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

文成公主进藏(文成公主进藏的意义和影响)

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 短点!

这篇民间故事讲了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事。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文成公主进藏(文成公主进藏的意义和影响)文成公主进藏(文成公主进藏的意义和影响)


文成公主进藏(文成公主进藏的意义和影响)


文成公主进藏(文成公主进藏的意义和影响)


了解故事背景。

文成公主入藏发生于盛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当时大唐周边许多小国甘愿俯首称臣。在表藏高原的吐蕃国国王松赞干布,非常愿意与唐朝交往,以求婚方式以求永好。这次联姻与历史上汉宣帝时昭君出塞一样,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同是两桩比较美满的婚姻,不含有屈辱的和亲关系,因而也就越发体现事情的美好,反映了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

结合上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都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吐蕃使臣为什么从佩戴花的不同就断定戴鲜花的是文成公主呢?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这个姑娘戴鲜花,正是与其他姑区别所在,因为从蜜蜂追花的情景来分析,只有一个戴着鲜花,文成公主也只有一个;从“鲜花”中,他年到的是尊贵和高雅,戴鲜花对公主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当之无愧的;另外,恐怕“鲜花”和“绢花”一真一,也暗示了真公主之意吧。从中看出使臣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超人的智慧。

(2)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

这是极富有神奇色彩的描述。事实上,有河水那么宽的树干吗?一段树干搭在河上怎能走马行车?课文中这类带传奇色彩的描写还有很多,比如:沼泽地上撒羊毛,因公主无心梳妆树木也有的稀、有的密,移走乃巴山等。

《文成公主进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切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有了五谷,老学会了耕种和其他技艺。

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简短

公元638年,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松赞干布惧,率部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遣使谢罪,请婚,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公元641元,唐太宗同意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命江夏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吐蕃。公主携带大批丝织品、手工艺品,还有史书、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医方100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医学论著4种。又带了耐寒抗旱的芜菁(通称大头菜)种子和其他谷种,从长安迤逦西行,经甘肃,到青海,过日月山,经大河坝,到达黄河源头。为了保障公主一路顺风,唐太宗命沿途官府修路架桥,造船制筏,建筑佛堂,开辟通道。

松赞干布则亲自率领满朝官员与大队人马迎亲于柏海(即今扎陵湖和鄂陵湖),并在此举行欢迎仪式。然后,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结伴而行,前往逻些完婚。

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不仅播撒下了友好的种子,也留下了众多的胜迹与美好的传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不仅揭开了唐蕃古道历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页,而且作为唐朝与吐蕃之间的被载入史册。

望采纳

文成公主

友好的使者——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5000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

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县)亲自迎接,谒见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给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所崇拜。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仍保存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

青海省玉树县也建有文成公主庙。庙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于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形象生动,雕刻精细。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酥油灯昼夜长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络绎不绝。相传文成公主前往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长时间,受到当族首领和群众的隆重欢迎,她深受感动,便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现文成公主庙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这篇民间故事讲了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事。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文成公主入藏发生于盛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当时大唐周边许多小国甘愿俯首称臣。在表藏高原的吐蕃国国王松赞干布,非常愿意与唐朝交往,以求婚方式以求永好。这次联姻与历史上汉宣帝时昭君出塞一样,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同是两桩比较美满的婚姻,不含有屈辱的和亲关系,因而也就越发体现事情的美好,反映了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

文成公主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来到与松赞干布完婚,并带来了五谷种子及许多技术,促进了和内地的来往,赞颂了文成公主的善良聪明和智慧及她为两地经济发展和文化沟通作出的巨大贡献。

文成公主进藏路线

文成公主入藏走的是唐蕃古道,这条唐代以来连接中原及青海、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

从唐王朝的国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至终点吐蕃都城逻些(今),跨越今陕西、甘肃、青海和4个省区,全长约3000公里,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内。它的大致路线是:从长安沿渭水北岸越过陕甘两省界山——陇山到达秦州(今甘肃天水),溯渭水继续西上越鸟鼠山到临州(甘肃临洮);

从临洮西北行,经河州(甘肃临夏)渡黄河进入青海境内;再经龙支城(青海民和柴沟北古城)西北行到鄯州(青海乐都)。以上可以称古道东段,全在唐王朝境内。

古道西段经鄯城(西宁)、临蕃城(湟中哆吧)至绥戎城(湟源县南);沿羌水(湟水南源水河)经石堡城(湟源石城山)、赤岭(日月山)、尉迟川(倒淌河)至莫离驿(共和东巴);

经大非川(共和切吉草原)、那录驿(兴海大河坝)、暖泉(温泉)、烈谟海(喀拉海)、过海(玛多黄河沿),越紫山(巴颜喀拉山),渡牦牛河(通天河),经玉树地区,过当拉山(唐古拉山查吾拉山口)到藏北那曲(阁川驿);继续沿今青藏公路经羊八井(农歌驿)到逻些()。

唐蕃古道:

唐蕃古道作为1300年前的进藏之路唐蕃古道就是唐朝和吐蕃之间的交通大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的道路,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

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走的就是这条大道。它的形成和畅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条大道的起点是唐王朝的国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终点是吐蕃都城逻些(今),跨越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和5个省区,全长约3000公里,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内。

这条古道因延伸到印度与尼泊尔,也被学者们认为是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是一条不仅驰驿奔昭、和亲纳贡、贸易交流的官驿达道,更是一条承载交好、科技文化传播的“文化运河”。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

文成公主进藏路线走的是唐蕃古道,唐蕃古道起自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即逻些),全长3千余公里。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到达唐朝下属的吐谷浑。文成公主入藏9年,她生活在吐蕃直至公元680年逝世,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可见她和土地、感情之深。

文成公主入藏影响

文成公主对吐蕃吸收汉族文化有非常大的影响。密切了唐与吐蕃的文化交流,增进了之间的友好交流。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还在民间广为流传。

文成公主入藏赢来了唐藏百年和平的局面,两国和睦相处,文成公主同时带去了唐代先进的耕作技术与唐代的书籍,增进了两国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也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和平共处。

以上内容参考:

1、路线

从长安沿渭水北岸越过陕甘两省界山——陇山到达秦州(今甘肃天水),溯渭水继续西上越鸟鼠山到临州(甘肃临洮);从临洮西北行,经河州(甘肃临夏)渡黄河进入青海境内;再经龙支城(青海民和柴沟北古城)西北行到鄯州(青海乐都)。以上可以称古道东段,全在唐王朝境内。

古道西段经鄯城(西宁)、临蕃城(湟中哆吧)至绥戎城(湟源县南);沿羌水(湟水南源水河)经石堡城(湟源石城山)、赤岭(日月山)、尉迟川(倒淌河)至莫离驿(共和东巴);经大非川(共和切吉草原)、那录驿(兴海大河坝)、暖泉(温泉)、烈谟海(喀拉海)、过海(玛多黄河沿),越紫山(巴颜喀拉山),渡牦牛河(通天河),经玉树地区,过当拉山(唐古拉山查吾拉山口)到藏北那曲(阁川驿);继续沿今青藏公路经羊八井(农歌驿)到逻些()。

2、影响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儒家书籍、历法、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3、人物

文成公主,唐朝皇室远支,汉族,汉名无记载,在吐蕃被尊称甲木萨,唐朝和亲公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本是唐室远支宗室女,于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

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基本上沿着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具体路线现已不可考。

大致路线如下(地名尽可能用如今的名称)

[陕西]长安(今西安附近)→咸阳→陇山→[甘肃]天水→陇西→临洮→临夏→炳灵寺→

[青海]官亭→古鄯→乐都→西宁→湟源→日月山→倒淌河→恰卜恰→切吉草原→大河坝→温泉→花石峡→黄河沿→玛多(扎陵湖和鄂陵湖)→巴颜喀拉山→玉树清水河→通天河→结古巴塘→杂多→当曲→唐古拉山→

[]聂荣→那曲→

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 短点!

这篇民间故事讲了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事。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了解故事背景。

文成公主入藏发生于盛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当时大唐周边许多小国甘愿俯首称臣。在表藏高原的吐蕃国国王松赞干布,非常愿意与唐朝交往,以求婚方式以求永好。这次联姻与历史上汉宣帝时昭君出塞一样,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同是两桩比较美满的婚姻,不含有屈辱的和亲关系,因而也就越发体现事情的美好,反映了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

结合上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都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吐蕃使臣为什么从佩戴花的不同就断定戴鲜花的是文成公主呢?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这个姑娘戴鲜花,正是与其他姑区别所在,因为从蜜蜂追花的情景来分析,只有一个戴着鲜花,文成公主也只有一个;从“鲜花”中,他年到的是尊贵和高雅,戴鲜花对公主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当之无愧的;另外,恐怕“鲜花”和“绢花”一真一,也暗示了真公主之意吧。从中看出使臣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超人的智慧。

(2)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

这是极富有神奇色彩的描述。事实上,有河水那么宽的树干吗?一段树干搭在河上怎能走马行车?课文中这类带传奇色彩的描写还有很多,比如:沼泽地上撒羊毛,因公主无心梳妆树木也有的稀、有的密,移走乃巴山等。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认为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个难题是将100匹小马放在中间,1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

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1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的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相尽办法都未能穿成。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 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很惊讶,也很喜欢他。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5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伴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蜜蜂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5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籽、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女,唐贞观十五年(641)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

据传,玉树县的贝纳沟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这里的藏族首领和群众曾为她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文成公主深受感动,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

扩展资料:

当时的松赞干布知道突厥和吐谷浑都与唐朝联姻,便派使者去求亲,但是被拒绝了,派出去的人回应是吐谷浑从中作梗。

于是松赞干布立马服软再次派使者去求亲。这次唐太宗倒是同意了,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

文成公主入藏的作用不仅仅是促进两地关系的和谐交流。文成公主入藏还带去了当时汉族发达的技术。当时,藏族的农作技术不发达,而文成公主的到来,就开始教他们如何耕作,土地的产量也在大大的提高。

同时,文成公主和侍女们也教藏族妇女纺织和刺绣技术。各种酿酒冶金造纸等技术也全部带到了藏族,促进藏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参考资料: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

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与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并在为文成公主修建宫室。

扩展资料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两族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市的和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还保存着他俩结婚房间的遗迹,前的唐柳传说是公主亲手所栽。藏族的史书用大量篇幅来记载公主的事迹。

文成公主来的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所崇拜。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诚的徒,她携带了佛塔、经书和佛像入蕃,决意建寺弘佛。她协助松赞干布设计建造了。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成为后世的唐柳。

的甥舅同盟碑,也称长庆会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现在大殿正中供奉着的一尊塑像,也是文成公主当年带来的。大殿两侧的配殿内,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动。只是他们脸上因布施献金的人太多,而绽开了金皮疙瘩。

文成公主还修建了小昭寺。从此,慢慢开始在流传。文成公主还对四周的山分别以妙莲、宝伞、右施海螺、金刚、胜利幢、宝瓶、金鱼等八宝命名,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参考资料: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和其他6位使者前去长安求婚.起初,唐朝认为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的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相尽办法都未能穿成。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很惊讶,也很喜欢他。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伴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文成公主进藏时,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的工匠。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来到青海的日月山,因为过了日月山山的另一边就是广袤的草原,完全没有了家乡的景象,在看看母亲走的时候送给她宝镜,想想母亲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长安。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看到八水绕长安的景象。在看看眼前的茫茫的草原,不由的潸然泪下,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在此修建了日亭和月亭称也就是现在的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和其他6位使者前去长安求婚.起初,唐朝认为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的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相尽办法都未能穿成。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很惊讶,也很喜欢他。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伴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文成公主进藏时,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的工匠。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和其他6位使者前去长安求婚.起初,唐朝认为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的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相尽办法都未能穿成。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很惊讶,也很喜欢他。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伴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文成公主进藏时,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的工匠。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来到青海的日月山,因为过了日月山山的另一边就是广袤的草原,完全没有了家乡的景象,在看看母亲走的时候送给她宝镜,想想母亲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长安。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看到八水绕长安的景象。在看看眼前的茫茫的草原,不由的潸然泪下,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在此修建了日亭和月亭称也就是现在的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

唐太宗李世民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 新君高宗李治继位后,遣使入蕃告哀,以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松赞干布欣然接受了唐朝的官爵封号,并致书司徒长孙无忌等人说:「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者,当发兵赴国征讨。」同时,还献金银珠宝十五种,请求置于唐太宗灵柩之前,表示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唐高宗并刻了他的石像列在唐太宗的昭陵前,以示褒奖。 松赞干布雄才大略,统一,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藏族与汉族的亲密关系,为这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两族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文成公主进藏为汉族两民做了哪些贡献

文成公主进藏对加强两族的联系,发展吐蕃的经济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命江夏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吐蕃。公主携带大批丝织品、手工艺品,还有史书、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医方100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医学论著4种。又带了耐寒抗旱的芜菁(通称大头菜)种子和其他谷种。还带着通晓所带书籍的文士和制造各种物品的工匠以及乳娘、宫女、乐队等。

文成公主以款款柔情善待松赞干布,使得这位生长于荒蛮之地的吐蕃国王深切体会到汉族女性的修养与温情,他对文成公主不但备加珍爱,而且对她的一些建议尽力采纳。文成公主则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细心体察吐蕃的民情,然后提出各种合情合理的建议,协助丈夫治理这个地域广阔,民风慓悍古朴的。而文成公主又不是那种极有权势欲的女人,她参与治国,却从未要求松赞干布给自己一个什么官职,对于吐蕃国的重大决策,她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强行干涉,因此松赞干布和大臣们对她非常悦服,经常向她讨教唐宫的制度以作为他们行政的参考,而广大的吐蕃民众更视她如神明。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后,文成公主又在吐蕃生活了30年,继续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所崇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