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萤火虫的特点 萤火虫的特点有哪些

萤火虫有哪些特征?

萤火虫的外形:身子长而扁平,头部小,两眼的上方长有一对触角,触角呈锯齿状。营火虫通常是雄性有翅,雌性无翅。腹部有发光器,所发光为黄绿色。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右,身形扁平细长,头较小,体壁和鞘翅较柔软,头部被较大的前胸盖板盖住。雄虫触角较长,有11节,呈扁平丝或锯齿状可发出荧光;雄虫大多有翅。雌虫无翅,身体比雄虫大,不能飞翔,但荧光比雄虫亮。

萤火虫的特点 萤火虫的特点有哪些萤火虫的特点 萤火虫的特点有哪些


萤火虫的特点 萤火虫的特点有哪些


萤火虫的生活环境是喜欢生活在水边或湿润的环境。萤火虫依其生活环境区分为陆栖和水栖两个大类,前者占大多数。陆栖萤火虫幼虫多栖于遮蔽度高,草本植被茂盛,相对湿度高地方,水栖萤火虫每一虫态都有不同的生态栖位;蛹期在水旁边度过。成虫则以雄虫及雌虫分为水上方开阔水域及水边的植物上,卵产于岸边。

扩展资料

萤火虫的特点 萤火虫的特点有哪些


萤火虫的发光是生物发光的一种。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萤火虫有专门的发光细胞,在发光细胞中有两类化学物质,一类被称作萤光素(在萤火虫中的称为萤火虫萤光素(Firefly luciferin)),另一类被称为荧光素酶。荧光素能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并与氧气发生反应,反应中产生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当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光子。

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只有极少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为95%,甲虫也因此而不会过热灼伤。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办法制造出如此高效的光源。

在虫的腹部下部有着很多白色斑块。其实是它的甲壳中对光透明的部分。在内部有一块白色的膜,可以反射光。所以在日间这个部位呈现白色。

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成虫利用物种特有的闪光信号来定位并吸引异性,借此完成求偶交配及繁殖的使命,少数萤火虫成虫利用闪光信号进行捕食,还有一种作用是作为警戒信号,即当萤火虫受到时会发出亮光。

萤火虫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萤火虫的特点是身子长而扁平,头部小,两眼的上方长有一对触角,触角呈锯齿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腹部特化的发光器。

萤火虫成虫依种类不同,活动的时间有所异,白天和夜晚各有日行性和夜行性的种类,夜间活动的种类出现的时间,由18点至清晨3点、4点都有。

一般说来,多数种类是在日落后开始活动,而且大多在晚上20点、21点停止活动。萤火虫幼虫在夜晚出现的时间大抵和成虫相仿,但它们却可以整夜活动。

萤火虫成虫多数种类只喝水或吃花粉和花蜜,或者利用幼虫期贮藏的脂肪,而Photuris属的雌成虫也可以捕食,它们捕捉的主要是别的属或同属别的种类的萤火虫雄成虫,它是所发现的一个成虫具有捕食习性的属。

萤火虫的发光原因

萤火虫的特点 萤火虫的特点有哪些


萤火虫的发光,简单来说,是萤光素在催化下,发生的一连串复杂的生化反应,而光,即是这个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不同类型的萤火虫,发光的形式不同。

萤火虫的发光器是由发光细胞、反射层细胞、神经与表皮等所组成。如果将发光器的构造比喻成汽车的车灯,发光细胞就如车灯的灯泡,而反射层细胞就如车灯的灯罩,会将发光细胞所发出的光集中反射出去。

萤火虫发光的效率非常高,几乎能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可见光,为现代电光源效率的几倍到几十倍。由于光源来自体内的化学物质,因此,萤火虫发出来的光虽亮但没有热量,人们称这种光为“冷光”。

萤火虫的特点

萤火虫体内一种称作虫萤光素酶的化学物质与氧气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的光亮。这种被称作虫萤光素酶的化学物质像开关一样启动这种反应,当萤火虫产生虫萤光素酶的时候,这种反应就开始了,萤火虫便会发出一闪一闪的光亮。

全世界萤火虫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喜栖于潮湿温暖草木繁盛的地方。

萤火虫头狭小,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能发黄绿色光。萤火虫的卵、幼虫和蛹也往往能发光,成虫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萤火虫幼虫捕食蜗牛和小昆虫。

萤火虫一般出现在靠近水源,草木茂盛,相对湿度大的地方,主要在上半夜活动,天黑后2小时内最为活跃。

扩展资料:

萤火虫发光原因

,发光是为了求偶。由于不同种类的萤火虫,发光的型式不同,因此在种类之间自然形成隔离。萤火虫中绝大多数的种类是雄虫有发光器,而雌虫无发光器或发光器较不发达。雌雄之间发光相互吸引追逐,寻找自己满意的对象。

第二,发光是为了吓唬敌人。1999年,学者奈特等人发现,误食萤火虫成虫的蜥蜴会亡,证实成虫的发光除了找寻配偶之外,还有其它生物的作用;学者安德伍德等人在1997年以老鼠做的试验,证实幼虫的发光对于老鼠具警示作用。

萤火虫的特点

萤火虫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外形

身子长而扁平,头部小,两眼的上方长有一对触角,触角呈锯齿状。营火虫通常是雄性有翅,雌性无翅。腹部有发光器,所发光为黄绿色。

二,栖息环境

喜欢生活在水边或湿润的环境。

三,食物

以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和蚯蚓等环节动物为食。

四,生长习性

营火虫通常在四月出来活动,五月化蛹,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变成成虫,成虫则在六月产卵。荧火虫在卵、幼虫,成虫和蛹各阶段都会发光。成熟的营火虫不进食,进入繁殖期,主要任务就是交配产下后代。

五,分布区域

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广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昆虫记中萤火虫的特点介绍

;

1、萤火虫有六只短短的脚,还有斑斓的色彩,身体栗棕色,胸部呈红色,环形服饰i边缘上还点缀着一些红艳的斑点。

2、萤火虫是以允吸动物的肉为生,萤火虫最喜欢允吸的是蜗牛的肉,萤火虫把蜗牛的肉允吸的干干净净只剩下一个空壳在里面。

3、萤火虫的一个体着的小灯笼是我们所说的尾灯,而雄性萤火虫是只有尾灯的;雌萤荧光带在交尾期即使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强烈的惊吓也不会产生影响。

萤火虫的特点 萤火虫的特点有哪些


萤火虫的特点和生活特征是什么?

萤火虫的特点和生活特征是:

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右,身形扁平细长,头较小,体壁和鞘翅较柔软,头部被较大的前胸盖板盖住。雄虫触角较长,有11节,呈扁平丝或锯齿状;腹部可见腹板6~7节,末端有发光器,可发出荧光。

水栖萤火虫的幼虫吃螺类、贝类和水中的小动物,萤火虫成虫多数种类只喝水或吃花粉和花蜜。

萤火虫的生活习性:

萤火虫依其生活环境区分为陆栖和水栖两个大类,前者占大多数。陆栖萤火虫幼虫多栖于遮蔽度高,草本植被茂盛,相对湿度高地方,水栖萤火虫每一虫态都有不同的生态栖位;蛹期在水旁边度过。成虫则以雄虫及雌虫分为水上方开阔水域及水边的植物上,卵产于岸边。

萤火虫成虫依种类不同,活动的时间也有异,白天和夜晚各有日行性和夜行性的种类,夜间活动的种类出现的时间,由18点至清晨3点、4点都有。

一般说来,多数种类是在日落后开始活动,而且大多在晚上20点、21点停止活动。萤火虫幼虫在夜晚出现的时间大抵和成虫相仿,但它们却可以整夜活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