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

曾氏字辈对照表_四川曾氏字辈对照表

曾姓字辈排行如下:

曾氏字辈对照表_四川曾氏字辈对照表曾氏字辈对照表_四川曾氏字辈对照表


曾氏字辈对照表_四川曾氏字辈对照表


1、四川成都青白江曾姓字辈:泰延文仲德,承仕和伯盛,纹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国,国正添新顺,家和祖德昭,孝义能为保,诗书可作调,圣世儒珍重,永有仕名标。

2、福建平和曾姓字辈:子宗垂令绪,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开成规兆瑞,恒奕善绵礽,令德维绥祐,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光复振家声。

3、湖南邵阳太平曾姓字辈:福财友志景兴大,永惟朝廷万载荣,世子开宗延夏统,贤侯绍武示周行,文章代焕贻风远,忠恕家传德教成,勉迪后嗣善继述,聿怀绍义先扬名。

4、四川隆昌曾姓字辈: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一品佐朝裔,居志国栋梁,英贤清泰邦,广章文明渊,成传右隆和,曰腾贵永新,光廷逢进德,国作忠良相,家乘孝为先,昌隆恩泽锡,富贵吉祥开。

5、江西宁都曾姓字辈:圣贤裔,孙谋期克绍,诚正达家方。

6、圭公曾姓字辈:盛会家安定,应宣象愈贤,永绳高显达,还见向临传,作述常循序,享嘉每克全,类由居敬锡,栾运至连绵。

扩展资料

曾姓是中华姓氏之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苍山县)西北一带,曾姓人口2014年有770多万,排在第31位,湖南是曾姓大省,四川是曾姓第三大省份,大约有30万人,排在全省姓氏人口的50多名。

曾姓氏起源于姒姓,是禹的后裔,都是同根同源的,所以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禹是古代十分贤明的君主,禹的儿子启更是建立了历史上个世袭王朝夏朝,因此禹的后人曾姓氏是皇室血统,十分的高贵霸气。

曾氏字辈的顺序如下:

63代至67代(明建文2年赐):宏、闻、贞、尚、衍。

68代至77代(明崇祯元年定):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78代至87代(清同治二年定):令、德、维、垂、佑、 亲、绍、念、显、扬。

88代至97代(清同治九年赐):世、代、朝、廷、用、安、邦、治、国、贤。

曾姓起源:

曾姓起源于姒姓。

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发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历史上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

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禹州市。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古代习惯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

实力并不强大的鄫国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曾姓长久以来,一脉传自禹的后裔太子巫,名副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

曾姓辈分排列表?

曾姓辈分排列: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曾姓是传统姓氏之一,早源自姒姓,夏王少康之子曲烈被封为鄫子爵,建立鄫国,曲烈的后裔子孙便以国名为姓,后鄫国灭亡,太子巫出奔邻近的鲁国,其后代改姓为曾,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也有少部分曾姓源自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等少数民族。

曾姓起源于姒姓。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发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历史上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

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禹州市。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古代习惯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实力并不强大的鄫国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曾姓长久以来,一脉传自禹的后裔太子巫,名副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

曾姓人口约七百七十余万人,占人口总数的0.52%左右。

曾氏是一个古老姓氏,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曾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V形态势。曾姓在人群中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曾姓人口约占汉族曾姓人口的66%。其次分布于福建、湖北、重庆、广西、、贵州。在湘赣粤闽大部、、广西东北,曾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28%以上,中心地区可达2.3%以上。形成了江南多曾姓、江北少曾姓的分布现状。

曾姓辈分口诀是什么呢?

曾姓辈分口诀如下:

1、武仁所赐15字:“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字,孔氏从61代开始用宏字辈。

2、清朝道光年间,宣宗又续赐名派20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

曾姓分布

在历史上,我国曾姓虽不断于其他民族有交往,但是很少发生的规模的外族改曾姓的事件。曾氏立姓之后,一直活动在河南、山东一带。姒姓鄫子国灭后,太子曾巫逃奔鲁国,其子为鲁国季氏宰,五代孙曾参,为孔子的学生,即大名鼎鼎的曾子。因此,山东地区是曾氏早的发源地和发祥地。

曾姓辈分口诀如下:

福建平和曾姓字辈:子宗垂令绪,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开成规兆瑞,恒奕善绵礽,令德维绥祐,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光复振家声。

龙山派曾姓字辈:圭壁呈云瑞,人文焕国华,台衡思继武,鼎甲励承家,一贯书绅永,千秋锡福遐,贻谋资燕翼,世业仰清嘉,宏道经纶远,渊源德泽深。

曾姓起源:

曾氏为传统汉族姓氏,曾姓起源和来历主要就是以上二处,早出自帝舜的后裔,得姓始祖为少康儿子曲烈,目前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85位,位于空姓之后,毋姓之前。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看看空姓起源和来历,以及毋姓起源和来历。

曾姓名人有孔子的曾子,北宋参知政事曾公亮,“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氏家族长久以来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是少有的几个来源比较纯正的姓氏之一,因曾姓先前是一家,所以对于同姓联婚,曾氏家族一向严格禁止。

姓曾的辈分怎么排的、求

辈分也分嫡系和旁系,曾氏有许多旁系,起源已无法考证。

曾氏嫡系辈分为: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荐道敦安定 懋修肇黎昶 舆文焕景瑞 永熙世续昌。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常、裕、文、焕、锦、瑞、永、袭、世、绪、昌。

曾姓为传统汉族姓氏,初发源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苍山县)西北一带。夏王少康封地给小儿子曲烈作为子爵王国,称为鄫子国。后鄫国被灭,鄫国太子巫出奔邻近的鲁国,用原国名“鄫”为姓氏,但除去了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起源:

曾姓初发源于今山东省兰陵县西北一带。先秦时期,逃至鲁国的曾姓后代在鲁为官,并且就此繁衍生息下来,同时向四周地区播迁,使曾姓族人遍布于山东、河北等地。

秦汉期间,曾姓人因一直以“孝”著称,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宗圣”。曾参长子曾元八世孙曾乐,曾为西汉山阴县都乡侯,曾乐之子涣有二子:旃、光。光的四世孙顼家望于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是为扶风房,其二子玉、昌分别徙于冀州(治今河北省冀县)、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