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

qos是什么意思_黑人qos是什么意思

怎样在路由器中设置QoS规则?

IP网络正在逐渐成为基础的通讯平台,越来越多的增值业务,特别是多媒体业务将运行在IP网络上,因此如何在IP网络上保证业务的QoS正在成为新业务开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介绍了目前在IP网络上实现QoS的主要架构,并着重阐述了DiffServ这种主流架构的原理以及以Alca 7750 SR业务路由器为代表的新一代面向业务设计的网络设备对于QoS的支持能力。

qos是什么意思_黑人qos是什么意思qos是什么意思_黑人qos是什么意思


:IP;QoS;DiffServ;7750 SR

随着Internet的在全球的高速增长,IP技术渐渐地已成为一种广泛、通用的网络平台。它的经济性、灵活性和支持多业务的能力是原来的电路交换网络所无法比拟的。但是传统的IP技术只能采用尽力而为的(Best Effort)的方式进行包的转发,它只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快地传送,但对吞吐量、延迟、延迟抖动和丢包率没有任何保障,而把传输损失都留给终端系统来处理。

这种采用尽力而为的发送模式曾经是合适的,因为大多数基于IP的传统应用(如Telnet, FTP等)可忍受较大的延迟和延迟抖动。但是,情况正在迅速改变。电话、视频、WEB等新型业务正在大量普及;新型多媒体业务需要大量的带宽和严格的时限;而且,因特网用户呈指数级的增加,也会导致更加地网络延迟和阻塞。

目前,IETF为了实现IP上的QoS而定义了许多模型和机制,主要的模型如下:

一. 相对优先级标记模型(Relative Priority Marking)[1]

相对标记模型是最早的QoS模型,它的机制是通过终端应用或对其数据流设置一个相对的优先级,并对相应的包头进行标记,然后网络节点就会根据包头的标记进行相应的转发处理。这种模型实现起来非常简单,但是颗粒度较粗并且缺少高级QoS处理流程(如Remarking,Policy和Shaping等),无法实现细致多样的QoS保证。目前采用这种模型的技术有IPv4 Precedence(RFC7)。另外还有令牌环优先级(IEEE 802.5)和以太网流量等级(802.1p)也是采用这种架构。

二. 集成业务模型(Inter-Serv)[2]

其设计思想是在Best Effort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定义了一系列的扩展特性,可以为每一个的网络连接提供基于应用的QoS,并且使用信令协议在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中创建和维护特定流的状态,以满足相应网络服务的需求。

这种体系能够明确区分并保证每一个业务流的服务质量,为网络提供最细粒度化的服务质量区分。但是在IP核心网络中的实施存在问题,因为Inter-Serv的实施要求在每个网络节点为每个流提供相当的计算处理量。这包括端到端的信令和相关信息来区分每个流,跟踪、统计资源占用,策略控制,调度业务流量。随着Inter-Serv流数量的增加,Inter-Serv信令的处理和存储对路由器的资源消耗也在飞速地增加,而且也极大地增加网络管理地复杂性,所以这种模型的可扩展性较。目前采用这种模型的技术有:MPLS-TE(RSVP),另外较为典型的还有ATM和帧中继。

三. 分业务模型(Diff-Serv)[3]

与作用于每个流的IntServ相比,在DiffServ体系结构中,业务流被划分成不同的分服务类(最多64种)。一个业务流的分服务类由其IP包头中的分服务标记字段(DiffServ CodePoint,DSCP)来标示。在实施DiffServ的网络中,每一个路由器都会根据数据包的DSCP字段进行相应的转发处理,也就是PHB(Per Hop Behior)。

虽然DiffServ不能对每一个业务流都进行不同服务质量保证。但由于采用了业务流分类技术,也就不需要采用信令协议来在每个路由器上建立和维护流的状态,节省了路由器的资源,因此网络的可扩展性要高的多。另外DiffServ技术不仅能够在纯IP的网络中使用,也能通过DSCP和MPLS标签以及标签头部的EXP字段的映射应用在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MPLS的网络中。

DiffServ的主要架构分为两层:边缘层与核心层。

边缘层完成如下工作:

- 流量识别和过滤:当用户流量进入网络的时候,边缘层设备会先对流量进行识别,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过滤掉非法的流量,然后再根据数据包中所包含的信息,如源/目的地址、端口号、DSCP等,将流量映射到不同的服务等级。

- 流量策略和整形:当用户的业务流量被映射到不同的服务等级之后,边缘层设备会根据和用户所签订的SLA中的QoS参数,如CIR(Commit Information Rate)、PIR(Peak Information Rate),来对流量进行整形,以确保进入网络的流量不会超过SLA中所设定的范围。

相对于边缘层,核心层所要完成的工作就简单地多,核心层设备主要是根据预先设定的QoS策略对数据包中的相关的QoS字段进行识别并进行相应的QoS处理。通过这种分层次的结构形成了“智能化边缘+简单核心”的QoS网络架构,这种架构不但提高了网络的可扩展性,而且大大提高了QoS处理的灵活性。

IP网络设备对DiffServ的实现

由于DiffServ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目前几乎所有的IP网络设备都支持DiffServ架构。

而在网络设备上支持DiffServ架构一般需要实现如下功能:

- 多条件流量区分

多条件流量区分是指根据所接受到的客户流量中包含的不同条件信息和预先定义的区分规则来划分流量的转发等级。区分规则的格式类似于访问控制列表(ACL),每条规则包含不同的匹配条件和相应的转发等级,当客户流量符合某条区分规则的匹配条件时,此流量就被划分为相应的转发等级。这里所指匹配条件可以是物理端口、VLAN、各种IP字段或是各种MAC字段等。

- 流量标记和转发等级映射(Forwarding Class)

经过区分规则区分后的流量会被映射到不同的转发等级,DiffServ定义了几种标准的转发等级:

- 加速转发等级(Expedited Forwarding Class)

加速转发等级拥有的转发优先级,设备必须保证其他转发等级的流量无法影响加速转发等级流量的延时和抖动,因此加速转发等级往往用于网络控制流量和对于抖动敏感的流量如VOIP。

- 保证转发等级(Assured Forwarding Class)

保证转发等级非常类似于帧中继的QoS,为业务流量提供了PIR(Peak Information Rate)和CIR(Commit Information Rate)的参数设置。当客户流量小于CIR时,被标示为“in-profile”,而当客户流量超过了CIR,则被标示为“out-profile”。通过这样的区分当网络中发生拥塞的时候,“out-profile”的流量会比“in-profile”的流量先丢弃。

- 尽力而为转发等级(Best-Effort Forwarding Class)

尽力而为是优先级的转发等级,只有当加速转发等级和保证转发等级的流量转发完之后,才处理尽力而为转发等级流量。

当流量的转发等级确定之后,设备会对流量进行相应的标记,以便下游网络设备进行同样的识别和处理,实现统一的QoS策略。DiffServ标准中定义的标记字段分别为IP包头中的DSCP字段和MPLS包头中的EXP字段。

- 队列和调度

各个DiffServ等级的转发处理都是通过队列和调度实现的。队列是一个逻辑概念,它实际上是设备高速内存中的一段缓存,遵循“先进先出”的规则。系统中往往有多个队列,以对于多个转发等级,当数据包被确定为某个转发等级之后,就会存储在相应的队列中,然后系统根据不同转发等级和不同的参数设置(PIR、CIR)进行调度。不同的转发等级往往采用不同的调度算法,比如对于加速转发等级采用的是“严格优先级”调度,也就是说加速转发等级队列中的数据包永远都是获得调度以保证其优先级。而对于保证转发等级则采用权重轮回调度算法,先轮回调度所有“in-profile”的流量,再调度所有“out-profile”的流量,以保证每个保证转发等级队列都能够根据其CIR、PIR来进行调度。

- 拥塞控制

当某个队列缓存被占满之后,系统会发生拥塞,这时开始大量丢弃新收到的数据包,直到数据源通过TCP的流量控制机制(滑动窗口协议),监测到丢包,降低发送速率,才能消除拥塞,重新开始转发。但是随着数据源的速率不断增加,系统又会发生拥塞和丢弃,这样周而复始,对于整体网络性能影响很大。因此DiffServ架构中往往会引入拥塞控制机制,常用的算法有RED和WRED,所谓RED是指随机早期检测算法(Random Early Detection),它通过在拥塞发生之前随机丢弃一些数据包使得TCP发送源来降低其发送速率,数据包的丢弃可能性随着队列缓存的占有率而不断增加,这样就可以避免大量丢弃数据包现象的发生。

- MPLS DiffServ

随着MPLS技术的广泛应用,IETF的MPLS工作组定义了两种将IP的DiffServ等级映射到MPLS LSP上的方法:

- E-LSP

使用MPLS包头中的EXP字段来映射IP的DiffServ等级,这种方式较为简单,但是由于EXP字段只有3比特长,因此能够表达的等级只有8种。

- L-LSP

这种方法不但使用EXP字段,还使用MPLS标签来映射,这样就大大扩展了能够表达的等级数量,但缺点是要消耗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应用场景下可能会有不同的 SLTE 定义,因此具体的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大量有限的MPLS标签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MPLS技术中还有一种支持QoS方式就是采用流量工程技术,也就是RSVP-TE。RSVP-TE可以在建立LSP的过程中在沿途的节点上预留带宽,这种技术是作为InterServ架构的一种,通常会和DiffServ架构结合使用,提供业务的中继链路带宽。

随着越来越多的多媒体业务运行在IP网络上,对IP网络提出了更高的QoS要求,而传统的IP路由器或交换机只能提供简单的连通,虽然大部分也支持DiffServ架构,但是受到传统的硬件架构和技术所限,无法提供完善的区分化业务等级的支持。比如许多传统设备每个物理端口上只支持几个队列,无法满足大规模业务开展的需求;有些设备在开启DiffServ功能之后会极大地影响系统的转发性能;还有一些设备只支持简单的流量限制,不支持转发等级或是即使支持转发等级,也无法灵活地将可用带宽在不同的转发等级之间进行分配等等。这些设备上的局限性大大限制了各种IP新业务的开展。

因此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推出了新一代IP产品系列,包括IP业务路由器7750 SR和以太网业务交换机7450 ESS。和传统设备有着根本区别的是,Alca 7750 SR和7450 ESS是完全面向新型IP/MPLS业务而设计的,这两个产品线都具备强大且完善的基于业务的Qos体系。以7750 SR为例:

7750 SR支持基于业务的QoS策略,对于7750 SR上每一个业务实例(如每一个VPN业务),都可以定义专门的Qos策略。在业务接入端口上(多个用户/业务接入到同一个物理端口)能够针对每个用户的每一种应用流量进行的输入和输出整形,每个应用流量都可获得属于自己的的Buffer队列空间,每一个的队列都可以设置的CIR,PIR,MBS,CBS等流量整形参数,并且支持业界领先的层次化Qos调度技术。7750 SR上的每块线卡可以支持32000个队列, 这个数量远远大于传统设备,Unicast数据包和Multicast/Broadcast数据包都可使用不同的队列进行处理,这样可以防止广播或组播数据挤占单播数据的资源。而且对于流不仅可以在入口处进行Qos处理,还可以在出口处进行Qos处理,从而极大提高了Qos策略的灵活性。

7750 SR的Qos体系主要由三个部份组成:流量分类、缓存管理和流量调度。

1. 用户流量根据预先定义的分类策略分成不同的服务等级,7750 SR支持强大且灵活的分类策略,可以根据下列信息对用户流量进行分类:

IP ACL:Src/Dest IP Address/range,Src/Dest Port/range,IP Fragment,Protocol type,IP Precedence,DSCP

MAC ACL:802.1p,Src/Dest MAC address/mask,EtherType value,802.2 LLC SSAP/DSAP/SNAP value/mask

MP路由器上面的雪花图标代表什么意思LS:E-LSP(EXP)

2. 每个服务等级分配有专门的队列,每个队列都有相应可配置的Qos参数。

· CIR(Commit Information Rate):当某个队列的出队速率小于CIR的时候,此队列的流量被标示为“in-profile”,如果出队的速率超过CIR的时候将被标示为“out-of-profile”。in-profile的流量会比同等级out-of-profile的流量先得到调度。

· PIR(Peak Information Rate):当某个队列的出队速度超过PIR的时候,系统将停止调度这个队列的包。

3. 队列都是由每块线卡上的缓存池中分配,每一个队列都有两个关于缓存分配的可配置参数。

· MBS: MBS的值是队列能达到的长度,当队列的长度超过MBS后,新进队列的数据包将会被丢弃。这个值是为了防止某个队列的出队速度长期超过PIR,无法得到调度,从而队列长度不断增长,最终消耗光其他数据包的缓存资源。

4. 调度器控制着队列之间的出队调度。

7750 SR支持目前业界的层次化队列调度技术,不但能够控制单个业务或多个业务的总带宽,而且可以在控制总带宽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化地保证每一个业务的Qos,真正实现强大而灵活的SLA保证。层次化调度通过设置多级逻辑调度器,由上级调度器控制一组下级调度器的总带宽,并且上级调度器能够根据下级调度器的级别和权重合理分配下级调度器的CIR和PIR,实际应用如下图:

用户和签订了一份总带宽为10M的SLA,其中包括三种业务流量,分别是语音Vo:CIR=PIR=2M,视频Video PIR=CIR=2M,Internet访问 CIR=0,PIR=10M。如果不采用层次化调度的话,这样的话,当三种流量都突发到的时候,实际消耗的带宽为2+2+10=14M,这样就过度消耗了的网络资源。而如果采用了层次化调度的话,我们可以在路由器上设置2层调度器,层负责各个业务流量单独的QoS保证,第二层调度器控制三种业务流量在任意时刻都不超过10M,而且当没有语音流量的时候和只有2M video流量的时候,Internet访问流量可以突发到8M。这样既单独保证了每种业务的服务质量,又保证了总带宽为10M。

结束语

在因特网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增值业务种类不断丰富的发展趋势下,新型IP互联网对QoS的保证会越来越多地显示其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我们相信,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面向业务设计的7750 SR和7450 ESS能够帮助构建新一代可盈利IP网络。

参考文献

[1] Almquist, P., "Type of Serv in the Internet Protocol Suite", RFC 1349, July 1992.

[2] Braden, R., Clark, D. and S. Shenker, "Integrated Servs in the Internet Architecture: An Overview", RFC 1633, July 1994.

[3] S. Blake, D. Black, M. Carlson, E. Dies, Z. Wang,An Architecture for Differentiated Servs, RFC2475, December 1998

灵活QOS与标准QOS的区别是什么?

多数用户喜欢使用由Windows、Mac OS、BeOS和其它作系统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GUI)。通常而言,今天大多数基于Unix的系统都提供一个命令行接口和一个图形用户界面。

因特网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原因是它所使用的IP协议的简单性。因特网提供的是一种尽力而为的服务:IP网尽量把数据包从源端转发到目的端,但对所能够提供的包转发的服务质量(QoS)不做任何承诺。因此,IP网提供的服务质量是无法预知的。

很多新出现的因特网业务是多媒体应用,要么要求巨大的带宽,要么需要严格的延迟保证,要么要求一点到多点或多点到多点的通信能力。这些新业务要求IP网除了提供简单的尽力而为服务以外,还需要新的服务方式,需要现在的“哑”IP网具有一定的智能。

IETF目前看好两个IP QoS标准:区分服务(DiffServ)和MPLS。DiffServ取代了IP服务类型(TOS)字段改名为DS字段,并用它承载IP包服务所要求的信息,是严格意义上的三层技术,不涉及低层的传输技术。另一方面,MPLS规定了一种把三层流量映射到面向连接的二层传输技术(如ATM,帧中继)上的方法,它给每个IP包增加一个特定的选路信息,允许路由器为不同类型的流量指派不同的显式路由,提供与QoS没有直接联系的路由能力,如流量工程(TE),以改善IP路由的效率。

一、区分服务

DiffServ 起源于IntServ。DiffServ的目的是在因特网上为流量提供有区别的业务级别。与IntServ相比,DiffServ定义的是一个相对简单而粒度粗一些的控制系统。另外,DiffServ针对的是流聚合后的每一类QoS控制,而不是像IntServ那样针对每个流。因此,DiffServ具有可扩展性,能够在大型网络上提供QoS服务。

DiffServ在其域的边缘对进入流进行分类,并为每一类型指定一个类型标志DiffServ代码点(DSCP)。域内的核心路由器查看DSCP值,并根据每一类的特定逐跳行为(PHB)调度包的转发。DiffServ把基于相同的PHB转发的一组包称为行为聚集(BA)。

DiffServ工作组已经定义了DSCP与 PHB的映射关系(表1),但同时也允许ISP自行定义具有本地意义的映射关系。

表1 的DSCP值

DSCP PHB 说明

101110 EF质量标准SLTE是“Software Life-cycle Testing and Evaluation”的缩写,意思是软件生命周期测试和评估。它是一项对软件产品进行可靠性测试和性能评估的标准,它可以帮助开发者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检查、修正和优化代码,使其更加安全、可靠和易用。此外,SLTE也有助于改进软件的发布方式,并且能够提供多种方法来监测和优化产品的效率。QoS

001XXX AF1 QoS介于EF和BE之间。每一种AF可以划分为三种优先级,共12种

010XXX AF2

011XXX AF3

100 AF4

000000 BE 尽力而为业务

1.加速转发(EF)

EF PHB(或EF)的流量不受其它PHB流量的影响,确保包的离开速率高于所规定的值。与传统的租用线类似,EF PHB能够提供低丢包率、低延迟、低抖动和有保证的带宽服务。EF PHB转发只提供对已接受的固定流量以及对流进行最小程度的排队,并在边缘路由器丢弃掉任何超过EF指定数量的流。

2.保证转发(AF)

MPLS起源于IP交换和标记交换技术。因为MPLS定义了用新的路由协议封装IP流量的体系结构和协议,而DiffServ只关注与现有路由协议的IP包字段,所以它对传统IP网络的改变比DiffServ深刻得多。

IP是无连接的网络,每台路由器根据所收到的每个包的地址查找匹配的下一跳,并做相应的转发。但路由器使用的是最长前缀匹配地址搜索(即搜索匹配前缀最长的一个作为入口),无法实现高速转发。MPLS在网络的入口边缘路由器为每个包加上一个固定长度的标签,核心路由器根据标签值进行转发,在出口边缘路由器再恢复成原来的IP包。因为根据固定长度的标签搜索目的地址,所以MPLS能够实现高速转发。根据标签确定的转发路径称为标签交换路径(LSP)。

MPLS能够实现显式LSP,并且它能够根据流量的QoS要求选择一条优化的边缘到边缘的路径。MPLS也能够在网络范围内做负载均衡的流量工程,也可以做虚拟专用网(VPN)。提出MPLS的初始动机是实现更高速的路由转发,但随着路由器性能的不断提高,这种理由已不复存在,但在IP网上建立连接实施流量工程以及组建VPN正在越来越流行。

在MPLS流量工程中可以使用下列标签分发过程建立LSP。

1.约束路由标签分发协议

约束路由标签分发协议(CR-LDP)是对已有的标签分发协议(LDP)的扩展,能够支持约束路由。CR-LDP可以在标签请求消息中建立一条LSP(通过LSR B和LSR C)。另外,CR-LDP允许在标签请求消息中设置流量参数,比如峰值速率、承诺速率和突发性等。但是,CR-LDP并不真正支持LSP流量的QoS保证机制。

2.RSVP-TE

RSVP-TE是从已有的RSVP协议扩展而来的标签分发协议。它使用了几个新的RSVP对象,如强制性LABLE-REQUEST对象和LABEL对象。RSVP-TE能够支持用以建立和维护LSP的附加功能,包括按需下游标签分发、显式LSP实例、为显式LSP分配网络资源、运用“中断之前先建立(make-before-break)”的思想重路由已建立的LSP隧道、跟踪LSP隧道的真正路由、诊断LSP隧道、结点摘要的思想、抢先选择和可控制的管理等。

3.管理人员逐跳建立

网络管理人员用网络管理系统,如简单网管协议(SNMP)、命令行接口(CLI)等,为每条LSP上的所有路由器建立MPLS用法信息。

MPLS用一个标签作垫层(shim)封装了IP包,核心路由器看不到DSCP,DiffServ与MPLS并不兼容。为此,IETF提出了一种MPLS支持DiffServ的方法。

MPLS支持的DiffServ能够把DiffServ的多个BA映射到MPLS的一条LSP上,根据BA的PHB来转发LSP上的流量。LSP与BA的映射有两种方式: E-LSP和L-LSP。

1.E-LSP

E-LSP用EXP字段把多个BA指派到一条LSP上,使用MPLS垫层头的EXP字段表示一个包的PHB。最多可以把8个BA映射到EXP字段中。

2.L-LSP

L-LSP把一条LSP指派给一个BA(表现出多个包丢弃优先级),根据MPLS标签确定包的调度策略,根据垫层头或二层包丢弃机制确定丢弃优先级。纯ATM MPLS不能使用 EXP字段。

由于MPLS网络设备会在每一跳中都交换标签值,因此管理标签与DSCP的映射比较困难。E-LSP比L-LSP更容易控制,因为E-LSP事先就可以确定整个网络中每个包的EXP字段和DSCP之间的映射关系。

DiffServ提供的是一种区别对待不同业务的服务,为不同的业务设置不同的优先级和转发特性,但并不具体规定如何进行转发,也不设法消除拥塞。在网络没有拥塞时,即使是尽力而为型的IP包也能够得到很好的网络服务,因此有没有DiffServ都一样。而在DiffServ网络中也完全有可能发生拥塞,因为即使DiffServ在网络边缘做了流量调节,在网络核心路由器上也完全有可能因为流量汇聚而出现拥塞(负载不均衡)。这时,DiffServ是以牺牲低优先级的业务为代价换来高优先业务的QoS(拥塞时也可能损伤高优先级的业务),但并没有消除拥塞。MPLS提供的流量工程能够解决负载不均衡出现的拥塞问题。

DiffServ不关心低层网络采用什么技术解决网络拥塞问题,而MPLS流量工程也不关心所承载的流量采用的是什么QoS机制。但在MPLS承载DiffServ(或IntServ)时,因为标签封装的原因,核心路由器看不到IP包的头,因此IETF提出了一种MPLS能够支持DiffServ的技术。

显然,解决IP网的QoS,仅仅依靠DiffServ和MPLS这两种技术仍然不够,还需要拥塞控制技术(如RED)、排队调度技术(如WFQ)、约束路由、应用层流量重定向和流量均衡技术等协同工作。

网上找了段,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mqc是什么意思?

总之,在整个EPS承载的路径上,UE与各网元有如下映射关系处理:

MQC(Modular QoS ),模块化QoS命令行接口,是Cisco IOS 12.0 (5) T 版本中引用的一个新功能。

命令行接口计算机作系统或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的可视提示接口,使用CLI,可以在特定的行中输入命令,从作系统接收回应,然后再次输入其它命令等。Windows作系统中的MS-DOS提示符程序就是一个命令行接口的例子。

MQC和IQC的区别:

1、对象不同:

MQC模块化QoS命令行接口是电子方面的术语。IQC是在来料质量检验上,来料质量控制的功能较弱。

2、用途区别:

MQC是Cisco IOS 12.0 (5) T 版本中引用的一个新功能。IQC是企业产品在生产前的个控制品质的关卡,如把不合格品放到制程中,则会导致制程或最终产品的不合格,造成巨大的损失。IQC不仅影响到公司最终产品的品质,还影响到各种直接- eNodeB创建并保存承载和S1承载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eNB与UE之间是承载。而eNB与SGW之间是S1承载(它用来传输 EPS承载 的数据)。或间接成本。

内存QOS分为什么

WAN代表广域网状态。

RFC 7

根据各IP应用的特点,将业务分为Network Control、Internetwork Control、CRITIC/ECP、Flash Override、Flash、Immediate、Priority、Routine共8类优先级。其中,Routine优先级,Network Control优先级。

RFC 1349

将业务按照TOS的定义分为16类优先级,TOS使用4个bit位分别表示:minimize delay、maximize throughput、minimize monetary cost、maximize reliability,并建议了各IP应用应该如何取TOS值,例如,FTP CONTROL报文建议其TOS取值为minimize delay。

RFC 1490

将业务按照Frame Relay Discard Eligibility bit的定义分为2类丢弃优先级。

RFC 1483

将业务按照ATM Cell Loss Priority bit的定义分为2类丢弃优先级。

RFC 2474

Definition of the Differentiated Servs Field (DS Field) in the IPv4 and IPv6 Header

DiffServ网络定义了四类PHB:EF(Expedited Forwarding)PHB适用于低时延、低丢失、低抖动、确保带宽的优先业务;AF(Assured Forwarding)PHB分为四类,每个AF类又分为三个丢弃优先级,可以对相应业务进行等级细分,QoS性能参数低于EF类型;CS(class selector)PHB是从IP TOS字段演变而来,共8类;BE PHB是CS殊一类,没有任何保证,现有IP网络流量也都默认为此类。

IEEE 802.5

Token ring access mod and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

令牌环网的优先级,可以将业务根据Access Prior二、MPLSity的定义为8类优先级 。

IEEE 802.1p,Class of Serv

以太网优先级,可以将业务根据802.1P Priority的定义分为8类优先级,0类至7类优先级相应递增,0类是BE业务,尽力传输)。

优化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优化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 CBS:能够保证的队列长度,队列的长度一旦超出了CBS,系统就不能保证再进队的数据报能够分到缓存。宋丹来解答以上的问题。优化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优化是什么意思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优化的意思是:采取一定措施使变得优异。

2、2、为了更加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3、为了在某一方面更加出色而去其糟粕;4、为了在某方面更而放弃其他不太重要的方面;5、使某人/某物变得更的方法/技术等;在计算机算法领域,优化往往是指通过算法得到要求问题的更优解。

3、扩展资料:网络优化:在现有的网络状态下,使用者经常会遇到宽带拥塞、应用性能低下、蠕虫、DDoS肆虐、恶意入侵等对网络使用及资源有负面影响的问题及困扰,网络优化功能是针对现有的防火墙、安防及入侵检测、负载均衡、频宽管理、网络防毒等设备及网络问题的补充。

5、网络优化设备还具有的功能,如支持的协议、网络集成功能(串接模式,旁路模式)、设备功能、压缩数据统计、QOS、带宽管理、数据导出、应用报告、故障时不间断工作或通过网络升级等。

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策略下发:PCRF将QoS及计费策略下发给GGSN/PCEF。——优化百度百科——网络优化。

质量标准SLTE是什么意思?

"SLTE" 通常指 "Ser三、MPLS 支持的DiffServv Ll Trigger Event",是一种指定在特定条件下触发某个服务等级的。在网络通信领域中,SLTE一般用于评估网络性能和保证服务质量(QoS)。例如,当网络中的某些参数(如网络延迟、丢包率等)超过一定阈值时,就会触发SLTE,这可能会导致一些特定的处理作,如动态调整带宽、重发数据包等。

SLTE是英文“Software Life-Cycle Testing and Evaluation”的缩写,意思是软件生命周期测试和评估。它是一种质量标准,旨虽然扩大网络节点和链路的容量确实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然而,简单地在发生问题的地方投入带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因特网上暂时性和突发性的网络阻塞并不能被消除。新一代因特网必须能够向某些应用和用户提供不同级别的保障,实现IP网络的服务质量(QoS);同时结合SLA(服务等级协议)的执行,向他们提供分化的服务,IP服务提供商才能真正盈利。在帮助开发者评估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用性。SLTE包括了一系列测试,涵盖了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到实施、部署和运行的各个步骤。通过SLTE,开发者可以在开发前就将问题找出来并修复,避免因使用不当而对用户造成不便。

我不确定“SLTE”指的是什么具体的质量标准,因为这个缩写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含义,具体取决于特定领域或行业。如果您能提供更多上下文或信息,我可能会更有帮助。

路由器上的11N是什么意思呀

IP QoS 模型

这是802.11g标准的6倍,802.11b标准的30倍,

11N路由器,标准802.11n,传输速度可以达到300Mbps,

内置四换机

QOS(快速安全设置)和WPS加密功能,

为其他802.11n提供连接平台,同时向下兼容其他802.11g/802.11b设备。

rsvp是什么意思?

4、能够通过接入硬件及软件作的方式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通过技术手段或增加相应的硬件设备及调整使网络达到运行状态的方法,使网络资源获得效益。

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RSVP)是一种用于互联网上质量整合服务的协议。RSVP 允许主机在网络上请求质量用于特殊应用程序数据流的传输。路由器也使用 RSVP 发送服务质量(QOS)请求给所有结点(沿着流路径)并建立和维持这种状态以提供请求服务。

rsvp指资源预留协议。

相关信息:

RSVP 运行在 IPV4 或 IPV6 上层,占据协议栈中传输协议的空间。 RSVP 不传输应用数据,但支持因特网控制协议,如 ICMP、IGMP 或者路由选择协议。正如路由选择和管理类协议的实施一样, RSVP 的运行也是在后台执行,而并非在数据转发路径上。

QoS DSCP共分几个等级,哪个等级的效果更好呢?麻烦大家了。

(1)策略生成:PCRF根据用户签约信息(来自BOSS系统,通过FTP/SOAP接口)、业务信息或用户状态信息等输入进行决策,生成控制策略。

按照你的说法,DSCP共64个等级,每个等级其实没有效果好坏的区别,等级只是一个根据分类办法打的标记,每个打了标记的流量具体的效果需要在QOS策略里进行设置。约定俗称的话EF是优先级的,其次AF31,AF21,AF11……是BE即FIFO了

RSVP 只在单方向上进行资源请求,因此,尽管相同的应用程序,同时可能既担当发送者也担当接受者,但 RSVP 对发送者与接受者在逻辑上是有区别的。

eps承载是什么意思

AF为IP包提供不同级别的转发特征,为四个级别AF中的每个都分配特定数量的转发资源(比如缓冲区和带宽),并且为每个包指派三种不同丢弃优先级中的一种。AF PHB允许在整个流量不超过预先设定速率的前提下以更高的可能性转发包。

EPS具有的意义我们了解清楚,顺便搞清楚承载的概念。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eps承载是什么意思,供大家参阅!

eps承载是什么意思

由于EPS的接入网结构更加扁平化,即由UMTS的RNC和NodeB两个节点简化到只有eNode B一个节点,从而在QoS的结构上也有所变化。演进系统的QoS结构相比UMTS进行了简化。同时由于希望更好地实现“永远在线”,在QoS中 也引入了默认承载等新概念。

EPS的QoS在核心网主要为将IPQoS映射到承载的QoS等级指示(QoSClass ldentifier,QCl)上;在接入网主要是将S1接口上传输的QCI对应到eNodeB应执行的QCI特征(QCICharacteristics)上。

EPS承载指为在UE和PDN之间提供某种特性的QoS传输保证,分为默认承载和专用承载。

默认承载:一种满足默认QoS的数据和信令的用户承载。默认承载可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提供尽力而为IP连接的承载,随着PDN链接的建立而建立,随着PDN的链接的拆除而销- 流量的重新标记:经过整形后的流量会由边缘层设备根据其服务等级来设定其数据包中服务等级标记,如IP包头中的DSCP字段或是MPLS包头中的EXP字段等,以便核心层设备进行识别和处理。毁。为用户提供在线的IP传输服务。

专用承载:专用承载是在PDN链接建立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为了提供某种特定的QoS传输需求而建立的(默认承载无法满足的)。一般情况下专用承载的QoS比默认承载的QoS要求高。专用承载在UE关联了一个UL业务流模板(TrafficFlowTemplate,TFT),在PDN GW关联了一个DLTFT,TFT中包含业务数据流的过滤器,而这些过滤器只能匹配符合某些准则的分组。

GBR/Non-GBR承载:与保证比特速率(Guaranteed Bit Rate,GBR)承载相关的专用网络资源,在承载建立或修改过程中通过例如eNode B的接纳控制等功能分配给某个承载。这个承载在比特速率上要求能够保证不变。否则,不能保证一个承载的速率不变,则是一个 Non-GBR承载。

对同一用户同一链接而言,专用承载可以是GBR承载,也可以是Non-GBR承载。而默认承载只能是Non-GBR承载。专用承载和默认承载共享一条PDN链接(UE地址和PDN地址),也就是说,专用承载承载一定是在默认承载建立的基础上建立的,二者必须绑定。

一个EPS承载是UE和PDN GW间的一或多个业务数据流(Serv Data Flow,SDF)的逻辑聚合。在EPC/E-UTRAN中,承载级别的QoS控制是以EPS承载为单位进行的。即映射到同一个EPS承载的业务数据流,将受到同样的分组转发处理(如调度策略、排队管理策略、速率调整策略、RLC配置等)。如果想对两个SDF提供不同的承载级QoS,则这两个SDF需要分别建立不同的EPS承载。

在一个PDN链接中,只有一个默认承载,但可以有多个专用承载。一般来说,一个用户最多建立11个承载。

每当UE请求一个新的业务时, S-GW/PDN GW将从PCRF收到PCC规则,其中包括业务所要求的QoS。如果默认承载不能提供所要求的QoS时,则需要另外的承载服务,即建立专用承载以提供服务。

MME/S-GW从PCEF收到需要传输的端到端业务的详细内容,并可将具有同样业务级别 (TrafficClass)的端到端业务组合到一起,对这些业务级别产生一个聚合的QoS描述(至少包括比特速率)。每个SAE,承载业务都会给eNodeB传送一个相应的QoS描述。当一个端到端业务正在启动、终止或修改时,MME/UPE接收到相关的信息,则更新聚合的QoS描述并将它转发给eNodeB。

为了能够区分属于不同SAE承载服务的分组,eNodeB和MME/S-GW需知道对一个SAE承载的聚合QoS描述。eNodeB使用这个聚合QoS描述对下行进行调度、对上行进行管辖; MME/S-GW用这个聚合QoS描述对上行和下行进行管辖。

在下行方向,eNodeB根据SAE承载业务的聚合QoS描述处理IP分组。在上行方向, eNodeB依据承载业务的聚合QoS描述管辖每个IP分组。

EPS承载的用处

与3G不同,EPS中只有数据(PS域)业务,用户与网络间必须先建立 EPS承载(Bearer) 之后,才能在承载之上使用各种数据业务(如IMS语音业务、上网业务、FTP、游戏。。。)。每种数据业务的业务流,称为一个业务数据流SDF,它可以用一个IP五元组来表示(IP包中的源、目的IP地址、源、目的端口、协议(如TCP、UDP等),IP地址可以支持模糊匹配) ,这个五元组即TFT过滤器。

EPS完全支持IP协议,而IP是无连接的,为了让EPS数据包在EPS核心网(eNB、SGW、PGW)内进行QOS管理和控制,EEPS承载在移动网络内部动态建立了一条“半固定连接”或“逻辑电路”。EPS Bearer存在于UE和PDN GW之间,贯穿了整个移动网络。它完全取代了3GPP 为2G、3G定义了PDP Context概念。

EPS承载是QoS控制的基本粒度, EPS承载可以视为一个或多个业务数据流SDF的逻辑聚合体(即:多个业务流可以使用一个承载,即 聚合在一个承载上),即相同承载上的所有数据流将获得相同的QoS保障或承载级别的转发处理,即:映射到相同EPS承载的SDF们必须具有相同的QCI和ARP,如:调度策略、缓冲队列管理策略、链路层RLC配置等。 不同的QoS保障需要不同类型的EPS承载来提供。如果两个SDF需要不同的承载级QOS处理,则需要为每个SDF建立一个单独的EPS承载。

业务流与承载的对应关系

EPS业务流模板(TFT:traffic flow template)。一个TFT会包括多个包过滤器(packet filter,也称 分组过滤器),其中分为 上行业务流模板(UL TFT) 与 下行业务流模板(DL TFT) ,UL TFT 是TFT中的上行包过滤器,DL TFT 是TFT中的下行包过滤器。 过滤器的主要内容是一个IP五元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IP之上的应用层协议号)。(注:过滤器中也可以加入 TOS 信息,过滤器中某些字段可以省略,比如可以控制不比较端口)

TFT过滤器实际上是业务流的描述信息,TFT过滤器 在UE与PGW上使用,UE\PGW匹配业务流与过滤器的过程就是用 每条业务流 的五元组检查是否符合过滤器。

PGW上,过滤器对 PGW 收到的下行IP数据包进行分类,PGW用以得到 各个业务流。UE上对于上行IP数据包也作此处理。

每个专有EPS承载会关联到一个TFT。默认承载可以不关联TFT.

在建立承载、更新承载的过程结束后,PGW得到每个承载的DL TFT,UE得到每个承载的UL TFT。 可以通过设置某些业务流相关的包过滤器的优先次序值低于专有承载的包过滤器的优先次序值的方式,强制这些业务流在缺省承载上传输。

对于PGW,如果业务流没有匹配上任何DL TFT过滤器,而此时默认承载又没有关联TFT,则这个业务流会映射到默认承载上。否则这个业务流的数据包会丢弃掉。UE对于上行业务流也作类似处理。

UE使用UL TFT将上行方向的业务映射到一个EPS承载,可以让多个业务流(分别对应一个包过滤器)聚合到一个EPS承载上。

PGW( PCEF(GTP-based S5/S8)或者BBERF(PMIP-based S5/S8) )使用DL TFT将下行方向业务映射到一个EPS承载。 PGW的这个功能属于 业务流绑定到承载 的功能。可以让多个业务流(分别对应一个包过滤器)聚合到一个EPS承载上。

在UE与eNB之间,EPS承载的物理传输通道是 承载RB。EPS承载会一一映射到承载上.

在PGW与SGW之间,EPS承载的下层传输通道是PGW与SGW之间的S5/S8接口(GTP隧道),称为S5/S8 Bearer( S5/S8承载 )。

所以:

- UE创建业务流和上行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并且保存上行包过滤器和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

- P-GW创建业务流和下行S5/S8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并且保存下行包过滤器和S5/S8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

- S-GW创建并保存S1承载和S5/S8承载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SGW与PGW之间是S5/S8承载。

另外,还有一个E-RAB概念,它等于一个S1承载和一个对应的承载。

UE处理:UL-TFT -> RB-ID

eNB处理:RB-ID <-> S1-TEID

SGW处理:S1-TEID <-> S5/S8 TEID

PGW处理:DL-TFT -> S5/S8 TEID

对于DiffServ体系,IPv4报文头部的ToS字段被用作DiffServ字段DSCP,每个DSCP值对应了一种PHB(表示一种数据转发行为,即数据包调度的策略)。

QOS标记(或DSCP映射、DSCP标记)功能,就是把EPS承载的QOS映射到IP QOS上,使EPS核心网传输层节点(路由器、SGW\PGW)可以按 DiffServ 体系进行QOS控制。

PGW可以支持 承载级DSCP标记 功能(把QCI映射到DSCP头)。PGW也完全具有 业务级DSCP标记 功能(指按 用户的业务流 来置DSCP头,这意味着QOS控制的粒度细化到 业务

流 )。(PCC架构规定:基于SDF粒度的业务级别QoS控制是可选作 )

SGW可以支持承载级DSCP标记,避免去做按TFT匹配业务流的工作。

eNB对于上行与下行数据流,只是按RB与S1接口GTP隧道的映射进行透传,不解析其中的IP包。(eNB空口最上层是PDCP协议,直接映射到S1接口的GTP隧道上)。

所以:eNB、SGW的QOS控制完全是按 EPS承载的粒度 来进行调度。而PGW不但支持承载级别的QOS调度,还可以支持业务流粒度的QOS调度。

图:EPS用户面协议栈

为了保证用户数据包在移动核心网与互联网上都按照同样的QOS策略来进行转发,SGW、PGW不但要修改GTP下层IP头(外层IP头)的DSCP值,也要修改GTP上层(内层IP头)的DSCP值。

以PGW为例,对于上行数据流,PGW从GTP隧道中取出数据包后,取出外层IP头的DSCP\TOS值,写入内层IP头。然后整个内层IP数据包发给互联网。对于下行数据流,PGW将QCI映射到外层与内层的IP头的DSCP\TOS值。

EPS承载业务架构

EPS ( Evolved Packet System)演进分组系统,EPS系统中QoS控制的基本颗粒度是EPS承载,相同的EPS承载上的数据流享受相同的QoS保障。

在EPS承载的业务架构体系中,端到端的业务可以分解为EPS承载和外部承载两部分。

其中EPS承载可以继续分解为承载、S1承载和S5/S8承载。

基本概念

3GPP在2004年底经过认真讨论后决定的在3G频段采用之前为B3G或4G发展的技术,以便于占有宽带接入市场,并制订了长期演进(LTE)。除了对接入网演进的研究,3GPP还要研究系统架构方面的演进,并将其定义为SAE(系统架构演进)。因此整个按照结构划分为两个部分:侧(即LTE)和网络侧(SAE)。3GPPLTE在接入网体系结构方面,考虑到最终将要实现所有业务通过分组域传输,如何保证各种分组业务、特别是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分组业务的服务质量,原有的网络结构已无法满足要求,所以需要进行调整与演进。

侧的工作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频谱利用率、用户吞吐量、时延上的性能提高;网络简化;对基于分组的业务MBMS及IMS等的有效支持。

网络侧的工作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时延、容量、吞吐量的性能提高;核心网简化;基于IP业务和服务的优化;对非3GPP接入技术的支持和切换的简化。

系统架构

EPS的系统架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l对于3GPP接入,EPS=UE+3GPP接入+EPC,其中,3GPP接入部分包括了E-UTRAN(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进的通用陆地接入网络),关于E-UTRAN的介绍,请参见本章术语“E-UTRAN”。

l对于非3GPP接入,分为非3GPP可信接入网和非可信接入网。非3GPP可信接入网是指CDMA2000HRPD(HighRatePacketData,高速分组数据)等的其他移动网络。非3GPP不可信接入网的架构概念是从最初Release6规范定义的WLAN(Wireless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互通概念继承来的。对于非3GPP接入,EPS=UE+非3GPP接入+EPC。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