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

和次密切接触者接触有没有事 和次密接触者是什么

次次密接会被通知吗 次密接触者的接触者需要隔离吗

1 次次密接会被通知吗 会被通知。

和次密切接触者接触有没有事 和次密接触者是什么和次密切接触者接触有没有事 和次密接触者是什么


和次密切接触者接触有没有事 和次密接触者是什么


次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一般是防控期间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属次次密切接触者,是与次密切接触者有过频繁接触属于重点风险的人员,按照防控规定,须对次次密切接触者采取“7天居家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的管控措施,因此这类人群会收到电话通知的。

2 次次密接隔离是怎么算时间的

次次密接者采取的是“7天居家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的管控措施,其居家隔离期限是从其与次密切接触者一次接触之日算起,管控时间总长为14天。

在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做好体温、症状自我监测,减少不必要的流动,必须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不参加聚集性活动,按照防疫要求进行相关检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向所在社区、村报告。

3 次密接触者的接触者需要隔离吗

一般不需要隔离。

次次密切接触者要采取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的管控措施,而次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还未达到次次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因此一般不需要隔离。不过这类人群仍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健康素养科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自觉防疫。

4 次密接和一般接触者区别 次密切接触者

次密切接触者是指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重点人群是与密切接触者接触频繁的家属和同事等。

一般接触者

一般接触者是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乘坐飞机、火车等同一交通工具、共同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诊疗过程中有过接触,以及共同暴露于商场、公交车站、地铁内等公共场所,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

次密切接触者被感染风险大吗 次密切接触者健康码会变色吗

1 次密切接触者被感染风险大吗 次密切接触者重点人群是与密切接触者接触频繁的家属和同事等,由于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可能。

因此次密接触者长时间接触密切接触者是有较大感染风险的,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感染,如果密切接触者戴好口罩做好防护,认真洗手,那么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被感染的风险就会降低很多。

另外,对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开展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可以有效阻止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潜在感染者与其他人群接触,有效控制扩散,同时也能使发病人员早发现、早治疗。

2 次密切接触者健康码会变色吗

会变色。

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管理的人员其健康码颜色一般会显示红色,而这类人群包括检测阳性人员、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近14天内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同时应急处置期间,其他需要紧急隔离管理的高风险人员也是红码。

3 次密切接触者也需要集中隔离么

需要。

与密切接触者接触频繁的家属、同事等人群属于次密接触者,在《新型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中指出,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简称密接)和密接的密接(简称次密接),需要在12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因此次密切接触者仍存在较大感染风险,也是需要进行集中隔离的。

4 次密切接触者隔离多少天

次密接触者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限是根据密切接触者的检测结果确定的,如果密切接触者在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前两次检测均为阴性,且次密接触者第1、4、7天检测阴性,那么次密接触者可于第7天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如果密切接触者前两次检测有阳性结果,那么次密接触者将按照密切接触者管理至期满14天。

次密接触者隔离要求 接触了次密接触者需要隔离吗

1 次密接触者隔离要求 1、次密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需在指定场所接受集中管理,如隔离酒店,由专业的医疗技术人员和提供专业、安全的医疗及生活保障服务。

2、每名接受集中医学观察的人员在单独的空间内进行隔离观察,直到隔离期满,集中隔离期间不得离间,不接受外来人员探访。

3、按照防疫要求每日早、晚进行体温和健康状况监测,定期采集,并做好房间的日常消毒。

4、无法集中医学观察而需在家进行居家医学观察时,需确保居家对象每人一间房(有卫生间),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

5、社区干部、干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人盯人管理策略,确保密切接触者在家严格进行隔离管理。对不遵守居家隔离观察要求擅自脱离隔离的,可以由机关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6、医学观察期间,密切接触者一旦出现任何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干咳、咳痰、鼻塞、流涕、咽痛、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关节酸痛、气促、呼吸困难、胸闷、结膜充血、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则立即向当地的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并按规定送定点医疗机构诊治,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与排查工作。如排查结果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阳性感染者,应对其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医学观察。

2 次密接触者能居家隔离吗

特殊人群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居家隔离。

由于集中隔离需要一个人单独生活,而面对市民存在无法集中隔离的特殊情况,如:4岁及以下儿童、孕产妇、患有基础性疾病、半自理及无自理能力等不适于单独居住者的四类人,可居民向提出申请,提供相关佐证,经过医疗专家严格评估自己无法单独居住后,经批准可转为居家隔离观察。

不过居家隔离期间也要符合以下医学观察要求:

1、居家隔离人员必须单独居住或单独房间居住。住所门前一律明示家有隔离人员,居住的房屋通风良好,有卫生设施,不使用空调。屋内常备水银温度计、医用口罩、消毒纸巾、84消毒液等消毒剂和有盖专用桶等必备物品。

2、居家隔离人员必须遵守不外出要求。隔离期间自觉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直接接触,自觉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不得接受探视。

3、居家隔离人员所需生活物资必须由他人代送。有共同居住家属或家属居住较近的,由家属代送;无家属有工作单位的,由工作单位负责代送;无单位也无家属的,由所在社区或村屯负责代送。

4、居家隔离人员必须在单独居住房间内用餐。与家属共同居住的,由家属做饭或购餐送至房间门口,被隔离人员自行取餐、用餐,避免与家属直接接触;无家属但需购餐的,不得允许送餐人员进入房间,避免与送餐人员直接接触。

5、居家隔离人员接触过的物品必须及时进行消毒。餐具、毛巾等日常用品用后需煮沸15分钟或用含氯消毒剂、75%酒精等进行消毒;地面至少每天用84消毒液消毒一次;使用后的卫生间必须及时用84消毒液或其他消毒剂进行消毒。

6、居家隔离人员产生的必须妥善处置。用过的衣物、纸巾、口罩等,要用含氯消毒液喷洒至完全浸润后,放进密封袋并扎紧袋口再投入专用桶,由社区或村屯指定专人负责每天收集,按医疗管理、处置,严防二次污染。

7、对居家隔离人员必须1天至少2次测量体温。测量体温可由被隔离者本人或家属自行测量,自行测量有困难的由所在社区或村屯医务人员负责测量。被隔离人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时,需及时向村屯或社区报告,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及时到指定医院就诊。

8、与居家隔离人员共同生活的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进入隔离人员房屋时要佩戴医用口罩,口罩被分泌物弄湿或弄时要立即更换,并勤洗手、勤消毒。被隔离人员尽量减少进入与同住人员的共用空间,确需进入时也要佩戴医用口罩,并减少停留时间。

3 次密接触者需要隔离多长时间

隔离时间根据检测结果决定。

1、根据相关规定,次密切接触者先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如前7天检测结果均阴性,且其所接触的密切接触者检测也阴性,则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医学观察结束后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

2、如密切接触者前两次检测有阳性,说明密切接触者为感染人员,其密接的患者按照密切接触者管理,调整为集中隔离14天的政策,在此期间的第1、4、7、14天需分别进行一次检测,解除隔离后开展7天的日常健康监测,并在第2天和第7天各进行一次检测。

4 接触了次密接触者需要隔离吗

需要隔离。

像接触了次密接触者的家人、同事是需要进行隔离的,但不是集中隔离,而是居家隔离,这类人群被称之为次次密切接触者,隔离期间房间要符合“单人单间单卫”;门要加装电子门锁;隔离人员及同居的家庭成员、室友原则上不准外出,社区要提供生活保障(没有符合条件的居家隔离场所要在集中隔离场所完成健康管理);而居家隔离的人员每天要向“社区三人小组”报告两次居家隔离人员体温等健康状况。

医疗机构要上门采集鼻咽拭子进行检测,如果居家隔离人员出现发热、干咳等十大症状,要主动报告“社区三人小组”,及时闭环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排查,并如实告知个人旅居史、活动史和接触史,就医途中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其他急症就诊要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

接触过次密切接触者需要隔离吗 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接触过次密切接触者需要隔离吗?一般来说不需要。不过为了安全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建议在家隔离一段时间。如果有小伙伴想更好的了解密切接触者的判断方法,不妨来看下以下介绍。 接触过次密切接触者需要隔离吗

1、次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指的是防控期间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而次密切接触者一般都采取“居家隔离7天+ 7天家庭健康监测”的控制措施。

2、而次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也达不到次密切接触者的判断原则,因此一般不需要隔离。

3、建议这类人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聚集活动,注意自身健康,坚持勤洗手、戴口罩、经常通风、“一米线”、咳嗽礼仪和良好的卫生健康生活方式。

4、当然还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素养,科学落实防控措施,自觉做好防疫工作。

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就是指与某些传染性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以上就是关于接触过次密切接触者需要隔离吗的具体介绍,希望能帮助到需要的小伙伴。

和次密接触者接触用隔离吗?

和次密接触者接触要隔离。

与密接者接触过的人群是次密接触者,而与次密接触者接触的人群为次次密接触者。对于次密接触者来说,需要进行最少7天的居家隔离观察,期间需要进行2-3次检测,结果全部显示阴性才可能解除隔离。如果其家人与其接触过,那么也需要进行隔离,也就是说,次次密接者也是要进行隔离观察的。

次次密切接触者解除管理的详细条件

对这类人员管理按不同类型、不同属地要求进行管理,原则上应该开展不少于“7天的居家健康监测+3天内完成2次检测”。

居家健康监测时间自一次接触之日算起,未超过7天,按照“缺几天补几天”的方式,完成剩余天数的居家健康监测;如果被发现时,距一次接触之日算起已超过7天,则在3天内完成2次检测。

自一次接触之日起14天内不参加聚集性活动,避免出入公共场所,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确有需要,应严格、规范做好个人防护,一旦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嗅(味)觉减退等疑似症状应立即向社区(村组)、单位报告,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就近就医。

次次次密接有事儿吗

理论上没有次次次密切接触概念,算是潜在风险人员,有没有事具体要看当地的防疫要求。

一般来说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有过接触且无有效防护,但达不到密切接触者或次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又不能完全排除感染风险,称为重点人员或潜在风险人员。

对这类人员管理按不同类型、不同属地要求进行管理,原则上应该开展不少于“7天的居家健康监测+3天内完成2次检测”。居家健康监测时间自一次接触之日算起,未超过7天,按照“缺几天补几天”的方式,完成剩余天数的居家健康监测;如果被发现时,距一次接触之日算起已超过7天,则在3天内完成2次检测。

次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次密切接触者是与密切接触者有过近距离接触但无有效防护的人员。按照防控规定,次密接采取“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的管控措施,集中隔离期限从其与密切接触者一次接触之日算起。

如次密切接触者被发现时,距其与密切接触者一次接触之日算起未超过7天,则按照“缺几天补几天”的方式,完成剩余天数的集中隔离,且间隔24小时做2次阴性解除隔离管控。

如果被发现时,距其与密切接触者一次接触之日算起已超过7天,且其关联的密接第1、4、7次检测阴性,则做1次检测阴性直接解除隔离管控。密切接触者任何一次检测阳性,与其关联的次密切接触者一律转为密切接触者,并按密切接触者进行管理。

次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需要隔离吗

为了安全起见,次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一般是需要隔离的。次密接触者的接触者叫做次次密接触者,确定为次次密接触者的人群需要先实施7天的隔离观察,如果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则可解除隔离。

次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需要隔离吗

一般情况下,感染者的接触者分为三类重点人群,分别是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一般接触者,与次密切接触者接触频繁的人群为次次密接触者。

次次密切接触者指的是与次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一般接触者指的是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共同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共同生活、共同暴露于公共场所,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