恒的唐代“涅槃”像,也是莫高窟的涅槃像。整身佛像头南脚北,神情安详平静,姿态优美典雅,实为莫高窟传神魅力感化人心的佛像。此外,在涅槃像周围描绘了嚎啕大哭的、沉着冷静的菩萨以及非常特殊的以割耳朵、刺胸、剖腹等百态众生的举哀图。

第45窟-盛唐

(公元705年—781年)

此窟中的塑像是莫高窟唐代塑像的杰作,是莫高窟写实性的群塑。南壁绘制的观音经变取材于法华经观音普门品,画面情节丰富、描绘生动、构图巧妙、扣人心弦,皆为现实之真实反映,是研究唐代生活的形象资料。北壁的观无量寿经变延续了莫高窟盛唐典型的三联式构图,画面完整,色彩艳丽,实属不易。

第254窟-北魏

(公元439年—534年)

源于印度“支提式”石窟的中心塔柱结构与颇具石窟特色的人字坡顶的完美结合;“萨埵那舍身饲虎本生”、“尸毗王割肉贸鸽本生”以及“降魔变”等壁画故事情节丰富、构图独具匠心、线条粗犷、人体晕染技法高超。此外,洞窟内千佛画像排列整齐,富有规律,而且保存了原始的墨书佛名,弥足珍贵。

第322窟-初唐

(公元618年—704年)

此窟塑像及壁画均为初唐原作。壁画色红浓烈,内容丰富,塑像基本保存完好,造像逼真独特,为唐代,同时也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依据。洞窟内保存有西域民族“帐”形结构中的帐杆和帐钩木质构件,塑像也是颇有人间气息的唐代等身塑像,其中穿胡靴、菩萨结发辫、胡人、胡食、胡乐感受“唐人大有胡气”之风的不二之选。

第217窟-盛唐

(公元705年—781年)

保存有大幅以山水画为背景的经变画,整个画面富有独特的田园诗歌般的青绿山水画与气势恢宏的琼楼玉宇,尽显盛唐描绘的佛国极乐世界。壁画中各种乐器不鼓自鸣,飞天扬手散花,飘逸飞动;水池中绿波荡漾,水鸟游乐其中,莲花童子形象可爱。此窟经变画结构繁杂、色彩富丽、绘制精美,充分体现盛唐艺术的伟大成就。

第156窟-晚唐

(公元848年—907年)

洞窟前室北壁保存有莫高窟弥足珍贵的墨书题记“莫高窟记”。洞窟主室南北两壁下方分别绘制了长8米、高1米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宋国河内郡宋氏出行图,两幅出行图气势恢宏、人物众多、浩浩荡荡、洋洋洒洒,展示了宏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景,开创了长卷历史人物画之先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