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启普发生器的原理 启普发生器的原理动画

怎样利用U型管来制作简易的启普发生器?

二、注水法 适用于检查启普发生器或类似于启普发生器的装置。首先关闭排气导管,从顶部漏斗口注水,当漏斗下端被水封闭后再注水,水面不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此法有两个缺点:①装置内部被水浸湿;②如果已装入了固体试剂则不能再行检查。 为了消除上述两种方法中的缺点,现设计了以下三种气密性检查方法。 三、外接导管浸水法 在装置的尾端导气管上外接一段橡皮管和20~30cm长的玻璃导管,导管浸入内的水中,水进入导管一段高度后不再进入,内外液面高度较启普发生器大,把上下移动几次,仍然如此,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进入导管很多,液面高度很小,表明装置气密性。

比如说制取CO2

启普发生器的原理 启普发生器的原理动画启普发生器的原理 启普发生器的原理动画


因为制气反应原理只有符合“

向左端管口加稀盐酸或水使得液面没过大理石 这时候产生气体 右管用连着导管的橡胶塞导气 左口敞开

如果需要停止反应,则关闭右口的止水夹,CO2会将液面下顶使反应物分离.

具备启普发生器原理的简易装置是(  ) A. B. C. D

[讲述] 在硫酸分子中,SO4叫硫酸根,它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在反应前与氢原子结合,反应后锌与原子结合,它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像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

A、装置中,无法实现随时使反应进行或停止,不具备启普发生器原理;

3.C+H2O===H2+CO制水煤气

B、该装置不能使固体和液体分离,即无法实现随时使反应进行或停止,不具备启普发生器原理;

D、该装置中,通过活塞的开关,可以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具备启普发生器U型管内加稀盐酸 右管固定一块薄圆柱体多孔泡沫 上面放上大理石.原理.

故选:D.

怎么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及其化学方程式?

中学标准实验室制H2

CaCO3+2HCl=CaCl2+H2O+CO2↑集气瓶正放,导管口接近集气瓶底部

瓶上松紧度要适宜,并在寒子的侧面标一记号,以利于下面实验时固定塞子的位置。

回答你的问题:实验室往左边的管通气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品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因为它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所以可采用 向上 排空气法收集。

CO2 Ca(OH)2=CaCO3↓ H2O

高考化学 无机推断的陌生但重要的反应方程式

②压水法:如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查。

高考一般会涉及的重要工业反应有合成氨工业,氯碱工业,的制取硫酸工业,工业黑体为高考热门

重要的工业反应:制备生石灰 : CaCO3=高温=CaO+CO2↑合成氨: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还有结合平衡以及速率,反应条件的选择)硫酸工业: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2SO2+O2=催化剂,Δ=2SO3(也有条件的选择)SO3+H2O=H2SO4氨催化氧化法制备HNO3:4NH3+5O2=催化剂,Δ=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 +NO 氯碱工业 : 2NaCl +2H2O=通电=2NaOH+Cl2↑+H2↑有些反应也很重要的,比如,乙炔的实验室制法:CaC2+2H2O--------> Ca (现在就是锥行瓶的容积的确定,可将锥行瓶充满水(一定盖上瓶塞!)称量(m3),由于同体积的水和空气的质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又由于水的密度为 1,则水的质量数值就是锥形瓶的容积数值。因此,可以测定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OH)2 +CH三CH↑ Al2S3 +H2O====Mg3N2+H2O===CuSO4 ,AgNO3 溶解通电

看书总结启普发生器是用固体与液体试剂在常温条件(不用加热)下起反应制取气体的典型装置。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均可以用它来制取。但对于固体呈粉末状或固体与液体相遇后溶解或反应时产生高温者,如、等,都不适宜用此装置制取。去

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能用简易启普发生器吗

CO2气体由HCI和CaC03制取。使用简易装置,用分液漏斗和锥形瓶组装。制备反应式:CaC03+2HC1==CaC12+C02+H20净化过程:

块状固体与液体、不加热”这一类型的才可以用

1.将封好的仪器放入水中,看有没有气泡产生,有就表示不好,适合检查,类的气密性;不可以!

启普发生器,而二氧化锰却为黑色物质。实际上应该采用:“分液漏斗+烧瓶”这一组合。

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能否用启普发生器

总结:前两种方法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特性,而第三种方法是利用了压强的缘故,一般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就从这两方面因素考虑.

块状固体与液体、不加热”这一类型的才可以用

[讲述]a类 只把换成广口瓶(锥形瓶、烧瓶等)在反应过 程中不能添加酸液,无法控制反应

启普发生器,而二氧化锰却为黑色物质。实际上应该采用:“分液漏斗+烧瓶”这一组合。

2.掌握气体的发生、净化等基本原理和作方法。

2H2O2==2H2O+O2(气体)

Cat==MnO2.

启普发生器用的是固体和液体的反应,虽然MnO2是固体,但是MnO2通常情况下是,所以会漂到氢溶液当中,导致无法快速地使固体和液体分离.所以从机理上来说可以用双氧水制备氧气,但是用启普发生器并不合适.

chch制取为什么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氢气制取方式C. Fe + CuSO4 ==Cu + FeSO4:

易发生启普发生器炸裂。根据从chch制取原理得知,选用启普发生器,与水反应激烈,很难控制,同时反应放热易使启普发生器炸裂,所以不能选用启普发生器。启普发生器常称气体发生器,因由1862年荷兰化学家启普发明而得名的,用作不需加热、由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难溶性气体的发生装置。

(1)称量150mL锥行瓶:行瓶要干燥、洁净,选择合适的橡皮塞,盖在锥形。

CO2 H2 O2 CL2 NH3 制法,反映原理,收集方法,干燥方法,尾气处理

CO2:原理CaCO3+2HCl使用此法要注意:滴定管里水面不能超过装置尾端导管30cm高度,否则,压强太大,空气有可压缩性,水有可能流入装置里。=CaCl2+H2O+CO2,在启普发生器中反应,收集方法可以用向上排空法也可以用排水法,干燥方法为通过浓硫酸洗气瓶,尾气处理用碱液吸收。

H2:原理 Zn+2Hcl=ZnCl2+H2 ,在启普发生器中反应,收集方反应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法可以用向下排空法也可以用排水法,干燥方法为通过浓硫酸洗气瓶,尾气一般排空就行。注意不要点燃尾气,达到一定的比例容易爆炸。

O2:原理2KMnO4=K2MnO4+MnO2+O2,中加热,注意在末端放一小团棉花,以防气体带走粉末导致气体染[教学重点和难点]色,收集方法可以用向上排空法或排水法,干燥方法为浓硫酸洗气或者干燥,尾气可以直接排空。

CL2 :原理用强氧化剂将Cl离子氧化为,方程式MnO2+4HCl(浓)=(加热)MnCl2+Cl2+2H2O.用启普发生器反应,气体先后依次通过饱和食盐水(吸收,而在其中溶解度很小),浓硫酸(吸收水蒸气),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尾气要用碱液吸收,注意要防止倒吸,可以装一个安全瓶或者一个倒立的小漏斗使其刚刚与液面接触。

NH3:原理2NH4Cl+Ca(OH)2=(加热)CaCl2+2NH3+2H2O,采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气体,通过干燥,不能用浓硫酸或者无水氯化钙,尾气用酸液吸收。

启普发生器与分液漏斗有什么区别?

乙烯CH2=CH2

启普发生器的发明及其使用

①受热法:将装置只留下1个出口,并先将该出口的导管插入水中,后采用微热(手捂、热毛巾捂、酒精灯微热等),使装置内的气体膨胀。观察插入水中的导管是否有气泡。停止微热后,导管是否出现水柱。

1.发明

注意制取时候先加乙醇后加硫酸(原因和稀释浓硫酸同)

启普发生器是化学实验室中普通、应用广的玻璃仪器,它设计上的巧妙,堪称化学仪器中的一绝。

仪器的发明人启普是荷兰的一名物商人,曾经学过一些化学。他根据前人制作的制取气体的简易装置,设计出一种可以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的气体发生装置,后人为纪念他,将这种装置叫做启普发生器。

2.工作原理(以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氢气为例)

打开活塞,容器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同,球形漏斗内的稀硫酸在重力作用下流到容器中,与锌粒接触,产生氢气;关上活塞后,由于酸液继续与锌粒接触,氢气依然生成,此时容器内部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压力将酸液压回球形漏斗,使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氢气不再产生。

3.使用范围

4.注意事项.

(1)使用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排尽空气后再收集气体;

(3)移动启普发生器时,要握住球形容器的蜂腰处,千万不可单手握住球形漏斗,以免底座脱落造成事故。

分液漏斗:

一种教学用实验器皿,特别是涉及一种做化学实验用的分液漏斗。包括斗体,盖在斗体上口的斗盖。斗体的下口安装一三通结构的活塞,活塞的两通分别与两下管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使实验作过程利于控制,减少劳动强度,当需要分离的液体量大时,只需搬动活塞的三通便可将斗体内的两种液体同时流至下管,无需更换容器便可一次完成。本装置是科学研究、化学实验中一种功能较好的实验器皿。

使用:

分液漏斗的颈部有一个活塞,这是它区别于普通漏斗及长颈漏斗的重要原因,因为普通漏斗和长颈漏斗的颈部没有活塞,它不能灵活控制液体。当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向下流时,活塞可控制液体的流量,若要终止反应,就要将活塞紧紧关闭,因此,可立即停止滴加液体。

启普发生器简易方法简易装置里用的一定是长颈漏斗,而不是分液漏斗,因为要靠气体把液体压上去,因此液面必须与空气接触

长颈漏斗的下端一定要液封,分液漏斗不必液封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