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李光地和周培公谁厉害 李光地与周培公谁厉害

康熙时代有名气的几个汉臣是?

陈廷敬,汉族,清代名臣,入仕五十三年。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李光地和周培公谁厉害 李光地与周培公谁厉害李光地和周培公谁厉害 李光地与周培公谁厉害


李光地和周培公谁厉害 李光地与周培公谁厉害


李光地和周培公谁厉害 李光地与周培公谁厉害


李光地和周培公谁厉害 李光地与周培公谁厉害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福建安溪湖头乡人。清朝的清官、理学名臣,也是有争议却又深得康熙帝信任的人物。同时代的学者尊称为“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国”。

施琅(1621-1696),字尊候,号琢公,明末清初军事家。原为郑芝龙和郑成功的部将,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1683年率军渡海。由于“背郑降清”,后人对施琅颇有争议。

于成龙,字北溟,别号子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离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为清代名臣。

曹寅,清文学家,号荔轩,又号楝亭,生于顺治十五年(1658),卒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先世为汉族,原籍奉天辽阳(今辽宁)。自其祖父起为满洲贵族的包衣(奴仆),隶属正白旗,官至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准盐漕监察御史。善骑射,能诗及词曲。曹寅是家曹雪芹的祖父。

1.张廷玉,清朝前期官职的

2.李光地,深受信任,同时代的学者尊称为“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国”

3.吴三桂,这个不用说了吧,康熙生平主要的对手之一

4.施琅,的主要将领之一

5.于成龙,鼎鼎有名的清官,多次受褒扬

6.高士奇,这个,小学生都知道吧

洪承畴(是清初老免于苦难)

张廷玉(规划建立军机处制度和完善奏折制度)

吴三桂(使清统一版图)

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

姚启圣(开海复界,康熙年间的幕后英雄)

曾国藩(洋务运动)

李鸿章(洋务运动倡导,设立衙门)

刘墉(对满清的汉文化起到重大影响)

施琅()

周培公(平三藩)

陈廷敬 康熙的老师 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李光地 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周培公 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

施琅 福建水师提督

姚启圣 福建总督

曹寅 康熙宠臣 魏东亭的原型 曹雪芹的祖父

吴三桂 虽是反派,但康熙朝的汉臣 不可不提

于成龙 兵部尚书

张英、张廷玉 父子宰相

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吴三桂,施琅, 张廷玉

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

《康熙王朝》中的周培公和李光地谁更厉害?

当然是周培公了,李光地就是一个通过告发别人获得升职的小人,没有什么才能。

我觉得应该周培公更厉害一点,因为是周培公去平定吴三桂的叛乱等。

论胆量,我觉得李光地更加的厉害,因为他敢在明珠的寿宴上弹劾明珠。

我觉得论人品的话,肯定是周培公更好一点,因为李光帝在丁忧期间去青楼。

那肯定是周培公厉害,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觉得周培公比较厉害,因为他为人正直,从来不会去逛青楼。

我感觉周培功更厉害一些,因为他算是李光地的伯乐。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和真实历史出入大么?

和真实历史中出入并不是非常大,这三个人在历史上都是卓越的有功之臣,处理政务的能力非常厉害,是康乾盛世的。

当然不大了。不管是从历史的记载当中,还是从电视剧的演绎当中,可以看出都是拥有大智慧的人才。

和真实历史出入不是很大,但是我们希望电视剧在改编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尊重原来的历史

电视剧和历史是两个东西,非有人要往一起凑合

姚启圣比周培公早十八年

魏承谟、吴启圣、周培功、李光地、伍次友这5位清朝人物尊位更欣赏谁呢?愿听阁下高见。

姚启圣属于典型的汉族士大夫,满腹经纶又刁钻迂腐,胸怀大志却始终无法与满旗王公贵族混熟络,属于“瞧不起别人也被别人所瞧不起”的那种奇才、怪才、才。其人不擅官场勾结,不擅经营人脉,举个栗子:

1、官越做越小,再次被启用前官至弼马温,一直做到了当年齐天大圣的位子。

2、海霹雳施琅与其反目,不惜站在对立一方,后用反间计害得施琅家破人亡。

3、祖坟被倔祖宗遭挫骨扬灰之辱、官场晚期应孤傲被康熙弃用……等等。

康熙王朝中,是周培公厉害,还是李光地比较厉害

李光地与周培公不可同日而语也,李光地虽然有才华,但其为人不正,做事风格尤其阴狠。明珠六十大寿上送弹劾奏折,其心之狠毒,可见一斑。他在与蓝齐儿诗书往来之时竟然流连花丛,与娼妓为伍,这让康熙帝勃然大怒。

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周培公幼年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孙夫人殉难而,周培公落魄无依。成为州卒小吏,不久依附显赫者进入京城,担任内阁供奉

李光地本是一介书生,因为民而进入蓝齐儿的心中,康熙也有意撮合二人。但是李光地在和蓝齐儿通信之时还与娼妓为伍,这焉能不让爱女心切的康熙恨之入骨。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人,清朝康熙年间大臣、理学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曾协助平定“三藩之乱”、“”。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

所以李光地的下场就早已经注定好了,康熙在借他的手扳倒明珠和索额图之后。以台澎县缺少一个老成持重的县令为由,将李光地贬到了,非奉诏书不得登岸。李光地的下场就是老,而且在康熙举办千叟宴时并没有邀请李光地来看(反而邀请了明珠与索额图二人)。可知康熙在心中,他与李光地君臣情分已断。

而周培公虽然也被放逐在冰天雪地之中,授盛京提督之职。但是康熙之所以放逐他,主要是因为满族大臣见周培公掌握兵权,害怕他成为下一个吴三桂,胡而群起而攻之。康熙平衡了局势之后,如满朝文武之愿,贬培公到盛京。

但是康熙是满怀着愧疚的,康熙在面临平台重任的时候,个想起来的还是要再度起用周培公。可是周培公的身体却一日不如一日,眼看不起。他还是向康熙了姚启圣,并献上了自己穷十年之功绘制的大清全舆图。

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是怎样的呢?

历史上的周培公的功绩就是劝降了,深受的信赖,姚启圣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屡立奇功,成为了太子太保,李光地一生都是亲近的宠臣

历史上康熙帝对这三人都是比较信任的,其中以李光地的成就,他是三人中被赐予谥号的,也是坐上相位的。

魏承谟、吴启圣、周培功、李光地、伍次友这5位清朝人物尊位更欣赏谁呢?愿听阁下高见。

你说的是《康熙王朝》的五位人物.我更欣赏周培公啊,他带着图海为康熙把三番给平息了,结果还因为自己不是满人就贬了盛京去做提督,虽然周培公是有点傻,但是我觉得他的精神太可贵了还画了一幅清朝的疆域图,当时演到康熙看完画之后说一定要救活他的时候觉得他这个人真的不容易,很敬仰他。。

当属李光地。魏承谟,伍次友都是《康熙王朝》的虚构人物。周培公虽然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一个小角色。姚启圣虽然参加了平台战役,但也没立多大军功。然而李光地为官清廉,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深得康熙的信任,为官期间,政绩显著,贡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