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版教材

2.角的种类

233网校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杨老师54讲)(高清视频)百度网盘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内容


在测盆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估计一厘米的长度:食指宽、田字格宽、图钉的长等等。

链接:

提取码: zzqi 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下册笔记有问题欢迎追问~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是什么?

三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数第九单元总复习学书内容:

一、长度单位:

用人的身体一部分作为测长度的单位有什么缺点因为人与人之间身体高矮不同,作、脚、两臂有长有短,测量出来的物体长度很不准确!后来人们就规定了一定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使用匣米、米等都是统一的长度单位。

3、认识米用米量。

米可以用m表示。上新了,2021年秋季版:

4、认识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加法:

100以内的数的加法(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三、复式统计表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统计知识的教学整体后移,将原来安排在二年级下册的复式统计表移至本册教学,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及运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描述的方式,借助具体事例说明“面积”的概念,并让学生依此说出其他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插图图片

单元测量:1、1 毫米、分米的认识2、千米的认识3、吨的认识

插图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且还隐含许多意义。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插图图片。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插图图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插图图片1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插图图片2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插图图片3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插图图片4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插图图片5

插图中隐含的公德意识 公德是全体公民在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公德在维持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修养和文明的重要表现。①儿童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进行公德教育,有助于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的不良风气。

1.1人与人之间的和睦

学生应该知道跟别人和睦相处能使自己身心愉悦,增长知识、完善自我。同志提出“要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家庭和睦在教材插图中展现,如一年级上册page41,在练习怎样分时,有一幅三个三口之家去游玩的插图;六年级上册page73,教材安排了一幅有大人孩子围坐一桌其乐融融吃饭的图片……这些插图向学生传达了学生所在家庭的亲密融洽,让学生感到家庭的温暖、幸福,还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李白说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因此同学间需和睦相处成为朋友。如教材一年级上册page47 ,在学习6、7的加减运算时,有一幅同学们在野外玩耍的插图,还有大家举行“联欢会”等插图。这些插图向学生传达了校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喜欢校园生活。同学间和睦相处,建立友谊,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2 人与的和谐

排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表现,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营造出很好的氛围。教材插图中有许多暗含着排队,例如一年级上册page18,在学习 “序数”的概念时,教材就安排了“排队买票”的插图;二年级上册page8,教材安排了按班级排队乘车参观博物馆的插图……这些插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影响,学生开始形成排队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习惯。自古就有:助人为快乐之本。如一年级上册page59,在练习1到9的顺序连线中,有扶老奶奶过马路的插图;二年级上册page26,在学习“连加、连减”时,教材安排的是一幅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帮农民伯伯收西瓜的插图……这样的插图是向学生讲述助人为乐的事例,让学生认知这种品德,在生活中形成情感,进而表现出行为。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区别?

1、统一长度单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区别。这两个版本目前是全国范围内使用多的两个版本,人教版使用的地区和学校数量要多于北师大版,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也比较广泛,除了这三个版本,其他的版本是一些区域性的教材,例如冀教版是河北地区使用,青岛版(分为六三制和五四制两个版本)是山东许多地方在使用,沪教版集中在上海地区,西师大版集中在重庆周边,这是部分教材使用的分布情况。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二(1)班共有学生42人。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态度端正,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能力,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能积极思考、提出并解决一些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在分析问题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等方面也有所欠缺。

人教版的小学教材是普教版本,能够适应全国大多数地区。整个教材的编辑比较严谨,基础知识和逻辑性都比较强,单元比例: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 比例的应用课本内将一些知识点讲的比较透彻,课时多,这也给教学带来一定压力,往往是一个学期里,人教版的教学时间要多于其他版本,留出来复习的时间不够。所以人教版的期末考试往往是放到了。大部分小学生使用学习人教版教材的时候,不会出现知识盲点。

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也有自己的特点:从每个单元的命名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非常的生动,在具有童趣和教学趣味的同时也有不足之处。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排版跨度太大,跳跃性比较强,容易导致小学生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教材给了教学和小学生足够的空间,内容的延展性比较好,由于这些特点,北师大版的数学不太适合于大班制多生源的地区。

2022贵阳数学二年级教材什么版

五、面积★ 计量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二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二年级的学生应把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 思维方式 作为一个长期学习的重点,而这个习惯都是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起来的。对于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大家有什么好 方法 呢?我为大家整理归纳了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 学习方法 ,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目录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解析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2.米: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符号 :∠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

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3.乘法的运算定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 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小学二年级上册 数学学习方法 与技巧

一、在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以往,有的老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是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那里,带者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课堂学习效率。教学时间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即使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课前准备习惯

课前准备是良好课堂秩序的一种保障,学生每次上完课后及时收拾好上节课学习用品并准备好下节课用品如课本、工具书、练习本、 笔记本 、文具等学习用品并要按一定顺序摆放。这样既避免了课堂上杂乱无章的现象,又节省了课堂时间。

1、培养良好的坐姿习惯

小学生的骨骼正处于发育阶段,柔韧性非常好,但同时也非常容易受到“冲击”。小学生在读写时如果坐姿不正确,久而久之,将养成不良的坐姿习惯,很有可能造成骨骼的变形,不利于身体保持平衡,出现驼背或肌肉疲劳等症状。为了改变这种不良习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要用一句话来提示学生,“坐如钟”一句简短的语言,能提醒学生及时改变不良的坐姿。我还经常告诉学生坐姿与自己的视力也密切相关。不正确的坐姿会造成眼睛的疲劳、使眼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以往,势必导致视力的下降。不良坐姿也会影响自己将来身体美,不良坐姿还会影响将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相信正确地培养,学生均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首先,重视学生书写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们来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而且书写质量,这跟书写习惯养成有密切关系,那么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书写姿势的培养。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良好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如:坐时要端正,腰杆挺直,要求眼睛视线与水平面接近直角,距离在1厘米左右,这样既保证了脊椎正常发育,又做到了用眼卫生,书写时不要求多,也不要求快,一定要让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书写习惯。除严格之外,还有一个反复强化持久要求的问题,只有反复不断地强化练习,才能使学生逐渐适应,终才能养成习惯。所以书写习惯的培养就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课堂上只要是提笔书写,我就让学生想口诀:书写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这样学生通过简单的儿歌来强化记忆书写的正确姿势。长此以往,一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然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坚信,只要锲而不舍,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然会逐步形成。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还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是学生学习了混合运算之后,先后顺序搞不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认真读题,抓住关键字眼,找出已知条件,认真分析,每道题至少读两遍,达到题意弄明白方可解答。

要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应用题的解答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学会认真思考。认真检查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不愿意检查,也不会检查。既然学生在这一方面有欠缺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指导、多,教给学生正确的检查方法,在检查中使学生意识到认真检查的重要性,从而能坚持认真去做。

认真验算的习惯,很多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每次写完题之后就感觉万事大吉,大功告成了,为此以往很多老师采取批评的态度,但结果没有太大的改进。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 教育 学生正确的方法,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等书写清楚规范,竖式要写清楚,排列整齐,以便检查。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审题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教师平时多、多检查、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逐步养成。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解析

1、计算要过关: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 二年级数学 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数学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2、枚举是难点: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 抽象思维 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数学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3、应用题要接触:

很多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RH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三年级的内容要不要学,尤其是应用题要不要学?首先,二年级数学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我们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 三年级数学 课本中那样大。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与练习题

★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复习与学习方法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 2020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复习精选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1至6年级的目录

四、想的方面:要想让学生想得合理,真正理解题的意思,并能完整地用语言表达出来,离不开多方面的综合习惯的支持,因此,教师平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习惯:1.仔细观察的习惯。通过课堂上仔细观察情境图、作的过程,发展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2.敢于提问的习惯。教师要学生不耻下问,随时表扬那些敢于、善于提问题的同学。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课堂上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一年级上册

单元数一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1、比多少2、比长短3、比高矮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1-5的认识2、比大小3、几和第几4、2-5的分与合

5、加法 6、减法7、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圆

第五单元分类

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6和7的认识2、6、7的分与合3、和是6、7的加法与6、7减几4、解决问题5、8、9的知识6、8、9的分与合7、和是8、9的加法和8、9减几8、解决问题9、10的认识10、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11、填()12、连加连减13、加减混合14、整理和复习(一)15、整理和复习(二)

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1、数数、读数2、写数3、10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1、9加几2、解决问题3、8、7、6加几4、解决问题5、5、4、3、2加几6、整理和复习

第十单元总复习:1、20以内的数2、20以内的加法、10以内的加减法3、认识图形4、认识钟表

一年级下册

单元位置:1、 位置(1)2、位置(2)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 、十几减92、 十几减83、 十几减74 、十几减6、5、4、3、2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1 、图形的拼组(1)2 、图形的拼组(2)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1、 数数、数的组成2、 读数、写数3、 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4、 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第五单元认识币:1、 认识币2、 简单的计算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整十数加和减整十数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 认识时间(1)2、 认识时间(2)3、单元测试题

第八单元找规律:1、 找规律(1)2、 找规律(2)

第九单元统计:1、统计2、单元测试题

第十单元总复习:1、 总复习(1)2、 总复习(2)

二年级上册

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2、认识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5、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应用题 6、连加7、连减8、加减混合9、加、减法估算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特点2、直角的认识3、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2、5的乘法口诀3、1、3、4的乘法口诀4、乘加乘减5、6的乘法口诀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1、7的乘法口诀2、倍数3、8的乘法口诀4、9的乘法口诀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数的组合 2、数的排除

第九单元总复习: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表内乘法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4、观察物体5、统计6、综合练习(一)7、综合练习(二)

二年级下册

单元解决问题:1、 解决问题(1)2、解决问题(2)3、解决问题(3)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 平均分2、 除法3、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4、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1、 锐角和钝角2、 平移和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1、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 解决问题(1)3、解决问题(2)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 、1000以内数的认识2、 10000以内数的认识3、近似数4、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两位数2、 两位数减两位数3、 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4、 估算

第八单元统计:1、 统计表2、 统计图

第十单元总复习:1、 总复习(1)2、 总复习(2)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加法2、 减法3、 加减法的验算

第三单元四边形:1、 四边形2、 平行四边形3、 周长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5、 估计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五单元时、分、秒:1、 秒的认识2、 时间的计算3、单元测试题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 口算乘法2、 笔算乘法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 几分之一2、 几分之几3、 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 搭配问题2、 可能性

三年级下册

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 口算除法2、 笔算除法(1)3、笔算除法(2)4、 笔算除法(3)

第三单元统计:1、 简单的数据统计2、 平均数

第四单元年、月、日:1、 年、月、日2、 24小时计时法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 口算乘法2、 笔算乘法(1)3、笔算乘法(2)

第六单元面积:1、 面积和面积单位2、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3、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4、 公顷、平方千米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1、 认识小数2、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四年级上册

单元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数的认识(一)2、亿以内数的认识(二)3、亿以上数的认识(一)

3、亿以上数的认识(二)4、用计算器计算5、亿以上数的认识综合练习题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直线射线和角(一)2、直线射线和角(二)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一)3、笔算乘法(二)4、笔算乘法(三)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垂直与平行(一)2、垂直与平行(二)3、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二)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4、整理和复习(一)5、整理和复习(二)

第六单元统计: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统计(一)2、统计(二)3、统计(三)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1、合理安排(一)2、合理安排(二)

第八单元总复习:1、总复习——多位数的认识(一)2、总复习——多位数的认识(二)3、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一)4、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二)5、总复习——统计图(一)6、总复习——统计图(二)

四年级下册

单元四则运算:1、 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1)2、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2)3、含括号的四则运算4、 有关0的运算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1、 位置与方向(1)2、 位置与方向(2)3、位置与方向(3)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 加法交换律2、 加法结合律3、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 乘法分配律5、 减法的运算性质6、除法的运算性质7、 乘法的简便计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 小数的意义2、 小数的读法3、 小数的写法4、小数的性质5、 小数的大小比较6、小数点移动7、 生活中的小数8、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第五单元三角形:1、 三角形的特性(1)2、 三角形的特性(2)3、三角形的分类4、 三角形的内角和5、 图形的拼组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3)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 数学广角(1)2、 数学广角(2)3、数学广角(3)

五年级上册

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2、小数乘小数3、积的近似值4、连乘、乘加、乘减5、整数乘法运算定理推广到小数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1、小数以整数2、一个数除以小数3、商的近似值4、循环小数5、连除、除加、除减6、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3、小两位数是10,的两位数是99;位数是100,的三位数是999;小四位数是1000,的四位数是9999;小的五位数是10000,的五位数是99999。1、用字母表示数2、解简易方程3、列方程解应用题4、列方程稍复杂应用题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1、平行四边行的面积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3、梯形面积的计算4、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第八单元总复习:1、小数的乘除法2、简易方程3、多边形的面积4、观察物体5、可能性6、解决问题

五年级下册

单元图形的变换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因数与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二)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三)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四)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五)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一)2、分数的意义(二)3、真分数和假分数4、分数的基本性质5、约分(一)6、约分(二) 7、通分(一)8、通分(二)9、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0、整理和复习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二)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5、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

第六单元统计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第八单元总复习:1、因数与倍数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4、图形的变换

六年级上册

单元分数乘法: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2、 分数乘法应用题3、 倒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分数除法:1、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2、 分数除法应用题3、 比

第三单元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2、分数应用题

第四单元圆:1、 圆的认识2、 圆的周长和面积3、 扇形4、轴对称图形

第五单元百分数:1、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 百分数应用题4、 纳税5、利息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圆柱、圆锥和球:1、 圆柱2、 圆锥 3、 球

第三单元简单的统计(二):1、 统计表2、 统计图

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1、 数和数的运算2、 代数初步知识3、 应用题4、量的计量5、几何初步知识6、 简单的统计

二年级数学书的宽度多少一角硬币

二、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作单位;7.5个。小学(2)把一第九单元找规律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二年级的数学书长也就是高,是26厘米,它的宽是15厘米,厚度大约是1厘米,一角钱硬币尺寸是20毫米。1厘米等于10毫米,换算得知宽为150毫米,由此得出二年级数学书的宽度7.5个一角硬币。

河南二年级上册数学书什么版本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人1、10个一百就是一千。教版。根据网络息查询河南二年级上册数学书是人教版,"人教版"一般是就教科书意义而言的,是相对于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而言的。如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粤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沪教版"。

3.统计与概率方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