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物理学并不研究自然界现象的机制(或者根本不能研究),我们只能在某些现象中感受自然界的规则,并试图以这些规则来解释自然界所发生任何的事情。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知识构建:

考试的要求:

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

要求Ⅰ: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要求Ⅱ:位移、速度、加速度。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物体与质点

1、质点: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而言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时,为研究问题方便,可忽略其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叫做质点。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条件:①研究的物体上个点的运动情况完全一致。

②物体的线度必须远远的大于它通过的距离。

(1)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异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

(2)平动的物体可以视为质点

平动的物体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都完全相同的'物体,这样,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可用一个质点来代替整个物体。

小贴士:质点没有大小和形状因为它仅仅是一个点,但是质点一定有质量,因为它代表了一个物体,是一个实际物体的理想化的模型。质点的质量就是它所代表的物体的质量。

参考系

1、参考系的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另外的物体。

2、对参考系的理解:

(1)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例如,肩并肩一起走的两个人,彼此就是相对静止的,而相对于路边的建筑物,他们却是运动的。

(2)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例如司机开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以车为参考系,司机是静止的,以路面为参考系,司机是运动的。

(3)比较物体的运动,应该选择同一参考系。

(4)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小贴士:只有选择了参考系,说某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物体怎样运动才变得有意义参考系的选择是研究运动的前提是一项基本技能。

坐标系

1、坐标系物理意义: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从而,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2、坐标系分类:

(1)一维坐标系(直线坐标系):适用于描述质点做直线运动,研究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要沿着运动直线建立直线坐标系,即以物体运动所沿的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例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位置可用离车站(坐标原点)的距离(坐标)来确定。

(2)二维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适用于质点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例如,运动员推铅球以铅球离手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沿铅球初速方向建立x轴,竖直向下建立y轴,铅球的坐标为铅球离开手后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

(3)三维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适用于物体在三维空间的运动。例如,篮球在空中的运动。

归纳整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运动学乃至整个力学的基本重要的概念。质点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质点的运 动是相对的。为了描述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坐标系则是参考系中各个点的定量表示。本节重点内容是对质点概念的理解以及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二、时间和位移

时间和时刻:

①时刻的定义: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相对于位置、瞬时速度、等状态量,一般说的“2秒末”,“速度2m/s”都是指时刻。

②时间的定义: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都是指的时间。

位移和路程:

①位移的定义: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变化,是矢量。位移用又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又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②路程的定义:路程是物体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在确定的两点间路程不是确定的,它与物体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位移与路程的关系:位移和路程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两者都和参考系的选取有关系。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的大小。只有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是两者才相等。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瞬时速度、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或是某一时刻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能够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大小和物体运动的阶段有关系。定义式:v=s/t适用于所有的运动形式。

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平均速率是标量。定义式:v=s/t.

注意: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往往是不相等的,只有物体做无往复的直线运动时两者才相等。

归纳整理:物体的运动有快慢之分。不同的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可以用速度来描述。本节重点围绕与速度相关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瞬时速率等概念及相关的公式和应用。

四、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打点计时器的分类: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

1、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它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以下,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如图所示。

2、电火花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是220V.

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如图所示。主要由脉冲输出开关,正负脉冲输出插座、墨粉纸盘、纸盘轴等构成。

3、计时原理:

电火花计时装置中有一将正弦式交变电流转化为脉冲式交变电流的装置当计时器接通220V交流电源时,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和接负极的墨粉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点迹,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处理这类问题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与某点相邻的点间距离所对应的时间很短。只有0.02S,故只要测出某点与其相邻点间的距离x,再利用v=x/t求出平均速度,就可用这个平均速度来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二是利用某点左侧的位移与时间(0.02S)的比值求出速度v1,再利用某点右侧的一段位移与时间(0.02S)的比值求出速度v2,利用Va=(v1+v2)/2就可得出a点更准确的瞬时速度。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是学考必考科目也是不擅长物理的同学的一大难题,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归纳

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速度 速率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

量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

标量

分类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决定因素 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 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

方向 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

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 无方向

联系 它们的单位相同(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

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速度 加速度 速度变化量

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

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

小程度的物理量,是

一过程量

定义式

单位 m/s m/s2 m/s

决定因素 v的大小由v0、a、t

决定 a不是由v、△v、△t

决定的,而是由F和

m决定。 由v与v0决定,

而且 ,也

由a与△t决定

方向 与位移x或△x同向,

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与△v方向一致 由 或

决定方向

大小 ①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② 位移对时间的变化

率③ x-t图象中图线

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

小值 ① 速度对时间的变

化率

② 速度改变量与所

用时间的比值

③ v—t图象中图线

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

小值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

(2) 位移—时间关系式:

(3) 位移—速度关系式: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为常数(逐相等):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

x-t图象 v—t图象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 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

位移为x0 ④ 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v0

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的支点相遇时

的位移 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⑥t1时间内物移为x1 ⑥ 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

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加速度

(1) 逐法

(2)v—t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t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第三章 相互作用

考点一:关于弹力的问题

1. 弹力的产出

条件:(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

(2) 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

2.弹力方向的判断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1)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

(2) 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

(3) 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

补充:物体间点面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面,点线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线,两物体球面接触时其弹力的方向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

3. 弹力的大小

(1) 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 。其中k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仅与弹簧的材料有关,x代表形变量。

(2)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考点二:关于摩擦力的问题

1. 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一定”

(1)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 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

(3)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

(4) 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

2.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 来求解

3. 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

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

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考点三:物体的受力分析

1.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

(1) 方法

(2) 选择

2.受力分析的顺序

先重力,再接触力,分析其他外力

3.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分析物体受力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

(2) 受力分析时,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确定每个力的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实际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当做是物体受到的力

(3) 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

(4) 物体的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确定

(5) 受力分析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

考点四:正交分解法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应用

1. 正交分解时建立坐标轴的原则

(1) 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应使尽可能多的力分布在坐标轴上

(2) 一般使所要求的力落在坐标轴上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1. 对牛顿定律的理解

(1) 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2) 牛顿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3) 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 牛顿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5) 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定律

2.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 揭示了a与F、m的定量关系,特别是a与F的几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相对性、性

(2) 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决定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

(3) 加速度是联系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无论是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还是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都需求出加速度

3.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 力总是成对出现于同一对物体之间,物体间的这对力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

(2) 指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质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出现、消失、存在;“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效果不同

考点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时常用的方法、技巧

1. 理想实验法

2. 控制变量法

3. 整体与隔离法

4. 图解法

5. 正交分解法

6. 关于临界问题

处理的基本方法是:

根据条件变化或过程的发展,分析引起的受力情况的变化和状态的变化,找到临界点或临界条件(更多类型见错题本)

考点三: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几个典型问题

1. 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1) 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合力只要不为零,无论速度是多大,加速度都不为零

(2) 合力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联系

(3) 速度大小如何变化,取决于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当二者夹角为锐角或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加,否则速度减小

2. 关于轻绳、轻杆、轻弹簧的问题

(1) 轻绳

① 拉力的方向一定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② 同一根绳上各处的拉力大小都相等

③ 认为受力形变极微,看做不可伸长

④ 弹力可做瞬时变化

(2) 轻杆

① 作用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② 各处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③ 轻杆不能伸长或压缩

④ 轻杆受到的弹力方式有:拉力、压力

⑤ 弹力变化所需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

(3) 轻弹簧

① 各处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与弹簧形变的方向相反

② 弹力的大小遵循 的关系

③ 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3. 关于超重和失重的问题

(1) 物体超重或失重是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物体的拉力大于或小于物体的实际重力

(2) 物体超重或失重与速度方向和大小无关。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超重或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则超重;加速度方向向下,则失重

(3) 物体出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物体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全部消失:

① 与重力有关的一些仪器如天平、台秤等不能使用

② 竖直上抛的物体再也回不到地面

③ 杯口向下时,杯中的水也不流出

拓展阅读:高中物理基础怎么办?

首先是翻课本,把公式都列在一张纸上。但在在摘录之前,肯定是要理解那个公式的,比如各个符号代表的意思,通常使用的单位,还有整个公式表示的意思。只有理解了这个公式,才能把它用起来。

列完公式之后,当然就是要把它记下来,背诵下来。但其实当你理解的时候,就已经把公式背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要好好锻炼这些基础公式运用的熟练程度。基础不好的同学,有可能是没有把握好一轮复习这个时机去掌握基础。那么一轮复习的时候,那些一轮资料,也有可能是没有好好完成的。可能错了好多没有去理解它,或者都没做。

公式列出来,理解之后,就可以去找一些基础的题目来练习一下熟练度,特别是,一轮的复习资料,可以把它找出来,然后重新用一下。可以根据现在对公式的理解,然后去改正以前的那些错题,或者是再写一下自己之前没有做的那些题目,来提升自己对公式运用的熟练度。

在自己感觉自己对公式的熟练度不多的时候,可以试着去做一些大题,这是需要同学们,去综合运用各个公式的题目。这样子去理解各公式之间的关联。不过,到这种程度的话,就已经达到中上层的水平了!

流程大致是:理解公式→摘录公式→记忆公式→做基础题训练熟练度→做大题锻炼综合能力。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 #高一# 导语】人生要敢于理解挑战,经受得起挑战的人才能够领悟人生非凡的真谛,才能够实现自我无限的超越,才能够创造魅力永恒的价值。以下是 高一频道为你整理的《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篇一】

1、牛顿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

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

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2、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

理解:

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

④同一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

3、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4、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对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处理.

易错现象:

(1)错误地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另外一种错误是认为惯性和力是同一个概念。

(2)不能正确地运用力和运动的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等参量的变化。

(3)不能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受到的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正确运用到轻绳、轻弹簧和轻杆等理想化模型上。

【篇二】

1、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通过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

(2)采用隔离体法,正确受力分析.

(3)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力.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5)统一单位,求出.

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选取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时可采取“先整体,后隔离”或“分别隔离”等方法.一般当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时,可当作整体研究,当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时,要分别隔离研究.

(2)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式,求出.

3、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根据条件变化或随着过程进行引起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变化,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

(2)在某些物理过程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用极限分析的方法可以尽快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

易错现象:

(1)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用拉力F直接拉物体与用一重力为F的物体拉该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是一样的。

(2)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支持力等于重力。

(3)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要产生相对滑动拉力必须克服它们之间的静摩擦力。

【篇三】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点:

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

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

2、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易错现象:

(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2)些同学在解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认真审清题意,不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导致解题错误。

(3)些同学对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误认为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啦,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如下:

1、当物体的加速度保持大小和方向不变时,物体就做匀变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动。

2、加速度可由速度的变化和时间来计算,但决定加速度的因素是物体所受合力F和物体的质量M。

3、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时,加速度也可以很小。例如:炮弹在发射的瞬间,速度为0,加速度非常大;以高速直线匀速行驶的,速度很大,但是由于是匀速行驶,速度的变化量是零,因此它的加速度为零。

4、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对于同一参考系)。任何复杂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无数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运动的合成。

5、加速度因参考系(参照物)选取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

6、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时,即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是正数;反之则为负数。

特别地,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恰好等于90°时,物体既不加速也不减速,而是匀速率的运动。如匀速圆周运动。

7、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产生加速度,或者说力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说明当物体做加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时,加速度为正值;当物体做减速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时,加速度为负值。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如下:

1、质点: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而言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时,为研究问题方便,可忽略其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叫做质点。

2、质点没有大小和形状因为它仅仅是一个点,但是质点一定有质量,因为它代表了一个物体,是一个实际物体的理想化的模型。质点的质量就是它所代表的物体的质量。

3、时刻的定义: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相对于位置、瞬时速度、等状态量,一般说的“2秒末”,“速度2m/s”都是指时刻。

4、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平均速率是标量。

5、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如图所示。主要由脉冲输出开关,正负脉冲输出插座、墨粉纸盘、纸盘轴等构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